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高晓松都种菜了!中国人为什么会如此热衷于种菜?

h
hushnow
楼主 (北美华人网)


在中国,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勤劳的中国人都在努力种菜。有条件,自然要种;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种。院子里当然不用说。没有院子的,阳台上也可以,院子和阳台都没有的,就充分利用身边的简易材料,分分钟就能种上菜。

网友们都说,不知道为什么,一看到大片平地,就有想种点什么菜的冲动。

更厉害的是,中国人的菜,已经种到国外了。管你什么气候土壤,只要想种,就一定种得成。

美国网友们就此评价,爱吃菜是个好习惯,还是中国人饮食习惯健康。白俄罗斯、苏丹、伊拉克、埃塞俄比亚……种南瓜、种黄瓜、种苦瓜、种冬瓜……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仿佛都有中国人种的菜,连南极也不例外。种完南极,你以为结束了?我们的征途在星辰大海!我们连太空都种了菜。

如此看来,对于中国人来说,没有什么难题是种菜解决不了的,如果种菜解决不了,那就再养点猪。



那么,中国人为什么如此热衷于种菜?

从长远来看,中国人种菜技能的养成,也伴随着无数的无奈和叹息。在漫长的封建历史进程中,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均耕地占有量也不断减少。在农业生产力提高极为缓慢的前提下,中国人能填饱肚子已经很不错了,更遑论吃肉。

单从技术层面来说就不可行,因为吃肉付出的代价简直太大:每次某种动物在吃某种植物或者另一种植物时,食物生物量转化为取食者生物量的效率仅为10%左右,这也就是说,要花费1万斤左右的饲料才能喂养成一头1000斤重的牛(数据出自《枪炮、病菌与钢铁》)。

事实也正是如此,在中国古代,能吃上肉的,也仅仅是极少数人而已。不光限购,更是要特供。如《礼记》规定,天子才能吃牛肉,诸侯平常吃羊肉,每月初一才能吃一次牛肉,大夫平常吃猪肉和狗肉,老百姓也就是能吃点鱼肉,“鱼肉百姓”据传由此而来。

对于百姓吃肉,孟子支过招,号召大家“养鸡豚狗彘之畜”,并且要做到“无失其时”,这样的话,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上肉了。

对吃不上肉的人来说,吃肉的人是可耻的,天天吃肉的人是可恨的。商纣王“酒池肉林”自然是招人厌恶。

国难当头,曹刿准备给君王出谋划策,老乡们也一肚子意见:“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意思就是人家吃肉的人商量事,你这个吃素菜的掺和什么?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遇到战乱和灾荒,甚至连粮食和蔬菜都吃不到,《尔雅•释天》有言,“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饥馑”一词由此而来。

也就是说,无论是粮食招灾,还是蔬菜匮乏,都让人很难受。

19世纪游历中国,并对中国国情有深入研究的英国人乔治•斯当东,就灾荒问题做过一个精辟评论:“在中国一个省份内发生饥荒次数超过一个欧洲国家。”在刘震云的《温故一九四二》中,“我”和姥娘有这样一段对话:“姥娘,五十年前,大旱,饿死许多人!”“饿死人的年头多得很,到底指哪一年?”

姥娘生于1900年,她对“1942”这个年份的忘却,不是因为这一年的大饥荒不触目惊心,而是在她老人家经历的日子里,饿死人的事确实发生得太频繁了。



有专家统计过,从周朝到1937年,中国总计发生过5258次饥荒,而欧洲在这一历史时期发生的饥荒次数为864次。对于灾荒和饥饿的记忆,使得“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成了中国人的基本诉求。于是,中国人总是不遗余力地开发每一寸土地,栽种上能填饱肚子的粮食和蔬菜。

相对于一年只能熟1~2次,最多3次的粮食而言,蔬菜的生长周期很短,在同一个时间段内,可以收获得更多。而且,种蔬菜更具有灵活性,可以随意选择适合这个季节栽种的蔬菜,比如大白菜在4月—10月都可栽种。

南瓜2月—10月都可栽种,萝卜3月—10月都可栽种……这些蔬菜对于生长地要求也不高,区域不大的房前屋后就足够。

自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后,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粮食生产逐年攀高,饥饿开始逐渐远离中国人的生活。在历经40年的稳定、快速发展后,新一代中国人几乎没有太深刻的饥饿记忆。

