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差异、等级、社会

钱浩成
楼主 (北美华人网)
人是有差异的,但是没有等级。
人之所以不同于一般的动物,在于他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这种精神上的物质,伴随着人的生理遗传结构,存在着先天与后天的差别。它和属于纯物质的肉体,相互结合,共同朔造出一个个独特的人。这表明人与人是存在着绝对的差异的。
正因为人之间存在着绝对的不同,人的社会生活才显示出丰富多彩般的意义。
然而愚昧的人类,却往往把这种差异,附上相应的物质,人为地固定化,而分出等级,以满足空虚的自身。
如果人类存在内部的等级,那么人的生和死,就存在着本质上的不同。而事实是,人一无所有地来到这个世界,又一无所有地离开这个世界。 因此,如果认为人存在等级的观念,只能表明人类还没有迈上文明,而保留有无知、野蛮的动物的痕迹。
事实上,那些坚守人是拥有等级观念的人,都在等级观念中,走向空虚、孤独,而最终对不能带着等级的自我荣耀,而遗憾地回归一无所有的来路上。
因此,有等级观念存在的环境,不仅不能避免野蛮行为的存在,而且还是通过推行野蛮行为,来维持自身的等级的。这样的环境,本质上就是通过各种软硬的暴力,来维持的,也必然在各种软硬暴力下,被颠覆。事实上,这造成了一个无法脱身的自我的死循环。
显然,承认差异是一个正常人的表现。相对而言,否认人的差异,就是一个非正常人的认识观点,要不就是有着不可告人的自私目的。
承认差异,正视差异,坦然而主动地面对差异,是一个相对完美人的必要基本素质。
人是依赖环境而生长的。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也必然伴随着时间和人流动的环境而变化。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也是自由流动的。这和人为固定化差异的等级社会,是完全不同的。古语中: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等,就是要表明这一点。
一个良好的社会,必然是一个承认差异、正视差异、坦然而主动面对差异的社会。这种社会的制度,也必然是建立在否认等级而承认差异的基本观点上,并且为此建立一个社会的秩序,以满足这种差异进行自由的流动。那样的社会,才是一个永恒和谐的安宁社会。
承认差异,否认等级,是从根本上建立和谐社会,化解社会矛盾的前提;允许并为此建立可以自由流动的差异的社会制度,是和谐社会获得保障的必要措施。认可前者,是正常人的一个特征;建设后者,是一个睿智者的标志。
人的差异,随处存在。如:男人、女人;老人、小孩;青年、少女;。。。。。社会的意义,或许就是因为有差异;人生的意义和希望,或许就是在于差异的变化和流动。由此,人类产生了各种情绪,产生了悲欢离合,产生了奋斗和希望;当然也产生了悲剧和动荡。
然而,发生社会动荡的深层次原因,都是因为差异的消失和固化。这种行为的本质,就是否认自然永恒运动的规律,否认日月昼夜运行的存在;反映在人的社会,就是堵塞、否认和抹杀了人类随自然运动的自我调节功能。当然,就要发生社会动荡。严格来说,这种社会动荡,是对在人为僵化的一种自我调节。遗憾的是,这种调节是人为的自我悲剧。
这个容忍度的低线和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这个被允许的差异,不能给他人带来伤害。而社会的一切法律和制度的建设和调节,都是围绕着这个原则进行的。
担心承认人的差异,会给社会带来付面效果的人,本质上是对人的无知,是对差异自由流动的畏惧,是对现有利益的维护,而行为上是对等级制度的眷念。用流行的政论话语来说,这样的人,就是社会的保守派。当然,过份强调人的差异,忽视社会现实,就是社会变革的激进派。因为,任何的过份的行为,都是僵化的一种标志。这在中国过去百年的历史中,已经反复验证,并频繁地给自己带来了灾难。
所谓人的自由,本质上也就是对人客观存在的差异,给予社会性认可和肯定的一个代名词,一个政治术语。相对而言,害怕人们的社会性自由,就是维护等级的非自然行为。从这一点来讲,封建、独裁等的等级社会,不仅是不稳定社会的标志,也是必然要被淘汰的。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本质上就是一个否认人之等级,承认人之差异,并建设一个能充分允许和体现差异存在的社会制度的过程。
写于 2009.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