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觉得中文形容准确性不如英文

过好每一天
楼主 (北美华人网)
譬如 endemic, epidemic, pandemic ,英文解释的很清楚什么情况用什么词?中文基本就是疫情一个词。
J
JasonBlack
中文可以加各种形容词啊,比如可防可控的疫情
爱咋咋地吧
那是,中华文化讲究意境,西方比较直白
l
laurenplus
因为这些词就是西方世界新发明的,防疫 ,疾病控制都是西方理念。 中文也就是后来才翻译过去的。
过好每一天
有没有研究1918西班牙流感的,春天开始,夏天消失,秋天卷土重来是杀伤力最强的时候,全球三分之一的人感染,传播途径和这次很像。
w
welkin25
一个例子不足以说明什么,中文也有词汇英文无法简洁表达的
C
CindyChen93
有没有研究1918西班牙流感的,春天开始,夏天消失,秋天卷土重来是杀伤力最强的时候,全球三分之一的人感染,传播途径和这次很像。

过好每一天 发表于 2/28/2020 12:47:02 AM

提醒自己夏天屯口罩
心函
中文可以加各种形容词啊,比如可防可控的疫情
JasonBlack 发表于 2/28/2020 12:38:48 AM


啊,可防可控。。感觉和没说一样啊
C
Cumberbitch

譬如 endemic, epidemic, pandemic ,英文解释的很清楚什么情况用什么词?中文基本就是疫情一个词。

过好每一天 发表于 2/28/2020 12:36:20 AM
这就是组合词啊,中文用词组或者短语就可以了啊 xx-demic你自己全翻译成一个词是你中文翻译的问题吧 ---发自Huaren 官方 iOS APP
H
Heiniu
中文的有名就是在不准确性上。就和国画,书法,中药一样,注重意会。
S
Seraphy82
中文的准确度确实不如英文,丰富度也不如英文,英文单词的总数在17万到100万,汉字6-8万。
b
baobao557
那是楼主中文不行啊
过好每一天
中文的有名就是在不准确性上。就和国画,书法,中药一样,注重意会。
Heiniu 发表于 2/28/2020 12:59:16 AM

哈哈哈,有道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M
Maxgogogo

哈哈哈,有道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过好每一天 发表于 2/28/2020 1:04:35 AM

还且中文比英文有趣多了
a
artdong
中文可以加各种形容词啊,比如可防可控的疫情
JasonBlack 发表于 2/28/2020 12:38:48 AM


哈哈哈, 赞一个
t
tracylovebobo
得了吧,医生和博士都还没分清楚呢
r
rubyeye

譬如 endemic, epidemic, pandemic ,英文解释的很清楚什么情况用什么词?中文基本就是疫情一个词。

过好每一天 发表于 2/28/2020 12:36:20 AM

非也非也,那是ccp在老毛子破四旧过后缺乏古典教育造成的现代词汇匮乏,并非中文本身不如英文。
英文的长处就是到处借词,作为一个hodge podge的roman language,当然有很多从latin词根衍生出来的各种精准定义的词汇。但是中文存在的时间比英文长多了,各种文化和历史长河的洗礼,还有几千年留下的文献和文字,怎么可能在这一方面不如英文!

可以用你提出的这几个形容疫情的词为例:

endemic可以用疫病,疫症,瘟病等等词来形容地区性经常发的病,此外还有中医用来特指其性质和易发病的季节的春瘟,暑瘟,还有伏瘟(指潜伏期特别长,不时会跳出来又起问题的疫病,像是herpes这种在人的免疫力弱的时候会再次攻击的病毒)

那么epidemic就是瘟疫,时疫,疫疾等等一系列的词。还有形容特别危险,死亡人数特别多的“疠疫”。

早在西周时期,《周礼·天官·冢宰》里面就表示了周朝是有专门管疫情的“疾医”,其职责明确为:“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春时有痟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嗽、上气疾。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以五气、五声、五色视其死生。两之以九窍之变,参之以九藏之动。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于医师。” 在将近3000年前,中华名族就已经有先进的瘟疫防控观念和汇报制度,那时候大多数欧洲人民还在石器时代吃土呢。这个专设“疾医”的制度被历朝历代沿用下来,直到清朝的文化阉割,摒弃大量的周礼,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们国家在清朝之前一直是有世界上最先进最效率的官僚制度。虽然根据上位者的资质,也有很多民不聊生的时候,但是总体来说,因为相对健全的制度和儒家文化,历史还是有一定的修正性的,可以吊打世界上同时期其他的制度。

