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开明的父母,朴树也没白活 hello111 发表于 2020-07-13 22:54
李健在清华上学时有一门课考了5分,他爸爸问满分是不是5分😄 iloveGelato 发表于 2020-07-13 22:35
回复 1楼Elaborate的帖子濮老师还带着实验室的人去给儿子演唱会捧场,应该都是赠票吧,还拿着应援牌哈哈,我认识好几个他组里的人。红豆酒酿 发表于 2020-07-13 23:17
回复 18楼healthbear的帖子 这么一说刘芸嫁的也不错 Dialog 发表于 2020-07-14 03:43
回复 1楼Elaborate的帖子国内各种牛人都是到美国进修出来的,实在不明白,为啥我们从小被教育美帝是不友善的,却让国人到美国学习,一边学人家到东西一边骂人,出来后发现很多事情不是年轻时看得那么简单Hah 发表于 2020-07-13 22:25
我第一次听到朴树的生如夏花惊艳的我都要哭了,然后他的平凡之路可以on repeat不停地听 justfadeaway. 发表于 2020-07-14 07:38
这些早年玩儿摇滚乐的人,家里条件大多非常好,中国摇滚第一人是林立果 那年头普通人吃个肉都困难,收音机和磁带都多贵啊,更别提乐器 而且信息闭塞,就算给你钱你都不知道怎么去找这些resource balaja 发表于 2020-07-14 09:42
回复 1楼Elaborate的帖子豁出命才考了个首师范… 既然唱歌这么有天赋,的确他还是去唱歌比较好。这其实不是马甲 发表于 2020-07-14 10:08
那个年代高知孩子考进首师大, 真的抬不起头 bululu 发表于 2020-07-14 11:34
他高冷其实是抑郁症,整天要死要活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 hioc 发表于 2020-07-13 22:29
朴树父母有个这样离经叛道的儿子也挺不容易的,一直对儿子小心翼翼的,生怕他哪天不高兴又犯病了。 看前几年的新闻,他父母这么说:“我们就想给她(指吴晓敏)打五千块钱过去,买两张票应该够了吧?”76岁的北京大学退休教授濮祖荫告诉记者。他怕儿子生气,不敢直接问他。儿子十年没出专辑了,他们担心世界忘了他。这也是儿子在家乡北京第一次办演唱会,他们要去增加两个观众。 朴树“小升初”考试那年,他考了173分,北大附中的录取线是173.5分。濮祖荫为此事奔走了一个月,未果。北大的家属院里,孩子们从小就立志成为科学家。北大附小、附中、北大,出国留学,是他们的前程路线。朴树回忆:“真是觉得低人一等。你没考上,你爸妈都没法做人了。” 姨妈有次来家里,对朴树的母亲刘萍说:我怎么没见朴树笑过?给朴树做心理诊断的孙东东跟朴树聊了半天,出来一句话:“青春期忧郁症。”妈妈带朴树去医院做心理测试,结论是“差3分变态”。有一道题是:“如果你死了,你觉得身边的人会怎么样?”朴树选了“无动于衷”。 朴树的初高中是混过来的。但亲耳听到儿子说“不考大学了”,濮祖荫还是不能接受——北大教授的儿子不考大学? 1993年,朴树还是豁出命考上了首都师范大学英语系。拿到录取通知书,给父母:“我是为你们考的,不去了啊。”但终究还是去读了书。大二时他退了学,每晚10点半,带着吉他去家门口的小运河边弹琴唱歌。父母不死心,找人给他保留了一年学籍。无效,他至今还是高中学历。 iloveGelato 发表于 2020-07-13 22:31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拥有这一切,转眼都飘散如烟。这词写得太好了 饿 发表于 2020-07-14 09:17
单纯说,朴树很有才华,但是抑郁起来谁都拦不住,觉得没脸做人,要么是自己心思太重,要么是父母给太大压力。 能考上北大附中的北大子弟需要是前50名,每个班也就3-8人,50名以外的小二百人都去当时的北大二附中。整个北大二附中,几乎都是没考上的北大子弟,很多都是教授子女,大家也还是活得很开心。 guogai 发表于 2020-07-14 11:44
果然气质这个东西是天生的,不过高晓松的气质是个迷。。 appleapp 发表于 2020-07-14 16:29
而且那时候学音乐(特别是乐器)是属于奢侈的选择,一没钱买乐器,二不像现在有各种培训班,找个老师很不容易。 hwway 发表于 2020-07-14 17:06
