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居家带娃,好多人都觉得一地鸡毛。其实没错。我是这样想的。首先,manage your expectation。 目前的疫情不明,经济紧张,市场时而低迷时而波动,每天都在死人,大量失业(虽然多不是华人网上的)。大的形势如此,能够保住工作(或有财力居家不出),一家人健康平安,就是幸运了。要珍惜。除了性命家人,其他都是小节。一年后回头看,到底还会记得哪些? 所以总体来说,我还挺享受目前的状态的。不是装逼,是形势就是这样,好活歹活都是一天。不如想开点,往好处想。这样仔细一看好处真不是一点点:
楼主说的都对。 但对我们这些novelty seeker来说,wfh最大的痛苦不是没法manage the household,不是没法manage kids,而是单纯的缺少diverse experiences,缺乏外界输入的stimulus,完全没有了spontaneity and encounters的可能性,就这么简单。对我来说,那些都是生活乐趣的重要成分,what makes life worth living. 这种deprivation的痛苦不是说尽量去安排和享受家庭生活就能解决的。所以暂时无解。
但对我们这些novelty seeker来说,wfh最大的痛苦不是没法manage the household,不是没法manage kids,而是单纯的缺少diverse experiences,缺乏外界输入的stimulus,完全没有了spontaneity and encounters的可能性,就这么简单。对我来说,那些都是生活乐趣的重要成分,what makes life worth living. 这种deprivation的痛苦不是说尽量去安排和享受家庭生活就能解决的。所以暂时无解。 Giovanna 发表于 4/28/2020 4:10:27 PM
楼主说的都对。 但对我们这些novelty seeker来说,wfh最大的痛苦不是没法manage the household,不是没法manage kids,而是单纯的缺少diverse experiences,缺乏外界输入的stimulus,完全没有了spontaneity and encounters的可能性,就这么简单。对我来说,那些都是生活乐趣的重要成分,what makes life worth living. 这种deprivation的痛苦不是说尽量去安排和享受家庭生活就能解决的。所以暂时无解。 Giovanna 发表于 4/28/2020 4:10:00 PM
但对我们这些novelty seeker来说,wfh最大的痛苦不是没法manage the household,不是没法manage kids,而是单纯的缺少diverse experiences,缺乏外界输入的stimulus,完全没有了spontaneity and encounters的可能性,就这么简单。对我来说,那些都是生活乐趣的重要成分,what makes life worth living. 这种deprivation的痛苦不是说尽量去安排和享受家庭生活就能解决的。所以暂时无解。 Giovanna 发表于 4/28/2020 4:10:27 PM
想要找外界stimulus的话,还是要看自己的内心能回应多少。 现在大家都活在internet上, #withme 的活动不要太多。各种人往上发起的有趣的活动不要太多。 只要你愿意都能找到, 各种spontaneity and enconter 来自世界各个角落, 生活可以很精彩。 我有小小“朋友”在家里做音乐, 画画,给preschool的小朋友读书等等。 也有成人做类似的各种活动。 我的一个“老” “朋友”说, “lock down” bring the whole world together。
1. 我家谁带娃?
