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与外国诗,同样是说隐居和避世,大家比较下陶渊明和叶芝的作品

p
pwwp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前天偶尔看到这篇文章:https://zhuanlan.zhihu.com/p/30669426

我并不同意作者的观点,甚至可以说立场相反。我也在版上有过多次阐述过自己的想法。不过他这篇文章里,谈及隐居和避世的主题,把陶渊明和爱尔兰诗人叶芝的诗作相比较,挺有意思的。大家说下,觉得谁写的更有感觉? 或者通俗说,更打动人,或者更通俗说,更好。。。。

先看陶渊明的这首大家都很熟悉的作品: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再看叶芝的这首名作:

THE LAKE ISLE OF INNISFREE

I will arise and go now,and go to Innisfree,
And a small cabin build there, of clay and wattles made;
Nine bean rows will I have there, a hive for the honey bee,
And live alone in the bee-loud glade.
And I shall have some peace there, for peace comes dropping slow,
Dropping from the veils of the morning to where the cricket sings;
There midnght's all a-glimmer, and noon a purple glow,
And evening full of the linnet's wings.
I will arise and go now, for always night and day
I hear lake water lapping with low sounds by the shore;
While I stand on the roadway, or on the pavements gray,
I hear it in the deep heart's core.

译文如下(飞白译):

茵尼斯弗利岛

我就要起身走了,到茵尼斯弗利岛,
造座小茅屋在那里,枝条编墙糊上泥;
我要养上一箱蜜蜂,种上九行豆角,
独住在蜂声嗡嗡的林间草地。
那儿安宁会降临我,安宁慢慢儿滴下来,
从晨的面纱滴落到蛐蛐歇唱的地方;
那儿半夜闪着微光,中午染着紫红光彩,
而黄昏织满了红雀的翅膀。
我就要起身走了,因为从早到晚从夜到朝
我听得湖水在不断地轻轻拍岸;
不论我站在(城市的)马路上还是在灰色人行道,
总听得它在我心灵深处呼唤。

注释
茵尼斯弗利岛的原型是爱尔兰民间传说中的一个仙岛斯拉哥(Lough Gill, Sligo),叶芝将斯拉哥那美丽的风景搬到茵尼斯弗利岛。亦有“inner’s free”之双关。

创作背景编辑

叶芝虽然像庞德和艾略特一样被认为是现代主义诗人,但他经历了从浪漫主义到现代主义过渡的创作过程。叶芝的父亲是一名受前拉斐尔学派影响的画家,将“美的宗教”思想以及对浪漫主义文艺的审美情趣传承给了叶芝。对叶芝来说,浪漫主义似乎是他诗歌创作的归宿,在诗歌创作实验中,他把自己“放到布莱克和雪莱开创的浪漫主义传统之中”,并且公开地宣称:“除了浪漫主义文学,我什么也不读;痛恨十八世纪那干枯的修辞手法。”

《茵尼斯弗利岛》便是诗人用意象精心营造起来的浪漫主义诗歌境界。叶芝在该诗中通过塑造茵尼斯弗利岛这特殊的仙境,来反映诗人的主观世界和诗人对事物的内心感受,并且抒发了他强烈的感情。叶芝于一八九五年随家庭移居伦敦,看到了世纪末以伦敦为代表的英国社会的萧条景象,产生了对都市生活现实的不满,因此,他用城市令人沮丧的环境,如灰色的人行道作为象征符号来暗示这一景象。显而易见,叶芝在这首诗中着重抒发了自己的理想,虚构了一个自己的理想世界来与现实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达到对现实进行批判的目的。将茵尼斯弗利岛这一想象的空间作为特殊的仙境是这首诗的最基本的浪漫主义特征。(百度百科)

 

🔥 最新回帖

T
Tommyty
176 楼
雕塑确实无法和西方比, 80条街的差距都不止. 以前博物馆里看过古希腊的雕塑, 这差距不是能用差距形容的. 绘画嘛, 中国的写意风格倒是也不错, 神韵为主, 意境为先, 很符合东方的审美观, 就绘画而言, 觉得中西方各有特色. 我对绘画不怎么感兴趣, 不过博物馆里看着一排排年代排列的名作, 看到达芬奇, 确实惊艳, 里程碑式的奇才, 他自己划分了两个时代. 上面有朋友说了景物不同造就不同风格的事情, 这个我赞同, 我以前就对别人兴致勃勃的说, 你觉没觉得中国和美国的景物风格都不同, 一下就看出这个是中国这个是美国? 我说的是自然景物, 不是指人造物. 中国的自然景观, 青山绿水显得娇媚, 柔美. 北美的看着就壮丽气派, 这个景物天生确实不同.
D
DC2013
175 楼


那无论是雕塑理论,还是雕塑技艺上。。。。。那完全不是一个层面的啊!

pwwp 发表于 4/30/2020 7:17:30 PM


本来也不是一个体系的,何来层面之说,咱诗人不讲技艺讲本心,技艺什么的匠气太重哈~
p
pwwp
174 楼

歪歌果然是颜党,只看得入眼美女啊!

DC2013 发表于 4/30/2020 7:16:25 PM


那无论是雕塑理论,还是雕塑技艺上。。。。。那完全不是一个层面的啊!
D
DC2013
173 楼


恕兄弟绝对不能苟同啊!

pwwp 发表于 4/30/2020 6:38:05 PM


歪歌果然是颜党,只看得入眼美女啊!
p
pwwp
172 楼

欧美博物馆陈列的油画都是普通人的吗?

王秋梦 发表于 4/30/2020 6:57:38 PM


名人字画的名人,说的是作者是名人,不是对象是名人。你比如,咱举个例子吧,乾隆和和绅的字画, 其实就字画本身,可能很一般,但因为他是乾隆是和绅,是名人,就格外受到艺术界等界推崇。长期这么下来,艺术标准就。。。。水了!

 

🛋️ 沙发板凳

p
pwwp
我个人觉得(个人观点哈!!!强调下)叶芝的意境更好些,但文字不是很到位。 陶渊明的文字技巧好些,但对“真意”的阐述,一如既往的用了“差不多”,“玄乎玄”那种中国老套文学的不求甚解或者无法求甚解,没能更深入。
p
pwwp
回复 2楼pwwp的帖子

我以前写过的:
中国诗词,我觉得,雅美有余,哲思不深,悲乐悟感过多,性灵体验稀缺。文辞绚丽但浮夸表面者俯拾皆是,足以重击思想灵魂者寡之又寡。

简言之,中国诗词,多蝴蝶一派。而欧美名诗,毒蜘蛛,野蝙蝠,甚至死老鼠都有,或不喜,但触目之体验,远非蝴蝶可以。
R
Riquelme
我个人觉得(个人观点哈!!!强调下)叶芝的意境更好些,但文字不是很到位。 陶渊明的文字技巧好些,但对“真意”的阐述,一如既往的用了“差不多”,“玄乎玄”那种中国老套文学的不求甚解或者无法求甚解,没能更深入。

pwwp 发表于 4/29/2020 4:14:36 PM

你引用的那篇知乎专栏文章就解释了啊,文化的不可公约性,显然你是preoccupied with西方文化,自然认为中国古典文化是“不求甚解”, 老套。
p
pwwp
你引用的那篇知乎专栏文章就解释了啊,文化的不可公约性,显然你是preoccupied with西方文化,自然认为中国古典文化是“不求甚解”, 老套。

Riquelme 发表于 4/29/2020 4:23:33 PM


那个不可公约性,我也看了,我还看了好几遍,硬是没体会到底是什么意思。 [tuzki10]

也不是,你说的这么简单。这个是有参考的,我以前说过,建筑,绘画,等等相关艺术的比较上,都存在这种“不求甚解”。这无关preoccupied, 而是客观Statement
美酒醇香
太高深了。不太懂,但是为了呼应歪哥一下,给捧捧场,我来贴两个我闺女最喜欢念叨的中文歌谣和外文歌谣吧,都是写春天的。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a little seed for me to sow
a little earth to help it grow
a little sun a little shower
a little while
and then a flower.

