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因素! pwwq 发表于 1/4/2020 8:42:58 AM
感觉台湾那边说的“人为因素”跟海峡对面是有差异的, “人为因素”在大陆这边似乎有点人为故意的意思, 但这里应该没有这意思,现在黑匣子初查的结果显示比较可能是因为人的因素导致这起大事故, 比如驾驶操作不当等。 “参谋总长”沈一鸣自己就是资深飞行员出身,很懂飞行的。 结果因为机头先着地,坐前3排的8个人全死,后2排5个人全活 看来坐直升机蛮危险的,这么高阶的军官加上这么新的飞机和好的驾驶都无法保证安全, 像大峡谷观光坐的那种小烂直升机真是玩命。 huaren2018 发表于 1/4/2020 3:41:12 PM
台军一架“黑鹰”直升机2日失事,造成包含台军“参谋总长”沈一鸣在内的8人死亡。根据台媒报道,失事直升机的黑匣子已完成判读,台“运安会”主委杨宏智4日表示,初步认为,直升机动力系统没问题,事故发生前的30秒是关键。 台“运安会”官员还透露,机械和天气因素80%可以排除,人为因素部分还需进一步分析。 “黑鹰”直升机在新北宜兰交界山区失事后,台军3日上午7时进入山区寻找黑匣子,并于3日10时40分寻获,随后送往台“运输安全调查委员会”(简称“运安会”)判读,“运安会”4日下午14时已将完整资料汇整交给台军有关部门。 报道称,台“运安会”表示,在解读黑匣子后,机械问题“八成可排除”,仅剩一张“机械维修超限及设备异常晶片卡”,该晶片卡记录许多机械异常重要的参数。台“运安会”官员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虽然能80%排除机械的因素,但还是有20%的机率。从黑匣子的内容来看,看不出有乱流(又称湍流或紊流,是指空气块的一种不规则运动)的迹象,也可以80%到90%排除下沉气流的机率。 至于有没有可能是人为因素,台“运安会”官员说,这部分还需进一步分析。 台湾“中时电子报”“东森新闻云”等台媒此前报道称,台“运安会”主委杨宏智受访时介绍,初步确认直升机当时的动力系统正常,问题的关键都在撞山前的30秒。杨宏智还提到,直升机在失事前突然下沉,当时动力系统正常,飞行员尝试拉起直升机却失败,导致意外。 对于在事故发生前,直升机是否有异常、失控的状况,杨宏智表示,基本上操控、航管联系状态都算正常,但可以说的是,驾驶员在最后一刻还在尝试稳定该架直升机。 根据现场状况与生还者描述,确认直升机坠地后曾经翻滚数次。据资深直升机飞行员分析,如果没有机械故障,依机体残破得相当严重以及翻滚状况分析,因高度不够不慎撞山或是旋翼扫到林木后失控翻落的可能性很高。报道称,台空军1月2日表示,依据事发时的数据,直升机维持的飞行高度是绝对高度3000英尺(约合914.4米),与当地山峰的高度接近。在目视状况下,直升机可以轻易通过,完全没有危险。但如果现场有云雾,直升机就必须依靠高度计的指数,来了解与地面的距离。烘炉地山的山头是3825英尺,依据规定与过去飞行经验,至少要飞到4825英尺以上才是安全高度。但1月2日公布的数据竟然是3000多英尺,高度太低,已面临危险临界点。资深飞行员指出,因为大概所有的军用直升机飞行员都常飞这个航线,绝对不会陌生。依照过去经验,他们会以当地最高山头为基准点,当地最高山头约为3000英尺出头,飞行高度就会设在4000英尺以上,若遇上云雾,则会拉高至7000英尺以上。报道指出,令人不解的是,1月2日看目击者拍摄的画面,“黑鹰”直升机似乎飞向云里,这对直升机来说相当危险。 这次事故是近年来在台湾地区发生的第二起“黑鹰”直升机坠毁事故。 2018年2月5日,隶属于台湾“内政部空勤总队”的一架UH-60M直升机(编号NA-706)在执行医疗救援任务时意外坠海,机上6人全部不幸遇难。当年3月份,台湾“飞航安全调查委员会”发布事故调查报告称,坠机的主要原因是直升机地勤人员检修维护时的错误操作,以及台湾对公务航空器的运行缺乏相应的规定。 失事直升机的两个黑匣子分别是飞航记录器、语音记录器。飞航记录器可看到精确飞行轨迹,并可套上雷达资料、飞航资料等;语音记录器则可记录航机内部所有人的对话、机件异常声音、以及机长与塔台的对话。 huaren2018 发表于 1/4/2020 8:41:21 AM
