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中国的他山之石?

眾聲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当年,孙中山在论述其三民主义的时候提及民族性。他问道中国民族性在哪儿?孙中山认为不在士大夫那里。为什么?他举了个例子:如果你们家里有宝贝(这个宝贝就是我们的民族性),你会把你们家里的宝贝放在哪儿?如果你不想让人偷走它,你就不会把它摆在明显的地方。你会把它放在一堆破布或破烂中间,让贼不知道你家里有这个宝贝。
所以在明朝亡了的时候,清朝入关的时候,那些有识之士也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后来事实也证明了这个问题的确实存在,这个问题是什么呢?就是读书人靠不住。 读书人在明朝的时候他们喊明朝的皇帝为万岁,向明帝表忠心。但到了清朝,仅仅10年不到,他们就从效忠明朝转向效忠大清朝了。他们真是靠不住的。那什么人靠得住呢?江湖靠得住。
所以明朝的遗老遗少要把这个民族性放到哪里呢?,就放在袍哥那里, 放在江湖里面, 放在会党手里,也就是放在民间!
洪门就是这么来的。就是把民族性与民族传统的一些好的东西存于市井中间,放在真正的老百姓中间。因为,最终,老百姓是靠得住的,老百姓比当官的、比读书人可靠,这是当年孙中山讲的话。
所以当时我决定做论鼎系列节目的时候,我也是有这重考虑的。即把一些东西放在百姓中间,市井之间。当下一定没有大的作用。但是在未来,我相信它们是有价值的。因为它所经过的过程最后沉淀出来的东西是真实的。它经历了一个历练的过程。如果不经历这个历练的过程,放到一个当年孙中山口中的士大夫手里,很可能士大夫十年就变了。一百年后,他都不知道明朝为何物了,他都认为这个反清复明叫大不赦大不敬了,所以这是不一样的。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
为什么会是这样?清朝末期的时候,谭嗣同讲过一句话:“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二千年来之学,荀学也,皆乡愿也。”其中,大盗是什么?大盗指的是暴君。乡愿是什么? 乡愿在传统汉语里是伪君子的意思,虚伪的官员的意思。即这两千年来的中国统治都是暴君和虚伪的文人、虚伪的官员互相利用的一个过程。所以,我们今天谈论这个话题是有特殊的意义的。
本篇的内容是他山之石,中国的他山之石。缘由是因为易中天2009年写过出版过一本书,叫《我山之石》。而实际上易中天想讲的是他山之石。易中天在这本书中分析了所有的我山之石之后,即分析了所有的中华传统文化之后,他认为只有我山之石是不足以解决中国现在的社会问题的。最终结论是什么?他认为他山之石是西方的民主、科学与法治这三样东西。他认为没有这三样东西是中国不是一个正常文明国家的关键之所在。而中国的传统文化只存在借鉴意义,没有民主、科学和法治则不可能帮助中国国家的社会和进步。我没有与易中天有过交流,而恰巧,他十年前讲的这话与我十年前的观点有同样的着眼点。那么他的观点跟我一直以来讲的观点有没有矛盾之处呢?没有矛盾之处,但有不同之处。
为什么没有矛盾之处呢?因为他强调了一点:如果你把传统文化全忽略了,你也就没有路了,也就是没有根了。为什么有不同之处呢?因为他认为中国文化所占的部分可以弱化,而我认为中国文化所占的部分在现今这个时期不应过于弱化。道理很简单,中国社会的道德沦丧现象比较严重。所以急需有一种伦理方面的东西把它牵扯回来。现实地讲,恢复传统是最可行的。这就像培土,恢复传统不会有水土不服的问题。而且后来我也不断讲到,传统中的真儒家、真道家不但与基督教文明没有矛盾,甚至有更多相同的地方。最大的问题是:我们要明确恢复传统中的哪部分?