我个人也是喜欢英文的,有成长的力量,有等待的耐心。
但是用字简单而画面感是中文的魅力。
月沼
中西文化,欲辨已忘言 vs 忘言犹欲辨。
y
yshe
你喜欢更具象些的东西呗。 有啥好矫情的。
p
pwwp
回复 5楼pwwp的帖子 再比如说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并序》节选: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怎么就是读不出西方诗歌里常见的那种深沉的“inner calling”的感觉。 就是都是表达差不多的意思,但就是感觉有很大差别。

难道真是我的偏见或者成见?
p
pwwp
中西文化,欲辨已忘言 vs 忘言犹欲辨。

月沼 发表于 4/29/2020 4:28:13 PM


似乎不是,我也说不清。但你就说,上面这两部作品的意境或者文学性上,哪个更好? 还是不可比较?
p
pwwp
太高深了。不太懂,但是为了呼应歪哥一下,给捧捧场,我来贴两个我闺女最喜欢念叨的中文歌谣和外文歌谣吧,都是写春天的。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a little seed for me to sow
a little earth to help it grow
a little sun a little shower
a little while
and then a flower.

我个人也是喜欢英文的,有成长的力量,有等待的耐心。
但是用字简单而画面感是中文的魅力。

美酒醇香 发表于 4/29/2020 4:27:16 PM


这俩都是儿歌,不存在啥文学性。就别比较了,哈哈
c
cuzemel
我比较喜欢陶渊明的。可能是第一语言的关系吧,一直就觉得中文能达到的美的境界是英文达不到的。精炼度也是中文胜。
p
pwwp
我比较喜欢陶渊明的。可能是第一语言的关系吧,一直就觉得中文能达到的美的境界是英文达不到的。精炼度也是中文胜。
cuzemel 发表于 4/29/2020 4:34:46 PM


谢谢你的想法。我个人更喜欢第二个。

再看看其他人的。
月沼
中西文化,欲辨已忘言 vs 忘言犹欲辨。

月沼 发表于 4/29/2020 4:28:13 PM


似乎不是,我也说不清。但你就说,上面这两部作品的意境或者文学性上,哪个更好? 还是不可比较?

pwwp 发表于 2020-04-29 16:32

你这么个烟火气极重的诗人,就不要去思考什么隐居避世诗歌哪个好的问题了,这种主题背后想表达的观点情绪本身就是out of your reach
o
oceaniris
中西方context不同,中国的诗歌里,总是存在“他在”和“他者”,文人入仕这种传统就是中国古代绝大部分诗人的context。

就像陶渊明这首,他要强调无车马喧,强调他自己的心境。很多的中国隐士诗,都是诗写此情此景,心却在江湖之远默默对比庙堂之高。

自然的很多景观,都被诗人赋予它们本没有的意义,比如竹之清雅,菊之高洁,就连蝉这种生物,都很孤傲,所以中国的隐士诗,并没有真正的隐,所以,也无法关注自然本身炫目的细节和热烈。

陶渊明这首,诗情略少,道理略多。这一次的对比,我更喜欢叶芝的。在面对自然时,西方诗人更强调“此在”和“自我”。

最后贴如下这首与你分享,中国的隐士们,没有以这种目的步入丛林的热情:

I went to the woods because I wanted to live deliberately ...
  I wanted to live deep and suck out all the marrow of life!
  To put to rout all that was not life...
  And not when I came to die, discover that I had not lived...
  
  我步入丛林 因为我希望活得有意义 ...
  我希望活得深刻 汲取生命所有的精髓!
  把非生命的一切全都击溃 ...
  以免在我生命终结时,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

不过,我把不同年代的人类放在一起比较,可能本身就是个错误。。。
w
withbighope
明显陶渊明更深刻,心远地自偏。 不论此身在何方,宁静来源于心。大隐隐于市。
p
pwwp
回复 15楼oceaniris的帖子 小朋友说的还不错嘛! 虽然我听了也不是很明白。 哈哈
o
oceaniris
另外西方还有酒神狄奥尼索斯的传统,而中国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传统,套用流行语言:你品品,你细品!
w
welkin25
才知道那个韩国品牌原来名字出处在此
p
pwwp
明显陶渊明更深刻,心远地自偏。

不论此身在何方,宁静来源于心。大隐隐于市。
withbighope 发表于 4/29/2020 5:04:26 PM


恕兄弟不能苟同。 他强调的是外部条件不爽了,老子一走了之。。。。 而不是那种,不管外部多么绚烂非凡,老子都要追求自我的inner peace.

这就多少有点上面oceaniris小朋友说的, 陶渊明心里有杆非常“世俗”的秤,仕途顺利也好,人际关系融洽也好,大抵如此。 只要够爽,他是不会跑的。

哎呀,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但我描述的可能有些不客观,不恭,对老陶不是很公平,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大家领会为主。
p
pwwp
才知道那个韩国品牌原来名字出处在此
welkin25 发表于 4/29/2020 5:12:10 PM


什么品牌? 陶然居?
美酒醇香


这俩都是儿歌,不存在啥文学性。就别比较了,哈哈

pwwp 发表于 4/29/2020 4:33:50 PM

哈哈哈,我就是来严肃的文学讨论帖底下卖萌的。
R
Rusteze
你喜欢更具象些的东西呗。 有啥好矫情的。
yshe 发表于 4/29/2020 4:28:17 PM


矫情用的好,陶渊明就不矫情,多说一个字都不肯,要不怎么叫出世呢。中文诗歌各个细节都是意境,英文的要读出来才好听,表音和表意还是很不一样
p
pwwp
另外西方还有酒神狄奥尼索斯的传统,而中国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传统,套用流行语言:你品品,你细品!
oceaniris 发表于 4/29/2020 5:09:19 PM


不明白什么意思
o
oceaniris
回复 15楼oceaniris的帖子

小朋友说的还不错嘛! 虽然我听了也不是很明白。 哈哈
pwwp 发表于 4/29/2020 5:09:14 PM


你就装,你就装不明白。。。
F
Fhu
看看这个十二岁小孩写的,这才真的是天才 ode on solitude Happy the man, whose wish and care A few paternal acres bound, Content to breathe his native air, In his own ground. Whose herds with milk, whose fields with bread, Whose flocks supply him with attire, Whose trees in summer yield him shade, In winter fire. Blest! who can unconcern'dly find Hours, days, and years slide soft away, In health of body, peace of mind, Quiet by day, Sound sleep by night; study and ease Together mix'd; sweet recreation, And innocence, which most does please, With meditation. Thus let me live, unseen, unknown; Thus unlamented let me die; Steal from the world, and not a stone Tell where I lie.
p
pwwp


你就装,你就装不明白。。。

oceaniris 发表于 4/29/2020 5:14:48 PM


真不明白,你说的这个“他在”什么的,具体指什么,只能靠猜。
o
oceaniris


真不明白,你说的这个“他在”什么的,具体指什么,只能靠猜。

pwwp 发表于 4/29/2020 5:16:52 PM


完了,这个我也没法回答你,每个人的“他在”不一样啊,哭!
o
oceaniris


不明白什么意思

pwwp 发表于 4/29/2020 5:14:32 PM


传统中国诗人,在表达感情上比较reserved,不像酒神风格那样。
p
pwwp


传统中国诗人,在表达感情上比较reserved,不像酒神风格那样。

oceaniris 发表于 4/29/2020 5:21:15 PM


我的理解就是“世俗的那杆秤”,对吧? 你比如陶渊明,当了几十天彭泽县令,就归隐山林了,觉得屁大的官儿还贼多的事。 如果给他个两江总督的官衔呢? 恐怕,我看就是这种情绪了: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 八千里外觅封侯。

