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拍的哪吒闹海,黑猫警长,魔方大厦,还有葫芦娃。。。霹雳贝贝 dingdingdddd 发表于 7/16/2020 7:53:54 PM
整治少儿出版物,为什么《人间失格》会“中枪” 原创 风间 做書 昨天 昨天,一份东莞市《关于开展集中清缴宣扬自杀的少儿出版物和有害信息专项行动的通知》在网上流传。据截图显示,被认定为“含有玄幻、暴力、早恋、宣扬自杀等不良信息,必须予以清除”的书目中,除了《斗罗大陆》《魔道祖师》《撒野》等网络文学外,《人间失格》也赫然在列。 这份“黑名单”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晋江“不允许有自杀情节”的新规,而太宰治无端“中枪”,意味着这场“清理运动”已经从网络文学烧到了传统出版物。 当然,评论区有网友冷静地指出,不能因为这一张毫无来由的截图就被“带节奏”,“欺负互联网不带脑子上网的人多”。 所以,我们在网上搜索了这份通知,虽然没有找到这份书单(可能是内部下发的文件),却发现自6月份以来,全国各地“扫黄打非”办公室都掀起了“护苗2020”行动,对宣扬自杀、教唆犯罪、渲染血腥暴力等内容的出版物清理整治,且是一次线上线下的联合清缴。 从各地发布的“战报”来看,此次清缴的范围已经不限于学校图书馆,而是涉及校园周边和图书城、新华书店等出版物销售场所。而且,各地的清理书单并不一致,比如云南鲁甸清理下架的“黑名单书籍”既包括《淘气包马小跳(天真妈妈)》《米小圈》《青铜葵花》《装在口袋里的爸爸》等童书,也包括《斗罗大陆》这样的网络文学。 这次专项行动的直接诱因,是一个月前《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淘气包马小跳(天真妈妈)》等童书被发现有自杀桥段,在网上引发巨大争议,出版社在第一时间下架了相关图书。 后来,《淘气包马小跳》的作者杨红樱亲自出面回应,表示“一年前就已删改,出版社将收回老版本”,同时不忘提醒网民“断章取义是最坏的读书方法。” 这也成为一个月来集中清理青少年出版物的“导火索”,从各地的执行情况来看,很可能并没有统一的“黑名单”,而是各个地方自行掌握。出现东莞这样连《人间失格》都不放过的情况,不足为奇。 不仅如此,此次清理的对象已经不仅限于宣扬自杀的儿童文学,还进一步扩大到了玄幻、暴力、早恋等更多“不良信息”,不是定点清除,而是横扫一片。而且,相比于“宣扬自杀”,后面这些“罪状”的认定标准更为模糊,波及面也会更广。 更让人细思极恐的是,此次清理的范围虽然主要是“学校周边”,但这个周边的范围有多大,执行过程中却颇具弹性。理论上来讲,只要是青少年能够接触到的地方,都在整治范围之内。 在晋江“禁止自杀”的消息出来时,就有网友分析,虽然很难说“这到底是闻到风向紧急自我阉割,还是迫于压力立刻挥刀自宫”,但大概率是“为了降低审核成本的主动之举。”同样的,在下架标准不明确之时,各地的清查力度也会根据风向,宁紧毋松。 当儿童读物的自杀描写引发网友热议时,大家曾经集中讨论过儿童文学如何处理死亡、自杀,如何让孩子认真对待“死亡”这样一件无可逃避的生命大事,通过“知死”更好地“知生”。 本来,对待这事件最好的方式是全社会开放、充分的讨论,在讨论中深化对于生命观和儿童教育的理解,而不是对于出现自杀情节的作品一律封杀,封堵住形成共识的可能性。 至于如何避免保护青少年的“文化净化”扩大化,又涉及到了早已老生常谈的“分级制”话题。只有明确了审核标准和范围,在青少年和成人之间筑起一道防火墙,晋江才不需要一刀切地自我阉割,各地学校周边的图书也不会随时面临被下架的命运。 当然,我们也无需过度恐慌。因为这种“运动式治理”的成效究竟如何,能够持续多久,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判断。而且,这样的运动早已非止一次。各地对于书店的整治涉及的只是内容传播的神经末梢,更应引起担忧的是内容生产端的收紧。 很多时候,不用监管部门亲自出手,内容平台就会主动上紧头上的紧箍咒,就像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一万个领导有一万种“禁止出版”的理由》中所说的那样。 虽然这把火只是在各个地方零星点起,尚未烧到图书电商等“粮仓”,但网络上的恐慌氛围却也不是杞人忧天。因为“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种颓丧价值观,在年轻人乃至于未成年中都颇有市场,未来也面临着被“净化”的可能。 因此,不要把《人间失格》被当成少儿出版物整治当笑话,“分级制”一天不建立起来,成年人的文化消费就一天难逃被“消毒”的恐惧。 dingdingdddd 发表于 2020-07-16 19:50