除上述这一点差异之外,2009年易中天出版的《我山之石》与我今天的看法没有不同。虽然易中天的书名是《我山之石》,而实际上他书中的内容所想表达的并不是我山之石,而是我山之石背后他没表达的他山之石。我认同他这个看法,即如果没有他山之石,要想改变是很难的。因为他山之石是避免文化和学术研究近亲繁殖的一个很关键的要素。他能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一定的开放性。
他山之石如何促进文化的多样性和一定的开放性? 简单地说,它能够通过与外界的交流与自己形成对立与反思,从而让我们能知道如何改进并促进进步。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文明一直以来都是我从多方面提及的,而其中伴随大一统集权的劣势和危害又是屡屡被涉及到的部分。多样性与开放性的角度尚未涉及,今天就要从这个角度考察一下。
大一统集权在过度的状态下必然衍生出追求某种统一性。大一统的思路是能不分配权力就不分配权力。其对下级的授权是最低限度授权,更不用说最高限度授权了。什么是最高限度授权?最高限度授权是给予被授权方愿意怎么做就怎么做的权利,其前提是授权方只要求一个最终输出的结果。什么是最低限度授权?最低限度授权就是被授权方只存在完成其所被分配到任务的权力。同时,完成任务的方式方法也是由授权方严格指定的。简单地讲,最高限度授权是使用被授权方的头脑与手脚,而最低限度授权仅仅是使用被授权方的手脚,并且必须戴上手铐和脚镣。
最低限度授权一方面导致了基层官员一级一级地自己走灰色地带。因为正常地带是不足已完成其所负任务的。那么,他走灰色地带拿到的权力可能就更大。但他不会去完成领导真正让他去完成的任务,他会去谋私利。这是人性使然。另一方面,最低限度授权也导致最简单的结果,即官僚系统的阴奉阳违和不作为。
不仅如此,最低限度授权模式的存续必然是通过破坏多样性才可以实现的。此处多样性的领域包括方言、习俗、世俗、家族等等都会被最低限度授权模式破坏。这种破坏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破坏的后果是导致思想、文化的近亲繁殖。因为自身和外界的交流在比较大的程度上被阻断了。剩下的是一潭死水。如此一来,这个系统所培养出来的人就越来越趋同。大家都一样,都是一类人,说一样的话,一个思维模式。
一个简单的问题:一个团队是拥有各种人才好?还是只有单一的一类人才好?当然是多种人才好。举个直观的装修团队的例子:假设你有一只十个人的团队。如果这十个人全是木匠,那你能接装修的活儿吗?只有当这个团队里既有木匠又有瓦匠的情况下,你才能找到好活儿,没错吧?
但是这种集权体制也有一个好处。它常常被形容为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当年,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很长时间内,我都认为中国这个体制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甚至,很多西方的学者当年也为此反思过西方制度,认为民主制度有问题,太拖拉。与这种集权制度比起来西方民主制度干不了大事。但是今天你再看看,中美贸易战这么大的事出来了。反而常常被形容为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不行了,显得失落了。而那个所谓不团结的民主制度的美国总统却显示出了极大的权力的灵活性。
为什么呢?这跟前文举的装修团队的例子是异曲同工的。因为,这类催生出更广泛和深入的近亲繁殖的大一统的集权体制培养出来的能力是单一的。它是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但它只能办大而简单的事。如同你有十个木匠的团队。接一个纯木匠活,你一定比别人干得好。因为一般人没有十个木匠的团队。但它干不了复杂的大事。比如装修新房,它就装修不了。因为装修新房需要的不仅仅是木匠。什么是复杂的大事?香港就是个例子、中美贸易战就是个例子、处理和印度的关系就是个例子。这种例子比比皆是。因为,处理这些复杂的事对分工与协作的需要超过了目前中国这个系统、这个体制的能力范围。更进一步、更准确地说,是超过了它的智力范围。但是,此处需要特别说明一下,以上的描述没有一点挖苦的意思。因为,以上的描述不是在说一个人,而是在说一个体系。假设这个体系有智力的话,它智力不够了。但是,体系中的每个人,当被独立于这个体系之外的时候,他智力都是绰绰有余的。还是以十个木匠的装修团队为例。把十个木匠打散了分到任何一个综合团队里面,他都是把好手。但是,这十个木匠凑到一起,没有懂销售的、没有懂采购的、没有懂其他事的,他就干不了大工程,就干不了复杂的工程。因为仅仅由十个木匠组成的装修团队的功能是单一的。
再看看另一个例子:只有我山之石没有他山之石的这个体系就像一个不可升级的单片机一样。它只能干简单的活,方便大规模的复制,但它没有升级能力,它也没有沟通交流能力,它没有一种跟外界的互动能力。
再来考察一下有开放性的体系,比如民主社会,它是什么型态呢?它就是一个可升级的软件。它不怕出问题,它出了问题升级软件可以打补丁嘛。虽然有问题,但永远包含着可能性。而单片机是什么?单片机是在它的能力范围内工作没问题。稍微超越一点它的能力范围,它就会变得问题大大的,而且是不可解决的问题。