因为古代没有太多所谓的世界的概念,一般文献里面用到了疠疫,就应该是指pandemic这种大范围的,没办法有效控制,死亡率又特别高的疫情。比如东汉王充的《论衡-命义》就提到:“墨家之论,以为人死无命;儒家之议,以为人死有命。言有命者,见子夏言‘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言无命者,闻历阳之都,一宿沉而为湖;秦将白起坑赵降卒于长平之下,四十万众同时皆死;春秋之时,败绩之军,死者蔽草,尸且万数;饥馑之岁,饿者满道;温气疫疠,千户灭门,如必有命,何其秦、齐同也?”

除此之外,说文解字对“疫”的定义是:“疫,民皆疾也,”可以说这个字本身就是指一个大范围的,失去控制的疫情。那么早期在很多古文献当中,“疫”字通“役”,包括东晋时期医药学家葛洪著作的“抱朴子”里面经常都是用“役”而非“疫”,原因就在于古人在疫情无法控制的恐慌之下,觉得疫情的发生就是因为鬼需要人来“使役”(当奴隶)了,所以有时疫鬼也代指这种非常恐怖的epidemic或者pandemic。

再者从先秦时期的《黄帝内经》,东汉时期的《伤寒杂病论》,隋朝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疫疠病诸候》,还有明朝吴又可的《瘟疫论》等等众多文献都从各个方面用了深刻的词汇探讨了瘟疫发生的原因,控制方法,还有可行的治疗方法,而且在还未有显微镜和病毒或病菌的概念时,已经指出温疫的致病因子是“异气”,又称“疫气”、“疠气”“戾气”等,其形容的就是我们现在所知的看不见摸不到的病毒和细菌。

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真的非你我一两日之间能以一言以蔽之的。
j
jackwonglstc
中文本身就是一种比较模糊的语言。
L
Luckysky

非也非也,那是ccp在老毛子破四旧过后缺乏古典教育造成的现代词汇匮乏,并非中文本身不如英文。
英文的长处就是到处借词,作为一个hodge podge的roman language,当然有很多从latin词根衍生出来的各种精准定义的词汇。但是中文存在的时间比英文长多了,各种文化和历史长河的洗礼,还有几千年留下的文献和文字,怎么可能在这一方面不如英文!

可以用你提出的这几个形容疫情的词为例:

endemic可以用疫病,疫症,瘟病等等词来形容地区性经常发的病,此外还有中医用来特指其性质和易发病的季节的春瘟,暑瘟,还有伏瘟(指潜伏期特别长,不时会跳出来又起问题的疫病,像是herpes这种在人的免疫力弱的时候会再次攻击的病毒)

那么epidemic就是瘟疫,时疫,疫疾等等一系列的词。还有形容特别危险,死亡人数特别多的“疠疫”。

早在西周时期,《周礼·天官·冢宰》里面就表示了周朝是有专门管疫情的“疾医”,其职责明确为:“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春时有痟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嗽、上气疾。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以五气、五声、五色视其死生。两之以九窍之变,参之以九藏之动。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于医师。” 在将近3000年前,中华名族就已经有先进的瘟疫防控观念和汇报制度,那时候大多数欧洲人民还在石器时代吃土呢。这个专设“疾医”的制度被历朝历代沿用下来,直到清朝的文化阉割,摒弃大量的周礼,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们国家在清朝之前一直是有世界上最先进最效率的官僚制度。虽然根据上位者的资质,也有很多民不聊生的时候,但是总体来说,因为相对健全的制度和儒家文化,历史还是有一定的修正性的,可以吊打世界上同时期其他的制度。

