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的支援湖北专家英文发布会,有协和的杜斌,中日友好曹彬,还有一个女医生和男医生忘记叫什么名字了也是从北京支援的。他们说了年轻重症基本也是有underlying condition,说现在中国很多年轻人身体状况并不好。 ruo_hu 发表于 3/30/2020 3:29:05 PM
急诊室爆满,医院在外面还单独设立了帐篷。大部分人如果是典型的COVID症状,比如发烧,肌肉酸痛等病毒症状,没有其他基础疾病,我们都直接让回家隔离14天,连测试都不测试……因为test kits也紧张,而且像纽约这种重灾区,基本上测了也白测,肯定都是COVID。所以大部分病人都回家自行隔离了。让住院的都是ABC (airway, breathing, circulation) 有问题的。 jadekat 发表于 3/29/2020 8:54:45 PM
我听到的差不多,这是纽约五万例确诊的时候,而且像楼主说的轻症都没测,是五万例中度重度。所以武汉当时是多少例?方彬的视频,医生护士崩溃的视频,当时的武汉是不是起码有十万病人了? ConnieBear 发表于 3/29/2020 9:02:25 PM
在纽约的一线医护人员,每天正常在医院上班,随便分享一些见闻。从前上下班的摩肩接踵,到州长要求non-essential workers 都在家工作以后,路上人少到屈指可数,大部分餐厅关闭,虽然州长只是要求不能dine in,但是我看到的其实大部分餐厅都贴了关门告示,就连便利店bodega也不例外。阿拉伯人的餐车都不见了。外卖还开的地方有麦当劳,taco bell。Paris Baguette还开着,特别感动,下班回家路上还能买点吃的。坐地铁上下班,地铁里空空荡荡,地铁线路停了几条,而且也不那么频繁了。所有的电子显示屏都在轮番提醒大家怎么防止病毒传染,各种语言包括中文都有。一个车厢里2-3个人最多了,看起来都是必须上班的人。流浪汉能占着一长条座位睡觉。开车的同事都不敢坐地铁,虽然我一天坐两次也没啥问题,当然注意个人卫生infection control很重要了。日常戴口罩的人还是多了很多。路上行人戴口罩大概50%,地铁里80%都戴上口罩了。和前两周比起来,还是进步不少。去Whole Foods买菜,基本上什么都有,包括厕纸。熟食区关闭。得排队进店,店里不允许太多人,而且店员会一直提醒6 ft距离。但是基本上什么吃的都有。我逢周末去买一次吃的也够了。医院里很恐慌,病床很满,我们的几个ICU都满了,都是上了呼吸机的COVID病人。另外还开了好几个新区装COVID病人。大多数病人年龄都是60+,有基础疾病,最明显的基础疾病是糖尿病,哮喘/COPD,冠心病或者心衰。免疫系统弱的病人也是重灾区。有一个年龄38岁的病人没有基础疾病,但是BMI 50,也不是健康人。目前还没见到完全健康的人因为COVID而病重的。急诊室爆满,医院在外面还单独设立了帐篷。大部分人如果是典型的COVID症状,比如发烧,肌肉酸痛等病毒症状,没有其他基础疾病,我们都直接让回家隔离14天,连测试都不测试……因为test kits也紧张,而且像纽约这种重灾区,基本上测了也白测,肯定都是COVID。所以大部分病人都回家自行隔离了。让住院的都是ABC (airway, breathing, circulation) 有问题的。胸片的敏感度不高,有些病人的chest xray 正常但是CT就显示肺炎。关键是CT现在也照不过来,太忙。医护防护措施非常紧张,和州长说的物资充足完全不一样,我们都一个N95用一个星期,外面再每天套一个双层外科口罩。全身的防护服是没有的,就是普通的无纺布。药品紧张,所有的人都在用hydroxychloroquine+azithromycin,全部在经销商那儿backorder,能下一单就下一单,但是基本没货。我们上周一直就缺货,全医院只有100片hydroxychloroquine 都不知道怎么办,前几天好不容易才进了一批三千片的hydroxychloroquine,大家能稍微放松一段时间。每天查房都讨论怎么治疗COVID,什么时候用激素,什么时候用IL-6单抗。信息比较混乱,谁也说不清楚。暂时想到这么多,不想变成政治讨论,现在每个人对COVID的看法都不一样。主流媒体喜欢报道这个记者死亡,那个医生死亡,问题是媒体也不知道人家到底是有什么基础疾病。反正我们一线看到的重病没有一个是健康人,门诊和急诊里有太多类似感冒症状的健康人都让回家了。所以感觉媒体报道出来的印象还是有偏差。当然这些都是我的印象,和其他一线人员不一样的印象也是有可能的。 jadekat 发表于 3/29/2020 8:54:45 PM
