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期间,上来跟大家聊聊motherhood跟career相关的话题(更新在二楼)

G
Giovanna
楼主 (北美华人网)
最近偶然听到了一期podcast,讲的是the upside of working motherhood,来宾是专门研究work-life如何相互影响的两位女教授。作为在career起步之初就当妈的人,我一直有关注这方面的话题,绝大部分讨论的都是如何减弱motherhood对career的负面影响啊,所谓的如何“平衡”啊,工作妈妈容易出现的负罪感啊等等这些老生常谈,就不提了。这一集的角度让人耳目一新,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提到的下面几点,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1)什么时候生娃最好。 这个问题当然因人而异,不论是conventional wisdom也好研究数据也好,基本大家都同意推迟生娃,到当你有了足够的资源去ask for what you need的时候会更好。但是,以往的研究都是基于wages去衡量output,也就是说关注点仅仅是生育年龄对收入的影响,而这俩女教授想了解妈妈本人对自己家庭生活和工作的整体满意度和长久度。我没有看具体的研究,但是听她们的意思是,surprisingly,早生娃的工作妈妈(不是说那些什么早孕辍学的少女啊,比较的必然是对career有一定追求的女性),整体幸福指数更高。嘉宾提到一点,是年轻妈妈会从一开始就把事业当成贯穿一生的长期项目徐徐展开,而不是去拼起跑。有些妈妈年轻的时候工作一直很拼,到了中期开始有burnt out的迹象,生完孩子以后重心转移更加力不从心,或者说觉得自己辛苦这么久可以歇了,顺势就退出了赛道。这里面没有judge任何人的选择的意思,只是说生娃的时间早晚,对事业的长期影响,未必如同我们想象的那么显而易见,这一点很少有人提起。顺着这个思路就有了第二点。 (2)不需要降低对自己的期待,而是把战线拉长。 访谈到后面有一位听众分享了她的个人经历。她是特别的type-A那种人,生完第一个娃的时候想要have it all,力争把所有事情都做到,每天在孩子起床之前就早起meditate,  yoga什么的,后面有了老二就彻底变了。当时她找了一个coach,说了些对她影响深远的话,就是not to lower our expectations, just set expectationsfor the moment that we're inin our lives.  我觉得这句话特别有道理。我个人经历就是,新手妈妈非常容易陷入in denial的心理状态,一上来就想用没有孩子之前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包括工作上,个人生活上,亲密关系上,身体状态上,这种状态特别容易back fire。别人可以用一千种理由告诉我当妈不是借口,我也曾经这么要求自己。但事实上,从一辈子的scope来看,你真的差那一两年吗?机会真的失不再来吗? 我想起某年曾经给自己写过的一段话,一个人一生的轨迹如果说是一个随机过程,所遵循的概率分布基本上取决于你的天赋和品性(characters)。在某个时间点上,也许会受到随机事件的冲击扰动而偏离轨道,但是要相信时间的力量,遍历性ergodicity会让你大概率回归到你应有的空间位置上。 有了这样的信仰,也就有了勇往直前的勇气,和突破现实限制的渴望。不要在那一时那一刻跟自己杠,甚至彻底丧失信心。 (3)从teenage mom,到yale law,到拥有自己business的女人。 说到年轻妈妈我不得不提Tasha @One big happy life,大家可以去youtube搜她的频道。她高中辍学,不知道怎么维持生计于是参军,19岁成了单亲妈妈。女儿的出生让她开始思考未来。学医需要的时间太久,她想着学法律,至少可以做paralegal,于是就从community college读起,白天两份工作,晚上趁女儿睡觉的时间学习,第二天会比女儿更早起继续学习。那时候还低收入,没有车,每一分钱都要算计着花。