但一些上了年纪的长辈仍然会存有长期饥饿形成的忧患意识——“在我们家,绝对不能对外婆说因为不饿就不吃饭了这样的话,这对她来说简直是大逆不道。

而且每次饭后,她总会吃光我们剩下的饭菜。”“外婆经常说,人只有吃饱了才踏实,才会有安全感。”“守着粮食,种上菜,心里才踏实。”

当然,在漫长的被迫种菜的历史中,中国人也渐渐形成了吃“草”的文化,把素菜做得有滋有味就成了一种本能。



《西游记》第一百回就列出了一个素菜单:“烂煮蔓菁,糖浇香芋。蘑菇甜美,海菜清奇。几次添来姜辣笋,数番办上蜜调葵。面筋椿树叶,木耳豆腐皮。石花仙菜,蕨粉干薇。花椒煮莱菔,芥末拌瓜丝。

”这些纷繁食材的错综变化,是令中国素菜出神入化的根基,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部分。

种菜包含着中国人的精神诉求

在中国,种菜从来不是“下等人”的事,皇亲贵族和知识分子也都很喜欢种菜。古代天子每年都会“亲耕”。这项具有强烈仪式感的传统起源于汉文帝,之后,很多皇帝都会在每年正月下地劳动一番,以示对“三农”的重视和尊重,给全天下的农人们加油打气,同时也许下愿望,祈祷一年的好收成。

后来,“亲耕”也逐渐有了一套繁杂的礼仪,表演的成分更加浓烈,套路化痕迹更明显。到了明清两代,祭农活动达到顶峰时期,祭祀亲耕制度周密详备,整个仪式隆重有序。从保存的清雍正帝先农坛亲祭图、亲耕图和有关典籍上,可窥一二。

皇帝竟然也种田,这让外国人大为惊诧,享誉世界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就曾在《论孔子的学说》一文中写道:“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他们不想占有别人的东西,他们也不好战。中国人是庄稼汉。他们的皇帝自己也种田。”

知识分子和贵族也种菜,他们崇尚田园。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认为“耕”与“读”相结合是一种合理的生活方式。很多人还把“耕读传家”当作自己的座右铭。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

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勤奋“耕读”的农家子弟通过科举考试,可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实现从农人到官僚的切换,走上人生巅峰。

同样,经历宦海沉浮,对官场心灰意懒的官僚也把田园当成自己最后的栖身之所,完成从官僚到农人的切换。《三国演义》中,刘备甚至通过种菜来掩蔽自己的锋芒和英雄本色,减轻曹操对自己的怀疑,“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

即便是世袭罔替的贵族子弟,有时也把种菜当成一种乐趣。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贾府为元妃省亲而建,典型的豪门院落。为了不让偌大的院子空着,元妃便让家里的姐妹及宝玉入住大观园。

没想到,这样富丽奢华的院子里竟被这些贵族子弟种满了菜!“……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

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贾政笑道:‘倒是此处有些道理。固然系人力穿凿,此时一见,未免勾引起我归农之意……



贾政作为工部员外郎是有官职的,见到大观园里的菜地,都生发了归农种田的想法。当然,贾政毕竟是中年之人,上了岁数,所以想到种田也算是正常的。但是,作为大观园里的贵族子弟们,却也能在闲散之余种种菜,足以说明中国人对种菜就没有什么抵触心理,也不会认为种菜是一种低贱的活动。

军队也种菜,自给自足。

中国军事自古以屯田闻名。屯田就是让士兵耕种田地,说白了就是军队从事农业生产,种粮食种蔬菜,进而自给自足,无须国家财政支持。这与西方军事远征大有区别。今天贵州屯堡文化就是明朝军垦屯兵遗迹。

李牧雁门关屯田,诸葛亮屯田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屯垦戍边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等,这是重农经济的军事特点。

如此看来,在中国,种菜不但不会被歧视,有时候反而是一种情操的陶冶、精神的追求,甚至是一种低调的表现,这在把种田之人看作农奴的古代西方世界看来,是难以理解的。在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生活习惯等一系列复杂因素的共同糅合下,种菜成了中国人特有的一项属性。