因为古代没有太多所谓的世界的概念,一般文献里面用到了疠疫,就应该是指pandemic这种大范围的,没办法有效控制,死亡率又特别高的疫情。比如东汉王充的《论衡-命义》就提到:“墨家之论,以为人死无命;儒家之议,以为人死有命。言有命者,见子夏言‘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言无命者,闻历阳之都,一宿沉而为湖;秦将白起坑赵降卒于长平之下,四十万众同时皆死;春秋之时,败绩之军,死者蔽草,尸且万数;饥馑之岁,饿者满道;温气疫疠,千户灭门,如必有命,何其秦、齐同也?”

除此之外,说文解字对“疫”的定义是:“疫,民皆疾也,”可以说这个字本身就是指一个大范围的,失去控制的疫情。那么早期在很多古文献当中,“疫”字通“役”,包括东晋时期医药学家葛洪著作的“抱朴子”里面经常都是用“役”而非“疫”,原因就在于古人在疫情无法控制的恐慌之下,觉得疫情的发生就是因为鬼需要人来“使役”(当奴隶)了,所以有时疫鬼也代指这种非常恐怖的epidemic或者pandemic。

再者从先秦时期的《黄帝内经》,东汉时期的《伤寒杂病论》,隋朝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疫疠病诸候》,还有明朝吴又可的《瘟疫论》等等众多文献都从各个方面用了深刻的词汇探讨了瘟疫发生的原因,控制方法,还有可行的治疗方法,而且在还未有显微镜和病毒或病菌的概念时,已经指出温疫的致病因子是“异气”,又称“疫气”、“疠气”“戾气”等,其形容的就是我们现在所知的看不见摸不到的病毒和细菌。

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真的非你我一两日之间能以一言以蔽之的。

rubyeye 发表于 2/28/2020 2:48:59 AM


好长~~~的原创?回帖~~~~手动点赞👍
c
coolcream
我blame党国,把好好的中文搞残了
b
blackcat.us

非也非也,那是ccp在老毛子破四旧过后缺乏古典教育造成的现代词汇匮乏,并非中文本身不如英文。
英文的长处就是到处借词,作为一个hodge podge的roman language,当然有很多从latin词根衍生出来的各种精准定义的词汇。但是中文存在的时间比英文长多了,各种文化和历史长河的洗礼,还有几千年留下的文献和文字,怎么可能在这一方面不如英文!

可以用你提出的这几个形容疫情的词为例:

endemic可以用疫病,疫症,瘟病等等词来形容地区性经常发的病,此外还有中医用来特指其性质和易发病的季节的春瘟,暑瘟,还有伏瘟(指潜伏期特别长,不时会跳出来又起问题的疫病,像是herpes这种在人的免疫力弱的时候会再次攻击的病毒)

那么epidemic就是瘟疫,时疫,疫疾等等一系列的词。还有形容特别危险,死亡人数特别多的“疠疫”。

早在西周时期,《周礼·天官·冢宰》里面就表示了周朝是有专门管疫情的“疾医”,其职责明确为:“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春时有痟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嗽、上气疾。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以五气、五声、五色视其死生。两之以九窍之变,参之以九藏之动。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于医师。” 在将近3000年前,中华名族就已经有先进的瘟疫防控观念和汇报制度,那时候大多数欧洲人民还在石器时代吃土呢。这个专设“疾医”的制度被历朝历代沿用下来,直到清朝的文化阉割,摒弃大量的周礼,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们国家在清朝之前一直是有世界上最先进最效率的官僚制度。虽然根据上位者的资质,也有很多民不聊生的时候,但是总体来说,因为相对健全的制度和儒家文化,历史还是有一定的修正性的,可以吊打世界上同时期其他的制度。

因为古代没有太多所谓的世界的概念,一般文献里面用到了疠疫,就应该是指pandemic这种大范围的,没办法有效控制,死亡率又特别高的疫情。比如东汉王充的《论衡-命义》就提到:“墨家之论,以为人死无命;儒家之议,以为人死有命。言有命者,见子夏言‘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言无命者,闻历阳之都,一宿沉而为湖;秦将白起坑赵降卒于长平之下,四十万众同时皆死;春秋之时,败绩之军,死者蔽草,尸且万数;饥馑之岁,饿者满道;温气疫疠,千户灭门,如必有命,何其秦、齐同也?”

