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你的美白精华都是怎么浪费的...

a
angelene
楼主 (北美华人网)
肤色不好看=该美白了?
美白产品只看浓度就行了?
美白成分浓度越高越好?
你的美白产品为什么没有用?



▍肤色不好看=该美白?

错误。肤色不好看的因素,并不能全赖黑色素,还有可能是油脂导致的氧化暗沉,胡萝卜素丰富导致的黄,身体亚健康导致的“血色”不好。

甚至有可能就是天生的基因综合你“基础色”不好,无论是前面说的哪种情况,你疯狂用美白产品都达不到多好的效果,压根没找对敌人。



暗沉就该力争抗氧化、防晒、控油的战地;胡萝卜素的,如果是天生的,好像没啥办法,后天的基本都是吃多了胡萝卜、番茄、橙子等;“血色”不好的,应该先去查个血,看看有没有贫血啥的问题,另外多运动才对。

对于肤色,我们其实目前能做的很少,基本只针对于黑色素方面,但即便只说黑色素,我们也有太多可聊的。

黑色素,可以分为真黑素和褐黑素两种。



真黑素的颜色是黑-棕这样比较深的,褐黑素则是浅一些的红-黄色。褐黑素既是真黑素合成的中间产物,也会和真黑素并存。

两者按照一定的比例存在,如果褐黑素比例较高,皮肤颜色就会浅一些,同时头发也会更“红发”。



黑色素生成中有一个重要角色,说名字你们也很熟了,就是——酪氨酸酶。

怎么生成黑色素基本就是下图这样,很复杂,我们没必要知道得那么清楚,我们只要记,酪氨酸酶活性大→活跃,黑色素的产生也就越多。



所以我们现在的美白手段,有一大部分都是以酪氨酸酶为靶子,想办法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来实现美白的。



抑制酪氨酸酶——抑制黑色素生成

酪氨酸酶是一种活性中心含有铜离子的金属酶,意思就是它想活性大,就得需要铜离子注入,如果没有,就会很“萎靡”。

有一类美白成分的原理就是螯合铜离子,从酪氨酸酶手里把铜离子抢过来,使酪氨酸酶失活来美白的。

比如日系产品很爱用的曲酸。



比如欧莱雅集团偏爱的鞣花酸。



其他通过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来美白的还有,熊果苷、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壬二酸、传明酸、苯乙基间苯二酚(symwhite 377)、光甘草定等。

抽象一点说,黑色素细胞就是一个工厂,酪氨酸酶是生产黑色素的主要机器,机器停工也就能抑制黑色素生成了。



当然,这是最理想状态,实际上我们是不可能“歼灭”酪氨酸酶的(全灭才是真的完蛋了)。

即便可以,现在也认为这很可能不是黑色素生成的唯一途径,你把这边压太死,机体可能会自行打通别的渠道来生成黑色素,所以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手段。



黑色素是工厂的成品产物,由快递员“树突”,分发给周围的居民“角质形成细胞”。

只有传递到角质细胞,我们才能真的看见肤色变黑,所以阻拦这个传递过程,也能美白。

阻断黑色素传递

现在貌似比较成熟的、常用的,也就是最出名的宝洁带起来的烟酰胺。



其次,维A酸及其衍生物也有一定的作用,还有传明酸,可以防止黑色素聚集。

如果黑色素已经产生了,也已经运出去了,皮肤黑都已经黑了,那我们能做的就是加速黑色素代谢,更快的白回来。



加速黑色素代谢

代谢可能是水解了黑色素,也可能是促进剥脱,一般常用的成分也就是果酸、水杨酸、维A酸、4-甲氧基水杨酸钾盐(4MSK)。

淡化已生成黑色素

除此之外还有淡化已生成黑色素这个途径,不过貌似目前只有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是常用的。

另外,黑色素的生成是一个氧化过程,需要有自由基的参与,维生素C强大的抗氧化性也有加分。

▍美白产品只看浓度高就行了?

