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店」拒內地客自斷財路,疫情給「黃色經濟圈」潑冷水 | 獨家

d
dmao
楼主 (北美华人网)
歐美疫情急劇惡化,香港特區政府向全球發出紅色外遊警示。不少網友表示,這下以疫情為由而拒絕內地客的「黃店」是否也會「拒絕歐美人士入內」?之前某新當選的「黃絲」區議員辦公室門口會不會換上「歐美人士與狗不得入內」的提示牌呢? 歐美疫情急劇惡化,香港特區政府向全球發出紅色外遊警示。不少網友表示,這下以疫情為由而拒絕內地客的「黃店」是否也會「拒絕歐美人士入內」?之前某新當選的「黃絲」區議員辦公室門口會不會換上「歐美人士與狗不得入內」的提示牌呢?
香港機場 圖:香港中通社圖片
新冠肺炎疫情緊接反修例風波,令香港經濟雪上加霜。因由黑衣暴亂衍生出來的「黃色經濟圈」,在今年年初達到高峰,每天門口大排長龍至深夜。然而,黃色經濟圈最重視的是「內需經濟轉型」,疫情下市民減少外出,消費冷落,不少「黃店」生意跳水式大跌,近日紛紛告急。據港媒統計發現,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最少有14間「黃店」關門大吉。
一家「黃店」 圖:資料圖片

「齊心抗疫」的口號並沒有減少社會上政治壁壘分明的氣氛。有店家為了盈利,試圖喚醒人們的記憶,提出「抗疫毋忘抗爭」的口號,而目的僅僅是為了呼籲更多「黃絲」進店消費,「盼同路人發揮互助精神共渡難關」。然而他們期盼的「手足」此刻正在哪裏呢?不是在隔離中心,就是在家躲疫保命了。疫情面前,「保命」才是人們最大的訴求,還會有人在乎「顏色經濟圈」嗎?
有商家表示,現在的全部支出都是要貼錢,若業主企硬(堅持不服輸)不減租,擔心下月隨時要止蝕離場。不少商家都表示,暴亂時期對生意的影響遠不及這次肺炎拖累。商家唏噓「條街係冇人,真係冇生意」(街上沒有人,真的沒有生意),而黃媒《蘋果日報》則將這口鍋推到了特區政府頭上,報道認為是特區政府沒有對內地全面封關,引起市民恐慌情緒,所以才不出門消費的。
2月4日 連接羅湖口岸及鐵路站的通道關閉 圖:聯合早報
「是否全面封關」同時還引起另一場關於「歧視」的爭論。「反修例風波」發生後,不少店舖聲稱不接待內地遊客,被指政治立場先行。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又有「黃店」食肆貼出標示表明不招待內地或是講普通話的人,被質疑涉及種族歧視。以知名「黃店」光榮冰室和龍門冰室為代表,店家解釋一是因為防疫措施不足,為求自保;二是服務員不會普通話,無法交流下單。
圖:資料圖片

實際上,香港特區政府於2月8日起規定,凡從內地入境人士皆須隔離14天,而且入境關口僅開放3處。這一個多月來,入境的內地人士大大減少,「黃店」依然貼出這些標籤,反而令香港的新移民群體感到受針對。
民主黨中委蔡耀昌本月5日代表其任職的社協發表調查,指部分食肆以防止新冠肺炎疫情為由,拒絕招待內地人,質疑涉及種族歧視。他近日向平機會投訴,要求跟進事件和修改相關法例。不料,蔡耀昌的舉動引起60多名民主黨區議員和社區主任作出聯署,質疑蔡的言論等同支持特首林鄭月娥拒絕全面封關,與民主黨堅持全面封關的立場出現重大矛盾,要求對方辭任黨中委,以尊重民主黨立場。
蔡耀昌 圖:頭條日報
蔡耀昌隨後主動提出辭任黨內全部職務,中委會即時接納其辭職。民主黨發聲明稱,民主黨「尊重」店舖拒絕為「高風險人士」提供服務的防疫舉措,更稱「不招待內地人」不涉歧視云云。從當前的疫情數據顯示,以16日為例,內地新增21宗確診病例,當中20宗為境外輸入,湖北武漢僅佔1宗。而國外的確診數據在一路飆升。可見內地人並非民主黨口中的「高風險人士」。

羊毛出在羊身上
經濟不景氣,今時今日依然有「黃絲」要大搞「黃色經濟圈」。日前,在理工大學被暴徒佔領期間,堅持在理大食堂為暴徒做飯的「廚房佬」在臉書上發起「雷動計劃」,提議「眾籌黃店」,並發起民意調查。聲稱目的是為整體黃色經濟圈於香港飲食業界取得半數營業額。但目前該貼文只有3個回應,15次分享。
民意調查內容 圖:臉書截圖
最近,又有大批「黃店」在網上發告急文帖,而其中大部分都表示對「手足」加收「保護費」的行為失望。近日,網上流傳一則「黃店」店主自白,他稱「黃色經濟圈」規定每月要將5天的收入上繳抗爭基金,類似交「保護費」,在目前市道低迷下簡直是「乞兒兜討飯吃」,令該店不得不結業。
圖:文匯網

早有學者分析,「黃色經濟圈」本身是個死循環,「黃店」向抗爭基金捐款,間接令暴徒有錢繼續破壞本港基建、摧毀香港營商環境,这样以消费政治的小圈子运作,本来就是自掘墳墓的做法。「黃店」以拒絕接待內地人、警員及其家屬,导致客源愈縮愈窄。除大環境因素之外,「店主」的品質和服務差亦都是一大死因。
有評論人士指出,在黑暴事件和新冠肺炎的雙重打擊之下,全港業界本應團結一致,但仍有人利用疫情煽起政治操作,分化社會。反對派置市民抗疫需求如罔聞,自掘墳墓的同時也陷無辜市民於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