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1楼wewin的帖子 纯属意淫,短期一个国会法案或者一个总统order就不得不回来了,US has nothing to lose the Economy is already stalked. what are they afraid of hurting companies making money outside. 以前给资本家吃肉然后赚点别人国家便宜没准还能睁只眼闭只眼,现在共同体来要别人的命了,人傻阿,还留在政治经济都这么不稳的地方。 而且像包子说的“经此一役”,美国舆情朝野达成了重来没有的共识,就是去那也不能留在中国。中国00后是废了,去找他们的红太阳挣钱去吧
纯属意淫,短期一个国会法案或者一个总统order就不得不回来了,US has nothing to lose the Economy is already stalked. what are they afraid of hurting companies making money outside. 以前给资本家吃肉然后赚点别人国家便宜没准还能睁只眼闭只眼,现在共同体来要别人的命了,人傻阿,还留在政治经济都这么不稳的地方。 而且像包子说的“经此一役”,美国舆情朝野达成了重来没有的共识,就是去那也不能留在中国。中国00后是废了,去找他们的红太阳挣钱去吧 sunychen23 发表于 4/13/2020 10:51:47 PM
2. 日本宣布启动“改革供应链”的计划,用2200亿日元(约142亿人民币),资助日本企业将生产线从中国转回日本;用235亿日元(约15亿人民币),资助从中国转到其他国家。
3. 所以注意,这项计划的关键不是撤回到日本。撤到哪里都行。只要撤出中国就补贴。
4. 几乎同时,美国白宫首席经济顾问库德洛建议(注意,暂时只是建议),政府支付美国企业从中国撤回美国的全部成本,包括厂房、设备、知识产权、装修等等,100%报销。
5. 为什么几乎同时,两国政府都希望本国企业撤出中国,而且听上去如此毅然决然?
6. 这些跨国企业,会听政府的吗?
7. 如果它们真的撤出中国,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8. 这些问题太重要。为了回答这些问题,让我们要从“中国制造”开始讲起。
9. 在过去40年,全球的制造业汇聚中国,是因为中国有两个“比较优势”。
10. 第一个比较优势,也是开始的比较优势,叫做“劳动力成本”。
11. 中国在计划生育政策之前,实行过鼓励生育政策。我父母那一辈,伯伯这边7-8个长辈,舅舅这边也差不多。大量的人口,加上城镇化,提供了工业所需要的海量的便宜劳动力。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可以傲视全球。
12. 但是,这个优势想要成立,有个前提:制造业,必须严重依赖人工。
13. 工业机器人在这些年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在德国、美国、中国都参观过一些无人工厂。当工业机器人逐渐取代人工时,企业考虑设厂的第一因素,将不再是“劳动力成本”,而是靠近市场。
14. 特斯拉把工厂设在中国,福耀玻璃把工厂设在美国,都是为了靠近市场。
15. 第二个比较优势,也是后来的比较优势,叫做“供应链网络”。
16. 当全球制造业,因为成本优势而汇集中国后,这些企业逐渐产生化学反应,形成彼此勾连的、复杂的供应链网络。3000家打火机配件企业集聚一个小镇,走一圈就完成生产,这种效率带来的比较优势,逐渐干掉所有国家竞争对手,输出全球80%的产量。
17. 但是,这个优势想要成立,也有个前提:信任不是问题时,效率才是第一考虑因素。
18. 今天的中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丧失,“供应链网络”优势依然强大。
19. 但是,在中国依然有效率优势时,日本和美国开始公开鼓励本国企业撤离中国。这很有可能是因为,大国之间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
20. 我不想(也不敢)臆测,是什么导致了大国之间的信任危机。但是这个信任危机,必将把本已脆弱的“全球化”,推向比疫情更深的泥潭。
21. 商业的本质,是交易。国际交易一旦锐减,各国闭门生产,整个人类的财富将会因为低效而锐减。
22. 有人说,那不正是我们转型升级的好机会吗?我们自给自足,发展科技,中国或成最大赢家?
23. 一个鞋匠的儿子,因为喜欢计算机,不停学习,毕业后创立了一家人工智能公司。这叫转型升级。你现在非要那个鞋匠本人转型升级,去开个人工智能公司,他只有死给你看。
24. 转型升级,是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过程。
25. 外企撤离中国,一定会对中国经济造成重大损失。同时,也会深深伤害日本经济。还会伤害美国经济。以及全球经济。谁也不会从中获得好处。
26. 那这些外企,会听日本或者美国政府的吗?
27. 我觉得,大部分不会。感谢佛祖、妈祖、上帝和所有的神。品牌商和供应链的关系,就是两块粘在一起的胶布的关系。外人一咬牙想要撕开它们,但是只有他们本人才知道,撕开真的是太疼了。
28. 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进程。全球经济必将纵横交错、水乳交融,盘根错节,不分彼此。
29. 逆全球化,只是短暂的波澜。但我们并不知道,这个“短暂”有多短。是不是足够短到,让那些被波及的企业,能活着走出危机。
30. 在疫情之下,全球的价值观冲突,前所未有的激烈。希望我们能有足够的勇气,不妥协、不屈从,坚决捍卫自己的利益;也要有足够的智慧,建立跨价值观的信任,求同存异,携手抗疫。
31. 外企撤离,中国不会赢;而其他所有人,也都会输。
🔥 最新回帖
得了吧,这些零件如果生产得出来厉害国早就生产了,就算能生产一点,机床,关键原料,软件,哪个不是从国外进口,到时候人家不卖了,恐怕连长安面包都出不来
🛋️ 沙发板凳
居然还有鼓吹打仗的?打仗是有输赢,死了的那些人有输赢吗
坦白说,海外华人都不希望去中国化,但是最近外交部的操作太sao了,有点恶心。
如果能够整顿一下媒体舆论和外交部,会好很多。
这就是一个concept 说了你也不懂的 不要乱跟了
😄谁来整顿???