十多年前认识一个小城市的超市老板。这个小超市的老板懒得学收银系统。十年前,收银系统在那种城市并不多见。他没有收银机,所以他一直靠纯人力去收钱。要知道,如果靠人收钱的话,外人是信不过的。所以,只能用自己家里人。他就是这样做的。他跟他老婆两个人,还有他的父亲来做。
如此一来,自己家的人全部耗在这上面了,一时一刻都离不开人嘛。后来出了个很有意思的事,给他打工的那个小妹,开了一个跟他一模一样的小超市,除了名字不一样。这种事在中国人里很常见。但是,还有两个东西这个小妹做得不一样:一是这个小妹用了收银系统,二是这个小妹使用了监控系统。所以,她就无须面对她前老板这种只能靠自己家里人的情况。当年,在这种小城市,这种收银系统是不很常见的,监视系统更是不常见,网络监控是难以实现的。
当时,这种情况出来的时候,我就跟我这个朋友这个老大哥说:“我说你把店卖了吧。你现在能卖个好价钱,你要不卖,不出三年你这店只能卖给你隔壁这个小妹子。”他不信。结果没到三年。两年就干不下去了。只能是卖给他这个小妹了。为什么我会预测到这个结局?很简单,因为人家比他先进,他放着先进的东西不用,那他这个差距就会越来越大了。
同理,制度也是一样的。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先进的制度,就没有比较。没有比较就没有优劣之分。那就没什么嘛。如果大家都是奴隶制,即不需要考虑制度的因素,国家与国家之间基本上用算盘就可以算出来谁厉害了。算盘打一下,人口多少、物产多少,拼的就是这些东西,纯硬件。
可一旦计入了制度因素,类似于说有了软件方面的考虑,那就不一样了。不同软件的区别可大了去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当年的大英帝国和大清帝国。英国多小的地方,却霸占了大半个地球。为什么?它的制度不一样。我们要看到,它的核心是制度不一样,而不是人种不一样。
所以采用一个好的制度并不是仅仅对老百姓有好处。我相信,如果民主制度对统治者的长治久安没好处,他们也不会选择它的。民主制度也就不会成为世界的主流了。因为,这个世界是很功利并且很现实的。
以前,在论鼎的节目里,我说过:“技术的进步导致了文明的发展和演变,而不是反过来的。不是文明的演变导致了技术的进步。比如说闯红灯的例子、靠右行驶的例子,这些交通规则现在是我们默认的基础社会规范。但是,如果没有汽车这种高速行驶的交通工具的出现就不需要这种规范。所以,是因为有了这种技术你才需要相应的规范与制度。”
以上这段话是什么意思?生产力进步了,制度跟不上会出事的。小到交通规则,大到国家制度也是一样。
制度也是一种技术,也是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这两千多年是个比较封闭的循环。中国这种制度的二百年一循环二百年一循环,在世界上也绝无仅有。包括今天中国形成的这种制度的现状也绝无仅有,独此一家。跟朝鲜不一样,跟越南还不一样。
谁是中国的他山之石呢?易中天当年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他给出的是三种制度。但他没有具体指明标的物。今天,我觉得答案是明确的,而且是唯一的。我认为就是美国。就是美国,这与崇洋媚外没有关系,这与现实状况有关系。
美国与中国最利益相关。可以这么说:中国好美国也沾光,中国不好美国也跟着吃瓜烙。就是把川普总统叫来,他也得认这句话。因为中美之间的利益往来和利益纠葛实在是太深了。而且我认为美国能够帮助到中国的部分,最大的还真的不是帮助到老百姓,最大的是帮助我们的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
稍微碰点线地说,美国既是最有可能消灭掉中国现有统治集团的力量,同时也是最有可能帮助中国现有统治集团包括对应的具体个人的力量。
更直白地说,美国肯定是最有可能消灭共产主义制度的。因为,美国消灭共产主义制度这事,从苏联存在的那天开始到今天,它就没有忘记过。这也是事实。美国也是天天在讲。我以前讲过美元上的“In God We Trust”那句话的来历就与消灭共产主义制度有关。可以这么说,每一张美元都是反共产主义、反无神论的。
所以,美国人反对无神论和反对共产主义就已经到了这种程度。不是表面上看起来的利益这么简单的。哪有那么简单的。经济只是太浅的一个层面了,太浅的一个层面了!但是,最终,会体现在经济上,这是不假的。但是,我依然认为,美国也是最有可能帮助共产党人的一股力量。因为,它想消灭的是这种主义,而不是一群人。反过来说,消灭一群人也未必能根除一种主义。这个话大家各自体会吧。反正,我发现过去的这些年,当官的往外跑,基本上不是跑美国大使馆就是往美国跑。这个现实的现象已经很说明问题了,就不用我再多说了。
所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是借鉴美国的一些东西可以帮助中国政府或中国的这个体制实现一个自我更新和自我演变。因为,其自我更新和自我演变能避免其被人推翻嘛。不自我改变就面临着另外一种可能性:那就是被改变嘛。这是必然的。美国也是一样。美国政府如果不自我迭代也会面临着被想办法投票迭代下去。这不就是一样的嘛?四年一投票是为什么?就是我对你不满意,我就把你干掉了嘛。必须有这一个过程,必须是要迭代的,要成长的。
那么,如果这个制度能迭代、能成长,最先受益的一定不是被统治者,一定是统治者,这是我想强调的。
作者: 约翰小哥 原文记录: m 编辑: liwei
原载于“少年志”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