21-40岁这二十年两句话就总结完了

h
huila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先说下楼主比较笨,很多很明显的道理楼主要花很多时间才能领悟到。
21-30岁,这个十年主要是领悟了一个道理:self centered 是导致一切烦恼的根源。所以这个10年楼主主要是采取了一个let it go的手段,如果有什么事情让我不开心了 我就强迫自己不去想,转移注意力。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live in the moment, 我也的确很少长时间的烦恼一件事情,但是因为没有long term thinking, 所以我经常踩同一个坑无数次,这就引出了下个十年的领悟。
31-40岁,这个十年也只领悟了一个道路:要想不睬同一个坑,必须直面痛苦。思考+策略才能避免踩同一个坑。这个道理在识人上面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有谁让我不开心了,不是一味的避免,而是思考后面的原因,有策略的交往和保护自己。
41-50这个十岁,现在刚开头,但是我有个hunch, 准备下十年好好领悟下面这个道理:终极的幸福一定是对他人的contribution。目前我觉得有道理,但是具体实施的时候觉得有些地方不清楚。比方说是contribute对specific的个人呢,还是in a whole呢? 两者有冲突的时候,是否应该有priority呢?欢迎大家交流!
哲仁布措
不惑,不上别人的当,也不上自己的当。。就酱紫。。
b
bululu
直面痛苦特别对, 躲来躲去, 不去想, 年轻的时候还有挥霍的资本, 以后还是迟早面对。 包括不是很满意的感情, 和工作。 还有和家人的矛盾。
l
lesity
非常对,我个人的感觉: 20-29,只讨好自己的年纪 (事情都是非黑即白,老子不开心就不干了,反正有的是青春)。 30-39,既讨好自己也讨好别人的年纪(所以这个年纪事情开始不是非黑即白,成熟的管理能力开始出现)。 40-49,开始思考自己的小家以外的事情,考虑问题更为宏观 (很多人有从政的念头就是这时开始)。 我以前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去townhall meeting的人大部分都是中年以上甚至是老人家,后来慢慢明白了。
m
mianmian2
赞所有的领悟!赞愿为别人付出!
d
duffy17
Lzmm 可以分享下 怎样在发现别人不好之后有策略的交往和保护自己吗?好像我在发现别人不好之后就关闭了和对方的交往,其实就是回避了。但有时这样也会有别的问题并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H
Helicase
Lzmm 可以分享下 怎样在发现别人不好之后有策略的交往和保护自己吗?好像我在发现别人不好之后就关闭了和对方的交往,其实就是回避了。但有时这样也会有别的问题并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duffy17 发表于 2020-07-21 10:58

我觉得要分情况来看,对于性格和处事方式不同的朋友,不应该合不来就回避,而应该求同存异,找到舒服的相处方式。对于,损人利己,品德有问题或者abusive的人,果断回避是对的,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无论哪种,都应该明确自己的boundary。也想听听楼主的见解。
c
corallala
宝藏帖子 谢谢 分享 顿悟!
c
corallala
我觉得很多道理真的是切身体会后才懂 才发现 别人早就 总结过了 但是 选择和成长是自己体验的
k
kidyrain
非常对,我个人的感觉: 20-29,只讨好自己的年纪 (事情都是非黑即白,老子不开心就不干了,反正有的是青春)。 30-39,既讨好自己也讨好别人的年纪(所以这个年纪事情开始不是非黑即白,成熟的管理能力开始出现)。 40-49,开始思考自己的小家以外的事情,考虑问题更为宏观 (很多人有从政的念头就是这时开始)。 我以前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去townhall meeting的人大部分都是中年以上甚至是老人家,后来慢慢明白了。
lesity 发表于 2020-07-21 10:16

我最近忽然特别爱关心国家大事,我倒不觉得这是年龄决定的,应该是生产关系决定的。我的工作会受国际贸易的影响,所以我希望对自己的人生有更多的确定性,所以我希望了解更多的information。我觉得中年以后爱从政,一是有了更多的社会资源,使从政成为可能,二是从心底里认清了不管再哪个国家,有钱不如有权利这个道理
l
lesity
我最近忽然特别爱关心国家大事,我倒不觉得这是年龄决定的,应该是生产关系决定的。我的工作会受国际贸易的影响,所以我希望对自己的人生有更多的确定性,所以我希望了解更多的information。我觉得中年以后爱从政,一是有了更多的社会资源,使从政成为可能,二是从心底里认清了不管再哪个国家,有钱不如有权利这个道理
kidyrain 发表于 2020-07-21 11:07

