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上位史,是很多大佬的标准套路

l
lvguo18
楼主 (北美华人网)
转自微信公众号:温乎
要写武则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多年以来,研究女皇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各种观点都被说了无数遍,我再写一遍女皇生平,恐怕也没什么意思。

与其如此,不如掰扯一下女皇的上位史。

由于站在男性视角,历代吃瓜群众几乎都会吐槽武则天,什么牝鸡司晨、恃权篡位、李世民和李治识人不明等等。

比如骆宾王就直接开骂:
“性非和顺,地实微寒......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
这个老娘们出身低微性格又差,靠一身狐媚功夫,先后给两代皇帝当老婆。有这样的黑历史,还想当皇帝?

是梁静茹给你的勇气吗?
虽然骆宾王写的是战斗檄文,恐怕也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的想法,尤其进入明清以后,更不会容忍女人当皇帝。
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不喷死你不算完。

不过仔细看一下武则天的上位史,就会知道一切都是堂堂正正的,绝不是玩阴谋诡计就能成功的。

而且越是大事,越讲究人心所向,阴谋诡计占的分量就越少。
这是一条铁律。

所有把帝王将相简化为好人和坏人、明君和阴谋的说法,都可以洗洗睡了。
武则天的上位史,没有半点水分。

公元637年,唐太宗李世民听说武士彟的次女“容止美”,下诏武家次女入宫,赐名“武媚。”
不同的人对她有不同的称呼。
武媚娘、武儿、武曌......当然最为人熟知的称呼是武则天,为了统一,我们在文中一概写为武则天。
此时的武则天才14岁,武士彟也去世2年了。
入宫是武则天一生际遇的起点,却往往被人忽视了。如果捋清楚武士彟的奋斗历程,才知道这家人有多么了不起。

武士彟的祖上也曾阔过。

北魏年间出过刺史、将军等高官,不过进入北周以后逐渐没落了,武家人不仅没有保住阶层,反而掉落的一塌糊涂。

武士彟长大后没有官做,只好做生意混饭吃,直到隋炀帝年间,才用财物开路搞到鹰扬府的队正。
这是府兵系统的军职,正九品、管100人。
按照剧本走的话,这种人在乱世中不是花钱消灾,就是死于战场......可武士彟幸运的遇到唐国公李渊。

李渊刚到太原的时候,经常带部队出城剿匪,想接上李表哥的大腿,打完仗之后也喜欢到新朋友武士彟家喝几杯。
谁叫你有钱呢,当然要敲你的竹杠喽。

于是武士彟就以白手套的身份,不停给李渊同志花钱。可能真的是毁家纾难,李渊起兵时也没忘记热心肠的武士彟。
他在军中得到一个职位,进入长安后,又被封为光禄大夫、太原郡公,此后又一路升迁为工部尚书、应国公。
虽然不在核心权力圈。
起码得到上流社会的门票了。
这是一次危险的投机,武士彟认准之后拿起所有的筹码,重重压在李渊身上,用性命为代价换来家族阶层的跃升。
这一点很重要。
如果没有武士彟的奋斗投机,也不可能娶到隋朝宗室的女儿,李世民更没机会听说武则天的美貌。

一个家族想要出头,总要有人在前边开路,武士彟就是扮演这个角色的人。

公元635年,武士彟去世。
前妻相里氏给他生过2个儿子,哥俩很不待见后娘和3个妹妹,动不动就冷嘲热讽,还换着花样欺负母女们。
武则天的少女时代,怎一个悲惨了得。

她在水深火热中生活2年后,李世民的诏书到了。究竟是不是杨家亲戚给李世民吹风,不知道。

但武则天说了:“侍奉圣明天子,岂知非福?”
反正在家里也过得不好,不如像父亲一样抛弃一切,入宫放手一搏,再不济也能吃顿饱饭吧。
那个14岁的少女,就此走入斗兽场。

