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什么锅配什么盖啊 katie121609 发表于 12/1/2019 10:18:00 PM
家暴男李阳娶了白女还家暴白女,白女最后还原谅他,真斯德哥尔摩综合症。ABC男别说娶白女,连ABC女都不待见ABC男,真是血淋淋的对比。 hiagiubu 发表于 12/1/2019 9:30:14 PM
原因是他的前妻Kim发长文称“我原谅了我的丈夫”“我将永远爱我的丈夫”,疑指两人已经复婚,还写道:
“我丈夫是一个有缺陷的人,他的暴力行为是无需质疑的,是违法和错误的,但更重要的是,他是我三个可爱女儿的父亲”。
她不想孩子们怀着仇恨长大,或者恐惧婚姻和家庭生活。“原谅”是给自己的礼物,也是给李阳的礼物,“因为这让他看到真正的爱,是不同于崇拜的。”
还晒出了李阳和她以及孩子的合影:
这条微博一经发出,很快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有人认为她说的有一定道理:
但更多的人表示难以理解:
毕竟在家暴发生之后,李阳依旧是那个李阳,他在离婚案中惨败、卖过安利又皈依过佛教,直到现在,依然做着与英语相关的培训和演讲。
只是在他谈及家暴的时候,李阳似乎仍认为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每个家庭都发生过”。
“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
在去年五一期间举办的“李阳国际演讲班弟子密训”中,他对着100多个着红色T恤的学员提问:
“你把老婆打一顿,对孩子有影响吗?”
台下传来的声音一致而洪亮:
“没有!”
李阳接着说:
“没有什么影响。兄弟姐妹打不打架?经常打呀,我跟她妈打一架又怎么样?家里打一架很正常啊,你爸你妈打过没有?”
又是一片齐刷刷的回应:
“都打过嘛。”
“都打过嘛,为啥没人报道?你没名气嘛。”
“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
这样的场景荒诞而又玄幻,却是在真实地发生着。
当我们重新将目光投向这个被信徒拥护、被外人质疑的男人,我们知道,他的故事和他身上所折射出的一切,绝不仅仅是“登上神坛又从顶峰跌落”那么简单。
那个备受爱戴的“疯狂英语”教父
却连“爸”、“妈”都叫不出
1969年,李阳出生在常州一个普通家庭。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李阳的父母恰好是勤勉工作、为事业奉献全部的那种人,李阳出生后没多久,他们就将孩子留给老人照顾,自己则去往新疆支援建设,直到李阳四五岁时才回来。
图片来源于柴静专访李阳家暴事件 《看见》
这样的成长轨迹造成的后果就是,他从小就和父母不亲,甚至连“爸”、“妈”都叫不出来。
可惜的是,李阳的父母在回到孩子身边后,依旧采取了一贯的“工作狂”作风。在他们的世界里,人生的天平明显地倾向了事业而非家庭。
一个最夸张的表现就是,在连续二十几年的时间里,他们都没有留在家里过过一次春节。
图片来源于柴静专访李阳家暴事件 《看见》
根据李阳的妹妹李宁的回忆,在阖家团圆的除夕夜,看到别人家吃着暖和的团圆饭,看到别的小朋友跟着家长在外面放鞭炮,都感到心酸又孤独,因为爸爸妈妈永远不会在这时出现。
可李阳却强调:
“没什么心酸的,我不孤独。”
原生家庭亲情与陪伴的长期缺失,让李阳从小就显露出与常人不一样的自卑、敏感与孤僻。
图片来源于柴静专访李阳家暴事件 《看见》
1986年,他考进了远在西北的兰州大学工程力学系,可入学后的他,表现却并不出色。
在大二上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候,李阳已经有13门功课不及格,英语成绩也连续两年处于“吊车尾”的状态。也许是极端逆境最终激发了他的斗志,李阳痛定思痛,决心做出改变。
而这个改变的突破口,就是英语。
在后来的“疯狂英语”广告中,我们经常能读到李阳是如何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大声朗读英语更有助于理解记忆;又是如何在狂喊英文的过程中实现了英文水平的突飞猛进,不仅高分通过四六级,还吸引到更多人与他同行……
