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最大的悲哀,是突然读懂了鲁迅

紫郁
楼主 (北美华人网)
(转载) 年少时,每个人都向往光芒万丈、惊心动魄。 怀揣的都是一呼百应的英雄梦或绚丽华美的公主梦,或者想成为侠客豪杰、将军帝王、超能力者、豪门贵族,或者想成为贡献卓著的科学家、军人、运动员。 再不济,也要做个正直优秀、有能力掌控人生的人,最厌恶的就是鲁迅笔下那些琐碎悲戚、麻木冷清、可憎可鄙、可有可无的小人物。 待少年被光阴推着长大,才发现成年人的世界没有水晶宫和英雄剑,只有满地狼藉,而我们,不偏不倚刚好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

当代孔乙己——沈巍。
流浪的沈巍大师在网络走红,他流浪二十余年的经历随即被扒了出来。 审计局的公务员放弃工作、穿着邋遢,在街头捡垃圾。 他喜欢史书,喜欢画画,有学识、有涵养,没有的是一个现代人的体面,他崇尚文学却一事无成,推广垃圾分类却穷得无处可归。 蹭热度的人们欢欢乐乐地围着他拍照,没有人从心底里尊重他,如同孔乙己走进店里,周围的人尽是欢声笑语。 孔乙己懒惰、善良、清高、迂腐,他是满口“之乎者也”的落魄乞丐,专被人打趣嘲弄,他又一边偷东西一边在酒馆循规蹈矩地还账,自己食不果腹还喜欢交孩子们写字,给孩子们分茴香豆。 只要他在,店里永远充满着欢乐的气氛。 那句“读书人的事,怎么能叫偷呢”成了盗版、抄袭作家的御用名言,可笑又可悲的流传了下来。 沈巍与孔乙己一样,“是这样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这么过”。

有多少人成了闰土。
校园是整个社会高低贵贱之分最淡薄的地方,允许低微的人相信“知识改变命运”。 没有纨绔习气的富家公子、权贵小姐们与你别无二致,每天上课、打球、尝路边的美食。 但毕业三年后,那个曾经什么都不如你的世家子弟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你需要穿过办公隔间和长长的走廊才能去见他。 你站在他的面前,低着头,谦恭地递上报表,叫了一声“经理”。 那一刻,你想起了闰土恭敬地对儿时玩伴叫的那声“老爷”。 闰土也曾是个生机勃勃、真诚机智的少年,曾在瓜田、雪地和广阔的海边快乐地长大,他自在疏旷,本该有一番不寻常的作为。 但成长环境和遭遇凸显着他的贫弱与卑微,勇气和意气无法帮他打破阶层局限,他渐渐被磨平棱角,弯下脊梁,成了生活的奴隶。 而屈服于命运的,从来不止闰土,还有多少个你我他。 从少年意气到卑躬屈膝,多少人活成了可悲的那个闰土。


有多少人成了阿Q。
你的领导是一个才德有缺的人,想出些不切实际的主意,义无反顾地要你们贯彻执行。 效果当然并不好,你的同事被抓了典型,在大会上被狠批。 但他敢怒不敢言,颓丧地点头认错。 休息时,他在人前义愤填膺,咒骂不合理的方案、不务实的领导、没有人站出来反驳云云。 最后他释然道:“又不是只有我自己,反正大家都一样。”然后悄然离开。 那一刻你的脑海里冒出一个人来——阿Q——那个一边自我矛盾一边自我安慰的人。 林兴宅评论阿Q:
质朴愚昧又狂妄自大;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率直任性又正统卫道;争强好胜又屈辱服从;憎恶权势又趋炎附势;狭隘保守又盲目趋时;排斥异端又向往革命;敏感禁忌又麻木健忘;蛮横霸道又怯懦悲切;不安现状又安于现状。


为了平复内心的矛盾,阿Q创造了一套伟大而可笑的精神胜利法。
这个蹩脚的人物和蹩脚的精神胜利法被人从20世纪打趣到21世纪,也沿袭到了21世纪。 可悲的是,人们渐渐意识到,不学会这种精神根本无法再社会中立足。 从好坏分明到难得糊涂,有多少人,活成了可叹的阿Q。