荣格在《心理学与文学》中说,每个原始意象中都有着人类精神和人类命运的一块碎片,都有着在我们祖先的历史中重复了无数次的欢乐和悲哀的一点残余。



中国人的种菜情结,对土地和自然热爱的突出意象,便是这样一种深烙在骨子里的集体无意识,甚至影响着中国人的处世哲学。

一位网友在twitter上道:“我家附近新搬来一家中国人,我第一次看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在院子里掘土,之后每天我都看到他们在地里忙活,我每次都很震惊,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坚持,看他们院子里停放的汽车也并不是没有钱买不起菜的人。

但是我看到他们坚守了几个月院子里硕果累累,附近的居民每天都能收到他们家摘下来的蔬菜,当时小镇所有人对他们的观念都改变了,不再是破坏环境的始作俑者,反而是接近大自然,接近生活的现实,我们现在都很喜欢他们一家人。”
刘晓庆

L
LuLi
我身边都是白人种菜呢!经常给我带来后院种的黄瓜和番茄,我自己只种树和花。
b
bmhrmm
丰收的喜悦啊,我也爱种,后院弄了两个池子种菜
a
aac
我身边都是白人种菜呢!经常给我带来后院种的黄瓜和番茄,我自己只种树和花。
LuLi 发表于 10/16/2019 12:16:15 AM

羡慕。我公司一爱种菜的家伙只给大家分西红柿的苗,不分西红柿。
h
hnlaser
种菜很长知识,学了不少东西,比如瓜类的花居然分雌花雄花,又各自长什么样,有的果实从花下面长有的从花中心长,挺有意思的
A
Augustblue
对种菜完全没兴趣。小时候,奶奶家的院子种满了花儿,光玫瑰就有很多种。自己家的阳台上也是爸爸养的各种花儿,记得有夜来香、昙花、茉莉、玫瑰、月季和兰花。我只喜欢花花草草,喜欢鲜花盛开,清香扑鼻的感觉。
水母
那个玉米怎么会就那么几粒?采早了?
潭心
种菜或者种花都很有意思啊,每天看着植株一点点生长,劳作田间可以锻炼身体。最后果实成熟、花朵开放都特别有成就感。
e
estellajay
f
fredman
我上次回国想去学阉鸡。。。可惜时间不够。。
t
terelliot
既修身养性又有新鲜的瓜果吃,一举两得
L
Louisewu
我粉了李子柒以后就琢磨种菜了。今年终于成功种上。种的过程觉得很开心,认识了很多蔬菜的成长过程。还能吃到超市里买不到的菜~而且自己种的随吃随摘简直不能更新鲜,灰常享受
L
Louisewu
那个玉米怎么会就那么几粒?采早了?
水母 发表于 10/16/2019 12:58:17 AM

是种的数量不够,传粉太少。所以玉米必须种一大片,不能零星几棵。。。
W
Writingpad
我种菜种花,今年种了武大郎丝瓜,紫糯玉米,草莓糯玉米,香菜,葱,圣诞蜜瓜,莴笋,玻璃生菜,香芹,草莓,薄荷,李子树已经很大每年结很多李子。花有很多就不细说了。很喜欢。
h
holynurse
看来他自己也知道矮大紧这个梗
F
Foodstar
这玉米实在惨不忍睹 ---发自Huaren 官方 iOS APP
M
May
我们公司还开辟出一大大快地让大家去种菜呢


在中国,无论农村还是城市,勤劳的中国人都在努力种菜。有条件,自然要种;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种。院子里当然不用说。没有院子的,阳台上也可以,院子和阳台都没有的,就充分利用身边的简易材料,分分钟就能种上菜。
网友们都说,不知道为什么,一看到大片平地,就有想种点什么菜的冲动。
更厉害的是,中国人的菜,已经种到国外了。管你什么气候土壤,只要想种,就一定种得成。
美国网友们就此评价,爱吃菜是个好习惯,还是中国人饮食习惯健康。白俄罗斯、苏丹、伊拉克、埃塞俄比亚……种南瓜、种黄瓜、种苦瓜、种冬瓜……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仿佛都有中国人种的菜,连南极也不例外。种完南极,你以为结束了?我们的征途在星辰大海!我们连太空都种了菜。
如此看来,对于中国人来说,没有什么难题是种菜解决不了的,如果种菜解决不了,那就再养点猪。

