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原文: Methods:We did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multicentre trial at ten hospitals in Hubei, China. Eligible patients were adults (aged ≥18 years) admitted to hospital with laboratory-confirmed SARS-CoV-2 infection, with an interval from symptom onset to enrolment of 12 days or less, oxygen saturation of 94% or less on room air or a ratio of 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to fractional inspired oxygen of 300 mm Hg or less, and radiologically confirmed pneumonia.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 a 2:1 ratio to intravenous remdesivir (200 mg on day 1 followed by 100 mg on days 2–10 in single daily infusions) or the same volume of placebo infusions for 10 days. Patients were permitted concomitant use of lopinavir–ritonavir, interferons, and corticosteroids. The primary endpoint was time to clinical improvement up to day 28, defined as the time (in days) from randomisation to the point of a decline of two levels on a six-point ordinal scale of clinical status (from 1=discharged to 6=death) or discharged alive from hospital, whichever came first. Primary analysis was done in the intention-to-treat (ITT) population and safety analysis was done in all patients who started their assigned treatment. This trial is registered with ClinicalTrials.gov, NCT04257656.
曹彬的瑞德西韦组和安慰剂组还同时使用干扰素,激素,克力芝/利托那韦曹彬的瑞德西韦组和安慰剂组同时使用标准治疗,包括克力芝(洛匹拉韦) / 利托那韦联合治疗,使用干扰素和皮质类固醇。当时可能大家都摸着石头过河,现在看来简直是个大杂烩,实验设计在开玩笑吧。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0)31022-9/fulltext 英文原文: Methods:We did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multicentre trial at ten hospitals in Hubei, China. Eligible patients were adults (aged ≥18 years) admitted to hospital with laboratory-confirmed SARS-CoV-2 infection, with an interval from symptom onset to enrolment of 12 days or less, oxygen saturation of 94% or less on room air or a ratio of 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to fractional inspired oxygen of 300 mm Hg or less, and radiologically confirmed pneumonia.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 a 2:1 ratio to intravenous remdesivir (200 mg on day 1 followed by 100 mg on days 2–10 in single daily infusions) or the same volume of placebo infusions for 10 days.Patients were permitted concomitant use of lopinavir–ritonavir, interferons, and corticosteroids.The primary endpoint was time to clinical improvement up to day 28, defined as the time (in days) from randomisation to the point of a decline of two levels on a six-point ordinal scale of clinical status (from 1=discharged to 6=death) or discharged alive from hospital, whichever came first. Primary analysis was done in the intention-to-treat (ITT) population and safety analysis was done in all patients who started their assigned treatment. This trial is registered with ClinicalTrials.gov , NCT04257656 . sbtelf 发表于 4/29/2020 10:31:00 PM
re, 对一个这么凶险的病,让对照组患者什么药都不用,简直怎么好意思拉人进对照组啊。即使是实验组,我不懂,懂的来说说,是不是实验组也只能用瑞德西韦这一种药,不许用别的药?这样的话,如果瑞德西韦不起作用,病人岂不是也得吃别的药,难不成就眼睁睁看着病人挂了吗? 这种时候肯定有可能有用的药都会赶紧用上试试啊。如果是这种情况,我觉得中国在这个时候没办法完成药物实验。 这个实验只能等以后有了有把握的抢救方法了再做。我以为医德首先是有救人活命的心。
re, 对一个这么凶险的病,让对照组患者什么药都不用,简直怎么好意思拉人进对照组啊。即使是实验组,我不懂,懂的来说说,是不是实验组也只能用瑞德西韦这一种药,不许用别的药?这样的话,如果瑞德西韦不起作用,病人岂不是也得吃别的药,难不成就眼睁睁看着病人挂了吗? 这种时候肯定有可能有用的药都会赶紧用上试试啊。如果是这种情况,我觉得中国在这个时候没办法完成药物实验。 这个实验只能等以后有了有把握的抢救方法了再做。我以为医德首先是有救人活命的心。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0)31022-9/fulltext
英文原文:
Methods:We did a randomis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multicentre trial at ten hospitals in Hubei, China. Eligible patients were adults (aged ≥18 years) admitted to hospital with laboratory-confirmed SARS-CoV-2 infection, with an interval from symptom onset to enrolment of 12 days or less, oxygen saturation of 94% or less on room air or a ratio of 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to fractional inspired oxygen of 300 mm Hg or less, and radiologically confirmed pneumonia.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 a 2:1 ratio to intravenous remdesivir (200 mg on day 1 followed by 100 mg on days 2–10 in single daily infusions) or the same volume of placebo infusions for 10 days. Patients were permitted concomitant use of lopinavir–ritonavir, interferons, and corticosteroids. The primary endpoint was time to clinical improvement up to day 28, defined as the time (in days) from randomisation to the point of a decline of two levels on a six-point ordinal scale of clinical status (from 1=discharged to 6=death) or discharged alive from hospital, whichever came first. Primary analysis was done in the intention-to-treat (ITT) population and safety analysis was done in all patients who started their assigned treatment. This trial is registered with ClinicalTrials.gov, NCT04257656.