有多少人成了祥林嫂。
不公与委屈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流动,落在一个人头上时总是猝不及防。
分手、失业、破产、离婚、亲人故去、罹患绝症…… 当噩运反复砸在一个人身上时,无力和委屈排山倒海般袭来。 折磨得人辗转反侧、耿耿于怀、萎靡颓丧、抑郁癫狂,仿佛只有一遍又一遍地倾诉才能排遣心中的痛苦,慢慢被榨干希望和生机。 渐渐地,人们发现琐碎抱怨时,每个人都跟祥林嫂没两样。 朴实诚挚、勤奋传统的祥林嫂没能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抢婚、丈夫病死、儿子被狼叼走、被东家厌弃,她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命运和时代的压迫,成了那个见谁跟谁诉苦的怨妇乞丐,孤身死在雪夜里。 人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讽刺的是,在受到委屈和不公时,多数人又都成了她。
从厌恶别人抱怨堕落到自己抱怨堕落,从寻常人到祥林嫂,只隔着一点不幸的距离。


有多少人成了买人血馒头的华老栓和推销人血馒头的康大叔。
各大网络平台、社交软件上,销售者一边喊着“包好”,一边将养生药物、化妆品、衣服、零食、信贷、保险狂推出去。 十亿网民,要么被推销,要么成了推销贩子,咨询、推广往来不觉。 “包好”的产品是否货真价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说它“包好”,重要的是能换来真金白银入账。 利益驱赶着人一路狂奔,满口诚挚的谎言,买卖的双方如同买人血馒头的华老栓和推销人血馒头的康大叔,有人说,有人相信。 人血馒头,对于华老栓来说是一袋子钱换来的救命药,对他的儿子来说是一个烤糊的白面馒头,对于康大叔来说是自己推销出去的精贵产品,效果质疑、追责。 左一遍右一遍的“包好”、“包好”像洗脑的音符,在人群里产生了一种毫无依据的可信度,从古自今的商人,都是攻心为上的心理学家。
现在人们不吃人血馒头,却都接纳了无情的推销贩子,成了愚昧麻木的华老栓。


无数人,活成了鲁迅笔下的“看客”。
孔乙己被打趣时,看客们哈哈一笑; 夏瑜被杀时,看客们伸长了脖子; 祥林嫂诉苦时,看客们厌烦了冷笑而去; 阿Q被闲来无事的看客们按着磕头打趣…… 看客们冷漠、麻木、愚钝、歹毒、幸灾乐祸。 这世上如果有什么比鲁迅笔下的看客更让人不寒而栗的,便是今日的看客。 他们质问跳楼的人“为什么还不跳”; 看着被打的人叫好; 讽刺在国外被杀的留学生“活该”; 嘲笑受匪徒伤害的普通人“在沉默中灭亡”; 在不必露面的网络平台上冷嘲热讽、煽动是非…… 他们都成了鲁迅笔下的看客,在现实或在虚拟网络中以最冷漠、最残酷的言行伤害着当事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做过他们中的一员。 何其悲哀,在社会里摸爬滚打的人都烙上了鲁迅笔下人物的影子,无一幸免。 何其幸运,这个时代已不再封建腐朽,留给了我们翻盘的机会。 恍然大悟时,我们不妨试着听听鲁迅的建议: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F
FayeWang
年少时,每个人都向往光芒万丈、惊心动魄。 怀揣的都是一呼百应的英雄梦或绚丽华美的公主梦,或者想成为侠客豪杰、将军帝王、超能力者、豪门贵族,或者想成为贡献卓著的科学家、军人、运动员。 再不济,也要做个正直优秀、有能力掌控人生的人,最厌恶的就是鲁迅笔下那些琐碎悲戚、麻木冷清、可憎可鄙、可有可无的小人物。 待少年被光阴推着长大,才发现成年人的世界没有水晶宫和英雄剑,只有满地狼藉,而我们,不偏不倚刚好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

