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区出现了一大批“鸡娃”,来自于父母的焦虑和盲目跟随

k
kaiselin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在北京、上海、深圳,教育资源相对集中。许多有孩父母们绞尽脑汁为孩子们争取那高起跑线的位置,报兴趣班,辅导家庭作业,安排亲子活动,和孩子一起阅读……,孩子,变得越来越“昂贵”。而这些行为我们给它叫做 “推娃”。 在最近,北京的一所学校的家长群里发了一张据称在朋友圈流传甚广的图。问:4岁孩子英语单词量1500个够不够?答:在美国肯定是够了,在(北京)海淀肯定是不够。

这一夸张现实被网友称为“推娃”的2.0升级版,嬉称为“鸡娃”。

鸡娃,网络名词,说的是家长给孩子打鸡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虎妈”“狼爸”们为了孩子能读好书,不断地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不停地让孩子去拼搏。
2 有的中国父母会想如果将孩子送到国外念书,孩子的压力会不会就小一些呢?回国后还有留洋经历,这样一举两得! 但事实并非如此,前段时间火遍全网的一篇《目睹了美国家长“推娃”的盛况后,我内心现在慌得一批》文章,残酷地揭示了国外的“鸡娃”行为并不亚于中国。 文章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1、学区房 – 好不容易到手的学区房,却因竞争者加价5万刀“凉凉”了
2、数学 – 娃考了70%,跑赢了全美70%的学生,却被老师“婉批”了
3、天才班 – 所有的孩子都想挤进去,竞争激烈
4、地牢 – 意识到形势不妙,博士爸妈联手推娃,辅导作业的地下室被娃称为“地牢”…
5、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娃成绩一飞冲天,不过从此也一丝不敢懈怠…
其实国外的“鸡娃”现象不比国内好些,在美国也要抢学区房。美国公立学校也是划片分配的。 一个地址对应着一所可以就读的小学、初中和高中。那么,学区好的地方房价高是很自然的事,而且,当求大于供的时候要“抢”也不足为奇。 美国父母都想让孩子进天才班,一旦考进去,孩子就可以一直顶着“天才”这个光环。天才班的选拔都不是按分数线来的。 考进天才班需要额外的预算花费,名额是固定有限的,所以孩子之间是“你上我下”的争夺,不是要考得好,而是要考得比别人好,才有戏。在好学区里,本来生源就好,水涨船高,自然难度也更大了。 此外,美国每学年的考试成绩单都是全美/全州进行排名,但是由于近些年国外孩子的数学等理工科较弱,孩子的爸爸妈妈们也会给孩子报很多相应的补习班,因为他们的基础计算能力实在是太差了! 不仅是学习上,美国家长普遍认为孩子的身体协调性、身体素质和体育精神非常重要,甚至比识字和会数数还要重要。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给孩子报很多的体育运动项目,例如足球、橄榄球等等。在美国4岁后的幼儿就会报游泳班,家长们都认为游泳是必备的求生技能,是一定要掌握的。 此外,音乐素养也不能落下。美国家庭基本上都会让小孩学习钢琴或者小提琴,等孩子大了,再去给他们报吉他和架子鼓等乐器,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法去组建乐队等等。这些虽然倡导了自由、独立、社交等能力,但无疑对小孩也不是省力的事情。 在东海岸新英格兰地区和西海岸加州的孩子们,由于这个地方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父母也都是学霸,推娃的程度也相当严重。一般来说,在一个街道里,就有4个补习班。