史书对于武则天和李世民的情史,几乎没有记载,唯一留下的线索是关于驯马的对话。
“我的狮子骢性格暴烈,很难驯服。”
“这种不听使唤的东西,就不能给好脸色。先用铁鞭抽它,不行就用铁锤打,还不听话就用匕首杀了吧。”
很多人觉得,李世民认为武则天的性格太残忍,于是再也不喜欢小丫头,导致武则天入宫12年依然是五品才人。
可李世民是什么人啊。
他走遍尸山血海,亲手杀人能把袖子都灌满血,直到当皇帝以后,还能挥剑砍死野猪。
这样的战神,会觉得杀马是残忍?
唯一的解释是,同性相斥。
一般来说,在外打江山的男人见识过无数阴暗面,而且每天劳心劳力累的要死,回家后只想要一个温柔的港湾。
那些雄才大略的人杰,不论表面上和谁在一起,内心最渴望的是温柔贤淑的软妹子。
所以李世民一辈子都对长孙皇后念念不忘,晚年喜欢的也是徐慧等才女,而杀伐果断的武则天总是缺点女人味。
这根本不是他的菜。
不过没关系,不宠爱就不宠爱吧,武则天并没有闲着,她在玩命的补课充电。
唐朝后妃除了侍寝以外,还需要值班。
当李世民在工作或者读书的时候,会有当天值班的后妃贴身伺候,等到休息的时候,再由侍寝的后妃接班。
在漫长的12年中,武则天有无数次机会见到李世民。
她可以亲眼看着千古一帝处理政务,并且在旁边仔细揣摩,也可以察言观色,学习李世民如何接人待物。

这种事在一般人眼里无所谓,可在有心人眼里,却是千金难买的顶级课堂。
联想到多年后的武则天,一出手就搬倒王皇后,再出手就和李治搬倒关陇门阀......这些套路是从哪来的,还是老师教的好啊。
而且她极其好学。

刚入宫的时候只有14岁,要说有多么深的学问修养,那是骗人的。可武则天的诗文和书法很好,极有可能是在寂寞深宫里自学成才。
看看武则天吧。
别人的少女时代是花季雨季,她的少女时代只有孤单寂寞冷,可她并没有变成怨妇,而是暗搓搓的积蓄能量。

没有人认为后妃学这些有什么用,武则天也只是凭着本能去学而已,至于什么当天后做皇帝,想都不敢想。
而人一辈子积累学识的最佳时期,往往是成名前的幽暗岁月。一旦事到临头才想起来知识不够,不好意思,晚了。
当时看来无用的技能,很有可能改变命运。 公元649年,李世民病重。

当时的李治已经做太子6年了,他经常被李世民带在身边,旁观自己处理政务。而武则天也有值班档期,二人见面的机会不算少。

如果御姐想撩正太,基本手到擒来。

李治那点微薄的情场经验,根本是武姐姐玩剩下的,这场撩汉大战对于武则天来说,属于降维打击。
于是,二人精心编织了一顶绿帽子,亲切的送给病床上的李世民,完事还要贴心的问一句:“爹,缓和不?”

不过撩到李治,只能算一个良好的起点。
李世民去世后,做为没有生育过的后妃,武则天依然要去感业寺做尼姑,为去世的李世民守身如玉。
几乎所有后妃的命运都决定了,她们的后半生只有青灯古佛,没有半点荤腥和人间烟火。

但是武则天有助攻。
一个在后宫,一个在朝堂......这两个王牌助攻成就了武则天的辉煌。
第二年5月,李治到感业寺进香,好巧不巧的又和武则天相遇。老情人相见两眼泪汪汪,免不了一番互诉衷肠。
“姐姐,我想死你了。” “臭弟弟,怎么不来看我?” “这不是来了么,对了,你的头发呢?”
“秃了。”
武则天转身取出一张纸递给李治,他低头一看,纸上写着一首七言绝句,诗的名字叫做《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这场皇帝和后娘的苟且之事,被王皇后看在眼里。恰好王皇后和萧淑妃争宠,感觉有点艰难,就想拉拢武则天做小姐妹。

