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学院党委书记:愤青外交把中国害惨了!

话头醒尾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几年前的文章了,但是仍然有现实意义 http://www.scyjlaw.com/article-3385-1.html?scene=2&clicktime=1585541882&enterid=1585541882&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外交学院党委书记:愤青外交把中国害惨了!
这是外交学院党委书记袁南生在《同舟共济》杂志2016年第四期发表文章:《中国外交“愤青”现象为何千年不绝?》袁南生在文中提出:中国的“愤青”认为中华民族是最伟大的民族,中国文化是最伟大的文化,中国将很快成 ...


这是外交学院党委书记袁南生在《同舟共济》杂志2016年第四期发表文章:《中国外交“愤青”现象为何千年不绝?》袁南生在文中提出:中国的“愤青”认为中华民族是最伟大的民族,中国文化是最伟大的文化,中国将很快成为世界强国乃至第一强国。他们不喜欢取得西方国家国籍的华人,也不喜欢别人对中国人、中国政府及中国文化的批评,不管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谁,也不管人家的批评是否出于善意,更不管批评得有没有道理,一遇批评,马上反驳甚至谩骂。这些“愤青”仇恨西方国家,认为资本主义国家天生具有侵略及掠夺本性,亡我中华之心不死。三是轻言战争。主张采取极端措施,甚至主张以暴力改变社会。四是拒绝妥协。对外交往一味主张强硬。

“愤青”最早特指1960年代欧美左翼思潮中主张颠覆传统社会价值的叛逆青年。1973年,香港邵氏电影公司出品的影片《愤怒青年》记述一班不满社会现状而急于改变现实的青年,证明当时已存在“愤怒青年”的称呼,后来该词被简称为“愤青”。由于通信手段的进步和互联网广泛使用,使更多的人可参与到对历史问题和国际局势相关问题的讨论中,这就为“愤青”群体的产生和生长提供了物质基础。

顾名思义,“愤青”是指思想偏激、情绪化,有极端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沙文主义思想、言论和行动的青年。

“愤青”是在1990年代中后期成为流行词的,但其实“愤青”现象在历史上早已存在,其产生与发展与中国对外关系有内在的联系。什么是“愤青”,中国千年外交史上有“愤青”现象吗?古代“愤青”与现代“愤青”有哪些相似和相异之处?怎样看待现代“愤青”现象?分析和梳理这些问题,对于我们办好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彰显大国外交的特色、风格和气派,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一、什么是“愤青”现象
“愤青”最早特指1960年代欧美左翼思潮中主张颠覆传统社会价值的叛逆青年。1973年,香港邵氏电影公司出品的影片《愤怒青年》记述一班不满社会现状而急于改变现实的青年,证明当时已存在“愤怒青年”的称呼,后来该词被简称为“愤青”。由于通信手段的进步和互联网广泛使用,使更多的人可参与到对历史问题和国际局势相关问题的讨论中,这就为“愤青”群体的产生和生长提供了物质基础。

顾名思义,“愤青”是指思想偏激、情绪化,有极端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沙文主义思想、言论和行动的青年。

“愤青”同时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一是思维的情绪化、非理性化、简单化。

“愤青”容易冲动,容易被激怒,喜欢谩骂,不喜思辨,不善于推理论证。

二是标榜爱国。

中国的“愤青”认为中华民族是最伟大的民族,中国文化是最伟大的文化,中国将很快成为世界强国乃至第一强国。他们不喜欢取得西方国家国籍的华人,也不喜欢别人对中国人、中国政府及中国文化的批评,不管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谁,也不管人家的批评是否出于善意,更不管批评得有没有道理,一遇批评,马上反驳甚至谩骂。这些“愤青”仇恨西方国家,认为资本主义国家天生具有侵略及掠夺本性,亡我中华之心不死。

三是轻言战争。

主张采取极端措施,甚至主张以暴力改变社会。

四是拒绝妥协。

对外交往一味主张强硬。

“愤青”虽是现代词汇,但“愤青”现象却古已有之,不绝于史。中国千年外交史上的“愤青”现象,无论是古是今,至少有如下几个共同特点:在心态问题上,一直处于心理上的优越高位,以“天朝大国”的心态君临天下;在名实问题上,重虚名,喜高调,脱离实际,不接地气;在和战问题上,一味主战,谁主张和,谁就是卖国;在对外交往问题上,一味主张强硬,遇有谈判,不顾自身实力和对方诉求,漫天要价,狮子大开口,视任何妥协为软弱;在人际关系上,自以为高人一等,标榜爱国,凭个人好恶划线,谁不与其站在一边,谁就是叛国贼;在思想方法上,超越实际,极端偏激,唯我正确,有浓厚的“左”的色彩。