以前三娃主要是日托/幼儿园/学校。其他时间(也就是在家时)我管的多些(我是家里的坏人,老公和老人都是救命的好人)。老公工作忙,经常加班,但如有时间,他愿意和孩子玩。老人体力有限,不能指望带娃。关键时候还是可以短时间看着孩子的。但大家都知道的,一个是--稍大的小朋友可能就没那么热心和老人玩。再则,老人爱看电视剧综艺节目打游戏,小朋友久看总不是太好。所以其实三个大人都有参与带的,只是多少的问题。
现在疫情,我所说的紧密的家庭生活的好处就来了。
第一,三个大人在家,看三个娃。所有的人同一时间都没法看娃的情况很少。那就只好开动杀手锏(电视/ipad)啦。就我自己而言,我开会时当然没办法带娃(我是躲到汽车里面,关上门,消音来着)。当然我不是一整天开会的大忙人,就是一般普通的一天2-3次会的普通干活的(牛人和忙人见谅,可能不适合你的情况)。不开会的时候,我一般半小时到45分钟起来动5分钟。老大(女孩)在我旁边的桌子上网课,二娃(男孩)三娃(女孩)在我旁边的地毯上玩。这五分钟查查老大的学习,看看小娃玩的如何(小娃如何能玩30-45分钟,我后面讲)。
第二,就像好多姐妹们猜到的一样,我家老大有时候能发挥了第四个大人的作用。其实我家老大以前只喜欢同龄人playdate, 不怎么和弟弟妹妹玩,不是很有做姐姐的自觉。这次疫情整天在一起,又没法playdate, 他们sibling的感情还更好了。所以我觉得“无为而治”并不是一句空话。想想我们小时候整个暑假一个院子的好多小朋友怎么在没有一个大人的情况下度过整个白天的?有人的地方就有community. 大孩子学着lead,小孩子学着follow。并不是我们大人偷懒的托词(当然我其实也享受到啦),学会这些对他们将来有好处。
第三,如何带老二老三。我家比较幸运,老二老三相差2岁。以前,没整天在一起不觉得,现在发现他们可以玩到一起。当然老二男孩4岁比较晚熟,老三女孩2岁比较早熟,我反正把他们看成同龄人啦。他们可以一起玩十来分钟没问题。再久可能就会来找我啦。
如果刚好手头的活做完,或者45分钟break,我就满足他们的要求。一般是可能读一本书(5分钟也顶多就一本了)。事先申明我们轮流读,妈妈先读且只读一本,哥哥再读,妹妹再读(其实她读不了,但会翻书),通常哥哥读完他们就玩起来,又忘记我了。或者是一个游戏,role player什么的。但我从来不是主角,我没法整天娱乐他们。起个头而已,他们自己娱乐自己。
如果刚刚忙着,我就跟哥哥说,“妈妈正在做事。现在是10:15. 你看着钟,10:30妈妈就和你讲个故事。你等等。”到了时间一定做到。我们总觉的4岁的小孩子不懂事。其实他们懂得的。如果你心平气和又坚定的和他说,他会明白的。只不过,他明白和他愿意听从是两样事。这要练出来的。不忍心的jjmm,我就没办法了。哥哥愿意等,就会自己找东西玩,老三妹妹就会跟着他(她大多数时候都是跟着他的,这是重点!!---紧密的家庭生活)。所以,我更佩服只有1个娃的jm,我这招就不灵啦,没法想象怎么办。这样顺带着,小孩也可以学着认时间,对他们将来有好处的!
如果我忙,弟弟也闹个不停。我会问姐姐愿不愿意sibling time. 所以姐姐的作业一定要早早的做完。剩下的时间,半小时为分割,选择不同的活动。sibling time是其中一项。
如果我忙,弟弟闹个不停,姐姐也网课或者正做作业(总有一大早的时候吧,作业还没做完),看看爸爸或者老人能否看/玩10分钟(老人/爸爸也要喝水休息的吧,没人能整天不停的高效率上班或打游戏/看电视吧)。
如果我忙,弟弟闹个不停,姐姐也网课或者正做作业,爸爸开会,老人也正在游戏的紧要关头。我先前贴的网上资源就可以用上了。storyonline. Scholastic learn at home, 等等,我就不多说啦。
大家应该看出思路了吧。事有优先级,杀手锏要留到后面。人多总有能打转的时候,我开会,就知会其他所有人。不需要我定细则,大家自会figure out。每个人手都很重要。目前为止,我们发展到最后一步的次数,一天屈指可数。真要看电视的地步,我也不觉得不好。我们要对自己宽容点,有回数的,we won't ruin the kids.