黑色素从生成到运输,到最后分配到角质细胞上升至皮肤表面,是比较长的一条路,我们有很多途径去干涉,

减少生产——减少黑色素生成
减少传送——减少、阻断黑色素传递至角质层
减少产物——还原黑色素、加速黑色素剥脱

但实际上是,我们既不可能完全抑制生产,也不可能完全阻断运输,这不是浓度高低的问题。

所以比起大家都在关注的浓度,要多强调的是,整个美白配方的“多面性”。

达到有效浓度固然重要,但是单一成分的能力、覆盖面都非常有限,在美白这方面来说,依赖单一成分的原料桶,不如多成分多渠道共同作用的。

比如修丽可的发光瓶,5%烟酰胺+5%HEPES+3%传明酸+1%曲酸。

olay的各个小白瓶,大家一般都只盯着烟酰胺了,其实还有抑制黑色素生成的Sepwhite、帮助代谢的Sepitonic等。

比较“纯”一点的科颜氏淡斑精华,除了VC衍生物,也是有促代谢的水杨酸的。

这样的产品,浓度不低,但也没只吃一个成分,相对来说,更可能会“容易”看到成效。

例外情况是,你已经发现了你对某一个成分,反应特别好,那你可以死啃它。

▍浓度越高越好?

这是一个很矛盾的点,浓度太低吧,没用,这我们都知道。

但重点要说的是,浓度太高也可能会起到反面作用。

我们叭叭叭讲了一堆黑色素怎么生成的这个过程,但是没说一点,皮肤为什么会突然的要去生成更多黑色素。

答案是,受刺激了。这个刺激除了大家都熟知的紫外线照射,还有一个重量级的影响因素——炎症。

而美白产品浓度太高就会刺激到皮肤引起炎症啊,相当于你一边想减少黑色素,一边又不停的给皮肤信号,给我玩命生成黑色素,皮肤也很为难啊。

所以要说的是,千万不要因为强烈想白的愿望,就轻易尝试很多的美白猛药,如果超出了你的皮肤耐受度,很可能是适得其反。

比如贝德玛的那个夜间美白精华,比如美系某些含有氢醌的产品,比如浓度过高的酸类。

如果不确定自己用的产品有没有刺激到,有个只花钱的无脑办法,你再配一个温和的抗炎舒缓的精华一起用,能很好的缓解这个问题。(参考→抗炎篇)

▍你的美白产品为什么没有用?

很多童靴经常留言问我们,大人啊、三爷啊,我美白产品用了那么多,怎么就感觉一点都没白呢?

首先,有一种黑是我们基本没办法解决的,就是——天生比较黑的妹子。

因为天生的黑,和本身制造黑色素能力太强,降解黑色素能力太弱都有关系。

无论是外涂、内服还是美白针,改善程度都有限,即便用美白针一时镇压住了黑色素,但也只能短暂维持,再努力也是没法白过自己的极限肤色——胸口、大腿内侧等位置的。

除此之外,其他白不了的人,先康有没有防晒不严格、有炎症的问题。

然后,可以照下面的方法,调整一下自己的美白产品。

如果还处于晒后、炎症后不久,那应该还属于黑色素疯狂生成的阶段,要重点抓“抑制黑色素生成+阻断黑色素传递”;

如果是已经明显黑了的情况,要重点抓“加速黑色素代谢+淡化已生成黑色素”,淡斑也是,但别抱太大期望;

如果是日常把美白当成习惯了,预防型,那应该是“抑制黑色素生成+阻断黑色素传递”为主,再加上抗氧化。

咱们目前对于美白的研究,基本都集中在酪氨酸酶→黑色素生成这条通路上,但现在技术越先进越发现,可能还有很多途径都会导致黑色素的沉着。

别看人类研究了几十年,其实到现在对于人体黑色素沉着这件事还没研究透呢。

以上说得这些都做到了,坚持使用,是可以达到不错的效果的。(有时候不是你没白,真的是你没意识到)

