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因原生家庭造成low self-esteem的女生/男生

威武赵
回复 84楼NoHostory的帖子 这是个有意思的观点,类似于仓廪实而知礼节。人在物质前提能保证的情况下,才进一步考虑精神生活的追求,我同意你的说法。 只是我看到太多本性纯良的女性,因为这些inner struggles去拉低自己,或是找了不合适的人,又或者因为误会和朋友曲终人散,往复循环陷入一个又一个不同又类似的错误中,觉得应该说些什么。
pitbull3166 发表于 2020-04-15 16:42

如果我们在谈的是成年人自我调节和治愈童年的问题,感觉你的用词“本性纯良”,“不合适”,“误会”等等有角度上的问题,似乎是把某些女性看成单纯的受害者,而很多时候TA也是受益者,比如很多家长情绪暴力的同时,物质上会尽量满足,从而让孩子“痛并快乐着”(不然孩子会逃离,像房似锦,反而是独立自信的)。所谓低自尊,并不是人傻到不知道痛,而是TA以为“痛并快乐着”是可接受的,甚至认为人生就是如此。如某楼说的“隐秘”的快感,“包丽”被虐的同时可能以对方高度的关注度为幸福,以自残来证明自己的纯洁等等。“包丽”只是极端的例子,大量程度轻的低自尊因为认为“痛”是无可避免的,必然导致大量的自洽行为去合理化“痛”,往往会有说谎,双重标准,共情能力差等毛病,所谓可怜人自有可恨之处。研究原生家庭只是帮助人认识到自己所处的已经不是只有父母的童年世界,只有先确立自己是为自己负责的成年人,其他的思考才有意义。
t
tidewater

这个 。。。 跟 mother nature 对着干不一定是个好策略。

说的俗一点,希望通俗一点就是 。。。 男人喜欢插,女人喜欢被插 。。。 男人开心插的时候大脑多巴胺催产素七三开,女人开心被插的时候多巴胺催产素三七开 。。。 这没法要求反过来。南辕北辙的策略不会有任何结果,反而徒然增加痛苦 。。。 正确的做法,是 TVB 说,啪啪啪嘛,重要的是开心。而不是纠结插还是被插,七三开还是三七开 。。。

---发自Huaren官方Android app

tidewater 发表于 4/15/2020 5:44:37 PM

I'm sorry.. but what's your point?

justfadeaway. 发表于 4/15/2020 5:47:07 PM
OK ... the point is ,说的更俗一点,也更通俗一点 。。。 统计上不少男生性幻想时比如幻想在漂亮的女生比如热巴啥的 yin dao 里 she jin 。。。 而统计上不少女生的性幻想是被一群帅哥围着轮流不论是 gangbang 还是被 softly 有点用强的轮流啪啪 。。。 OK 这个不要问我为啥,这个是心理学统计数据论文研究 。。。 但这些性幻想都不等于男生真的去强奸,或者女生真的喜欢被轮奸 。。。 而恰恰相反,被强奸是很大的生理心理伤害 。。。 这个还是不要问我,有心理学研究论文。 而如果出现问题,其症结并不是男生女生的正常健康性幻想,更不是男生女生正常健康性幻想的两性差别 。。。 而问题在于,比如一种情况是大脑区分 幻想 vs 现实 的能力。这种能力缺失到严重程度就是 schizophrenia, delusional 。。。这种情况该治疗的治疗,实在没办法的重症目前只能是吃药的吃药 。。。 当然还存在各种其他不同的情况很复杂不同,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 但纠结于男女正常健康性幻想的差别是南辕北辙。 说的方式是有点低俗 。。。 但楼上有人建议我说的通俗一点 。。。 所以 。。。 ---发自Huaren官方Android app
c
chuchujianni
这个我以前查过,好像意思是你莫名其妙蒙受不白之冤,渴望被正名。我觉得还挺有道理的。当时我也处于被人冤枉的状态。
楼主是心理学专业的吗,我想问问我以前三不五时梦见shit很多的厕所是怎么回事? mj2012 发表于 4/15/2020 2:10:00 AM
t
tidewater
如果我们在谈的是成年人自我调节和治愈童年的问题,感觉你的用词“本性纯良”,“不合适”,“误会”等等有角度上的问题,似乎是把某些女性看成单纯的受害者,而很多时候TA也是受益者,比如很多家长情绪暴力的同时,物质上会尽量满足,从而让孩子“痛并快乐着”(不然孩子会逃离,像房似锦,反而是独立自信的)。所谓低自尊,并不是人傻到不知道痛,而是TA以为“痛并快乐着”是可接受的,甚至认为人生就是如此。如某楼说的“隐秘”的快感,“包丽”被虐的同时可能以对方高度的关注度为幸福,以自残来证明自己的纯洁等等。“包丽”只是极端的例子,大量程度轻的低自尊因为认为“痛”是无可避免的,必然导致大量的自洽行为去合理化“痛”,往往会有说谎,双重标准,共情能力差等毛病,所谓可怜人自有可恨之处。研究原生家庭只是帮助人认识到自己所处的已经不是只有父母的童年世界,只有先确立自己是为自己负责的成年人,其他的思考才有意义。
威武赵 发表于 2020-04-15 17:56

