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黑人同事,接近退休年龄,大公司做的是不是admin但相对基础的工作,比technician高一级,热特别nice,组里有个啥事情准备工作,技术支持都是跑前跑后,有点像大家的妈妈那种角色,相比之下我们admin倒是冷冷的只管分内那种。 背景介绍完了,说主题。这个同事有一个快90的父亲,6年以前几乎卧床,住进养老院,从此以后,我这个同事一天不拉地每天去养老院看他爸爸一个小时,雷打不动,除了Harvey那一天。他每天早上四点多起床,五六点上班,下午三点以前下班。下班总是直奔养老院。我问他难道他家从来不take vacation?他说他跟妻子商量好了,送走他爹以前不度假。反正小孩也都独立了,他现在只管照顾好他爸。我问他爸是不是小时候对他们特别好啊这么有福气,他说他爸爸treated them well and deserve it,虽然他有三个小孩,除了他其他两个也就是偶尔去看看。他是老三,每天去看,隔三差五还带着儿孙去看看。 然后他跟我说,每天去看他爹makes a difference。他爹前两年张了一个褥疮,他每天去涂药,附 extra的钱让护工给换药,几个月就好了。他在他爹房间里装了一个camera,他那天看trigger的events保证护工进去的次数。他发现有一天他爹身处一个指头表示很痛的样子,他一个指头一个指头地问过来,发现他爹被护工翻身的时候用力太猛把一根手指得筋扯到了,立刻跟医院反应;还有一次护工交接班的时候喂药多喂了一次,他一进屋就觉得父亲状态不对,有点昏迷的样子。立刻去医院。他说这种事情不计其数,总之养老院知道他爹有这样一个儿子每天必定出现,所以对他爹不敢怠慢。 他的感受就是,这种全天护理的养老院,要照顾很多老人,护工质量参差不齐,全靠自己盯着。老人院里的很多老人儿女几个星期不去看一次的,根本就是叫天天不应。全靠护工良心和养老院管理,听天由命。 总之我的感受总结起来就三点:1)我对我黑人同事的孝心很敬佩,并对黑人作为种族的家庭观点有了些许改观;2)养老院只能让老人活着,是不是有质量的,舒服的活着,那还得靠有感情的家人监督。所以养老,钱和家人缺一不可;3)人到了最后最大的财富是爱你的家人,只可惜很多人对子女倾注了所有的爱,也不一定能换来期待的回馈。这个是可遇不可求。现实点说,一定要选一个,我宁愿当我同事的爹,也不愿意当我门CEO的爹😄 ——————— 讲到这里再讲一个白人同事的故事。也是接近退休年龄的白女,我上一组的admin。以前是隔三差五去看她80多岁独居的妈妈,他妈妈一直有轻微老年痴呆,直到大约7/8年前有一天她妈妈自己搭着梯子翻过篱笆去邻居后院,只为了看不惯邻居后院杂草太多,想去帮人家拔草。于是连哄带骗把她妈妈送去了 full care nursing home。这边打包整理东西全是她。那个条件很好的nursing home离家大概两个小时,我这个同事每周末必定要开车去呆半天,她说她妈妈每次见她都好开心,盼着她去。她有个弟弟从另外一个方向离那个nursing home也是两小时,一两个月去一次。 这里人经常说美国人都是不太管老人的,还是因人而异吧,很多时候他们比中国人还有孝心。 还有在商店里,我经常看着中年妇女推着自己妈妈耐心滴逛她妈妈喜欢的家居商品,不停的问她妈妈喜欢这个吗?那个漂亮吗?我觉得场面也很令人感动。 —————————————————— 八一个国内的朋友 对于上班一族,自己动手physical没有帮手照顾老人,我觉得只能让彼此都更stressful。当然的确是一个何不食肉糜的问题。我国内最好的朋友的公公床上瘫了十年,在国内养老院三班倒护工照顾了十年。