从政还有对“垮掉的下一代”的杞人忧天,哈哈。虽然人类的下一代历史上来看从来没有垮过。
d
duffy17
我觉得要分情况来看,对于性格和处事方式不同的朋友,不应该合不来就回避,而应该求同存异,找到舒服的相处方式。对于,损人利己,品德有问题或者abusive的人,果断回避是对的,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无论哪种,都应该明确自己的boundary。也想听听楼主的见解。
Helicase 发表于 2020-07-21 11:03

有道理,谢谢mm分享。有时候损人利己的人也是看人下菜碟,遇到对方比自己厉害的人会换一副面孔 不去损别人了。所以有时自己也有点困惑。损人利己的人吧,和品德还行的人也能相处的不错。
D
Daylight
先说下楼主比较笨,很多很明显的道理楼主要花很多时间才能领悟到。
21-30岁,这个十年主要是领悟了一个道理:self centered 是导致一切烦恼的根源。所以这个10年楼主主要是采取了一个let it go的手段,如果有什么事情让我不开心了 我就强迫自己不去想,转移注意力。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live in the moment, 我也的确很少长时间的烦恼一件事情,但是因为没有long term thinking, 所以我经常踩同一个坑无数次,这就引出了下个十年的领悟。
31-40岁,这个十年也只领悟了一个道路:要想不睬同一个坑,必须直面痛苦。思考+策略才能避免踩同一个坑。这个道理在识人上面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有谁让我不开心了,不是一味的避免,而是思考后面的原因,有策略的交往和保护自己。
41-50这个十岁,现在刚开头,但是我有个hunch, 准备下十年好好领悟下面这个道理:终极的幸福一定是对他人的contribution。目前我觉得有道理,但是具体实施的时候觉得有些地方不清楚。比方说是contribute对specific的个人呢,还是in a whole呢? 两者有冲突的时候,是否应该有priority呢?欢迎大家交流!
huila 发表于 2020-07-21 10:07

10年前去AK旅游做功课,看了个电影好像叫into the wild,电影的最后一句话大概意思是real happiness only if shared。当时顿觉的真理。当然这也只是对有social需求的人
V
ValyriaC
对于痛苦let it go和楼主一模一样,现在特健忘。。。。
独牙兽
对比了一下,我比较早熟🤦‍♀️
H
Heiniu
回复 1楼huila的帖子
点赞楼主,很好呀。 二十年就明白了。 很多作天作地的父母辈还没有 figure out "self centered 是导致一切烦恼的根源" 呢, 怨天怨地。 很多儿女“不想踩同一个坑”,但是做不到直面痛苦, 只好逃, 但是良心上逃离不了, 所以还是痛苦。我最近就是这么感觉的。

a
appleapp
最近看阿德勒的书 是这个道理。不过要做到必需反复在内心加强这种观念,修心是日积月累的事,也挺不容易
h
huila
回复 4楼lesity的帖子
谢谢mm分享。说的很有道理
h
huila
回复 3楼bululu的帖子
的确的,如果回避的事情是人生中重要的事情,那么这个事情一定会haunted until fixed
h
huila
回复 2楼哲仁布措的帖子
高度浓缩的回帖啊!赞简洁!
h
huila
回复 5楼mianmian2的帖子
谢谢点赞,其中终点还是为了自己。。lol
c
chengcheng
楼主的感悟不错: 终极的幸福一定是对他人的contribution。这个非常同意。人被爱会产生浓浓的幸福感;但是付出爱,或者说有人有事愿意让你真心付出,同样会感觉到幸福。
至于是什么愿意让你真心付出,自己静下心来总能找到的。
a
aiyamayayongle
回复 12楼duffy17的帖子
最可怕的是损人不利己的那种人。
a
aiyamayayongle
回复 21楼huila的帖子
不是我原创的:人总是首先为自己活着的。
C
Captaintoo
非常对,我个人的感觉: 20-29,只讨好自己的年纪 (事情都是非黑即白,老子不开心就不干了,反正有的是青春)。 30-39,既讨好自己也讨好别人的年纪(所以这个年纪事情开始不是非黑即白,成熟的管理能力开始出现)。 40-49,开始思考自己的小家以外的事情,考虑问题更为宏观 (很多人有从政的念头就是这时开始)。 我以前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去townhall meeting的人大部分都是中年以上甚至是老人家,后来慢慢明白了。
lesity 发表于 2020-07-21 10:16