这个很复杂了,有点类比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不过回到短期方面,“快乐” 跟大脑的 dopamine 激素分泌和通路强相关。而 “痛并快乐着”,跟大脑的 endorphins 激素分泌和通路强相关。
从中期而看,按目前理论猜测大脑试图 close / resolve / internalize 所有的 emotion loop。如果不能在清醒的时候 close,那么大脑会试图在梦境 REM 快速眼动睡眠 - 大脑的 simulation 时,close emotion loop。
然后从长期而言,最后如果大脑竭尽全力,也无法 close 至少绝大部分 emotion loop 的话,按目前理论猜测,大脑会 leave them open,导致 depression。
但这个例子里似乎不一样,合理猜测是,这个类似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例子里,大脑似乎 close了所有的 emotion loop。但 close 的办法,似乎是在梦境的 simulation 里 alter 了 reality。也就是大脑生成了 augmented reality,相当于改变了 labelling 并且用 altered labelling 还 training 生成了 altered implicit memory。而最终该 altered implicit memory 改变了正常的潜意识,最终改变了正常的 dopamine vs endorphins 的平衡和释放代谢机制 。。。 当然这些都是猜测,还没有数据和实验支持。只能是侃,不可当真。
威武赵
回复 96楼tidewater的帖子
同意。所以我觉得你谈生理层面是有意义的。
威武赵
如果我们在谈的是成年人自我调节和治愈童年的问题,感觉你的用词“本性纯良”,“不合适”,“误会”等等有角度上的问题,似乎是把某些女性看成单纯的受害者,而很多时候TA也是受益者,比如很多家长情绪暴力的同时,物质上会尽量满足,从而让孩子“痛并快乐着”(不然孩子会逃离,像房似锦,反而是独立自信的)。所谓低自尊,并不是人傻到不知道痛,而是TA以为“痛并快乐着”是可接受的,甚至认为人生就是如此。如某楼说的“隐秘”的快感,“包丽”被虐的同时可能以对方高度的关注度为幸福,以自残来证明自己的纯洁等等。“包丽”只是极端的例子,大量程度轻的低自尊因为认为“痛”是无可避免的,必然导致大量的自洽行为去合理化“痛”,往往会有说谎,双重标准,共情能力差等毛病,所谓可怜人自有可恨之处。研究原生家庭只是帮助人认识到自己所处的已经不是只有父母的童年世界,只有先确立自己是为自己负责的成年人,其他的思考才有意义。
威武赵 发表于 2020-04-15 17:56

这个很复杂了,有点类比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不过回到短期方面,“快乐” 跟大脑的 dopamine 激素分泌和通路强相关。而 “痛并快乐着”,跟大脑的 endorphins 激素分泌和通路强相关。
从中期而看,按目前理论猜测大脑试图 close / resolve / internalize 所有的 emotion loop。如果不能在清醒的时候 close,那么大脑会试图在梦境 REM 快速眼动睡眠 - 大脑的 simulation 时,close emotion loop。
然后从长期而言,最后如果大脑竭尽全力,也无法 close 至少绝大部分 emotion loop 的话,按目前理论猜测,大脑会 leave them open,导致 depression。
但这个例子里似乎不一样,合理猜测是,这个类似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的例子里,大脑似乎 close了所有的 emotion loop。但 close 的办法,似乎是在梦境的 simulation 里 alter 了 reality。也就是大脑生成了 augmented reality,相当于改变了 labelling 并且用 altered labelling 还 training 生成了 altered implicit memory。而最终该 altered implicit memory 改变了正常的潜意识,最终改变了正常的 dopamine vs endorphins 的平衡和释放代谢机制 。。。 当然这些都是猜测,还没有数据和实验支持。只能是侃,不可当真。
tidewater 发表于 2020-04-15 18:58

我觉得loop说是有道理,而且是说的通的,只是低自尊的人不一定是在梦境或现实里alter或是relabel,他们的loop是解决了的,只不过用的是儿童化的办法,他们可能是没有意识到环境已经改变了,他们已不必像童年那样“痛并快乐着”。(童年因为没有选择,“痛并快乐”的状态是被父母强制或误导的)我们作为旁观者可能痛心“包丽”用生命证明自己,对那个moment里的她来说却是值得的。
t
tidewater
回复 104楼的帖子
你说得有道理。童年跟成人不同。在童年时期,父母是很大程度上可以确确实实 alter the reality 的,虽然多多少少也受制于社会和学校。也就是说,更可能原生家庭的大脑模式主要是被其父母 altered reality 给 ill trained,而不是大脑梦境的 simulation。
h
huaren_guansui
我觉得最难过最容易让我不开心的是,不得不承认“女人是用来被爱的”这个事实,平日里可以努力的给自己洗脑男女平等,但是内心情感却掩盖不住对情感的需求高于男人,这样的需求容易让自己处于被动,很不好。
cqcq 发表于 4/15/2020 5:12:05 PM

