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追溯原生家庭是为了看清自己为什么会有某些行为或者思维pattern,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帮助自己。也许有时候会因此而怨念父母,但是这种怨念其实还是由于内心没有抚平的伤痛,求“爱”不得而生恨。在这个时候,如果把注意力从外,为什么爸妈不能给自己需要的爱,而转移到内,问自己how do you feel?静静地感受它,与自己共情,I feel your pain, I see how hurt you are,and I am here with you. 这种由内产生的真诚的同情,理解和爱,会让你觉得格外地empower。如果能一次又一次地去强化这种感觉,你内心的那个小孩就会越来越强大,你变成了你自己想要的那个父母的形象。我想这是威武赵MM想表达的意思。我知道这种感觉很难一下培养,而且有时候是进一步退三步,这都没有关系,对自己多点耐心,一点点地积累就会形成质变。这其实也是个不断跟自己和解的过程,当你越来越接受自己和爱护自己时,因为不再缺爱所以也就没有了恨,你跟原生家庭的关系也会迎刃而解,甚至你会自然而然地同情他们。当然不是逼着MM跟家人和解,而是说先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让我想起了很久以前看过的一个讲codependence的视频,最后她对自己说的那句you know what Mandy,I love you,让我很动容。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D4O7ama3o8
self love说起来很简单,可是真要实际操作起来要时常多反思揣摩,一不小心就又陷进旧的循环中了。跟自己对话,写日记还有冥想对我来说都挺有用的,都是把自己平常大脑中源源不断产生的对自己负面评价一一审视纠正,并且给予自己足够的耐心和爱去疗愈。 我跟MM差不多,也是看过therapist对我改变很大,对心理很感兴趣。去年看了本the road less traveled,里面花了很长的篇幅讲love,什么不是love,讲得很透彻,比如下面讲dependency为什么不是爱: “Dependency may appear to be love because it is a force that causes people to fiercely attach themselves to one another. But in actuality it is not love; it is a form of antilove. It has its genesis in a parental failure to love and it perpetuates the failure. It seeks to receive rather than to give. It nourishes infantilism rather than growth. It works to trap and constrict rather than to liberate. Ultimately it destroys rather than builds relationships, and it destroys rather than builds people.” 当然这本书还涵盖了很多东西,比如说parenting,还有self-help,self-growth,讲这些如何由爱驱动,再到后面提到grace和宗教,是一种更宏大的爱。看了有段时间了,所以可能说得不是很全面,不过强烈推荐!
Depressive ,按目前的定义,是 feel the sadness no way be resolved at any point in future 。 也就是说,正常的 sad but not depressive,是 feel sad 的同时,feel the sadness will be resolved at some point in the future。 而第二个 feel 要比第一个 feel 复杂得多,不仅仅取决于大脑的 serotonin 激素水平,还取决于大脑的 implicit memory 以及 close emotion loop 还有 REM 快速眼动睡眠的大脑 simulation 。。。 按目前理论 。。。 下贴侃。
回到 emotion loop close (resolve) 的问题。最简单的比方: I see a lion running towards me. I feel scared. I run away to a safe place. Now I don't feel scared anymore. 这样就是 emotion loop.closed (resolved)。这是一个 explicit memory。
而正如 train a computer vision deep neural network 比如 ResNet,many many labelled images (explicit memories) train the network (the classifier)。 That means a good labelled training set , many many correctly label training image , and form a representative set , end a good model, good classifier. Otherwise , bad model, bad classifier。 而原生家庭,也就是类比于,这个 labelled training set 实在太糟糕了,比如指鹿为马(wrong labelling),或者整个 training set 都是各种大便的照片(set is not representative)。 总之过去二十年的 explicit memory 不管是不是已经被 deleted,都是 unhealthy 的。这样即使 ResNet 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也不指望能 train 出来一个 healthy 的 image classifier 。。。
赞mm的分析,我年轻的时候也有相似困扰,后来才发现那时候的自己潜意识中还没有丢掉自己不认同的价值观。最近跟父母深聊过一次彼此发现精神层面已经都不认识对方了。我对他们的不同意见是反对但是同时接受this is who they are,没有任何让我觉得矛盾的地方。是我自己新的价值观和自爱完全巩固重建的结果。感觉mm已经快走到另一端了,加油。