re 这也是为什么华人有越来越多的政治讨论贴,主体id们现在都步入中年了。
h
huila
回复 6楼duffy17的帖子
mm,下面是一点浅见,前面说过了我比较笨,自己也在不断的学习中,希望能够帮到你哦。 首先,先想想这个人值不值得你交往,is it worth the battle? 这个涉及到你的价值观,所以我就不赘述啦。如果你的结论是worth it。那么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有些完全可以回避武无商量。 一般来讲,mm先要看清楚别人跟你交往的目的和原因。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有些人凭感情交往,觉得你亲切,就跟你来往,有啥说啥。这种人好办,你也凭心而论就行了,守住自己的底线,虽然时有冲突,但终究不会影响大局。这就是所谓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这些人多半是你的朋友,你的好友多半出于这个群体。另外一些人,是因为利益(也就是他觉得跟你交往somehow现在或者未来会有用),这种人就比较tricky一点,可能也是大多数mm想回避的人所在的群体。我发现跟他们交往最重要的一点是feed the right information. 你可以从前面交往的过程中多次复盘他们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情,然后抓住 what do they really want from you。下次交往的时候,first feed what they want to them in the beginning. 我发现人的大脑会有重点的关注和忽略很多事情。如果你从一开始interact的时候就feed the right info,大脑就会放松下来,忽略很多事情。所以你在见面之前就要想好关键的几个点。what do you want to expose about yourself? What you don’t want to? 如果谈到你不想谈的事情,smile and keep smiling and shut up. 一开始你可能觉得心累,可以如果前面你已经决定了worth it, 那么不打无备之战是素养。 最后,还想说句,像李小龙说的,be water. 跟人交往的过程中也许忘记自己才是真正的高手,我还远远不到be water这个境界
h
huila
回复 9楼corallala的帖子
同感!
h
huila
回复 15楼独牙兽的帖子
赞先进娃!有啥经验领悟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d
duffy17
回复 26楼huila的帖子
谢谢mm的解惑,mm的分析让我释然。是的 感到很多身边的人都是利益驱使去交往 当然也有些人是两者皆而有之。因利益而交往的人真的是那种“有事有人,无事无人”的风格。如mm所说,因我从一开始interact的时候没有feed the right info, 导致后来很ugly的状况发生。其实一路下来复盘对方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对于对方是什么样的人,怀着什么目的过来交往,我之前也明白,只是出于be nice,或者因为自己太 self-conscious,以至于最后塑料花的关系直接破裂。当然这种人和其他品德还好的人未尝不能持续关系。
暖暖_恋尘
楼主的感悟不错: 终极的幸福一定是对他人的contribution。这个非常同意。人被爱会产生浓浓的幸福感;但是付出爱,或者说有人有事愿意让你真心付出,同样会感觉到幸福。
至于是什么愿意让你真心付出,自己静下心来总能找到的。

chengcheng 发表于 2020-07-21 12:48

施比受有福
l
lovecircular
先说下楼主比较笨,很多很明显的道理楼主要花很多时间才能领悟到。
21-30岁,这个十年主要是领悟了一个道理:self centered 是导致一切烦恼的根源。所以这个10年楼主主要是采取了一个let it go的手段,如果有什么事情让我不开心了 我就强迫自己不去想,转移注意力。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live in the moment, 我也的确很少长时间的烦恼一件事情,但是因为没有long term thinking, 所以我经常踩同一个坑无数次,这就引出了下个十年的领悟。
31-40岁,这个十年也只领悟了一个道路:要想不睬同一个坑,必须直面痛苦。思考+策略才能避免踩同一个坑。这个道理在识人上面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有谁让我不开心了,不是一味的避免,而是思考后面的原因,有策略的交往和保护自己。
41-50这个十岁,现在刚开头,但是我有个hunch, 准备下十年好好领悟下面这个道理:终极的幸福一定是对他人的contribution。目前我觉得有道理,但是具体实施的时候觉得有些地方不清楚。比方说是contribute对specific的个人呢,还是in a whole呢? 两者有冲突的时候,是否应该有priority呢?欢迎大家交流!
huila 发表于 2020-07-21 10:07

