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我在暗自垂泪的时候,我又想起为什么我一直做了几年的therapy,我做了reparenting,拥抱着那个感性的自己,对自己说: 我理解你。It is not your fault. You are enough! 他们这种awkward parenting又不是一天两天,it is on them。
虽然现在已经独立很多年,但是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不能好好表达自己的情感需要,不能好好培养EQ,觉得自己unworty, unimportant, insecure, not enough,low self-confidence。就连失恋摔得都特别疼。即便是我有意识地肯定自己,有时候还是会陷入self pity的状态。
好了,enough about rambling,这个视频我觉得很好,这个治疗师做couple therapy也很有水平,希望大家着重听听后面的方法论 reparenting, setting boundaries 。
还有一个问题是 video 里的处理方式。keep distance 和 define boundaries 是很好。但其他的方面是不是过多 no no no no no ,可以讨论一下。 先定义中性反应。拿一个例子就是小孩漏了几次作业,父母就破口大骂小孩将来只能去三藩街头要饭,然后意见不合讨论离婚 。。。 中性的反应是,limited scope mistake / damage 。。。 小孩漏了作业,这是个错误,但这个错误仅仅限于漏作业本身。至于无论是将来去三藩街头要饭还是父母离婚,那个是 toxic parents 的问题,跟小孩无关。 但另一方面,black-and-white 的 no no no no no ,也不一定不对 。。。 首先如果小孩自己 depressive 严重,那小孩自己的 view 就是 black and white 的没办法 。。。 其次如果两父母都是 toxic 的情况,矫枉只能先过正。 但这种矫枉过正要不给自己造成心理负担,认知这个是战术 tactical 的需要。
同理我觉得类似类型的 depression 也能造成 manipulative 娃 。。。 同理也是因为 fear 。
tidewater 发表于 4/24/2020 7:25:20 PM
对。我就自推的很厉害。。因为fear of failure,fear of not live up to expectation 这其实很累。。、
justfadeaway. 发表于 2020-04-24 19:27
Honestly 其实我没法 empathy 这个 。。。 但 armed with neuroscience and analytics,理论上 sad vs depressive 的区别是 whether feel such sadness will be resolved at some point in future 。。。 如果回答是 no,那我觉得普通人应该也可以理解这种 fear,虽然可能无法 empathy 。
回复 40楼justfadeaway.的帖子 我们是一样的,好处是遇到事情比较静得下心比较谦虚,坏处是,比如我们和父母之间的问题,容易被manipulate,没有任何人可以back up 我们,所以就会insecure,这个insecure造成的结果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人际交往和对象的选择,在原则问题上的妥协,自我怀疑等。
拍拍拍拍,要相信自己可以治愈自己,不断去try & heal oneself。You can do it. 加油!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也许我们的功课更难一点,然而也没什么。要勇敢。我看过的对我比较有用的书,counselor推荐的有 Gifted child - 早慧的孩子往往更痛苦,更容易被abuse。还有一本她推荐的Immature parents,不成熟的父母更需要控制子女,他们需要盲目服从的傀儡,而不是可以独立思考的孩子,因为后者让她们觉得受威胁,不安全。还有佛经也给我很多安慰。我老板去年底推荐的一本 Fearless Heart,是达赖喇嘛以前的英文翻译写的,他自己也是从小出家,在36岁时因为渴望家庭生活的爱所以还俗,写的书。也给我很大帮助。然而无论如何,想到我妈一辈子这么纠结痛苦,我无法拯救她,还是非常sad。只能远离,先自保。我现在基本接受了,不恨了,也不试图理解沟通说服她了。正常人没法rationalize一个病人的思维的。
确实。。。ppl who have a black and white view and irrational fear 很难再 intimate relationship 里建立foundamental trust。因为很难分清楚 reality and what's going on in your head。即使对方对你付出,内心的声音还是不确定,会想说ta没有这样做or做的更好 一定是ta不爱我
今天这个视频,其实是因为和父母又产生了一些问题,所以找来看的。
疫情期间一个人隔离,孤独寂寞感是难免的。母亲虽然会定期来视频,但是她实在能力有限,看着屏幕我真觉得她挺勉强的,看着我好像无话可说,好几次她躺在床上跟我说她已快要睡着。而父亲从来不主动视频,好像永远坐在电脑桌前斗地主。
这个定时也是在她没事的时候,如果碰上她要处理的任何事,例如买东西,旅游,外出,我就会被丢在一边。就像小时候我无意中听她说的“干嘛把皮球踢给我?”
