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是因为北方食材贫乏,以前冬天就只有白菜萝卜,所以没有原料怎么怎么做?也就现在交通发达了其它地方的东西才可以运到北方。 sunnyfly 发表于 10/5/2019 11:05:10 PM
如果一次成席川鲁闵粤淮阳各一个菜,开水白菜,九转大肠,狮子头,佛跳墙,粤菜没想好哪个有代表性。 Dailytollday 发表于 10/5/2019 11:16:33 PM
有道理啊,北方唯一的鲁菜大约也因为山东靠海,所以温度相对更温和些。我猜测还有一个原因是,这些菜系形成的时候,北方相对更贫困,比如北京小吃,仔细看看,多数都是用最便宜的材料提供尽可能多的油脂糖和盐分,也侧面反映出虽然贵为帝都,当年的平民阶层的生活水准也是相当的低。 驫龘麤靐 发表于 10/5/2019 11:20:28 PM
西安菜就这么没了?凉皮,肉夹馍,胡辣汤什么的 芝士年糕 发表于 10/6/2019 1:40:00 AM
胡辣汤河南和山东都有,不过做法都不一样,味道也不一样。 hai2018 发表于 10/6/2019 2:06:12 AM
如果一次成席川鲁闵粤淮阳各一个菜,开水白菜,九转大肠,狮子头,佛跳墙,粤菜没想好哪个有代表性。 Dailytollday 发表于 10/5/2019 11:16:33 PM 粤菜,我个人喜欢的有叉烧,dim sum (点心,点心的发音粤语里跟吴语相近),烤乳猪,乳鸽,还有柠檬鸡好像也算是,就是年代不是很悠久。鲁菜最好还是文中的那个鲤鱼。 haaa 发表于 10/5/2019 11:22:31 PM
白菜,在中国不同地区有上万种做法。
白菜卷肉,也叫“翡翠肉卷”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由于各地自然条件、人们生活习惯、经济文化发展状况不同,在历史的发展演变中,不同地区逐渐形成了自成体系的地方菜肴与饮食风格。最后公认最有代表性和影响的菜系便是:鲁、川、粤、苏、闽、浙、湘、徽这赫赫有名的“八大菜系”。
有趣的是,这八大菜系之中只有一个北方菜,即鲁菜。
首先,我们来看看南方菜系——
1 粤、闽菜系——风流儒雅的公子
粤菜即广东菜,由广府、客家、潮汕三种地方风味组成,与之相邻的闽菜由闽南、闽西等地方风味菜组成,以福州菜为代表。两者的地理位置处我国南部沿海,四季常青,物产丰富,因此粤菜和闽菜一般用料选材都很精细、花色繁多,且烹饪手法也非常多。
精致多样的早茶 粤菜的口味以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著称,烹饪手法有“炒、爆、烩、焗、烤”,代表菜色有龙虎斗、蜜汁叉烧、蚝烙、客家酿豆腐、梅菜扣肉、等等。
闽菜口味更清鲜、甜酸,尤其讲究调汤,其烹饪手法除了炒、煎还有“醉、煨、糟”,代表菜品有佛跳墙、太极明虾、红糟鸡丁、海蛎煎、福州鱼丸等。 一道正宗的粤闽菜肴,制作起来非常不容易,举个例子,大名鼎鼎的“佛跳墙”——
佛跳墙光是在用料选材上就非常丰富,其烹饪步骤也非常繁复,个别主料须先单独处理,最后再将几十种原料煨于一坛。这还没完,还得取个好听的菜名,即“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弹跳墙来”——“佛跳墙” 。 基本上,各大菜系的菜肴都非常考功夫,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
2 苏、浙、徽菜系——清秀素丽的江南美女
苏菜主要由金陵菜、淮扬菜、苏锡菜、徐海菜组成,口味清淡适口,甜咸适中,南北皆宜,为宫廷第二大菜系,今日国宴仍以淮扬菜为主,代表菜品有狮子头、叫花鸡、松鼠鳜鱼、盐水鸭(金陵板鸭)等等。
其次,位于江苏南部的浙江菜系主要由杭州、宁波、绍兴等地的地方菜发展而成,地处中国东海之滨的浙江盛产鱼类,因此浙菜原料十分丰富,烹饪上也注重原料的新鲜、讲究鲜嫩软滑,强调入味,代表菜品有西湖醋鱼、龙井虾仁、干炸响铃、杭州煨鸡、宁波汤团等等。
狮子头的用料并没有佛跳墙多,但对其烹饪的每一道工序要求非常高,譬如肉馅的制作讲究刀工,首先要细切粗斩,分别将肥肉、瘦肉切成细丝,然后再各切成细丁,继而分别粗斩成石榴米状,再混和起来粗略地斩一斩,使肥、瘦肉丁均匀地粘合在一起。 最后还是要取个响当当的菜名。烹制成熟后地肉丸子表面的肥肉末已大多溶化,而瘦肉末则相对显得凸起,乍一看,有种毛毛糙糙的感觉,有如雄狮之头,于是便称作“狮子头”。 江南菜系的佳肴与其淡雅宜人的自然风光如出一辙,多为清淡、咸甜适宜的口味,而远在西南内陆却流行着一种以“麻、辣、鲜、香”为特色的饮食,即川湘菜系。
3 川、湘菜系——锋芒四射的名士
川菜的出现可追溯至秦汉,在宋代已经形成流派,而至明末清初,辣椒传入中国后,川菜进行了大革新才发展成了现在的川菜。川菜的原料多选山珍、江鲜和畜禽,善用小炒、干煸、干烧和泡、烩等烹调法,以“味”闻名,味型丰富多变,以鱼香、红油、怪味、麻辣较为突出。川菜的代表菜肴有鱼香肉丝、宫保鸡丁、夫妻肺片、麻婆豆腐、东坡肘子。 另外,湘菜与川菜类似的特点即是辣,但其辣味偏酸辣,以辣为主,酸寓其中;其次,湘菜还有另一特点即“腊”,擅长制作山珍野味、烟熏腊肉和各种腌肉、风鸡,口味强调“咸香”,有浓厚的山乡风味。湘菜代表菜品有麻辣子鸡、腊味合蒸、东安子鸡、洞庭野鸭、冰糖湘莲等等。 举个例子,夫妻肺片可是川菜的经典名菜之一——