3 “鸡娃”行为,其实大部分是来自于父母的焦虑和盲目跟随。别人家的孩子3岁就会背古诗三字经了,我的小孩不会背怎么办?别人家的孩子上兴趣班,特长班,我们家孩子啥特长也没有怎么办? 当我们没有孩子的时候,回想起自己小时候的那些课外班,我们咬牙切齿说,等我有了孩子,我绝不让孩子走我们的老路;当我们做了父母的时候,我们关注了无数育儿专家和文章,让我们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淡定?不存在的。 学区房、英语、奥数、网球、围棋……这些才是硬道理!而这些都在往“鸡娃”、“推娃”方向前进的家长来说,他们的内心都被同一种挥之不去的状态占据着:育儿焦虑。 焦虑,从心理学上讲是:人在面对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的危险、不确定性或威胁时,人们会产生紧张、不安、忧虑、烦恼等不愉快的复杂情绪。 过度的焦虑,其实就是无限放大潜在的可能威胁、不确定性和危险,并陷入其中无法自拔。一点点暂时性的小受损,就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想象,感到恐惧、不安,甚至绝望。育儿焦虑,就是一种发生在特定领域内的焦虑状态。 比如,孩子回家说:妈,我考了97分。母亲第一时间脑子里不是夸奖,而是问:“那三分去哪儿了?怎么比上次考得低了?成绩下降了就考不上重点中学了……”,因为这一点点暂时性的小受损”自动了触发了家长们心理上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而这件事的起点只是,这一次考试,97分。

4 但是,家长们产生这些恐惧、不安和受损心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1、因为攀比,所以焦虑 从婴儿时期什么时候开口说话会走路,到幼儿时的什么时候能数到100,小学时期九九乘法表会背了吗,孩子上的是公立、私立还是国际学校,再到假期报了几个夏令营,几个游学……攀比,从孩子的出生就开始了。 家长们的口号是,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绝不能让孩子在中途被落下!不是终点线的胜利不是最后的胜利! 多家长,尊崇“木板”原理进行教育,一发现小孩存在什么短板,立马将其补齐。做得不如别人好时。他们就会耳提面命地说:“你看那个谁谁谁,你再看看你……”。 在家长眼里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孩子哪一方面不如别人。于是,很多孩子的童年总会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很好,自己很糟糕的感觉,而这些孩子的父母也因为攀比陷入了深深的焦虑。 2、因为追求完美,所以焦虑 美国有位心理学家说,育儿焦虑的高发群体存在于只有一个孩子,或者第一次做父母的人。 由于第一次做父母,于是产生了我一定要给孩子上最好条件的学校,我要给孩子上双语学校,是外国人亲授的那种,要给孩子上好的学区的好小学、好的中学才能上最好的大学。 这些产生的原因其实就是——补偿心态。 我有一个朋友,因为外语一直不过关而错过了很多升学和升职的机会,于是,他发下宏愿:决不能让孩子在同一个坑里摔跟头!我还在北京台看过这样一期节目,妈妈一定要让孩子学舞蹈,而且以后必须考北京舞蹈学院,理由是,妈妈自己太喜欢舞蹈了。 3、因为不了解,所以焦虑 很多家长遇到孩子哭的时候,很少去安抚,不是吼其让其不哭,不然就是打,尤其是对男孩子。问其为何做的原因,他们会说我要培养孩子坚毅的性格。 或者是小孩子喜欢多动,经常在课堂上不好好上课。家长们没有经过专业医疗的诊断,可能就断言他有多动症,害怕得自己不知如何是好。 其实孩子在一岁以内哭就不抱不哭才抱,大概率下会毁掉孩子的安全感。至于多动是因为两岁孩子注意力集中平均时间大概7分钟左右,期待孩子45分钟正襟危坐,这可是让人哭笑不得。 家长们想要消除对孩子的焦虑,必须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成长特点和规律。很多家长自己给孩子“诊断”出的问题,在专业人员的眼里并不是问题。
y
yung092319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管理员屏蔽
O
Orogenes
如果父母已经是中产了,通过鸡娃来实现下一代的阶层跃迁是不是不太现实
p
pinkat
父母主要是焦虑阶层的跌落,而不追求阶层的跃迁,这在美国也一样
a
angel115520
父母辈也是希望一代比一代好,大家起点已经不止学校了
梦的衣裳
贩卖焦虑
龘龖龍
如果父母已经是中产了,通过鸡娃来实现下一代的阶层跃迁是不是不太现实
Orogenes 发表于 10/21/2019 10:50:23 PM