快毕业的时候,她的目标是全美最顶级法学院harvard, yale, stanford。所有人都觉得她疯了,最后她拿到了全部offer,yale还有奖学金。当然她作为黑人单亲妈妈的逆境加分在申请中有多大帮助这个咱们心里有数就行了。但我还是很佩服她敢想敢做,也竟然全部做到了。这个世界真的属于勇者。 PS, 后面Tasha经历了结婚生老二又离婚,做banking and finance attorney,又遇到现任partner,一个未婚白人帅哥律师,现在一起经营business,做ivf生孩子。她一辈子过足了普通人好几辈子的经历。听她讲话清晰有条理,也算是个很有智慧的女人。 写累了,晚上再接着写吧。
G
Giovanna
把娃搞定了,回来继续写。 (4)从一个娃到两个娃。 首先声明这里不是在讨论一个孩子vs两个孩子的pros & cons啊,而是说作为2+孩子的妈妈,回头看跟只有一个孩子的时候对比,有什么样成长和变化。她们的research里提到了这么几点。第一个以前很少有人留意的,就是有老二以后,爸爸的责任和作用会极大的被充分挖掘出来。以前一个娃的时候妈妈勉强还可以自己搞定,两个孩子基本不可能了,迫使爸爸必须要参与育儿承担责任。这个时候,妈妈得到的好处不只是服务层面上的,而是(a)必须学会提前了解清楚自己的需要,然后主动提前不带怨怒情绪的去ask for help,而这一点,恰恰是女性在工作场合的弱项:有问题不敢理直气壮的开口争取,生怕麻烦别人;或者担心自己的求助于人等于示弱会被别人小看;或者遇到事情自己忍下来,直到忍无可忍才爆发。(b)知道家里有另一个equally capable的人可以随时顶上,心态上更能从容专注于眼下的工作。 我个人觉得如果一个孩子的时候就能够enable爸爸承担绝大部分育儿责任,那么也未必等到有老二才能体现出来。只不过从统计上结果来看,两个孩子的工作量实在太大了,迫使那些本来很能忍的妈妈也不得不开始调动起爸爸来。我是切身感受到了有老二以后我家娃爸参与度的大幅度提高。以前老大最依赖我,怀了老二以后为了给老二的出生做准备,开始尽量多跟爸爸相处,之后她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只要爸爸不可,老公立刻变成了全能奶爸。 来宾提到的第二点是关于perspective。家里多于一个小孩,你很快就发现,someone’s always happy and someone’s always upset. 按住西瓜起了瓢,你发现你不能随时都让所有人满意。逐渐你不会再把孩子的快乐与否这个责任揽在自己头上,而是爱咋咋地吧,他开心不开心,都是他自己的事,he’s just having a bad day. 而不是去反复思考,我哪里没做好,为啥孩子不高兴,还是他个性的养成上有什么问题。对我个人来说,这个道理更体现在对孩子不同特点的认识上。有了多个孩子,你会真切的看到他们每个individual都是独立的个体,有他们各自的成长曲线和轨迹,而不是任家长随意捏造的橡皮泥。当你彻底卸下思想负担,不拿孩子的个性和成就当成衡量自己作为母亲好坏的评判标准,才能去享受motherhood的美好,真正看见这个降临在你家里的孩子到底是谁。第一个孩子我没有任何benchmark,所以免不了各方面要比较,也难免把孩子的先进和优点一部分归功于自己的教育。到了第二个孩子,才发现也许不是那么回事,也就尽人事听天命了。然而神奇的是,对老二的爱并不会因此减少半分。当我们把对孩子的爱和关注,跟孩子取得的成就,这两者detached,互相分离开,你不把一切归咎于自己,才算是解开了我们自己心灵上的枷锁。如同节目里所说,the second and third and fourth and 12th child give you perspective. 码字真是累,再休息一会儿,讲priority。
a
azaleay
非常感谢lzmm,尤其感谢你提到的第二条 “不需要降低对自己的期待,而是把战线拉长”。我读到这句话差点哭出来。
w
whatthef
LZ 写得真好, 赞一个
s
sindylee
可是大部分妈妈的career无非就是一张paycheck。。。。少数牛人妈妈除外
e
evahepburn
大赞!
童年
可是大部分妈妈的career无非就是一张paycheck。。。。少数牛人妈妈除外
sindylee 发表于 3/13/2020 3:14:35 PM