包括苏轼,其实说到底还是“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不得意下的诗情啊。。。[tuzki14]
缺德舅舅
and go to Innisfree Innisfree就是这么来的吗?
o
oceaniris


不明白什么意思

pwwp 发表于 4/29/2020 5:14:32 PM


尼采的理論[编辑]悲劇的誕生[编辑] 在《悲劇的誕生》中,尼采運用「酒神」與「太陽神」做為一組二元對立的精神範式典型,他以醉境和夢境分別形容酒神狀態和太陽神狀態。 太陽神精神象徵的是美的外觀,「我們用太陽神的名字統稱美的外觀的無數幻覺」[3],是一種形式美、節制和對稱、是分析和分辨。太陽神精神象徵的是形式主義和古典主義、視覺藝術。[4] 而酒神精神來源自古希臘的酒神祭。在酒神祭中,人們打破禁忌、放縱慾望,解除一切束縛,復歸自然。這是一種痛苦與狂喜交織的非理性狀態。「酒神狀態的迷狂,它對人生日常界線和規則的破壞,期間,包含著一種恍惚的成分,個人過去所經歷的一切都淹沒在其中了。」[5]是一種狂熱、瘋狂的快感、是人與人之間的界限消弭了,成為了稱為觀眾的一體。酒神精神象徵的是浪漫主義、音樂和表演藝術。[6] 尼采相信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希臘悲劇同時蘊含太陽神(演員的對話部份)和酒神(歌詠團的歌唱部份)的精神。然而,歐里庇得斯卻捨棄了酒神精神,將戲劇引導至心理劇的層面,亦因此造成希臘悲劇的衰微。
p
pwwp


传统中国诗人,在表达感情上比较reserved,不像酒神风格那样。

oceaniris 发表于 4/29/2020 5:21:15 PM


也可能多方面的,其实情感很多就是发牢骚,不reserve,哪个老领导参一本,朝廷降罪,可不是闹着玩的。 苏轼不就吃了大亏嘛!

爱情,更是少了自由恋爱, 门当户对,媒妁之言,本来就中规中矩,合乎礼发的,哪有啥这种激情啊:

When you look at me
And the whole world fades
I'll always remember us this way

顶多怀念死去多年的老婆的时候,可以激情发挥下。但绝不影响轼哥转身再找个小mm的兴致的 [tuzki14]
o
oceaniris


我的理解就是“世俗的那杆秤”,对吧? 你比如陶渊明,当了几十天彭泽县令,就归隐山林了,觉得屁大的官儿还贼多的事。 如果给他个两江总督的官衔呢? 恐怕,我看就是这种情绪了: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 八千里外觅封侯。

包括苏轼,其实说到底还是“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不得意下的诗情啊。。。[tuzki14]

pwwp 发表于 4/29/2020 5:25:20 PM


是,我的第一个回复大体就是讲这意思。李白也天天说自己不在乎这个不在乎那个,但时候来了,那也是喜悦无以言表。中国大部分隐士都有出仕梦。真正的隐士,我认为那个骂孔子的才算,心无旁骛地隐了。

我后面说的酒神风格,是指中国传统诗人受儒家教化甚重,不会去刻意表达非常极端的情绪,因为这种情绪是被社会所鄙视的。故意忽视不去表达这种情绪,自然可以入诗的风物也很少,比如你提到的那些黑暗的东西就很难入诗。
c
cristal2011
中西方context不同,中国的诗歌里,总是存在“他在”和“他者”,文人入仕这种传统就是中国古代绝大部分诗人的context。

就像陶渊明这首,他要强调无车马喧,强调他自己的心境。很多的中国隐士诗,都是诗写此情此景,心却在江湖之远默默对比庙堂之高。

自然的很多景观,都被诗人赋予它们本没有的意义,比如竹之清雅,菊之高洁,就连蝉这种生物,都很孤傲,所以中国的隐士诗,并没有真正的隐,所以,也无法关注自然本身炫目的细节和热烈。

陶渊明这首,诗情略少,道理略多。这一次的对比,我更喜欢叶芝的。在面对自然时,西方诗人更强调“此在”和“自我”。

最后贴如下这首与你分享,中国的隐士们,没有以这种目的步入丛林的热情:

I went to the woods because I wanted to live deliberately ...
  I wanted to live deep and suck out all the marrow of life!
  To put to rout all that was not life...
  And not when I came to die, discover that I had not lived...
  
  我步入丛林 因为我希望活得有意义 ...
  我希望活得深刻 汲取生命所有的精髓!
  把非生命的一切全都击溃 ...
  以免在我生命终结时,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

不过,我把不同年代的人类放在一起比较,可能本身就是个错误。。。

oceaniris 发表于 4/29/2020 4:58:30 PM

同意。中国诗从来都是把道与理放在情和欲之前的。
只有诗经中的风,大约是思无邪。但也是思在内,关乎人的参与感,几乎没有纯然的对自然的描述。
田园派也是以自然咏内心,至于自然本身,只是承载人类感受的器物罢了。绝少把自然至于人之上。
叶芝诗中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平等的,自然不是道具,而是和人共生共情的,他也会把强烈的情感注入自然之中。
p
pwwp


尼采的理論[编辑]悲劇的誕生[编辑] 在《悲劇的誕生》中,尼采運用「酒神」與「太陽神」做為一組二元對立的精神範式典型,他以醉境和夢境分別形容酒神狀態和太陽神狀態。 太陽神精神象徵的是美的外觀,「我們用太陽神的名字統稱美的外觀的無數幻覺」[3],是一種形式美、節制和對稱、是分析和分辨。太陽神精神象徵的是形式主義和古典主義、視覺藝術。[4] 而酒神精神來源自古希臘的酒神祭。在酒神祭中,人們打破禁忌、放縱慾望,解除一切束縛,復歸自然。這是一種痛苦與狂喜交織的非理性狀態。「酒神狀態的迷狂,它對人生日常界線和規則的破壞,期間,包含著一種恍惚的成分,個人過去所經歷的一切都淹沒在其中了。」[5]是一種狂熱、瘋狂的快感、是人與人之間的界限消弭了,成為了稱為觀眾的一體。酒神精神象徵的是浪漫主義、音樂和表演藝術。[6] 尼采相信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希臘悲劇同時蘊含太陽神(演員的對話部份)和酒神(歌詠團的歌唱部份)的精神。然而,歐里庇得斯卻捨棄了酒神精神,將戲劇引導至心理劇的層面,亦因此造成希臘悲劇的衰微。

oceaniris 发表于 4/29/2020 5:27:10 PM


说白了不就是做人的人前人后两面性嘛! 尼采哥有时候就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o
oceaniris


也可能多方面的,其实情感很多就是发牢骚,不reserve,哪个老领导参一本,朝廷降罪,可不是闹着玩的。 苏轼不就吃了大亏嘛!

