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工程36计(三十三):关门捉贼

超級吸塵器
楼主 (北美华人网)

作者:王维洛
33、关门捉贼:捕捉白鳍,人工繁殖
“关门捉贼”,为兵法三十六计之第二十二计。
原文:“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关门捉贼这个词十分口语化,词源中也没有将关门捉贼作为词语加以收录,到底出自何处也无从考查。该词的直接意思为:关上门,将进屋偷东西的盗贼捉住。用在军事上指:利用有利之地形,将敌人包围全歼。
库区珍稀生物
三峡工程对珍稀植物和珍稀水生生物的影响,是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和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影响报告的重要内容。三峡库区特有植物种类共三十种,全世界仅分布于三峡库区;列入“红皮书”的植物种类有四十八种(其中一种为库区特有,也列入红皮书),而珍稀植物种类,在库区则有七十七种。它们都将受到三峡工程建设的影响。与三峡工程相比,德国北莱茵州曾准备在鲁尔河上游的邵尔山区,建设一座水库大坝,但是当工程的建设者得知,该水库淹没范围内有一种列入红皮书的濒危植物时,便放弃了大坝工程建设。
长江中有三百余种鱼类,其中三分之一的物种为特有种。受三峡工程建设影响的珍稀水生生物有白鳍豚、白鲟、胭脂鱼、中华鲟、扬子鳄等等。其中最为珍贵和稀少的就数白鳍豚。白鳍豚(Lipotes.vexillifer)是中国国宝,为世界现存五种淡水豚之一,真正的活化石。距今约两千万年前的中新世纪时代,白鳍豚于江河中生存、繁殖,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干流,结群活动,小群两三头,大群十到十六头,一般是五到八头。河道内的江心洲和弯曲的河道形成的回水区,是白鳍豚群体主要栖息和觅食的水域。
白鳍豚被生活在长江和洞庭湖上的渔民和船工视为江神,每当天气发生剧变,白鳍豚总会在江上飞跃,此刻,渔民会把船停向岸边,躲避恶劣天气。
一九八六年十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物种生存委员会第六十一次会议在荷兰举行,会议把白鳍豚列入第二批世界最濒危的十二种动物和十二种植物的名单之中。同年,此委员会鲸类专家组,又建议把白鳍豚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皮书中,归入“濒危”等级,以引起国际环境保护组织的更大重视。白鳍豚在世界上存在数量,比大熊猫还稀少,学术研究价值与大熊猫同等重要,甚至可以说,白鳍豚是比大熊猫还稀少的珍贵濒危动物。
捕捉计划
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认为,估计当时在长江中生存的白鳍豚大约还有两百头。三峡工程对白鳍豚的直接影响,是使白鳍豚的分布范围缩小,三峡建坝后,石首市新厂以上的白鳍豚栖息活动水域,将因河床受到严重冲刷而消失,使目前分布在枝城至新厂间,约十头白鳍豚难以在此江段生活,白鳍豚的分布范围将缩短一百五十五公里;间接使白鳍豚发生意外死亡的概率增加。
三峡工程可行性论证低估三峡工程对白鳍豚生存的影响,因为他们相信,通过人工培育,可以保证白鳍豚继续生存而不灭绝。过去在葛洲坝工程建设过程中,中国成功培育了中华鲟,因此他们把保护白鳍豚的措施放在设法捕捉白鳍豚、人工培养和繁殖白鳍豚上。
一九八○年一月十二日,湖北省嘉鱼县渔民在长江中捕捉到两头白鳍豚,收网时一头死亡,一头受伤。岳阳县水产研究所用电话通知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鳍豚研究课题组马上派人将这头受伤白鳍豚拉回,并取名“淇淇”。经过专家抢救,“淇淇”被救活。为了给“淇淇”寻找配偶,水生生物研究所制定了捕捉白鳍豚的计划。
捕捉白鳍豚的计划分为三部分:
第一,出资向渔民购买捕捉到的白鳍豚; 第二,出动船队于长江捕捉白鳍豚; 第三,建立所谓的白鳍豚自然保护区,诱捕白鳍豚。
一九八一年四月,武汉的水生生物研究所从湖南省华容县,捕获一头雄性白鳍豚,取名“容容”,放入饲养池中,与“淇淇”为伴。一九八二年一月,“容容”因病死亡。
