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人的三样法宝,完善民主社会的必备条件

钱浩成
楼主 (北美华人网)
民主社会是理性人主导的社会。而理性人离不开三个法宝:哲学概念的全面展示和运用上的界定;思维运用时,辨证法基础上的系统思维;以及指导行动的逻辑思想。简而言之,即:哲学、逻辑、辩证法与系统思维。
哲学概念的全面展示,意味着对事物的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哲学概念运用上的界定,体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中,理论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系统思维的建立,意味着对事物变化的全面了解,意味着建立了尽可能持续正确决策的基础,意味着拥有持续正确决策的最大保障;如果用中国式语言来理解,就是意味动态平衡本质的中庸的实现。
思维运用上的辩证法,是一种系统看待问题的前提,是系统思维的行为基础。辩证法之于系统思维,意味着对事物及其变化的全面掌握,避免了僵化和教条的思维行为,也有效地防止了绝对理性的弊病。
逻辑,在理论上起到对所有概念,进行因果紧密串联,使所有概念有机紧密相关,共同形成为一个系统的作用;在实际的现象中,起到对事物存在和发展事实相互关联的锁链作用。形象地讲,逻辑就是概念、事物之间的桥梁。
从以上阐释中,我们可以看到,理性之于人的本质,就是让人始终保持清醒,避免堕落入感性冲动下,只顾当前表象之片面,而又丧失逻辑桥梁,从而导致自己处于四面楚歌的自我毁灭的境地。
对人类来讲,理性存在个体理性与群体的社会理性两种。个体理性和社会理性之不同,在于个体理性的缺陷,容易造成过度概念化的僵化意识,过度理性后的背离实际,过度依赖逻辑后的超前意识,以及僵化行为;社会理性的实现,是感性和理性相互撞击后的结果,最大地避免了前提错误导致的理性,所造成的社会后果。通俗地讲,就是避免了理论极端化和书呆子的决策。同时,它导致社会决策,具有包容性,现实性,准确性。
在思维领域,民主社会的实质,就是在民主的过程中,让感性与理性进行较量,就是用理性来引导降伏感性,用现实的感性限制不切实际的过度理性,从而形成较为准确的社会决策。因为,感性的存在,保证了理性前提的最大完备;丧失感性,理性就会进入不切实际的空想。
如果说纯粹感性,就必然堕落入暴力;那么,缺乏感性的纯粹理性,会使人走向极端。如果我们一手握着纯粹感性,一手握着绝对理性,两者始终互换,而从不交融。那么,其表现的行为,就恰似一个神经病。中国60年来,始终在极端化两极中的变迁,尤其是文革的历史事实,就是最好的证明。 回顾中国整个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三纲五常只有人伦及其变异的概念和逻辑,而没有辩证法,更没有哲学。而具有哲学、逻辑、辩证法上的系统思维的文化,主要是《佛》与《道》,其次是具有雏形的《儒》的仁、义、礼、智、信。 最能体现哲学、逻辑、辩证法上系统思维三者并存的,是《皇帝内经》为核心代表的中医学,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谋略学,以天干地支纪年和《易》为核心代表的预测学。
然而,《佛》和《道》的强调个体性,以及主要的出世原则,又堵塞了其成为中国社会主流文化之路。而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因受三纲五常的局限,在没有得到更深入的哲学上的阐释情况下,被表面变异,失去了其光泽。
文明社会是一个理性的社会。理性章显民主,民主提供理性存在的保障。可以说,民主和理性是一对相互提供最大保障的双胞胎。因此,民主的社会,需要健全的理性。这就奠定了哲学、逻辑、辩证法上的系统思维三者,能够成为完善民主社会的法宝。
写于 2009.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