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长得不错。。。 cathybefore 发表于 11/17/2019 1:48:16 PM
父母都长得不错。。。 cathybefore 发表于 11/17/2019 1:48:16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473186&postid=81893640#81893640] [/url]
可见 腹有诗书气自华 这句话是多么的错误啊。长得丑就是丑,再有文化也拯救不了那张肥腻的脸。 pop 发表于 11/17/2019 2:01:17 PM [url=http://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473186&postid=81893718#81893718] [/url]
可见 腹有诗书气自华 这句话是多么的错误啊。长得丑就是丑,再有文化也拯救不了那张肥腻的脸。 pop 发表于 11/17/2019 2:01:17 PM [url=https://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473186&postid=81893718#81893718][img][/img][/url]
我,从小出生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我的父母,我的爷爷奶奶,我的外公外婆,我的叔叔伯伯,阿姨姑妈,我的兄弟姐妹们,个个都是这个国家顶尖的知识分子和各自领域内顶尖的专家。 我从小调皮捣蛋,不学无术,尽管如此,但由于上面我提到的家人亲戚基本都是清华的,我家作为清华大家族,高家系子弟,理所当然,我先是被安排进了北京最好的四中尖子班,按部就班,最终也还是进了这个国家最顶尖的高校,我家人们都希望我和他们一样,成为科学家,为这个国家做出卓越的贡献。可是,我在清华整天泡妞弹琴吹牛逼,我对雷达无线电根本就没兴趣,我清楚的知道,这事我干不成……所以大三那年,我辍学了。 我喜欢音乐,我模仿罗大佑赋比兴的结构,写过几首旋律简单,风格单一的骚柔小曲,深受情怀党们的簇拥。但我知道,由于风格限制,这事我干不久。我更喜欢摇滚,我崇拜伟大的摇滚乐队,但是我干不成。 我喜欢电影,甚至辍学后去了这个国家最好的电影学院深造,但我还是干不成。 我喜欢创业,我前后做过好几个唱片公司,可是最终要么倒闭,要么被收购,还是还是干不成。 我喜欢吹牛逼,我曾经干了10多年的各种选秀比赛的评委。这个才是我真正的事业,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我能干成的东西,我觉得我的人生也就这样了,可惜最终却因为一次酒驾及半年的拘留经历后,我凉了,没有节目再肯邀请我做评委。混了半辈子,人到中年,啥事都干不成,但我还是很乐观的到处吹着牛逼。果然,时势造英雄,互联网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我天生的吹牛逼天赋感染力下,终于有了属于我的舞台,我做了一档王牌吹牛逼节目,深受大家的喜爱,点击量颇高,慢慢的,大家都喜欢上了我。有个叫马云的爸爸,想利用我吹牛逼的天赋给他的企业拉业务做推广宣传,于是给了我一个他公司里的闲职,让我可以全世界到处公费旅游吹牛逼。于是我慢慢成了一个公共知识分子,文艺青年,我告诉大家,要诗和远方,不要苟且生活。因为,马云爸爸给我批了花不完的预算。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逼格,我花钱去全世界顶级高校哈佛做访问学习,我一进图书馆,就急不可待的拍照发微博,展现我的新身份,现在我已经是哈佛的一份子,我的身份又一次得到了提升。 我就是我,中国最有名气的文艺青年,知识分子,音乐人,导演,生意人,主持人,学者,专家,哈佛研究生,酒驾犯人…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天空海阔,要做最坚强的泡沫我是高晓松,我为自己代言。 萌新小留 发表于 11/17/2019 1:49:33 PM [url=https://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473186&postid=81893653#81893653][img][/img][/url]