“愤青”并非“愤怒”与“青年”的简单之和,把“愤青”理解为“愤怒的青年”不完全准确。比如,人们并不愿将文化程度有限的青年人视为“愤青”,即使他借着酒劲正在街上大耍威风;人们也不情愿将一个正对村长发脾气的农村青年(姑且假设是张艺谋影片中的秋菊)看成“愤青”。“愤青”的愤怒对象,通常得与家常行为、世俗生活拉开一段距离,具有超越现实功利的特征,比如为了声援巴勒斯坦人而上街游行,为了反对政府滥用权力而与警察展开街头巷战,都是国外当代“愤青”的常规举动。与国际“愤青”一样,中国“愤青”同样热衷于针对重大的社会或国际事务宣泄不满,表达仇恨,呼唤正义。“愤青”的愤怒,原本就带有“义愤”色彩,体现着青年人天赋的正义感。
b
baymom
同意这篇文章的观点。 可惜只要有总加速师在,一切都还只是开始。愤青的群体会越来越壮大,路会越走越偏。
我是王凯
这文章好啊。
r
rime
他怎么可以替博士甩锅愤青呢?
b
bestpeggy
这不是党教育出来的吗!
不娶何撩
愤青冤死了,人家明明一直是反共的。
还被人叫粪青。。

应该把愤青替代成五毛和粉红
z
zhaoxiaoxi
外交部这个风向有一阵子了,这肯定是一尊授意/同意的。
花生芝麻
可惜现在已经too far to go back了
l
lulala
问问这人现在还敢讲同样的话吗?
Z
Zhzhaa
他怎么可以替博士甩锅愤青呢?
rime 发表于 4/14/2020 3:12:59 AM

同意。这是自上而下的。

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不但鲁迅,那个万马齐喑的人,都是被五马分尸的料。
方彬呢,陈秋实呢?
Z
Zhzhaa

同意。这是自上而下的。

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不但鲁迅,那个万马齐喑的人,都是被五马分尸的料。
方彬呢,陈秋实呢?

Zhzhaa 发表于 4/14/2020 10:36:30 AM

现在的所有国语电视电影,都是在寄希望于一个晴天大老爷去解决所有的问题。
这tm 几千年才出一个!前几天不是有一个人大炮说了句皇帝的新装就被关起来了!制度改革才是根本
a
amberhoho
愤青冤死了,人家明明一直是反共的。
还被人叫粪青。。

应该把愤青替代成五毛和粉红

不娶何撩 发表于 2020-04-14 03:19

re 中年愤青表示很冤
n
nicknames

同意。这是自上而下的。

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不但鲁迅,那个万马齐喑的人,都是被五马分尸的料。
方彬呢,陈秋实呢?

Zhzhaa 发表于 4/14/2020 10:36:30 AM

手动点赞👍说的太好了
呵呵还不是有政府引导的 现在想甩锅了
l
lishu2

现在的所有国语电视电影,都是在寄希望于一个晴天大老爷去解决所有的问题。
这tm 几千年才出一个!前几天不是有一个人大炮说了句皇帝的新装就被关起来了!制度改革才是根本

Zhzhaa 发表于 4/14/2020 10:42:24 AM

深有同感,都2020了,还不知道每个人自己才是国家的主人,每个人自己才能推动政府清明
S
Seeking668
愤青哪国都有,脑子不好使比较失败,就拿国家当挡箭牌YY的一群人 美国这边现在整天要核平中国白人至上的愤青多得很
s
sayunyan

同意。这是自上而下的。

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不但鲁迅,那个万马齐喑的人,都是被五马分尸的料。
方彬呢,陈秋实呢?

Zhzhaa 发表于 4/14/2020 10:36:30 AM

我就想知道这篇文章现在还在中学语文课本里么
G
Gelatoweenie
在国内大学团委工作的几个同学其实也是觉得外交部这回一次次发言很蠢很小家子气。感觉团派里也许有些人脑子还清醒的。
哈根达斯冰淇淋
同意。这才是一个外交官员应该有的职业素养。 华大婶那是村口骂架。
Y
YouyiM
现在的义和团就是正能量。两个庚子年都太相似了,都有一群义和团。
h
hello111
实在受不了崴脚布那几个人皮笑肉不笑的表情了
l
liuanhuamingyouyicun
那些国内热捧的发言人应该读读这个。
Z
Zhzhaa

我就想知道这篇文章现在还在中学语文课本里么

sayunyan 发表于 4/14/2020 10:56:01 AM

我家人有一个小学老师,我去看看能不能套出来
Z
Zhzhaa

同意。这是自上而下的。

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不但鲁迅,那个万马齐喑的人,都是被五马分尸的料。
方彬呢,陈秋实呢?

Zhzhaa 发表于 4/14/2020 10:36:30 AM

这个文章还在语文课本里面。 人教版初三下 。刚刚跟国内亲戚问了。
不知道老师会怎么给学生教,嘿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