看看别人的经验,无所谓自己站哪队吧,career妈妈,paycheck妈妈,主妇妈妈,互相交流,也有利于自己的定位
草薰风
说到我心坎上了。刚生娃得第一个月我试图规划生活到没生娃的时候。因为生娃前我已经有了一套职业规划和怎么做才能实现目标的计划。我给自己两月时间一边适应母亲的角色,一边找娃的规律,一边适应和发现我自己生娃后身体的规律。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必须稍微调整一下我的计划。在这个找结论得过程中我的内心做了好多挣扎。源于不愿放弃原先的规划,但另一方面娃需要你得那种母爱天性又不得不促使我选择。后来我想明白了我不是选择什么,而是让两件事互相cooperate.把战线稍微拉长。
D
DQ是个小怪兽
楼主写的太好了,感谢分享!记得几年前我因为幼儿园老师嫌我惯娃,娃不够social发帖求助,mm给我分享了你自己的经历,也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和鼓舞,现在老大已经是个朋友很多的快乐的大小孩了。 最近刚生了老二,期待mm分享从一娃到两娃。
s
sweetkisskiss
喜欢这话题 大赞!lz有空继续写哈 谢谢分享
s
supersasa
好棒!太赞了 LZ继续继续
青青青青河边草
回复1楼Giovanna的帖子 lzmm说得真好!我尤其喜欢相信时间的力量那段。同为career刚起步就当妈的人,希望更多类似情况的姐妹能早点读到这段话 ---发自Huaren 官方 iOS APP
i
ivy_best
写得真好,静等关于有两个娃的分享
G
Giovanna
这个哭点我太熟悉了:) 记得多年前俞敏洪曾在北大毕业典礼上说过这么一段话,大意是他当年不得志的时候,想着虽然目前比不上同学们的成就,但至少可以保持精神愉快,身体健康,争取最后把你们一个个送走。当年我们都当一个很损的笑话听了,人生过到这里才领悟里面复杂的心情,知道longevity是多么被忽略的优势。
非常感谢lzmm,尤其感谢你提到的第二条 “不需要降低对自己的期待,而是把战线拉长”。我读到这句话差点哭出来。 azaleay 发表于 3/13/2020 14:40:00
G
Giovanna
这么想呢,也是一种选择。但我相信还是有很多妈妈保有梦想,希望有所作为,玩好这场游戏
可是大部分妈妈的career无非就是一张paycheck。。。。少数牛人妈妈除外 sindylee 发表于 3/13/2020 15:14:00
G
Giovanna
感谢mm分享你的经历,你提到的原有计划的调整也是节目里提到的一大主题,就是setting up realistic expectations。除了工作上是这样,做妈妈也是。有很多ideal的母亲角色,那都很好,但是motherhood is an extreme exercise in prioritization. 要随时问自己每件事到底要不要做,如果要,什么时候做,做到什么程度收手。这也是可以carry over到工作中的重要技能。另外,孩子一直在成长,作息在变化,行为规律在变化,what works for now might not work for the next week,很多计划和应对方案都需要随时调整。这种灵活处理随机事件的能力,也是做妈妈的优势。
说到我心坎上了。刚生娃得第一个月我试图规划生活到没生娃的时候。因为生娃前我已经有了一套职业规划和怎么做才能实现目标的计划。我给自己两月时间一边适应母亲的角色,一边找娃的规律,一边适应和发现我自己生娃后身体的规律。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我必须稍微调整一下我的计划。在这个找结论得过程中我的内心做了好多挣扎。源于不愿放弃原先的规划,但另一方面娃需要你得那种母爱天性又不得不促使我选择。后来我想明白了我不是选择什么,而是让两件事互相cooperate.把战线稍微拉长。 草薰风 发表于 3/13/2020 16:45:00
i
insighteyse
所以为什么从来没有男性如此深刻地思考和探索fatherhood跟career的关系呢?
r
rachel2014
好棒!太赞了 LZ继续继续
s
sherry11
谢mm分享!
严寒之家
说得真好,感谢分享
c
czar0914
我最大的感触就是不要因为motherhood而放弃自己。妈妈很伟大,妈妈要做出一些选择甚至是牺牲,但是妈妈只是你生命的一个角色。未成人母前你可以是科学家,教师,会计师,律师,医生,这个角色不应该因为motherhood前几年很难而不再继续。男人只有一个角色,那就是挣钱养家bread winner,没有后路的所以他们要一直不间断的拼下去。新为人母要放得下软糯的小宝宝重回职场,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家里各方面的支持。很多时候,你得到不是支持,反而是阻力。往后退一步很容易,断了几年再往前走会很难。我从来不相信那种城市童话,单亲妈妈全奖上法学院收获白人适龄未婚帅哥,家庭主妇五年后返回职场驰骋风云。如果不能认清现实的话,路会很难走,因为目标不够明确。如果你能转变想法的话,后来的expectations都容易manage。因为每个人的路只能有自己来走,你是女主角所以你可以控制你的timeline。女人做的决定没一个是容易的,妈妈对孩子的影响无须争辩。我很庆幸我能经历这些,也感谢我的孩子让我成为她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人。只不过这些更加让我认清了我的自我价值,同时人生也不是一个destination,experience is what you make out of it.
i
iLucky99
回复 21楼czar0914的帖子
Well said
1
11一一
谢谢楼主分享,非常有感触,认清自己太重要了。可仍然很多东西舍不得放下或是放缓。还要学习。
d
dodovov
确实很赞 谢谢楼主
m
mipie
lz写的很不错
d
ddd332
不觉得男人没想这些是因为天生是bread winner,而是他们都是船到桥头才想要干啥。。
j
jntl
谢谢lz 分享!
j
jntl
把娃搞定了,回来继续写。

