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北美华人网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峸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君主立宪与军队国家化,对封建社会现代化转型的重要性
查看北美华人网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20年4月22日 3点57分 PT
共 (2)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钱
钱浩成
大约 5 年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全球有一个普遍的共识,就是民主制度是现代化文明社会的标志。翻开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民主社会的产生,是建立在现代科学工业的基础上,是彻底推翻封建社会,而脱胎于资本社会的。这证明,民主社会与封建社会是完全对立的,是你死我活的一对矛盾。
历史的车轮,是不知道回转的。因此,不论封建社会改穿什么马甲,都是必然要被淘汰的。变化名称,只能延缓一点时间,并不能左右自己的被淘汰的趋势。
那么,封建社会向现代民主社会的转型,就成为当今任何一个封建社会,所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明智的民族和开明的封建主,会主动去探索这个问题,努力寻找其中的桥梁,以使社会的转型过程中,不使封建和民主的对立矛盾,激化到暴力的层面,不至于用爆发革命和流血的自杀行为,来结束自己的封建生命。
将近200年前,英国的君主立宪,开创了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先河。这不是证明当时的英国国王如何聪明,如何有远见。因为,他们当时并不知道未来的走向,更没有想到会有今天的结果。反而他们完全有理由,可以依据当时强盛的地位,拒绝变革。而事实上的君主立宪变革发生了。这只能证明,历史的发展,并不由个人决定,并不因个人的强大,而能够阻止;相反也证明,当时英国王室人员的文明和睿智,章显皇室成员的人性。并因此在近200年来,始终受到英国百姓和世界的尊重。
自然英国的君主立宪,也不仅仅给世界上的其它封建国家,作出了和平转型的榜样,同时也免除了自身的灾难。相比之下,法国的路易王朝和后来企图复辟的波旁王朝,就绝对是一个不明智的愚蠢家伙。
人是一种精神的动物,是需要有精神的寄托的。否则,就会出现盲目的,不能自我控制的胡乱行为。尤其是对文化知识程度普遍薄弱的民族而言。因此,一个国王,并不仅仅是权力和荣誉的象征,深层次上是一个民族或种族的精神代表,是这个民族或种族凝聚,而不发生动荡的一个核心。国王往往拥有民族事物的最终裁决权,这就保障了一个封建的国家或民族,将所有的严重争议,都局限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从而避免了整个民族因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而导致相互战争的巨大灾难。
实际上,封建时期的国王或皇帝,就是一部活动而不固定的“宪法”。民主的社会,只是将这部宪法,从国王个人身上,剥离出来,用文字书写固定,从而规避了原有的流动和不确定性。中国春秋战国前的夏、商、周,都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所不同的是,没有当今的认识深度。但是,他们做到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二战后处于战败国地位的日本,被保留了天皇的地位,从而有利于整个日本的稳定和重建。
事实上,封建社会向现代民主社会的和平过渡,本质上需要一个稳定的“疆界”环境。
民主的本身,就是一种表面上相互“抨击”的自由争论下的,一种决策过程。对于习惯于惟命是从,安然于强权下表面平静的封建臣民来讲,一时是不会习惯的,而且还会大惊小怪。这不仅是一种自然的必然现象,也是一个好现象。因为,争论越透彻,相互越会理解,而未来合作的基础越牢固。只要将这种争论始终限制在非暴力的框架下。而君主立宪,给予了这个环境存在的保障。那么,军人的中立,也就是军队的国家化,也能起到相同的作用。
因此,君主立宪的本质作用,就是限制现代民主社会正常自由争论行为,不走往非理性的,失控的暴力范围。能完成这个使命的另一个机构,就是军队。
君主从人们的心理上起到对暴力行为的约束,而军队则直接地从行动上,达到这个目的。相比之下,君主立宪更为安全和可靠。
人之间的矛盾,产生于观念和认识上的差异,而这个差异是永恒的客观存在。人之间的矛盾,只要不走向暴力,就是一种极其正常的现象。而人与人之间,因分歧和认识造成的暴力现象,往往都是因一方的贪欲、自私、强横、随心所欲的霸道,以及心理不健康的恐惧挑起的。因此,绝对权力,造成绝对的腐败;而绝对的腐败必然会导致绝对的暴力。这是人类的常识。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因此,分歧和争论并不能导致国家的分裂和灭亡。
