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2认识不少,但是那些大姐喜欢吃小白肉吧 bigbless 发表于 3/8/2020 6:38:05 PM
发现我和我认识的熟人竟然不属于lz说的任何一个湾区圈子。。。。。 Orangetabby 发表于 3/8/2020 6:37:30 PM
发现我和我认识的熟人竟然不属于lz说的任何一个湾区圈子。。。。。 Orangetabby 发表于 3/8/2020 6:37:00 PM
大学的时候在多伦多为了能够和我的bff入住同一个公寓,谎称我们是lesbian couple,结果自己的男友发现公寓不错,申请入住的时候说是他女朋友某某某推荐的... 以后见到superintendent都无限尴尬现在在湾区,并不觉得LGBT比多伦多友好 gnawlirpa 发表于 3/8/2020 7:00:53 PM
转贴作者:無用之趣几个属于非典型性的湾区生活群体。群体一:湾区太太团所谓太太团,基本就是老公是在国内赚钱,自己带着孩子来美国上学并顺便等绿卡的那群富婆们。这个群体基本上存在于Palo Alto,Mountain View,以及Los Altos Hills等地,一方面是当年为了所谓的贵族邮编而买的房,另一方面是为了孩子在好的学区就学,还有就是老公们开的分公司大体分布在斯坦福附近。虽然都属于衣食无忧,但就和所有的后宫戏一样,一群女人聚在一起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一点儿也不消停。有明里暗里比老公的,比如美股上市的看不起A股的,A股上市的看不起创业板的,创业板上市的看不起新三板挂牌儿的,然后所有上述的通通看不起个体私营的。还有争风吃醋炫耀谁身边的小鲜肉换得勤的。想象一下一群风韵犹存尚在虎狼年纪就每天无所事事而且老公常年不在身边女人们,这不就是被皇上打入冷宫的嫔妃们在今日世界的对应群体吗?脑补一下你看过的各种宫闱秘史 - 和太医暗通款曲的,和太监假凤虚鸾的 - 50 shades of grey里面写的和现实生活里太太团们玩的比起来,简直就是纯情版少女小说了。楼下某个帖子里说的没错,在湾区想找小姐姐真的不多,但想找大姐姐机会可不少,呵呵,不多说了,再说就有开车之嫌了,其实在G和F上班的很多男生都知道这个群体的存在,并且喜滋滋地扮演着果郡王的角色。群体二:富二代投资家这群人的父辈们在世纪之交时就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他/她们小小年纪就被望子成龙/凤的父母送到国外留学。毕业后不愿意为了区区十几或几十万的package寄人篱下朝九晚五委屈自己,但也不愿意回国继承家族企业,于是玩儿的好的几个朋友们凑了点儿钱作为启动基金搞起了创投。硅谷的华人圈儿不大,基本上稍微对初创公司有点儿关注的同学们其实都应该直接间接听说或认识一些圈中人士,尤其近几年国内经济下行,很多热钱急于找到新的增长市场,于是这群当初被父辈视作离经叛道的年轻人们反而成了让巨额家族财富不缩水的救命稻草。就像李嘉诚的原始积累还需要从卖塑料花开始,而李泽楷就可以直接开搞数码港一样(虽然搞砸了),这群年轻的富豪们一开始就没准备搞实业,硅谷得天独厚的投资环境让他们把这场资产转移+保值增值的金融游戏玩儿得风生水起。很多年纪小的同学们可能都不知道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山西煤老板们除了炒房外,也有一拨儿人涌到北京过了把高科技的瘾,比如当年轰轰烈烈的“百团大战”,其中不少公司都是靠烧煤老板们的支票维持的,当然,再有钱的煤老板和华尔街比起来也是九牛一毛,再加上没有受过正规的投资训练,所以当王兴拿到B轮融资且公示了账户上的6200万美元后,煤老板们也只能悻悻离场,几个亿打水漂权当听个响。然而这群年轻人和10年前的煤老板们不一样,他们知道游戏的规则,虽然他们出场也就是几年前的事情,可已然成绩斐然,像Zenflow, Boom, Matternet, Hims, Ironclad, Lime, Nuro等等不少初创公司背后都有他们的身影,这个圈子不大,但其麾下却掌管着大概几亿美元的基金,如果你自认为是一个有想法的程序员,不妨去pitch一下,说不定就此走上一条辞职创业的康庄大道。群体三:混华人圈的新移民虽然没有纽约法拉盛那么夸张,但湾区也存在着人数巨大的通过各种渠道来的非技术移民 - 投资移民不在此列,那属于群体一。这些人来美途径多种多样,有心的话去打听一下就好,说句让码农们丧气的话,这些人有时候连基本英语会话还没练熟,绿卡就已经到手了。其实住在湾区你会时刻和这些人打交道,奶茶店里打工的小妹,华人诊所接电话的前台,中国餐厅后厨帮忙的小伙子...他/她们有的下班后去社区英语学校补习,希望语言过关后找到更好的工作,当然也有佛系的,反正在湾区如果你只想谋份差事的话,说不说英语其实无所谓,比如Livermore奥特莱斯很多店在招导购时就明确说明不会讲英语可以通融,但一定要会说普通话。群体四:幸福的同性恋couple之所以把这个群体单择出来说,是因为同性恋们(当然也包括双性恋异装癖变性者等)在湾区简直不要太幸福。旧金山高挂彩虹旗的Castro街区和著名的Gay Pride大游行就不必说了,琳琅满目的各色酒吧夜店也属于常规操作,最关键的是法律的健全和政策的偏向。具体说来就是当涉及到结婚、就业、领养孩子、职业规划的时候,国内环境暂且不提,就是美国其他州和湾区比起来,也差的老远。当时我们系有一个湖南女孩,一开始没人知道她是拉拉,只是觉得她梳着帅气的短发,说话办事都非常干脆利落。后来熟悉了之后才知道,她和另一个北京女孩儿从19岁就在一起,就是为了能结婚而选择了出国留学,现在她们已经领养了第二个孩子,每天在朋友圈或撒狗粮或晒娃幸福得一塌糊涂。结束语人们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湾区的生活是怎样的”这个问题肯定没有统一的答案。 Lady_Furong 发表于 3/8/2020 6:30:10 PM