我周围也有这样的女的,为了个人发展,和不爱的人生孩子逼婚,拿绿卡,完全没有情感需求,不知道怎么做到的
t
tidewater

michel 发表于 2020-04-15 13:03

There is no incentive for me to communicate you in this post 哈哈哈。
我这句话说的很 harsh 我承认。我也不会对自己的娃和家庭成员这么说。
但另一方面,这是一个 open discussion forum。人们到这个 forum 来 discuss 没错。但有些人 discuss 的目的不一定就是 influence people 或者 communicate with a specific person。Debate to seeking for a general truth,或者 debate for something could be use to solve real world problem,也是一个 valid reason to post 的 。。。
t
tidewater
其实这个跟 implicit memory / 潜意识,有一定关系。
在这里是 assume people want to communicate / influence me.
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各种不同潜意识的 assumption 。。。但另一方面,就像前面那百毒不侵的哥们,除了大脑 serotonin 激素水平的差异以外,第二个因子我觉得就是 implicit memory / 潜意识的不同。
y
yulingxi
谢谢lz分享
t
tidewater

huaren_guansui 发表于 2020-04-15 20:02

这个可以研究男生中常见的 porn creep 及其治疗方法。而触类旁通。
porn creep 就是因为环境或者各种各样的原因,男生看小黄片打手枪,来替代正常的夫妻性爱。久而久之,大脑的 implicit memory 潜意识被 retrain,对热辣老婆的身体反而失去性趣甚至发生选择性不硬的现象。这个 porn creep 问题非常普遍,以至于 quora 上一大堆讨论。
借古喻今,类似 porn creep ,女生对情爱的向往,我觉得也可能可以 retrain 的,虽然不是对每一个人都适用 。。。
h
huaren_guansui

这个可以研究男生中常见的 porn creep 及其治疗方法。而触类旁通。

porn creep 就是因为环境或者各种各样的原因,男生看小黄片打手枪,来替代正常的夫妻性爱。久而久之,大脑的 implicit memory 潜意识被 retrain,对热辣老婆的身体反而失去性趣甚至发生选择性不硬的现象。这个 porn creep 问题非常普遍,以至于 quora 上一大堆讨论。

借古喻今,类似 porn creep ,女生对情爱的向往,我觉得也可能可以 retrain 的,虽然不是对每一个人都适用 。。。

tidewater 发表于 4/15/2020 8:25:56 PM


你可以解释女的可以和不爱的人发生性行为,不能解释为什么有些女的没有情感需求,没有爱和被爱的需求,而是完全利益驱动的。短期我可以理解,比如妓女,但是和不爱的人生娃而且长期生活,就难以理解些。可能有些人内心极度强大,不需要外人的爱吧。
t
tidewater
回复 61楼michel的帖子
中肯的说,这个是看问题不同的角度。
也许对于你,觉得 talk to inner child 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是一个 effective solution。
但对另一些人,也许觉得 it make sense to explore why such method works. How to make it work better. And under what situation it may not work ...
t
tidewater

huaren_guansui 发表于 2020-04-15 20:38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的想法,你我都不能理解。
从某一个角度,世界并不是以你我为中心。你我不能理解的事件,不一定就不发生。我们仅仅是沧海一粟,或者说,stardust 尘埃一砾。
从这个角度说,重要的不是你我能不能理解。重要的是能不能有一个模型解释世界,以及改变世界哪怕一点点 。。。 或者套一句官话, it takes a model to beat a model。
而具体对于这个问题,从 evolutionary biology 的角度,我觉得女生对情感的需求,也一样是 oxytocin 为主 dopamine 为辅的大脑激素分泌代谢驱动,在短期。而在中长期,implicit memory 加大脑在梦境里 simulation 和 reconsolidation 。。。 并没有证据表明 retrain 是不可能的,当然个体差异某些人可能很难。
h
huaren_guansui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的想法,你我都不能理解。

从某一个角度,世界并不是以你我为中心。你我不能理解的事件,不一定就不发生。我们仅仅是沧海一粟,或者说,stardust 尘埃一砾。

从这个角度说,重要的不是你我能不能理解。重要的是能不能有一个模型解释世界,以及改变世界哪怕一点点 。。。 或者套一句官话, it takes a model to beat a model。

而具体对于这个问题,从 evolutionary biology 的角度,我觉得女生对情感的需求,也一样是 oxytocin 为主 dopamine 为辅的大脑激素分泌代谢驱动,在短期。而在中长期,implicit memory 加大脑在梦境里 simulation 和 reconsolidation 。。。 并没有证据表明 retrain 是不可能的,当然个体差异某些人可能很难。

tidewater 发表于 4/15/2020 8:48:44 PM


嗯 有一定道理,这么想就能理解了,可能情感的dopamine receptor的敏感性和数量因为各种各样先天或者后天的原因,有多样性,有些人不需要感情的dopamine的刺激,所以有没有情感无所谓!
t
tidewater