转自:原创: 大人要脸
l
lululun
谢谢分享!
N
Nana2017
妥妥的干货
小蓝鸟
markmark 肤色不好看=该美白了? 美白产品只看浓度就行了? 美白成分浓度越高越好? 你的美白产品为什么没有用? ▍肤色不好看=该美白? 错误。肤色不好看的因素,并不能全赖黑色素,还有可能是油脂导致的氧化暗沉,胡萝卜素丰富导致的黄,身体亚健康导致的“血色”不好。 甚至有可能就是天生的基因综合你“基础色”不好,无论是前面说的哪种情况,你疯狂用美白产品都达不到多好的效果,压根没找对敌人。 暗沉就该力争抗氧化、防晒、控油的战地;胡萝卜素的,如果是天生的,好像没啥办法,后天的基本都是吃多了胡萝卜、番茄、橙子等;“血色”不好的,应该先去查个血,看看有没有贫血啥的问题,另外多运动才对。 对于肤色,我们其实目前能做的很少,基本只针对于黑色素方面,但即便只说黑色素,我们也有太多可聊的。 黑色素,可以分为真黑素和褐黑素两种。 真黑素的颜色是黑-棕这样比较深的,褐黑素则是浅一些的红-黄色。褐黑素既是真黑素合成的中间产物,也会和真黑素并存。 两者按照一定的比例存在,如果褐黑素比例较高,皮肤颜色就会浅一些,同时头发也会更“红发”。 黑色素生成中有一个重要角色,说名字你们也很熟了,就是——酪氨酸酶。 怎么生成黑色素基本就是下图这样,很复杂,我们没必要知道得那么清楚,我们只要记,酪氨酸酶活性大→活跃,黑色素的产生也就越多。 所以我们现在的美白手段,有一大部分都是以酪氨酸酶为靶子,想办法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来实现美白的。 抑制酪氨酸酶——抑制黑色素生成 酪氨酸酶是一种活性中心含有铜离子的金属酶,意思就是它想活性大,就得需要铜离子注入,如果没有,就会很“萎靡”。 有一类美白成分的原理就是螯合铜离子,从酪氨酸酶手里把铜离子抢过来,使酪氨酸酶失活来美白的。 比如日系产品很爱用的曲酸。 比如欧莱雅集团偏爱的鞣花酸。 其他通过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来美白的还有,熊果苷、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壬二酸、传明酸、苯乙基间苯二酚(symwhite 377)、光甘草定等。 抽象一点说,黑色素细胞就是一个工厂,酪氨酸酶是生产黑色素的主要机器,机器停工也就能抑制黑色素生成了。 当然,这是最理想状态,实际上我们是不可能“歼灭”酪氨酸酶的(全灭才是真的完蛋了)。 即便可以,现在也认为这很可能不是黑色素生成的唯一途径,你把这边压太死,机体可能会自行打通别的渠道来生成黑色素,所以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手段。 黑色素是工厂的成品产物,由快递员“树突”,分发给周围的居民“角质形成细胞”。 只有传递到角质细胞,我们才能真的看见肤色变黑,所以阻拦这个传递过程,也能美白。 阻断黑色素传递 现在貌似比较成熟的、常用的,也就是最出名的宝洁带起来的烟酰胺。 其次,维A酸及其衍生物也有一定的作用,还有传明酸,可以防止黑色素聚集。 如果黑色素已经产生了,也已经运出去了,皮肤黑都已经黑了,那我们能做的就是加速黑色素代谢,更快的白回来。 加速黑色素代谢 代谢可能是水解了黑色素,也可能是促进剥脱,一般常用的成分也就是果酸、水杨酸、维A酸、4-甲氧基水杨酸钾盐(4MSK)。 淡化已生成黑色素 除此之外还有淡化已生成黑色素这个途径,不过貌似目前只有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是常用的。 另外,黑色素的生成是一个氧化过程,需要有自由基的参与,维生素C强大的抗氧化性也有加分。 ▍美白产品只看浓度高就行了? 