能维持阶层就足够好了。中产想跃阶层,那不是推娃背英文单词就能跃的。跃阶层哪儿那么容易。 ---发自Huaren 官方 iOS APP
B
BlueFridays
让娃来实现自己无法实现的目标,不就是鲁瑟父母的标准行为吗
k
kiki3890528
是没法比,教育理念完全不同,也不知道哪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更具竞争力。。。。。
s
saynomore
还美国平均一条街道四个补习班......
S
Struggle
没有可比性
g
ggbreeze
看到在美国数学考70%,这个确实不能拿出来说。我儿子昨天还和我说呢学校学的有80%是用不上的,可是人生的时间都是浪费,学点东西总比不学好,但前提是不能损害身体健康。另外国内崇尚补短板,美国其实崇尚的是补长板。没有长板的孩子才会参加一堆补习班
0
0049
四岁掌握1500英语单词,去到美国一看,
1000单词过时的,
人家早就不用,特别是年轻人。。。
结果还是哑巴。。。
结果看不懂今天的英语书
c
cannie
是没法比,教育理念完全不同,也不知道哪种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更具竞争力。。。。。
kiki3890528 发表于 10/22/2019 12:25:24 AM


之前说, 是清华模式, 高压严管理, 和北大模式, 散养。 哪个好? 哪个体系都出天才。 不过后来我想了想, 进去的就都是天才, 跟体系没关系。
0
0049
四岁掌握1500英语单词,去到美国一看,
1000单词过时的,
人家早就不用,特别是年轻人。。。
结果还是哑巴。。。
结果看不懂今天的英语书
0049 发表于 10/22/2019 8:34:37 AM


都是脱离实际的读书/教育,

另外一个就是乱七八糟的起外文名。。。
Günter, Heidi.......有个他们的繁荣时期,
但是今天还有人给自己和孩子起这种名字,
一定让人"另眼相看"
h
huacao
都是急功近利的投资心态。
s
shuaidou
攀比和从众心态都有吧,孩子可怜了
c
cethy
还美国平均一条街道四个补习班......
saynomore 发表于 10/22/2019 12:36:19 AM


。。。。
r
reed7
人那么多,资源那么点,竞争那么激烈。大部分人在社会大群体的裹挟之下,也只能选择随波逐流
n
netlive
父母主要是焦虑阶层的跌落,而不追求阶层的跃迁,这在美国也一样
pinkat 发表于 10/21/2019 11:04:15 PM

国内父母焦虑的根源是体力劳动太便宜。谁都不想让娃将来从事体力工作,因为又累钱又少。所以只能拼命推。任何事情都是有根源的。在你享受国内便宜的人工时,有没有想过这些便宜人工的生活多么不易!
i
iloveGelato

国内父母焦虑的根源是体力劳动太便宜。谁都不想让娃将来从事体力工作,因为又累钱又少。所以只能拼命推。任何事情都是有根源的。在你享受国内便宜的人工时,有没有想过这些便宜人工的生活多么不易!

netlive 发表于 10/22/2019 11:15:37 AM

体力劳动者在中国一直是被鄙视的。从小父母不就教育我们说:看,不好好学习,长大就像他们一样去扫大街/搬砖/扫厕所/要饭!文革时罚知识分子扫厕所什么的也有一种侮辱人的心理。
n
netlive

体力劳动者在中国一直是被鄙视的。从小父母不就教育我们说:看,不好好学习,长大就像他们一样去扫大街/搬砖/扫厕所/要饭!文革时罚知识分子扫厕所什么的也有一种侮辱人的心理。