到上个世纪90年代,人们再度提起李阳,他已是“致力于让三亿人讲一口流利英语”的“疯狂英语”教父,学员数量一度呈现几何级数增长。
在那个年代,有志于用英语改变命运的青年,跟着李阳一起用喊叫的方式进行学习,他们无畏旁人异样的目光,高喊“学好英语,占领世界”的口号,被“疯狂英语”的浪潮裹挟着前进。
图片来源于柴静专访李阳家暴事件 《看见》
“疯狂英语”的教学方法究竟是否科学、效果究竟如何,我们无法断定。只是独创了这种学习方式的李阳,一改以往自卑怯懦的面貌,成为了备受爱戴、意气风发的英语学习“教父”。
在2008年奥运期间,李阳迎来了事业的巅峰——他的“疯狂英语”成了“奥运会语言培训服务供应商”,负责对150万志愿者进行培训。
时至今日,李阳的名片上仍写着“2008年奥运会英语总教练”。在相信和拥护他的人看来,李阳是绝对的偶像。他们被“自卑小伙逆袭为奥运红人”的故事感动得痛哭流涕,于是更加坚信,“疯狂英语”,一定能逆天改命。
有人说,报名“疯狂英语”其实很划算,因为你在学英语的同时,还会被灌输“成功学”的大道理。而且李阳就是有这样的人格魅力,能让学员们死心塌地地信服他、拥戴他。
这样的话,不知是一种褒奖,还是一种讽刺。
只是人们不知道的是,舞台中央的李阳就连和父亲握手拥抱,“都会起一身鸡皮疙瘩”。在他的世界里很少有“亲情”、“家庭”这样的字眼。
图片来源于柴静专访李阳家暴事件 《看见》
扭曲、破碎的原生家庭所埋下的“地雷”,在无限风光的成功背后悄悄掩藏,终于在缓慢的酝酿与发酵中,迎来那个洪水决堤般的爆发期。
在这场被称为“实验”的跨国婚姻里
他挥拳打向外籍老婆
2011年,李阳的美国妻子Kim在微博上公布了数张触目惊心的照片,它们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惨不忍睹的受伤情形。
而这背后的元凶,正是对妻子施暴的李阳。
图片来源于柴静专访李阳家暴事件 《看见》
媒体和公众为之震惊,人们很难把那个带领无数人“疯狂英语”的人生导师李阳,与对老婆挥拳相向的粗鄙男人联系在一起,更何况,这场世人瞩目的跨国婚姻,本来充满着美好幻象。
1999年,同样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的Kim首次到访中国,也第一次见到李阳。一开始她对李阳并没有太多感觉,只知道他是一个“在中国很有名的英语老师”,在教学方面很有一套。
李阳的前妻Kim Lee
慢慢的,对英语学习共同的热情和对教学事业的热爱让他们越走越近。Kim很欣赏李阳对“疯狂英语”工作的投入,而她自己在本质上,也是这样一个有点“工作狂”的人。
Kim在美国离过两次婚,都是因为男方无法忍受自己一直工作而导致婚姻破裂。她原本一直坚信,在“爱教学、爱学生”这件事上她和李阳是十分相似的,这也是两人走到一起的原因。
2005年,Kim和李阳在美国内华达州克拉克县登记结婚,两人育有三个可爱的女儿,分别取名“李丽”、“李娜”、“李华”。那本是一段温情脉脉的时光,两人每天在一起上课、备课、研究教学思路,孩子们则在一旁咿呀学语。
“听声音都能感觉到你们之间的微笑,我们都脸红了。”
图片来源于柴静专访李阳家暴事件 《看见》
然而,再如何融洽,再如何温馨,也终究抵不过家庭暴力的残酷一击。其实早在2011年家暴事件曝光之前,因为工作上的分歧和家庭琐事中的争执,李阳就已经对Kim动过两次手,其中一次甚至还是在Kim怀孕七个月的时候。
不过由于李阳事后很快就道歉,也很久没有再犯,为了这个家,Kim选择了相信与原谅。
有个说法是,对于家庭暴力来说,只有零次和无数次的区别,一旦动手,就很难彻底结束。
而2011年的这次家暴,其实“积怨已久”。
随着两人的婚姻迈入第6年的门槛,整日忙于事业的李阳回家次数越来越少。根据Kim的说法,李阳不是在工作,就是在去工作的路上,每个月回家的次数,用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
图片来源于柴静专访李阳家暴事件 《看见》
更让Kim无法忍受的是,李阳对外公开宣称,这场跨国婚姻不过是一种“家庭教育实验”,而三个女儿都是中美文化教育的“实验品”。这样的说法,让身为妻子和母亲的Kim感到心碎。
如果说作为成年人的Kim尚能理解这背后的功利主义,可什么都不懂的孩子,突然得知自己不过是一个“实验品”,又该留下怎样的阴影?