高知家里孩子读不好,孩子自己可能无所谓,父母脸上还真的挂不住。清华也一样,我亲戚就是清华教授出身(爷爷,父母),去了北工大也没成企业家,到现在父母都不愿去校友聚会。 家生子很多也有麻烦,北大有的寝室里有从幼儿园就一起同班上来的同学,实在受不了彼此要求换房。 很怀念那个清廉的年代,绝大部分凭分数,连毛主席的孙子北大都可以拒收。放美国哈佛还会以legacy的名义收取。 Confuse 发表于 2020-07-14 17:23
高晓松上大学也调皮捣蛋,老师也很头疼,他不主动退学,估计也拿不到毕业证。 palapara 发表于 2020-07-14 15:08
嗯,绝对学渣啊,难怪他抑郁。他父母说是被他对音乐的执着感动了,那是后来。中学大学肯定是不支持的,他受到的压力很大了。 Cybercat 发表于 2020-07-14 12:57
这样一份履历,拿出来只会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而这样一位业内大拿,其实是朴树的父亲,是不是瞬间感觉格外有对比感呢?怎么业内大拿的儿子,反而去玩音乐了呢?朴树父亲还真的谈到过这件事,他的做法是选择尊重儿子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朴树的父亲北京大学毕业,而他的母亲也是北京大学的,所以可以说朴树的父母都是高知分子,总是说朴树是高中学历,但实际上他当时考上了首都师范大学,但是因为喜欢音乐要追求梦想,在大二的时候选择了退学,所以才只有高中学历,实际上这位也是高学历明星了。
有的时候不禁在想,这些玩民谣的,不出身高知家庭没点高智商,是不是都玩不好民谣?
朴树是这样,高晓松不也是这样吗?高晓松的家庭大家就比较熟悉了,外公张维是深圳大学的创始人,爷爷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而父母都毕业于清华大学,都是知名的大学教授,在这种高知家庭里,高晓松考上清华都显得平平无奇,甚至还被调侃是家里学历最差的成员。
当然,在家庭基因的遗传下,高晓松考清华貌似也比旁人要更轻松一点啊,虽然后来为了音乐,他也选择了退学。 这还让我想到了李健,他也算是民谣圈的,而这位可是标准的清华大学学生,就读着一个和音乐完全无关的专业,结果读大学期间开始民谣了,而他的妻子也是高知分子,同样毕业于清华,如今依旧在从事学术方面的工作。 这样一看,当年的民谣圈子,学历真的不简单啊,不仅自己学历高,而且家庭学历普遍还很高,与如今呈现出来的娱乐圈明星学历低的情况恰恰相反,原来当时的民谣圈,没点高智商都混不起了?
国内各种牛人都是到美国进修出来的,实在不明白,为啥我们从小被教育美帝是不友善的,却让国人到美国学习,一边学人家到东西一边骂人,出来后发现很多事情不是年轻时看得那么简单
看前几年的新闻,他父母这么说:“我们就想给她(指吴晓敏)打五千块钱过去,买两张票应该够了吧?”76岁的北京大学退休教授濮祖荫告诉记者。他怕儿子生气,不敢直接问他。儿子十年没出专辑了,他们担心世界忘了他。这也是儿子在家乡北京第一次办演唱会,他们要去增加两个观众。
朴树“小升初”考试那年,他考了173分,北大附中的录取线是173.5分。濮祖荫为此事奔走了一个月,未果。北大的家属院里,孩子们从小就立志成为科学家。北大附小、附中、北大,出国留学,是他们的前程路线。朴树回忆:“真是觉得低人一等。你没考上,你爸妈都没法做人了。” 姨妈有次来家里,对朴树的母亲刘萍说:我怎么没见朴树笑过?给朴树做心理诊断的孙东东跟朴树聊了半天,出来一句话:“青春期忧郁症。”妈妈带朴树去医院做心理测试,结论是“差3分变态”。有一道题是:“如果你死了,你觉得身边的人会怎么样?”朴树选了“无动于衷”。 朴树的初高中是混过来的。但亲耳听到儿子说“不考大学了”,濮祖荫还是不能接受——北大教授的儿子不考大学? 1993年,朴树还是豁出命考上了首都师范大学英语系。拿到录取通知书,给父母:“我是为你们考的,不去了啊。”但终究还是去读了书。大二时他退了学,每晚10点半,带着吉他去家门口的小运河边弹琴唱歌。父母不死心,找人给他保留了一年学籍。无效,他至今还是高中学历。
真不容易
会不会是一开始逼的太狠搞的忧郁症了?家长还是逼着要考大学呀。。
濮老师还带着实验室的人去给儿子演唱会捧场,应该都是赠票吧,还拿着应援牌哈哈,我认识好几个他组里的人。
好有福气的组员,我超爱朴树的!