iloveGelato 发表于 10/22/2019 11:30:09 AM

但是问题是人跟人真的不同。之前听一个妈妈说她家娃没有picture memory,所以记不住单词,reading不行。所以很多时候不是你努力了就学习好了啊!总有人不适合脑力劳动,做体力劳动。所以体力劳动也应该得到尊重,得到相应的报酬。
r
relay
😓。觉得文章说的就是我。我自己是爹妈放羊养大的,但莫名的还是满鸡自己娃的,看见他们看电视玩pad就一边来气一边心虚。
b
brightbaby
我一直在想,我们小时候没怎么被推,上的很烂的幼儿园,基本没怎么培养才艺,培优班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但后来学习也不错,还出国留学。为什么这一代被推的那么狠呢
后来我觉得,也许是中国经历了一个阶级非常流动的时期,创造了一大批新涌现的中产阶层,但在那个时期结束后的今天,社会其实并没有再继续按那么快的速度创造新的中产阶级的空位,所以新的一代竞争比我们那一代激烈很多,像某楼说的,大家都怕下一代阶级倒退,所以只能非常拼命的去争抢有限的位子
a
aac
😓。觉得文章说的就是我。我自己是爹妈放羊养大的,但莫名的还是满鸡自己娃的,看见他们看电视玩pad就一边来气一边心虚。
relay 发表于 10/22/2019 12:19:58 PM

鸡娃不需要修炼,不鸡娃需要修炼。满版指点别人别鸡娃的我就不信她们没焦虑。指点别人养娃又不费劲也不承担后果。
a
aac
我一直在想,我们小时候没怎么被推,上的很烂的幼儿园,基本没怎么培养才艺,培优班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但后来学习也不错,还出国留学。为什么这一代被推的那么狠呢
后来我觉得,也许是中国经历了一个阶级非常流动的时期,创造了一大批新涌现的中产阶层,但在那个时期结束后的今天,社会其实并没有再继续按那么快的速度创造新的中产阶级的空位,所以新的一代竞争比我们那一代激烈很多,像某楼说的,大家都怕下一代阶级倒退,所以只能非常拼命的去争抢有限的位子
brightbaby 发表于 10/22/2019 12:44:08 PM

因为那时候你父母和周围的人都没钱没闲。如果把你放在今天的环境中不鸡的话你未必能考上重点高中。
a
aac

体力劳动者在中国一直是被鄙视的。从小父母不就教育我们说:看,不好好学习,长大就像他们一样去扫大街/搬砖/扫厕所/要饭!文革时罚知识分子扫厕所什么的也有一种侮辱人的心理。

iloveGelato 发表于 10/22/2019 11:30:09 AM

只要工资够高没什么鄙视不鄙视的,问题是那么多人体力工作在中国高不起来,以后机器人化了连岗位都没有了。
e
eriecase
我小时候就很羡慕同班的女生会钢琴会小提琴会吉他 这些还是需要推的 需要家长投资时间金钱精力 留学只是出来了 看看美国同学 滑雪滑冰开船修船赛艇攀岩啥都会不是很酷么 更何况那些跨阶层骑马开飞机的


我一直在想,我们小时候没怎么被推,上的很烂的幼儿园,基本没怎么培养才艺,培优班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但后来学习也不错,还出国留学。为什么这一代被推的那么狠呢
后来我觉得,也许是中国经历了一个阶级非常流动的时期,创造了一大批新涌现的中产阶层,但在那个时期结束后的今天,社会其实并没有再继续按那么快的速度创造新的中产阶级的空位,所以新的一代竞争比我们那一代激烈很多,像某楼说的,大家都怕下一代阶级倒退,所以只能非常拼命的去争抢有限的位子

brightbaby 发表于 10/22/2019 12:44:00 PM
O
Orogenes

国内父母焦虑的根源是体力劳动太便宜。谁都不想让娃将来从事体力工作,因为又累钱又少。所以只能拼命推。任何事情都是有根源的。在你享受国内便宜的人工时,有没有想过这些便宜人工的生活多么不易!

netlive 发表于 10/22/2019 11:15:37 AM

精辟!在那些体力和脑力劳动者收入差别不大的西方发达国家里,很少见到父母这么鸡娃的,大部分都是放养。
z
zx1269
回复 24楼brightbaby的帖子

我就奇了怪了,按说现在小孩越来越少了阿,为啥感觉上个好大学比之前难了很多呢~·
c
cathytree
所以才会有人给什么“量子波读书法”买单,那个方法知识学会的可能小,长大可以当个点钞员,参加技能比赛。
y
yetielf
社会现象,比谁补课多
d
dandan2012