于是,第一个助攻出现了。

王皇后让武则天偷偷留头发,又在李治身边说悄悄话:“陛下既然喜欢,就接回来吧。”
李治正愁没有理由呢,王皇后就送来贴心的问候。公元651年5月,武则天挺着大肚子回到阔别已久的皇宫。
没错,她怀孕了。
具体时间么,估计是在感业寺上香之后,这个时间线想想也蛮感人的。
我们之前说了,武则天是杀伐果断的女人。
这样的人经历过多年努力,却没有换来丝毫回报,甚至还死过一次。如今获得新生之后,她会怎么做?
求生的希望,让她紧紧抓住拥有的一切,并且不择手段的向上爬,再也不让曾经的痛苦重演。
单纯少女和霸气女皇,分界点就在这里。

重回皇宫的武则天,时刻紧跟王皇后,做好棋子的本分。而王皇后还沉浸在招兵买马的快感中时,麾下的武姐姐已经开始反水了。

既然棋子不能改变的命运,那我就做棋手。

武则天一边施展撩汉大法,紧紧抓住正太李治的心,一边收买王皇后身边仆人,对她的行为了如指掌,另一边又和王皇后对付萧淑妃。
这才是高手,太厉害了。
一番操作下来,萧淑妃被斗倒了,王皇后也只能苟延残喘,李治成为武则天的囊中之物。
原本是找武则天做帮手的,结果被硬生生绝地反杀。

事实证明:
御姐才是情场的第一战斗力。

武则天的第二个助攻来自朝堂。

刚继位的李治,几乎没有朝堂话语权,一切事务全听长孙无忌处理,只有无可无不可的小事情,李治才能做主。

这是没办法的事。
长孙无忌是元老功臣,在朝堂经营多年,说门生故吏遍天下也不为过,李治只是一枚小正太,刚继位就想说了算,没门。
很多人以为皇帝就可以为所欲为,所有人都要匍匐在其脚下颤抖,其实哪有那么简单。
所谓大佬的权力,并不一定来自职位,而是来自听命令的人。
这是上下顺序的问题。
只有利用职位赋予的权力,把下面听命令的人收拾的服服帖帖,大佬的权力才算数,职位功能才能传达到最下边。

如果只是迷信于皇帝或者职位,很有可能政令不出太极宫。
李治面临的就是这种局面。
此时的武则天,已经在后宫取得压倒性胜利,李治如果没有朝堂的困局,她很可能只是一名宠妃而已。
但是把后宫和朝堂连起来,就让李治看到一把合格的刀子。
武则天是刀,李治是执刀人。

王皇后出身于太原王氏,萧淑妃出身于兰陵萧氏,长孙无忌是北魏王孙,其他大臣也基本是士族子弟。

这帮人在国内掣肘朝廷,在庙堂制衡君主,历代皇帝都想除之而后快。只是皇权的实力不够,只能边拉边打。
李治也不例外。
反观武则天,家族不是根深蒂固的门阀,也没有位高权重的家族成员......扶持起来不会产生威胁,只能成为皇帝的臂膀。
于是,李治以“废王立武”向大臣摊牌,其实是让大臣站队。

长孙无忌当然不同意。

李治和武则天亲自去拜访,礼物送了十几车,官帽送了好几个,可长孙无忌就是不同意,因为一旦低头认输,以后就变天了。
李治要的就是老臣低头,拿回话语权。
辅政大臣褚遂良也不同意,好几次上表劝谏,还说什么“无面目见先帝于地下”,把李治说的好尴尬,武则天也气的怒吼:“何不扑杀此撩。”
到此为止,这对苦命鸳鸯依然是单枪匹马。