也有这样的情况,我做了好久的活,老二老三一直没来,而且很安静。通常这就不是好事了。以我家为例。他们有可能拿主卧的床当跳床,把所有的被子枕头丢到地上。昨天也有在院子玩水,满地水,全身衣服打湿,得马上洗澡。今天在厕所自己放水玩,水满金山,hand soap全部倒光,厕纸用了一整卷。这就是我说的一地鸡毛。或者,每天晚上飓风过境一般的满地玩具?在我,这就是real life。如何收拾家务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2. 我家谁做饭?
因为有三个娃,小的才2岁多。所以我们这两年很难频繁出去就餐。大家有在餐馆里看到鬼哭狼嚎/频繁就厕/需要喂饭/吵着要走的娃吗?那你就明白我的意思啦。所以,疫情之前,我们一周最多出去吃两顿。大多是buffet。因为自由,选项多。其他时候在家吃。我在家工作(wfh)就是我5点以后做饭,我不在家,老人做饭或者等我回来做饭。不做饭的人轮流洗碗或者饭后看娃。首先,还是期待值。我没有精力精工细作的做饭。对于我来说,一家吃饱,有营养健康,不难吃(自己吃的下,没人投诉吃不下)就好了。最主要的是不要太花时间, 不要太花时间,不要太花时间。
我们是南方人,传统上是吃炒菜。现在,我做饭的主要利器是慢炖锅和烤箱。大家可以搜华人上大把的食谱帖子。我们一般是荤菜炖烤,青菜快炒,加上几样随时救急的快手菜。偶尔加烧肉和炒肉。一样菜如果需要我守在旁边超过10分钟,我就不做它。
回到疫情,现在WFH,一天主要的一顿晚饭我做(少数时候工作忙,拜托老人帮忙做),配菜肉菜头天晚上想好准备好。早上燕麦粥/五谷稀饭/牛奶/麦片/面包打发啦。中午老人(不忙的话,我自己来)用头晚的汤/肉菜加上鸡蛋青菜煮汤饭/面条。周末中午,一家人发面(面包机)包包子/馒头/煎包,小朋友一起来包。偶尔累了,用pizza,corndog救急,我也觉得没什么。
3.我家的作息
因为有老三,一年前还每晚起夜(带小娃睡觉的妈妈懂的)。所以我一般醒是每天6-7点--老三的起床时间。疫情之前,早上忙着送娃去日托/幼儿园/学校,晚上忙着接回。即便是轮流也很赶时间。通勤就不说了,door to door两小时。晚上回家一阵忙。晚上娃8:30上床,9点就入夜睡了。大人的忙碌时间才开始,收拾打扫。忙完了,如果不用加班,就是me time啦--刷手机。一般12点(如果没有更晚的话)握着手机睡。为什么8:30就小孩上床?他们不睡,我哪有时间?必须的,得练。不忍心的jm,我就没办法了。
现在疫情,不用接送仨娃,不用通勤,整天在家,很多事(尤其是小事)看见了,顺手就做了。结果,一样的时间,就没有以前赶时间的压力啦。吃晚饭的时间也提前啦。小朋友晚上出去散步/看电视(任何他们喜欢的家庭活动)的pre-condition: clean up your toys!!! 9点以后,收拾的是他们没做好的剩下的。一般9:30以后就是自己的时间了。所以晚上会有时间写文章,当天或第二天早上贴。余暇多了,睡得也早了。以前是被老三吵醒,现在是自己睡到点自己醒(也有可能是老了)。
4.我的工作是不是很闲,能整天带娃?