你分享的那个inner child视频点不开,求给关键字我去搜一下
ps,楼里一个啥water的id感觉完全不懂楼主说什么然而又自己觉得自己懂狂扔理论,似乎很懂的样子,建议这个id去看看how to make small talk and influence people之类的书,和任何关于effective communication的书
昨天还非常高兴地看到2张帖子,我截取了2位mm说的几段话。
“如果你不承认他的价值观,你就不会被他伤害,如果你不认可婚姻爱情就是博弈,你就不会陷在博弈里面,你陷入困境往往是因为你承认了认可了这场游戏的玩法,所以难以摆脱自己赢不了的命局。 而真正获得幸福,是你能走出自己的玩法,不被自己不认可的价值观绑架。”
“当你老了,回顾一生,就会发觉:什么时候出国读书,什么时候决定做第一份职业、何时选定了对象而恋爱、什么时候结婚,其实都是命运的巨变。”
“喜欢自己,不需要依靠显眼的气场来吸引别人(无论普通友谊还是爱情)。加强自控能力,早期感觉不对就应该拿出来谈就要警觉跟正视,而不是为了贪图当下伴侣的甜蜜假象愿意麻醉自己去沉迷。对爱情要享受,但是不沉醉,这还是需要慢慢修炼。 给自己定几个绝对不做的事情。”
很多下面评论的mm都认为这些话很有智慧,我也这么认为,所谓细节决定成败。相信也和帖子中的b女生一样,会觉得没有自信,很多是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导致自己不够坚定,心中仍然有创伤trauma。
我上星期和therapist聊了一下,我也有类似的问题,非常欠缺self love和self respect,导致有时候逻辑上理解了一件事,情感上下意识的还在自责。
今天看到一则视频,和我的solution不谋而合,特此分享给有类似困扰的mm们,希望大家能安慰自己的inner child, 能正视自己心中最真实的想法。也很希望有什么方式大家可以组成一个定期讨论的小组,大家互相加油。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必须要持之以恒,走2步退1步,慢慢来。
欢迎讨论。
原来的视频不知怎么的失效了,找了另外的2个视频。如果第一个视频available了,我再post上来。注意视频中的inner child.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sp9zTdBUNuU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JJGPpKj2pu8
我又找了篇文章,大家可以看看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the-empowerment-diary/201808/deep-secrets-and-inner-child-healing
这篇更接近原视频。
🔥 最新回帖
👍🏻👍🏻👍🏻👍🏻👍🏻👍🏻
🛋️ 沙发板凳
在此基础上,降低 stress level ,建立新的良好的 explicit memory / episodic memory。
再加上吃好睡好。让大脑的快速眼动睡眠 REM 通过梦境的 simulation,来建立新的健康的 implicit memory,剔除原生家庭的有害的 implicit memory。
以上指轻症,重症看医生。
人就是芯片,现代 neuroscience 如是说。谢谢。
再爱别人之前,先要有爱自己的心 和 爱众人的心,让自己强大起来。
另外,也鼓励在美的兄弟姐妹们多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学会social 与 真正健康的爱。
there you go~~~
https://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532286&postid=83571886#83571886
目前的理论猜想:
在短期范畴, attachment (emotion bond) ,跟大脑的 oxytocin 激素水平,强相关。
在短期范畴,self-love,或者说 confidence,跟大脑的 serotonin 激素水平,强相关。Serotonin 激素水平太低,容易 feel sad。而 serotonin 激素水平太高,容易 feel narcissistic。
但 feel sad 跟 depressive 远远不是一回事。从 sad 到 depressive 有一条很大的鸿沟,按目前的假说,需要跨越大脑很多的通路机制。下一贴侃。
没有人能充耳不闻。只不多有些人比较容易 close 这个 emotion loop ,所谓的 internalize。另一些人比较难。
而为啥有些人比较容易,另一些人比较难。按现代理论,可能跟每个人的 implicit memory 有关系。
Implicit memory,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系鞋带。相信这边所有人都会系鞋带,也就是大家都有系鞋带相关的 implicit memory。但估计不会有人记得小时候学系鞋带的整个过程场景,也就是大脑 delete 了所有相关的 episodic memory (explicit memory)。
但现代 Computer Vision , Deep Neural Network Image Classifier / Semantic-Segmentation 等等,从一个侧面间接支持大脑的 explicit memory vs implicit memory 理论。
也就是类比上,explicit memory 就是 training set 的 set of labelled images。而 implicit memory,就是 frozen trained model,也就是每个 artificial neuron 上最终 trained 的 gain 和 bias。
我不是楼主也不是心理系。但按照现代理论,人类大脑会抹去梦境 (快速眼动睡眠 REM) 的 explicit memory,只留下 implicit memory。
但偶尔大脑会犯错,没能彻底抹去 explicit memory,这样就会留下一些梦境的记忆。
梦境,按现代理论,是大脑做 simulation,以 prepare unexpected 。。。 现代 AI 的间接支持,就好比 self-supervised learning , reinforced learning , or GAN ...