huaren_guansui 发表于 2020-04-15 20:53

是。
另一种可能是后天行为上自我满足大脑的情感需求,就好比心理 tiao dan 天天自己玩得不亦乐乎。
h
huaren_guansui

是。

另一种可能是后天行为上自我满足大脑的情感需求,就好比心理 tiao dan 天天自己玩得不亦乐乎。

tidewater 发表于 4/15/2020 8:57:27 PM


就是自己爱自己到极致,就不需要爱别人,也不需要被爱,叫做爱无能!很多人自私到极致,就是这样的。可以解释为啥很多自私的父母连自己的娃都不爱,人家也没有这个需要,生娃就是随大流,走个过场。
t
tidewater

huaren_guansui 发表于 2020-04-15 21:00

从 evolutionary biology 的角度,连自己娃都不爱的基因,大概率不是冰川期进化优势 evolutionary advantage。
可是基因选择变异重组并不完美,总是可能有劣质基因出现的概率。
还是从 evolutionary biology 的角度,甄别和唾弃劣质基因,也是人类冰川期性选择进化优势的一个重要的 feature。
而这翻译成华人版的黑话就是一个字 ----- 离!
q
qiqi_hua
潮水兄弟:虽然今天我调程序调得天昏地暗,我还是赞同你。一会好好读你的帖子。 说了这么多,其实你可以上个图,block diagram最重要。真心话,那个actor/critic loop。
p
pitbull3166
聊了半天发现帖子已经严重歪楼了?我之前讲的人文教育的缺失也是如此,比如许多人不知道怎么共情,不知道怎么沟通,不知道尊重说话者,这个帖子也能见到一些这样的人,我认为都不是坏人,就是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做的事已经对别人造成了困扰。

罢了,希望这个帖子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儿。

刚有人问我心理医生的问题,建议有保险的大家开始留意哪些医生接受你的保险,你就可以多试试几个医生,看看哪一个你比较适合,我建议是华裔女医生,男医生我没看过所以不知。但是有一点,就是你要do your work,这个路程可能是1年,2年,5年,每个星期一次,你要consistent ,
p
pitbull3166
回复 99楼威武赵的帖子 我不认为我小时候是痛并快乐着,我觉得一直是suffering和被压抑而胡思乱想的自卑状态,不要assume 所有受害者都是在享受被虐待吧?很多都是还没有醒过来。 当然,受虐狂也是存在的,但是是一种选择,不是被动的。 就是因为是负责的成年人,才要去修补以前的创伤啊,我觉得你还是没懂我想表达的。
q
qiqi_hua
聊了半天发现帖子已经严重歪楼了?我之前讲的人文教育的缺失也是如此,比如许多人不知道怎么共情,不知道怎么沟通,不知道尊重说话者,这个帖子也能见到一些这样的人,我认为都不是坏人,就是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做的事已经对别人造成了困扰。

罢了,希望这个帖子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儿。

刚有人问我心理医生的问题,建议有保险的大家开始留意哪些医生接受你的保险,你就可以多试试几个医生,看看哪一个你比较适合,我建议是华裔女医生,男医生我没看过所以不知。但是有一点,就是你要do your work,这个路程可能是1年,2年,5年,每个星期一次,你要consistent ,

pitbull3166 发表于 4/15/2020 9:42:50 PM


潮水并不是不能共情。

我说一句吧: 情绪从哪里来?为什么产生?究其根本,都是脑电波和各种阈值各种刺激。脑部的生理构造,其实也是这几年AI的模仿对象。潮水应该是做data的,所以从理论上面讲。
你的理论也是对的,从感知而来。他的理论从感知底层原理而来。

不要困扰。大家多多少少经历过很多伤心,拍拍屁股走人就好了。没事没事,hug。
p
pitbull3166
回复 121楼qiqi_hua的帖子 谢谢你,论坛本来就是言论自由,大家展开讨论,但是这个帖子完全没有在讨论data的问题,这样连珠炮式的天马行空是否有必要呢?反而是confuse了真正需要帮助的读者,让他们去搞脑电波? and,有些事是可以pass过去的,但是轻描淡写是外人的做法,自己要对自己好一点,要做好心理健康这一课。
威武赵
回复 99楼威武赵的帖子 我不认为我小时候是痛并快乐着,我觉得一直是suffering和被压抑而胡思乱想的自卑状态,不要assume 所有受害者都是在享受被虐待吧?很多都是还没有醒过来。 当然,受虐狂也是存在的,但是是一种选择,不是被动的。 就是因为是负责的成年人,才要去修补以前的创伤啊,我觉得你还是没懂我想表达的。
pitbull3166 发表于 2020-04-15 21:46

