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龟不如土博 土博不如工农兵大学生 zlltt 发表于 2020-07-14 15:00
工农兵大学生估计都退休了吧。 pusheen2020 发表于 2020-07-14 15:01
楼主,你在国内高校混,要么就是学术特别牛,领导要抱你大腿的,其他人脉方面,一般是不如土博的,土博的同门,土博的导师的关系网,你的networking和土博比起来,就是指数的差异。人脉方面直接决定了,在校内和校外能不能争取到资源,包括拿funding和发文章,funding和文章直接决定了在学院、学校以及该领域的行政(如果有的话)和学术地位。土博比海归混得好,也没有什么奇怪的吧。 kangqiao 发表于 2020-07-14 15:08
是呢 不奇怪。 就是感慨一下。。。 aprilskyever 发表于 2020-07-14 15:12
回复 1楼aprilskyever的帖子 我觉得有阶段性, 比方说早期大家都不归的时候,像陈章良,薄后回去,28岁北大正教授,35岁副校长,后来做农大校长,广西副主席,科协主席(正部),这是典型,我觉得05年左右以前回去,还是不错吧,至少title给的可以。后来回去多了,肯定要分流了,自身本事硬的和会来事的,肯定是风声水起,普通的估计就难受了。 A2DAN 发表于 2020-07-14 15:32
其实可能你不了解,国内有的土博士就未必比洋博士的学术水平差,跟对老板很重要,如果跟的老板是领域牛人,而且研究方向又有区域性,这样出来的土博比洋博士混的好是可能性很大的。 做研究是个辛苦活,能读博士的,不管是土博和洋博士,智商基本上都够,剩下的就是拼勤奋+研究方向了。就业之后,还要拼能不能拿资源了。 kangqiao 发表于 2020-07-14 15:44
英语都过不了关,咋了解科技动态?你这是自我安慰的吧! zhaojie2005 发表于 2020-07-14 18:06
最近听说一个以前的同事离开了学院,有感而发。 我们小学院,当时一共4个海外博士学位(3美1新加坡)。 我之前走了俩,我之后最后一个也离开了(yale的博士,她说受不了大老板经常辱没人格的谩骂)。 反观国内的博士,个个都风生水起,深得学院领导的赏识(一般都是博士时候的老板),升职当官顺风顺水的。 当然每个人走的原因都不同,有因为拿到其他高薪职位的(高校一般教工的薪水比较低);我是因为家庭团聚回美。 但的确,发展的特别好特别顺的,大部分都是本土博士(海外进修访问1,2年那种)。 我想了一下原因,国内能在一大群博士中脱颖而出留高校的,已然是人精中人精,本身就是很有本事的,不是我等傻乎乎在国外读个学位 做个博后 不谙世事的人能比的。 aprilskyever 发表于 2020-07-14 14:49
回复 18楼kangqiao的帖子不说其他的 如果纯比英语水平 土博明显不行 我们学院的留学生课程 需要全英语教学的,就是我们几个国外回去的在上。本土博士,虽然肯定也有一两年国外经历,但话基本都说不溜,更别提上课了 但是其他能力还是很强的 包括各种手段和软实力。aprilskyever 发表于 2020-07-14 19:14
回复 1楼aprilskyever的帖子 国内高校行政是老大,土鳖是老二,海归是老三。能搞学术的屈指可数,国内教师的工资低的令人发指,一个月4,5千的遍地都是。 shamatown 发表于 2020-07-14 20:32
国内混学术圈,说白了是靠关系拉funding。一个海归这方面怎么可能拼得多土博呢。 pqwde 发表于 2020-07-14 21:16
你这是老黄历了,现在80,90后的国内博士,英语好的非常多,尤其书面写作,好多根本都没出过国就能发好些不错的英文文章了,平时也都看英文paper, 怎么就不了解动态了。。 当然了你可以说那是灌水不值一提 Papyrus 发表于 2020-07-14 21:32
我们小学院,当时一共4个海外博士学位(3美1新加坡)。 我之前走了俩,我之后最后一个也离开了(yale的博士,她说受不了大老板经常辱没人格的谩骂)。