I see a lion running towards me.
I feel scared.
I run away to a safe place.
Now I don't feel scared anymore.
这样就是 emotion loop.closed (resolved)。这是一个 explicit memory。
晕 就是你想上厕所了
一般梦里想上厕所不是到处找不到就是厕所都很脏要不就是进去上不出来
要是上出来就完蛋了……
That means a good labelled training set , many many correctly label training image , and form a representative set , end a good model, good classifier. Otherwise , bad model, bad classifier。
而原生家庭,也就是类比于,这个 labelled training set 实在太糟糕了,比如指鹿为马(wrong labelling),或者整个 training set 都是各种大便的照片(set is not representative)。
总之过去二十年的 explicit memory 不管是不是已经被 deleted,都是 unhealthy 的。这样即使 ResNet 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也不指望能 train 出来一个 healthy 的 image classifier 。。。
哈哈哈哈哈哈哈,这样的吗,我一直以为梦境在影射我原生家庭,还有人给我说周公解梦里解释梦见shit多会发财,哈哈
我们总是认为婴儿生下来就是一张白纸。这有可能是错误的。人类冰川期的进化,在基因层可能留下了无数痕迹。极端的例子,训练一只猴子解黎曼几何,可能是徒劳的。
也就是说,我们很可能不是 fresh start train the ResNet。很可能都是 warm start 加部分 pretrained network。也就是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每个娃的天性不同。有的娃天生大脑 serotonin 激素水平太高, narcissistic。这种再骂也不会变成 depressive,当然有可能搞出 anger management problem。但另一些娃,骂太多并且不能 close emotion loop 的骂法,就可能造成 depressive 的风险。
谢谢回答,我小时候记得好几个超级清晰寓意深刻的梦,长大以后基本上一睁眼梦境就忘得差不多了,感觉是脑子不大好了。记得shit梦,是因为这种梦被我潜意识标记为噩梦,一梦到就会惊醒终止它,所以才有印象
醒太快确实会导致大脑来不及抹去梦境的 explicit memory。这个也是现代理论的看法。
另外一个题外话,大脑在做梦是,会抑制 motor neurons,但其他的都不受影响包括建立 explicit / implicit memory。这个跟 mirror neuron 的理论有关。
Mirror neuron,通俗的比方,the pianist 那部电影,手中无琴、心中有琴 。。。
当然,大脑在梦境中抑制 motor neurons 的机制有时也会出错。那个比记得找不到厕所的梦麻烦一点,表现为梦游。坊间传说宿舍里梦游拍西瓜的段子 。。。
多谢分享 🌞
而且更重要的是,re-train 本身的条件就不一定存在,比如有一个善解人衣的 partner 愿意一起共同进步 。。。 不需要完美,只需要愿意共同进步,能一定程度的宽容和善解人衣 。。。
而现实的说,如果 re-train network 不现实的话,退而求其次的办法就是 work around the ill-trained network。其本质上就是 lie to oneself,当然是善意的健康的 white lie ...
mark mark
有很多因素,比如父母从不给予鼓励,经常批评讽刺挖苦孩子。家庭成员伤害了孩子,父母默不作声。孩子有外貌提醒上的缺陷,遭受嘲笑。父母一方过于强势,完全不理会孩子的感受等。
其实就是父母也还是孩子般的心理年龄,没准备好就生了孩子。
这句话直击灵魂啊
那人工改善吃SSRI有什么已知的坏处吗?