谢谢码了这么多字,字字珍贵!上次看到去世的医护是有哮喘的基础病。也许真的轻症就自己熬过去。医院的朋友说,医护测了是新冠的很多也在上班,cdc说不发烧可以上班。看来也许最后真的是全民免疫了。 redroseii 发表于 3/29/2020 9:00:18 PM
回复 26楼ConnieBear的帖子 方彬拍的时候应该已经不止十万了,事实上那之前一个多星期前,有护士爆料说已经至少九万人感染了 说这些有什么用?现在看的是纽约
回复 26楼ConnieBear的帖子 方彬拍的时候应该已经不止十万了,事实上那之前一个多星期前,有护士爆料说已经至少九万人感染了
那即是说纽约的数字并不反映真实情况。。。。。。 layjohns 发表于 3/29/2020 9:03:44 PM
回复 1楼jadekat的帖子有没有好心人给楼主邮寄几个N95? 这才是最重要的!!!!!!!!!!!!!!!!!! johncliff 发表于 3/29/2020 9:12:46 PM
回复 24楼Foodstar的帖子看到有急症室医生说一周后病人回来症状就很严重了 lastunas 发表于 3/29/2020 9:10:21 PM
回复1楼 jadekat 的帖子 有没有好心人给楼主邮寄几个N95? 这才是最重要的!!!!!!!!!!!!!!!!!! johncliff 发表于 3/29/2020 9:12:00 PM
回复 1楼jadekat的帖子非常感谢珍贵的一线报道,“目前还没见到完全健康的人因为COVID而病重的”, 十分令人鼓舞。所以年龄大及有基础问题的人,就要特别留心遵守Social Distance 了。 noshock 发表于 3/29/2020 9:21:12 PM
回复 1楼jadekat的帖子mm,你们防护用品不够可以站内我,我们几个捐助组织都在为纽约医院筹措PPE 养貂的小昭 发表于 3/29/2020 9:06:21 PM
有不少人问关于hydroxychloroquine (HCQ)+azithromycin,我就随便说几点:
谁用这个药:住院的,有基础疾病的,呼吸困难的。
怎么用:这个药的组合疗程只有5天。HCQ第一天 400 mg 一天两次,接下来四天每天200 mg一次。Azithromycin 第一天500 mg,接下来四天每天250 mg一次。HCQ在体内组织分布广泛,半衰期非常长,可以一到两个月。就是说你吃一片药,这个药的血液浓度在一个多月以后还有最开始的一半。
药效其实大家都不太有信心。很多人都引用的是一个法国人做的42个病人的研究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24857920300996),说是HCQ+azithromycin在5天内让鼻咽腔的病毒量大量降低。另外有肺炎症状的病人服用这个药,比无症状但是COVID阳性的人服用要更有效。但是问题是,鼻咽腔内的病毒量降低就等于肺炎治疗成功吗?当然不是。所以其实大家对这个组合的信心也不是很大。但是问题是,没有别的选择了。
作为预防用药,我不看好。第一就是对于健康人来说,副作用>益处。副作用就不细说了。第二就是药效本来就有争议,很多医院也不够用,所以还是留给有基础疾病的COVID患者比较好。现在外面药房里这个药也短缺,纽约新颁布的紧急法规要求必须要有COVID阳性报告,药房才能发药,可见短缺程度。
——————————————————————————————————————————————————————————
在纽约的一线医护人员,每天正常在医院上班,随便分享一些见闻。
从前上下班的摩肩接踵,到州长要求non-essential workers 都在家工作以后,路上人少到屈指可数,大部分餐厅关闭,虽然州长只是要求不能dine in,但是我看到的其实大部分餐厅都贴了关门告示,就连便利店bodega也不例外。阿拉伯人的餐车都不见了。外卖还开的地方有麦当劳,taco bell。Paris Baguette还开着,特别感动,下班回家路上还能买点吃的。