嗯,我意识到了“痛并快乐”的比喻可能引起误解,换个说法,低自尊的人在原生家庭的体验往往是正面和负面混合的,不会完全是负面。(不然孩子会反抗和逃离)孩子在儿童期,会因为抚养人的绝对权威慢慢接受负面的体验是无可避免的,甚至没有更坏的体验就能安抚对未知伤害的恐惧(原来以为会被打死,结果只是打断了擀面杖)。比如说(尤其是)母亲情绪不好发泄在孩子身上,旁观者知道是母亲自己的不成熟,而孩子可能就以为是自己不够好(你的视频想解决的问题),或者其他把受伤害行为合理化的理由。因为是儿童的思维(短视,不合逻辑等),合理化的路径在旁观者看来得不偿失,比如“包丽”的自杀。
我想说的是,被父母错待了,自己做自己的父母,接纳自己是很好的办法,但是如果没有自己对于作为成年人的责任的反思(楼主可能没有这个问题),能宽容父母的局限,看到毕竟自己是自己成长的受益者,那么所谓接纳自己只不过是另一种合理化自己行为的借口(某楼也是这个意思)。所以我建议同时代入到孩子的角度反思自己是不是符合一个负责任的成年人的标准,就是因为人不会好意思对着孩子找借口。
q
qiqi_hua
回复 121楼qiqi_hua的帖子

谢谢你,论坛本来就是言论自由,大家展开讨论,但是这个帖子完全没有在讨论data的问题,这样连珠炮式的天马行空是否有必要呢?反而是confuse了真正需要帮助的读者,让他们去搞脑电波?

and,有些事是可以pass过去的,但是轻描淡写是外人的做法,自己要对自己好一点,要做好心理健康这一课。
pitbull3166 发表于 4/15/2020 10:08:54 PM


潮水解释了很多原理,可能少解释了一句“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如何做。。” 比如说,如何去修改episodic memory。他是理论大师,实际经验可能不多。别介意了。
歪哥昨天的话也是不妥。别和男性计较,我总是觉他们脑袋里面少了点啥。

晚安,好好休息吧。Tomorrow will be another day!
p
pitbull3166
回复 123楼威武赵的帖子 你解释了以后我就觉得意思通多了。小时候父母再过分,小孩总觉得是自己的问题。 过去是过去,不要憎恨原生家庭,要保持安全距离,但要去修补自己的创伤。 未来的路,自己也要拿起成年人的responsibilities。我甚至认为,要fix好自己的问题才能决定要孩子。
t
tidewater
and,有些事是可以pass过去的,但是轻描淡写是外人的做法,自己要对自己好一点,要做好心理健康这一课。
pitbull3166 发表于 2020-04-15 22:08

这个其实引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social stress 和 stress management 的问题,同时还 loosely connect to social status 的问题。
这个不是说要 social status 特别高,实际上很多老墨 social status 并不高,但他们的 stress level 比我们马工要低的多。原因就是 expectations 合乎情理的低,但也不是太低。
或者另一个角度说,甘蔗没有两头甜。华人父母往往觉得娃去藤校做凤尾,比娃去普通州立做鸡头,来的强。但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每个娃天生的以及在特定时期的 stress endurance 并不一样。而 stress management 并不总是去追求更高更快更强。
t
tidewater
回复 121楼qiqi_hua的帖子

谢谢你,论坛本来就是言论自由,大家展开讨论,但是这个帖子完全没有在讨论data的问题,这样连珠炮式的天马行空是否有必要呢?反而是confuse了真正需要帮助的读者,让他们去搞脑电波?

and,有些事是可以pass过去的,但是轻描淡写是外人的做法,自己要对自己好一点,要做好心理健康这一课。
pitbull3166 发表于 4/15/2020 10:08:54 PM


潮水解释了很多原理,可能少解释了一句“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可以如何做。。” 比如说,如何去修改episodic memory。他是理论大师,实际经验可能不多。别介意了。
歪哥昨天的话也是不妥。别和男性计较,我总是觉他们脑袋里面少了点啥。

晚安,好好休息吧。Tomorrow will be another day!

qiqi_hua 发表于 2020-04-15 23:03

我确实没有实际经验,所以主要是理论探讨。
不过另一方面,也不是对实际没有影响。比如前面我觉得在自己康复以前,首先跟原生家庭划清界限少来往,是第一步。这其实就是试图改变 episodic memory 先。
当然我也意识到很多人很难跨出这一步,原因是我上面提到的 social pressure。这是另一个话题。
但我上面提到的,个体的 stress endurance 不是无限的,每个人每个时期都不同。在有可能的情况下,或多或少暂时切断跟原生家庭的关系,是一个应该可以考虑斟酌的选项至少。
t
tidewater
未来的路,自己也要拿起成年人的responsibilities。我甚至认为,要fix好自己的问题才能决定要孩子。
pitbull3166 发表于 2020-04-15 23:05

我觉得人有权合理憎恨自己的原生家庭的恶,如果这种憎恨是合理的。
但憎恨不等于报复。因为报复并不能带来实际利益和好处,反而把事情弄得更糟糕。
另外这种憎恨也不能恨屋及乌,无原则扩大化,无原则非黑即白。也就是说,憎恨的是原始家庭的恶的部分,而不是家庭本身。对事不对人。
如果用 DNN training 做比方,一个良好的 DNN classifier 首先是应该 self consistent 的。而嫉恶如仇是人类自然的情感。那如果是恶,如果该 classifier 正确的判别是恶,那为啥不能 consistently 憎恨丑恶 。。。 这种憎恨是 truth,是 consistency,是对事不对人。
威武赵
回复 125楼pitbull3166的帖子
对,我也觉得晚点要孩子好,但是修炼是一生的功课,永远炼不完,且行且炼吧
H
Hokkaido
珍惜那个满怀信心的自己,未来无法预料,所以活在当下,今天的自己要活得精致.要活的漂亮.要活的自信
t
tidewater
回复 125楼pitbull3166的帖子
对,我也觉得晚点要孩子好,但是修炼是一生的功课,永远炼不完,且行且炼吧
威武赵 发表于 2020-04-15 23:38