父母都长得不错。。。 cathybefore 发表于 11/17/2019 1:48:16 PM [url=https://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473186&postid=81893640#81893640][img][/img][/url]
对呀,父母都好看,爸爸算英俊,妈妈很甜,高这个大方脸盘子哪里继承来的 不 发表于 11/17/2019 2:23:57 PM
可见 腹有诗书气自华 这句话是多么的错误啊。长得丑就是丑,再有文化也拯救不了那张肥腻的脸。 pop 发表于 11/17/2019 2:01:17 PM
可见 腹有诗书气自华 这句话是多么的错误啊。长得丑就是丑,再有文化也拯救不了那张肥腻的脸。
用外表评论人不可取。高晓松按着自己的想法生活,光这点就让我佩服和羡慕,更何况他真有才。 阿修罗33 发表于 11/17/2019 2:17:58 PM
父母都长得不错。。。 cathybefore 发表于 11/17/2019 1:48:00 PM
爸爸妈妈这么美!… 意外啊 ^_^ 一年明月 发表于 11/17/2019 2:57:45 PM
哈哈,是不是对腹有诗书有什么误解?从他外表就可以看出肚子里只有一包杂草 萌新小留 发表于 11/17/2019 2:13:00 PM
一直觉得他很装。《晓说》那个“开场诗”真是听得我鸡皮疙瘩掉一地。 TT77 发表于 11/17/2019 2:14:00 PM
哈哈,是不是对腹有诗书有什么误解?从他外表就可以看出肚子里只有一包杂草 萌新小留 发表于 11/17/2019 2:13:34 PM
有google,他那些野史也没那么动人,何况他那丑和洪晃一个类型的,都是自己糟蹋的,自制力差 justwatching 发表于 11/17/2019 3:11:19 PM
回复 1楼changan5的帖子唉 都五十了,还发这么浅薄的感言。看到的是一个既得利益者的自我陶醉,没有看到一个活了半辈子自称文化人的人该有的深度 frogette 发表于 11/17/2019 4:39:03 PM
为什么父母都好看,他却没有 showmm 发表于 11/17/2019 4:13:12 PM
我非常討厭高曉松。我承認他非常有才華,但是每次他說話,都給我一種從骨子裡帶出來的沒有家教,洋洋得意,自以為是,不尊重他人,瞧不起人。不過一樓轉載的文章還是挺好的,有幾段讓我看哭了,讓我想到我和我家人的關係 芷若魔头 发表于 11/17/2019 3:14:25 PM
人家也没说自己有深度啊,我喜欢听他吹牛逼,油腻中年男里难得有趣的人 ---发自Huaren 官方 iOS APP q2w3e4r5 发表于 11/17/2019 5:45:28 PM
LOL我们和他没有接触,只看海报,当然他肥腻的脸印象最深听了他写的歌很触动的时候,会觉得才华比脸要有用多了 cats_love_my_boots 发表于 11/17/2019 2:07:43 PM
我,从小出生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我的父母,我的爷爷奶奶,我的外公外婆,我的叔叔伯伯,阿姨姑妈,我的兄弟姐妹们,个个都是这个国家顶尖的知识分子和各自领域内顶尖的专家。 我从小调皮捣蛋,不学无术,尽管如此,但由于上面我提到的家人亲戚基本都是清华的,我家作为清华大家族,高家系子弟,理所当然,我先是被安排进了北京最好的四中尖子班,按部就班,最终也还是进了这个国家最顶尖的高校,我家人们都希望我和他们一样,成为科学家,为这个国家做出卓越的贡献。可是,我在清华整天泡妞弹琴吹牛逼,我对雷达无线电根本就没兴趣,我清楚的知道,这事我干不成……所以大三那年,我辍学了。 我喜欢音乐,我模仿罗大佑赋比兴的结构,写过几首旋律简单,风格单一的骚柔小曲,深受情怀党们的簇拥。但我知道,由于风格限制,这事我干不久。我更喜欢摇滚,我崇拜伟大的摇滚乐队,但是我干不成。 我喜欢电影,甚至辍学后去了这个国家最好的电影学院深造,但我还是干不成。 我喜欢创业,我前后做过好几个唱片公司,可是最终要么倒闭,要么被收购,还是还是干不成。 我喜欢吹牛逼,我曾经干了10多年的各种选秀比赛的评委。这个才是我真正的事业,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我能干成的东西,我觉得我的人生也就这样了,可惜最终却因为一次酒驾及半年的拘留经历后,我凉了,没有节目再肯邀请我做评委。混了半辈子,人到中年,啥事都干不成,但我还是很乐观的到处吹着牛逼。