4 鲁菜——京城大御厨
鲁菜作为宫廷第一菜系,是黄河流域几千年齐鲁文化孕育熏陶下的产物。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夏朝,于春秋战国时期初步成形,当时孔子提出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和一系列“ 不食” 的饮食主张,如“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 … ” 决定了后世鲁菜选料精细、割烹得宜、讲究刀工、加工精当等原则与特色,且注重自然本味,菜品强调返璞归真,味兼四海,厚重大气。
糖醋鲤鱼是山东济南的传统名菜,色泽金黄,外焦内嫩,酸甜可口,尤其这“鲤鱼跃龙门”的造型有着金榜题名等美好寓意。尽管其用料并不如之前的菜系来的丰富,但显然鲁菜的烹饪技法难度是非常高的。 鲁菜作为八大菜系之首,同时也是八大菜系中唯一一个北方菜。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八大菜系中大多都是南方菜呢?换言之,南方菜究竟有什么优势以至包揽七大菜系呢?
简单概括八大菜系的几个特点:首先是用料、选材丰富,这主要得势于各菜系优越的地理环境;其次,八大菜系的烹饪技法丰富、讲究细腻;最后,八大菜系的经典菜肴基本上都有个带好寓意的好名字。 那么,难道北方菜系难道就没有这些特色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几个自成体系北方菜,首先是北京菜——
5 “京味儿”北京菜
北京菜又称京帮菜,其特色在于北京作为都城之优势,吸收了各地饮食文化的精华,形成了宫廷风味、民族风味和山东风味相融合的特色饮食。宫廷饮食最著名的要数满汉全席,菜点精美,礼仪讲究,充分展现中华烹饪之博精,饮食文化之渊源。
山珍海味无所不包的满汉全席 除了宫廷盛宴,值得一提的是京帮菜中最具有特色的烤鸭和涮羊肉,这些是源自北方少数民族的吃法,以肉食为主。 说起民族风味饮食,内蒙菜也是非常经典的北方菜。 6 内蒙古菜
内蒙古菜的特色以蒙古族的的饮食为主。蒙古族人的饮食比较粗犷,基本上都以羊肉、奶、野菜及面食为主要原料,烹调方法也相对比较简单,最常见的即烧、烤,著名的菜点有烤羊腿、全羊席、手扒羊肉、马奶酒、风干牛羊肉、蒙古馅饼等。
烤全羊 内蒙菜重视原料的本味,并且分量上要求丰足、实在。恰巧,东北菜也有相似之处。
7 东北菜
东北菜指的是东北地区存在的烹饪菜种,因东北地区独特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东北各地的饮食都是高度相似的。东北菜讲究吃的豪爽、吃的过瘾,强调火候足、色鲜味浓,比如这道地三鲜——
将三种地里时令新鲜的食材:茄子、土豆和青椒过油炒。除了炒,东北菜流行的烹饪手法还有炖,譬如这道东北乱炖——
名副其实 豪爽的东北菜可不讲究太多繁复工序,一般只用数种食材加上简单地调味料,然后一块儿“炖”——
一锅还比一锅大 其豪爽程度,连菜名都不需要精心构思,做什么料理、便用什么菜名,比如小鸡炖蘑菇粉条——
简单直接 尽管东北菜不讲究精细烹饪工序、菜名等等,但其菜品分量十足、肯定管饱。这种朴实、自然、醇厚的特点便是东北菜品文化的独到之处,他们认为“食”所以为之食,菜最终还是要吃的,不是为了看,不是为了玩儿,只需可吃、好吃、爱吃、吃了更爱吃。 总体看来,北方菜大多豪迈大气、醇香味浓,然而不少人认为,相较之下北方菜无论在用料选材、烹饪技巧、摆盘观感甚至取菜名等方面都难登大雅之堂,无法与精致美观、口味皆宜的南方菜媲美,因此未列入八大菜系之内。 然而,其实关于“八大菜系”,从来都不是定说。 中国的饮食文化,在早期并无派系之分。唐宋时期,根据《梦溪笔谈》卷二四中所记录的:“大底南人嗜咸,北人嗜甘。鱼蟹加糖蜜,盖便于北俗也。” 可见在当时,北方人喜欢吃甜的,南方人喜欢吃咸的,南食北食各自形成体系。 到了清代,根据徐珂所辑《清稗类钞》中记载:“肴馔之各有特色者,如京师、山东、四川、广东、福建、江宁,苏州、扬州、镇江、淮安。”后来概括为鲁、川、粤、苏“四大菜系”。民国开始,由于中国各地的文化有了相当大的发展,出现了饮食“帮口”的概念,即特定地域的饮食风味,比如杭帮菜、杨帮菜等,相当于“菜系”的雏形。 20世纪80年代, “菜系”的概念取代了以帮分菜的传统分类法,此时正逢改革开放后饮食消费业的恢复发展时期,人们竞相提出“五大”“八大”“十大”菜系等朗朗上口的饮食分类概念,这在当时是地方饮食业最好的广告词。然而,至今最流行的还是“八大菜系”一说。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无论“八大菜系”中谁是正统、“第九大菜系”花落谁家,只要是好吃的,谁不爱呢?