前几天母亲生日,我在网站上定了国内送花送饼干的服务。今天她在饼干快吃完2/3的时候,给我发了个视频,还是一样,她说完就没什么话说了,而我也只好没话找话,毕竟在这屋子1个多月都是自己一个人,有人说说话也总是好的。但是她又要急着挂电话,说是要睡午觉了,说晚上要去朋友家吃饭,期间我在说话的时候,她也是在刷新闻,我真的觉得so unimportant. 然后她说先挂了,早上再找我,这个早上是国内的早上还是美国的早上呢?如果是美国的早上,那不就是国内的晚上,她和朋友玩的时间? 我说,哦是吗?那上次怎么没想起联系呢?她说,保姆来干活了。我就寻思:你发个微信的3秒钟来招呼一下都不行吗? 于是我又在群里发了几个生气的表情,as expected,没人理睬,这是中国时间中午12左右。
有些父母对孩子真的cruel 。
正当我在暗自垂泪的时候,我又想起为什么我一直做了几年的therapy,我做了reparenting,拥抱着那个感性的自己,对自己说: 我理解你。It is not your fault. You are enough! 他们这种awkward parenting又不是一天两天,it is on them。
虽然现在已经独立很多年,但是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不能好好表达自己的情感需要,不能好好培养EQ,觉得自己unworty, unimportant, insecure, not enough,low self-confidence。就连失恋摔得都特别疼。即便是我有意识地肯定自己,有时候还是会陷入self pity的状态。
好了,enough about rambling,这个视频我觉得很好,这个治疗师做couple therapy也很有水平,希望大家着重听听后面的方法论 reparenting, setting boundaries 。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NGRQdL63ctc
我也是一个人隔离,前一段时间特别郁闷就又跟我妈聊。。但是结果就是 she is never going to give me what I want/need.. talking to her only makes me sadder...
我觉得 video 里有很多可取之处,但也有很多商榷讨论的地方。
第一个问题是 taxonomy。从叙述的症状来看,提及的 toxic parent 并不是 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而是 depressive。进一步说,是自推型阳光型 depressive。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按照现代 neuroscience 理论,narcissistic vs depressive 的根本差别是大脑中 serotonin 的激素水平,depressive 是过低而没有自信,narcissistic 是过高而太多自恋。
而视频中讲了一个例子说,父母在外人面前说自己小孩不行。这不是 narcissistic 的特征,narcissistic 是秀娃比蛋美而不自知,因为娃是父母的基因延伸。depressive 才会这么做。
这个问题是 depressive 不一定是沉沦型,也可以是自推型阳光型,欢乐在外表,痛苦在内心。。。
好的 我去搜一下巨婴国。
就是我找心理医生这个过程很烦,搞的我自己都想去读了执照出来了
更有可能是是父母和子女其实都是 depressive ,区别是阳光自推型还是暗黑沉沦型,但大脑的 common code theory 的相似度很高,同病相怜,潜意识层次的 empathy 。
当然这个猜测没有既成 neuroscience 理论,只能算侃大山。
先定义中性反应。拿一个例子就是小孩漏了几次作业,父母就破口大骂小孩将来只能去三藩街头要饭,然后意见不合讨论离婚 。。。 中性的反应是,limited scope mistake / damage 。。。 小孩漏了作业,这是个错误,但这个错误仅仅限于漏作业本身。至于无论是将来去三藩街头要饭还是父母离婚,那个是 toxic parents 的问题,跟小孩无关。