我同意这个。很少有人完全 ready 以后再做父母。很多修正过去也是一辈子的事,想想原生家庭也不是一日之功 。。。
我觉得更多的应该从 stress management 和 life / family planning management 的平衡折中的角度考虑。
当然声明一下以上是纯理论探讨 。。。 这事老实说男生基本没有发言权 。。。 泪 。。。
t
tidewater
另外强调一下以免误会。我前面说的爱憎分明,并不是说要非黑即白。
恰恰相反,觉得这个世界是非黑即白,自己 take action 的模式是非黑即白,反而是忧郁症 depression 的一个指标。
因为现实就是,这个世界很少是非黑即白的(不是绝对没有),大部分情况是五十灰 fifty shades of grey 。。。 这就是 truth 。
而爱憎分明和五十灰并不矛盾的地方,打个比方,variable threshold binary classifier 的输出是从零到一之间的浮点数。永远不会非黑即白,同时永远是 assertively and consistently 给一个确切的浮点数。。。
威武赵
未来的路,自己也要拿起成年人的responsibilities。我甚至认为,要fix好自己的问题才能决定要孩子。
pitbull3166 发表于 2020-04-15 23:05

我觉得人有权合理憎恨自己的原生家庭的恶,如果这种憎恨是合理的。
但憎恨不等于报复。因为报复并不能带来实际利益和好处,反而把事情弄得更糟糕。
另外这种憎恨也不能恨屋及乌,无原则扩大化,无原则非黑即白。也就是说,憎恨的是原始家庭的恶的部分,而不是家庭本身。对事不对人。
如果用 DNN training 做比方,一个良好的 DNN classifier 首先是应该 self consistent 的。而嫉恶如仇是人类自然的情感。那如果是恶,如果该 classifier 正确的判别是恶,那为啥不能 consistently 憎恨丑恶 。。。 这种憎恨是 truth,是 consistency,是对事不对人。
tidewater 发表于 2020-04-15 23:20

同意应该坚持自己的是非判断,这是对自己真实很重要的一面。但是如果原生家庭不是多大的恶,用“否定”这个词来代替“憎恨”吧,这样会更客观。对于我们大多数人的原生家庭问题,如某楼提到的,有大时代的大背景,父母以为教会你的生存法则在更高的人生目的面前变成了阻碍,不知者不罪。
威武赵
回复 106楼huaren_guansui的帖子
感觉用马斯洛的需求层级理论可以解释,这样的人的生存安全感需要先被满足,或者已经跃升到超越情感需求的更高层次。
t
tidewater
同意应该坚持自己的是非判断,这是对自己真实很重要的一面。但是如果原生家庭不是多大的恶,用“否定”这个词来代替“憎恨”吧,这样会更客观。对于我们大多数人的原生家庭问题,如某楼提到的,有大时代的大背景,父母以为教会你的生存法则在更高的人生目的面前变成了阻碍,不知者不罪。
威武赵 发表于 2020-04-16 00:00

我同意 “否定” 这个词更好更中性。
但另一方面,我觉得人心都是肉长的,人都是有情感的。人无完人,人不是机器芯片,不需要对自己要求太高。自然而发的憎恶的情感,这不是错,不需要过高要求自己。能做到对事不对人,不做两败俱伤的报复,就很好了。
当然能心平气和的 “否定” 就更好。我的意思是做不到也没啥,人都是有情感需要渲泄的,没啥 。。。
时代局限是另一个问题。简单的说恨那个时代局限好了 。。。
珠珠123
回复 123楼威武赵的帖子

你解释了以后我就觉得意思通多了。小时候父母再过分,小孩总觉得是自己的问题。

过去是过去,不要憎恨原生家庭,要保持安全距离,但要去修补自己的创伤。

未来的路,自己也要拿起成年人的responsibilities。我甚至认为,要fix好自己的问题才能决定要孩子。
pitbull3166 发表于 4/15/2020 11:05:46 PM [/url]