有道理啊,北方唯一的鲁菜大约也因为山东靠海,所以温度相对更温和些。我猜测还有一个原因是,这些菜系形成的时候,北方相对更贫困,比如北京小吃,仔细看看,多数都是用最便宜的材料提供尽可能多的油脂糖和盐分,也侧面反映出虽然贵为帝都,当年的平民阶层的生活水准也是相当的低。
粤菜,我个人喜欢的有叉烧,dim sum (点心,点心的发音粤语里跟吴语相近),烤乳猪,乳鸽,还有柠檬鸡好像也算是,就是年代不是很悠久。鲁菜最好还是文中的那个鲤鱼。
北方后来“胡化”太厉害,虽然很多人都不愿意提。闽粤两地的客家人比今天的河南山东人更像历史上的豫鲁人士。
山东跟有海岸线有关,物产相对丰富,还有黄河老早河鲜也不少。
好像有点道理,最爱吃的驴打滚和蜜麻花热量都不低
难道谁一个冬天能做出90种不同的萝卜白菜?别说90种,9种也没有。
多了去了。
白切鸡,清蒸鱼,烧鹅,蚝油芥兰。随便上一坛老火靓汤就能镇住场子了。 ---发自Huaren 官方 iOS APP
好多北方人喜欢淮扬菜和粤菜
南方人里要找一个爱吃东北菜或者山西面的很难
其实最关键的一条就是, 自古以来,哪个省份的人也发达过,也有辉煌的几十年几百年,然而,山东自古以来,从来没有穷过,一直努力自力更生过好自已的日子。文化没有断代,积淀比较深。
粤菜,就可以分出广府菜,潮州菜,东江菜三大菜系。香港的粤菜又跟国内有很大不同而且更好吃,那时候逃难很多厨师游泳跑去香港了。
广府菜又可以分出南(海)、番(禺)、顺(德),另外 dim sum 一般就是指广府 dim sum, 潮州 dim sum 真的不好吃 -- 尼玛,顺德东西不要太好吃,天了噜那里的女人还那么瘦!
潮州菜,潮州和汕头的做法也是不同的,从最便宜的地摊美食到最贵的菜都有。中餐里面最贵的燕翅鲍参肚全部都是潮州菜,便宜的有白粥、打冷。而且潮州人敢用最贵的天九翅炒最便宜的鸡蛋,创意真是天马行空。
广府菜和潮州菜好吃的实在是太多了!
东江菜,一般餐厅就叫客家菜,惠州、梅州那一带的,口味其实已经跟北方很接近了,口味比广府菜和潮州菜更重,一般都是猪肉和家禽。我个人觉得一般,最喜欢的客家菜一只手就数过来了,也就是盐焗鸡、酿豆腐之类的。
总体来说,我觉得粤菜的代表是顺德菜和(潮州)潮州菜,尤其是广府 dim sum、潮州海鲜、顺德河鲜、老火靓汤。另外,香港的粤菜集中了以上所有的优势。
走西口的主力是河南人,闯关东的是山东人。
盐焗白切鸡,咕咾肉都可以,清蒸鱼 ---发自Huaren 官方 iOS APP
不好意思,你说的一个都不是,柠檬鸡我是出国才吃到的,至于叉烧之类的属于早茶小点 ---发自Huaren 官方 iOS APP
以前哪里好过啊?对于平民来说, 只不过这些老东西得以保留传承罢了,现在人也不怎么吃,但是文化传承着,而且油脂糖和盐在那时都是贵的东西好不好,现在食物丰富油水多,这些才变得廉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