但另一方面,black-and-white 的 no no no no no ,也不一定不对 。。。 首先如果小孩自己 depressive 严重,那小孩自己的 view 就是 black and white 的没办法 。。。 其次如果两父母都是 toxic 的情况,矫枉只能先过正。
但这种矫枉过正要不给自己造成心理负担,认知这个是战术 tactical 的需要。
属实 。。。 不过自恋又自卑是通常的说法,neuroscience 还是要搞清楚 serotonin 是太高还是太低或者是时间的函数,不能一笔糊涂账 。。。
同理我觉得类似类型的 depression 也能造成 manipulative 娃 。。。 同理也是因为 fear 。
1 朋友并不能做到truly objective 朋友也有自己的观点就难免想要给你意见。
2. 你跟朋友a说了的事情并不能保证朋友a不会告诉别人,就是没有一个 safe zone
3. 朋友并不能做到nonjudgemental 尤其是国人。again 很难有那种我很safe的感觉
对。我就自推的很厉害。。因为fear of failure,fear of not live up to expectation
这其实很累。。、
Honestly 其实我没法 empathy 这个 。。。 但 armed with neuroscience and analytics,理论上 sad vs depressive 的区别是 whether feel such sadness will be resolved at some point in future 。。。 如果回答是 no,那我觉得普通人应该也可以理解这种 fear,虽然可能无法 empathy 。
到现在我才基本上接受这个现实,无论我怎么优秀,怎么对她付出,她永远不会像爱她弟弟们那样爱我,其实她心里是憎恨自己因为她是女的,也爱屋及乌憎恨我是女的。。。她有深深的崇拜男性心理,已经无法改正了。所幸我老公一直理解我,从来不拿孝的大帽子压我。我的counselor是香港女生在美读的心理博士,她会说普通话,也能理解我的背景,虽然我告诉她我出生的年代的农村溺死女婴还很常见,还是把她吓到了。anyway这条修复自己的路又长又痛苦,但是还是非常庆幸自己早早离开了那个变态重男轻女的文化。希望从我这代起,能给孩子正常的爱,而不是控制。让他长成幸福温暖的人,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得到了很大的healing。但是真的好难好难,简直褪层皮。我觉得最难的就是,人对自己的感受,很大部分是由primary caregiver对自己的态度决定的。如果你小时就一直为自己的存在感到羞耻,这种shame & guilt真的很难修复,在成年后很容易引起抑郁。shame & guilt是非常强烈的情感,我觉得儒家治国的很大一部分理念就是用shame控制,女性又不幸是更弱势的群体,这种文化已经根深蒂固,非常难以改变。好在我们已经远离,尽量割舍放下吧。
巨婴国我也看过了,我觉得很对啊,可不就是巨婴吗,因为她们小时没得到爱,一直保持在婴儿心理。自己永远是对的,不可能有错,永远需要得到你的attention,其实是反向的母女关系。类似这种没把你溺死就不错的话,我妈也是一直这么想的,永远站在道德制高点,只因为她没杀掉丢弃自己的女儿而已,啧啧,道德标准真高。就因为这样就可以对女儿一辈子予取予求,她是发自内心这么想的。
成年子女和父母的关系其实就是平等的,如果处得来就走动,处不来就远离,一年问候一两次就好。之前几十年没相处出感情,以后也不必强求。视频里面也说了,所有纠结痛苦的关系就不必执着,放弃就好。
楼主总结的挺好。
我不需要一天定点聊几个小时的朋友,太needy了谁都烦。不能怪父母。
拍拍拍拍,要相信自己可以治愈自己,不断去try & heal oneself。You can do it. 加油!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也许我们的功课更难一点,然而也没什么。要勇敢。我看过的对我比较有用的书,counselor推荐的有 Gifted child - 早慧的孩子往往更痛苦,更容易被abuse。还有一本她推荐的Immature parents,不成熟的父母更需要控制子女,他们需要盲目服从的傀儡,而不是可以独立思考的孩子,因为后者让她们觉得受威胁,不安全。还有佛经也给我很多安慰。我老板去年底推荐的一本 Fearless Heart,是达赖喇嘛以前的英文翻译写的,他自己也是从小出家,在36岁时因为渴望家庭生活的爱所以还俗,写的书。也给我很大帮助。然而无论如何,想到我妈一辈子这么纠结痛苦,我无法拯救她,还是非常sad。只能远离,先自保。我现在基本接受了,不恨了,也不试图理解沟通说服她了。正常人没法rationalize一个病人的思维的。