在北京、上海、深圳,教育资源相对集中。许多有孩父母们绞尽脑汁为孩子们争取那高起跑线的位置,报兴趣班,辅导家庭作业,安排亲子活动,和孩子一起阅读……,孩子,变得越来越“昂贵”。而这些行为我们给它叫做 “推娃”。 在最近,北京的一所学校的家长群里发了一张据称在朋友圈流传甚广的图。问:4岁孩子英语单词量1500个够不够?答:在美国肯定是够了,在(北京)海淀肯定是不够。

这一夸张现实被网友称为“推娃”的2.0升级版,嬉称为“鸡娃”。

鸡娃,网络名词,说的是家长给孩子打鸡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虎妈”“狼爸”们为了孩子能读好书,不断地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不停地让孩子去拼搏。
2 有的中国父母会想如果将孩子送到国外念书,孩子的压力会不会就小一些呢?回国后还有留洋经历,这样一举两得! 但事实并非如此,前段时间火遍全网的一篇《目睹了美国家长“推娃”的盛况后,我内心现在慌得一批》文章,残酷地揭示了国外的“鸡娃”行为并不亚于中国。 文章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1、学区房 – 好不容易到手的学区房,却因竞争者加价5万刀“凉凉”了
2、数学 – 娃考了70%,跑赢了全美70%的学生,却被老师“婉批”了
3、天才班 – 所有的孩子都想挤进去,竞争激烈
4、地牢 – 意识到形势不妙,博士爸妈联手推娃,辅导作业的地下室被娃称为“地牢”…
5、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娃成绩一飞冲天,不过从此也一丝不敢懈怠…
其实国外的“鸡娃”现象不比国内好些,在美国也要抢学区房。美国公立学校也是划片分配的。 一个地址对应着一所可以就读的小学、初中和高中。那么,学区好的地方房价高是很自然的事,而且,当求大于供的时候要“抢”也不足为奇。 美国父母都想让孩子进天才班,一旦考进去,孩子就可以一直顶着“天才”这个光环。天才班的选拔都不是按分数线来的。 考进天才班需要额外的预算花费,名额是固定有限的,所以孩子之间是“你上我下”的争夺,不是要考得好,而是要考得比别人好,才有戏。在好学区里,本来生源就好,水涨船高,自然难度也更大了。 此外,美国每学年的考试成绩单都是全美/全州进行排名,但是由于近些年国外孩子的数学等理工科较弱,孩子的爸爸妈妈们也会给孩子报很多相应的补习班,因为他们的基础计算能力实在是太差了! 不仅是学习上,美国家长普遍认为孩子的身体协调性、身体素质和体育精神非常重要,甚至比识字和会数数还要重要。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给孩子报很多的体育运动项目,例如足球、橄榄球等等。在美国4岁后的幼儿就会报游泳班,家长们都认为游泳是必备的求生技能,是一定要掌握的。 此外,音乐素养也不能落下。美国家庭基本上都会让小孩学习钢琴或者小提琴,等孩子大了,再去给他们报吉他和架子鼓等乐器,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法去组建乐队等等。这些虽然倡导了自由、独立、社交等能力,但无疑对小孩也不是省力的事情。 在东海岸新英格兰地区和西海岸加州的孩子们,由于这个地方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父母也都是学霸,推娃的程度也相当严重。一般来说,在一个街道里,就有4个补习班。