这份“黑名单”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晋江“不允许有自杀情节”的新规,而太宰治无端“中枪”,意味着这场“清理运动”已经从网络文学烧到了传统出版物。
当然,评论区有网友冷静地指出,不能因为这一张毫无来由的截图就被“带节奏”,“欺负互联网不带脑子上网的人多”。
所以,我们在网上搜索了这份通知,虽然没有找到这份书单(可能是内部下发的文件),却发现自6月份以来,全国各地“扫黄打非”办公室都掀起了“护苗2020”行动,对宣扬自杀、教唆犯罪、渲染血腥暴力等内容的出版物清理整治,且是一次线上线下的联合清缴。
从各地发布的“战报”来看,此次清缴的范围已经不限于学校图书馆,而是涉及校园周边和图书城、新华书店等出版物销售场所。而且,各地的清理书单并不一致,比如云南鲁甸清理下架的“黑名单书籍”既包括《淘气包马小跳(天真妈妈)》《米小圈》《青铜葵花》《装在口袋里的爸爸》等童书,也包括《斗罗大陆》这样的网络文学。
这次专项行动的直接诱因,是一个月前《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淘气包马小跳(天真妈妈)》等童书被发现有自杀桥段,在网上引发巨大争议,出版社在第一时间下架了相关图书。
后来,《淘气包马小跳》的作者杨红樱亲自出面回应,表示“一年前就已删改,出版社将收回老版本”,同时不忘提醒网民“断章取义是最坏的读书方法。”
这也成为一个月来集中清理青少年出版物的“导火索”,从各地的执行情况来看,很可能并没有统一的“黑名单”,而是各个地方自行掌握。出现东莞这样连《人间失格》都不放过的情况,不足为奇。
不仅如此,此次清理的对象已经不仅限于宣扬自杀的儿童文学,还进一步扩大到了玄幻、暴力、早恋等更多“不良信息”,不是定点清除,而是横扫一片。而且,相比于“宣扬自杀”,后面这些“罪状”的认定标准更为模糊,波及面也会更广。
更让人细思极恐的是,此次清理的范围虽然主要是“学校周边”,但这个周边的范围有多大,执行过程中却颇具弹性。理论上来讲,只要是青少年能够接触到的地方,都在整治范围之内。
在晋江“禁止自杀”的消息出来时,就有网友分析,虽然很难说“这到底是闻到风向紧急自我阉割,还是迫于压力立刻挥刀自宫”,但大概率是“为了降低审核成本的主动之举。”同样的,在下架标准不明确之时,各地的清查力度也会根据风向,宁紧毋松。
当儿童读物的自杀描写引发网友热议时,大家曾经集中讨论过儿童文学如何处理死亡、自杀,如何让孩子认真对待“死亡”这样一件无可逃避的生命大事,通过“知死”更好地“知生”。
本来,对待这事件最好的方式是全社会开放、充分的讨论,在讨论中深化对于生命观和儿童教育的理解,而不是对于出现自杀情节的作品一律封杀,封堵住形成共识的可能性。
至于如何避免保护青少年的“文化净化”扩大化,又涉及到了早已老生常谈的“分级制”话题。只有明确了审核标准和范围,在青少年和成人之间筑起一道防火墙,晋江才不需要一刀切地自我阉割,各地学校周边的图书也不会随时面临被下架的命运。
当然,我们也无需过度恐慌。因为这种“运动式治理”的成效究竟如何,能够持续多久,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判断。而且,这样的运动早已非止一次。各地对于书店的整治涉及的只是内容传播的神经末梢,更应引起担忧的是内容生产端的收紧。
很多时候,不用监管部门亲自出手,内容平台就会主动上紧头上的紧箍咒,就像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一万个领导有一万种“禁止出版”的理由》中所说的那样。
虽然这把火只是在各个地方零星点起,尚未烧到图书电商等“粮仓”,但网络上的恐慌氛围却也不是杞人忧天。因为“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种颓丧价值观,在年轻人乃至于未成年中都颇有市场,未来也面临着被“净化”的可能。
因此,不要把《人间失格》被当成少儿出版物整治当笑话,“分级制”一天不建立起来,成年人的文化消费就一天难逃被“消毒”的恐惧。
我去,很喜欢《撒野》
哪吒闹海必须得禁,不光自杀,自杀后还复活,这个有孩子模仿咋整?
紅樓夢 西遊記 三國演義 水滸傳 都有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