假如武则天不能做皇后,老臣的地位只会更高,那些摇摆的大臣也不敢追随皇帝,李治的地位更加虚化。
不过事情皆有转机。

中书舍人李义府本来工作很稳定,长孙无忌不喜欢他,一句话就要把李义府贬谪到四川,缺德不缺德啊。
李义府为了留京指标,拼死给李治上书:
“我们都有深深的体会,武昭仪才是真正的一国之母,王皇后早就应该废掉了,请陛下顺从民意。”
没过几天,李义府就被破格提拔为中书侍郎,武则天也派人到家里表示感谢。

这是很明显的信号。
跟着皇帝有肉吃,只要支持武昭仪做皇后,就是皇帝陛下的自己人,于是,许敬宗、崔义玄、袁公瑜等人闻到肉味都来了。
这些人就是李治和武则天的第一批嫡系。
从此以后,朝堂势力对比逐渐逆转,老臣麾下的势力也不断流失,李勣又说了一句:“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
李勣真的不参与吗?当然不是。

李治第一次请老臣商议的时候,也请了李勣,只是他说肚子疼没去而已,如今的风向越来越明显,李勣赶紧滋瓷而已。
大局已定。
武则天做为一把利刃,被李治推到前台遮风挡雨,她没有选择,只能硬着头皮向前冲,这也是所有过河小卒的命运。
毕竟能被人利用,说明自己有价值。
此时,他们是新婚燕尔的夫妻、是患难与共的战友......就连收拢而来的嫡系,也是二人共同所有。
比如李义府、许敬宗,就和武则天拉扯不清。
公元655年,武则天立为皇后,李治收回大权。以后的几年中,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纷纷被贬谪,党羽也烟消云散。
杨广、李世民没有完成的集权大业,终于在659年收官。
你说武则天有什么阴谋?

是有一点,但大部分是堂堂正正的阳谋,告诉你也学不会,可以说是历史的进程推着她向前走。
武则天的运气还不止于此。

据后来的学者研究,唐朝皇帝可能有遗传的心脑血管病。
不过唐朝的医学不发达,饮食也以羊肉和奶浆为主,导致现在花几块钱就能控制的病,成为唐朝皇帝的魔咒。
李治就有终生不愈的头疼。

他的身体不能应付繁重的工作,只能选择代理人冲在第一线,自己隐藏在幕后掌握最后决定权。
对于李治来说,这个选择并不难做。
如果选择大臣,则有大权旁落的危险,说不定第二个长孙无忌就冒出来了,如果选择武则天,就没有那么多事情。

他们曾经共同战斗,有很高的默契......太子是他们的儿子,奋斗成果终究不会外流......武则天是女人,也不会威胁自己的皇位。
好吧,就你了。
武则天在伺候李世民的时候,多年旁观处理政务,理论经验甚至比李治都要丰富,如今上手当然很快。
而第一线的领导,很容易和下属培养感情。

比如宋江。

每次都不让晁盖哥哥下山,自己倒是屡次冲锋陷阵,时间一长,梁山都是宋江哥哥的嫡系人马。
比如李世民。
多少年带兵出征,在关东、朝堂、军队中培养了无数自己人,在玄武门之变前足以和李渊抗衡。

自从660年起,37岁的武则天开始处理政务,直到李治在683年去世时,已经整整24年。
24年主持一线工作,能培养多少嫡系?

能积累多少威望?
虽然李治去世前依然掌握宰相任免权,但在三省、六部、各州恐怕已经有相当一大批人,是跟着武则天混饭吃。
这也是他们的默契所在。
李治紧抓上层人事,确保自己的地位不受损害,那么中下层只能放手给武则天去管,夫妻二人在一起,政令畅通无阻。
上下层之间也有区别。
上层宰相大多来自削弱之后、对皇权没有威胁的门阀士族,中下层官僚则以庶族为主。
当然庶族也不是老百姓,而是第二三梯队的中小士族。
后来武则天能够屡次平定叛军、击败政敌,权力根基就在于此。

到李治生命的最后几年,就算想动武则天也不可能了。废王皇后容易,废武皇后难,而这尊神是自己请回来的。

况且李治也未必想废,只能说互相依存吧。
公元683年,李治去世。
他让宰相裴炎辅政,并且告诉太子李显:“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
意思是:孩子乖,要听妈妈的话。