李健也怪不容易的,没有兴趣学习,还不得不成天跟学霸们一起混。
他爸组里的人也太幸福啦
这么一说刘芸嫁的也不错
刘芸老公不是郑钧吗
忽悠底层百姓啊. 上层一点不傻. 洪晃12岁就被外交部送来美国读书了, 那时候1973年, 文革还没结束呢.
哈哈. 他是不是文艺特长生进的大学?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拥有这一切,转眼都飘散如烟。这词写得太好了
正解。另外普通人不学门手艺无法生存,这些人基本不需要考虑生计问题。窦唯家当年条件也不错的。
豁出命才考了个首师范… 既然唱歌这么有天赋,的确他还是去唱歌比较好。
太可爱了吧!!!!
那个年代高知孩子考进首师大, 真的抬不起头
能考上北大附中的北大子弟需要是前50名,每个班也就3-8人,50名以外的小二百人都去当时的北大二附中。整个北大二附中,几乎都是没考上的北大子弟,很多都是教授子女,大家也还是活得很开心。
确实。 那时候想知道外边的事情属实不容易。
我们究竟在干什么。
估计那些高干子弟接触这些欧美的东西后心里也会很扭曲吧。
不get,你给科普下好在哪里
嗯,绝对学渣啊,难怪他抑郁。他父母说是被他对音乐的执着感动了,那是后来。中学大学肯定是不支持的,他受到的压力很大了。
o
笑死了,还是李健爸爸这种幸福,不要知道太多😂
这样看来朴树也是个父母皆祸害的家庭出身啊。 港真,你们不要觉得高知父母就一定比普通父母更好,其实在亲子关系上,父母的知识水平算个屁!
这不是他爸妈开明吧?他爸妈逼他学,他不学而已,实在拿他没办法了
对,曾经跨过大山越过大海,桀骜不羁,直到看到平凡才知道唯一的答案。这是大彻大悟啊。
我也才知道,不过不奇怪。最早那批玩摇滚流行电影等的很多都是大院出来的子弟,一般人接触不到这些稀缺资源。
而且那时候学音乐(特别是乐器)是属于奢侈的选择,一没钱买乐器,二不像现在有各种培训班,找个老师很不容易。
高知家里孩子读不好,孩子自己可能无所谓,父母脸上还真的挂不住。清华也一样,我亲戚就是清华教授出身(爷爷,父母),去了北工大也没成企业家,到现在父母都不愿去校友聚会。
家生子很多也有麻烦,北大有的寝室里有从幼儿园就一起同班上来的同学,实在受不了彼此要求换房。
很怀念那个清廉的年代,绝大部分凭分数,连毛主席的孙子北大都可以拒收。放美国哈佛还会以legacy的名义收取。
也许高晓松爹妈也油腻呢?
现在学音乐也是有钱人家的吧?
我觉得这一点北方更明显一些。江浙地带,知识分子家庭,反而比较宽容。有的家庭是江南名士那种,子孙后代受教育好的很多,但是平凡的也很多。
不是一直爱说“师夷长技以制夷”吗?算鼓励狼子野心吗?
传说当年清华法律常识课的案例里还有高晓松贡献的
我不觉得朴树是会因为成绩差抑郁的人。有些人就是敏感脆弱,伤春悲秋,所以才能写出别人写不出来的作品。
那个年代虽然比现在难考,但是一个北京孩子才考上首都师范学院(那时候还不叫大学),又是北大子弟,也是不咋地的....
当年的老师,很和蔼,人很好,低调,我记忆中没听他提过自己的儿子,但是大家都知道。认识他才知道朴树原来真的姓朴,不同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