除此之外,说文解字对“疫”的定义是:“疫,民皆疾也,”可以说这个字本身就是指一个大范围的,失去控制的疫情。那么早期在很多古文献当中,“疫”字通“役”,包括东晋时期医药学家葛洪著作的“抱朴子”里面经常都是用“役”而非“疫”,原因就在于古人在疫情无法控制的恐慌之下,觉得疫情的发生就是因为鬼需要人来“使役”(当奴隶)了,所以有时疫鬼也代指这种非常恐怖的epidemic或者pandemic。

再者从先秦时期的《黄帝内经》,东汉时期的《伤寒杂病论》,隋朝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疫疠病诸候》,还有明朝吴又可的《瘟疫论》等等众多文献都从各个方面用了深刻的词汇探讨了瘟疫发生的原因,控制方法,还有可行的治疗方法,而且在还未有显微镜和病毒或病菌的概念时,已经指出温疫的致病因子是“异气”,又称“疫气”、“疠气”“戾气”等,其形容的就是我们现在所知的看不见摸不到的病毒和细菌。

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真的非你我一两日之间能以一言以蔽之的。

rubyeye 发表于 2/28/2020 2:48:59 AM

人才,点赞
大菠萝小菠萝

譬如 endemic, epidemic, pandemic ,英文解释的很清楚什么情况用什么词?中文基本就是疫情一个词。

过好每一天 发表于 2/28/2020 12:36:20 AM

非也非也,那是ccp在老毛子破四旧过后缺乏古典教育造成的现代词汇匮乏,并非中文本身不如英文。
英文的长处就是到处借词,作为一个hodge podge的roman language,当然有很多从latin词根衍生出来的各种精准定义的词汇。但是中文存在的时间比英文长多了,各种文化和历史长河的洗礼,还有几千年留下的文献和文字,怎么可能在这一方面不如英文!

可以用你提出的这几个形容疫情的词为例:

endemic可以用疫病,疫症,瘟病等等词来形容地区性经常发的病,此外还有中医用来特指其性质和易发病的季节的春瘟,暑瘟,还有伏瘟(指潜伏期特别长,不时会跳出来又起问题的疫病,像是herpes这种在人的免疫力弱的时候会再次攻击的病毒)

那么epidemic就是瘟疫,时疫,疫疾等等一系列的词。还有形容特别危险,死亡人数特别多的“疠疫”。

早在西周时期,《周礼·天官·冢宰》里面就表示了周朝是有专门管疫情的“疾医”,其职责明确为:“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春时有痟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嗽、上气疾。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以五气、五声、五色视其死生。两之以九窍之变,参之以九藏之动。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于医师。” 在将近3000年前,中华名族就已经有先进的瘟疫防控观念和汇报制度,那时候大多数欧洲人民还在石器时代吃土呢。这个专设“疾医”的制度被历朝历代沿用下来,直到清朝的文化阉割,摒弃大量的周礼,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们国家在清朝之前一直是有世界上最先进最效率的官僚制度。虽然根据上位者的资质,也有很多民不聊生的时候,但是总体来说,因为相对健全的制度和儒家文化,历史还是有一定的修正性的,可以吊打世界上同时期其他的制度。

因为古代没有太多所谓的世界的概念,一般文献里面用到了疠疫,就应该是指pandemic这种大范围的,没办法有效控制,死亡率又特别高的疫情。比如东汉王充的《论衡-命义》就提到:“墨家之论,以为人死无命;儒家之议,以为人死有命。言有命者,见子夏言‘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言无命者,闻历阳之都,一宿沉而为湖;秦将白起坑赵降卒于长平之下,四十万众同时皆死;春秋之时,败绩之军,死者蔽草,尸且万数;饥馑之岁,饿者满道;温气疫疠,千户灭门,如必有命,何其秦、齐同也?”