而最直接导致国家分裂的是军人对政治的干预。军人干预政治的前提,就是因为政治失去了最基本的原则,导致政治行为失去了评判的标准,从而造成政治上的混乱。这种混乱,辐射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导致整个社会失去了行为的参照标准。其结果,就如一个人不能进行自我控制,而失去了自我后的行为一样。我称这种失去政治原则的社会现象,为社会精神病。
而军队超过自维护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提前或直接干预,就如同用一个错误的决定去掩盖已经发生的错误一样,对解决问题不仅一点好的作用都没有,而只会产生添乱的后果。
对一个大国而言,由于地域的广阔,再强大的军队,也难以进行有效的全面控制。因此,大国中军队对政治的干预,实质上是一个宣布军阀割据的信号和标志。这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反复得到证明的。这也证明了我们的祖先,在整个社会不发达时期,在管理如此大的一个中国的时候,为什么要推崇儒家,强调软性的道德治理社会的根本原因。
二战后,大多数非欧洲国家的民主化道路,都是在君主和武装力量中立化的前提下,完成封建社会向现代民主社会的转型的。日本是君主立宪和美国驻军的中立化保障完成的;香港是在英国军队和管理下实现的;南韩和菲律宾,都走了一段军政府的弯路,都给社会的转型造成了伤痛。
动物都有自我调节的天性和本能,人更是如此。否则,人类不可能适应环境而存在,更不可能在适应环境的基础上,获得发展。那些担心社会动荡,而以此为借口,拒绝社会转型的人,要不是杞人忧天般在认识上的愚昧,要不就是过份强调自己的即得利益。要知道,迷恋要淘汰的事物,是一种怀旧的自私心理情节;而对淘汰的事物,进行投资,就是一种自杀式的愚蠢举动。
今天中国社会的现实,已经是一脚踏上了民主化的道路,已经具有一种不可抵挡的趋势。然而能否实现中国社会的民主化和平过渡,就取决于中国政府是否具有200年前英国王室成员的睿智和胸怀。
我相信中国的军队,不会如100年前清王朝末期的军阀,更不会如非洲或拉美国家那样,成为现代版的中国军阀。因为,中国军队还始终处于一种半封闭的完全独立的状态,始终与现实社会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还始终保有60年前第一批无私的革命者的责任和遗风。而且,军人的天性,使中国军人成为目前正义感相对最为集中的一个领域。
中国的民主化和平过渡,只有三条明显的路可走。一是“假”君主立宪的中国特色之路;一是军事中立化表态下的小规模社会动荡;第三是学蒋经国的台湾,培养一个反对派。前者属于独创,后者有前罗马尼亚的先例,最后要看智慧和胆略。
写于 2009.12.18
p
pilingjushi
大约 5 年
2 楼
古希腊有过民主,1205年英国大宪章开辟了欧美国家的现代民主,包括美国,从英殖民地的16、17世纪到独立后的18、19世纪基本上还是农业经济,但当时的民主政体和现在是一样的。所以从欧美国家历史看,没有科学、工业的“封建社会”并不妨碍民主政治的发展,好像社会的一些“精英”早早地意识到民主政体的必要性,带动整个社会都这样认同。我不知道什么原因,中国社会到现在,不管科学、经济如何发展了,至少大陆,不认同民主政体。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历史的车轮,是不知道回转的。因此,不论封建社会改穿什么马甲,都是必然要被淘汰的。变化名称,只能延缓一点时间,并不能左右自己的被淘汰的趋势。
那么,封建社会向现代民主社会的转型,就成为当今任何一个封建社会,所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明智的民族和开明的封建主,会主动去探索这个问题,努力寻找其中的桥梁,以使社会的转型过程中,不使封建和民主的对立矛盾,激化到暴力的层面,不至于用爆发革命和流血的自杀行为,来结束自己的封建生命。
将近200年前,英国的君主立宪,开创了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先河。这不是证明当时的英国国王如何聪明,如何有远见。因为,他们当时并不知道未来的走向,更没有想到会有今天的结果。反而他们完全有理由,可以依据当时强盛的地位,拒绝变革。而事实上的君主立宪变革发生了。这只能证明,历史的发展,并不由个人决定,并不因个人的强大,而能够阻止;相反也证明,当时英国王室人员的文明和睿智,章显皇室成员的人性。并因此在近200年来,始终受到英国百姓和世界的尊重。
自然英国的君主立宪,也不仅仅给世界上的其它封建国家,作出了和平转型的榜样,同时也免除了自身的灾难。相比之下,法国的路易王朝和后来企图复辟的波旁王朝,就绝对是一个不明智的愚蠢家伙。