“黑鹰”直升机在新北宜兰交界山区失事后,台军3日上午7时进入山区寻找黑匣子,并于3日10时40分寻获,随后送往台“运输安全调查委员会”(简称“运安会”)判读,“运安会”4日下午14时已将完整资料汇整交给台军有关部门。
报道称,台“运安会”表示,在解读黑匣子后,机械问题“八成可排除”,仅剩一张“机械维修超限及设备异常晶片卡”,该晶片卡记录许多机械异常重要的参数。台“运安会”官员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虽然能80%排除机械的因素,但还是有20%的机率。从黑匣子的内容来看,看不出有乱流(又称湍流或紊流,是指空气块的一种不规则运动)的迹象,也可以80%到90%排除下沉气流的机率。
至于有没有可能是人为因素,台“运安会”官员说,这部分还需进一步分析。
台湾“中时电子报”“东森新闻云”等台媒此前报道称,台“运安会”主委杨宏智受访时介绍,初步确认直升机当时的动力系统正常,问题的关键都在撞山前的30秒。杨宏智还提到,直升机在失事前突然下沉,当时动力系统正常,飞行员尝试拉起直升机却失败,导致意外。
对于在事故发生前,直升机是否有异常、失控的状况,杨宏智表示,基本上操控、航管联系状态都算正常,但可以说的是,驾驶员在最后一刻还在尝试稳定该架直升机。
根据现场状况与生还者描述,确认直升机坠地后曾经翻滚数次。据资深直升机飞行员分析,如果没有机械故障,依机体残破得相当严重以及翻滚状况分析,因高度不够不慎撞山或是旋翼扫到林木后失控翻落的可能性很高。报道称,台空军1月2日表示,依据事发时的数据,直升机维持的飞行高度是绝对高度3000英尺(约合914.4米),与当地山峰的高度接近。在目视状况下,直升机可以轻易通过,完全没有危险。但如果现场有云雾,直升机就必须依靠高度计的指数,来了解与地面的距离。烘炉地山的山头是3825英尺,依据规定与过去飞行经验,至少要飞到4825英尺以上才是安全高度。但1月2日公布的数据竟然是3000多英尺,高度太低,已面临危险临界点。资深飞行员指出,因为大概所有的军用直升机飞行员都常飞这个航线,绝对不会陌生。依照过去经验,他们会以当地最高山头为基准点,当地最高山头约为3000英尺出头,飞行高度就会设在4000英尺以上,若遇上云雾,则会拉高至7000英尺以上。报道指出,令人不解的是,1月2日看目击者拍摄的画面,“黑鹰”直升机似乎飞向云里,这对直升机来说相当危险。
这次事故是近年来在台湾地区发生的第二起“黑鹰”直升机坠毁事故。 2018年2月5日,隶属于台湾“内政部空勤总队”的一架UH-60M直升机(编号NA-706)在执行医疗救援任务时意外坠海,机上6人全部不幸遇难。当年3月份,台湾“飞航安全调查委员会”发布事故调查报告称,坠机的主要原因是直升机地勤人员检修维护时的错误操作,以及台湾对公务航空器的运行缺乏相应的规定。
失事直升机的两个黑匣子分别是飞航记录器、语音记录器。飞航记录器可看到精确飞行轨迹,并可套上雷达资料、飞航资料等;语音记录器则可记录航机内部所有人的对话、机件异常声音、以及机长与塔台的对话。
预感这个事件后面故事就会多了。。。
大峡谷视野开阔,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很稳定,不可控因素比较少。机师天天都飞一样的路线也很熟练了,只要飞机维护得当还是问题不大的。台湾飞行员训练不行,什么好飞机到了那都是pia pia的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