除此之外,说文解字对“疫”的定义是:“疫,民皆疾也,”可以说这个字本身就是指一个大范围的,失去控制的疫情。那么早期在很多古文献当中,“疫”字通“役”,包括东晋时期医药学家葛洪著作的“抱朴子”里面经常都是用“役”而非“疫”,原因就在于古人在疫情无法控制的恐慌之下,觉得疫情的发生就是因为鬼需要人来“使役”(当奴隶)了,所以有时疫鬼也代指这种非常恐怖的epidemic或者pandemic。

再者从先秦时期的《黄帝内经》,东汉时期的《伤寒杂病论》,隋朝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疫疠病诸候》,还有明朝吴又可的《瘟疫论》等等众多文献都从各个方面用了深刻的词汇探讨了瘟疫发生的原因,控制方法,还有可行的治疗方法,而且在还未有显微镜和病毒或病菌的概念时,已经指出温疫的致病因子是“异气”,又称“疫气”、“疠气”“戾气”等,其形容的就是我们现在所知的看不见摸不到的病毒和细菌。

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真的非你我一两日之间能以一言以蔽之的。

rubyeye 发表于 2/28/2020 2:48:59 AM
原创?从主贴到回帖两小时十分钟,如果原创也太牛了吧,层主请收下我的膝盖😜 ---发自Huaren 官方 iOS APP
D
Duckpear
“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真的非你我一两日之间能以一言以蔽之的。” 记得以前读书时的一行诗,一组词或一个字都能把意境表达的淋漓尽致,拍案叫绝。
本木大人

譬如 endemic, epidemic, pandemic ,英文解释的很清楚什么情况用什么词?中文基本就是疫情一个词。

过好每一天 发表于 2/28/2020 12:36:20 AM

这是因为认知水准还没到 造字 没有跟上。其实 改或加 疫的偏旁就可以了

endemic : 可以 疫 病字旁改成 区框
epidemic :可以 疫 病字旁改成 口框
pandemic: 可以 疫 病字旁改成 走字
e
erieri
中文的精妙之处在于重组的灵活性,一带一路-----》疫带疫路
S
Snowcrest
中文有各种成语,歇后语,诗词…… 我觉得成语特别好用,很多复杂的事情四个字就明白了。
b
boshi

譬如 endemic, epidemic, pandemic ,英文解释的很清楚什么情况用什么词?中文基本就是疫情一个词。

过好每一天 发表于 2/28/2020 12:36:20 AM

暴露了楼主自己文化水平低,
N
Nana2017
中文的准确度确实不如英文,丰富度也不如英文,英文单词的总数在17万到100万,汉字6-8万。
Seraphy82 发表于 2/28/2020 1:01:25 AM

但汉字那只是字啊 没算组的词吧
英文都是词
不过现代科学主要都是西方的 所以科学类的我觉得西方的用词更精准
r
rubyeye
原创?从主贴到回帖两小时十分钟,如果原创也太牛了吧,层主请收下我的膝盖😜 ---发自Huaren 官方 iOS APP
大菠萝小菠萝 发表于 2/28/2020 4:52:04 AM

百分百原创啊,你到哪里去找探讨epidemic这几个词在古典中文里的表示啊。

其实中国人这几代都挺悲哀的,大好的历史与文化,被毛大爷这么一运动,全抛脑后了,间接也导致了梁博士令人发指的文化程度。正所谓上行下效,他没文化不会遣词造句更别提引经据典了,下面媚上的这些人总不可能打脸吧,也就跟着降低词汇量。造成了人民日报的“武汉加油”和日本政府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之区别,我敢打包票梁博士不光是不懂这句话,更不知道出处。果不其然,下面的佞臣舔着脸批判说“相比之下我更想听到武汉加油”。这些傻叉啊,这语境语感能一样吗?人家日本人都能懂的,你们怎么就不懂呢?