人是一种精神的动物,是需要有精神的寄托的。否则,就会出现盲目的,不能自我控制的胡乱行为。尤其是对文化知识程度普遍薄弱的民族而言。因此,一个国王,并不仅仅是权力和荣誉的象征,深层次上是一个民族或种族的精神代表,是这个民族或种族凝聚,而不发生动荡的一个核心。国王往往拥有民族事物的最终裁决权,这就保障了一个封建的国家或民族,将所有的严重争议,都局限在一个可控的范围之内。从而避免了整个民族因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而导致相互战争的巨大灾难。
实际上,封建时期的国王或皇帝,就是一部活动而不固定的“宪法”。民主的社会,只是将这部宪法,从国王个人身上,剥离出来,用文字书写固定,从而规避了原有的流动和不确定性。中国春秋战国前的夏、商、周,都是一个典型的代表。所不同的是,没有当今的认识深度。但是,他们做到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二战后处于战败国地位的日本,被保留了天皇的地位,从而有利于整个日本的稳定和重建。
事实上,封建社会向现代民主社会的和平过渡,本质上需要一个稳定的“疆界”环境。
民主的本身,就是一种表面上相互“抨击”的自由争论下的,一种决策过程。对于习惯于惟命是从,安然于强权下表面平静的封建臣民来讲,一时是不会习惯的,而且还会大惊小怪。这不仅是一种自然的必然现象,也是一个好现象。因为,争论越透彻,相互越会理解,而未来合作的基础越牢固。只要将这种争论始终限制在非暴力的框架下。而君主立宪,给予了这个环境存在的保障。那么,军人的中立,也就是军队的国家化,也能起到相同的作用。
因此,君主立宪的本质作用,就是限制现代民主社会正常自由争论行为,不走往非理性的,失控的暴力范围。能完成这个使命的另一个机构,就是军队。
君主从人们的心理上起到对暴力行为的约束,而军队则直接地从行动上,达到这个目的。相比之下,君主立宪更为安全和可靠。
人之间的矛盾,产生于观念和认识上的差异,而这个差异是永恒的客观存在。人之间的矛盾,只要不走向暴力,就是一种极其正常的现象。而人与人之间,因分歧和认识造成的暴力现象,往往都是因一方的贪欲、自私、强横、随心所欲的霸道,以及心理不健康的恐惧挑起的。因此,绝对权力,造成绝对的腐败;而绝对的腐败必然会导致绝对的暴力。这是人类的常识。一个国家也是如此。因此,分歧和争论并不能导致国家的分裂和灭亡。
而最直接导致国家分裂的是军人对政治的干预。军人干预政治的前提,就是因为政治失去了最基本的原则,导致政治行为失去了评判的标准,从而造成政治上的混乱。这种混乱,辐射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导致整个社会失去了行为的参照标准。其结果,就如一个人不能进行自我控制,而失去了自我后的行为一样。我称这种失去政治原则的社会现象,为社会精神病。
而军队超过自维护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提前或直接干预,就如同用一个错误的决定去掩盖已经发生的错误一样,对解决问题不仅一点好的作用都没有,而只会产生添乱的后果。
对一个大国而言,由于地域的广阔,再强大的军队,也难以进行有效的全面控制。因此,大国中军队对政治的干预,实质上是一个宣布军阀割据的信号和标志。这在中国历史上,都是反复得到证明的。这也证明了我们的祖先,在整个社会不发达时期,在管理如此大的一个中国的时候,为什么要推崇儒家,强调软性的道德治理社会的根本原因。
二战后,大多数非欧洲国家的民主化道路,都是在君主和武装力量中立化的前提下,完成封建社会向现代民主社会的转型的。日本是君主立宪和美国驻军的中立化保障完成的;香港是在英国军队和管理下实现的;南韩和菲律宾,都走了一段军政府的弯路,都给社会的转型造成了伤痛。
动物都有自我调节的天性和本能,人更是如此。否则,人类不可能适应环境而存在,更不可能在适应环境的基础上,获得发展。那些担心社会动荡,而以此为借口,拒绝社会转型的人,要不是杞人忧天般在认识上的愚昧,要不就是过份强调自己的即得利益。要知道,迷恋要淘汰的事物,是一种怀旧的自私心理情节;而对淘汰的事物,进行投资,就是一种自杀式的愚蠢举动。
今天中国社会的现实,已经是一脚踏上了民主化的道路,已经具有一种不可抵挡的趋势。然而能否实现中国社会的民主化和平过渡,就取决于中国政府是否具有200年前英国王室成员的睿智和胸怀。
我相信中国的军队,不会如100年前清王朝末期的军阀,更不会如非洲或拉美国家那样,成为现代版的中国军阀。因为,中国军队还始终处于一种半封闭的完全独立的状态,始终与现实社会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还始终保有60年前第一批无私的革命者的责任和遗风。而且,军人的天性,使中国军人成为目前正义感相对最为集中的一个领域。
中国的民主化和平过渡,只有三条明显的路可走。一是“假”君主立宪的中国特色之路;一是军事中立化表态下的小规模社会动荡;第三是学蒋经国的台湾,培养一个反对派。前者属于独创,后者有前罗马尼亚的先例,最后要看智慧和胆略。
写于 2009.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