果然,时势造英雄,互联网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我天生的吹牛逼天赋感染力下,终于有了属于我的舞台,我做了一档王牌吹牛逼节目,深受大家的喜爱,点击量颇高,慢慢的,大家都喜欢上了我。有个叫马云的爸爸,想利用我吹牛逼的天赋给他的企业拉业务做推广宣传,于是给了我一个他公司里的闲职,让我可以全世界到处公费旅游吹牛逼。于是我慢慢成了一个公共知识分子,文艺青年,我告诉大家,要诗和远方,不要苟且生活。因为,马云爸爸给我批了花不完的预算。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逼格,我花钱去全世界顶级高校哈佛做访问学习,我一进图书馆,就急不可待的拍照发微博,展现我的新身份,现在我已经是哈佛的一份子,我的身份又一次得到了提升。 我就是我,中国最有名气的文艺青年,知识分子,音乐人,导演,生意人,主持人,学者,专家,哈佛研究生,酒驾犯人…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天空海阔,要做最坚强的泡沫我是高晓松,我为自己代言。 萌新小留 发表于 11/17/2019 1:49:33 PM
回复 1楼changan5的帖子[/url]唉 都五十了,还发这么浅薄的感言。看到的是一个既得利益者的自我陶醉,没有看到一个活了半辈子自称文化人的人该有的深度 frogette 发表于 11/17/2019 4:39:03 PM
我,从小出生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我的父母,我的爷爷奶奶,我的外公外婆,我的叔叔伯伯,阿姨姑妈,我的兄弟姐妹们,个个都是这个国家顶尖的知识分子和各自领域内顶尖的专家。我从小调皮捣蛋,不学无术,尽管如此,但由于上面我提到的家人亲戚基本都是清华的,我家作为清华大家族,高家系子弟,理所当然,我先是被安排进了北京最好的四中尖子班,按部就班,最终也还是进了这个国家最顶尖的高校,我家人们都希望我和他们一样,成为科学家,为这个国家做出卓越的贡献。可是,我在清华整天泡妞弹琴吹牛逼,我对雷达无线电根本就没兴趣,我清楚的知道,这事我干不成……所以大三那年,我辍学了。我喜欢音乐,我模仿罗大佑赋比兴的结构,写过几首旋律简单,风格单一的骚柔小曲,深受情怀党们的簇拥。但我知道,由于风格限制,这事我干不久。我更喜欢摇滚,我崇拜伟大的摇滚乐队,但是我干不成。我喜欢电影,甚至辍学后去了这个国家最好的电影学院深造,但我还是干不成。我喜欢创业,我前后做过好几个唱片公司,可是最终要么倒闭,要么被收购,还是还是干不成。我喜欢吹牛逼,我曾经干了10多年的各种选秀比赛的评委。这个才是我真正的事业,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我能干成的东西,我觉得我的人生也就这样了,可惜最终却因为一次酒驾及半年的拘留经历后,我凉了,没有节目再肯邀请我做评委。混了半辈子,人到中年,啥事都干不成,但我还是很乐观的到处吹着牛逼。果然,时势造英雄,互联网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我天生的吹牛逼天赋感染力下,终于有了属于我的舞台,我做了一档王牌吹牛逼节目,深受大家的喜爱,点击量颇高,慢慢的,大家都喜欢上了我。有个叫马云的爸爸,想利用我吹牛逼的天赋给他的企业拉业务做推广宣传,于是给了我一个他公司里的闲职,让我可以全世界到处公费旅游吹牛逼。于是我慢慢成了一个公共知识分子,文艺青年,我告诉大家,要诗和远方,不要苟且生活。因为,马云爸爸给我批了花不完的预算。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逼格,我花钱去全世界顶级高校哈佛做访问学习,我一进图书馆,就急不可待的拍照发微博,展现我的新身份,现在我已经是哈佛的一份子,我的身份又一次得到了提升。我就是我,中国最有名气的文艺青年,知识分子,音乐人,导演,生意人,主持人,学者,专家,哈佛研究生,酒驾犯人…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天空海阔,要做最坚强的泡沫我是高晓松,我为自己代言。 萌新小留 发表于 11/17/2019 1:49:00 PM
Is he really a 哈佛研究生? Dianayang 发表于 11/18/2019 12:03:07 PM