还有一个我记忆深刻的事件是李嘉诚在报纸上登的“黄台之瓜,何堪再摘”,我琢磨着这真是间接取笑梁博士呢,我可以赌一百万,梁博士又没懂,而且估计还在嘲笑李嘉诚没什么事当什么臭老九呢。

这次大家对肺炎事件非常失望和痛心,但不代表就能有借口踩踏中华文化,两者之不同是显而易见的。毕竟ccp的统治不可能是永远,但是我们的文化底蕴和文字却应该是“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我观看板上有论调说都不想让孩子学中文了,这个是ccp常年洗脑导致的极其悲哀的结果。我们真正璀璨的文化财富绝不是这一百年乃至于满清鞑子统治的三百年之糟粕能相比的!请搞清楚区别!
c
chixal
中文可以加各种形容词啊,比如可防可控的疫情
JasonBlack 发表于 2/28/2020 12:38:48 AM


还不如英文呢。什么词都可以加上able。比如说Preventable,workable,demolishable,fuckable,doable。。。。。
a
amyjia
回复 17楼rubyeye的帖子 佩服!
m
maoxiang
所以bachelor, veteran, gross, pity是什么意思呐?
f
forestlake

非也非也,那是ccp在老毛子破四旧过后缺乏古典教育造成的现代词汇匮乏,并非中文本身不如英文。
英文的长处就是到处借词,作为一个hodge podge的roman language,当然有很多从latin词根衍生出来的各种精准定义的词汇。但是中文存在的时间比英文长多了,各种文化和历史长河的洗礼,还有几千年留下的文献和文字,怎么可能在这一方面不如英文!

可以用你提出的这几个形容疫情的词为例:

endemic可以用疫病,疫症,瘟病等等词来形容地区性经常发的病,此外还有中医用来特指其性质和易发病的季节的春瘟,暑瘟,还有伏瘟(指潜伏期特别长,不时会跳出来又起问题的疫病,像是herpes这种在人的免疫力弱的时候会再次攻击的病毒)

那么epidemic就是瘟疫,时疫,疫疾等等一系列的词。还有形容特别危险,死亡人数特别多的“疠疫”。

早在西周时期,《周礼·天官·冢宰》里面就表示了周朝是有专门管疫情的“疾医”,其职责明确为:“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春时有痟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嗽、上气疾。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以五气、五声、五色视其死生。两之以九窍之变,参之以九藏之动。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于医师。” 在将近3000年前,中华名族就已经有先进的瘟疫防控观念和汇报制度,那时候大多数欧洲人民还在石器时代吃土呢。这个专设“疾医”的制度被历朝历代沿用下来,直到清朝的文化阉割,摒弃大量的周礼,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们国家在清朝之前一直是有世界上最先进最效率的官僚制度。虽然根据上位者的资质,也有很多民不聊生的时候,但是总体来说,因为相对健全的制度和儒家文化,历史还是有一定的修正性的,可以吊打世界上同时期其他的制度。

因为古代没有太多所谓的世界的概念,一般文献里面用到了疠疫,就应该是指pandemic这种大范围的,没办法有效控制,死亡率又特别高的疫情。比如东汉王充的《论衡-命义》就提到:“墨家之论,以为人死无命;儒家之议,以为人死有命。言有命者,见子夏言‘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言无命者,闻历阳之都,一宿沉而为湖;秦将白起坑赵降卒于长平之下,四十万众同时皆死;春秋之时,败绩之军,死者蔽草,尸且万数;饥馑之岁,饿者满道;温气疫疠,千户灭门,如必有命,何其秦、齐同也?”

除此之外,说文解字对“疫”的定义是:“疫,民皆疾也,”可以说这个字本身就是指一个大范围的,失去控制的疫情。那么早期在很多古文献当中,“疫”字通“役”,包括东晋时期医药学家葛洪著作的“抱朴子”里面经常都是用“役”而非“疫”,原因就在于古人在疫情无法控制的恐慌之下,觉得疫情的发生就是因为鬼需要人来“使役”(当奴隶)了,所以有时疫鬼也代指这种非常恐怖的epidemic或者pandemic。