3 “鸡娃”行为,其实大部分是来自于父母的焦虑和盲目跟随。别人家的孩子3岁就会背古诗三字经了,我的小孩不会背怎么办?别人家的孩子上兴趣班,特长班,我们家孩子啥特长也没有怎么办? 当我们没有孩子的时候,回想起自己小时候的那些课外班,我们咬牙切齿说,等我有了孩子,我绝不让孩子走我们的老路;当我们做了父母的时候,我们关注了无数育儿专家和文章,让我们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淡定?不存在的。 学区房、英语、奥数、网球、围棋……这些才是硬道理!而这些都在往“鸡娃”、“推娃”方向前进的家长来说,他们的内心都被同一种挥之不去的状态占据着:育儿焦虑。 焦虑,从心理学上讲是:人在面对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的危险、不确定性或威胁时,人们会产生紧张、不安、忧虑、烦恼等不愉快的复杂情绪。 过度的焦虑,其实就是无限放大潜在的可能威胁、不确定性和危险,并陷入其中无法自拔。一点点暂时性的小受损,就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想象,感到恐惧、不安,甚至绝望。育儿焦虑,就是一种发生在特定领域内的焦虑状态。 比如,孩子回家说:妈,我考了97分。母亲第一时间脑子里不是夸奖,而是问:“那三分去哪儿了?怎么比上次考得低了?成绩下降了就考不上重点中学了……”,因为这一点点暂时性的小受损”自动了触发了家长们心理上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而这件事的起点只是,这一次考试,97分。

4 但是,家长们产生这些恐惧、不安和受损心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1、因为攀比,所以焦虑 从婴儿时期什么时候开口说话会走路,到幼儿时的什么时候能数到100,小学时期九九乘法表会背了吗,孩子上的是公立、私立还是国际学校,再到假期报了几个夏令营,几个游学……攀比,从孩子的出生就开始了。 家长们的口号是,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绝不能让孩子在中途被落下!不是终点线的胜利不是最后的胜利! 多家长,尊崇“木板”原理进行教育,一发现小孩存在什么短板,立马将其补齐。做得不如别人好时。他们就会耳提面命地说:“你看那个谁谁谁,你再看看你……”。 在家长眼里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孩子哪一方面不如别人。于是,很多孩子的童年总会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很好,自己很糟糕的感觉,而这些孩子的父母也因为攀比陷入了深深的焦虑。 2、因为追求完美,所以焦虑 美国有位心理学家说,育儿焦虑的高发群体存在于只有一个孩子,或者第一次做父母的人。 由于第一次做父母,于是产生了我一定要给孩子上最好条件的学校,我要给孩子上双语学校,是外国人亲授的那种,要给孩子上好的学区的好小学、好的中学才能上最好的大学。 这些产生的原因其实就是——补偿心态。 我有一个朋友,因为外语一直不过关而错过了很多升学和升职的机会,于是,他发下宏愿:决不能让孩子在同一个坑里摔跟头!我还在北京台看过这样一期节目,妈妈一定要让孩子学舞蹈,而且以后必须考北京舞蹈学院,理由是,妈妈自己太喜欢舞蹈了。 3、因为不了解,所以焦虑 很多家长遇到孩子哭的时候,很少去安抚,不是吼其让其不哭,不然就是打,尤其是对男孩子。问其为何做的原因,他们会说我要培养孩子坚毅的性格。 或者是小孩子喜欢多动,经常在课堂上不好好上课。家长们没有经过专业医疗的诊断,可能就断言他有多动症,害怕得自己不知如何是好。 其实孩子在一岁以内哭就不抱不哭才抱,大概率下会毁掉孩子的安全感。至于多动是因为两岁孩子注意力集中平均时间大概7分钟左右,期待孩子45分钟正襟危坐,这可是让人哭笑不得。 家长们想要消除对孩子的焦虑,必须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成长特点和规律。很多家长自己给孩子“诊断”出的问题,在专业人员的眼里并不是问题。

kaiselin 发表于 10/21/2019 10:40:03 PM

国内都这样,不是就北京上海,我侄子三年级小男孩,早上7点上学,中午回来吃个午饭睡个午觉,2点又去上学,六点下课直接去课后辅导班到9点,回家洗洗就睡了。天天如此,周末也是排的满满的,三年级就有奥数培训班了,我都不懂小学三年级学什么鬼奥数,这代孩子完全没有时间玩,哪来的创造力,都在比记忆,比谁学的快,这是够悲剧的 ---发自Huaren 官方 iOS APP
笑红尘马甲
攀比和从众心态都有吧,孩子可怜了
shuaidou 发表于 10/22/2019 10:17:01 AM