说得太好了,希望华人多一些像lz这样的帖子。
本人30+,强烈同意你说的第二条。人生走到现在,复盘很重要。我从两年多以前开始,每当遇到不开心或困扰,或者有些灵光一现,就记下来,以及记录思考解决方案,应该如何改进;不只限于识人,包括心理,人际,事业,感情,self-improvement,场景,甚至看到别人那里的帖子的感悟,很多灵光一现的点点,都可以记下来,没事的时候可以看一看,复盘。这种复盘并不需要很久,关键是要把零碎的经验和所思所想串起来,搭建符合自己愿望的行之有效的逻辑自洽的思想和处世体系,让自己保持进步,避免踩坑。个人觉得这一点让我受益匪浅。
给你点赞。
9
92m
好深奥唷。和LZ差不多年纪,感觉我总结一下自己的人生是: 11岁以前自由自在生活在世外桃源 12到22岁“此时却又明白了,世上何尝尽富豪。也有饥寒悲怀抱,也有失意痛哭嚎啕。”这里的富不止是金钱,还有情感、文化等等 23岁到40岁生养孩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41岁以后云淡风轻,挑水即挑水、担柴即担柴、做饭即做饭,只随机缘过在地日常生活,但仍能结交朋友遍天下 再老了就更没追求啦,可能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了,估计最多就是等疫情过去了每年继续旅行几次看看朋友,余下时间在家散散淡淡地过日子。哈哈
w
wonaiwangerxiao
挺早的时候我就认定大多数人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但是人也不必强求自己的人生有意义(因为我挺想去做些帮助所有儿童乞丐、解救妓女、非法矿工之类的事情,但是也知道自己没那个能力,力气和金钱上都没有能力的人去做,决绝对是只把自己命砸进去连个响声都没有的傻事),“我来过,过得很开心”就是这个于他人无意义而于己有意义的意义。
真正有意义、能留下痕迹的人生,只有两种:创造性的,或者造福了很多人的。
所以帮助一两个个体也是意义不大的(虽然说自己知道做了什么、但求无愧于心,然而如果你帮的是无情无义或者自尊心很强不愿意承认被帮助了的人,那也是很添堵的。)
a
azhe
谢谢楼主MM分享~~ 看了很有收获!
s
seerena
宝藏帖子 谢谢 分享 顿悟!
j
jjaa
回复 6楼duffy17的帖子
mm,下面是一点浅见,前面说过了我比较笨,自己也在不断的学习中,希望能够帮到你哦。 首先,先想想这个人值不值得你交往,is it worth the battle? 这个涉及到你的价值观,所以我就不赘述啦。如果你的结论是worth it。那么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有些完全可以回避武无商量。 一般来讲,mm先要看清楚别人跟你交往的目的和原因。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有些人凭感情交往,觉得你亲切,就跟你来往,有啥说啥。这种人好办,你也凭心而论就行了,守住自己的底线,虽然时有冲突,但终究不会影响大局。这就是所谓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这些人多半是你的朋友,你的好友多半出于这个群体。另外一些人,是因为利益(也就是他觉得跟你交往somehow现在或者未来会有用),这种人就比较tricky一点,可能也是大多数mm想回避的人所在的群体。我发现跟他们交往最重要的一点是feed the right information. 你可以从前面交往的过程中多次复盘他们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情,然后抓住 what do they really want from you。下次交往的时候,first feed what they want to them in the beginning. 我发现人的大脑会有重点的关注和忽略很多事情。如果你从一开始interact的时候就feed the right info,大脑就会放松下来,忽略很多事情。所以你在见面之前就要想好关键的几个点。what do you want to expose about yourself? What you don’t want to? 如果谈到你不想谈的事情,smile and keep smiling and shut up. 一开始你可能觉得心累,可以如果前面你已经决定了worth it, 那么不打无备之战是素养。 最后,还想说句,像李小龙说的,be water. 跟人交往的过程中也许忘记自己才是真正的高手,我还远远不到be water这个境界
huila 发表于 2020-07-21 13:29