中国文化特色:有病一定要用药,不用药是草菅人命。
想想看,别的病人都在各种药轮番上,进这个实验组的,如果被分到对照组,只能吸氧,别的药都不能用。
别说善于医闹的中国患者,就连中国医生都于心不忍,难怪钟南山那时说:那样做不“人道”,这侧面贴现了中西方医疗界的思维差异。
我为自己出生在这个国家而感到羞耻。
要么你是没有同情心的冷血动物,要么你是学术不精的脑残,自己选一个帽子戴。
放心,正反方向开骂的不是同一拨人。
三个clinic trail里的死亡率都没有区别吧。
可是要测量一个药的话,混杂另几种毫不知疗效的药,这样出来的数据怎么分析呢?
这反应了理性和感性的冲突。
对不起, Remdesivir没有出生于厉害国
哪个病人愿意吃安慰剂不吃药的?这么严重的传染病
用药组也用了常规治疗啊,常规治疗是一样的就好了。当然不一样也是不可避免的,每个人的基础病不一样,你不能让高血压的人停了抗高血压药,糖尿病人停了降血糖药吧,有细菌感染的人不给抗生素?所以临床试验才要那么多统计专业人才,各种统计,各种subgroup,各种因素都得统计
是的,你完全可以这么假设。所以完美的实验应该对照组用安慰剂。
但是这样完美的实验在现实中困难重重,特别是在中国,这不是啥阴谋论造成的。
总之,真相越辩越明。
人家吉利德公司都说了实验数据不足,不能得出结论,只能用来看trend。一堆人非要解读和评价不能推断结论的试验结果,然后说中国造假,不知道怎么想的。等着看其他试验数据不就结了,非得揪着早早停掉的试验结果。
其实既然fda已经批了,就看实战数据不就好了。
这个药见效很快吧。短期内美国死亡率,死亡人数,感染人数大幅度下降,就是用药后有效.否则就是没效果。
有效果,一个星期就看出来了。
美国100万感染人数。足足的实验样本。
那就看实战情况吧。
死亡率,死亡人数,还有感染率。有没有忽然下降。
疫情有没有出现转机。
100万的感染人数,样本空间足够大,足够random.
我说的是我的肉身。 当然不是我的id名Remdesivir
下限早就没法再刷了。 举国上下跟一个药过不去,什么人能做出这种事? 不是封建国家是什么。
两边的人都有,一边喊造假,一边喊药无效。同样的数据,人只看到自己相信的,太无语了。
美国医疗系统很谨慎的,不清楚现在是要在病人什么状况下会给药。加上之前的双药,不知道医生会在什么情况下给病人用双药和瑞德西韦。估计得两周以上才能看出些端倪。
我说的是网上的两边的评论。而且给出negative的是who,吉利德公司声明中说了。我的眼神没问题,怕是有些人的眼神有问题吧
re, 对一个这么凶险的病,让对照组患者什么药都不用,简直怎么好意思拉人进对照组啊。即使是实验组,我不懂,懂的来说说,是不是实验组也只能用瑞德西韦这一种药,不许用别的药?这样的话,如果瑞德西韦不起作用,病人岂不是也得吃别的药,难不成就眼睁睁看着病人挂了吗? 这种时候肯定有可能有用的药都会赶紧用上试试啊。如果是这种情况,我觉得中国在这个时候没办法完成药物实验。 这个实验只能等以后有了有把握的抢救方法了再做。我以为医德首先是有救人活命的心。
所以我觉得这个时候按照FDA的那个药物实验要求是不现实的。没人愿意做小白鼠,这个小白鼠的风险是没命了。其实药物是否有效临床是可以看出来的,因为一线医生肯定治疗病人用药物有先有后有不同配伍,看这个不行赶紧上另外一个,治一阵子就摸索出来了大致的情况了,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里,很多药物都是靠临床试的。fda的实验设计是很严谨,可是不适用未知疫情爆发的时候。
你这种思维是普遍的东方思维,但是,不符合严谨的西方科学精神。
其实,放到美国,这个实验就没有这样的困境了:因为在美国,新冠除了勉强可用压制免疫的氯喹外,fda没有批准任何抗病毒的药。所以,在这个情况下,进双盲实验的人,没有任何损失,而且还有50%几率可以用上实验药物。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中国人对药物的各种勇于尝试,没有任何官方数据出来前,都愿意以身试药。所以在中国,新冠药物五花八门一大堆,在美国,这是不可能的,这些药没有一个通过任何临床实验,医生不可能给病人开。