坐地铁上下班,地铁里空空荡荡,地铁线路停了几条,而且也不那么频繁了。所有的电子显示屏都在轮番提醒大家怎么防止病毒传染,各种语言包括中文都有。一个车厢里2-3个人最多了,看起来都是必须上班的人。流浪汉能占着一长条座位睡觉。开车的同事都不敢坐地铁,虽然我一天坐两次也没啥问题,当然注意个人卫生infection control很重要了。
日常戴口罩的人还是多了很多。路上行人戴口罩大概50%,地铁里80%都戴上口罩了。和前两周比起来,还是进步不少。
去Whole Foods买菜,基本上什么都有,包括厕纸。熟食区关闭。得排队进店,店里不允许太多人,而且店员会一直提醒6 ft距离。但是基本上什么吃的都有。我逢周末去买一次吃的也够了。
医院里很恐慌,病床很满,我们的几个ICU都满了,都是上了呼吸机的COVID病人。另外还开了好几个新区装COVID病人。大多数病人年龄都是60+,有基础疾病,最明显的基础疾病是糖尿病,哮喘/COPD,冠心病或者心衰。免疫系统弱的病人也是重灾区。有一个年龄38岁的病人没有基础疾病,但是BMI 50,也不是健康人。目前还没见到完全健康的人因为COVID而病重的。
急诊室爆满,医院在外面还单独设立了帐篷。大部分人如果是典型的COVID症状,比如发烧,肌肉酸痛等病毒症状,没有其他基础疾病,我们都直接让回家隔离14天,连测试都不测试……因为test kits也紧张,而且像纽约这种重灾区,基本上测了也白测,肯定都是COVID。所以大部分病人都回家自行隔离了。让住院的都是ABC (airway, breathing, circulation) 有问题的。
胸片的敏感度不高,有些病人的chest xray 正常但是CT就显示肺炎。关键是CT现在也照不过来,太忙。
医护防护措施非常紧张,和州长说的物资充足完全不一样,我们都一个N95用一个星期,外面再每天套一个双层外科口罩。全身的防护服是没有的,就是普通的无纺布。
药品紧张,所有的人都在用hydroxychloroquine+azithromycin,全部在经销商那儿backorder,能下一单就下一单,但是基本没货。我们上周一直就缺货,全医院只有100片hydroxychloroquine 都不知道怎么办,前几天好不容易才进了一批三千片的hydroxychloroquine,大家能稍微放松一段时间。
每天查房都讨论怎么治疗COVID,什么时候用激素,什么时候用IL-6单抗。信息比较混乱,谁也说不清楚。
暂时想到这么多,不想变成政治讨论,现在每个人对COVID的看法都不一样。主流媒体喜欢报道这个记者死亡,那个医生死亡,问题是媒体也不知道人家到底是有什么基础疾病。反正我们一线看到的重病没有一个是健康人,门诊和急诊里有太多类似感冒症状的健康人都让回家了。所以感觉媒体报道出来的印象还是有偏差。当然这些都是我的印象,和其他一线人员不一样的印象也是有可能的。
🔥 最新回帖
🛋️ 沙发板凳
那即是说纽约的数字并不反映真实情况。。。。。。
你管他武汉有多少病人干嘛?这对纽约治疗有啥帮助???对你呆在美国有啥帮助?
方彬拍的时候应该已经不止十万了,事实上那之前一个多星期前,有护士爆料说已经至少九万人感染了
非常感谢mm提供一线情况报道,这其实也让我们心里有了一点底,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和家人!
我怎么也品着是这么个意思呢
五万不可能全是中度重度的病人,否则医院怎么可能住得下?纽约总的床位也就几千张吧。五万是累积的感染病例量。现在医疗紧张,一些轻症没办法测,不代表所有轻症都没测啊!
我不相信纽约五万病例全是中度重度的。没看楼主说住院的都是六十以上有基础病的病人吗?怎么可能五万多感染者都是这种的?
怎么现在武汉都不让说了吗?你管得着吗? 不是土工隐瞒数字,全世界能现在跟着一起倒霉,我还偏说了
我就是认为该看住院病人和死亡病人,确证数可以参考看趋势,都有很多其他的因素(delay, test kit够不够,准确率,无症状算不算等等。)
实际数目还要高很多
或者告知哪里可以买到合格的n95口罩也行啊,医护人员保护好,我们才能平安
。。。
我们健康人也要继续遵守social distance。一是保护老年人,二是不给医院添麻烦。但是确实心安了不少。
好人一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