赞楼主的人际交往自我修养提升思维。
j
jjaa
回复 3楼bululu的帖子
的确的,如果回避的事情是人生中重要的事情,那么这个事情一定会haunted until fixed
huila 发表于 2020-07-21 12:47

这个不完全赞同。无法fix又haunting的事情对于任何面对复杂局面的人都是层出不穷,窃以为也要学习live with it,活在当下。
A
AprilBlue
不是很理解“终极的幸福一定是对他人的contribution”。但是看到这句话有“一定”二字,就有点排斥,因为我觉得没有啥是100%一定的。
g
gulage
回复 1楼huila的帖子
好喜欢这个话题。我也是在40岁后突然感觉已经不再执迷别人怎么看待我了,发现心灵的平静必须来自giving and loving others。Maslov's hierarchy of needs好好研究了一下,感觉非常对,就是有个足够的self-esteem之后,自然而然寻求的是self-actualization。非常美好的年龄!
h
huila
回复 16楼Heiniu的帖子
很多人际关系都有死循环,跳不出来。
h
huila
回复 2楼哲仁布措的帖子
mm还想在问一下:请问你是怎么避免不欺骗自己的呢?要做到 intellectual integrity真的非常非常的难啊!
威武赵
回复 1楼huila的帖子
楼主真是个勤思考的人。最后一点吧,每个人都是独立自由的个体,把自己的终极幸福建立在对别人的贡献上,总觉得不太对劲。
h
huila
回复 22楼chengcheng的帖子
嗯,付出的过程的确同样让人幸福。这大概也是比较successful的远古人类流传下来的基因。
g
gltang
四十岁之后的一个体会就是commitment很重要,我们学习了很多知识,经历过一些事情,一个成熟的人不但可以critical thinking,而且思考理解了之后需要作出选择,然后commit你自己的选择。好比政党,每个人选择不一样。做学术有时候也会有争议,我们也会选择不同体系。之后我联系到私人的生活也是如此,深刻思考了之后做选择,然后坚持自己的commitment。
y
yaya6688
20-29, 啥感受也不记得了 30-39,前半段也啥都不记得了,现在正在发生的每天就是累,然后没有啥感觉。。。。
😂 😂
h
huila
回复 31楼lovecircular的帖子
遇到同类了!幸会!mm我有个设想,想建立一个10人小群,专门分享生活中需要跳出autopilot的状态,make decision的各种事情,做完决定,事情有结果后要复盘分析。希望群里成员keep mentally independent, but comfortable to share 的状态。诉求是希望群成员做一个重要的决定的时候,有生活经历各不相同的人从各个方面来分析,避免盲点和confirmation bias。成员必须honestly发表看法。不知道mm没有兴趣?
h
huila
回复 32楼92m的帖子
感觉mm对年龄的分段都是自己人生中的重大节点。也能够感觉到mm对目前生活的随心和随意的状态,给你点赞。
h
huila
上面还有好几个回帖我要回复,不过要先陪娃去了。等晚上或者明早再来。good night!
h
happynewyear
这个帖子真是清流啊。感觉好久没见不怼来怼去的帖子了
谢谢楼主分享!
不高兴和没头脑
回复 41楼huila的帖子
华人真该多些这种帖子
N
NewMe
先说下楼主比较笨,很多很明显的道理楼主要花很多时间才能领悟到。
21-30岁,这个十年主要是领悟了一个道理:self centered 是导致一切烦恼的根源。所以这个10年楼主主要是采取了一个let it go的手段,如果有什么事情让我不开心了 我就强迫自己不去想,转移注意力。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live in the moment, 我也的确很少长时间的烦恼一件事情,但是因为没有long term thinking, 所以我经常踩同一个坑无数次,这就引出了下个十年的领悟。
31-40岁,这个十年也只领悟了一个道路:要想不睬同一个坑,必须直面痛苦。思考+策略才能避免踩同一个坑。这个道理在识人上面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有谁让我不开心了,不是一味的避免,而是思考后面的原因,有策略的交往和保护自己。
41-50这个十岁,现在刚开头,但是我有个hunch, 准备下十年好好领悟下面这个道理:终极的幸福一定是对他人的contribution。目前我觉得有道理,但是具体实施的时候觉得有些地方不清楚。比方说是contribute对specific的个人呢,还是in a whole呢? 两者有冲突的时候,是否应该有priority呢?欢迎大家交流!
huila 发表于 2020-07-21 10:07

