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人生中 是什么让我们保持健康且幸福呢? 如果现在你可以 为未来的自己投资 你会把时间和精力投资在哪里呢? 最近在千禧一代中有这么一个调查 问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目标是什么 超过80%的人说 最大的生活目标就是要有钱 还有50%的年轻人说 另一个重要的生活目标 就是要出名00:38(笑声)00:40而且我们总是被灌输 要投入工作,要加倍努力 要成就更多。 我们被灌输了这样一种观念, 只有做到刚才说的这些 才能有好日子过。 要人们纵观整个人生, 想象各种选择, 以及这些选择最终导致的结果, 几乎是不可能的。 关于人的一生,我们能了解到的, 大部分都是通过人的回忆得来, 但众所周知,大部分都是事后诸葛。一生中,我们会忘记很多发生过的事情, 而且记忆常常不可靠。01:24但如果我们可以从头到尾地 纵观人的一生呢? 如果我们可以跟踪研究一个人, 从他少年时代开始 一直到他步入晚年, 看看究竟是什么让人们 保持快乐和健康呢?01:43我们做到了。 哈佛大学(进行的)这项 关于成人发展的研究, 可能是同类研究中耗时最长的。 在75年时间里, 我们跟踪了724个人的一生, 年复一年,了解他们的工作、 家庭生活、健康状况,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 我们完全不知道他们的人生 将走向何方。02:13像这样的研究少之又少。 像这样的项目几乎都会在10年内终止, 因为有许多人会中途退出, 或者是研究资金不足, 或者是研究者转换方向, 或者去世,然后项目无人接手。 但感谢幸运女神的眷顾 和几代研究人员的坚持不懈, 这个项目存活下来了。 目前这724人中 仍有60人在世, 仍然在参与研究 大多数人已经90多岁了。 现在我们已经开始研究 他们的子孙后代, 人数多达2000多人。 我是这个项目的第四任负责人。03:03从1938年起,我们 开始跟踪两组人的生活。 第一组加入这个项目的人, 当年在哈佛大学上大二。 他们在二战期间大学毕业, 大部分人都参军作战了。 我们追踪的第二组人 是一群来自波士顿贫民区的小男孩, 他们之所以被选中, 主要是因为他们来自 20世纪30年代波士顿 最困难 最贫困的家庭。 大部分住在廉价公寓里, 很多都没有冷热水供应。03:42在加入这个项目时, 这些年轻人都接受了面试。 接受了身体检查。 我们挨家挨户走访了他们的父母。 然后这些年轻人长大成人, 进入到社会各个阶层。 成为了工人、律师、砖匠、医生, 还有一位成了美国总统。 有人成为酒鬼,有人患了精神分裂。 有人从社会最底层 一路青云直上, 也有人恰相反,掉落云端。04:23这个项目的创始人们, 可能做梦都不会想到 75年后的今天,我会站在这里, 告诉你们这个项目还在继续。 每两年,我们耐心而专注的研究人员 会打电话给我们的研究对象, 问他们是否愿意 再做一套关于他们生活的问卷。04:48那些来自波士顿的人问我们, “为什么你们一直想研究我? 我的生活是很无趣的。” 但哈佛的人从没这样问过。04:59(笑声)05:08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人的生活, 我们不光给他们发问卷。 我们还在他们家客厅采访他们。 从他们医生那儿拿病历。 抽他们的血,扫描他们的大脑, 跟他们的孩子聊天。 我们拍摄下他们和妻子谈话的场景, 聊的都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大约在10年前,我们 终于开口问他们的妻子, 是否愿意加入我们的研究, 很多女士都说,“是啊, 终于轮到我们了。”05:38(笑声)05:39那么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呢? 那长达几万页的数据记录, 记录了他们的生活, 我们从这些记录中间, 到底学到了什么? 不是关于财富、名望, 或更加努力工作。 从75年的研究中, 我们得到的最明确的结论是: 良好的人际关系能 让人更加快乐和健康。就这样。06:11关于人际关系,我们得到三大结论。 第一,社会关系对我们是有益的, 而孤独寂寞有害健康。 我们发现,那些跟家庭成员更亲近的人, 更爱与朋友、与邻居交往的人, 会比那些不善交际、离群索居的人, 更快乐,更健康,更长寿。 孤独寂寞是有害健康的。 那些“被孤立”的人, 跟不孤单的人相比, 往往更加不快乐, 等他们人到中年时,健康状况下降更快, 大脑功能下降得更快, 也没那么长寿。 可惜的是,长久以来, 每5个美国人中就至少 有1个声称自己是孤独的。07:07而且即便你身在人群中, 甚至已经结婚了, 你还是可能感到孤独, 因此我们得到的第二大结论是 不是你有多少朋友, 也不是你身边有没有伴侣, 真正有影响的是这些关系的质量。 