爱情,更是少了自由恋爱, 门当户对,媒妁之言,本来就中规中矩,合乎礼发的,哪有啥这种激情啊:

When you look at me
And the whole world fades
I'll always remember us this way

顶多怀念死去多年的老婆的时候,可以激情发挥下。但绝不影响轼哥转身再找个小mm的兴致的 [tuzki14]

pwwp 发表于 4/29/2020 5:28:55 PM


是,社会鄙视情绪和迷狂,我觉得跟儒家教化有关。
a
artdong
俺还是喜欢陶渊明啊。 还有翻译那首,俺竟然比较喜欢中文译文。本来的英文诗平平无奇,译成中文就顿时有了文采。 当然歪哥译功也很好,但是中文本身就是诗歌。
p
pwwp

同意。中国诗从来都是把道与理放在情和欲之前的。
只有诗经中的风,大约是思无邪。但也是思在内,关乎人的参与感,几乎没有纯然的对自然的描述。
田园派也是以自然咏内心,至于自然本身,只是承载人类感受的器物罢了。绝少把自然至于人之上。
叶芝诗中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平等的,自然不是道具,而是和人共生共情的,他也会把强烈的情感注入自然之中。

cristal2011 发表于 4/29/2020 5:33:06 PM


说的好,是不是西方 思考了,有种自然、或者神秘性,才是主宰,才是终极的概念? 而中国古人虽然喊着天大地大,其实心里都觉得自己最大,万物为刍狗,唯人最大?
o
oceaniris

同意。中国诗从来都是把道与理放在情和欲之前的。
只有诗经中的风,大约是思无邪。但也是思在内,关乎人的参与感,几乎没有纯然的对自然的描述。
田园派也是以自然咏内心,至于自然本身,只是承载人类感受的器物罢了。绝少把自然至于人之上。
叶芝诗中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平等的,自然不是道具,而是和人共生共情的,他也会把强烈的情感注入自然之中。

cristal2011 发表于 4/29/2020 5:33:06 PM


说得好。
p
pwwp


是,社会鄙视情绪和迷狂,我觉得跟儒家教化有关。

oceaniris 发表于 4/29/2020 5:33:35 PM


也不是鄙视情绪,忠君爱国的情绪,那可是一贯之的。越强烈越high,越受到吹捧的。
o
oceaniris


说白了不就是做人的人前人后两面性嘛! 尼采哥有时候就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pwwp 发表于 4/29/2020 5:33:34 PM


不是,有些人就是被酒神主导,有些被太阳神主导,不一定是表面和内在这种两面性,而是本质上就是不同。
R
Riquelme
中西方context不同,中国的诗歌里,总是存在“他在”和“他者”,文人入仕这种传统就是中国古代绝大部分诗人的context。

就像陶渊明这首,他要强调无车马喧,强调他自己的心境。很多的中国隐士诗,都是诗写此情此景,心却在江湖之远默默对比庙堂之高。

自然的很多景观,都被诗人赋予它们本没有的意义,比如竹之清雅,菊之高洁,就连蝉这种生物,都很孤傲,所以中国的隐士诗,并没有真正的隐,所以,也无法关注自然本身炫目的细节和热烈。

陶渊明这首,诗情略少,道理略多。这一次的对比,我更喜欢叶芝的。在面对自然时,西方诗人更强调“此在”和“自我”。

最后贴如下这首与你分享,中国的隐士们,没有以这种目的步入丛林的热情:

I went to the woods because I wanted to live deliberately ...
  I wanted to live deep and suck out all the marrow of life!
  To put to rout all that was not life...
  And not when I came to die, discover that I had not lived...
  
  我步入丛林 因为我希望活得有意义 ...
  我希望活得深刻 汲取生命所有的精髓!
  把非生命的一切全都击溃 ...
  以免在我生命终结时,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

不过,我把不同年代的人类放在一起比较,可能本身就是个错误。。。

oceaniris 发表于 4/29/2020 4:58:30 PM

你提出了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叶芝是十九世纪末的诗人,陶渊明是三世纪的人,相差了1500年,歪歌的这个比较颇有点关公战秦琼的意思,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关公战兰博
p
pwwp


不是,有些人就是被酒神主导,有些被太阳神主导,不一定是表面和内在这种两面性,而是本质上就是不同。

oceaniris 发表于 4/29/2020 5:39:28 PM


这个深究起来,我就不懂了,只是想起什么说什么。
p
pwwp

你提出了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叶芝是十九世纪末的诗人,陶渊明是三世纪的人,相差了1500年,歪歌的这个比较颇有点关公战秦琼的意思,或者更准确的说是关公战兰博

Riquelme 发表于 4/29/2020 5:40:03 PM


作品深度,或者文学性,艺术性,很多时候和时代无关。古希腊雕塑什么水准,中国的诗经的文学性,现在几个中文作品能超越?
o
oceaniris


说白了不就是做人的人前人后两面性嘛! 尼采哥有时候就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pwwp 发表于 4/29/2020 5:33:34 PM


不是,有些人就是被酒神主导,有些被太阳神主导,不一定是表面和内在这种两面性,而是本质上就是不同。你可以看到有些人的一生,就是被情绪左右的,比如梵高。
p
pwwp


不是,有些人就是被酒神主导,有些被太阳神主导,不一定是表面和内在这种两面性,而是本质上就是不同。你可以看到有些人的一生,就是被情绪左右的,比如梵高。

oceaniris 发表于 4/29/2020 5:41:12 PM


i believe it is genes....and environment. 情绪只是表现。
月沼
自我vs无我,西方文化非常强调自我,东方文化追求无我为最高境界,比如欲辨已忘言是走向无我的一个状态,心远地自偏,大隐隐于市也是走向无我的一个状态。然而体验正视自我是走向无我的必经之路,如果连我是什么都不知道,就想直接跳过升入无我,那是不可能的,这就是一些诗歌里那些试图表达无我却有矫情之感的原因 不过说到诗歌本身,能体验出什么来其实也和看客自己的经历当下的心境有关,诠释共鸣的过程是内心对诗歌的投影,所以同样一句话,有人看到自我有人感受到无我,至于写下这句话的人本身是啥境界不重要。另外这也是为什么西方诗歌更加容易让人有“感觉”,看别人如果诠释自我感受会让我们回头审视自己的感受。 “there is difference between knowing the path and walking the path.” 不过是什么,最终是要自己去walk的,而不是理解阐释观感观点,可以说和欲辨已忘言有类似之处。
p
pwwp
自我vs无我,西方文化非常强调自我,东方文化追求无我为最高境界,比如欲辨已忘言是走向无我的一个状态,心远地自偏,大隐隐于市也是走向无我的一个状态。然而体验正视自我是走向无我的必经之路,如果连我是什么都不知道,就想直接跳过升入无我,那是不可能的,这就是一些诗歌里那些试图表达无我却有矫情之感的原因

不过说到诗歌本身,能体验出什么来其实也和看客自己的经历当下的心境有关,诠释共鸣的过程是内心对诗歌的投影,所以同样一句话,有人看到自我有人感受到无我,至于写下这句话的人本身是啥境界不重要。另外这也是为什么西方诗歌更加容易让人有“感觉”,看别人如果诠释自我感受会让我们回头审视自己的感受。

“there is difference between knowing the path and walking the path.” 不过是什么,最终是要自己去walk的,而不是理解阐释观感观点,可以说和欲辨已忘言有类似之处。
月沼 发表于 4/29/2020 5:45:26 PM


问题是,很多中国骚客的无我,或者表达无我,目的却是为了让人看见他,这很让人不屑一顾。你说就古代那通信条件,你要是真隐士了,谁能找到啊,谁能记得啊。为什么,历史上啥事都记录的清清楚楚啊。 包括老陶,老想逃避俗世,老想忘记俗世,老想让世人忘掉他,可他那些诗集等作品为啥整理出版的那么好? 就差哪天见了谁的小日记了! 哈哈
g
gem
没法比较。一个母语一个外语,中文的简练和文字里的韵味意境这些,英文同样美,但缺少那种深层的共鸣。
p
pwwp
自我vs无我,西方文化非常强调自我,东方文化追求无我为最高境界,比如欲辨已忘言是走向无我的一个状态,心远地自偏,大隐隐于市也是走向无我的一个状态。然而体验正视自我是走向无我的必经之路,如果连我是什么都不知道,就想直接跳过升入无我,那是不可能的,这就是一些诗歌里那些试图表达无我却有矫情之感的原因

