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富的本质 看人的深浅

钱浩成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富,在原始只重视物质的时代,往往是指财产的拥有性。当人们认识到,人类的发展不仅只是拥有物质上的财产,还需要有精神上的安慰和追求时,富,扩展到了精神领域。因此现代的富,针对人而言,应该包含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拥有的程度,是“多”的一个层次。
显然,富,产生于人对生存和发展不能自由把握下的焦虑。物质方面的财产多,能够保障生存;精神上的丰富,能够保障发展的延续性。因此,物质的富,是一种物质上的生存自信;精神的富,是对生活追求上的自信,是文明人的特征。
不论是物质,还是精神的富,都给人带来自信。因此,富,作用于社会,其本质就是一种力量。
我们知道,人类最害怕和最难以把握的是自然界的灾害。因为,自然界的灾害涉及范围广,力量和危害大,难以控制和驾驭。其表现形式主要是风、雨、雪、雹、霜、地震、洪水、山崩等等。但是,不论何种自然灾害,都是物质的形式。
因此,物质富的力量,是表面的、显形的、巨大的。但是,是短暂的、可修复的。具体到人,因人的自由行为能力和思维聪明才智,使物质力量的破坏性,又显得可以防御,可以躲避,可以克服。
动物和自然物质的不同,在于拥有包括思维活动在内的精神。而人和动物的区别,就在于这种精神所拥有的程度上的差别。因此,精神上的丰富程度,决定了人远离动物本能的程度。如果要将人也分层次的话,就是以精神的含量多少来作为衡量标准,是最为贴切的。
虽然人类对文明的程度,没有一个固定的评判标准和模式,但是,从人们的潜意识向往上,可以看到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参照物,正是沿着这一路经来评判的。
物质的消耗性,使物质的富,具有短暂性;使物质富的传承,显得可数的有限性。精神的富,因其无形于生活的点滴之中,而根植于人的潜意识里,使精神的富,具有长久性,以及传承的相对无限延续性。因此,精神富的继承,非同于物质富的简单累积或爆发。也就是说精神富的诞生,不单单源于物质的富。
从人类的特性来看,似乎物质的保障是首要的;在人类获得物质保障的前提下,才会顾及精神的需求。因此,人们常认为物质决定精神。事实上,这种观点是把人看作一种机器,他将人所具有的物质和精神,完全分裂开,是一种机械的观点。如果这种观点存在,就不能解释,舍己为人,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等等人间的美德。
这样的理解,就会把人看作是一种禽兽,而否认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事实上,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本身自己就会类似于习惯禽兽的行为。譬如,贪得无厌,出卖同胞,野蛮暴力;这类人的生存准则,就是胜王败寇。在这种思维下生活的人,犹如生活在强盗成群的地狱,是朝不能保夕的。这就是人间的灾难,古语而言的人祸。
因此,物质的富和精神的富,没有绝对的必然因果关系。只是物质上的富,能够增加追求精神上富裕的手段和工具而已,并不是精神富裕的必要而充分的条件。就象精神上的富,并不能一定立刻保障带来物质上的富裕一样。
显然,物质上的富,只能对生存提供一定的保障;而精神上的富,一定能给人带来人生的快乐。
追求生存保障的物质之富,就显得一种有限的人生满足感。这种满足感,限制了其继续努力的动力。而拥有对未来生活自信的精神之富,却保持了追求生活的永恒动力。两者的差别,导致物质富的追求总有一天是终点,而精神富的生活,始终是以享受现实而不断向前的,总有一天能够获得物质富的结果。因此,物质富的单向追求,有限而转换难;精神富的拥有,则必然要体现精神物质的双丰收。
从中外历史来看,物质上的富,大都呈现出昙花一现的美景,而精神上的富,却具有保持有千秋万代的功能。典型的物质富裕如古埃及,晋代的石崇;精神富裕的案例,则要数犹太人。在中国,富不过三代,是一个历史的事实。纠其原因,就是整个社会始终停留在物质的追求上,而忽略精神的奋进。
显然,国人要摆脱真正的“穷”,还任重道远。今天,能吃上一顿鲍鱼,就认为自己已经幸福得升天了,只能证明自己的肤浅,只能是一种自欺欺人的俺耳盗铃的心理自我安慰。
写于 2009.10.07 ​
b
bluecrab
感觉你说的是十几年前的事,现在国内有钱人做各种慈善的非常多,教育的孩子很多也并不骄奢淫逸。
钱浩成
这是09年10月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