当代孔乙己——沈巍。
流浪的沈巍大师在网络走红,他流浪二十余年的经历随即被扒了出来。 审计局的公务员放弃工作、穿着邋遢,在街头捡垃圾。 他喜欢史书,喜欢画画,有学识、有涵养,没有的是一个现代人的体面,他崇尚文学却一事无成,推广垃圾分类却穷得无处可归。 蹭热度的人们欢欢乐乐地围着他拍照,没有人从心底里尊重他,如同孔乙己走进店里,周围的人尽是欢声笑语。 孔乙己懒惰、善良、清高、迂腐,他是满口“之乎者也”的落魄乞丐,专被人打趣嘲弄,他又一边偷东西一边在酒馆循规蹈矩地还账,自己食不果腹还喜欢交孩子们写字,给孩子们分茴香豆。 只要他在,店里永远充满着欢乐的气氛。 那句“读书人的事,怎么能叫偷呢”成了盗版、抄袭作家的御用名言,可笑又可悲的流传了下来。 沈巍与孔乙己一样,“是这样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这么过”。

有多少人成了闰土。
校园是整个社会高低贵贱之分最淡薄的地方,允许低微的人相信“知识改变命运”。 没有纨绔习气的富家公子、权贵小姐们与你别无二致,每天上课、打球、尝路边的美食。 但毕业三年后,那个曾经什么都不如你的世家子弟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你需要穿过办公隔间和长长的走廊才能去见他。 你站在他的面前,低着头,谦恭地递上报表,叫了一声“经理”。 那一刻,你想起了闰土恭敬地对儿时玩伴叫的那声“老爷”。 闰土也曾是个生机勃勃、真诚机智的少年,曾在瓜田、雪地和广阔的海边快乐地长大,他自在疏旷,本该有一番不寻常的作为。 但成长环境和遭遇凸显着他的贫弱与卑微,勇气和意气无法帮他打破阶层局限,他渐渐被磨平棱角,弯下脊梁,成了生活的奴隶。 而屈服于命运的,从来不止闰土,还有多少个你我他。 从少年意气到卑躬屈膝,多少人活成了可悲的那个闰土。


有多少人成了阿Q。
你的领导是一个才德有缺的人,想出些不切实际的主意,义无反顾地要你们贯彻执行。 效果当然并不好,你的同事被抓了典型,在大会上被狠批。 但他敢怒不敢言,颓丧地点头认错。 休息时,他在人前义愤填膺,咒骂不合理的方案、不务实的领导、没有人站出来反驳云云。 最后他释然道:“又不是只有我自己,反正大家都一样。”然后悄然离开。 那一刻你的脑海里冒出一个人来——阿Q——那个一边自我矛盾一边自我安慰的人。 林兴宅评论阿Q:
质朴愚昧又狂妄自大;自尊自大又自轻自贱;率直任性又正统卫道;争强好胜又屈辱服从;憎恶权势又趋炎附势;狭隘保守又盲目趋时;排斥异端又向往革命;敏感禁忌又麻木健忘;蛮横霸道又怯懦悲切;不安现状又安于现状。


为了平复内心的矛盾,阿Q创造了一套伟大而可笑的精神胜利法。
这个蹩脚的人物和蹩脚的精神胜利法被人从20世纪打趣到21世纪,也沿袭到了21世纪。 可悲的是,人们渐渐意识到,不学会这种精神根本无法再社会中立足。 从好坏分明到难得糊涂,有多少人,活成了可叹的阿Q。



有多少人成了祥林嫂。
不公与委屈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流动,落在一个人头上时总是猝不及防。
分手、失业、破产、离婚、亲人故去、罹患绝症…… 当噩运反复砸在一个人身上时,无力和委屈排山倒海般袭来。 折磨得人辗转反侧、耿耿于怀、萎靡颓丧、抑郁癫狂,仿佛只有一遍又一遍地倾诉才能排遣心中的痛苦,慢慢被榨干希望和生机。 渐渐地,人们发现琐碎抱怨时,每个人都跟祥林嫂没两样。 朴实诚挚、勤奋传统的祥林嫂没能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抢婚、丈夫病死、儿子被狼叼走、被东家厌弃,她一而再再而三地受到命运和时代的压迫,成了那个见谁跟谁诉苦的怨妇乞丐,孤身死在雪夜里。 人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讽刺的是,在受到委屈和不公时,多数人又都成了她。
从厌恶别人抱怨堕落到自己抱怨堕落,从寻常人到祥林嫂,只隔着一点不幸的距离。