一九八六年三月二十三日,十多条船组成的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捕捉船队在湖北省监利江段上,网住了九头白鳍豚,但因为水流太急无法收网而失败。
一九八六月三月三十一日,船队又遇到一大群白鳍豚,捕捉住其中的两头,一雄一雌,雄的取名“莲莲”,雌的取名“珍珍”。根据船员的回忆,当两头白鳍豚被抓住之后,其他的白鳍豚发出凄惨的叫声,久久不肯离去。“莲莲”在水生所里只生活了两个月便死亡。两年半后“珍珍”因病死亡。检查结果为肺炎,医生在“珍珍”胃中发现铁锈物质,推测应该是从饲养池的顶棚铁架掉下来的。虽然“珍珍”和“淇淇”一起生活了两年多,但是没有为水生生物研究所留下后代,未实现人工培养和繁殖的目标。
结构性灭绝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经过多方论证,水生所选择了石首天鹅洲长江故道,建立半自然性质保护区,配置了专业人员和领导机构,目的是诱捕白鳍豚。石首天鹅洲长江故道的地理条件,使得白鳍豚一旦进入长江故道,只要在河道入口和出口皆布上鱼网,便形成关门捉贼之势,白鳍豚是进得来,出不去。与船队捕捉相比,成功的机会高许多。
一九九五年,一头白鳍豚进入保护区内,形成关门捉贼势态,白鳍豚前后无出路,看来只有束手待“捕”。但没有料到,白鳍豚竟奋勇冲网自杀,也不知道是这头白鳍豚在死前将讯息知会了同伴,抑或是同伴从冥冥苍天处得到示意,从那时候起,天鹅洲故道再也没有来过一头白鳍豚。利用自然保护区诱捕白鳍豚,关门捉贼的措施,彻底失败。
出资向渔民购买捕捉到的白鳍豚,更引起渔民对白鳍豚的捕杀。一九八七年,在长江死亡的一头白鳍豚,身上竟有一百○三处大大小小的伤口。一九九○年三月,在长江下游靖江段罗家桥,发现一头死亡雌性成年豚,身上缠有三十六枚滚钩。捕捉白鳍豚的结果,只是为博物馆多增加几副白鳍豚的标本。
二○○六年,由中国、美国、瑞士、日本、英国、德国六个国家科学家及观察员,组成国际二○○六年长江淡水豚类考察队,使用全球定位系统,以及最先进的声学监测设备,能监听到方圆三百公尺以内白鳍豚所发出的声音,历经二十五天,从宜昌到上海,在一千七百公里的长江中下游都没有发现白鳍豚。专家并发现,长江已无多少浮游生物,长江的自然水动力特征与自净能力,很有可能已经失去,水中已经完全不适合豚类生活。二○○七年,中国科学家在国外专业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认为白鳍豚已经结构性灭绝。至此,白鳍豚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被人类消灭的鲸类物种。二○○七年末,美国时代杂志将中国白鳍豚灭绝,评为当年十大人为灾难之一。
建大坝关门抓贼?
一九五三年二月十九至二十二日,毛泽东乘坐“长江舰”视察长江,在从武汉至南京的途中,毛泽东听取长江水利委员会主任林一山,关于综合治理长江的汇报。毛泽东说:“费了那么大的力量修支流水库,还达不到控制洪水的目的,为什么不集中在三峡卡住它呢?”毛泽东利用枪杆子取得江山,利用有利的地形,将敌人包围全歼,这是毛泽东常用的手段。现在治江山,毛泽东认为此方法也行得通。
用三峡工程防洪,这是毛泽东第一个提出来的。对于做工程的人来说,工程目标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工程可能有一个同样的名称,但是工程目标不同,就不是一个同样的工程。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提到于三峡地区建设水坝工程的设想,只是短短的几句话:“改良此上游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其滩石应行爆开除去。于是水深十尺之航路,下起汉口,上达重庆,可得而致。”从这两段文字中便可以看出,孙中山设想这些水坝工程的目标是:第一改善长江航道,第二发电。国民政府根据孙中山的设想,开始进行勘测和设计。现在的葛洲坝工程,就是当初国民政府所设想的,是一个低坝工程。可以说,孙中山将重点放在改善长江航道,发展交通,那么发展交通就不能修建高坝,因为高坝妨碍水陆交通发展。对于利用水力资源发电来说,建设几个低坝和建设一个高坝的效果相同,因为几个低坝的水位差之和,与一个高坝的水位差相同,而且几个低坝在调度运行上,要比一个高坝优越。
