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那么多,就看3M会不会回美国造口罩就能知道制造业回流的趋势 regit2 发表于 3/13/2020 10:21:51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518492&postid=83127682#83127682] [/url]
把越南的体量和中国相提并论不是太合适,以西南后进省份广西为例更符合实际,三个基本情况:1. 越南GDP比广西省低20%左右。2. 越南2019年GDP增长率比广西省高零点几个百分点。3. 越南人口是广西的2倍。按目前增速,越南GDP有望在20年左右时间超过广西。 bochen99 发表于 3/13/2020 10:26:07 PM [url=https://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518492&postid=83127734#83127734][img][/img][/url]
这里统计的GDP中房地产之类的占比多少?这种计算可能还是以前的工农业总产值更可靠。 kate1091 发表于 3/13/2020 10:32:09 PM [url=https://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518492&postid=83127820#83127820][img][/img][/url]
你不知道3M在美国月产35M个口罩? en010272 发表于 3/13/2020 10:22:49 PM [url=https://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518492&postid=83127695#83127695][img][/img][/url]
月产35M,这叫制造“业”,逗呢?最大厂在中国。[url=https://www.nytimes.com/2020/03/13/business/masks-china-coronavirus.html]https://www.nytimes.com/2020/03/13/business/masks-china-coronavirus.html[/url] regit2 发表于 3/13/2020 10:33:59 PM [url=https://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518492&postid=83127843#83127843][img][/img][/url]
把房地产所占GDP扣除之后,广州一市仍然大幅领先越南。广西的房地产占比则更小。 bochen99 发表于 3/13/2020 10:33:30 PM [url=https://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518492&postid=83127839#83127839][img][/img][/url]
问题是中国有几个广州呢? 幽幽寸草心 发表于 3/13/2020 10:46:20 PM [url=https://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518492&postid=83127988#83127988][img][/img][/url]
回复 [url=https://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518492&postid=83127529#83127529]1楼Zaoxingke的帖子[/url]从商业的观点上看,由于大陆与几乎所有其他国家的价值观不一,实际上构成了价值壁垒,这个壁垒一般时间是隐性的,一有风吹草动,就立显深沟,使生意伙伴非常狼狈。这种投资,完全是风险投资,不是蓝筹股。 noshock 发表于 3/13/2020 10:35:30 PM [url=https://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518492&postid=83127865#83127865][img][/img][/url]
我们这基本都移到Penang, 马来西亚槟城 州, 我才知道是以华人为主的地方。马来亚应该是这一轮最受益的地方,他们反而低调。 itspid 发表于 3/14/2020 9:06:59 PM [url=https://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518492&postid=83139992#83139992][img][/img][/url]