太赞了。一度曾经纳闷以前华人那些充满智慧的mm们去了哪里?原来你们还在这里。
o
oldbear1
好帖子,收藏
a
amberhoho
谢谢lz分享 30出头的我最近也觉得30之前痛苦的来源就是ego太大。 跟你说的意思差不多!但现在还是努力克服这个问题,这大概就还是会不停踩的坑。
密码是mima12345
年纪越大越觉得人类丑陋,越不想为人类做contribution, 希望人类赶快退出历史舞台
D
Dfdfdfo
回复 46楼huila的帖子
同意, 我想加入这个小群。 的确反省自己年轻时踩过的坑,其实当时有过来人提醒一下就不会了。建群后请私信我群主微信名字。谢谢
h
huayyyren
赞总结。 而且楼主说的逃避手段造成反复进一个坑也感同身受。 楼主最后说的终极幸福是对他人贡献,这和阿德勒心理学说的一毛一样,你可以去看看他的书可能有收获。我自己对此还未有明晰的体会,不过觉得你说的对他人贡献是对个人还是对整体,我觉得并不冲突。如果为了一部分人的利益损伤另一部分人的利益,那就是刻意讨好,不是贡献了。
l
lianiu
回复 1楼huila的帖子
非常喜欢楼主的帖子!总结的特别好,其他mm的发言也特别有启发。我的体会是,不管是什么关系,一定要双赢才能继续下去。当然这个双赢和每个人需要也有关系。或者说要互相有contribution。楼主要是建群一定叫上我。
K
Kissohkiss
好贴。 以前更注重物质,现在更喜欢精神层面的提升,心灵的愉悦
w
wahahabdjc
人经历这三个阶段后才算活明白了 承认自己的父母是个普通人 承认自己是个普通人 承认自己的孩子是个普通人 从别处看来,深为认同
L
Lindaleo
进来反思
t
tf2k
其实一直就只有一个目标:爬金字塔。爬到爬不动了,回头再思考人生。
c
commander
学会放下,善待爱惜自己。无论是亲人,朋友还是同事,沟通很重要,不要嫌麻烦
C
ConnieBear
20-30,接受父母是普通人,30-40,接受自己是普通人, 40-50,接受孩子是普通人。
l
lyphard
回复 1楼huila的帖子
赞楼主!想起正念和佛教都提到,对待痛苦和一切情绪就是要最后直面、观察、臣服。现在还在努力直面阶段。
e
emigre
赞所有的领悟!赞愿为别人付出!
mianmian2 发表于 7/21/2020 10:39:09 AM
re
x
xinmama
回复 1楼huila的帖子
同意建群的主意,到时我报名参加!
h
huila
今天白天工作比较忙,等我忙完了上来回复。还有发了私信的mm, 我也都会回复。多谢mm们的鼓励!
a
aipple
写得挺好的!
a
amberbrown
你的领悟和《少有人走的路》一样嘛!你一定喜欢这本书。
m
mzhangmix
这种有营养的帖子希望华人上能多出现一些。整天五毛美分,真是看不下去
R
Rxy51
非常对,我个人的感觉: 20-29,只讨好自己的年纪 (事情都是非黑即白,老子不开心就不干了,反正有的是青春)。 30-39,既讨好自己也讨好别人的年纪(所以这个年纪事情开始不是非黑即白,成熟的管理能力开始出现)。 40-49,开始思考自己的小家以外的事情,考虑问题更为宏观 (很多人有从政的念头就是这时开始)。 我以前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去townhall meeting的人大部分都是中年以上甚至是老人家,后来慢慢明白了。
lesity 发表于 2020-07-21 10:16

