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 乘坐小巴时,病例A与最远的一例被感染者(病例K)之间距离约为4.5 m。乘坐大巴时,病例A与最远的一例被感染者基本上是大巴车的半个车长,也就是5 m 出头不到 5.5 m。考虑到一到两个小时的行车时间,这个传染距离接近了6 m 这个飞沫所能传播的最远距离。所以说,病毒主要是飞沫传染,气溶胶传染应该比较少见。 “But according to research by scientists at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t’s not just the person next to us we should worry about: coughing spreads droplets as far as six metres, and sneezing as much as eight metres. These droplets stay suspended in the air for up to 10 minutes.” --https://www.sciencefocus.com/the-human-body/how-far-do-coughs-and-sneezes-travel/
分析: 1. 乘坐小巴时,病例A与最远的一例被感染者(病例K)之间距离约为4.5 m。乘坐大巴时,病例A与最远的一例被感染者基本上是大巴车的半个车长,也就是5 m 出头不到 5.5 m。考虑到一到两个小时的行车时间,这个传染距离接近了6 m 这个飞沫所能传播的最远距离。所以说,病毒主要是飞沫传染,气溶胶传染应该比较少见。 “But according to research by scientists at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t’s not just the person next to us we should worry about: coughing spreads droplets as far as six metres, and sneezing as much as eight metres. These droplets stay suspended in the air for up to 10 minutes.” --https://www.sciencefocus.com/the-human-body/how-far-do-coughs-and-sneezes-travel/
这个案例非常有意思,主要是发生感染时与外界几乎孤立,不受其它条件的影响,因此可以用来评估密切接触的传染情况。
1月22号病例A(没带口罩)坐了两次车(先大巴,后小巴),感染10人发病+1人无症状。
1、两小时大巴,49人满员最后感染7人 (没人带口罩),1人无症状,所以应该是总共感染8人。
49座大巴车,网上查到的比较典型的是金龙大巴,车长10.7 m,宽2.5 m,内部高约2.1 m。
2、一小时小巴,其他11人感染2人,车子返程(病例A下车了)又传染1人。
小巴车尺寸已经给出,长5.5 m,宽2.5 m。
分析:
1. 乘坐小巴时,病例A与最远的一例被感染者(病例K)之间距离约为4.5 m。乘坐大巴时,病例A与最远的一例被感染者基本上是大巴车的半个车长,也就是5 m 出头不到 5.5 m。考虑到一到两个小时的行车时间,这个传染距离接近了6 m 这个飞沫所能传播的最远距离。所以说,病毒主要是飞沫传染,气溶胶传染应该比较少见。
“But according to research by scientists at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t’s not just the person next to us we should worry about: coughing spreads droplets as far as six metres, and sneezing as much as eight metres. These droplets stay suspended in the air for up to 10 minutes.” --https://www.sciencefocus.com/the-human-body/how-far-do-coughs-and-sneezes-travel/
2. 可以大概计算出密切接触的传染率,大巴车两个小时的传染率是8/48 = 16.7%,而小巴车一个小时的传染率是 2/11 = 18.2 %。但这样有问题,大巴车行车两个小时应该感染率更高才对。所以,应进一步考虑飞沫传染的最大半径只有6 m,大巴车上受影响的不是全车的人,而只有31人左右,两个小时的传染率就是8/31 = 25.8%。假设这个传染率对于时间是个指数分布,大巴车一个小时的传染率可以计算为13.9%。同时,传染率和病毒浓度也应该有关系,小巴车内比大巴车内更窄小,病毒浓度更高,而且人数更少随机性也更大一些。这样考虑下来,大巴车和小巴车的密切接触传染率应该是可以比较的。总而言之,在一个密闭空间,如果你在一个新冠肺炎确诊病人的飞沫范围内呆上一个小时,你被传染上新冠肺炎的概率是13.9%~18.2%;如果只呆了10分钟,这个被传染的概率可以估算为2.5%~3.3%; 如果呆了八个小时,被传染的概率将为70%~80%。
3. 如果不幸,同时或者前后,与两个病人这样密切接触一个小时,这个概率就提升为25.9%~33.1%;如果是与五个病人密接,则提升为52.7%~63.4%。
4. 病例A下车后,返程车上来的人居然能被感染。这说明用接触病毒的手摸脸、嘴、眼睛一样能致病。
建议:
1. 说话靠喊,与人最好远离到6 m,实在不行4.5 m也行。
2. 戴口罩,防飞沫。
3. 避免与人在密闭空间呆上长时间。
4. 要与外面通风换气。
5. 或者戴手套,或者勤洗手,或者不摸脸。
客机设计时考虑过这个问题。通风都良好。
见到戴口罩的跑开6米以上。
勤洗手。不接触任何表面。如用纸巾开厕所门等。
不能排除另有感染源。
属实。我觉得至少在美国,聚餐是最高危传染途径。
这里似乎有一个暗含的假设,就是不同人的免疫能力是一样的, 这在现实中是不成立的
A可以在那个摊位逗留10分钟了,翻遍了所有东西
B可以是刚到那个摊位A刚好要走了,然后又把A翻过的东西再翻一遍,甚至于买回家
游轮里人在乱动,谁和谁什么时候接触,距离是多远没法计算
很多经验都不是严格科学的,只是涵盖了大半的科学性就好了。这个例子说明气溶胶说法不可靠,遇到咳嗽的就跑开,已经很有帮助了。
在外边活动,都是大概怎样好就去做,如果严格按科学量量距离测测病毒在决定自己做什么,就小题大做了
如果被人一喷嚏打一脸,是可能的。或者就是摸到了表面病毒
这个口罩,是个难题。不戴觉得保护自己不够,戴了就被当作病毒处理
病毒说,做我出的奥数题,做错了后果自负啊
。。。。。是个好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