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一个系统的两个方面

钱浩成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关于中西文化差异和比较的问题,不仅因各自千年以上的历史和知识积累,而显得庞大,而且众说纷纭。
如果撇开具体的细节,站在第三者的角度,从人类系统的整体看,会发现中西方文化两者,存在以人为接点的两个方向相反的发展。类似一个硬币的两面,是一个人类系统的两的方面。
回顾中国历史,会发现中国文化能成为系统的主要是儒、道、佛。这三者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围绕个体人的研究,而缺少关于人的社会性的研究。直到三纲五常被用来代替社会学,成为长达2000多年来封建统治集团的主要理论。
如果从国学和学术专业系统性来讲,中国古代的最有成效的文化遗产,是围绕着《易》而展开的预测学,和医学;这两者不仅有严密的逻辑性,还有辨证性、系统性。但是,这两者,又都是围绕着人个体的。而涉及社会方面的,能成为国学标志的,就是《兵法》方面的谋略学。
中国文化的起点核心是天人合一性,是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因此,中国文化始终是将人与自然进行对比,始终是围绕着人与自然的协调展开的。这种理念,导致其研究方向趋向于个体人的生命保护,趋向于个体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协调,从而开展对个体人的宏观分析和研究。中医学、武术、生命的预测、饮食文化的深入,以及关于地形地物的堪舆等等,无不是围绕着这一核心的。
从对中国文化的系统观测,明显地可以看到,中国文化惟独缺少对社会的研究,没有一个完整而系统的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学理论。将三纲五常作为社会学运用,也只是借用个体人,在家庭血缘伦理学上的衍生。
出现这种情况,首先和盘古开天地等中国最原始的天人合一思想有关;其次,是封建社会强权不允许大众,涉足关于皇权与平民之间的讨论,不允许涉足被垄断的社会管理权领域的议论和研究,只允许有关这方面的诠释;从而杜绝了中国社会学存在的可能性。
事实上,杜绝社会学的真正公开的研究,是一切强权和政治垄断集团所第一使用的和赖以存在的前提。然而,社会的存在,首要解决的就是社会问题。如果不允许对社会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和研究,而只允许诠释,那这个社会显然是不可能有任何真正意义上的进步的。
反观西方文化,自走出拜物教的原始后,都一直尊奉各种无形的神,都一直认为人来自于神的缔造;直至基督教的诞生和处于统治地位。这种拜神和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有着本质的不同。
其一,前者把个体人引导如群体的社会;后者是将人的思想引导入个体的生理。这导致西方在社会学方面的合法性存在和深入探索,使西方社会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终跳出血缘宗族的框架;
其次,前者将对个体人的研究,赋予一个对神进行探讨的关于个体人精神领域的研究。这直接导致宗教的改革,以及人权思想的最终诞生。
第三,这种社会性的外向性扩展思维,彻底打破了人和物关系的原始拜物教思想框框,认为一切物质是服务于人的。从而改变了人对物资的看法,走上了对物质进行开发利用之路。这种源于精神和物质分离的物质观点,使西方人将人体自身也看作为具体的一种物质,而导致以解剖学为标志的现代医学的诞生。
相比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而言,中国对自然界的研究,因对一切现存的事物强调自然的特点,而不愿意人为进行改变的现象,多少还带有拜物教的痕迹。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中西方文化不是同一研究方向,是人类自身和社会两个方面。西方重点在于社会学,中国过去在于人的个体。而人类的发展必然是高度的社会化。因此,西方对社会的研究,就必然要较中国的个体人之研究,具有现代实用性意义。相比之下,中国的个体人的实用性研究,在高度社会化的今天,就沦落成为一个专科。
因是一个人类系统的不同科目,中西文化就不存在全面的可比性,反而存在互补性。西方最为发达的是社会学,并以其发达的社会学,带动了其它学科。如,物理学、化学、艺术、医学等。而中国文化惟独缺少社会学的真正研究。
因此,中国要想真正地崛起,必须开放思想,屏弃对社会学诠释的行为,进行社会学全方位研究的追进。否则,就必然会被淘汰。因为,未来的人类是一个高度社会化的全球。社会学将是一切领域的基础。
事实上,我们也看到,中国的国学本质,就是围绕天人合一思想的、一系列有关人个体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思想。中国文化思想脉络是从个体与自然宏观的结合。故,她具有系统性和长远性。其中,中医学、预测学,以及累积起来的谋略学等,是三个代表性学科。核心是《易》。
显然,中西文化,只存在互补性,而非矛盾的斗争性。狭隘的民族主义者,只会把文化推向自我封闭的极端;而盲目的取舍与否定者,只会引起本就不存在的文化的冲突。
写于 2009.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