我朋友倒是说该尽的责一定要进,她是家里挣钱主力,也觉得开销有点吃不消(一年几十万)。 她婆婆几乎每天去看,她偶尔去看,老公从头到尾都没去看几次。她理解,她公公以前就是个吃喝嫖赌无所不来的人,要不然也不会不到六十就摊了。和老婆关系也不好,被儿子看不起。说到这里我都佩服她婆婆,中国传统妇女的美德啊,这样的老公都不嫌弃。我朋友一问她,她就是摊上了有啥办法?她也经常去养老院complain一些问题,保证老公的生活质量。 话说她公公也真能活,这样也活了十年。只能见还被抢救过好几次。我说这样活着多痛苦,但是我朋友说老人有意识,脾气大着呢,求生欲特别强!但是这种情况,是自己年轻的时候没积德,子女靠不上,靠有良心的配偶。
背景介绍完了,说主题。这个同事有一个快90的父亲,6年以前几乎卧床,住进养老院,从此以后,我这个同事一天不拉地每天去养老院看他爸爸一个小时,雷打不动,除了Harvey那一天。他每天早上四点多起床,五六点上班,下午三点以前下班。下班总是直奔养老院。我问他难道他家从来不take vacation?他说他跟妻子商量好了,送走他爹以前不度假。反正小孩也都独立了,他现在只管照顾好他爸。我问他爸是不是小时候对他们特别好啊这么有福气,他说他爸爸treated them well and deserve it,虽然他有三个小孩,除了他其他两个也就是偶尔去看看。他是老三,每天去看,隔三差五还带着儿孙去看看。
然后他跟我说,每天去看他爹makes a difference。他爹前两年张了一个褥疮,他每天去涂药,附 extra的钱让护工给换药,几个月就好了。他在他爹房间里装了一个camera,他那天看trigger的events保证护工进去的次数。他发现有一天他爹身处一个指头表示很痛的样子,他一个指头一个指头地问过来,发现他爹被护工翻身的时候用力太猛把一根手指得筋扯到了,立刻跟医院反应;还有一次护工交接班的时候喂药多喂了一次,他一进屋就觉得父亲状态不对,有点昏迷的样子。立刻去医院。他说这种事情不计其数,总之养老院知道他爹有这样一个儿子每天必定出现,所以对他爹不敢怠慢。
他的感受就是,这种全天护理的养老院,要照顾很多老人,护工质量参差不齐,全靠自己盯着。老人院里的很多老人儿女几个星期不去看一次的,根本就是叫天天不应。全靠护工良心和养老院管理,听天由命。
总之我的感受总结起来就三点:1)我对我黑人同事的孝心很敬佩,并对黑人作为种族的家庭观点有了些许改观;2)养老院只能让老人活着,是不是有质量的,舒服的活着,那还得靠有感情的家人监督。所以养老,钱和家人缺一不可;3)人到了最后最大的财富是爱你的家人,只可惜很多人对子女倾注了所有的爱,也不一定能换来期待的回馈。这个是可遇不可求。现实点说,一定要选一个,我宁愿当我同事的爹,也不愿意当我门CEO的爹😄
———————
讲到这里再讲一个白人同事的故事。也是接近退休年龄的白女,我上一组的admin。以前是隔三差五去看她80多岁独居的妈妈,他妈妈一直有轻微老年痴呆,直到大约7/8年前有一天她妈妈自己搭着梯子翻过篱笆去邻居后院,只为了看不惯邻居后院杂草太多,想去帮人家拔草。于是连哄带骗把她妈妈送去了 full care nursing home。这边打包整理东西全是她。那个条件很好的nursing home离家大概两个小时,我这个同事每周末必定要开车去呆半天,她说她妈妈每次见她都好开心,盼着她去。她有个弟弟从另外一个方向离那个nursing home也是两小时,一两个月去一次。
这里人经常说美国人都是不太管老人的,还是因人而异吧,很多时候他们比中国人还有孝心。
还有在商店里,我经常看着中年妇女推着自己妈妈耐心滴逛她妈妈喜欢的家居商品,不停的问她妈妈喜欢这个吗?那个漂亮吗?我觉得场面也很令人感动。
——————————————————