有多少人成了买人血馒头的华老栓和推销人血馒头的康大叔。
各大网络平台、社交软件上,销售者一边喊着“包好”,一边将养生药物、化妆品、衣服、零食、信贷、保险狂推出去。 十亿网民,要么被推销,要么成了推销贩子,咨询、推广往来不觉。 “包好”的产品是否货真价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说它“包好”,重要的是能换来真金白银入账。 利益驱赶着人一路狂奔,满口诚挚的谎言,买卖的双方如同买人血馒头的华老栓和推销人血馒头的康大叔,有人说,有人相信。 人血馒头,对于华老栓来说是一袋子钱换来的救命药,对他的儿子来说是一个烤糊的白面馒头,对于康大叔来说是自己推销出去的精贵产品,效果质疑、追责。 左一遍右一遍的“包好”、“包好”像洗脑的音符,在人群里产生了一种毫无依据的可信度,从古自今的商人,都是攻心为上的心理学家。
现在人们不吃人血馒头,却都接纳了无情的推销贩子,成了愚昧麻木的华老栓。


无数人,活成了鲁迅笔下的“看客”。
孔乙己被打趣时,看客们哈哈一笑; 夏瑜被杀时,看客们伸长了脖子; 祥林嫂诉苦时,看客们厌烦了冷笑而去; 阿Q被闲来无事的看客们按着磕头打趣…… 看客们冷漠、麻木、愚钝、歹毒、幸灾乐祸。 这世上如果有什么比鲁迅笔下的看客更让人不寒而栗的,便是今日的看客。 他们质问跳楼的人“为什么还不跳”; 看着被打的人叫好; 讽刺在国外被杀的留学生“活该”; 嘲笑受匪徒伤害的普通人“在沉默中灭亡”; 在不必露面的网络平台上冷嘲热讽、煽动是非…… 他们都成了鲁迅笔下的看客,在现实或在虚拟网络中以最冷漠、最残酷的言行伤害着当事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做过他们中的一员。 何其悲哀,在社会里摸爬滚打的人都烙上了鲁迅笔下人物的影子,无一幸免。 何其幸运,这个时代已不再封建腐朽,留给了我们翻盘的机会。 恍然大悟时,我们不妨试着听听鲁迅的建议: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紫郁 发表于 2/10/2020 12:48:22 PM


是否原创?可否转载?
紫郁
不是原创 转载的 忘记标明了 我在写一下
C
CleverBeaver
是啊,一直觉得他是深井冰
F
FayeWang
不是原创 转载的 忘记标明了 我在写一下
紫郁 发表于 2/10/2020 12:55:40 PM

感谢分享!赞!!
四正
要是未成年读懂了,只怕就心理疾病了
f
fanyao
👍。 前几天我发了同样的感慨,跟国内同学聊天时我说直到现在我才理解当年为什么鲁迅弃医从文。
d
dotmm
没啥悲哀的,醒了是好事,也是鲁迅先生喜闻乐见的 天灭中共,需要更多的人被唤醒
l
lucky89
是啊,年少时读不懂的文章,现在读起来会泪流满面
约拿
x
xyz8484
没口罩逼的
👍。  前几天我发了同样的感慨,跟国内同学聊天时我说直到现在我才理解当年为什么鲁迅弃医从文。 fanyao 发表于 2/10/2020 1:41:00 PM
政治科代表
前几天版上说到鲁迅,不少ID感谢老师的要求背诵之恩,
恍惚间我觉得鲁迅在课桌上刻的不是“早”字,而是“背”字。
陈允恩
听懂了李宗盛,读懂了鲁迅。成人的世界。
C
Confuse
这里的成人是一个思想上的概念,就跟大妈一样。很多人很早就懂鲁迅,也有很多人一辈子不懂。
p
pinkaltitude
好文,收藏了。
x
xiaofengxian
其实现在去看看gcd最初的宣言真的讽刺,那些为他们卖命的老百姓真是被骗了。希望能吸取教训,永远不要相信政客的嘴。
p
pwwq
中国这个社会就没有变过, 问题是谁让你一直在做梦?
n
nownow
懂了以后悲哀,悲叹,悲凉,只能感到无能,无力,无助 唉
S
SAT
最振聋发聩的“吃人”,没有出现。天天在上演。
q
qqmj
还有就是李文亮成了刘合珍君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的猪领导的,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p
pwwq
中国人才刚刚吃饱了几年, 就因为盖了些高楼,修了些高速,建了些高铁, 就都不知道自己姓啥了, 跑到世界其他地方,天天说这里破,那里没高铁,这里人们还在用现金, Blah blah blah, 一群愚民, 愚昧也就算了, 素质还差劲, 有了几个钱,就直接上的大街对香港人CNMB, 过去的半年, 部分大陆中国人在全世界丢人现眼, 用自己行动向世人证明, 大陆这个屎坑社会本色
根深叶茂1288
好帖mark!
z
zlltt
疫情过后 有没有人起义从文
o
olive2017
这么多年,啥都没变,还是一个球德行
T
Threebears
大家要记住,虽然包子倒车,但是底下的鹰犬为了升官发财,真是坏事做绝!我在网上找到删除鲁迅文章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专家,这些所谓专家,真是王八蛋,造孽深重!(因为我老认为以包子的文化水平,应该不会亲自指示要砍掉鲁迅)

