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你真有劲。我那时候每天睡得昏天黑地的。睡足了吃好了就逗逗娃锻炼身体。 taratara 发表于 2020-04-28 14:25 激素水平每个人的反应不同,但激素水平总体而言只会造成 sad (or mad),目前的理论是最终影响大脑的 serotonin 激素水平。 但是 depression 本身不是简单的 sad,而是 feel the sadness no way to be resolved at some point in future 。。。 这个不仅是激素水平,还涉及 cognitive science,也就是一个人的基本的 implicit memory 和 subconscious 。。。 还有一个就是 anger management 。。。 mad 本身并不直接导致 anger control problem 。。。 也是需要经过 implicit memory 和 subconscious 。 但另一方面,我们每个人都不完美。很可能许多人都处于精神健康的亚健康状态 。。。 这样就取决于人生突然出现的低点有多低,就是前面人说地概率问题了 。。。
中文用词太不准确。 抑郁症(clinical depression) vs 抑郁(depression)是同一个概念,程度不同。 伤心(sadness)vs 抑郁(depression),不是一个概念 。。。 sadness 是 feeling,depression 是 cognition 。。。 depression 是 "feel" the sadness no way to be resolved at some point in future 。。。 这里的 "feel" 是 cognition 范畴,就是 implicit memory / subconscious 。。。
抑郁症(clinical depression) vs 抑郁(depression)是同一个概念,程度不同。
伤心(sadness)vs 抑郁(depression),不是一个概念 。。。 sadness 是 feeling,depression 是 cognition 。。。 depression 是 "feel" the sadness no way to be resolved at some point in future 。。。 这里的 "feel" 是 cognition 范畴,就是 implicit memory / subconscious 。。。
回复 1楼的帖子 Multipl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having good postpartum support. 有人帮忙有人做饭做家务,有钱,可以休息,老公体贴等.. 你只要负责睡觉,无聊,奶娃,看电视等等... Has preventive effect on postpartum depression . 同时,没人帮忙,要上班,娃很难带,没法睡觉are make postpartum depression more likely. 当然一切都好好的也会有可能发生,但是可以减少risk factor
还是即使家人再体贴帮忙,还是会抑郁?
其实非要在那种时期让妈妈喂奶挺不人道的。
小孩不吃奶人道么......
简单来说就是生小孩本来就是个很苦的过程。生活水平低的时候觉不出来,现在生活水平这么高,生小孩却没跟着变容易,就显得更加尤其的苦。
可以用奶瓶喂啊
天,你真有劲。我那时候每天睡得昏天黑地的。睡足了吃好了就逗逗娃锻炼身体。
天,你真有劲。我那时候每天睡得昏天黑地的。睡足了吃好了就逗逗娃锻炼身体。
taratara 发表于 2020-04-28 14:25
激素水平每个人的反应不同,但激素水平总体而言只会造成 sad (or mad),目前的理论是最终影响大脑的 serotonin 激素水平。
但是 depression 本身不是简单的 sad,而是 feel the sadness no way to be resolved at some point in future 。。。 这个不仅是激素水平,还涉及 cognitive science,也就是一个人的基本的 implicit memory 和 subconscious 。。。
还有一个就是 anger management 。。。 mad 本身并不直接导致 anger control problem 。。。 也是需要经过 implicit memory 和 subconscious 。