我上个月在超市买东西他排我前面,一边打电话跟他女儿说奶奶接你去了,我来买点菜。当时就觉得前面这男的说话声音中气十足的,就多看了几眼,哎这脸型皮肤发型怎么这么像高晓松啊。后来他结完账出门的时候迎面进来一对年轻人,那个男的就说啊,晓松哥,高晓松估计也很习惯在外面被人认出来,也没答话就出门走了。 brook 发表于 11/18/2019 4:07:57 AM
为什么文人大多都丑陋不堪? 可口可耐 发表于 11/18/2019 2:35:31 PM
高晓松哪一点称的上文人?写两首小诗写两段小曲就是文人?对文人的要求也太低了吧 秋枫谷 发表于 11/18/2019 2:43:28 PM
“我其实是一个孤单长大的小孩。我也在成长中有很多的怨和不原谅,比如对我父亲。父亲去世的时候,我还写了一首诗叫《铁青》,因为在我的心里,父亲就是铁青的。但到了50岁的时候,那些从小孤单着长大的东西都已经慢慢淡去了,远去了。所以当然是要感恩的。包括对我的父亲,我把他的骨灰按照他的遗愿洒在旧金山海湾时,正好有一对年轻夫妇推着一个刚出生的婴儿走过来,正好就在那时候出现在镜头里,而就在那个时刻,我已经原谅了我的父亲……”
“如果有来生,来生年纪轻轻又回来,我还是想回到这个江湖……我觉得可能这世上没有比我们这个江湖更好的地方,尽管很多人不喜欢,但我来生还会再来。”
2019年11月14日,是高晓松的50岁生日。路走了五十年,他的内心却仍是此间少年。
十年前,他曾写过这样一段话:
“年轻的时候,每件事情你都想明白,因为老觉得,有些事情不明白,就是生活的慌张。后来等老了才发现,那慌张就是青春。你不慌张了,青春就没了。”
慌张过后,从六十年代末尾走来的高晓松,最为可贵的是看尽人情冷暖后,身上仍然有一种少年意气。
作为一个饱学之士,他所发表的言论,以及后来所造就的一系列文学音乐作品,其实都有着纯艺术之外的意义。
五十而知天命,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沉浮之后,他活得比大多数人要明白,一言一语中,随处显现着岁月赋予他的智慧。
飞逝而去的是过往烟云,坦然留下的是蓊郁风景。即使山风吹过,恍若隔世,他依旧喜欢这匆匆而过的五十年。
高晓松的前半生已经度过,他内心的波澜壮阔,早已隐匿在自己的年月深处。
从理想主义时代走来的高晓松,不可避免地与许多有趣的灵魂有了契合的连结。
在白衣飘飘的年代,大家为了音乐,不惜推着自行车走十几里路,只为驼回一只音响。
那时的高晓松烫着一头时髦的卷发,穿着一尺宽的喇叭裤,没事的时候就和老狼跑到北大的草坪弹琴。
1990年深秋,高晓松与女友“红”相识并相恋。之后,两人租了一间民房。
一天清晨,高晓松为红梳头,寂静之中他突然大喊一声“有了”,只见他迅速放下手里的梳子,来不及找纸,就在一本书的封底上,记下了瞬间的想法。
这段突如其来的文字,就是歌曲《同桌的你》的初稿。
1993年,高晓松终于完成了整首歌的创作,他邀请让老狼来唱这首歌。
那个时候,他们一起在校园舞台唱歌。停电了,便从牛仔裤的口袋中拿出一只打火机打火唱,直到整个学校的体育馆被星星之火照亮。
高晓松是个在人群中长大的人,所以他永远离不开人群的热闹,他孜孜不倦地寻觅着同类。
1994年,一首《同桌的你》让二十几岁的高晓松几乎收获了当年所有的音乐奖项。而彼时的朴树,只是一个喜欢音乐的辍学青年。
这一年的一个晚上,高晓松突然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用很结巴的声音问:“你是高晓松吗?”高晓松说:“我是。”他说:“我叫濮树,我想卖歌。”
高晓松也随着对方的话顺下来:“那行啊,我去找你吧。”
就这样,两个原本素不相识的人产生了交集。朴树当时唱了《火车开往冬天》,他的嗓音脆弱动人,听得高晓松浑身上下乱掉鸡皮疙瘩。
由于对朴树的欣赏和惜才之心,高晓松拉着刚回国的师兄宋柯成立了麦田音乐,自掏腰包,先帮朴树录了两首歌。
就连“朴树”这个名字,其实也是高晓松给改的。
朴树的原名是濮树,但这个字生僻又难记,于是高晓松就把“濮”变成了“朴”。
为了让朴树的才华发光,高晓松尽力了。
朴树是个少言寡语的人,好在高晓松懂他。对音乐共同的纯粹追求,成全了两个人的友情。
他最初成立麦田音乐是为了两个人,一个是朴树,还有一个是叶蓓。
1995年的某天夜里,高晓松和郑钧、谢东一群人来到酒馆,围成一桌,喝酒聊天。他偶然听到了叶蓓的歌声,觉得有些惊讶,便通过音乐总监找到叶蓓。
后来高晓松写了一首《白衣飘飘的年代》,叶蓓身上的脆弱感,配这首歌刚刚好。
叶蓓后来说,高晓松是她的伯乐。
2016年高晓松写下“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这样的歌词,歌唱的人儿正是许巍。
