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我开始心疼薛宝钗”zz

T
TearsonlYone
楼主 (北美华人网)
文/婉兮 1 “我觉得毕业后,越来越能理解薛宝钗了。” 许久未见的闺蜜和我碰面,谈兴正浓时,忽然没头没脑冒出这么一句话来。我诧异,她笑笑,举起手机晃了晃:“我正在给单位的人点赞评论呢。” what?我表示听不明白。 她埋下头,边动手指边解释。我这才知道,这些年来,闺蜜已经习惯了在每天晚饭后,挨个给领导们的“微信运动”点赞,也会不时翻开圈子动态,恰到好处地说上一两句场面话。 当然,不那么做也是可以的。 可她在传统国企上班,人际交往多少带着些“等级”色彩,太“个性”的东西并不被提倡。有些个独来独往的,甚至会被大姐们特别关注,孜孜不倦地充当人生导师。 闺蜜原本也快人快语性子直爽,但见多了听多了,也就默默藏起真实的一面,按照标准来修修剪剪,把自己变成人人称赞的好职工。 其实也是吃过些亏的。 刚刚上班那会儿,部门聚餐,她被安排了点菜的任务。 她拿着菜单研究好半天,兼顾了营养搭配和不同口味,却还是漏掉了领导最爱吃的一道菜,为此而被教育了好几天。 从此她便留了心,把周围所有人的喜好都拿本子记下,包括爱喝哪种饮料、喜欢什么水果、中意何种口味。 对办公室那些碎嘴女人,也渐渐学会了笑脸相迎,哪怕她们议论自己的年龄、嘀咕自己的婚事、把各式各样的奇葩相亲对象塞过来。 情绪被密不透风地藏起来,仿佛是戴一张面具在脸上,也甚少拔尖出风头——人们把这称作“成熟”。 其实也没什么不好,磨去棱角适应社会,是大部分人的必经之路。 可静下来细细思索,却还是会有一缕哀伤浮上心头来。 “长大后,我变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那类人。” 比如从一个真性情的林黛玉,长成了老于世故的薛宝钗。 2 年少时读红楼,总忍不住要把宝姐姐当作反角看。 一方面是觉得她有意无意地“插足”了宝黛;另一方面则因为,这个人实在太“假”了,虚伪得让人讨厌。 可往大观园里走一趟,却几乎人人都在夸宝钗。 史湘云赞:“我天天在家里想着,这些姐姐们再没一个比宝姐姐好的。可惜我们不是一个娘养的。我但凡有这么一个亲姐姐,就是没了父母,也是无妨。” 赵姨娘道:“怨不得别人都说那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如今看起来果然不错。” 袭人也说:“幸而是宝姑娘,那要是林姑娘,不知又闹到怎么样,哭的怎么样呢。提起这个话来,真真的宝姑娘叫人敬重。” 丫头婆子就更不用说了,她们都乐意亲近宽厚大度的薛宝钗,对嘴巴不饶人的林姑娘则敬而远之。若在贾府搞个“宝二奶奶”选拔赛,只怕薛宝钗的得票数会远远高于林黛玉。

但作为读者,我的感受却大不相同。 跳出贾府那个生活圈,以局外人的目光审视,你就会发现,薛宝钗的“好”,完美得有些不真实。 仿佛是早早洞穿一切,懂得揣度人心,能够顺势迎合,把每个人都照顾得妥妥帖帖——看似处处用心,却也可能处处套路。 从另一个层面上看,这的确就是圆滑世故的代名词。 在林黛玉还不懂得掩藏情绪时,薛宝钗已经摸透了游戏规则,明白怎样做才是所谓的“对”,如何表现才能对自己有利、对家族有利。 当然,这并不能成为“坏”的呈堂证供。 大观园中一干人等,也确确实实得到了薛宝钗的贴心照拂。比如史湘云、邢岫烟、贾环,乃至林黛玉。 只是在少年人眼中,这样的行为处事藏了心机与目的,看上去城府颇深,实在不那么讨人喜欢啊。 3 看过一个比喻,说薛宝钗像是“被农药催熟的红苹果”。 当下便拍案叫绝,只觉得这个比喻妙极。因为薛宝钗出场时,似乎就已经把童年、少年都全部舍弃了。 其实那时候,她也不过十几岁的小女孩,比宝黛二人大不了多少。 可她已经懂得察言观色,能克制住自己的大部分情绪。其为人处世之道,显然是超越年龄而存在的。 别的不说,只看亲生母亲薛姨妈的说法:
“你这姐姐就和凤哥儿在老太太跟前一样,有了正经事就和她商量,没了事幸亏她开开我的心。我见了她这样,有多少愁不散的。”
这说明了什么? 哥哥薛蟠不成器,父亲又早早故去,眼看着家业凋零,薛宝钗不得不学习处理家中一应事务,为寡居的老母亲分担各种忧愁。 从前的她,并不是这样。 书中未曾明写,却也有只字片语偶尔流出,我们能够借此窥见薛宝钗的过往。 她对爱看闲书的林黛玉说:“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 什么《西厢记》《牡丹亭》都读了个遍,林黛玉轻轻吟一句,她便立刻听出端倪。 四下无人时,她也曾举着团扇扑蝶,脸上依稀可见天真浪漫之气。 被贾宝玉比作丰腴的杨贵妃时,她恼羞成怒,一句话便把贾宝玉怼得说不出话来。 由此可见,薛宝钗并不是天生就“懂事”。 在很久以前,慈父在世家道兴旺,她只管无忧无虑地做闺中少女,扑蝶嬉戏偷看闲书,一切都可以由着性子来。 因为身后的苍天大树依旧挺拔伟岸,她有底气和资本去随心所欲。