但另一方面,我们每个人都不完美。很可能许多人都处于精神健康的亚健康状态 。。。 这样就取决于人生突然出现的低点有多低,就是前面人说地概率问题了 。。。
这个问题不是那么单纯简单。
不过总体而言这个类似水桶问题,最低水平那个决定 90% 。。。 高水平的那个有提升作用,但低水平的如果太低或者不配合 team work 的话,没戏的。
还和观念有关系,
不执着母乳,不执着坐月子,不执着于所有“老祖宗的智慧”,不听一切“等你老了就知道”的哪些规矩在医院生完当晚吃麻辣粉丝喝冰可乐好不容易卸货来好好爽一爽的心态的本人分享
要靠这个来判断也太晚了吧
我同意你。就是不要被这些所谓的“正确”,“完美”,“伟大”的母亲人设绑架。做自己能做到的,想做的,不要硬拼。
我当年感觉我老公比我还抑郁。也不知道是谁生孩子。
那就得泵奶,泵奶就很花时间,再喂奶拍嗝哄睡就是双倍时间。
也可以断母乳直接喂奶粉,但是那样小孩就很可怜,而且回奶也不是你想回就能回的,万一堵奶了也是巨痛苦。
总之,没有容易的办法。科技还没发展到能帮助新生儿父母照顾小孩的程度。
生完孩子有执念非常想母乳本来也是激素的一部分啊,刨除激素水平和睡眠,本来就不会产生这种产后抑郁了
之前有妈妈全家都劝她不要母乳了,喂奶瓶也很好啊,她自己根本不能接受,
我记得还有一个泵奶的,小孩吃完了还剩一点点瓶底,婆婆刷瓶子就给根儿倒了,结果这个妈就整个人歇斯底里了,觉得自己好不容易泵的奶,每一滴都要给小孩灌进去
后来过一阵子回头再看自己都觉得莫名其妙的,根本不是事儿啊
这种例子看见好多,这本来就是激素决定的
没有激素,也不会有这种执念了
除非你是呆家主妇,泵奶是迟早得事儿,然后孩子还得转到奶嘴。
完全不同意你说的,直接喂奶粉孩子就很可怜。 很多新妈就是被这种脑残想法绑架了,所以把喂奶看成天大得事儿,奶量不够就焦虑万分。 老美60/70年代不提倡母乳喂养,人家一代人照样长得结结实实得。 有精力就母乳,有产量就全母乳,但是太累,不想母乳,也不必觉得孩子可怜。 妈妈开心了,精神好了,孩子和全家才能开开心心。
母乳不母乳是信仰问题了,我没兴趣争辩。你自己心里能接受就好。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是因为孩子难带。而是在我们中国文化里,精神控制主导大部分人与人的关系,小时候读什么专业选择什么工作,到老师让你背政治假历史,甚至发展到看个公众漫画都要被shame 一下外貌和体重,生孩子也不例外,不外乎是老一辈趁机利用你的虚弱来宣传他们那一套,目的甚至不是因为对孩子好而是可以控制你的行为,木纳一点的老公往往也是帮凶。而生孩子之前,你还能逃避,可以看胖子漫画,选择写点愤青文发泄,或者找个朋友Bb一下。但是有孩子了这些选择的希望也都没了,又没办法跟美国人一样造反,只能自己疯了。
肺腑之言👍
说到这个,
之前八十年代中国也有一阵子提倡奶粉,麦乳精,说比母乳还有营养呢,那一带好多小孩这么长大的,也挺好的啊
结果现在就被好多人批说宣传愚昧啊,其实母乳最好(确实),当然不乏母乳教的一些公关目的
我对喂奶粉没啥意见,但是很烦现在有一些双标党,美国人做什么都是对的,中国人做什么都是错的,结果做的根本是一样的事
激素是 trigger 没错 。。。 但如果这么有执念的话,我觉得原来就有边缘型 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
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一样,并不是 black and white,就好比金门大桥多少抗风裕量的问题 。。。 否则的话,林黛玉也可以算生理健康了。
同意
到了抑郁症的程度,靠什么我要乐观开朗上进,这些全都不管用了。。。
中文用词太不准确。
抑郁症(clinical depression) vs 抑郁(depression)是同一个概念,程度不同。
伤心(sadness)vs 抑郁(depression),不是一个概念 。。。 sadness 是 feeling,depression 是 cognition 。。。 depression 是 "feel" the sadness no way to be resolved at some point in future 。。。 这里的 "feel" 是 cognition 范畴,就是 implicit memory / subconscious 。。。
而且我们看的书也都是暗戳戳的各种讥讽当妈的,看多了很难对于做母亲这件事有什么正面感受。还有社会风气对于中年妇女也是基本都是打击,包括各种言情剧里面的“变态女老板”。 以前旧社会别的不说,凯尔特人搞什么五朔节都是celebrate 生育这件事情的。
那川普不是更悲催?