我觉得很幸运的是,我小时跟我外公外婆一起长大,到上小学才回到我妈身边。我外公外婆是比较平和的人,我基本上是先接受他们的相处方式。我妈那种bully 恐吓威胁打骂,偶尔又哄我给甜枣的方式,我本能觉得不正常,所以一开始是抵御她的。她也应该意识我没发自内心地爱戴她,所以更恼火了。其实她的统治方式我感觉和纳粹很像,就是极权铁腕然后给你洗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在她的统治下能苟延残喘已经是天恩了。后来我一直试图让她相信我,温暖她的心,试了几十年,到最后绿卡那里我才彻底放弃了。我的self esteem当然受到很大影响,具体也不细说了。
跟老公相处的最根本的问题是不是能不能相信他,有没有那种fundamental trust。我妈是不相信任何人的,哪怕她几个弟弟,她心里也知道他们靠不住,但还是控制不住地喜爱崇拜他们,放在神坛上。对于其他人,她是俯视和不屑一顾的,包括对我。哪怕对她付出几十年,稍微一个眼神让她不爽,马上就质疑我的本性,以体现她自己最崇高无辜的受害者身份。就是视频里面说的永远的victim。让我内疚,再给她更多注意,最好儿子老公都不要,永远伺候在她身边。但是她又想有后代延续她的血脉,所以可能应该把老公丢了,带儿子围绕在她身边,给她无限的爱。虽然说不要钱,但是我精神上服从她物质上自然就肯定也会服从她的。again脑子已经坏掉了,自己没有意识到,也没有改正的愿望。别人是无能为力的,只能远离。给她反洗脑太难了,已经几乎没有人性了。
我感觉她所谓的爱护贫弱,只是浮在表面上的,让她自己感觉好的。如果一旦和她长期接触,她马上找到这个人的弱点,把这个人的本性否定,好让自己再缩起来。这种不能有trust,从而不能有任何长期稳定的relationship,是非常可怜的。很多中国父母觉得自己对子女最好了,其实中国文化里父母对子女的控制简直是disgusting。孝道孝道,就唯恐白养了,社会不提供福利照顾老年人,多生养娃给他们洗脑,老了再跟子女们共生。孝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强制。不知道这样的文化什么时候才能反省,没有法律监督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国家不照顾弱势的婴儿和小孩子,但是老年人没人赡养就很麻烦,所以一定要洗脑孝顺。
toxic parents 常常在娃小时候把自己放在圣人的位置,有部分是因为 depressive 导致的 black and white view ...
社会学方面,较为严重的 depressive 的人,不容易找到相对善解人衣的配偶,这在统计意义上有其一定的客观性 。。。
即使找到善解人衣的配偶,depressive 的也不容易有 fundamental trust 。。。 诚恳的说,depressive parent 都会对未成年子女的亲子关系有较为负面的影响,那可是同一屋檐下的血缘 。。。 姻缘显然更不容易 。。。 个人觉得,Black-and-White view 和 不合一般情理的 scare / fear 是建立亲密关系的 fundamental trust 的两大杀手,而且是 “reflex” (implicit memory,潜意识) 层次的。
这个我目测的定义是 National Percentile 里的 top 5% 算成 Gifted,甚至更宽。
按这个标准,这边大部分家庭都是 Gifted Family,很多是在 National Percentiles 的百里挑一到十万挑一的区间晃点。
这有可能导致很多畅销书不一定完全直接适应,因为 outlier subgroup 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