但后来,所有一切都变了。 苍天大树轰然倒下,自家哥哥却只一味地荒唐胡闹,甚至还打死人闹出官司。她跟着母亲借居贾府,虽不算寄人篱下,但多少会有些仰人鼻息的意思。 毕竟那“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真的已经在走下坡路了。 参加选秀女也好,嫁给贾宝玉也罢,不过是权衡利弊之下的最优选罢了。 至于真心和天性,早就被薛宝钗仔仔细细地藏了起来并束之高阁——这是她适应社会如鱼得水的代价。 4 成年后再把《红楼梦》细细读来,只觉得薛宝钗活得极累。 周旋在荣宁二府,上要讨好老太太和王夫人、中要团结友好一众姊妹、下还得体恤下人,树立和蔼而不失威严的形象。 为此,她必须花费时间金钱和精力,为“人设”的屹立不倒而奔波辛劳。 可毕竟是肉体凡胎,吃五谷杂粮有七情六欲,不可能时时宁静处处平和。而那些未曾及时发泄出来的东西,想必会在心头日积月累,沉甸甸地压在身上。 夜深人静时,也许宝姐姐也会黯然神伤,在烛光闪烁中忆起从前,想念那个天真无邪的自己。可天一亮就得变回端庄温柔的好姑娘,让人无法挑出一丝错,似有金刚不坏之身。 就像进入成人世界的我们。 大家都说:你是个大人了,要学会不动声色。 “不动声色”的意思,是收起情绪、削去棱角,乃至放弃自我,向这个讨厌的世界妥协。 包括爱情和婚姻。 说实话,我不觉得薛宝钗很爱贾宝玉。 她和他三观不合,感情基础不甚牢固,而且还明明白白的知道,对方钟情于林妹妹,自己根本没办法挤进他的心里去。 可即便如此,薛宝钗还是义无反顾嫁了。 抛开封建时代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谈,其实这也是薛宝钗的心甘情愿吧。 因为她早早看透一切,能容忍婚姻变为交易,以便资本与力量相互置换,四大家族能继续抱团前进,实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愿望。 这是薛宝钗最可悲的地方,也是许多成年人的模样。 碰过几次壁吃过几回亏,慢慢看清现实后,明白成年人很难保有真正的全部自我。 我们中的大部分人,也都是那样长大的:无忧无虑→步入社会→遭受打击→妥协退让→变得成熟。 不信你自己看看来时路,不信你再瞧瞧现在的自己,是不是也学会了收敛锋芒明哲保身,不轻易让人看到自己的不堪与脆弱。人前时刻保持完美,人后才敢悄悄落泪。 我为什么会心疼薛宝钗? 其实也不过是从她身上,看到了一个无奈的自己。
m
mary的小绵羊
作者要不没看懂红楼梦要不三观是渣渣,薛宝钗对投井的金钏说的那些话冷血到骨子里。
大衣被禁
如果你老公有个下属不好好上班,被辞退了,自杀了,你老公好几个晚上的睡不好。你怎么跟你老公说。


作者要不没看懂红楼梦要不三观是渣渣,薛宝钗对投井的金钏说的那些话冷血到骨子里。

mary的小绵羊 发表于 12/11/2019 8:49:00 AM
y
yulingxi
给领导的微信点赞,是说明她自己想往上巴结,有什么好心疼的,虽然很多人都这么做,也有人不这么做。 她有所求所以有所作为,愿打愿挨。 这个是我很不喜欢微信和不喜欢海归的原因, 活得太累, 生活和工作没有边界。我的微信朋友圈就是有这样的人, 老是发表扬公司的微信、宣传自己在加班、宣传自己很辛苦,比如有个人说为公司省钱,微信里面发到美国出差几个月住民宿,但是生活中我认识这个人, 很能花公司的钱, 偷偷拿公司的资源搞自己的小金库。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秀得越多,缺得越多。这种国内知音体的文章还是别发了,既然在美国,没人希望下班了还给领导的微信点赞,全民都生活在这样做戏的环境下,累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