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如何医治“城市病” ?

刘晓庆
楼主 (北美华人网)


8279万人口、35万平方公里国土使德国成为人口最密集的国家之一。就是这样一个城市化率超过90%的国家,却很少受到诸如交通拥堵、高房价、垃圾围城等“城市病”的困扰。这与德国独特的城市化理念和城市均衡发展密切相关。
刘晓庆
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德国拥有专门行政机构的城市和村镇共2062个,人口超100万的只有3个——柏林、汉堡和慕尼黑,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不过79个。与之相比,人口在2000至10万之间的中小城镇却密布全国,承载着德国60%的人口。

即使是德国个头最大的柏林2008年也不过370万人口,在欧盟位列第八。而同期巴黎人口为1020万,伦敦为858万。

大城市往往意味着更丰富的资源和机会,为什么德国人却没有涌向大城市的冲动?




中小城镇的魅力

  漫步德国中小城镇,除了感叹其历史遗产保存完好、文化风味各有千秋外,你很快会发现,在这里生活的便利程度和大城市并无二致。无论是人口12万的“大学城”哥廷根、人口4万的“路德城”维滕贝格,还是只有1万多居民的“中世纪古城”罗腾堡,都有一个大体相同的城市布局——主教堂居于城市中心,周围是城市广场和市政厅,由广场中心向外延伸出一条或几条商业主街。在那里可以找到大城市里几乎所有的一线品牌和全国连锁超市。
  德国许多城市与此类似,只要步行45分钟左右便可走完全城。城市不大,但水、电等基础设施都是高标准,街道整洁干净,店铺应有尽有。百年风雨的古迹与普通的居民楼、商业区融在一处,有的迄今还在使用。行走在石块铺就的街道上,你可以感到历史从未远去,而是萦绕在街灯楼宇之间。不过,这些静谧的老城也没有驻足不前,从苹果电子产品到耐克鞋,只要拐几个街角都能买到。
  德国社会如此重视城市均衡发展,使中小城市不仅没有被比下去,反而因为远离喧嚣、环境清新、文化底蕴深厚、生活成本适中而深受喜爱。
刘晓庆


 区域城市圈的造血能力

  小虽小,但是这些中小城镇并非势单力薄、一盘散沙。德国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规划与建设互补共生的区域城市圈,以保持与其他国家大城市相匹敌的吸引力。这11大城市圈依次是柏林-勃兰登堡区、大汉堡区、慕尼黑区、纽伦堡区、斯图加特区、莱茵-鲁尔区、法兰克福及莱茵-美茵区、不莱梅-奥登堡区、莱茵-内卡区、汉诺威-布伦瑞克-哥廷根-沃尔斯堡区和萨克森三角城市圈。
  这11个区遍布全国,涵盖了德国所有主要的商业、文化和政治中心,聚集了德国70%的人口。城市圈以几个较大城市为核心,与较小城镇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功能区。不少城市圈的经济总量、市场潜力、投资份额完全可以与欧美大城市一较高下。
  以莱茵-鲁尔区为例,这里坐落着杜塞尔多夫、波恩、科隆、多特蒙德、杜伊斯堡等工业名城,曾是工业革命后德国的煤炭钢铁中心。受重工业影响,上世纪80年代前后,这里陷入生产难以为继和环境严重污染的双重困境。经过反复论证和规划,老工业基地从1989年开始了艰难转型。20多年后,这里已成为以可再生能源、信息和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为主的新经济区,每年为德国贡献大约15%的国民生产总值。
  在这个约1万平方公里的城市圈里,除科隆人口将近100万以外,杜塞尔多夫、波恩等主要城市人口均不足60万,而它们却聚合成了一个拥有1000多万人口的庞大都市群。
刘晓庆



 交通网的强大运力

  和中国一样,德国青壮年劳动力也向往“大地方”,但他们不是一齐涌向某个特定的大城市,而是在各个城市群间做多重选择。德国的人口流动不是单纯的聚合,而是与众不同的“分散型集中”。其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发达的交通网。
  德国是世界上路网最密集的国家之一,铁路总长约3.8万公里,公路总长65万多公里,其中高速路1.2万公里。而德国南北最长距离不过876公里,东西直线距离640公里。
  总长可绕地球赤道17圈的铁路与公路纵横交织,将德国数千个分散的城镇联系在一起。此外,承担全德近一半交通运输量的高速公路全程免费,大多数路段无限速,一般城市又有地铁、公交车、有轨电车等多种公共交通可供选择。这一切都为人员和资源的快速移动提供了坚实基础。
M
Mcdonald








M
Mcdonald






刘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