八一个国内的朋友
对于上班一族,自己动手physical没有帮手照顾老人,我觉得只能让彼此都更stressful。当然的确是一个何不食肉糜的问题。我国内最好的朋友的公公床上瘫了十年,在国内养老院三班倒护工照顾了十年。我朋友倒是说该尽的责一定要进,她是家里挣钱主力,也觉得开销有点吃不消(一年几十万)。
她婆婆几乎每天去看,她偶尔去看,老公从头到尾都没去看几次。她理解,她公公以前就是个吃喝嫖赌无所不来的人,要不然也不会不到六十就摊了。和老婆关系也不好,被儿子看不起。说到这里我都佩服她婆婆,中国传统妇女的美德啊,这样的老公都不嫌弃。我朋友一问她,她就是摊上了有啥办法?她也经常去养老院complain一些问题,保证老公的生活质量。
话说她公公也真能活,这样也活了十年。只能见还被抢救过好几次。我说这样活着多痛苦,但是我朋友说老人有意识,脾气大着呢,求生欲特别强!但是这种情况,是自己年轻的时候没积德,子女靠不上,靠有良心的配偶。
同意,孩子真的不敢指望
莫名其妙,根本就是两码事。也有那种子孙不孝,人没死,就当成死了的,丁克们是不是要弹冠相庆。
看到国内网上交流自己照顾瘫痪老人,为了不得褥疮,晚上起夜把尿4,5次,好多年就是那么过日子,想想照顾新生儿晚上起夜也就一年最多,还和老人的体重难度无法相比
我见过一个白人就是,50多岁开始多发性硬化,60多岁已经是个除了呼吸啥也不会了。不能动失语身体挛缩尿袋胃管养着。住养老院。她女儿说每天去看她检查她身体,所以都这样了,完全没有任何褥疮和身体上的创伤。要是女儿不去每天盯着,早死了。
女儿看着象是没工作的,也没啥学历的粗人。但是对这个毫无知觉的妈妈又搂又亲。我有时候就想,我们花这么多力气培养自己的后代,最后非常大可能都是孩子都出息了,我们自己住进养老院里面不能自理的话早早就翘辫子了。什么律师医生ceo花街精英,99%是没空也没耐心天天去养老院看父母的。
没看出是两码事。LZ强调的是年老体弱时身边家人的重要性。我支持楼主,丁克们不会的。
她婆婆几乎每天去看,她偶尔去看,老公从头到尾都没去看几次。她理解,她公公以前就是个吃喝嫖赌无所不来的人,和老婆关系也不好,被儿子看不起。说到这里我都佩服她婆婆,中国传统妇女的美德啊,这样的老公都不嫌弃。我朋友一问她,她就是摊上了有啥办法?
话说她公公也真能活,这样也活了十年。只能见还被抢救过好几次。我说这样活着多痛苦,但是我朋友说老人有意识,脾气大着呢,求生欲特别强!
其实是命,还有就是要靠自己,自己身体好,不麻烦到别人。
不会吧。我怎么没见过华人的大妈有这么不通情达理的?如果是24小时贴身伺候,严重影响自己的正常生活和健康,大家才会建议离婚吧。这种放在养老院每天去看一个小时,完全合情合理。子女都长大了,用不着接送照顾,有啥不可以的?
怎么教育子女是一门艺术。看你想要你的子女成为 “有出息”的人还是“有爱心”的人。很多中国父母都自动选择前者。结果前者没达到,后者也没..
是的,其实最好就是这种模式,老人放机构然后经常去探望,可持续性强,关键找个性价比养老院,美国这里一般都不会是问题,我们老了就是指望孩子能这样照看着点,还是比较乐观的
我說的那个晚上起夜照顾老人的,大家都赞他孝顺,可到后来他说也是没办法送不起养老院,什么时候国内如果能像美国这样,政府负担起兜底的养老院,加上中国人传统美德,养老绝对会是一片安详
好感动
60, 70后的父母大概率的放养为主,基本给口饭吃就算养育了,更别说陪伴了,丧偶式育儿的是普遍模式吧
你在挑拨离间么?也许二十年以后的养老有AI机器人保姆了呢?Who knows. 你敞开肚皮生就是了。丁克们有不让你生了么?
干嘛要给老父亲把屎把尿呢?自己又不是专业的。根本没必要的事情。就好像家里有抽水马桶,你偏不用,要用痰盂,然后自己出去倒,刷?