我觉得追溯原生家庭是为了看清自己为什么会有某些行为或者思维pattern,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帮助自己。也许有时候会因此而怨念父母,但是这种怨念其实还是由于内心没有抚平的伤痛,求“爱”不得而生恨。在这个时候,如果把注意力从外,为什么爸妈不能给自己需要的爱,而转移到内,问自己how do you feel?静静地感受它,与自己共情,I feel your pain, I see how hurt you are,and I am here with you. 这种由内产生的真诚的同情,理解和爱,会让你觉得格外地empower。如果能一次又一次地去强化这种感觉,你内心的那个小孩就会越来越强大,你变成了你自己想要的那个父母的形象。我想这是威武赵MM想表达的意思。我知道这种感觉很难一下培养,而且有时候是进一步退三步,这都没有关系,对自己多点耐心,一点点地积累就会形成质变。这其实也是个不断跟自己和解的过程,当你越来越接受自己和爱护自己时,因为不再缺爱所以也就没有了恨,你跟原生家庭的关系也会迎刃而解,甚至你会自然而然地同情他们。当然不是逼着MM跟家人和解,而是说先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还有MM最后说的那句,我曾经也有过这个想法,觉得好像一定要自己所有的创伤都fix了,成为了自己想象中的那个完美父母地形象,似乎才有权利成为父母。当时我therapist立马点醒了我,她说养小孩也是个疗愈的过程,当碰到勾起你创伤的情境,你可以以你渴望的方式去对待你的小孩,这是个双倍治愈的过程,我很赞同这点。没有人是完美的,我们也无法fix自己所有的问题,因为总会有新的问题源源不断地产生,这是人生的常态。人生也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日渐丰富,心智不断成熟。
而且跳出来看,我们可能觉得自己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创伤,然而跟很多人比起来我们也算是成功的对不?我一直都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承蒙在一种大爱当中,只要我们愿意,无论我们是什么样的出生或是碰到什么样的境遇,会有机缘让我们挖掘内心的那股力量而outgrow的
3
3c3m
tidwater说的家长可以alter reality 太对了

我被父母毒害的太深,当然家长也有可能是没有经验做父母,不知道自己不可以这样对待子女
小时候好奇妈妈为什么会来大姨妈,我妈说是被我气的,或者是被我爸气的。我每次都很害怕的跑开。。。。
N
NoHostory
回复 135楼tidewater的帖子

说来惭愧,有时候我觉得我就是机器人芯片……
很多感情是基于理解的“模仿”的而不是“自发”的。
直到怀孕生孩子喂奶那段时间,明显感觉到激素在体内升起和流动产生或喜或悲的各种情绪(我本来就属于高敏感人群),泪点也变得超低,第一次发现自己原来还是有人味儿的……(好像更像机器人了……
b
bbz1119
这个帖子太好了,谢谢楼主的分享,你说得太好了。 我是有了孩子之后才去思考自己成长过程中产生的种种潜意识自卑的,一开始产生对父母的怨念,从思维和情感上摆脱原生家庭的影响,再到接纳他们,再到去更加的爱他们,最后更加的感知和接纳自己。这个过程就像绕了一个圈,自己着着实实的成长了,也是孩子带给我的礼物吧。 前面一位MM提到的少有人走的路, the road less traveled, 真的是一本宝书,强烈推荐。
t
tidewater
回复 136 楼 珠珠123 的帖子:
我觉得你文中用的 “怨念” 这个词,很精确。
也就是说,这更多的不是简单的 “恨”,而是 “纠结” 。。。也就是说,如果用现代 close emotion loop 的理论,大脑还没有真正 close emotion loop,还未能真正 internalize 无论是喜怒还是哀乐 。。。 而按照 emotion loop 理论,大脑没能真正 close emotion loop 就不容易走出过去。
这并不是说这么大的 open emotion loop 能够轻而易举在弹指间给 close / internalize 掉。而是说,如果 emotion loop close 的理论正确,那爱恨情仇如何 close 并不那么重要,只要是 truth 对事不对人 。。。 重要的是 close it / internalize it 。。。 也就是小平同志说,不管黑猫白猫,能 close emotion loop 就是好猫。
t
tidewater
回复 135楼tidewater的帖子 说来惭愧,有时候我觉得我就是机器人芯片…… 很多感情是“模仿”的而不是“自发”的。 直到怀孕生孩子喂奶那段时间,明显感觉到激素在体内升起和流动产生或喜或悲的各种情绪(我本来就属于高敏感人群),泪点也变得很低,第一次发现自己原来还是有人味儿的……
NoHostory 发表于 2020-04-16 00:43

女生喂奶的时候,大脑会内分泌 oxytocin ,会增加母亲跟婴儿的 emotional bond 感情绑定。也会增加情绪波动。
不好意思说的比较干巴机器人味 。。。
N
NoHostory

女生喂奶的时候,大脑会内分泌 oxytocin ,会增加母亲跟婴儿的 emotional bond 感情绑定。也会增加情绪波动。

不好意思说的比较干巴机器人味 。。。

tidewater 发表于 4/16/2020 1:02:23 AM

对,就是纯生理层面上被操控着的感觉
t
tidewater

3c3m 发表于 2020-04-16 00:40

这个行为可以定性为 toxic parents 行为了。
当然有更 toxic 的,还有把夫妻关系不合归咎于小孩的 。。。 久而久之容易造成小孩 depression 甚至自残等心理问题。
这世上比烂好像确实没有止境。没有最 toxic 只有更 toxic 。。。
t
tidewater