这也帮助我们理解了,中药能在中国广为流传,是有着巨大的民众基础的。中国民众不需要双盲实验,就可以全身心的相信药物。所以中药确实不需要双盲。
言过其实了吧,看看这儿网友的反应,大多数还是理解他们的做法的。
中国特色的双盲实验,有着深厚的民众基础。
所以这也是这么多美国患者得不到救治的原因啊,fda没有批准药,所以病人不能用,所以反正你不是试这个药,你就没有任何药,这叫进入双盲实验的人没有任何损失?在我看来这叫被逼进行药物实验好吧。中国也许用药不严谨,但并不是毫无根据,也是根据药物的机理选择的。中国也许有其他很多问题,但就这个用药来说,我觉得中国医生在尽力挽救病人的生命,而美国是很科学,很严谨,科学严谨到了把人只当作一个数字,看看这个病人是不是能qualify填到哪个表里而已。这种严谨科学在大疫当前时还坚持不放其实已经完全背离了它的初衷。
试验结果不能得出任何结论。who把试验结果泄露就是不对的。
请回答问题,“negative 的结论是WHO给出的” 到底证据在哪里?
提醒你一下、,发表在WHO的网站上,不意味着这个结论是WHO给出的。
你说的那些治疗药物,是基于它们的疗效副作用都已经有了非常清楚的数据的基础上的。
比如常规高血压药物疗效数据,副作用怎么样,都很清楚。那么再去实验新药,完全可以用常规血压药来做对比。
然而对新冠,现在市场上的所有抗病毒药物,疗效副作用等等数据都是未知的。
你不可能用未知的来比较未知的。
有个层主用了极端点的比拟,就好像用砒霜来和人民的希望做参照。不要觉得荒谬,理论上是有可能的,因为未知疗效的药完全有可能是不治病反而加速死亡也说不定呢。一堆未知的东西,揉合在一起,出来的数据,怎么解释的清楚呢。
但素,这不是什么阴谋论造成的,这是中国国情造成的。
哎,中国人还是相信有药就有希望啊。其实在没有实验数据出来前,美国人的信仰是,真的是没有药可治。
“国情造成的”,分明是党情造成的。 上来几个五毛带节奏就代表中国人都这么想?
生活在微信微博红色恐怖下的国家,谁敢说真话?
对, 最不耻的就是who这个不停猫腻的做法,太多槽点了简直。
就是同一拨人
你也不能这样说,科学严谨的背后是能带来更reliable的研究结果,从而救更多人的命。
所以我一开始就说理性和感性的冲突。
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差别。
在没有确凿的证据前,不随便试药,是西方的医药理念,不能简单的说把人命看为数字。
当然了,在东方文化下,这一点不容易坐到。
既然是无法得出结论的失败的实验,那为什么某些人和机构一定要加一个negative的结论? 他们这么做是不是很可耻?
把一个虚假的结论有意无意的泄露出来(也许是要试图影响结论),是不是无耻?
我说的不是WHO,他们是为虎作伥的狗腿子。
看你疯了一样的揪住这一点不放,安啦,不是negative,是 positive 的没边了,行了吧?!!
我服了你了。最后一次回复你。那个试验结果就不该被泄露,泄露了也该被无视,因为样本不足得不出结论。你一直揪着不放就是典型的只想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
不要试图转移话题。你说几次我们都同意的观点,确实不用再重复了。可你就是不敢面对自己的胡说八道。你根本没有证据说“negative 的结论是WHO”给的,对不对?
“永远不要试图和一个既蠢又坏的人去对话。除了浪费时间,没有任何意义。”
共勉!下次记住了,不要乱咬人,遇到硬茬子,难免被甩几个耳光。
但在中国治疗新冠,看来至少有一段时间,这个药属于常规治疗之一。
话说中国的常规治疗,其实是各省市医疗队们临床摸出来的经验,属于经验治疗。
其实这病大多数都是可以治愈的,传染率确实很高,对人的心理恐吓作用更是巨大。
用常规药也没问题 就是要大量数据才能overcome这里由于其他用药带来的统计偏差
看看这都是什么。 是觉得这个论坛不够脏吗?
还活着多受罪,自裁吧
整天那么有羞耻感你咋不去白宫面前下跪告罪呢?再来个剖腹来表现你的信念嘛
哇塞,三月底的新ID这么凶啊
又一个三月底新ID,说话风格好一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