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没有斩马谡,我们又被三国骗了……

V
Vivianyang
楼主 (北美华人网)


无论是小说《三国演义》,还是戏曲戏台上的“三国”,失街亭一直是重头戏。

因为,失街亭后面,紧接着就是堪称神来之笔的“空城计”,和“挥泪斩马谡”。

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失空斩”三连,直接导致了诸葛亮北伐失败。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个近乎完美的人物,但是,在用人方面,诸葛先生也有一些让人遗憾的地方,派马谡守街亭就是最失败的例子。

说到马谡的出身,可是大有来头,他出身荆州是士族,在刘备入主荆州时投靠蜀汉阵营,他和诸葛亮一样同属荆州派系,算是当时蜀汉的权力核心集团。

但是,刘备却对马谡评价不高,曾经对诸葛亮说过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看人神准的刘备,没想到自己白帝城托孤后,诸葛亮还是启用了马谡。

这可能跟诸葛亮惜才爱才有关,史载马谡“才器过人”、“熟读兵书,颇知兵法”

诸葛亮打算给马谡一个独当一面的表现机会。

在蜀汉第一次北伐中原时,诸葛亮不顾众人反对,任命马谡驻防街亭。

为了让马谡守得安心放心,还派老成持重的王平,跟他打配合。

街亭,位于关中到陇右的交通要冲,是蜀汉北伐路上的主要据点。

只要守住街亭,诸葛亮就能拖住来自长安的曹魏大军,有足够时间控制陇右,让曹魏永无宁日。



让马谡驻防街亭,诸葛亮给出了超分量的信任,让他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

当然,我们也都知道了最后的结果,这次机会对于马谡来说,既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机会,也是最后一次……机会。

失街亭!

马谡丢了街亭,直接导致蜀汉第一次北伐中原宣告失败,不但如此,诸葛亮还把之前打下来的西凉三郡,通通拱手奉还曹魏。



第一次北伐中原,实际上是蜀汉最好的一次机会,后面几次出兵,无论是军事力量,还是实际战果,都不如第一次。

马谡造成的损失,无法估量。

按照《三国演义》给的剧本,街亭兵败之后,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挥泪是因为爱惜马谡,斩了他是因为军法严明。

但是在《三国志》的记载中,马谡成了扑朔迷离的谜团。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亮拔西县千余家,还于汉中,戮谡以谢众”,也就是说斩马谡向众人谢罪。

而“挥泪”的情节,出自《三国志·蜀书·马良传》,“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意思是马谡死在狱中,诸葛亮为他痛哭流涕。



马良是谁?

他是马谡的亲哥,死在了为关羽报仇的夷陵之战中。

另外,刘备说马谡不靠谱的记载,也是出自《三国志·蜀书·马良传》。

原话是这么说的——

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在《三国志·蜀书· 向朗传》中,马谡没有死,而是成功逃亡,向朗知情不报,“谡逃亡,朗知情不举,亮恨之,免官还成都”。

在《三国志·蜀书· 王平传》中,马谡有了另外一个结局,“丞相亮既诛马谡及将军张休、李盛,夺将军黄袭等兵”,诸葛亮不单斩了马谡,还有李盛和张休等将领。



马谡到底有没有被斩,到底是死在狱中,还是悄悄潜逃?

同一本《三国志》,在不同人的传记里,各有各的结局。

历史就是这么有趣,有很多BUG,给读者各种脑补的机会。
金银岛
这里有个先后顺序问题,考虑到人死不能复生,故次序如下:
1)逃亡
2)下狱
3)戮

这里的关键是物故是否与被戮矛盾。物故的意思就是死亡,包括被杀。举例而言:
《汉书》:“初,汉两将大出围单于,所杀虏八九万,而汉士物故者亦万数,汉马死者十余万匹。”
《三国志》:“中坚头,应时脑出物故。”
http://www.lunwenstudy.com/gudaiwx/36294.html
E
Ethanason
感觉确实有些自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