黑色素从生成到运输,到最后分配到角质细胞上升至皮肤表面,是比较长的一条路,我们有很多途径去干涉, 减少生产——减少黑色素生成 减少传送——减少、阻断黑色素传递至角质层 减少产物——还原黑色素、加速黑色素剥脱 但实际上是,我们既不可能完全抑制生产,也不可能完全阻断运输,这不是浓度高低的问题。 所以比起大家都在关注的浓度,要多强调的是,整个美白配方的“多面性”。 达到有效浓度固然重要,但是单一成分的能力、覆盖面都非常有限,在美白这方面来说,依赖单一成分的原料桶,不如多成分多渠道共同作用的。 比如修丽可的发光瓶,5%烟酰胺+5%HEPES+3%传明酸+1%曲酸。 olay的各个小白瓶,大家一般都只盯着烟酰胺了,其实还有抑制黑色素生成的Sepwhite、帮助代谢的Sepitonic等。 比较“纯”一点的科颜氏淡斑精华,除了VC衍生物,也是有促代谢的水杨酸的。 这样的产品,浓度不低,但也没只吃一个成分,相对来说,更可能会“容易”看到成效。 例外情况是,你已经发现了你对某一个成分,反应特别好,那你可以死啃它。 ▍浓度越高越好? 这是一个很矛盾的点,浓度太低吧,没用,这我们都知道。 但重点要说的是,浓度太高也可能会起到反面作用。 我们叭叭叭讲了一堆黑色素怎么生成的这个过程,但是没说一点,皮肤为什么会突然的要去生成更多黑色素。 答案是,受刺激了。这个刺激除了大家都熟知的紫外线照射,还有一个重量级的影响因素——炎症。 而美白产品浓度太高就会刺激到皮肤引起炎症啊,相当于你一边想减少黑色素,一边又不停的给皮肤信号,给我玩命生成黑色素,皮肤也很为难啊。 所以要说的是,千万不要因为强烈想白的愿望,就轻易尝试很多的美白猛药,如果超出了你的皮肤耐受度,很可能是适得其反。 比如贝德玛的那个夜间美白精华,比如美系某些含有氢醌的产品,比如浓度过高的酸类。 如果不确定自己用的产品有没有刺激到,有个只花钱的无脑办法,你再配一个温和的抗炎舒缓的精华一起用,能很好的缓解这个问题。(参考→抗炎篇) ▍你的美白产品为什么没有用? 很多童靴经常留言问我们,大人啊、三爷啊,我美白产品用了那么多,怎么就感觉一点都没白呢? 首先,有一种黑是我们基本没办法解决的,就是——天生比较黑的妹子。 因为天生的黑,和本身制造黑色素能力太强,降解黑色素能力太弱都有关系。 无论是外涂、内服还是美白针,改善程度都有限,即便用美白针一时镇压住了黑色素,但也只能短暂维持,再努力也是没法白过自己的极限肤色——胸口、大腿内侧等位置的。 除此之外,其他白不了的人,先康有没有防晒不严格、有炎症的问题。 然后,可以照下面的方法,调整一下自己的美白产品。 如果还处于晒后、炎症后不久,那应该还属于黑色素疯狂生成的阶段,要重点抓“抑制黑色素生成+阻断黑色素传递”; 如果是已经明显黑了的情况,要重点抓“加速黑色素代谢+淡化已生成黑色素”,淡斑也是,但别抱太大期望; 如果是日常把美白当成习惯了,预防型,那应该是“抑制黑色素生成+阻断黑色素传递”为主,再加上抗氧化。 咱们目前对于美白的研究,基本都集中在酪氨酸酶→黑色素生成这条通路上,但现在技术越先进越发现,可能还有很多途径都会导致黑色素的沉着。 别看人类研究了几十年,其实到现在对于人体黑色素沉着这件事还没研究透呢。 以上说得这些都做到了,坚持使用,是可以达到不错的效果的。(有时候不是你没白,真的是你没意识到) 转自:原创: 大人要脸
D
Duckpear
mark了慢慢看。
s
substrate
学习一下
r
rainlight
mark
a
alice1133
先码住 干货 谢谢lz分享啊
g
graceshuaizhang
文章里面提到的修丽可发光瓶,曲酸和烟酰胺以及传明酸之间完全是Ph不兼容的,修丽可不是没有好产品,可是这款就是拼凑出来圈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