就是攀比和从众心态,外加宣传,很多人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就好比很多嫁得好比干得好管用的宣传一样, 欺骗了很多人。
m
mckinsey
自己不行才使劲推孩子

在北京、上海、深圳,教育资源相对集中。许多有孩父母们绞尽脑汁为孩子们争取那高起跑线的位置,报兴趣班,辅导家庭作业,安排亲子活动,和孩子一起阅读……,孩子,变得越来越“昂贵”。而这些行为我们给它叫做 “推娃”。
在最近,北京的一所学校的家长群里发了一张据称在朋友圈流传甚广的图。问:4岁孩子英语单词量1500个够不够?答:在美国肯定是够了,在(北京)海淀肯定是不够。
这一夸张现实被网友称为“推娃”的2.0升级版,嬉称为“鸡娃”。
2
有的中国父母会想如果将孩子送到国外念书,孩子的压力会不会就小一些呢?回国后还有留洋经历,这样一举两得!
但事实并非如此,前段时间火遍全网的一篇《目睹了美国家长“推娃”的盛况后,我内心现在慌得一批》文章,残酷地揭示了国外的“鸡娃”行为并不亚于中国。
文章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部分。1、学区房 – 好不容易到手的学区房,却因竞争者加价5万刀“凉凉”了
2、数学 – 娃考了70%,跑赢了全美70%的学生,却被老师“婉批”了
3、天才班 – 所有的孩子都想挤进去,竞争激烈
4、地牢 – 意识到形势不妙,博士爸妈联手推娃,辅导作业的地下室被娃称为“地牢”…
5、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娃成绩一飞冲天,不过从此也一丝不敢懈怠…
其实国外的“鸡娃”现象不比国内好些,在美国也要抢学区房。美国公立学校也是划片分配的。
一个地址对应着一所可以就读的小学、初中和高中。那么,学区好的地方房价高是很自然的事,而且,当求大于供的时候要“抢”也不足为奇。
美国父母都想让孩子进天才班,一旦考进去,孩子就可以一直顶着“天才”这个光环。天才班的选拔都不是按分数线来的。
考进天才班需要额外的预算花费,名额是固定有限的,所以孩子之间是“你上我下”的争夺,不是要考得好,而是要考得比别人好,才有戏。在好学区里,本来生源就好,水涨船高,自然难度也更大了。
此外,美国每学年的考试成绩单都是全美/全州进行排名,但是由于近些年国外孩子的数学等理工科较弱,孩子的爸爸妈妈们也会给孩子报很多相应的补习班,因为他们的基础计算能力实在是太差了!
不仅是学习上,美国家长普遍认为孩子的身体协调性、身体素质和体育精神非常重要,甚至比识字和会数数还要重要。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会给孩子报很多的体育运动项目,例如足球、橄榄球等等。在美国4岁后的幼儿就会报游泳班,家长们都认为游泳是必备的求生技能,是一定要掌握的。
此外,音乐素养也不能落下。美国家庭基本上都会让小孩学习钢琴或者小提琴,等孩子大了,再去给他们报吉他和架子鼓等乐器,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想法去组建乐队等等。这些虽然倡导了自由、独立、社交等能力,但无疑对小孩也不是省力的事情。
在东海岸新英格兰地区和西海岸加州的孩子们,由于这个地方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父母也都是学霸,推娃的程度也相当严重。一般来说,在一个街道里,就有4个补习班。
3
“鸡娃”行为,其实大部分是来自于父母的焦虑和盲目跟随。别人家的孩子3岁就会背古诗三字经了,我的小孩不会背怎么办?别人家的孩子上兴趣班,特长班,我们家孩子啥特长也没有怎么办?
当我们没有孩子的时候,回想起自己小时候的那些课外班,我们咬牙切齿说,等我有了孩子,我绝不让孩子走我们的老路;当我们做了父母的时候,我们关注了无数育儿专家和文章,让我们拥有正确的教育理念?淡定?不存在的。
学区房、英语、奥数、网球、围棋……这些才是硬道理!而这些都在往“鸡娃”、“推娃”方向前进的家长来说,他们的内心都被同一种挥之不去的状态占据着:育儿焦虑。