这样就形成宰相、皇帝、太后的三角权力结构,不仅可以相互制衡,也能互相帮助。嗯,这个也是高手。
但是很可惜,李显太混账了。
他想封岳父韦玄贞为侍中,相当于宰相预备成员,裴炎当然不肯,这不是想抢饭碗么。
估计李显想彰显一下权威:“我把天下给韦玄贞又有何不可,区区一个侍中,算得了什么?”
你看看,此人丝毫没有其父母的神韵。
李显的混账话,正好给裴炎机会,或者也给武则天机会。裴炎立刻入宫对武则天汇报,两人一拍即合,联手把李显给废了。

权力铁三角中的两个都不顺眼李显,这件事基本就定了。

废帝对裴炎和武则天有什么好处呢?

对于裴炎来说,当然是拥立新帝的定策之功,普天之下再也没有比“拥立”更大的功劳了。
对于武则天来说,则是地位更上一层楼。
本来李旦是没有机会当皇帝的,全靠母亲扶持,才能坐在龙椅上过过瘾,好好享受就好,想指手画脚是没资格的。
反正都是儿子,哪个当皇帝都一样。
所以《资治通鉴》中有句话:
“政事决于太后,居睿宗于别殿,不得有所预。”
这是帝国时代的常用手段,霍光、董卓都用过,只不过武则天用到亲生儿子做道具而已。
有了这样的基础,武则天不久后罢免裴炎,逐渐掌握了宰相的任免权。当年二圣的权力,全部集中在武则天手中。

至此,未来女皇几乎大权独揽。
为什么武则天能够当皇帝?

其他王朝也有强硬的太后,可她们都不能更进一步,走向那个男人专属的皇帝宝座。
这和当时的社会风气有关。
由于草原以打猎和畜牧为生,男人和女人都能做,所以没有鄙视女子的传统,不论家庭或者社会地位,男女很平等。
南北朝时期,草原部族纷纷南下建立王朝,不可避免的把草原风俗带过来,让中原女子的地位大幅度提高。

而唐朝又是北魏、北周、隋朝的延续,它的源头就是鲜卑人,更何况隋唐的朝廷多是鲜卑贵族。
所以喽,人家才不讲究小鸟依人呢。
颜之推曾经过说:“邺下风俗,专以妇持门户......代子求官,为夫诉屈。”
这才是隋唐的社会风气。
世人没有鄙视女子的思想,反而对女子独立自主发出热烈的赞美,他们能够接受女子当家,也能接受女子当国。
正式热烈奔放的风气,为武则天搭起通向帝位的桥梁。

武则天的上位史,其实没有太多弯弯绕。

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
但是身处历史的进程中,也不能缺少个人的努力奋斗,两者缺一不可。
武士彟投机、李世民下诏、武则天学习、李治斗大臣、家族遗传病、唐朝的北朝遗风......缺了任何环节,都不能有女皇武则天。
这些环节又是环环相扣的。
只有在上一环做到最顶尖,才能顺利开启下一环的打怪模式。
除了二次入宫的宫斗,其他过程也少有处心积虑的阴谋,完全是堂堂正正的阳谋。那些事只能武则天去做,换了任何人都不行。
可谓时也运也。
而在个人奋斗和历史进程中,武则天又拉拢寒门庶族,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才是女皇坚实的基本盘。
这又顺应了天下人望。
武则天的人生模板,几乎可以套用到很多大人物的身上,剧本是同样的剧本,只是改了名字。
所谓阴谋诡计只能用于一时,终究不能长久。
大家也不是傻子,谁会真正服从只会玩阴谋的人呢。越是大事越到上层,越讲究人心所向,阴谋所占的分量就越少。
更何况,武则天的工作成绩很好啊。
就算是再大男子主义的糙汉子,也没资格站在男人的立场上,对武则天指手画脚。
如果真有这样的人,那得几个菜啊。
喝成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