班杰明林 真帅哎 优质的ABC小哥哥 小塔 发表于 3/8/2020 7:46:46 PM
同看不出有啥尴尬。留学生这么干的多了。多伦多是很有好。当初美国不少同性恋受压迫去的就是多伦多。LGBT比旧金山规模大得多。可以和巴黎比。 niuheliang 发表于 3/9/2020 1:10:24 PM
我也只是从tim的绯闻里认识的 小塔 发表于 3/8/2020 7:55:31 PM
我居然四个category都认识, 很有感想。不过同性恋的是暗着的,不是明的。躲开大陆来美国彻底解放,但不告诉家人 provencebebe 发表于 3/9/2020 10:16:07 PM
Lady_Furong 发表于 3/8/2020 6:34:27 PM
放个P过的图几个意思? mj2012 发表于 4/21/2020 7:53:04 PM
三番跟圣何塞根本是两个不同文化。 saynomore 发表于 4/28/2020 8:12:53 PM
为啥三番这么多元文化, 这么包容性啊而中国产生不了这种城市吧? Lady_Furong 发表于 4/28/2020 10:22:50 PM
回复 1楼Lady_Furong的帖子请问为啥一类富太太只要法轮功的? 懒人一个 发表于 4/29/2020 2:01:51 AM
作者:無用之趣
几个属于非典型性的湾区生活群体。
群体一:湾区太太团
所谓太太团,基本就是老公是在国内赚钱,自己带着孩子来美国上学并顺便等绿卡的那群富婆们。
这个群体基本上存在于Palo Alto,Mountain View,以及Los Altos Hills等地,一方面是当年为了所谓的贵族邮编而买的房,另一方面是为了孩子在好的学区就学,还有就是老公们开的分公司大体分布在斯坦福附近。
虽然都属于衣食无忧,但就和所有的后宫戏一样,一群女人聚在一起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一点儿也不消停。
有明里暗里比老公的,比如美股上市的看不起A股的,A股上市的看不起创业板的,创业板上市的看不起新三板挂牌儿的,然后所有上述的通通看不起个体私营的。
还有争风吃醋炫耀谁身边的小鲜肉换得勤的。
想象一下一群风韵犹存尚在虎狼年纪就每天无所事事而且老公常年不在身边女人们,这不就是被皇上打入冷宫的嫔妃们在今日世界的对应群体吗?脑补一下你看过的各种宫闱秘史 - 和太医暗通款曲的,和太监假凤虚鸾的 - 50 shades of grey里面写的和现实生活里太太团们玩的比起来,简直就是纯情版少女小说了。
楼下某个帖子里说的没错,在湾区想找小姐姐真的不多,但想找大姐姐机会可不少,呵呵,不多说了,再说就有开车之嫌了,其实在G和F上班的很多男生都知道这个群体的存在,并且喜滋滋地扮演着果郡王的角色。
群体二:富二代投资家
这群人的父辈们在世纪之交时就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他/她们小小年纪就被望子成龙/凤的父母送到国外留学。
毕业后不愿意为了区区十几或几十万的package寄人篱下朝九晚五委屈自己,但也不愿意回国继承家族企业,于是玩儿的好的几个朋友们凑了点儿钱作为启动基金搞起了创投。
硅谷的华人圈儿不大,基本上稍微对初创公司有点儿关注的同学们其实都应该直接间接听说或认识一些圈中人士,尤其近几年国内经济下行,很多热钱急于找到新的增长市场,于是这群当初被父辈视作离经叛道的年轻人们反而成了让巨额家族财富不缩水的救命稻草。
就像李嘉诚的原始积累还需要从卖塑料花开始,而李泽楷就可以直接开搞数码港一样(虽然搞砸了),这群年轻的富豪们一开始就没准备搞实业,硅谷得天独厚的投资环境让他们把这场资产转移+保值增值的金融游戏玩儿得风生水起。
很多年纪小的同学们可能都不知道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山西煤老板们除了炒房外,也有一拨儿人涌到北京过了把高科技的瘾,比如当年轰轰烈烈的“百团大战”,其中不少公司都是靠烧煤老板们的支票维持的,当然,再有钱的煤老板和华尔街比起来也是九牛一毛,再加上没有受过正规的投资训练,所以当王兴拿到B轮融资且公示了账户上的6200万美元后,煤老板们也只能悻悻离场,几个亿打水漂权当听个响。
然而这群年轻人和10年前的煤老板们不一样,他们知道游戏的规则,虽然他们出场也就是几年前的事情,可已然成绩斐然,像Zenflow, Boom, Matternet, Hims, Ironclad, Lime, Nuro等等不少初创公司背后都有他们的身影,这个圈子不大,但其麾下却掌管着大概几亿美元的基金,如果你自认为是一个有想法的程序员,不妨去pitch一下,说不定就此走上一条辞职创业的康庄大道。
群体三:混华人圈的新移民
虽然没有纽约法拉盛那么夸张,但湾区也存在着人数巨大的通过各种渠道来的非技术移民 - 投资移民不在此列,那属于群体一。
这些人来美途径多种多样,有心的话去打听一下就好,说句让码农们丧气的话,这些人有时候连基本英语会话还没练熟,绿卡就已经到手了。
其实住在湾区你会时刻和这些人打交道,奶茶店里打工的小妹,华人诊所接电话的前台,中国餐厅后厨帮忙的小伙子...