回复 [url=https://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518492&postid=83127529#83127529]1楼Zaoxingke的帖子[/url]基本同意楼主所说,但也要看行业。越来越多行业应用自动化,机器人了,从设计,生产,安装自动化系统大约1-3年,当然要看项目大小,也就是说回流到美国大约1-3年时间,回流的也不是劳动密集型的制造方式。一些污染高的生产,已经有一些到东南亚,越南,印度了。组装的半自动化的生产,对供应欧洲,从中国搬到了东欧,也有一些去了西班牙;供应美国市场的到了墨西哥。 ocmom 发表于 3/14/2020 9:11:23 PM [url=https://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518492&postid=83140052#83140052][img][/img][/url]
制药行业已经正在立法要求回流 Stopped 发表于 3/14/2020 9:09:27 PM [url=https://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518492&postid=83140023#83140023][img][/img][/url]
1. 中国制造业比例减少和外流是必然趋势,有被动的也有主动的,有业务发展的目的,也有分散风险的考量,目前出口大概下降到DGP的16%;
2. 流向主要基于2点:第一产业转入国是否有能力承接,第二是否有竞争力或潜力,盈利才是企业的根本。
3. 目前实际流动的优先次序大概是: 东南亚>东欧>墨西哥>印度,美国、澳大利亚、西欧也有少量。
东南亚这两年最吸引外资的是近一个亿人口的越南,人口数量、成本、文化和地理位置综合最有优势,在越南多地已形成日本区、韩国区、台湾区,贸易战开始大陆的企业越来越多,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从中可以看出,中低端制造业依然是东亚主导,而且都是汉文化国家。越南的问题是体量小,成本飞速上升,劳动力短缺已经凸显。还有一点越南根子上也是红色政权,很多政策手法和中国如出一辙。
马来西亚是早期四小龙之一,经济水平、国民素质、政治环境都不错,是中国企业迁出的优选,但是人口只有2千多万,成本也高。
印尼、泰国、柬埔寨、菲律宾基础设施、劳动力素质比较差,主要承接纺织、制衣制鞋以及零售的低价低值的产品。
新加坡独特的地理位置借此水涨船高,还有两个神助攻:香港反送中和内地反腐,大量资金和公司转移到新加坡,未来必然是亚洲金融贸易中心。
欧洲人钟情于东欧,美国人钟情于墨西哥,都想在家门口找个给自己打工的。
印度这个人口国土面积都可以和中国PK, 富士康,三星都不遗余力去培养,但发展的好像并不顺利,印度文化和东亚文化差异还是很大。
中国制造依然在很多行业特别是消费电子领域非常有优势,庞大的人口数量、市场规模、高效的物流和效率,再加上多年的技术储备,综合竞争力依然优势巨大。
综上制造业短期大量回流美国只是良好的愿望。
你不知道3M在美国月产35M个口罩?
1. 越南GDP比广西省低20%左右。
2. 越南2019年GDP增长率比广西省高零点几个百分点。
3. 越南人口是广西的2倍。
按目前增速,越南GDP有望在二十年之后超过广西,至于人均GDP超过广西,或需五十年。
Another fact:
越南经过30年的飞速发展,2019年全国GDP已经达到中国广州市GDP的70%,增速与广州相当。
这里统计的GDP中房地产之类的占比多少?这种计算可能还是以前的工农业总产值更可靠。
把房地产所占GDP扣除之后,广州一市仍然大幅领先越南。广西的房地产占比则更小。
月产35M,这叫制造“业”,逗呢?
最大厂在中国。
[url=https://www.nytimes.com/2020/03/13/business/masks-china-coronavirus.html]https://www.nytimes.com/2020/03/13/business/masks-china-coronavirus.html[/url]
肯定算制造业了,毕竟已经超过了湖北仙桃市每周口罩产量的水平,仙桃在疫情开始之前日均对外出口口罩3 million,至于每月多少,乘以30即可。
问题是中国有几个广州呢?
越南全国GDP长期低于广州、也低于苏州,增速基本相当。
如果和国内的省份相比,可能就更不容易比了……总量比广西低一截,那么比得过哪个省份
这个价值观差异从中国建国就存在,不妨碍过去外资投资和生意来往。20年前的外企在中国太容易赚钱了,皆大欢喜。随着中国企业学习成长,一家家外企逐渐丧失竞争力退出中国,才拿价值观出来说事,只能说是手段,不是目的,根本还是利益之争。说到中国政策变化、中国企业竞争手段有很多被诟病的地方,做决策还是要就事论事,不要以点概面。
问题是除非这次疫情让西方人和东方人尤其是日本人一样没生病也带口罩满世界转悠, 非疫情时期口罩在美国大量民用不会赚钱可能还赔钱。
槟城岛的厂房房租50RMB/平方,一般的工厂租不起,周边便宜点,但还是比中国高。硬伤是这个国家人口只有两千万,国土面积小,工人基本靠外劳,承接能力有限。
趋势是这样,决定性的因素还是利益平衡,不会完全按设想的推进。中国的生产制造能力和成本优势依然没有那个国家可以取代,而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也没有那个国家和企业愿意割舍,剪不断理还乱。
一定会有部分回流,分行业和产业特点,只是多少和多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