鲁迅的文章,是一个开关,特殊的反贼开关!“强迫”中小学生背诵的教材编写者,是中国文化的脊梁,给中国人的子孙后代留下了希望!只要你背了鲁迅的文章,总有一天,大脑清醒过来

我还搜到这一段:
同时也有一些坚决反对鲁迅作品被删的声音。教育部前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通过微博说:“我坚决不赞成‘删除教材中鲁迅作品和初中生阅读不宜过于深刻’的观点。当下不少编教材的以一己之浅薄揣度鲁迅之深刻并殃及学生,是很恶俗的。当下问题是如何编出真正的语文教材和改革教学方法。”

王旭明先生,向你致敬
l
laomamj
肯定是管宣传的把鲁迅给干掉的
y
yayran
还有狂人日记,满篇都是吃人二字。我二十多岁没出国的时候,就读懂鲁迅了。
2
2sigma
还有就是李文亮成了刘合珍君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的猪领导的,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
qqmj 发表于 2/11/2020 7:45:43 PM [/url]


手动+1。 悲哀,没想到100多年过去了,鲁迅先生的文字仿佛就是专门为2020年的我们而写。

.
s
sayafei
最可悲的是,当下的时代连给鲁迅弃医从文的机会都没有了
宇猫
十年前有个朋友从日本来,说到在日本鲁迅有多么的被推崇,我还很纳闷儿,问他为什么,他说日本人喜欢鲁迅的思想。那时还是太年轻了
s
sourires
什么叫虽然 就是因为他倒车 所以才有人禁鲁迅
大家要记住,虽然包子倒车,但是底下的鹰犬为了升官发财,真是坏事做绝!我在网上找到删除鲁迅文章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专家,这些所谓专家,真是王八蛋,造孽深重!(因为我老认为以包子的文化水平,应该不会亲自指示要砍掉鲁迅) 鲁迅的文章,是一个开关,特殊的反贼开关!“强迫”中小学生背诵的教材编写者,是中国文化的脊梁,给中国人的子孙后代留下了希望!只要你背了鲁迅的文章,总有一天,大脑清醒过来 我还搜到这一段: 同时也有一些坚决反对鲁迅作品被删的声音。教育部前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通过微博说:“我坚决不赞成‘删除教材中鲁迅作品和初中生阅读不宜过于深刻’的观点。当下不少编教材的以一己之浅薄揣度鲁迅之深刻并殃及学生,是很恶俗的。当下问题是如何编出真正的语文教材和改革教学方法。” 王旭明先生,向你致敬 Threebears 发表于 2/11/2020 9:00:00 PM
a
alice240638
寫的很好 收藏了
唉 约拿 发表于 2/10/2020 1:44:00 PM
无声中沉寂
所以初中语文考试 放一篇鲁迅文章 能懵逼一大片。这些现实 怎么也得18-20岁的人才开始有观察 有体悟。可惜 那个时候 高考已经结束。
t
this.id.
多么痛的领悟
t
this.id.
最可悲的是,当下的时代连给鲁迅弃医从文的机会都没有了
sayafei 发表于 2/11/2020 11:12:54 PM

从文,写多少删多少,要是在国内,轻则训诫重则蒸发
0
0049
这个标题,真是刺痛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