许巍一直是高晓松的粉丝,所以当高晓松找到许巍时,他看词写得不错,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不喜欢上网的许巍,过了很长时间之后才知道《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这首歌已经火遍四方了。
高晓松说总有些人批评他的诗与远方,说父母尚在苟且,谈什么诗和远方。但他们不知道他的那个年代是真的有诗和远方。
中国八十年代民谣的土地一大块都让高晓松占领了,从朴树、叶蓓、老狼到尹吾、周深……看海天一色,听风起雨。
2012年的时候,在北京万事达中心举办了“此间的少年”-高晓松校园民谣作品演唱会,老狼和高晓松在结束的时候,合唱了他们最爱的《恋恋风尘》。
那真是绝无仅有的一场演唱会,高晓松就是那个从来没有失去过自我的少年。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这句话如今在网络上已成为人人皆知的箴言。后来,高晓松多次说过,这句话源于自己的母亲张克群。
高晓松生于1969年11月14日,计划经济时代长大的孩子,这个出身于书香门第的音乐天才,一路名校,拥有着别人无法复制的人生。
用高晓松的话说:当你的爷爷是清华大学校长,外公是熟操四国语音的科学家,舅舅是科学家、教授兼博导,妈妈是建筑学家,你要是不能当上个什么专家、学者,就会有一群人说你“长坏了”。
是的,在清华大院儿里,硕士在他们家等同于文盲。
有了自由和文化的基石,高晓松接下来的人生故事便都顺理成章了。
自小是学霸的他,在19岁那年以超出分数线60分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最好的专业—电子工程系。
出身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高晓松的父母早就替他规划好了人生蓝图:读完清华,就到国外留学读博,然后成为某个领域的学者或科学家。
然而高晓松不愿走父母为自己铺好的平坦大道,他想去追寻自己的音乐理想。
1988年,他与老狼、蒋涛组成了青铜器重金属乐队。几个年轻人在北京各种地下摇滚音乐会,与崔健、唐朝乐队、黑豹乐队同台演出。
大二那年,高晓松跟家里说以后要专心做音乐,家里没有人支持他。高晓松就跟他妈妈打赌:我要是能用吉他养活自己,你就同意我退学组乐队。
于是高晓松被扔到天津,他唱歌卖艺,结果一天下来赚了五毛钱,便灰溜溜地回了家。
这次经历并没有浇灭高晓松对于音乐梦想的热爱。
1990年暑假,海南一歌厅竟给他们发来邀请:“希望你们能到我们这里来演出。”
乐队的其他人都因为海南太远而心生畏惧,只有21岁的高晓松和老狼背起了吉他,远走海南,唱一晚,给20块钱。
高晓松从无数人梦寐以求的清华退学,彻底走上流浪歌手的道路。
他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打的士,第一次吃菠萝。然而,诗和远方的路并不像他想的那么简单。
海南毗邻广东,当地人都喜欢听粤语歌。高晓松和老狼的校园民谣根本无人问津,唱了好几天也没拿到工资。
两人囊中羞涩,剩下的钱只够一个人买票回北京。高晓松毫不犹豫地把这张票让给了老狼,自己则辗转到厦门,在厦门大学待了半年。
在那里,他结识了一群玩音乐的朋友,每天聚在一起唱歌写诗,过着从前慢的日子。
高晓松后来在回忆里写:一生当中,再没有哪一年像1990年那样漫长、欢乐和忧伤。
“我妈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生活还有诗和远方。
谁要觉得你眼前这点苟且就是你的人生,那你这一生就完了。”
长大之后,高晓松对母亲说的这句话越来越深信不疑。
迄今为止,高晓松大概去过三十多个国家了。每到一个地方,就买一辆车,玩一段时间就把车卖了,再去下一个地方。
他在旅途中碰上一堆人,很快成为朋友。甚至跟着人家一起组乐队卖艺弹唱,到荷兰,到西班牙,到丹麦……
旅程左右万里,护照四十八页,每个终点高晓松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很多人说:“还不是因为他的生活足够富足,所以才能做到。”
其实,这都是在他一穷二白的时候“玩的”。而后来,他竟然因为这些“玩”,成为了自己最初想要成为的人。
谈及自己这一路,高晓松说自己的潇洒,归功于“听妈妈的话”。他从小接受到的教育就是,不要被一些所谓的财产困住,他的母亲至今还背着背包在世界各地流浪。
高晓松从来不怕随遇而安,所以当他做唱片公司赔了钱,就跑去周游世界,“哪怕钱全花光也没关系。”他就抱着这样的想法出发了。