那么,中国人为什么如此热衷于种菜?
从长远来看,中国人种菜技能的养成,也伴随着无数的无奈和叹息。在漫长的封建历史进程中,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人均耕地占有量也不断减少。在农业生产力提高极为缓慢的前提下,中国人能填饱肚子已经很不错了,更遑论吃肉。
单从技术层面来说就不可行,因为吃肉付出的代价简直太大:每次某种动物在吃某种植物或者另一种植物时,食物生物量转化为取食者生物量的效率仅为10%左右,这也就是说,要花费1万斤左右的饲料才能喂养成一头1000斤重的牛(数据出自《枪炮、病菌与钢铁》)。
事实也正是如此,在中国古代,能吃上肉的,也仅仅是极少数人而已。不光限购,更是要特供。如《礼记》规定,天子才能吃牛肉,诸侯平常吃羊肉,每月初一才能吃一次牛肉,大夫平常吃猪肉和狗肉,老百姓也就是能吃点鱼肉,“鱼肉百姓”据传由此而来。
对于百姓吃肉,孟子支过招,号召大家“养鸡豚狗彘之畜”,并且要做到“无失其时”,这样的话,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上肉了。
对吃不上肉的人来说,吃肉的人是可耻的,天天吃肉的人是可恨的。商纣王“酒池肉林”自然是招人厌恶。
国难当头,曹刿准备给君王出谋划策,老乡们也一肚子意见:“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意思就是人家吃肉的人商量事,你这个吃素菜的掺和什么?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遇到战乱和灾荒,甚至连粮食和蔬菜都吃不到,《尔雅•释天》有言,“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饥馑”一词由此而来。
也就是说,无论是粮食招灾,还是蔬菜匮乏,都让人很难受。
19世纪游历中国,并对中国国情有深入研究的英国人乔治•斯当东,就灾荒问题做过一个精辟评论:“在中国一个省份内发生饥荒次数超过一个欧洲国家。”在刘震云的《温故一九四二》中,“我”和姥娘有这样一段对话:“姥娘,五十年前,大旱,饿死许多人!”“饿死人的年头多得很,到底指哪一年?”
姥娘生于1900年,她对“1942”这个年份的忘却,不是因为这一年的大饥荒不触目惊心,而是在她老人家经历的日子里,饿死人的事确实发生得太频繁了。

有专家统计过,从周朝到1937年,中国总计发生过5258次饥荒,而欧洲在这一历史时期发生的饥荒次数为864次。对于灾荒和饥饿的记忆,使得“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成了中国人的基本诉求。于是,中国人总是不遗余力地开发每一寸土地,栽种上能填饱肚子的粮食和蔬菜。
相对于一年只能熟1~2次,最多3次的粮食而言,蔬菜的生长周期很短,在同一个时间段内,可以收获得更多。而且,种蔬菜更具有灵活性,可以随意选择适合这个季节栽种的蔬菜,比如大白菜在4月—10月都可栽种。
南瓜2月—10月都可栽种,萝卜3月—10月都可栽种……这些蔬菜对于生长地要求也不高,区域不大的房前屋后就足够。
自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后,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粮食生产逐年攀高,饥饿开始逐渐远离中国人的生活。在历经40年的稳定、快速发展后,新一代中国人几乎没有太深刻的饥饿记忆。
但一些上了年纪的长辈仍然会存有长期饥饿形成的忧患意识——“在我们家,绝对不能对外婆说因为不饿就不吃饭了这样的话,这对她来说简直是大逆不道。
而且每次饭后,她总会吃光我们剩下的饭菜。”“外婆经常说,人只有吃饱了才踏实,才会有安全感。”“守着粮食,种上菜,心里才踏实。”
当然,在漫长的被迫种菜的历史中,中国人也渐渐形成了吃“草”的文化,把素菜做得有滋有味就成了一种本能。