果然,女儿们某天回家,闷闷不乐地向母亲倾诉,同学说她们是“白老鼠”。面对孩子的疑惑和委屈,Kim完全不知道该如何解释。
在多次接受采访时,李阳都提到“孩子是实验品”
渐行渐远的价值观与处世方式,终于引燃了埋伏已久的矛盾导火索。2011年年底的某天,在一场激烈争吵以后,李阳揪住Kim的头发,将她狠狠地撞向地板,一次,两次,三次……
目睹了这一切的小女儿李华,在尖叫声中拼命拽开父亲,却于事无补。当满身是伤的Kim躺在医院里,小女儿止不住地对妈妈道歉:
“下次我用筷子,用剪刀,也要保护你。”
这是Kim母女,不忍回想的噩梦般的回忆。
图片来源于柴静专访李阳家暴事件 《看见》
当Kim微博曝光家暴事件之后,李阳过了整整十天才承认此事并给出回应。与此同时,他四处接受媒体采访,时常挂在嘴边的是,
“家暴在中国很普遍”
“有点肢体冲突没什么问题”。
绝望之中,Kim开启了与李阳的离婚诉讼。历经四次庭审,法院最终判定李阳的行为构成家暴,准许二人离婚,三个女儿由Kim抚养。
作为遭受家暴的妇女,Kim这场仗可谓赢得漂亮。她成功地带着孩子从这场婚姻中脱身,自那以后,她还经常会出现在反家暴活动现场。
2012年,Kim在半边天公益主办的国际反家暴图片展上
观看反家暴论坛剧场
当演员演到丈夫向妻子和女儿挥起拳头的那一幕
在台下的Kim流泪了
Kim在接受采访时说,比起自己曾是家暴受害者,更让她难过的是,在奉行“男尊女卑”、“家丑不可外扬”的中国社会,有太多同样承受着暴力的女性,却再也没有机会发声。
即便在2018年的今天,家庭暴力的“杀伤力”仍远超想象。它的可怖,绝不仅仅是说说而已。
“李阳”们带来的可怖阴影
仍在中国无数女性生命中上
2011年,“疯狂英语”教父李阳对外籍妻子实施家暴,虽然离婚并丧失了孩子的抚养权,他却很少拿出诚恳认错的态度。而他的追随者,也笑着用“一点点小错”来形容这种行为。
2018年,即便中国首部反家暴法已于两年前出台,因家暴事件负面影响而失去往日风光的李阳,却在谈及家暴时依旧展现出我行我素的态度,而拥护他的人也对这套说辞深信不疑。
七年以来,李阳对家暴的态度从没变过
然而,“李阳”们不以为然的家庭暴力,真的就像他们所讲的,根本无足轻重,不值一提吗?
下面这组数据,不知是否会刺痛他们的心:
在中国,有24.7%的家庭存在家庭暴力;
在家庭暴力中,90%的受害人都是女性;
平均每7.4秒就有一位中国女性遭遇家暴;
40%的女性杀人案件与家庭暴力有关;
每年有9.4万女性因家庭暴力自杀。
也许我们不能奢望“李阳”们从根本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与自身的荒谬,但我们可以选择在遭遇暴力时不再沉默,在目睹暴力时挺身而出,同时,永远不要变成那个伤害他人的施暴者。
长路漫漫,击退“李阳”们的疯狂与冷漠也许很难,但总要坚持,总要改变,如此才有希望。
希望下一代人不要这样活。
原谅就原谅了,放下就放下了,但不要复婚。
2019-12-01 15:43:03 外交部领事司官方微信公号“领事直通车”12月1日发文称,由于人口密集、社会环境复杂、我人员往来频繁、留学生人数众多等因素,从近年来处理的领事保护与协助案件看,在驻洛杉矶总领馆领区中,南加州地区领事保护案件数量较高,主要安全风险有:交通事故、违法犯罪、诈骗盗抢、户外风险、自然灾害和健康疾病等,留学生和短期访客是风险相对较高的群体。 外交部领事司援引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称,中国公民违法犯罪风险既有涉嫌违法犯罪而卷入法律纠纷,也有被违法犯罪行为波及而受害的情况。需留意的是,中美之间存在法律和文化习俗等差异,家庭暴力、虐待动物、擅闯民宅、未经同意给儿童拍照等在美国可能触犯法律而被控犯罪。 ~家暴属于文化差异~原谅就原谅了吧~
ABC男别说娶白女,连ABC女都不待见ABC男,真是血淋淋的对比。
母亲现在谈对丈夫的爱和对丈夫的宽恕。我个人认为是自私的。
他的美国老婆的中文这么好?可以写这么长的中文官宣?
生了ABC男娃的大妈哭死
我仿佛看见,一场law and order正在上演
好的男ABC很多基本找了女ABC过日子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