美国垦务局的总工程师萨万奇,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为国民政府做过三峡工程的规划,那是一个高坝方案,目标很明确,就是发电,用三峡工程发的电生产化肥,用化肥生产粮食,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萨万奇建设三峡大坝,目的是发电。
若用水库大坝工程控制洪水,可不可行?在工程上来说,是可行的,但要满足许多条件,首先就得有一个能够容纳洪水的库容。埃及阿斯旺水库总库容一千六百八十九亿立方米,其中活动库容一千三百七十亿立方米,千年一遇洪水洪峰流量每秒一万五千一百立方米,相应洪水量为一千三百四十亿立方米。阿斯旺水库的活动库容一千三百七十亿立方米,可以容纳一千三百四十亿立方米。
那么长江在三峡段的洪水情况如何?根据陆钦侃先生提供的资料,千年一遇洪水洪峰流量为每秒九万八千八百立方米,洪峰流量为阿斯旺大坝处的六倍多;六十天洪水量为二千七百九十亿立方米,为阿斯旺大坝处的二倍多。所以,若是要在三峡关门捉贼,把洪水卡住,就必须建设一个很高的大坝,有一个很大的库容。所以苏联专家建议的三峡水库的蓄水位为海拔二百六十五米,有大的库容。
现在建设的三峡工程,正常蓄水位海拔一百七十五米,总库容三百九十三亿立方米,活动库容二百二十一点五亿立方米(还是错误计算的结果,实际更小)。用二百二十一点五亿立方米的库容,去卡二千七百九十亿立方米洪水,能够卡住吗?要想关门捉贼,要求门要坚实,要关得住,一旦门关不住或者门破了,这个贼逃出来,他是要杀人的。
汉水安康洪灾之警
黄万里先生指出,利用水库大坝防洪的本质,是把下游的洪水转移到上游,特别是在河流峡谷地区,河槽内卵石堆积,洪水暴涨,对于水库上游的城市危害特别大。为了说明问题的严重性,黄万里教授以丹江口水库造成安康县城被淹的事实,来解释为何三峡大坝永不可修的道理。
安康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丹江口大坝上游二百公里,大坝坝顶标高海拔一百六十二米,水库正常蓄水位海拔一百五十七米,安康县城的所有建筑都在丹江口水库的移民淹没线以上。
黄万里教授写到:
人们不会忘记一九八一年七月,四川洪水多么可怕,冲入(长江)干流约有二亿吨卵石,幻想三峡高坝蓄水后,也许不至于造成堆石坝酿成灾害,但一九八三年七月长江大支流汉水安康的洪灾,便是一个足以警告的先例。汉水南岸安康县虽地势低洼,城内房屋也不至于在洪水位之下。安康下游沿汉水约二百公里为丹江口水库,一九六九年完工。安康以下河槽内卵石早已淤高。且下游石梯一带为一峡谷直壁,宽仅一百五十至二百米。河床既高,峡谷又窄,洪水到来,水位自然抬高,原来测定的水位H──流量Q关系不复适用,即H-Q线已被抬高。(注:H-Q为水位和流量的曲线。在流速相等的条件下,流量越大,水位越高。在实际中,流速是变化的。流量加大,过水的截面面积加大,流速就会减小。因此,水位和流量之间的关系就比较复杂,常常为非线性关系。)
洪水退时,石梯峡口沉积的卵石将陆续冲向峡口以下,慢慢地降低水位。安康“八三七”洪水并非极大。据实测资料八三年七月二十七日,至成灾日三十一日,安康以上流域平均降雨量见下表。

汉水水位涨势很猛,加上上游石泉水库原已蓄高达四百○六至四百○七米。二十八日曾开闸放水,三十一日仍回升到四百○七米。八月一日一时,安康最高洪痕二百五十九点四四米 (注:比丹江口水库正常蓄水位高出一百○二点四四米),水位很快上涨了十九点四米,高出安康城堤一点五米,高出安康大桥南端桥面约二米,七月三十一日十八时洪水开始破城进水,二十时很快淹没了全城,住一楼的人未淹毙者,奔向二楼、三楼,然最高爬上四楼顶的人,都还是淹死。
如此快地涨水高达十九点四米,显然是由于下游河槽被卵石淤高,否则洪水再大也可以在宽深的河槽里排出去,经查询,当地人民或谓淹死千人,或谓万人,惨绝人寰。安康以上汉水流域面积仅三万八千七百平方公里,已建有四个大坝,理应拦住大部分卵石河泥沙,但因下游丹江口大坝与石梯峡谷之阻,使卵石沉积河槽而抬高洪水成灾,对比长江重庆,三峡高坝为害将数十倍于安康!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