从前面24点的铺垫,到后面7点的结论
这中间是如何完成逻辑自洽的推理的?
本人驽钝,没明白……
哪有什么铺垫结论,就是几十句话毫无逻辑松散的凑在一起,主题就是离了中国谁都别想活
你在澳洲,天天关心美国 关心土工。把你给能的
跨国挣钱啊,很棒棒哦
哈哈哈哈 厲害國這次表現實在太耀眼了, 想藏拙都找不到地兒藏
它们慌了
在中国生活的国人最喜欢买外国货了,除非是没有钱!奶粉尿布甚至辅食疫苗能买外国货都不会买中国货。
现在是没钱买苹果手机,显摆, 有钱,用华为手机。
必须是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呀!
好事啊!那兵兵你来华人的目的是?
搬了,赢家依然是中国一家
就是说任正非是没钱,穷人喽,你牛
你可以去中国很多城市去看看,开豪车,多数都不用苹果手机
不需要去看,直接回答问题就好了,何必绕弯子,你知道国内每年从美国二手手机市场拿多少货吗?
我是做相关行业的
建立跨价值观的信任,嘿嘿
总统一个order就能让美国公司回来?啥时候总统还有这power了。老川咋不使出来
和楼主不是一个论调啊。
你的所有论断的前提在于:1,中国完全可以代替撤走的外企;2,产品需求量还是和以前一样,你有没有想到:1,今日的手机和以前的电视机一样,需求已经饱和了,2,就汽车市场而言,也饱和了,如果国家大力推行电动车,那么以后汽车升级换代,必然强推tesla,谁还会买日本车呢,中国汽车产业在疫情之前就在萎缩,电动车和其他车型本来就存在竞争,你认为长时间来看,汽车行业就业人口会增长?3, 其他国家推行国家资本主义,如韩国的三星,它是国家支持,企业还是私有的,中国所谓的国进民退,是真正的国有化,比如每个公司设立党委,谁都知道国有化以后的效率会是怎样,4,其它国家设立关税,不会买中国的产品,而中国老龄化问题已迫在眉睫,内需在哪儿?5,农产品价格暴涨,通货膨胀早已挤占的民众的消费能力,没有美国的购买力,中国的产品最多只能自给自足,产能过剩是必然的,更何况,现在疫情让各国都明白,政治成本比产品成本更难捉摸,为了10%-20%的节约的产品成本,以后会用更多的损失去弥补,谁都会算这笔账呀
造出来“卖”给三胖胖,再赠送几节车皮!共赢!
你的理解能力太差
一部日本车:发动机,变速箱,一堆钢铁都是从日本进口到中国组装,组装不要多少人力,生产这些零组件才是需要很多人力,而日本,韩国汽车零组件都放在自己国内,不放在中国
国产车,所有零组件都是国内采购,这些零组件企业才是解决最多就业。
现在已经是世界级的灾难了
中国现在日子不好过,美国同样也不好过,大量印美元,中美贸易战后,中国不会大量买美国债,世界还有那个国家买美国债。
拉倒吧 经济下滑就要吃草了,中共国还有多少人能消费得起国产车
有西西屁才有华为,没有西西屁华为算个球,华为也可以很容易被美国的技术掐s,google真要捏华为的话华为马上嗝屁
华为手机很快就是废品了,还在吹
能预测一下美国疫情什么时候彻底结束啊?现在闷在家里烦坏了
粉红们不相信历史,乐意跟土共捆绑在一起,如同当年的红卫兵。土共不来个二次文革还真对不起这帮新红卫兵。
我建议失业的农民工也加入7毛队伍,起码有饭吃。
不要绑架“全球化”这个概念。不是必须有中国才叫全球化。 美日与越南,马来西亚合作,也叫全球化。 产业链这种东西建立起来就是一夜之间的事情。 君不见摩托罗拉时代,一步跨入智能手机时代,仅仅8-10年时间。 千万别迷信这种东西,无非就是投资和技术保证,市场做引导。 在全球只要有穷人的地方任意复制。 富士康组装iphone 难道还需要大学毕业?
其实伊朗是一面镜子。 当年伊朗和美国好的时候,全球GDP第9。 和美国交恶之后,国家惨不忍睹。政权上也岌岌可危。
中国的汽车就跟中国的足球一样,谁愿开谁开吧。反正上层精英人物是不愿意的。
在那个体制下,农民工轮不到这种差事的。有两种,一种是在编公务员,专业的,疫情一开始,牺牲在维稳岗位上的那几位就属此类。另一种就是牢里的。
最近在某微信群就逢到一位,应该在编,我正在profiling, 蛮有趣的,很好的人性观察和社会学研究。
没法卖,只能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