觉得你说的很对。。
r
risefromash
谢谢楼主的好帖! 年初遇到了也算是人生的一个变故,最近半年思考了很多,不仅是变故本身,还有自己过去走的路。跟楼主体会相同的是早些年遇到问题时候转移注意力的方法,但是今年以来强烈的意识到要找到问题的根源,要confront问题,要解决和垮过去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强迫自己不去想,focus 在别的事情上来回避。不直面问题和痛苦,结果就是过十年又踩坑。希望自己能坚持,能跨过去,能找到自己的力量。
r
risefromash
说得太好了,希望华人多一些像lz这样的帖子。
本人30+,强烈同意你说的第二条。人生走到现在,复盘很重要。我从两年多以前开始,每当遇到不开心或困扰,或者有些灵光一现,就记下来,以及记录思考解决方案,应该如何改进;不只限于识人,包括心理,人际,事业,感情,self-improvement,场景,甚至看到别人那里的帖子的感悟,很多灵光一现的点点,都可以记下来,没事的时候可以看一看,复盘。这种复盘并不需要很久,关键是要把零碎的经验和所思所想串起来,搭建符合自己愿望的行之有效的逻辑自洽的思想和处世体系,让自己保持进步,避免踩坑。个人觉得这一点让我受益匪浅。
给你点赞。
lovecircular 发表于 2020-07-21 16:57

复盘和记录的习惯,保持学习和进步,学习了!
m
minmin99
谢谢楼主的分享!很有用!
D
Dawnsf
个人觉得界限非常重要,有界限,就会尊重别人的选择,少了很多冲突和烦恼。
多夸奖,让大家都很高兴。
有自信,多读书,多开阔眼界。
h
huila
回复 33楼wonaiwangerxiao的帖子
mm,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的确进步似乎是由少数人拉动的,其他普通人基本是蒙这些先进个人的余荫。要追求一个influential,有意思的人生,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是个伪命题。但是,对普通人的人生来说,每个人仍然是个人人生舞台的主角,如何play the role or play the game依然是我们普通人应该而且也可以思考和追求的。所以,我同意你说的-我来过,过得很开心-这个追求。我现在基本思维框架也是在这个基础上的,我觉得帮助别人-而且似乎是个抽象意义上的别人-能带给我至深的幸福,所以才会有这个individual 和 the whole的疑惑。 感谢mm的探讨。
h
huila
回复 37楼jjaa的帖子
嗯。同意很多复杂的问题没有办法fix,需要live with it。我想表达的主要还是要face it,try to improve it, even though may not be able to fix it.
h
huila
回复 38楼AprilBlue的帖子
的确never say never 是黄金准则。是我不严谨了。这个领悟也只是对我个人来讲,更适用一些。
h
huila
多谢推荐。也打算研究下。
h
huila
回复 42楼威武赵的帖子
好几个mm对此提出了质疑。也许每个人不一样,也许接下来的10年我会不断的修正认识。目前来讲,的确给予给我至深的幸福感。这也许跟某些基因有关。
h
huila
回复 44楼gltang的帖子
非常有道理。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在选择,只不过我们大多数没有经过思考就autopilot做了选择。这样的选择reactive to external factor, not from our core value. 所以没法commit to something. 我觉得mm commitment其实还imply了contribution。希望有机会继续跟mm探讨。
h
huila
回复 52楼NewMe的帖子
谬赞了哈。我其实也是仰望那些牛牛的一员
h
huila
回复 57楼huayyyren的帖子
可能我说的不清楚,我想说的如果你知道如果你做一件事会造福一部分的人,但是做另外一件事造福另一部分人,这种情况下如何做选择呢,因为没法双全。
h
huila
回复 73楼risefromash的帖子
祝福mm。
l
luhua00
学习了
l
lovecircular
回复 46楼huila的帖子
没问题啊,搞起来!我私信你吧
h
huila
回复 44楼gltang的帖子
mm今早我突然觉得你说的commitment已经有positioning和personal branding的意味了。你怎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