因为口语里经常听到的是,哎呀最近有点抑郁了,其实是你说的情绪伤感不开心等,但是说出来就是常用的抑郁这个词。
纯理论探讨,生娃养娃是个 life stress,而 stress 有可能引起 stress disorder,而 stress disorder 有可能把 underlying borderline depression 升级为 clinical depression。
或者另一个比方,林黛玉出门被大风吹倒了。但潘金莲可能在强台风🌀里跳舞💃。
生娃后的 hormone imbalance 而言,应该一年就差不多了,也不能一直背锅。
动物森友会 保你不会抑郁
多谢姐妹分享!
好想吃生鱼片!
对大部分人应该是先天基因加后天积累。就好比经常运动、注意饮食,这样积累生理健康。
很多科普其实是 pseudo science,目标是收视率。
这是位大叔哈哈哈
我晕。。大叔懂得真多。。。哈哈哈哈哈
按 WebMD 里面对 Postpartum Depression 的说法,首先的 risk factors 是过去的 depression,其次是 family history (基因),等等 。。。 缺乏 support 是 risk factor 的最后一行。
https://www.webmd.com/depression/postpartum-depression/understanding-postpartum-depression-prevention
Depression 以及精神健康问题,首先是个疾病 。。。 而对于疾病,首先正确的态度是从 science 的角度去认知(包括 medical science)。。。 从 pseudo science 的角度也许暂时会开心一点,但长远而言大部分弊大于利 。。。 当然如果确实智商偏低或者确实很病较严重,以及紧急情况下,那还是首先救急 。。。
而在 family under stress 的情况下,指责一个 norm 范围的无论男生女生,基本于事无补甚至是自毁家庭前程。
我觉得对疾病的大部分大众可接受的态度,就是 “救急不救穷” 根本不需要高尚的道德情操 。。。 就算再自私,也能够认知 “救急不救穷” 即使从自私的角度也是双赢 。。。 而现实的说,PPD 除了罕见个例都能治好。而再找一个漂亮老婆谈何容易 。。。 现实就是越早治好,大家损失都越小 。。。 男人不是弱智的话就看着办好了 。。。
我觉得跟自身和孩子也有关 第一个孩子,我自己什么都不熟悉,然后看见孩子哭特别不知所措,容易self blame。然后喂奶什么的,也总搞不定,然后又人为的给自己加了好大的压力。当时可是妈妈和老公两个人帮忙,还闹的鸡飞狗跳的 二胎,喂奶解锁了躺喂,因为知道自己搞不定sleep train,放飞自我了也不分屋分床睡了,轻松好多。总之有经验之后,打怪升级变容易了,也就不那么depress了。偶尔会凶一下老公,但是比生一胎好多了。二胎就是我和老公两个人坐月子带娃,没有老人月嫂帮忙。还有闲工夫研究吃的呢………… 我今天还问老公,老二是不是比老大好带,至少不怎么哭。他说一样的。看来是我自己心境不同了……
Multiple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having good postpartum support. 有人帮忙有人做饭做家务,有钱,可以休息,老公体贴等.. 你只要负责睡觉,无聊,奶娃,看电视等等... Has preventive effect on postpartum depression .
同时,没人帮忙,要上班,娃很难带,没法睡觉are make postpartum depression more likely. 当然一切都好好的也会有可能发生,但是可以减少risk factor
孩子喝奶粉,老公帮着喂奶,自己就可以睡整觉,我觉得母乳是用来道德绑架新妈的最大谎言,尤其是第一次做妈妈的人,所谓对孩子好,根本就没有加入对妈妈的考量。当然如果孩子母亲双方磨合得很好,你可以半夜一翻身搂过来就喂,吃完连嗝儿也不用拍倒头就睡,但那些没母乳的,孩子不肯吃不好好吃的,妈妈自己想睡觉不想喂奶的,想保持胸型不想母乳的,我觉得不必强求
讨厌这种说法,小孩没什么可怜的,妈妈怎么舒服怎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