不过说到诗歌本身,能体验出什么来其实也和看客自己的经历当下的心境有关,诠释共鸣的过程是内心对诗歌的投影,所以同样一句话,有人看到自我有人感受到无我,至于写下这句话的人本身是啥境界不重要。另外这也是为什么西方诗歌更加容易让人有“感觉”,看别人如果诠释自我感受会让我们回头审视自己的感受。

“there is difference between knowing the path and walking the path.” 不过是什么,最终是要自己去walk的,而不是理解阐释观感观点,可以说和欲辨已忘言有类似之处。
月沼 发表于 4/29/2020 5:45:26 PM


不过你讲的还是很好的,其实也符合我个人观察到的:中国文学和诗歌里一贯的“差不多”、“玄而玄”的不求甚解。
o
oceaniris


i believe it is genes....and environment. 情绪只是表现。

pwwp 发表于 4/29/2020 5:42:31 PM


这种人中国也有,但是中国出现如尼采和梵高这样的文艺界情绪狂人不多,我说古典主义时期的文艺界。当然现当代疯子也不少。
o
oceaniris


也不是鄙视情绪,忠君爱国的情绪,那可是一贯之的。越强烈越high,越受到吹捧的。

pwwp 发表于 4/29/2020 5:37:52 PM


这个的确。也是受儒家影响,统治者的刻意引导。
g
ggbreeze
回复 5楼pwwp的帖子

再比如说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并序》节选: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怎么就是读不出西方诗歌里常见的那种深沉的“inner calling”的感觉。 就是都是表达差不多的意思,但就是感觉有很大差别。

难道真是我的偏见或者成见?

pwwp 发表于 4/29/2020 4:30:10 PM

就是你的偏见。世上的人这么多,感受也自然不同。我是偏理性的,我更喜欢陶渊明的,有种跳脱尘世的超脱。考虑到陶渊明最后是饿死的,更觉得他的诗的洒脱
p
pwwp


这个的确。也是受儒家影响,统治者的刻意引导。

oceaniris 发表于 4/29/2020 5:54:44 PM


可不可以一言以蔽之:中国的文学作品,是给别人看的,而给自己看的,很少。

卡夫卡说,写作,是我的自我救赎。所以,他坚持要求,死后,把作品一把火全烧掉。

这就是不同,我倒是没看到几个中国文人,这样对待自己的作品的,大都是,我愿诗文满天下,天下谁人不识我啊!

哈哈
w
welkin25


什么品牌? 陶然居?

pwwp 发表于 4/29/2020 5:13:37 PM

一个叫innisfree的面膜化妆品品牌,中文翻译成了悦诗风吟 😂
o
oceaniris


问题是,很多中国骚客的无我,或者表达无我,目的却是为了让人看见他,这很让人不屑一顾。你说就古代那通信条件,你要是真隐士了,谁能找到啊,谁能记得啊。为什么,历史上啥事都记录的清清楚楚啊。 包括老陶,老想逃避俗世,老想忘记俗世,老想让世人忘掉他,可他那些诗集等作品为啥整理出版的那么好? 就差哪天见了谁的小日记了! 哈哈

pwwp 发表于 4/29/2020 5:50:59 PM


是,我也不认为他们达到了真正的“无我”,哈哈。
p
pwwp

就是你的偏见。世上的人这么多,感受也自然不同。我是偏理性的,我更喜欢陶渊明的,有种跳脱尘世的超脱。考虑到陶渊明最后是饿死的,更觉得他的诗的洒脱

ggbreeze 发表于 4/29/2020 5:56:14 PM


你看,你就不能说,就是你个人的意见,而我的想法是。。。。

你这还说自己偏理性。。。

陶渊明是饿死的吗?by the way,我怎么不记得了。
i
iamdaisyxu
看标题就知道点进来,肯定有收获。喜欢“他在”,”此在“的那个评论。 本来诗歌无高下,但是在田园诗派里,这句“而无车马喧”落了下乘,有点酸。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我们是俗人。还是很喜欢陶渊明的种菊南山下,但是拿种菊南上下和人家车马喧一对比,难免失去了inner free。可能是我们读诗的人自身修为还不够,才会酸陶渊明,黑,提什么人家的车马喧呀?!
p
pwwp

一个叫innisfree的面膜化妆品品牌,中文翻译成了悦诗风吟 😂

welkin25 发表于 4/29/2020 5:58:35 PM


还有这品牌,第一次听说,谢谢!
o
oceaniris


可不可以一言以蔽之:中国的文学作品,是给别人看的,而给自己看的,很少。

卡夫卡说,写作,是我的自我救赎。所以,他坚持要求,死后,把作品一把火全烧掉。

这就是不同,我倒是没看到几个中国文人,这样对待自己的作品的,大都是,我愿诗文满天下,天下谁人不识我啊!

哈哈

pwwp 发表于 4/29/2020 5:58:03 PM


中国古代大多数文人都是这样啊,不过现当代中国也有表达自我的,但是这种人的出现也是受了西方文学的影响。

题外话,你觉得余秀华写的诗怎么样?
c
cristal2011


说的好,是不是西方 思考了,有种自然、或者神秘性,才是主宰,才是终极的概念? 而中国古人虽然喊着天大地大,其实心里都觉得自己最大,万物为刍狗,唯人最大?

pwwp 发表于 4/29/2020 5:36:48 PM

如果说哲学是对于人生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冯友兰对哲学定义的总结,我深以为然),那文学,就是对人心有凝练的描写的文字。诗,是文学中的文学,凝练中的凝练。
从这个角度讲,中国文心的确比较自我,哈哈,心中所映只有世,无有界。
再溯源,也和中国的农耕文明起源有莫大的关系。古人驯服了小麦,驯服了土地牲畜,难免会生出人定胜天,人为万物之灵的想法来。
就是中国哲学中对圣人的定义也难免“内圣外王”,总之,人和社会的关系,远远重于人和自然的关系。
但西方不同,西方文明有游牧文明,有海洋文明,是多样的,同时,也从未驯服过任何自然,多是与自然同生,甚至臣服于自然之力。
西方的宗教或哲学,自然而然就会和东方截然不同。文学亦然。
这只是我的浅见,哈哈,一个小角度。或许压根儿就是偏见。
c
cuzemel

问题是,很多中国骚客的无我,或者表达无我,目的却是为了让人看见他,这很让人不屑一顾。你说就古代那通信条件,你要是真隐士了,谁能找到啊,谁能记得啊。为什么,历史上啥事都记录的清清楚楚啊。 包括老陶,老想逃避俗世,老想忘记俗世,老想让世人忘掉他,可他那些诗集等作品为啥整理出版的那么好? 就差哪天见了谁的小日记了! 哈哈

pwwp 发表于 4/29/2020 5:50:59 PM


我觉得作品和作者应该分开来看。看作品就纯粹欣赏作品本身,不应该受作者个人经历影响。如果依照你的想法,你觉得中国的诗词作品谁的值得流传下来?
R
Riquelme


作品深度,或者文学性,艺术性,很多时候和时代无关。古希腊雕塑什么水准,中国的诗经的文学性,现在几个中文作品能超越?

