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就给1000万低息贷款,生3个娃就不用还!这个国家结婚率暴涨!

f
fact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在过去一年里,匈牙利出台了一系列刺激结婚和生育率的政策,效果让人非常意外。 年初时,匈牙利首相宣布了一项新政策,为了扭转近年来匈牙利人口持续下降的趋势,从2019年7月1日起,政府将为生育子女的家庭提供一系列福利。 41岁以下首次结婚的匈牙利女性,将获得1000万福林的补贴性低息贷款(约23万元人民币)。 如果女性结婚后生育了两个孩子,那国家就可以免去这部分贷款的三分之一; 如果生了第三个孩子,那这1000万福林的贷款就不用还了。 如果生育四个孩子,不仅可以享受以上政策,女性个人也可以终生免缴个人所得税。 除了给家庭减税、贷款外,2019年匈牙利政府还投资兴建了大量幼儿园、提供了2.1万个公立托儿所的入学名额。 这就意味着,国家参与到帮助家庭抚养孩子的过程中,也有利于女性在生育结束后正常地回归职场。 但是在所有政策中,最重磅的还是这1000万福林的补贴性贷款。 1000万福林,换算成人民币大概23万元,听起来好像和3个孩子的养育成本相比,也不算很多。 但是,对于普通的匈牙利家庭来说,这并不算一笔小钱。 根据2019年的数据,匈牙利的最低月薪为8.5万福林(2000元); 有一半的国民月薪低于65万福林的(1.5万元); 与此同时,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市中心的房价,平均每平方米96万福林(2.2万元); 一套市中心一居室的公寓租金,平均每月为16万福林(3700元)。 这也就是说,政府提供的这笔1000万福林的低息贷款,相当于一个匈牙利国民117个月的最低工资; 如果用来租房的话,能够在首都市中心付62.5个月一居室公寓的房租。 所以,如果只是结婚就能获得这笔低息贷款,那对很多匈牙利低收入人群而言,无疑是一项非常值得考虑的事情。
这个政策出台至今还不满半年,但效果已经开始显现: 根据匈牙利统计局的统计数据,在这一揽子政策于7月1日开始实行后,匈牙利的结婚人数大幅提升。 光是9月份,结婚人数就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9%。 今年统计到的结婚人数,也达到了匈牙利自1990年以来的最高峰。 11月初,又有近5万对新婚夫妻申请了补贴性贷款。 虽然说,结婚率的大幅提升不代表生育率的提高,这项政策对生育率的刺激效果可能要在明年、后年才看得到。 但就目前政策实行不到半年内的统计而言,这项政策对生育率的提升是值得期待的。 如何通过政策提高生育率? 这已经是一个被研究了几十年的问题。 过去几十年里,无论是欧洲还是东亚,曾经或正在面临人口危机的国家,都尝试过各种各样的刺激生育的政策。 但是因为切入的角度和着重点不同,效果差异也非常大。 从外界的评论来看,匈牙利的生育政策并不完善,甚至遭到了很多国家媒体的抨击: 因为在政策制定之初,匈牙利总理Viktor Orban曾经明确说过,这些政策都是为了让国家有更多匈牙利的孩子。如果出生率持续下降,维持人口总数就要依赖于移民。 就像人口数据维持得最好的欧洲国家法国那样,依靠接纳移民、移民家庭来应对人口危机。 匈牙利不希望以移民的方式来解决人口危机、劳动力减少、市场缩小的问题,所以才要加大对生育的鼓励。 Orban的话乍一听似乎没错,但在西方媒体看来,却有抵制移民的含义在内,所以遭到了很多学者、媒体的批评。 但就事论事地讨论政策的效果的话,Orban提出的这一系列刺激生育的政策,的确是在效仿瑞典、丹麦这些在刺激生育率提升方面卓有成效的国家。 瑞典目前已经将生育率维持在1.9左右,靠的不是喊口号,而是通过多项政策,全方位地减轻家庭尤其是女性为了生育所承担的压力。 例如,给男性增加强制性陪产假期,在陪产假期期间由政府给他们支付90%的工资。 减轻妈妈的育儿负担,同时也创造、鼓励两性平等、共同育儿的社会氛围。 另外,在孩子出生后,从托儿所到义务教育阶段都能免费,且教育质量维持在较高水平,极大地减少了家庭在孩子教育方面的压力。 丹麦也效仿瑞典的模式,通过政府补贴,帮家庭分担了75%的儿童保育费用,大力发展专业的育儿机构、保证爸爸的带薪陪产假。 如今丹麦的生育率也有所回升,2016年的数据是1.71,在发达国家中算是比较好的。 德国也在2016年达到了生育高峰。用德国媒体的话说,这是“慷慨的家庭津贴、负担得起的托儿服务、育儿家庭的税收减免”几项政策一起运作的结果,也是北欧模式。 俄罗斯也还在不断尝试刺激生育率,为了帮助贫困家庭,俄罗斯政府从2018年3月开始为每个有幼儿的家庭提供每月1.1万(1200元人民币)卢布左右的补助,直到孩子满一岁半; 贫困家庭每多生一个孩子,也将获得一次性30万(3.2万元人民币)卢布的补助。 相反,一些看起来和瑞典丹麦一样相似、最终效果却不好的生育政策, 归根结底,要么是因为钱没给到位,要么是因为治标不治本。 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酒店折扣、生娃抽奖等小额、短期的生育奖励,对个人并没有吸引力; 同时,像韩国这样不去着力改变女性从文化到经济都备受歧视剥削的社会环境, 单靠呼吁女性回归家庭、呼吁员工早点下班回家生娃. 甚至靠着严格的堕胎禁令、剩女羞辱来限制女性,也是“治标不治本”,甚至连“标”都治不了… 所以,无论是北欧还是德国,总结国家“力挽狂澜”、刺激生育率成功的政策,就是两方面: 一方面:花钱,花大价钱补贴生育的家庭、帮助家庭分担从幼儿到学龄阶段的各种育儿负担; 另一方面:改善社会性别不平等的情况,让女性拥有和男性相同的社会地位、就业能力、独立的经济地位。 让女性从经济和文化上都感到安全,不必因为生育子女而承担人生危机,自然就会有人愿意生育。 前者需要国家有钱,后者,则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努力.
of course, this is funded by China----不用偿还的1 billion RMB panda bonds. 中国实在太伟大了!
m
mmarlboroo99
包子已经替代蒋公成为新一任运输大队长了
剑骨琴心
匈牙利有穆斯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