《西游记》第一百回就列出了一个素菜单:“烂煮蔓菁,糖浇香芋。蘑菇甜美,海菜清奇。几次添来姜辣笋,数番办上蜜调葵。面筋椿树叶,木耳豆腐皮。石花仙菜,蕨粉干薇。花椒煮莱菔,芥末拌瓜丝。
”这些纷繁食材的错综变化,是令中国素菜出神入化的根基,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部分。
种菜包含着中国人的精神诉求
在中国,种菜从来不是“下等人”的事,皇亲贵族和知识分子也都很喜欢种菜。古代天子每年都会“亲耕”。这项具有强烈仪式感的传统起源于汉文帝,之后,很多皇帝都会在每年正月下地劳动一番,以示对“三农”的重视和尊重,给全天下的农人们加油打气,同时也许下愿望,祈祷一年的好收成。
后来,“亲耕”也逐渐有了一套繁杂的礼仪,表演的成分更加浓烈,套路化痕迹更明显。到了明清两代,祭农活动达到顶峰时期,祭祀亲耕制度周密详备,整个仪式隆重有序。从保存的清雍正帝先农坛亲祭图、亲耕图和有关典籍上,可窥一二。
皇帝竟然也种田,这让外国人大为惊诧,享誉世界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就曾在《论孔子的学说》一文中写道:“中国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他们不想占有别人的东西,他们也不好战。中国人是庄稼汉。他们的皇帝自己也种田。”
知识分子和贵族也种菜,他们崇尚田园。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认为“耕”与“读”相结合是一种合理的生活方式。很多人还把“耕读传家”当作自己的座右铭。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
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勤奋“耕读”的农家子弟通过科举考试,可以“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实现从农人到官僚的切换,走上人生巅峰。
同样,经历宦海沉浮,对官场心灰意懒的官僚也把田园当成自己最后的栖身之所,完成从官僚到农人的切换。《三国演义》中,刘备甚至通过种菜来掩蔽自己的锋芒和英雄本色,减轻曹操对自己的怀疑,“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
即便是世袭罔替的贵族子弟,有时也把种菜当成一种乐趣。

《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贾府为元妃省亲而建,典型的豪门院落。为了不让偌大的院子空着,元妃便让家里的姐妹及宝玉入住大观园。
没想到,这样富丽奢华的院子里竟被这些贵族子弟种满了菜!“……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
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贾政笑道:‘倒是此处有些道理。固然系人力穿凿,此时一见,未免勾引起我归农之意……

贾政作为工部员外郎是有官职的,见到大观园里的菜地,都生发了归农种田的想法。当然,贾政毕竟是中年之人,上了岁数,所以想到种田也算是正常的。但是,作为大观园里的贵族子弟们,却也能在闲散之余种种菜,足以说明中国人对种菜就没有什么抵触心理,也不会认为种菜是一种低贱的活动。
军队也种菜,自给自足。
中国军事自古以屯田闻名。屯田就是让士兵耕种田地,说白了就是军队从事农业生产,种粮食种蔬菜,进而自给自足,无须国家财政支持。这与西方军事远征大有区别。今天贵州屯堡文化就是明朝军垦屯兵遗迹。
李牧雁门关屯田,诸葛亮屯田汉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屯垦戍边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等,这是重农经济的军事特点。
如此看来,在中国,种菜不但不会被歧视,有时候反而是一种情操的陶冶、精神的追求,甚至是一种低调的表现,这在把种田之人看作农奴的古代西方世界看来,是难以理解的。在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生活习惯等一系列复杂因素的共同糅合下,种菜成了中国人特有的一项属性。
荣格在《心理学与文学》中说,每个原始意象中都有着人类精神和人类命运的一块碎片,都有着在我们祖先的历史中重复了无数次的欢乐和悲哀的一点残余。

中国人的种菜情结,对土地和自然热爱的突出意象,便是这样一种深烙在骨子里的集体无意识,甚至影响着中国人的处世哲学。
一位网友在twitter上道:“我家附近新搬来一家中国人,我第一次看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在院子里掘土,之后每天我都看到他们在地里忙活,我每次都很震惊,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坚持,看他们院子里停放的汽车也并不是没有钱买不起菜的人。
但是我看到他们坚守了几个月院子里硕果累累,附近的居民每天都能收到他们家摘下来的蔬菜,当时小镇所有人对他们的观念都改变了,不再是破坏环境的始作俑者,反而是接近大自然,接近生活的现实,我们现在都很喜欢他们一家人。”
d
deerlovecoconut
我种菜种花,今年种了武大郎丝瓜,紫糯玉米,草莓糯玉米,香菜,葱,圣诞蜜瓜,莴笋,玻璃生菜,香芹,草莓,薄荷,李子树已经很大每年结很多李子。花有很多就不细说了。很喜欢。
Writingpad 发表于 10/16/2019 4:56:12 AM