大家都想离家近,收入高,时间自由。。。。的理想工作。 这个是我自己的选择。因为家庭原因,我选择了工作压力没有太大,时间没有太长(起码不是整天加班,偶尔),相应的工资就不看华人贫困线了。career development就不比牛人jm了。但是适合我现在的情况。求仁得仁。
--------------------------------------------------------------------------------------------------------------------------------------------------------------------
首先讲一下我们家的基本情况。双职工,老公工作demanding,晚上周日加班。 我的工作有张有弛,之前就有定期WFH的option,大体上manageable。家有一快七旬的老人,多基础病,身体不好,可搭搭手,但娃都是从3个月大就开始全日托。三娃,8岁,4岁和2岁,疫情之前上学上幼儿园。疫情居家目前已有7周。二人在家工作,8岁娃上网课,4岁娃一周前开始每天2小时网课(完全不在状态)。\
说到居家带娃,好多人都觉得一地鸡毛。其实没错。我是这样想的。首先,manage your expectation。 目前的疫情不明,经济紧张,市场时而低迷时而波动,每天都在死人,大量失业(虽然多不是华人网上的)。大的形势如此,能够保住工作(或有财力居家不出),一家人健康平安,就是幸运了。要珍惜。除了性命家人,其他都是小节。一年后回头看,到底还会记得哪些?
所以总体来说,我还挺享受目前的状态的。不是装逼,是形势就是这样,好活歹活都是一天。不如想开点,往好处想。这样仔细一看好处真不是一点点:
睡到自然醒。毕竟少了通勤,每天多了2小时。。。
在家上班,时间更自由(当然坏处也有,以后有机会细说)。以前的coffee break,现在都穿插着监督娃做作业,扫地,洗衣叠衣,整理家务。可快可慢,可短可长。有人说,在家工作不停的开会,加班更忙。我想指出的是,difficult manager, 繁忙的工作日程,这些都是工作本身决定的。difficult manager疫情前就好不到哪儿去。实际上没法WFH的工作(比如,大量人际交往的),wfh都是暂时的。但是很多没有那么绝对的工作,尤其是具体干活的,也看到和实验了wfh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长远来看,不一定是坏事。毕竟公司和个人都节省了。在家工作最重要的是,如何保证有效率的工作时间(这好像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紧密的家庭生活。对于不少人,这似乎不是个优点。但我想说,其实它是。疫情以前,我家白天都是空着的,老人出去访友逛街,大人上班,小孩上学。网上一家人聚到一起时都晚上7点了,一阵紧锣密鼓的做饭吃饭洗碗作业,小孩9点就入夜睡了。大人的忙碌时间才开始,收拾打扫(三娃的玩具。。。。)忙完了,如果不用加班,就是me time啦--刷手机。
现在就完全不一样了。可能影响最大的是老人吧。不能和朋友出去玩逛街了,但是锻炼还是每天早上有保证的,最近迷上了网上打游戏,茶饭不思,这可能是我唯一担心的。我老公影响最小,一整天关门干活,即便如此,白天见小朋友一起玩的时间也自然多起来;有时候嘴馋了,自己也做点吃的 (以前是绕着厨房走的)。小朋友,其实我觉得他们是无所谓的,当然娃多点,就有一起玩的时候,但是闹起来,也是时不时相爱相杀的。我家的规矩是,只要他们互相不动手,我们一律不插手,让他们自己平衡。我自己觉得最大的变动是,行动选项变少了,但其实相反精简了。也是另一种极简了。每天无非是不饿着,把活干好(保住工作/经济来源),别让娃受伤。
唠唠叨叨这么多,也给大家上点居家娃可以用的网站。这些也就是要开会什么的,让小朋友distraction一下。另外,能学点东西就更好了。祝大家居家愉快!
[list=1]
Khan academy: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u/1/d/e/2PACX-1vSZhOdEPAWjUQpqDkVAlJrFwxxZ9Sa6zGOq0CNRms6Z7DZNq-tQWS3OhuVCUbh_-P-WmksHAzbsrk9d/pub (by grade level)
2. Book reading
https://www.storylineonline.net/ featuring celebrated actors reading children’s books alongside creatively produced illustrations.