反观国内的博士,个个都风生水起,深得学院领导的赏识(一般都是博士时候的老板),升职当官顺风顺水的。
当然每个人走的原因都不同,有因为拿到其他高薪职位的(高校一般教工的薪水比较低);我是因为家庭团聚回美。
但的确,发展的特别好特别顺的,大部分都是本土博士(海外进修访问1,2年那种)。
我想了一下原因,国内能在一大群博士中脱颖而出留高校的,已然是人精中人精,本身就是很有本事的,不是我等傻乎乎在国外读个学位 做个博后 不谙世事的人能比的。
工农兵大学生估计都退休了吧。
不过也有很踏实很有实力的 就是少。。。
中南海的那个已经终身制了。
是呢 不奇怪。 就是感慨一下。。。
将来的中国需要这样的土博成为中坚力量,而不是两边占便宜的所谓海龟
我觉得有阶段性, 比方说早期大家都不归的时候,像陈章良,薄后回去,28岁北大正教授,35岁副校长,后来做农大校长,广西副主席,科协主席(正部),这是典型,我觉得05年左右以前回去,还是不错吧,至少title给的可以。后来回去多了,肯定要分流了,自身本事硬的和会来事的,肯定是风声水起,普通的估计就难受了。
其实可能你不了解,国内有的土博士就未必比洋博士的学术水平差,跟对老板很重要,如果跟的老板是领域牛人,而且研究方向又有区域性,这样出来的土博比洋博士混的好是可能性很大的。 做研究是个辛苦活,能读博士的,不管是土博和洋博士,智商基本上都够,剩下的就是拼勤奋+研究方向了。就业之后,还要拼能不能拿资源了。
说白了,不是能力的问题是资源的问题。
英语都过不了关,咋了解科技动态?你这是自我安慰的吧!
不要这么小看国内土博的英文水平,平均水平肯定不如洋博士,听力口语不行,但是里面也有英文阅读写作很好的。土博人多基数大,有几个出挑的就够了。
大多数出国留学读书的多多少少对国内的体制有些不认同。回去后,自然也会感觉想以不同的方式做事。就像饶毅回国后会抨击现有体制一样。
以前国内的人还对国外有仰视感。随着厉害国的情绪发酵,国外的人会越来越难融入。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不说其他的 如果纯比英语水平 土博明显不行 我们学院的留学生课程 需要全英语教学的,就是我们几个国外回去的在上。本土博士,虽然肯定也有一两年国外经历,但话基本都说不溜,更别提上课了 但是其他能力还是很强的 包括各种手段和软实力。
在高校工作负责上课是最底层的工作内容了吧,我们学校上课最好的几个老师都是科研搞的不也么样专攻教学的,有一个讲课特别好的老师居然是硕士学历
国内高校行政是老大,土鳖是老二,海归是老三。能搞学术的屈指可数,国内教师的工资低的令人发指,一个月4,5千的遍地都是。
你既然在国内高校待过,就知道评价标准不是比外语水平,尤其是上课的水平,科研是在第一位的。基本上每一个学院,再到领域,都有自己的一个圈子,你说的手段和能力,可能在他们看来,就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他们斗争的对象并不是所谓顶着光环的海关博士,而是争夺资源的人。
你说的没错,行政是老大,一线老师的工资其实非常低,低到难以置信。
没有根基,海外博士海龟还幻想在国内风生水起,都是读书读傻了的典型, 好比49年之后回国去夹边沟的那些美国博士
有FUNDING,就可当硕导。没有FUNDING,即使文章写得好,连硕导的资格都没有。。
哪里都要混圈子啊,在美国不一样吗?念学位的时候就是经营圈子的开始,最先一步就是自己的导师,然后同门,以后同事, etc, 那这么说国内那帮人比你早了好几年,人家混的顺利也不意外。
总有人觉得美国的人际关系单纯,其实是根本没打入人家的圈子。。
你这是老黄历了,现在80,90后的国内博士,英语好的非常多,尤其书面写作,好多根本都没出过国就能发好些不错的英文文章了,平时也都看英文paper, 怎么就不了解动态了。。
当然了你可以说那是灌水不值一提
确实
反正我之前学院没有专职教学的 全部是教学科研并重岗 教学的同时也有科研压力大
是啊 我第一次申国自然的时候,上会了还被拉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