他/她们有的下班后去社区英语学校补习,希望语言过关后找到更好的工作,当然也有佛系的,反正在湾区如果你只想谋份差事的话,说不说英语其实无所谓,比如Livermore奥特莱斯很多店在招导购时就明确说明不会讲英语可以通融,但一定要会说普通话。
群体四:幸福的同性恋couple
之所以把这个群体单择出来说,是因为同性恋们(当然也包括双性恋异装癖变性者等)在湾区简直不要太幸福。
旧金山高挂彩虹旗的Castro街区和著名的Gay Pride大游行就不必说了,琳琅满目的各色酒吧夜店也属于常规操作,最关键的是法律的健全和政策的偏向。
具体说来就是当涉及到结婚、就业、领养孩子、职业规划的时候,国内环境暂且不提,就是美国其他州和湾区比起来,也差的老远。
当时我们系有一个湖南女孩,一开始没人知道她是拉拉,只是觉得她梳着帅气的短发,说话办事都非常干脆利落。后来熟悉了之后才知道,她和另一个北京女孩儿从19岁就在一起,就是为了能结婚而选择了出国留学,现在她们已经领养了第二个孩子,每天在朋友圈或撒狗粮或晒娃幸福得一塌糊涂。
结束语
人们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湾区的生活是怎样的”这个问题肯定没有统一的答案。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xdjAX5A-6qE
加州思想观念先进,社会多元化,因而自然而然地成为 LGBT(同性恋者、双性恋者及跨性别者)游客的首选旅游目的地。旧金山、西好莱坞、棕榈泉等地都是崇尚个人追求和个人生活方式多元化的著名胜地,加州拥有众多对 LGBT 友好(或 LGBT 所有)的旅馆、餐厅、夜店、水疗中心,还举办许多吸引了大量参与者的重大活动。
这有啥尴尬的,不就是双性恋吗
什么圈子都包括了,居然没有留学H1B打工的普通人。。。
为啥 没人认识啊?
同看不出有啥尴尬。留学生这么干的多了。
多伦多是很有好。当初美国不少同性恋受压迫去的就是多伦多。LGBT比旧金山规模大得多。可以和巴黎比。
气候不如旧金山啊!!
旧金山 四季如春, 不冷不热
种花种菜 很好很好啊!!
加州 特别是 旧金山,
是世界同性恋之都啊!!
旧金山的同性恋比例 很高很高, 几乎全世界第一啊.
叮叮咚咚的电车,是美国旧金山永恒的象征之一,而弯弯曲曲的之字形道路,堪称是全世界最崎岖的道路,还有渔人码头,大海气息的海鲜,当然不能忘了金门大桥,这些都是旧金山的著名形象。
18世纪末期维多利亚式建筑,也成为旧金山的建筑象征,60年代的嬉皮风,更是起源于此,但大家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旧金山那股令人舒适的自在风情,一名旧金山旅游局官员表示:“这里有自由的精神,自由,包容性强,一个让人感到自在的地方。”
中国的城市产生不出 象旧金山这样的多元文化啊!!
系统提示:若遇到视频无法播放请点击下方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embed/obsAUJHMOZs
旧金山 在 60 - 70 年代真是太美太美了!!
是世界喜皮文化中心啊!!
当年 估计是 西方年轻人 最向往的地方啊!!
放个P过的图几个意思?
越狱的男主早就公开是 GAY 了
你都不知道吗
天啊
为啥三番这么多元文化, 这么包容性啊
而中国产生不了这种城市吧?
突然想明白了,晓庆姐这件马甲里面的芙蓉,不是芙蓉姐姐的意思,而应该是芙蓉镇~~
米兔,估计只有文盲才能混入本文作者的圈子
请问为啥一类富太太只要法轮功的?
估计富婆喜欢小鲜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