NoHostory 发表于 2020-04-16 01:04

从 evolutionary biology 的角度,这个就是冰川期进化优势。因为女生喂奶时 oxytocin 的 emotion bond 感情绑定,确保女生会把娃养大。
而在男生方面,男生跟女生拥抱啪啪啪的时候,双方大脑也会互相内分泌 oxytocin 产生 emotion bond 感情绑定情人眼里出西施 。。。 而从 evolutionary biology 的角度,这也算冰川期进化优势,因为确保男生也参与家庭和养娃 。。。 当然男女不完全一样。女生大脑内分泌的 oxytocin 多一些。男生大脑内分泌的 dopamine 多一些,但也有不少 oxytocin 的 。。。 所以一次不行就让男生连续来两次,一小时不够就让男生来TM仨小时 。。。 扯远了。但这可能也是从 evolutionary biology 角度,解释女生为啥心理学上更 prefer 男生一夜七次狼金枪不倒,因为男生大脑催产素激素保持高水平保持感情绑定,在人类冰川期可能是很大的进化优势 。。。 我 run 了请勿追杀你们继续群殴 。。。
h
huaren_guansui
聊了半天发现帖子已经严重歪楼了?我之前讲的人文教育的缺失也是如此,比如许多人不知道怎么共情,不知道怎么沟通,不知道尊重说话者,这个帖子也能见到一些这样的人,我认为都不是坏人,就是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做的事已经对别人造成了困扰。

罢了,希望这个帖子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儿。

刚有人问我心理医生的问题,建议有保险的大家开始留意哪些医生接受你的保险,你就可以多试试几个医生,看看哪一个你比较适合,我建议是华裔女医生,男医生我没看过所以不知。但是有一点,就是你要do your work,这个路程可能是1年,2年,5年,每个星期一次,你要consistent ,

pitbull3166 发表于 4/15/2020 9:42:50 PM

很多父母都不会,在这样家庭的长大的小孩怎么会呢,还觉得是正常的。
w
wojiuaihuaban
马克马克马克
威武赵
看到一篇讲什么是自我接纳的文章,特别讲到并非不加识别地认为自己一切都是好的对的。最后讲到改善的办法是观察每天的新变化新体验。感觉这个办法不光是能让人接纳自己,还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丰富。https://mp.weixin.qq.com/s/S-PT_sjv9GnWNR09QuCpDw
马克慢慢看
j
jettayang
原先那个视频很好,可惜我只听了一遍。想着再去听的时候就失效了,有些可惜
s
shuangsz
回复 123楼威武赵的帖子

你解释了以后我就觉得意思通多了。小时候父母再过分,小孩总觉得是自己的问题。

过去是过去,不要憎恨原生家庭,要保持安全距离,但要去修补自己的创伤。

未来的路,自己也要拿起成年人的responsibilities。我甚至认为,要fix好自己的问题才能决定要孩子。
pitbull3166 发表于 4/15/2020 11:05:46 PM [/url]


我觉得追溯原生家庭是为了看清自己为什么会有某些行为或者思维pattern,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帮助自己。也许有时候会因此而怨念父母,但是这种怨念其实还是由于内心没有抚平的伤痛,求“爱”不得而生恨。在这个时候,如果把注意力从外,为什么爸妈不能给自己需要的爱,而转移到内,问自己how do you feel?静静地感受它,与自己共情,I feel your pain, I see how hurt you are,and I am here with you. 这种由内产生的真诚的同情,理解和爱,会让你觉得格外地empower。如果能一次又一次地去强化这种感觉,你内心的那个小孩就会越来越强大,你变成了你自己想要的那个父母的形象。我想这是威武赵MM想表达的意思。我知道这种感觉很难一下培养,而且有时候是进一步退三步,这都没有关系,对自己多点耐心,一点点地积累就会形成质变。这其实也是个不断跟自己和解的过程,当你越来越接受自己和爱护自己时,因为不再缺爱所以也就没有了恨,你跟原生家庭的关系也会迎刃而解,甚至你会自然而然地同情他们。当然不是逼着MM跟家人和解,而是说先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还有MM最后说的那句,我曾经也有过这个想法,觉得好像一定要自己所有的创伤都fix了,成为了自己想象中的那个完美父母地形象,似乎才有权利成为父母。当时我therapist立马点醒了我,她说养小孩也是个疗愈的过程,当碰到勾起你创伤的情境,你可以以你渴望的方式去对待你的小孩,这是个双倍治愈的过程,我很赞同这点。没有人是完美的,我们也无法fix自己所有的问题,因为总会有新的问题源源不断地产生,这是人生的常态。人生也是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日渐丰富,心智不断成熟。
而且跳出来看,我们可能觉得自己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创伤,然而跟很多人比起来我们也算是成功的对不?我一直都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承蒙在一种大爱当中,只要我们愿意,无论我们是什么样的出生或是碰到什么样的境遇,会有机缘让我们挖掘内心的那股力量而outgrow的

珠珠123 发表于 2020-04-16 00:28

👍🏻👍🏻👍🏻👍🏻👍🏻👍🏻
A
Amberh
多么希望tonic parents 也能这样反思自己 可惜如果他们会 那他们就不是toxic的了
n
newbeginner
mark,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