(4)从一个娃到两个娃。

首先声明这里不是在讨论一个孩子vs两个孩子的pros & cons啊,而是说作为2+孩子的妈妈,回头看跟只有一个孩子的时候对比,有什么样成长和变化。她们的research里提到了这么几点。第一个以前很少有人留意的,就是有老二以后,爸爸的责任和作用会极大的被充分挖掘出来。以前一个娃的时候妈妈勉强还可以自己搞定,两个孩子基本不可能了,迫使爸爸必须要参与育儿承担责任。这个时候,妈妈得到的好处不只是服务层面上的,而是(a)必须学会提前了解清楚自己的需要,然后主动提前不带怨怒情绪的去ask for help,而这一点,恰恰是女性在工作场合的弱项:有问题不敢理直气壮的开口争取,生怕麻烦别人;或者担心自己的求助于人等于示弱会被别人小看;或者遇到事情自己忍下来,直到忍无可忍才爆发。(b)知道家里有另一个equally capable的人可以随时顶上,心态上更能从容专注于眼下的工作。

我个人觉得如果一个孩子的时候就能够enable爸爸承担绝大部分育儿责任,那么也未必等到有老二才能体现出来。只不过从统计上结果来看,两个孩子的工作量实在太大了,迫使那些本来很能忍的妈妈也不得不开始调动起爸爸来。我是切身感受到了有老二以后我家娃爸参与度的大幅度提高。以前老大最依赖我,怀了老二以后为了给老二的出生做准备,开始尽量多跟爸爸相处,之后她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只要爸爸不可,老公立刻变成了全能奶爸。

来宾提到的第二点是关于perspective。家里多于一个小孩,你很快就发现,someone’s always happy and someone’s always upset. 按住西瓜起了瓢,你发现你不能随时都让所有人满意。逐渐你不会再把孩子的快乐与否这个责任揽在自己头上,而是爱咋咋地吧,他开心不开心,都是他自己的事,he’s just having a bad day. 而不是去反复思考,我哪里没做好,为啥孩子不高兴,还是他个性的养成上有什么问题。对我个人来说,这个道理更体现在对孩子不同特点的认识上。有了多个孩子,你会真切的看到他们每个individual都是独立的个体,有他们各自的成长曲线和轨迹,而不是任家长随意捏造的橡皮泥。当你彻底卸下思想负担,不拿孩子的个性和成就当成衡量自己作为母亲好坏的评判标准,才能去享受motherhood的美好,真正看见这个降临在你家里的孩子到底是谁。第一个孩子我没有任何benchmark,所以免不了各方面要比较,也难免把孩子的先进和优点一部分归功于自己的教育。到了第二个孩子,才发现也许不是那么回事,也就尽人事听天命了。然而神奇的是,对老二的爱并不会因此减少半分。当我们把对孩子的爱和关注,跟孩子取得的成就,这两者detached,互相分离开,你不把一切归咎于自己,才算是解开了我们自己心灵上的枷锁。如同节目里所说,the second and third and fourth and 12th child give you perspective.

码字真是累,再休息一会儿,讲priority。
Giovanna 发表于 3/13/2020 2:36:41 PM


这段说得真好。我也是觉得老二让我开始enjoy 当妈妈。
s
snowblink16
👍👍
v
violetleaf
mark....
s
sweatyarmpit007
我的确认识不少那些四十岁生娃的妈妈,很多二十四五就开始上班到四十岁感觉很累,事业有成,然后完全换跑道很多。
拉里嘎多
写到心坎里了,也去听了一下这个podcast
e
eling820
谢谢lz分享,加了podcast准备听!
x
xilinxISE
说得真好 期待看priority
a
allattit
非常感谢这么详尽的分享,有很多观点都是感同身受
f
flyingplate
可是大部分妈妈的career无非就是一张paycheck。。。。少数牛人妈妈除外
sindylee 发表于 3/13/2020 3:14:35 PM

呵呵,一张Paycheck 能干的事情还少吗?
房贷,保姆,幼儿园,课外班,水电气,买买买,度假旅游,投资存款。
少了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