pwwp 发表于 4/29/2020 5:40:53 PM

后人都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现代艺术家做出来古希腊风格的的雕塑根本不会有人关注,你再艺术的发展早已超越了那个阶段,艺术家的“前卫”就是在突破陈规,做前人没做过的事情。现在的美院学生都可以轻易的复制梵高莫奈的作品,是不是他们就可以比肩梵高莫奈?
y
yup
陶渊明的诗那种质朴清新自然是我很喜欢的菜。
p
pwwp

中国古代大多数文人都是这样啊,不过现当代中国也有表达自我的,但是这种人的出现也是受了西方文学的影响。

题外话,你觉得余秀华写的诗怎么样?

oceaniris 发表于 4/29/2020 6:02:28 PM


我对余秀华,海子的诗都在版上写过回帖啊。我给你找下:

至于你说的余秀华的诗,我书架上就有她的诗集,她的强项不是画面感,是跳跃感,是跳出画面感。所谓的诗有诗性,有诗的味道,思维跳跃啊什么的,看几首写的好的可以,但多看看,讲真,乱七八糟,瞎联系。做诗机很容易做出来。

至于松哥,他只是个音乐人,文字水平,在我们看来,没必要说了吧。。。就是小曲小调的水平。

海子的诗全集,就在我书架上,讲真,全读过,写的怎么样,有些非常好,很多也很烂。现在人一说,就提这十几首好的,但衡量一个诗人最真实实力的,个人诗集,几乎很少人看的。一说徐志摩就再别康桥,你看看徐写过多少烂的不能再烂的诗。诗全集我通读过,两厚本,可读的不超过十几首。剩下几百首,简直水的。当然,我还是认同,这应该和雪场分级一样,几迈的长度,只要有几十米黑道难度,就是黑道,哪怕剩余的都是绿道。
海子的诗,像锤打滚烫的铁块,溅出的铁花四射。但读多了,就乏味。你见哪个铁匠铺前有人一直盯着看打铁?
偶尔看看,很好。有烟花灿烂的绚丽和偶然,也有陨石流星雨的冰冷和宿命。还是值得一看的。
p
pwwp

后人都是站在前人肩膀上的,现代艺术家做出来古希腊风格的的雕塑根本不会有人关注,你再艺术的发展早已超越了那个阶段,艺术家的“前卫”就是在突破陈规,做前人没做过的事情。现在的美院学生都可以轻易的复制梵高莫奈的作品,是不是他们就可以比肩梵高莫奈?

Riquelme 发表于 4/29/2020 6:06:27 PM


复制。。。
T
Tommyty
说起诗词, 还是中国人写的好些, 其一是汉语的特点, 单字节很容易组合从语义到节奏到韵脚. 其次是, 中国人的天才自古以来没什么好干的, 古到刘彻独尊儒术, 搞科学不行, 奇技淫巧不务正业不值一提下流的很, 搞实务不行勾心斗角党而不群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做生意不行, 贱人. 那还能搞什么? 除了搞女人就是玩诗词了, 作画也可. 所以, 自古以来无数奇才除了孔孟之道就是诗词了. 不但许多古人写得好, 到了现代也有写的好的, 比如再别康桥, 现在剑桥校园里还立块石头纪念, 英文版本同样出色, 据说徐志摩最初写的是英文版, 后来又译成中文, 这倒无所谓, 反正中英文都是他自己的手笔, 至于这人渣男是另一回事, 中国传统文人都讲个风流倜傥, 叶不沾身.一枝梨花压海棠也能成佳话.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这就是徐志摩的片叶不沾身. 其实,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也是徐志摩的叶不沾身. 其他的, 李白苏轼, 就更不用说了, 惊艳到极点的词句太多, 另外说起离世, 其实唐寅的也很好,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 又摘桃花换酒钱...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 无花无酒锄做田.周星驰的戏里面, 巩俐曾经念过这几句. 天才们除了琴棋书画, 就是酒和女人了. 说到酒, 古龙在一个序言当中曾经用过一个句子:陌上花发, 可缓缓醉矣. 当然古龙是喝酒喝死的, 但是当时看到这个句子, 少年的我还是惊艳了一下, 后来才知道这不是古龙的原创. 只不过作为酒鬼, 花发之时缓缓醉矣的事情我相信他一定干过, 一个人喝酒闷了可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种级别的酒鬼, 恐怕是陌上花未发也可缓缓醉矣. 下雨了可以喝几杯, 天晴了更要喝几杯. 心情好要喝几杯, 心情不好更要喝几杯. 诗词和烹饪, 我一直觉得还是中国人玩的好, 我也觉得这基本上是中国文化少有的值得称道的两件事.
t
tbaobao
这两位都是伟大的诗人,陶渊明这首诗是我的最爱,曾作为微信what’s up,叶芝那首《当我老了》是经典,这首也非常得美和有意境。但作为母语是中文的人我更能在第一时间感受到陶渊明的意境,这是语言的限制造成的。我觉得这两位是同一级别的伟大诗人。
c
cristal2011


我觉得作品和作者应该分开来看。看作品就纯粹欣赏作品本身,不应该受作者个人经历影响。如果依照你的想法,你觉得中国的诗词作品谁的值得流传下来?

cuzemel 发表于 4/29/2020 6:05:37 PM

不知道歪哥,但是,我只爱李白。哈哈哈。
o
oceaniris

如果说哲学是对于人生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冯友兰对哲学定义的总结,我深以为然),那文学,就是对人心有凝练的描写的文字。诗,是文学中的文学,凝练中的凝练。
从这个角度讲,中国文心的确比较自我,哈哈,心中所映只有世,无有界。
再溯源,也和中国的农耕文明起源有莫大的关系。古人驯服了小麦,驯服了土地牲畜,难免会生出人定胜天,人为万物之灵的想法来。
就是中国哲学中对圣人的定义也难免“内圣外王”,总之,人和社会的关系,远远重于人和自然的关系。
但西方不同,西方文明有游牧文明,有海洋文明,是多样的,同时,也从未驯服过任何自然,多是与自然同生,甚至臣服于自然之力。
西方的宗教或哲学,自然而然就会和东方截然不同。文学亦然。
这只是我的浅见,哈哈,一个小角度。或许压根儿就是偏见。

cristal2011 发表于 4/29/2020 6:02:55 PM


那是,你看地中海爱琴海的小岛上,人在那里摘果子吃就可以了,不用过多的劳动,就有吃的,看古希腊雕塑,随便披块布就当衣服啊,天气不冷不热,活得很容易,也不用想着怎么养蚕织布呀,所以心灵不沉重。

以上是开玩笑,哈哈。

跟文化传统有关,如同科学界西方有实证主义的传统,得益于对自然的细节的非常精密的观察,这与西方文艺界对自然的细节的非常精密的观察,竟然是如此地相得益彰。
t
tbaobao
好贴啊,待我忙完晚饭再来追。可见吃饭还是比诗重要:)
o
oceaniris


我对余秀华,海子的诗都在版上写过回帖啊。我给你找下:

至于你说的余秀华的诗,我书架上就有她的诗集,她的强项不是画面感,是跳跃感,是跳出画面感。所谓的诗有诗性,有诗的味道,思维跳跃啊什么的,看几首写的好的可以,但多看看,讲真,乱七八糟,瞎联系。做诗机很容易做出来。