3. BrainPop:
https://www.brainpop.com/ requesting/register for free access
4. Amazon audible stories:
https://stories.audible.com/discovery
5. Education video: register for access
• https://hippocampus.org/
• https://www.izzit.org/
• https://mysteryscience.com/ (the one I mentioned and also my daughter’s favorite, video available by grade/level)
6. 爱文艺的小朋友 https://www.metopera.org/
7. Scholastic learn at home https://classroommagazines.scholastic.com/support/learnathome/grades-prek-k.html
8. Worksheet (for print out):
https://www.edhelper.com/ (if your kids are willing to do worksheet by grade level. Mine not.)
9. Others kids resource:
•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https://www.metmuseum.org/art/online-features/metkids/
•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https://www.amnh.org/explore/ology
• California academy of science—academy@home: https://www.calacademy.org/academy-at-home
🔥 最新回帖
楼主写过了她工作不求钱不求前景,所以可能真不是很demanding。所以关键还是一开始priority要弄对
🛋️ 沙发板凳
3个小娃,加个老人,MM很不容易,👍
弱问在公司会有什么spontaneity
不知道你工作环境什么样。我同事都挺有意思的。聊几次能出现一次灵感就值回票价。
更何况也不只是上班,下班以后还有各种好玩的地方可以去。
女娃也是娃啊,我三岁的闺女十万个为什么复读机式问起来的时候 或者不顺心尖叫的时候,别说工作了,想死的心都有了。更何况楼主有2岁和四岁的娃
co 问。。。关键信息啊。我就关心这个
想要找外界stimulus的话,还是要看自己的内心能回应多少。 现在大家都活在internet上, #withme 的活动不要太多。各种人往上发起的有趣的活动不要太多。 只要你愿意都能找到, 各种spontaneity and enconter 来自世界各个角落, 生活可以很精彩。 我有小小“朋友”在家里做音乐, 画画,给preschool的小朋友读书等等。 也有成人做类似的各种活动。 我的一个“老” “朋友”说, “lock down” bring the whole world together。
self management,翻译成中文就是自己玩。
我是看开了,能上来发帖的都是天时地利人和,要么有老人要么有神娃要么有牛lg。否则像我这样的哪里还有心情分享,基本都再家里抓狂叫天了。
然后甩了一列link给我们。。。。如果这些link能带好7、4、2的娃,大家也不用来求经验了。
我也觉得,那回帖比楼主还。。。。
这是唯一work的方法,但这就不叫作老人‘搭把手’了,六个人的三顿饭也很累人了。
做饭真是国人的怨念了。 我觉得吃的不讲究的家, 做饭真的很简单。 反正我们家自从在家以后,本来就都对吃没兴趣,每天做饭真的很简单。早饭不开火,午饭微波炉烤箱弄弄,晚饭简餐vs 正式的比例1;1吧。 四菜一汤在我们家真的算国宴水平了。
自然醒, 我劳工自然醒差不多是6点多,几十年,到点起来, 我平常5,6点,大姨妈那个星期8,9点。 人和人很不同吧。 不是自然醒就要到中午的说。
八岁老大太能干了,估计背一个抱一个一起上网课吧?
本来娃在学校吃午饭,大人在班上吃饭,晚上外卖管一半,现在全都自己做,如何简单?不要说每天惦着订instacart,想着鸡蛋牛奶能不能接上。
嗯嗯,这个信息量大的。
今天早餐,牛奶鸡蛋cereals, 基本上自己管自己。 中午吃的速冻pizza,放烤箱里,到时候拿出来。 晚上四块chicken thighs 煎一下用放洋葱,蘑菇炖成一个菜,罐头鸡汤放点豆腐青菜一个汤。 现在不用communite了,不用接送孩子上学放学课外班。 so far, 还能接受吧。
哈哈。。老人忙游戏,老公忙工作,小孩三个一起玩,楼主睡到自然醒。。
我也蛮好奇的,刚发贴就变红贴的名字还跟着钻。
六个人的饭菜,就算准备饭菜时随时收拾、有洗碗机,饭后也要收拾灶台,饭桌,厨房和厨房加饭厅地板啊。
哈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