焦虑,从心理学上讲是:人在面对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的危险、不确定性或威胁时,人们会产生紧张、不安、忧虑、烦恼等不愉快的复杂情绪。
过度的焦虑,其实就是无限放大潜在的可能威胁、不确定性和危险,并陷入其中无法自拔。一点点暂时性的小受损,就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想象,感到恐惧、不安,甚至绝望。育儿焦虑,就是一种发生在特定领域内的焦虑状态。
比如,孩子回家说:妈,我考了97分。母亲第一时间脑子里不是夸奖,而是问:“那三分去哪儿了?怎么比上次考得低了?成绩下降了就考不上重点中学了……”,因为这一点点暂时性的小受损”自动了触发了家长们心理上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而这件事的起点只是,这一次考试,97分。
4
但是,家长们产生这些恐惧、不安和受损心理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1、因为攀比,所以焦虑
从婴儿时期什么时候开口说话会走路,到幼儿时的什么时候能数到100,小学时期九九乘法表会背了吗,孩子上的是公立、私立还是国际学校,再到假期报了几个夏令营,几个游学……攀比,从孩子的出生就开始了。
家长们的口号是,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绝不能让孩子在中途被落下!不是终点线的胜利不是最后的胜利!
多家长,尊崇“木板”原理进行教育,一发现小孩存在什么短板,立马将其补齐。做得不如别人好时。他们就会耳提面命地说:“你看那个谁谁谁,你再看看你……”。
在家长眼里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孩子哪一方面不如别人。于是,很多孩子的童年总会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很好,自己很糟糕的感觉,而这些孩子的父母也因为攀比陷入了深深的焦虑。
2、因为追求完美,所以焦虑
美国有位心理学家说,育儿焦虑的高发群体存在于只有一个孩子,或者第一次做父母的人。
由于第一次做父母,于是产生了我一定要给孩子上最好条件的学校,我要给孩子上双语学校,是外国人亲授的那种,要给孩子上好的学区的好小学、好的中学才能上最好的大学。
这些产生的原因其实就是——补偿心态。
我有一个朋友,因为外语一直不过关而错过了很多升学和升职的机会,于是,他发下宏愿:决不能让孩子在同一个坑里摔跟头!我还在北京台看过这样一期节目,妈妈一定要让孩子学舞蹈,而且以后必须考北京舞蹈学院,理由是,妈妈自己太喜欢舞蹈了。
3、因为不了解,所以焦虑
很多家长遇到孩子哭的时候,很少去安抚,不是吼其让其不哭,不然就是打,尤其是对男孩子。问其为何做的原因,他们会说我要培养孩子坚毅的性格。
或者是小孩子喜欢多动,经常在课堂上不好好上课。家长们没有经过专业医疗的诊断,可能就断言他有多动症,害怕得自己不知如何是好。
其实孩子在一岁以内哭就不抱不哭才抱,大概率下会毁掉孩子的安全感。至于多动是因为两岁孩子注意力集中平均时间大概7分钟左右,期待孩子45分钟正襟危坐,这可是让人哭笑不得。
家长们想要消除对孩子的焦虑,必须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成长特点和规律。很多家长自己给孩子“诊断”出的问题,在专业人员的眼里并不是问题。
b
brightbaby
额,你这个结论莫名其妙啊……我父母和周围的人那时都是既有钱又有闲,整天带着我吃喝玩乐买买买,比这一代孩子的父母过的舒服多了……


因为那时候你父母和周围的人都没钱没闲。如果把你放在今天的环境中不鸡的话你未必能考上重点高中。

aac 发表于 10/22/2019 12:51:00 PM
E
Eminemer
强加在娃身上
M
Micamino
鸡娃?。。
O
Orogenes
现在国内城市里养孩子太累了,怪不得生育率掉的那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