这才有了他后来在《晓说》里感慨:世界不是苟且,世界是远方。行万里路,才能回到内心深处。
从南极到北极,从东方到西方,从所有自己梦想要去的地方,到自己没有想过要去的地方,高晓松都去了。
另一段在外人看来难熬的时间,就是他因为酒驾坐牢的时候。但高晓松却说,那是一段最特别的时光。
他明白了很多。比如,生命、自由、珍惜……
未来不是岁数,未来是迷雾,读万卷书才能看清皓月繁星。
近些年,网络脱口秀、《晓说》、《晓松奇谈》、《奇葩说》让高晓松这位音乐才子以口才征服观众,奇闻说古今,谈笑有鸿儒,大概说的就是他这种样子。
半生履历的沉淀,造就了他在各个领域中对古今文化谈笑风生的样貌。
面对外界对他的大力褒奖,他只是淡淡地说道:“你没空读闲书,我来替大家读书;你没空聊天,我来替大家聊天;我让大家工作之余过得更有趣一点。”
高晓松还和朋友开了两所书馆,并出任馆长。“杂书馆”和“晓书馆”都是免费的,几乎每一本书都是他精心挑选。
他为杂书馆开馆撰写序言:
以史为鉴,无非再添几分偏见;以梦为马,最终去了别家后院。不如大雪之后,清茗一杯,杂志两卷,闻见时光掠过土地与生民,不绝如缕。
岁月长,衣衫薄,高晓松只想不负时光不负卿。
由于从小生活环境的影响,高晓松总是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时代的每一场变革,他可以随时做出自己的改变。
以至于他一度自嘲:“家庭出身决定了我只能写知识分子的无病呻吟。”
高晓松的确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1993年10月,诗人顾城自杀。他的死,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一代文学青年的理想,似乎在听到噩耗的一刹便戛然而止,高晓松就是其中一个,他只看到报纸上写了四个大字:诗人死了。
为了怀念自己的精神支柱,他写了三首歌,《白衣飘飘的年代》、《月亮》和《回声》。
“顾城是我最热爱的诗人,我觉得一个时代都结束了,我那一天就写了三首歌,组曲都是写给顾城的。”
顾城的母亲给高晓松打来电话,表示感谢:“谢谢你啊,晓松,谢谢你让我知道这个时代还有人记得顾城。”
他是一个内心有真实、清澈的东西的人,无论被世俗怎么折损,都坚持自己一贯坚持的。
高晓松是什么时候开始老去的?
据他自己回顾,应该是2009年6月25日,迈克尔.杰克逊离世的那一天。
在他眼里,整个大师辈出的八十年代,终于崩塌。
环顾身边曾经唱歌的白衣少年们,早已褪掉身上的青涩,成为一个又一个温和的中年人。
随着被岁月摧残,那些激情都已经慢慢消失在推杯换盏、杯觥交错的时间里,高晓松怀念着曾经的那些清白面庞。
2017年,他在致敬李宗盛的《越过山丘》中写下这样的词:
“无论相遇还是不相遇,都是献给岁月的序曲。就让我随你去,让我随你去,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向着开满鲜花的山丘,挥挥衣袖……”
歌词中弥漫着穷途末路又一意孤行的气息,唤起少年时强烈又无望的流年过往。
这又何尝不是高晓松写给自己的歌。
走过人生五十余载,他见证了太多人或高光、或低谷的时刻,心里难免感怀万千。
他常常自嘲:“老天真的待我不薄,所以给我这么一张脸我也认了。”
半生而过,想做的事都实现了,心里的洞也补上了。那些心里积郁了多年的水,也逐渐被阳光蒸发。
高晓松认为自己的人生不深刻,但还算庞大。他感恩寓居于斯,成长于斯的江湖;感恩一切或激情、或迷茫的岁月。
十年前,高晓松为好友谭维维写了一首歌,名叫《如果有来生》,里面有几句歌词这样写道:
我们去大草原的湖边,等候鸟飞回来,等我们都长大了就生一个娃娃,他会自己长大远去,我们也会各自远去……
或许这首歌写的就是高晓松的心声吧,这个中年男人的内心始终停留在他的白衣飘飘的年代,从未离开。
他虽然老了,不再呼喊奔跑,却默默生出许多根,记住许多事,刻下年轮,结出果实。
偶尔有风吹过,想起初来时世界的模样,欣喜万分。
活到这把年纪,高晓松已然知道自己能独善其身,也知道如何度过后半生,所以他不会着急,他要在这个江湖上,努力做自己觉得对的事情。
50岁生日那天,高晓松发表了一篇名为《半生倏忽而过》的文章,里面有段话这样写道:
“如果有来生,来生年纪轻轻又回来,我还是想回到这个江湖。我活到了50岁,看过了许多行业,也亲身参与不少,我觉得可能这世上没有比我们这个江湖更好的地方,尽管很多人不喜欢,但我来生还会再来。
真的让我来选,一万次我都还是会选要生于1969年11月14日,我要来经历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这半个世纪。”