整天吵吵闹闹,对健康是有害的。 比如成天吵架,没有爱的婚姻, 对健康的影响或许比离婚还大。 而关系和睦融洽, 则对我们的健康有益。07:45当我们的研究对象步入80岁时, 我们会回顾他们的中年生活 看我们能否预测 哪些人会在八九十岁时过得快乐健康 哪些人不会。 我们把他们50岁时的所有信息 进行汇总分析, 发现决定他们将如何老去的, 并不是他们中年时的胆固醇水平。 而是他们对婚姻生活的满意度。 那些在50岁时满意度最高的人, 在80岁时也是最健康的。 另外,良好和亲密的婚姻关系 能减缓衰老带来的痛苦。 参与者中那些最幸福的夫妻告诉我们, 在他们80多岁时, 哪怕身体出现各种毛病, 他们依旧觉得日子很幸福。 而那些婚姻不快乐的人, 身体上会出现更多不适, 因为坏情绪把身体的痛苦放大了。08:52关于婚姻和健康的关系, 我们得到的第三大结论是, 幸福的婚姻不单能保护我们的身体, 还能保护我们的大脑。 研究发现,如果在80多岁时, 你的婚姻生活还温暖和睦, 你对自己的另一半 依然信任有加, 知道对方在关键时刻能指望得上, 那么你的记忆力都不容易衰退。 而反过来, 那些觉得无法信任 自己的另一半的人, 记忆力会更早表现出衰退。 幸福的婚姻,并不意味着从不拌嘴。 有些夫妻,八九十岁了, 还天天斗嘴, 但只要他们坚信,在关键时刻, 对方能靠得住, 那这些争吵顶多只是生活的调味剂。09:49所以请记住, 幸福和睦的婚姻对健康是有利的, 这是永恒的真理。 但为什么我们总是办不到呢? 因为我们是人类。 我们总喜欢找捷径, 总想一劳永逸, 找到一种方法,解决所有问题。 人际关系麻烦又复杂, 与家人、朋友相处需要努力付出, 一点也不高大上。 而且需要一辈子投入,无穷无尽。 在我们长达75年的研究中, 那些最享受退休生活的人, 是那些主动用玩伴 来替代工作伙伴的人。 就像开头我说过的千禧一代一样, 我们跟踪研究的很多人 在年轻的时候 坚信名望、财富和成就 是他们过上好日子的保证。 但在75年的时间里, 我们的研究一次次地证明, 日子过得最好的, 是那些主动与人交往的人, 与家人、朋友或者邻居。11:09那么你们呢? 也许你现在25岁, 或者40岁,或者60岁。 怎样才算主动与人交往呢?11:19嗯,我想有很多种方法吧。 最简单的,别再跟屏幕聊天了, 去跟人聊天, 或者一起尝试些新事物, 让关系恢复活力, 一起散个步呀,晚上约个会呀, 或者给多年未曾联系的亲戚打个电话, 因为这种家庭不和睦太常见了, 但它带来的伤害又很大, 尤其对那些喜欢 生闷气的人来说更是如此。11:52我想引用马克* 吐温的一段话来作为结束。 一个多世纪前, 他回首自己的人生, 写下这样一段话: “时光荏苒,生命短暂, 别将时间浪费在 争吵、道歉、伤心和责备上。 用时间去爱吧, 哪怕只有一瞬间,也不要辜负。”12:22美好人生,从良好的人际关系开始。12:27谢谢大家。12:28(掌声)Translated by Lee LiReviewed by Alvin Lee
所以天性内向 喜欢独处 不喜欢social的人注定不幸福了吗。。 appleapp 发表于 4/25/2020 12:12:05 AM
这个video不是这个意思, 他说的是社会/亲密关系的质量。就算你非常内向,但是如果有一个或者几个关系很好的朋友,伴侣,也不会感到孤独lovewriting123 发表于 2020-04-25 00:42
luck2020 发表于 2020-04-25 00:49
Ted talk好扯淡说。说的神乎神乎,直接说老墨的生活最幸福好了。他们最爱交往。还有意大利人,西班牙人,病毒横着走。英国人reserved, 就不那么幸福么? 每天工作已经疲于奔命,之后好不容易有点me time,想牢牢抓住现在lock down mode,我还挺喜欢的。再不用想着周末跟谁约了。 额牛 发表于 4/25/2020 12:49:05 AM
xiaowenchun 发表于 2020-04-25 00:59
Ted talk好扯淡说。说的神乎神乎,直接说老墨的低幸福临界值生活最幸福好了。他们最爱交往。还有意大利人,西班牙人,病毒横着走。 额牛 发表于 4/25/2020 12:49:05 AM
没有孤独感就幸福了吧。孤独感这事是随心的。如果早点认识到人生本就是孤独的,那么早就没有孤独感了。 道名津 发表于 4/25/2020 2:23:33 PM
意识到人生本就是孤独的会不会导致更加孤独?人生还是难得糊涂好 oldbear1 发表于 4/25/2020 2:46:13 PM
回复 2楼appleapp的帖子这个video不是这个意思, 他说的是社会/亲密关系的质量。就算你非常内向,但是如果有一个或者几个关系很好的朋友,伴侣,也不会感到孤独 lovewriting123 发表于 4/25/2020 12:42:27 AM
Ted talk好扯淡说。说的神乎神乎,直接说老墨的低幸福临界值生活最幸福好了。他们最爱交往。还有意大利人,西班牙人,病毒横着走。 额牛 发表于 4/25/2020 12:49:00 AM