自己照顾父母,有钱而不用专业服务,并不是比别人孝顺,而是为了省钱让父母吃苦。 ---发自Huaren 官方 iOS APP
可是那年代父母拼命给孩子一口吃的,所有的付出孩子看在眼里。
不过华人大妈三观正的多,这种情况一般都会谴责抱怨方
如果孩子大了离开家了,我老公每天去看望父母一个小时我是不会干涉的。
你大概从没亲身照顾过卧床的人。卧床不能行动的人,一般不会把人抱起来去上厕所,就算美国这边人高马大的男性护工都吃不消的,不能动的人,就算重量轻的女性,那也是正应了英语里的一个词,dead weight。
一般用bed pan或者穿尿布,尿布现在比较多见,因为尿布是一次性的,换了直接扔。就算请人到家里照顾,照顾的内容也是分的很清的,工作人员只做在合同里写明白的,一般正规护士的话,很多上门护士会拒绝给病人换尿布擦屁股,他们一般上门就是负责病人体征(体温脉搏之类),和给病人打针打静脉。
美国nursing home里为啥男性护工多,特别是长期卧床/昏迷的病人,因为就算是翻身换尿布,擦屁股,那也是重体力活,美国人的体重逐年上涨。
这种工作,burn out太普遍了,又脏又累,容易工伤,报酬又不是特别高。
你神经不正常了吧?说的些什么鬼。
说你挑拨离间啊。你这个始作俑者。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这个是我羡慕的。不羡慕别人卧床有人照顾,羡慕不卧床,然后一下子就死掉,向我外婆一样。
一直很健康,就是眼睛差点,手脚不灵活点,有一天晚上睡觉第二天就没有醒过来。真的是有福之人。
所以现在努力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一般健康的人卧床的几率小些。
从此以后我对什么传说中美国人不养老的说法嗤之以鼻,也不知道是哪个坐井观天的人传出来的这种myth.
这个关键是“一辈子没结婚”,特别是一辈子不婚的女儿,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是比较照顾父母的,承担的养老责任也更重。
有的时候看着这些人,觉得他们比较吃亏,他们的兄弟姐妹一般都是理所当然的认为不婚或者没生小孩的要多照顾父母,而这种人恰恰是用父母用的最少的。
后来想想,可能这些人会有好报,特别是因为照顾年老的父母,对很多程序很早就上道了,自己老了以后,更容易准备一些。或者这些人自己走的时候会走的比较快,长期照顾过的人的确有很多自己走的特别快。
据说曾经有人问过凯撒大帝哪种death是最好的,他说unexpected death。
是这样的,lz的例子,他配偶,孩子孙子,工作,自己身体,任何一项出了问题 或者出过问题,就很难实现了,所以大家说可遇不可求。只见过好些人家,专门让一个孩子别结婚,一辈子照顾,然后别的孩子尽力培养发展好,财务状况好,出钱出力分清清楚楚,从小就认定了,那样的基本中产、普通人家也养老得不错了。
以前天主教国家的中产上家庭有三个儿子的话,一个继承家业,一个成为神父,一个从军,这样这三个儿子基本上都不会掉下他们出身的阶层,甚至可能还有机会上升。
而天主教的修女多出自working class,因为这样她们可以避免嫁给同阶层的男人,生一堆孩子,还可以接受教育,甚至走遍世界,养老也是教会解决。修女比一般人群的女性平均寿命更长。
身边有老留生癌走了,以前经常加班加点努力挣钱,供两儿子上大学还支持首付买房,一儿子在3小时车程,父亲生病后托辞要照顾才几个月大的孩子(儿媳在家不上班),到死总共来看过2回。一儿子单身住同城,倒是三天两头来看一回,不会呆超过5分钟,点个卯就走,最后擦洗翻身照料全靠老婆,老婆瘦了十几斤。两块叉烧。
身边也有老华人儿子住在十万八千里,开车十几小时以上的,而老婆身体又不好,只能靠教会那点儿慈善(美国人教会),比如有那种stroke病人家属互助会,就算有钱请人照顾,很多事情也要有人帮着打理。
我认识的老华人有儿有女的,几乎都会“粘着”女儿,那些abc女儿婚恋往往会受影响,但是如果女儿成家了,她们父母多数是会帮她们带孩子的。