至于松哥,他只是个音乐人,文字水平,在我们看来,没必要说了吧。。。就是小曲小调的水平。

海子的诗全集,就在我书架上,讲真,全读过,写的怎么样,有些非常好,很多也很烂。现在人一说,就提这十几首好的,但衡量一个诗人最真实实力的,个人诗集,几乎很少人看的。一说徐志摩就再别康桥,你看看徐写过多少烂的不能再烂的诗。诗全集我通读过,两厚本,可读的不超过十几首。剩下几百首,简直水的。当然,我还是认同,这应该和雪场分级一样,几迈的长度,只要有几十米黑道难度,就是黑道,哪怕剩余的都是绿道。
海子的诗,像锤打滚烫的铁块,溅出的铁花四射。但读多了,就乏味。你见哪个铁匠铺前有人一直盯着看打铁?
偶尔看看,很好。有烟花灿烂的绚丽和偶然,也有陨石流星雨的冰冷和宿命。还是值得一看的。


pwwp 发表于 4/29/2020 6:10:41 PM


我感觉海子就是不求闻达于天下的,不过他的生命戛然而止,也无法评价。诗人有几首能传世的,就算成功啦。

至于松哥,那在我心中,就从来不是诗人,他就是一娱乐界人士啊!
w
welkin25
我对文学哲学都不了解,就随便说一下我的看法。单讲田园生活,感觉这两首诗就是国画留白和西方油画浓墨重彩的区别。陶渊明的诗里实际的东西有山有鸟有篱笆有菊花,而叶慈写的就太多了,茅屋泥墙蜜蜂豆角红雀蛐蛐草地。哪怕一个天色,陶渊明就是一个字“佳”,你喜欢什么样的天就想成什么样的天,叶慈一定要告诉你这是半夜闪烁中午紫红的天,你就说好不好吧!所以我觉得主要就是看你能不能跟叶慈的画面共情了。 再扯远点,就是英文写作崇尚的show dont tell。中文小说经常有直接交待发生了什么事的写法,英文小说就必须身临其境一样地描写,几句话快进是不可能的。我其实也很纳闷,看中文小说看到这种直接交待的接受度很高(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中国小说跟评书密不可分,中国小说里感觉常常还是有一个隐形的叙述者的),但是英文就不行。 扯回诗词,为什么中文“山气日夕佳”没问题,英文要是来一句“the evening view is good”就顿感苍白无力呢?
j
jzxc


我对余秀华,海子的诗都在版上写过回帖啊。我给你找下:

至于你说的余秀华的诗,我书架上就有她的诗集,她的强项不是画面感,是跳跃感,是跳出画面感。所谓的诗有诗性,有诗的味道,思维跳跃啊什么的,看几首写的好的可以,但多看看,讲真,乱七八糟,瞎联系。做诗机很容易做出来。

至于松哥,他只是个音乐人,文字水平,在我们看来,没必要说了吧。。。就是小曲小调的水平。

海子的诗全集,就在我书架上,讲真,全读过,写的怎么样,有些非常好,很多也很烂。现在人一说,就提这十几首好的,但衡量一个诗人最真实实力的,个人诗集,几乎很少人看的。一说徐志摩就再别康桥,你看看徐写过多少烂的不能再烂的诗。诗全集我通读过,两厚本,可读的不超过十几首。剩下几百首,简直水的。当然,我还是认同,这应该和雪场分级一样,几迈的长度,只要有几十米黑道难度,就是黑道,哪怕剩余的都是绿道。
海子的诗,像锤打滚烫的铁块,溅出的铁花四射。但读多了,就乏味。你见哪个铁匠铺前有人一直盯着看打铁?
偶尔看看,很好。有烟花灿烂的绚丽和偶然,也有陨石流星雨的冰冷和宿命。还是值得一看的。


pwwp 发表于 4/29/2020 6:10:41 PM

不要看不起松哥,松哥的彼得堡遗书你写得出来?
p
pwwp
说起诗词, 还是中国人写的好些, 其一是汉语的特点, 单字节很容易组合从语义到节奏到韵脚. 其次是, 中国人的天才自古以来没什么好干的, 古到刘彻独尊儒术, 搞科学不行, 奇技淫巧不务正业不值一提下流的很, 搞实务不行勾心斗角党而不群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做生意不行, 贱人. 那还能搞什么? 除了搞女人就是玩诗词了, 作画也可.
Tommyty 发表于 4/29/2020 6:12:43 PM


别的不分析,你说的这个“搞女人”,政治不正确先不批判啊, 我通俗的理解为“性事”吧,我以前也写过这种句子:西方人还在树上呆着的时候,中国人开始潜心写《御女心经》了,,,,以示在性事上,中国人比西方厉害不知道多少。

但后来参观了几个西方的sex museum后,我不得不收回我自己的论断,在性事的钻研和心得上,咱老中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差得不是十里路啊! 差太远了。我拍了好些照片,但不适合贴。总之,西方人对性事的痴迷,尤其是科研和钻研、摸索和实践精神,远不是中国《十八摸》那层面的, 真是要理论有理论,要实践有实践啊!
p
pwwp
我对文学哲学都不了解,就随便说一下我的看法。单讲田园生活,感觉这两首诗就是国画留白和西方油画浓墨重彩的区别。陶渊明的诗里实际的东西有山有鸟有篱笆有菊花,而叶慈写的就太多了,茅屋泥墙蜜蜂豆角红雀蛐蛐草地。哪怕一个天色,陶渊明就是一个字“佳”,你喜欢什么样的天就想成什么样的天,叶慈一定要告诉你这是半夜闪烁中午紫红的天,你就说好不好吧!所以我觉得主要就是看你能不能跟叶慈的画面共情了。

再扯远点,就是英文写作崇尚的show dont tell。中文小说经常有直接交待发生了什么事的写法,英文小说就必须身临其境一样地描写,几句话快进是不可能的。我其实也很纳闷,看中文小说看到这种直接交待的接受度很高(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中国小说跟评书密不可分,中国小说里感觉常常还是有一个隐形的叙述者的),但是英文就不行。

扯回诗词,为什么中文“山气日夕佳”没问题,英文要是来一句“the evening view is good”就顿感苍白无力呢?
welkin25 发表于 4/29/2020 6:25:28 PM


就是不求甚解么! 多是陶渊明自己想象的,没有自我的实践,我就不信他真在与世隔绝的山里住过,顶多在村里住。
他只能凭想象和大概差不多,也只能来个 mountain view is good, palo alto just better这样的话吧。
t
tbaobao
我个人觉得(个人观点哈!!!强调下)叶芝的意境更好些,但文字不是很到位。 陶渊明的文字技巧好些,但对“真意”的阐述,一如既往的用了“差不多”,“玄乎玄”那种中国老套文学的不求甚解或者无法求甚解,没能更深入。

pwwp 发表于 4/29/2020 4:14:36 PM


不同意。我觉得就这两首诗而言,陶渊明的完胜,排除语言理解的因素,就意境、文字带来的美感还有哲理和想象力而言都是陶渊明胜一筹,这首诗不仅有想象力(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更有哲学的内函(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更不要说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了。 叶芝这首比较直白,意境和美感都不如陶渊明这首。
但叶芝的那首《当我老了》真的是经典,不仅美也有哲理。
c
cuzemel