毕竟靠骗自己来work around ill trained memory network 很可能就是把自己说服去原谅施害人啥的,
结局通常把自己扔回去受二茬罪。
被家暴的这个例子,背后其实有一种微妙的弱者心理优势。就是用被家暴来证明对方是渣,而自己占据道德上风,获得外人同情。所以有些人貌似陷在这种坑里出不来,“我这么好的人怎么碰到的都是烂人”,要小心观察自己的内心有没有受害者心理优势,不要给自己继续挖坑。
不见得是没长大没准备好什么的,
更多的是天性恶,欺负自己的娃最容易最没后果所以成熟冷静地选择了刻薄娃,
见过的各类恶毒父母在公众面前表现都人模狗样头头是道的。
精辟!
这个说到点子上了。每个人的思维模式是多少年多少事磨练下来的,TA潜意识里一定会认为自己的思维模式是好的,无数事上也证明了TA是受益者。(举例,所谓不打笑脸人,所以不管内心对对方真实的评价是什么,习惯性对所有人都讨好,造成交流双方相互误解) 也因此,如某楼所说,是很难有意识retrain的,因为没有动力。只有一个大的教训,才会让ta意识到问题。有思考习惯的人不是事事要经历一遍才会明白,往往是从小事,或者别人的故事里就学到了。中国原生家庭最大的问题,一般来说是没有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负责任的能力,造成思维僵化,格局小。
hahah what if my "outer" child behaves the same way? ; )))
赞mm的分析,我年轻的时候也有相似困扰,后来才发现那时候的自己潜意识中还没有丢掉自己不认同的价值观。最近跟父母深聊过一次彼此发现精神层面已经都不认识对方了。我对他们的不同意见是反对但是同时接受this is who they are,没有任何让我觉得矛盾的地方。是我自己新的价值观和自爱完全巩固重建的结果。感觉mm已经快走到另一端了,加油。
你分享的那个inner child视频点不开,求给关键字我去搜一下
ps,楼里一个啥water的id感觉完全不懂楼主说什么然而又自己觉得自己懂狂扔理论,似乎很懂的样子,建议这个id去看看how to make small talk and influence people之类的书,和任何关于effective communication的书
好像就是该起夜上厕所了
程序(思维模式)不改,轮回不止。
赞一个!
可能不只是原生家庭,与厉害国的教育也有关系,这种思维的单一与固化被带进了以后的生活中,就很难接受与自己观点不同的行为模式,而自怜自怨下去。
其实可能是要增强自己沟通交流的能力,其次要认识到“条条大路通罗马”。
希望XDJM 们不要再抱怨,而是尽快走出爱的误区。。。
原生家庭和厉害国教育都是强调孝顺和盲从,从来不尊重个人的情感和独立思维,其实就是奴性!家庭的奴隶,国家的奴隶,所以很多盲孝和对国家的盲目认同!而且都是从道德的高度来绑架你,不盲孝就是不孝顺,不盲目跟着国家的指挥棒走,就是不爱国。
对父母,对国家,只能盲从,不能提意见的!压抑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感受,压抑自我,人人活着窒息‘’
谢谢你的提醒!不知怎的原来视频被设置成了private。我找了另外2个视频+一篇文章,希望大家能get到我的意思 :)
我觉得有几个重点。
(1)意识到自己有 逻辑 + 情感 两个组成部分。
(2)情感root自己是怎么想的?找therapist work一下
(3)自己给自己的“情感”写信/沟通,告诉它你理解痛苦root形成的原因,但是需要disconnect自己的subscouncious和固化思想,就是自己做自己的家长。(i see you, i feel you , i heal you.)
好奇这样的牛人心态是如何形成的呢?
有些就是天生的。
人跟人的境遇相差太多了。
记得有个边际递减效应,说收入和幸福感的关系,当收入高到某种水平之后,钱再多幸福感也不会提升了。但是在到达那条阈值之前,收入越高,幸福感也越强。
这个当然不是绝对的。但是生活的各方面,包括身体健康,如果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inner work做起来也会更难。这时候专注提高那些基础性的东西,反而更容易看到效果。再之后就需要在inner work上努力了。
是的,天生气质和外在环境是互相影响的。
不同的人,适合的外在环境也是不一样的。有的人需要更多关注,有的人需要更多私人空间。
按孔子说的,要因材施教,不仅材不一样,施的教也要不一样。可能有一些大的原则上的共识,但是不存在一个可以简单套用的模式。就像你说的,需要一些基本的优秀品质来支撑。
因为亲子问题造成孩子发育迟滞,磨牙,少年白,暂时的智力倒退等等都是非常普遍的精神和生理相互影响的例子。
I'm sorry.. but what's your po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