再者从先秦时期的《黄帝内经》,东汉时期的《伤寒杂病论》,隋朝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疫疠病诸候》,还有明朝吴又可的《瘟疫论》等等众多文献都从各个方面用了深刻的词汇探讨了瘟疫发生的原因,控制方法,还有可行的治疗方法,而且在还未有显微镜和病毒或病菌的概念时,已经指出温疫的致病因子是“异气”,又称“疫气”、“疠气”“戾气”等,其形容的就是我们现在所知的看不见摸不到的病毒和细菌。

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真的非你我一两日之间能以一言以蔽之的。

rubyeye 发表于 2/28/2020 2:48:59 AM

爬上来赞一声 太NB了 MM多发👍👍👍
H
Heiniu
掉掉书袋拼拼古文就能证明中文有准确性了?不能否认中国人不喜欢精确不喜欢量化的这个历史事实吧。 描述主观想法情感观点没有问题。比如,不掉任何书袋,方方说的“我们的脑袋要长在自己的肩上”就非常准确了。 另: 这是方方今天的封城日记。 https://mp.weixin.qq.com/s/BJW5dxHdibROCWZPGOIB2A
非也非也,那是ccp在老毛子破四旧过后缺乏古典教育造成的现代词汇匮乏,并非中文本身不如英文。 英文的长处就是到处借词,作为一个hodge podge的roman language,当然有很多从latin词根衍生出来的各种精准定义的词汇。但是中文存在的时间比英文长多了,各种文化和历史长河的洗礼,还有几千年留下的文献和文字,怎么可能在这一方面不如英文! 可以用你提出的这几个形容疫情的词为例: endemic可以用疫病,疫症,瘟病等等词来形容地区性经常发的病,此外还有中医用来特指其性质和易发病的季节的春瘟,暑瘟,还有伏瘟(指潜伏期特别长,不时会跳出来又起问题的疫病,像是herpes这种在人的免疫力弱的时候会再次攻击的病毒) 那么epidemic就是瘟疫,时疫,疫疾等等一系列的词。还有形容特别危险,死亡人数特别多的“疠疫”。 早在西周时期,《周礼·天官·冢宰》里面就表示了周朝是有专门管疫情的“疾医”,其职责明确为:“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四时皆有疠疾,春时有痟首疾,夏时有痒疥疾,秋时有疟寒疾,冬时有嗽、上气疾。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以五气、五声、五色视其死生。两之以九窍之变,参之以九藏之动。凡民之有疾病者,分而治之;死终,则各书其所以而入于医师。” 在将近3000年前,中华名族就已经有先进的瘟疫防控观念和汇报制度,那时候大多数欧洲人民还在石器时代吃土呢。这个专设“疾医”的制度被历朝历代沿用下来,直到清朝的文化阉割,摒弃大量的周礼,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我们国家在清朝之前一直是有世界上最先进最效率的官僚制度。虽然根据上位者的资质,也有很多民不聊生的时候,但是总体来说,因为相对健全的制度和儒家文化,历史还是有一定的修正性的,可以吊打世界上同时期其他的制度。 因为古代没有太多所谓的世界的概念,一般文献里面用到了疠疫,就应该是指pandemic这种大范围的,没办法有效控制,死亡率又特别高的疫情。比如东汉王充的《论衡-命义》就提到:“墨家之论,以为人死无命;儒家之议,以为人死有命。言有命者,见子夏言‘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言无命者,闻历阳之都,一宿沉而为湖;秦将白起坑赵降卒于长平之下,四十万众同时皆死;春秋之时,败绩之军,死者蔽草,尸且万数;饥馑之岁,饿者满道;温气疫疠,千户灭门,如必有命,何其秦、齐同也?” 除此之外,说文解字对“疫”的定义是:“疫,民皆疾也,”可以说这个字本身就是指一个大范围的,失去控制的疫情。那么早期在很多古文献当中,“疫”字通“役”,包括东晋时期医药学家葛洪著作的“抱朴子”里面经常都是用“役”而非“疫”,原因就在于古人在疫情无法控制的恐慌之下,觉得疫情的发生就是因为鬼需要人来“使役”(当奴隶)了,所以有时疫鬼也代指这种非常恐怖的epidemic或者pandemic。 再者从先秦时期的《黄帝内经》,东汉时期的《伤寒杂病论》,隋朝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疫疠病诸候》,还有明朝吴又可的《瘟疫论》等等众多文献都从各个方面用了深刻的词汇探讨了瘟疫发生的原因,控制方法,还有可行的治疗方法,而且在还未有显微镜和病毒或病菌的概念时,已经指出温疫的致病因子是“异气”,又称“疫气”、“疠气”“戾气”等,其形容的就是我们现在所知的看不见摸不到的病毒和细菌。 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真的非你我一两日之间能以一言以蔽之的。 rubyeye 发表于 2/28/2020 2:48:00 AM
一个法师
自己水平不到家,说中文准确性不行。。。
一个法师
中文的准确度确实不如英文,丰富度也不如英文,英文单词的总数在17万到100万,汉字6-8万。
Seraphy82 发表于 2/28/2020 1:01:25 AM