不知道歪哥,但是,我只爱李白。哈哈哈。

cristal2011 发表于 4/29/2020 6:13:08 PM


不知道为什么我对李白杜甫的作品没有办法非常有共鸣。。我比较喜欢李清照李煜那一类的。
a
aiyamayayongle
回复 3楼pwwp的帖子 辛弃疾被你活活气活过来。 当然,中文传统就不很讲究逻辑或者哲学,诗词就更玩球了。诗词主要就是找个感觉,抒发一下感情,所谓诗言志。
a
aiyamayayongle
回复 10楼pwwp的帖子 文字都不同,不好比较啊。你觉得是《红楼梦》好,还是《战争与和平》好? 你不如比较一下陶渊明和海子,好歹都是用中文创作。
a
aiyamayayongle
回复 14楼月沼的帖子 这个我帮歪哥说一句。老陶也不是真想隐居,基本上是卧龙的玩法,或者说是小米盒子一开始搞的那种饥饿营销。他真想隐居的话,这首诗也就成了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s
sthfishy
中文诗短小精悍容易记忆。英文诗更多细节。都很美
a
aiyamayayongle
回复 36楼pwwp的帖子 所以他疯了啊。
a
aiyamayayongle
回复 49楼pwwp的帖子 就是装,老子号称无欲无求,不还是留下三千言么;孔明真就是抹不开老刘去他家三次他才相当不情愿地出山么?要是老刘诚心诚意请他当个文抄公,你看他出不出来。
a
aiyamayayongle
回复 55楼pwwp的帖子 “他坚持要求,死后,把作品一把火全烧掉” 变形虫也是端着而已,真要一把火烧了,他生前自己就可以做,干嘛要等到死后别人帮他烧?
w
withbighope
明显陶渊明更深刻,心远地自偏。

不论此身在何方,宁静来源于心。大隐隐于市。
withbighope 发表于 4/29/2020 5:04:26 PM


恕兄弟不能苟同。 他强调的是外部条件不爽了,老子一走了之。。。。 而不是那种,不管外部多么绚烂非凡,老子都要追求自我的inner peace.

这就多少有点上面oceaniris小朋友说的, 陶渊明心里有杆非常“世俗”的秤,仕途顺利也好,人际关系融洽也好,大抵如此。 只要够爽,他是不会跑的。

哎呀,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但我描述的可能有些不客观,不恭,对老陶不是很公平,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大家领会为主。

pwwp 发表于 2020-04-29 17:12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说的就是无论如何,心中自宁静。
你说的所谓古代文人的世俗,我觉得不是我们今日的世俗。中国古代文人的入世追求,也就是你说的世俗,其实很高尚的。不论儒释道。佛说普度众生。道家功成身退。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就是他们入世追求的世俗。同时,也强调即便烈火烹油,内心仍然平静。这个就是我理解的大隐。 如果闹中尚能取静,田园中又如何不能?
所以我觉得这首结庐在人境比归去来兮辞更有趣味。

a
aiyamayayongle
回复 75楼jzxc的帖子 你说这个? 网友提出高晓松在博客上发表的歌曲《彼得堡遗书》涉嫌抄袭法国音乐团体“Gotan Project”《La Revancha Del Tango》里的作品。问及此事,高晓松回答得很干脆:“我压根没有借鉴人家的,我是把Gotan的整个部分拿来用了。”
a
aiyamayayongle
回复 76楼pwwp的帖子 这个话题要隆重邀请浪水大师。
t
tbaobao


不知道为什么我对李白杜甫的作品没有办法非常有共鸣。。我比较喜欢李清照李煜那一类的。

cuzemel 发表于 4/29/2020 7:22:33 PM

我也很喜欢李煜的诗,他写了太多很美诗,文学造诣我觉得一流。李清照的词也很不错但没李煜的美,而且有局限性。李白、杜浦都是伟大的诗人,只是风格不同,我还是蛮喜欢李白的诗的,那种豪放不羁的美也很能震撼人心。杜浦是批评现实主义诗人,是的造诣和思想含义都很高,只是由于是批评现实主义的诗就和美感很难和谐了,但他们都是伟大的诗人。
唐诗宋词在中国很难被超越了……尤其是当代文坛估计很难给后人留下什么宝贵的遗产了。
j
jzxc
回复 75楼jzxc的帖子

你说这个?

网友提出高晓松在博客上发表的歌曲《彼得堡遗书》涉嫌抄袭法国音乐团体“Gotan Project”《La Revancha Del Tango》里的作品。问及此事,高晓松回答得很干脆:“我压根没有借鉴人家的,我是把Gotan的整个部分拿来用了。”
aiyamayayongle 发表于 4/29/2020 7:59:40 PM

这不讨论诗呢么,我不管他曲是不是抄的,只要词不是抄的就行
O
OroMedonte
分享下我的感受,高深的中文英文诗词我的理解都有限。 小时候背唐诗三百首,后来长大反倒喜欢宋词元曲多一些。古诗词都要配名家讲解来欣赏的。不容易有共鸣。当年看一部小说,结局一首诗:千山同一月,万户尽皆春。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这个故事和诗词就留在了记忆里。 后来读西方诗词Shakespeare 语言功力不够欣赏不了,相比Robert Frost/Yates更易理解。但喜欢多一些的还是现代诗歌,某个时候突然就触动了内心深处那份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触感慨。
t
tbaobao


恕兄弟不能苟同。 他强调的是外部条件不爽了,老子一走了之。。。。 而不是那种,不管外部多么绚烂非凡,老子都要追求自我的inner peace.

这就多少有点上面oceaniris小朋友说的, 陶渊明心里有杆非常“世俗”的秤,仕途顺利也好,人际关系融洽也好,大抵如此。 只要够爽,他是不会跑的。

哎呀,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但我描述的可能有些不客观,不恭,对老陶不是很公平,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大家领会为主。

pwwp 发表于 4/29/2020 5:12:33 PM

有这么理解陶渊明这首诗的吗?不敢苟同不敢苟同啊……
诗和人不能划等号,就如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不能如此划等号一样。文学创作、诗歌创作是灵感和才华,和现实里的人不能如此简单划等号……
更何况陶渊明这首诗无论是从诗歌造诣还是人生意境来说都是内心追求美的表达。
b
bjandas
回复 2楼pwwp的帖子

我以前写过的:
中国诗词,我觉得,雅美有余,哲思不深,悲乐悟感过多,性灵体验稀缺。文辞绚丽但浮夸表面者俯拾皆是,足以重击思想灵魂者寡之又寡。

简言之,中国诗词,多蝴蝶一派。而欧美名诗,毒蜘蛛,野蝙蝠,甚至死老鼠都有,或不喜,但触目之体验,远非蝴蝶可以。

pwwp 发表于 4/29/2020 4:18:22 PM

有同感,西方诗歌和文化基于他们的哲学思想的深度广度发展,你看到文艺复兴莎士比亚的诗歌里面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刨析。中国哲学本来百家争鸣,可惜后来独尊儒术,导致文学作品思想力度不够。
t
tf2k
有时候在想,这些避世的哥们儿,故意留下诗作给世人,Show一下牛叉,岂不跟雷峰做好事留名一样?算得上真正超脱避世? (没有不敬的意思)
c
chengcheng
论诗,我只服中国的古代诗人们。多少绝句每每吟起,总是让人拍案叫绝。
h
handan11
更喜欢陶渊明,那是辞官归隐,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大哥。这样的勇气,本身就值得点赞。所以他的诗里能感到壮志未酬的落魄,也有清廉闲静的从容。
t
tbaobao

有这么理解陶渊明这首诗的吗?不敢苟同不敢苟同啊……
诗和人不能划等号,就如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不能如此划等号一样。文学创作、诗歌创作是灵感和才华,和现实里的人不能如此简单划等号……
更何况陶渊明这首诗无论是从诗歌造诣还是人生意境来说都是内心追求美的表达。

tbaobao 发表于 4/29/2020 8:21:58 PM

再比如南唐后主李煜,他不是个称职的皇帝,是亡国之君,但他在文学诗歌上的造诣迄今为止很少文人能企及,往往从政或善于管理的人极少有文学天赋和心灵,而文人墨客又往往对政治,经商和管理等方面没兴趣也不擅长,哪有什么全才?既要求有社会事务的才能还要能写出出色的诗词?可能吗?所以陶渊明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是成功和杰出的,这首诗也是传世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