但现实社会是 no money no honey 啊 。。。 要我说 TED 羞答答的玫瑰🌹,就不能直说 low stress 加 adequate income,才能最大程度保证身心健康 。。。 如果再直接一点,就是华人版名言 刷题转码人生赢家 。。。 过藤校而不入,因为鸭梨太大没必要,对多数普通人有害心理健康 。。。 tidewater 发表于 4/25/2020 12:48:00 AM
不完全是的,有钱和emotional relationship being healthy不是完全一样的,很多富豪也有抑郁症,很多麦当劳打工的也乐呵呵。要有好的relationship需要努力学习成长,自身emotional intelligent level,和spouse的,和孩子的。这些其实都和工作一样是一些需要花时间和努力去成长才能有结果的 但现实社会是 no money no honey 啊 。。。 要我说 TED 羞答答的玫瑰🌹,就不能直说 low stress 加 adequate income,才能最大程度保证身心健康 。。。 如果再直接一点,就是华人版名言 刷题转码人生赢家 。。。 过藤校而不入,因为鸭梨太大没必要,对多数普通人有害心理健康 。。。 tidewater 发表于 4/25/2020 12:48:00 AMaeolous 发表于 2020-04-25 18:14
我很早就知道人生本就是孤独的,但这并不妨碍我觉得孤独。正如我知道吃垃圾食品对身体不好, 可以还是想吃会吃。消除孤独感不是这么容易的。 vinceblair000 发表于 4/26/2020 1:47:26 AM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q-7zAkwAOYg
演讲实录全文:
不是
让人们不幸福的 是“被孤立”的感觉 并不是独处而自满自足的状态
一个人可以子孙满堂 朋友满座 可是依然觉得孤独
一个人可以独处但是自足 依然会感觉幸福 不过这种人应该非常非常少 人都是社会动物
但现实社会是 no money no honey 啊 。。。
要我说 TED 羞答答的玫瑰🌹,就不能直说 low stress 加 adequate income,才能最大程度保证身心健康 。。。 如果再直接一点,就是华人版名言 刷题转码人生赢家 。。。 过藤校而不入,因为鸭梨太大没必要,对多数普通人有害心理健康 。。。
我觉得能够享受独处,或者说耐得住寂寞的人不在此列
这也是相对的。就好比家里有一校花老婆,当然耐得住寂寞,本来 Caltrain 站台上都吃不下饭。
另外 WFH 天天有 daily stand-up 视频见面三分熟,还有 project 要忙着做,还要给娃做饭洗碗给漂亮老婆做咖啡陪漂亮娃娃每天自行车兜风,忙都忙不过来寂寞个球我只想跳上床睡觉!!
同感。年少的时候喜欢呼朋唤友,现在更享受独处的安宁。有时候幻想自己能比别人多出一个小时,在这一个小时一个人开着车在无人的街道。
大多数人数学不及格。但对马工而言数学不能不及格。
问题是这个 TED talk 里的大多数,估计远远不到 99% 。。。这种情况下不说明如何知道自己是不是大多数人的话 。。。
当然不是,孤独的定义是你理想的social network和现实的差距。你如果不需要你就不lonely
同非常喜欢一个人驾车听音乐
谢谢分享。这个Ted talk和讨论带来很多思考。
其实确实有个说法叫做hispanic paradox. 就是说latino的物质生活水准不高,但是健康程度相对于其他族群有胜出。我一直认为和他们的乐观天性和紧密的家庭关系有关。
意识到人生本就是孤独的会不会导致更加孤独?人生还是难得糊涂好
孤独感和孤立感还是不太一样。孤立感更有一种求而不得的感觉,也更伤人。
觉得人生一定会有朋友亲人爱人陪伴的,会在这种假说里不断努力。有的人可以找到,由于文化的因素有些种族更容易实现,而找不到的就会痛苦万分。这种糊涂其实害人。
对,是relationship的质量
这也不是那么简单,因为人是社会的动物。
比如我个人而言,在麦当劳里翻烧饼也没啥。但这样找不到老婆没有娃成为农村剩男,日子总不会那么好过。
当然富人也有不开心的没错。但那是另一个问题比如心理健康。
我很早就知道人生本就是孤独的,但这并不妨碍我觉得孤独。正如我知道吃垃圾食品对身体不好, 可以还是想吃会吃。
消除孤独感不是这么容易的。
说得对。即使清楚意识到人生是孤独的,但人还是需要认同感,哪怕对自己说一万遍不要有期待,还是会忍不住期待的。
孤独感其实就是自己跟自己相处,本身是中性的。好不好要分人。有的人可以很好地跟自己相处,并乐在其中;有的人就无法忍受。但是,无论如何,人还是要有个伴儿,再喜欢孤独的人,还是会时不时的需要有人分享,谈心,脆弱的时候依靠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