每个人,都会受到命运的馈赠,同时也难以躲开命运的伤害。看似一帆风顺的高晓松,也并不是毫发无损地过了50年,他的内心深处,有深埋的伤疤。
但如今,他带着感恩,回首曾经不愿面对的过往,于是这篇《半生倏忽而过》的文章里,出现了令人泪下的一段:
“感恩把我生到这个世界来的爸爸妈妈,感恩给了我那个时代最好教育的一大家子人。曾经,我遗憾自己没有像很多孩子一样,有那么亲密、那么温暖的家庭。知识分子家庭通常会比较冷漠,加之我父母都忙,常在国外,我其实是一个孤单长大的小孩。我也在成长中有很多的怨和不原谅,比如对我父亲。
父亲去世的时候,我还写了一首诗叫《铁青》,因为在我的心里,父亲就是铁青的。但到了50岁的时候,那些从小孤单着长大的东西都已经慢慢淡去了,远去了。所以当然是要感恩的。包括对我的父亲,我把他的骨灰按照他的遗愿洒在旧金山海湾时,正好有一对年轻夫妇推着一个刚出生的婴儿走过来,正好就在那时候出现在镜头里,而就在那个时刻,我已经原谅了我的父亲。
我现在的微博头像,就是我英俊的爸爸和漂亮的妈妈。”
如果人生是一个过程,那么,应该是一个不断告别、学会放下、学会原谅、学会擦干眼泪的过程。回首身后倏然而过的50年,高晓松的眼睛里透出的是:无悔。
回望高晓松的前半生,发现他已经去了该去的地方,做了想做的事,活出了想要的生活,同时影响了与自己相遇的每个人。
那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那是生命最渴望的模样。
50岁了,半生倏然而过。生命来来往往,没有来日方长。
如果有来生,依然要活出生命最好的模样,即便有伤痛,也要学会原谅,然后转身前行,去看草长莺飞,去看万物生长。
我从小调皮捣蛋,不学无术,尽管如此,但由于上面我提到的家人亲戚基本都是清华的,我家作为清华大家族,高家系子弟,理所当然,我先是被安排进了北京最好的四中尖子班,按部就班,最终也还是进了这个国家最顶尖的高校,我家人们都希望我和他们一样,成为科学家,为这个国家做出卓越的贡献。
可是,我在清华整天泡妞弹琴吹牛逼,我对雷达无线电根本就没兴趣,我清楚的知道,这事我干不成……所以大三那年,我辍学了。
我喜欢音乐,我模仿罗大佑赋比兴的结构,写过几首旋律简单,风格单一的骚柔小曲,深受情怀党们的簇拥。但我知道,由于风格限制,这事我干不久。
我更喜欢摇滚,我崇拜伟大的摇滚乐队,但是我干不成。
我喜欢电影,甚至辍学后去了这个国家最好的电影学院深造,但我还是干不成。
我喜欢创业,我前后做过好几个唱片公司,可是最终要么倒闭,要么被收购,还是还是干不成。
我喜欢吹牛逼,我曾经干了10多年的各种选秀比赛的评委。这个才是我真正的事业,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我能干成的东西,我觉得我的人生也就这样了,可惜最终却因为一次酒驾及半年的拘留经历后,我凉了,没有节目再肯邀请我做评委。
混了半辈子,人到中年,啥事都干不成,但我还是很乐观的到处吹着牛逼。果然,时势造英雄,互联网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我天生的吹牛逼天赋感染力下,终于有了属于我的舞台,我做了一档王牌吹牛逼节目,深受大家的喜爱,点击量颇高,慢慢的,大家都喜欢上了我。
有个叫马云的爸爸,想利用我吹牛逼的天赋给他的企业拉业务做推广宣传,于是给了我一个他公司里的闲职,让我可以全世界到处公费旅游吹牛逼。
于是我慢慢成了一个公共知识分子,文艺青年,我告诉大家,要诗和远方,不要苟且生活。因为,马云爸爸给我批了花不完的预算。
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逼格,我花钱去全世界顶级高校哈佛做访问学习,我一进图书馆,就急不可待的拍照发微博,展现我的新身份,现在我已经是哈佛的一份子,我的身份又一次得到了提升。
我就是我,中国最有名气的文艺青年,知识分子,音乐人,导演,生意人,主持人,学者,专家,哈佛研究生,酒驾犯人…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天空海阔,要做最坚强的泡沫
我是高晓松,我为自己代言。
这娃长得也忒歪了
LOL
我们和他没有接触,只看海报,当然他肥腻的脸印象最深
听了他写的歌很触动的时候,会觉得才华比脸要有用多了
哈哈,是不是对腹有诗书有什么误解?从他外表就可以看出肚子里只有一包杂草
对呀,父母都好看,爸爸算英俊,妈妈很甜,高这个大方脸盘子哪里继承来的
你呢?