请问糯玉米和玻璃生菜的种子在哪买的?
a
awang20546
种菜是有钱人的又一种休闲娱乐活动。就像有钱人爱吃窝头一样。😂😂😂😂
t
thenewid
我家每次蒸鸡蛋羹都会从院子里剪几根韭菜加进去,特别香
l
lunablue
我家每次蒸鸡蛋羹都会从院子里剪几根韭菜加进去,特别香
thenewid 发表于 10/16/2019 10:45:25 AM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a
abmm
明天要去看个房子,上家是华人,有菜园子和鱼塘!非常好奇,鱼塘的鱼是怎么养的,自己吃吗?
p
pmmp
黄瓜矮大且紧致..... ---发自Huaren 官方 iOS APP
云安竹
我种过的玉米也是这个样子 😥
z
zx1269
理想总是美好的,但是每次总是容易半途而废~
w
wuhuabamen
菜如其人啊
q
qiqi870224
认识好几个白人老太太 都爱种菜 , 之前在中部 还有老头老太退休后把城市房子一卖到更远的郊区包农场 养鸡养牛养各种动物
陆飞飞
灭霸在完成心愿,灭掉全宇宙一半生物后,也去种菜了呢
a
ann123
中国人的祖先是农耕民族,血液里就有种菜情结;欧美人有狩猎的祖宗,至今酷爱烧烤。
a
ann123
打错字了,欧美人有狩猎的祖宗
F
Fauvism
我种菜种花,今年种了武大郎丝瓜,紫糯玉米,草莓糯玉米,香菜,葱,圣诞蜜瓜,莴笋,玻璃生菜,香芹,草莓,薄荷,李子树已经很大每年结很多李子。花有很多就不细说了。很喜欢。
Writingpad 发表于 10/16/2019 4:56:12 AM


求问糯玉米的种子哪里能买?美国玉米实在是不爱吃啊!
朵朵云轩
道理很简单啊,自打吃过院里刚刚摘下来的新鲜菜,那些大中华买来的根本入不了口啊,味道差太多了😂

我家每次蒸鸡蛋羹都会从院子里剪几根韭菜加进去,特别香
y
yanjiaomeishao
我种菜种花,今年种了武大郎丝瓜,紫糯玉米,草莓糯玉米,香菜,葱,圣诞蜜瓜,莴笋,玻璃生菜,香芹,草莓,薄荷,李子树已经很大每年结很多李子。花有很多就不细说了。很喜欢。
Writingpad 发表于 10/16/2019 4:56:12 AM

莴笋的种子是哪里买的亚?
l
lunablue
白人爱自己种菜的也好多的,还有自己养鸡的,多好呀,不管是什么民族,都有一颗向往诗意田园的心~~上世纪早些时候其实美国很流行自家种菜的,后来才慢慢少了。前些年米歇尔奥巴马又开始推广自家种菜。
清谷幽兰
这种的玉米看着很好吃 不是一咬都是甜水的那种
l
lioapd
种个花也挺赏心悦目的,看看花花草草心情都能变好
m
moomoo915
种菜挺好的,贴近大自然,体力劳动对身体好,还有高质量的水果蔬菜吃。
c
cjlmxbt
种菜不是一般人能种好的

很高的技术活儿
a
aac
种个花也挺赏心悦目的,看看花花草草心情都能变好
lioapd 发表于 10/16/2019 8:33:17 PM

种菜种花能种好都不容易。种得好的都花大量时间和金钱。
t
thenewid
太有文化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lunablue 发表于 10/16/2019 11:24:00 AM
L
LuLi

羡慕。我公司一爱种菜的家伙只给大家分西红柿的苗,不分西红柿。

aac 发表于 10/16/2019 12:25:17 AM

估计家里人多不够吃,哈哈!我们还有一个越南的后院有枣子树,每年可以打一大筐枣子。我们这太农村,不去中餐馆几乎看不到华人,也没参考性到底多少人种菜,但白人种菜的确实很多。都是沙拉用菜类。
W
Writingpad

请问糯玉米和玻璃生菜的种子在哪买的?

deerlovecoconut 发表于 10/16/2019 9:16:28 AM

网上买的,我在澳洲,应该是网友从国内带来的。在北美的话,试试东南亚人开的店,泰国糯玉米很好吃。生菜就不知道了,不过这种品种真的很好吃。
W
Writingpad


求问糯玉米的种子哪里能买?美国玉米实在是不爱吃啊!
Fauvism 发表于 10/16/2019 3:12:05 PM

刚才回答了一个妹妹的,试试东南亚人开的店?也许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