我晕,这难道不是英文的缺点吗,遇到新的东西,必须得发明新的单词,而中文可以用已有字进行组合?
O
Olympian

我晕,这难道不是英文的缺点吗,遇到新的东西,必须得发明新的单词,而中文可以用已有字进行组合?

一个法师 发表于 2/28/2020 2:28:31 PM


比如lz讲的那几个次也是属于组合,知道词根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m
mindstorm

我晕,这难道不是英文的缺点吗,遇到新的东西,必须得发明新的单词,而中文可以用已有字进行组合?

一个法师 发表于 2/28/2020 2:28:31 PM <img src="[url=http://forums.huaren.us/images/common/back.gif"/>]http://forums.huaren.us/images/common/back.gif"/>[/url]


是的,认为英语比中文好的,基本没过脑子的。中文一直以来的真正问题是同音字太多,所以搞了声调。其他方面都是优势
b
bw376
古文好,言简意赅,现代中文越来越啰嗦,还辞不达意。
m
mindstorm
古文好,言简意赅,现代中文越来越啰嗦,还辞不达意。
bw376 发表于 2/28/2020 2:38:24 PM <img src="[url=http://forums.huaren.us/images/common/back.gif"/>]http://forums.huaren.us/images/common/back.gif"/>[/url]


白话文的推广,就是要降低古文的BAR,所以啰嗦起来了。中文对于普通人学习的BAR太高,古文要求就更高。过了CURVE后,学习反而特别容易,特别好用。

中文应当是从神的文字演变过来的
b
babybaby
英文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是有原因的。准确易学,是technical language。但是中文的绝妙构造估计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语言可以媲美。唐诗宋词,对句歇后语,可惜都只能从古籍或者日本那里找到踪迹了,lol
n
nktong
回复 40楼mindstorm的帖子 对,就是这个理。 CCP改中文也是有原因的,否则大批文盲。 真的牛逼,请自学古文。
x
xinlaide
方方说的“我们的脑袋要长在自己的肩上”就非常准确了。

Heiniu 发表于 2/28/2020 11:44:53 AM


佩服楼上讲文言文的同学(学到了疫情严重的时候用役,表鬼让人役,传达人的恐惧,这是第一次听到),请多发言!

也同意这位同学强调的表达思想。

某教授说过:我的杯子不大,但我要用自己的杯子喝水。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英文,都是喝水的容器,最后大家还是要用自己的杯子喝水是不是?

争论谁的杯子好看有啥意思,别人的杯子再好看也不是你的。
n
nitrogensec
中文精简确实表达准确性不如英文。
2
2020wakening
俺来举个反例:英文没有特别的词语区分“舅舅”和“叔叔”、“伯伯”,姨妈和姑妈、舅妈、婶婶、伯母,岳父和公公,岳母和婆婆,嫂嫂和弟妹,大伯和小叔子, etc。中文则言简意赅。
m
micheer
奉劝楼主勤学多问.... 瞧您这标题起的,一看内容真的....您这样的被怼得再过都不冤...
m
minbao
17 楼的很博学。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