卧槽我们穷矮丑锁男们又被扎心了 ~
他完全妈妈的翻版啊,就是脸上肉多得溢出来了
他要是没有才全中国没有几个有才的了。
为什么父母长得不错生出来差异这么大的,见过周围几对朋友也是,确定没整容,不知怎么生出的孩子并没有继承到父母的颜值。
还是很有才的。
唉 都五十了,还发这么浅薄的感言。看到的是一个既得利益者的自我陶醉,没有看到一个活了半辈子自称文化人的人该有的深度
你连看的人都没有。
你这么一说他和洪晃长得确实一卦的哈哈
人家也没说自己有深度啊,我喜欢听他吹牛逼,油腻中年男里难得有趣的人 ---发自Huaren 官方 iOS APP
禁倒吸冷。。。。
松哥
很有才,这辈子过得很爽,不过还是有些矫情。
这就是文化的差异,你说的这些我都没看出来。
同喜欢,说他浅薄的也推荐几个深刻的啊,说谁不会啊
“那天
黄昏
开始飘起了白雪
忧伤
开满山岗
等青春散场”
1. 他说科举制度(大概他觉得高考也一样)是扼制中国人创造力的元凶。看出来他很entitled, 因为自己是既得利益者。他应该觉得平民阶级不应该有上升渠道,像之前中国古代实行贵族推举制度就对了。
2. 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没有客观原因,只是因为什么狗屁的国运。中国国运下降,日本国运上升。是不是这么安慰自己就心里舒坦了。
3. 说现代的日本没有军事外交方面的野心。真是睁眼说瞎话好吗!安倍都当多少年的首相了
Re最后一句话, 高晓松归为书香门第才子型,妥妥的。。
白岩松好像这两年也有一个50岁的演讲,也很不错,充满人格魅力。。
拜 油菜!!
哈哈哈,最爱大实话
总之,什么也不是。很少的成绩,却得撑起很大的名。捉襟见肘的窘迫
对于他的年龄来说,是显得幼稚浅薄了。他有很多杂七杂八的知识,又很能说,但也仅此而已,漂着浮着,思想没有走向成熟
So, RE
当然不是啦。那篇"自传"是用他吹过的各种牛B串出来的
这也太犀利了, 当心晓松半夜来找你。
.............. 到了北欧没几天,我居然都不太敢跟人说话了,因为我觉得自己的内心很丑陋,很粗鄙,我每天琢磨的都是如何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跟人钩心斗角,跟北欧人的境界实在是差太远了。
在北欧,我的内心变化总体上分成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叫作不适应 第二个阶段叫作心理阴暗 第三个阶段是佩服。
..............
还以为他离婚就不管孩子了
高晓松哪一点称的上文人?写两首小诗写两段小曲就是文人?对文人的要求也太低了吧
高晓松,出身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母亲是清华大学建筑学教授张克群,父亲是清华大学建筑学教授高立人。外祖父张维为深圳大学首任校长,外祖母陆士嘉是北京航天大学创建者之一。堂舅父张克潜是知名电子学教授,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主任。外舅父为知名中医师施今墨。
哈哈。
他阅读量是有的 也有传唱之作
至于水平吗……远不及他投胎的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