怎么说呢,我们中国家庭,特别是中国父亲经常有的一个问题是:觉得为家庭为孩子努力奋斗,拼命赚钱攒钱,压抑自己金援孩子,就是有家庭责任感,就是一个无私奉献的好爸爸,好家长。
但另一方面对孩子的精神需要和成长却没有那么关注,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比较缺少亲密感,缺少平等沟通。
这样长大的孩子理智上也知道父母付出很多,但是在感情和精神世界上就不愿意和父母走的太近。而感情上的支撑才是孩子在父母年老以后也愿意粘在一起的源动力。
我不是猜测层主朋友的家庭生活,只是一点感想而已。
LZ说人老了要儿孙照顾,你是丁克要用机器人,观点不可能一样,用挑拨吗,事实而已。
叉烧子女没听说过? 身边还有家老留只有一个女儿,名校毕业工作很好,嫁了同样体面工作的老美,俩孩标配,住在同城。女儿女婿完全美国人做派,泾渭分明有距离地维持客气关系,除了节假日,基本不会登门,老夫妻也不去女儿家。据说女儿明确表示,自己有自己的生活,将来没法照顾父母,要他们准备好资金去养老院。从去年开始俩老经常回国呆着,听说在老家买了房子。
很正常,我ABC同事爸妈都在同一个城市,他一年就回去两三次,理由是老婆和他爸妈互相不喜欢,他老爸老妈现在还天天拌嘴,怕给他儿子不好的影响。
我老公外公 Stroke 在医院搞得褥疮。我婆婆去医院据理力争。我公婆经常搞local politics Advocacy。比较知道怎么 lobby。
医院赔了钱,然后还上台了一个褥疮预防工程。那个医院之后的确褥疮问题有改善。中风可是我婆婆很上心。恢复得非常好,又好好过了十多年。
我在医院也是看美国人孝顺的还是挺多了。一个感觉三个娃,一般一个比较上心的。
我外公都97了。每天还能做做饭。
散散步。看看报纸 (大字)。看看电视。
不知道哪天就过去了。
我要赶紧带娃回去看看。还没有见过面
非常同意
所以我的育儿经就是,孩子考个什么公立大学就够了,不会花很多时间PUSH 孩子学这学那,平时基本上都是保证自己每天锻炼。自己身体搞好了,就是最大的财富。儿女孝不孝顺除了家庭教育意外,很多是靠缘分和命的。
小时候多给孩子爱,长大后不会这样。
这个对孩子的教育很有关系吧?还有好好对自己的父母,孩子也会耳濡目染的。
父母子女很多时候也有缘浅缘深,而且ABC确实有文化分裂,再加上另一半女婿或儿媳的影响不可避免。和子女的另一半相处则不单看缘分更是运气。
同意,好多人连基本的道德都没有了
那是不一样的
说个简单的, 美国医生做事,首先考虑的是有没有合乎规范,会不会伤害他自己. 而不是怎么想办法给你治好. 最简单的是开刀给你割器官,如果这个器官被发现有点可能的问题的话,但是割掉不是致命的后遗症的话,他们就游说你割掉,不然最后查出癌症什么的之前没有提醒你割的话,你告一个赢一个. 所以他们首先想到的是给你割掉.至于割掉,病人因为少了一个器官,会有多少的痛苦,他们是不管的.
我以前老板美韩混血,爸爸美国大兵,妈妈是从韩国带出来的。妈妈一辈子英语和文化水平都不高,家庭主妇。
特别有东亚传统美德,勤奋严谨,孝顺。自己快60了,他妈住在车程3小时的军事基地城市,每隔一周开车去陪妈妈过周末一天,还经济资助妈妈。
我觉得什么ABC文化不同什么真的解释不了家庭隔阂,甚至父母英语不好文化不高啥的也不是借口,还是要看家庭教育家庭氛围。
西方文化在和小孩的交流中,感觉更在意小孩的感受,所以不少小孩还是觉得比较happy的.
中式感觉强制性比较多些,所以小孩更多的是逃避,躲远.
是这样的,美国医生主张 to cut to heal,最重要的是因为以前的保险是按照procedure给付的,都是为了钱,据说现在提倡预防为主,许多病需要长期治疗而不是切掉了事。
有的时候,完全就是"错误"的诊断,比如器官明明好好的,看到有个黑点,就切掉,结果拿出来什么问题都没有.
病人不是承受后果么.
如果确实有问题,那切了也能理解.
嗯,看看版上整天花式抱怨父母公婆的帖子,还是保持清醒点好。自己的子女还能把握,但将来是否和他们的另一半相处得来是个运气活。
看来我得立一个遗嘱,我成这样了不要一定让我活着。话说安乐死为啥不能合法呢?
说的好象西方成年孩子照顾老年父母比东方人多似的。
还有某位层主拿自己身边看到一个终生未婚的白人照顾母亲的例子来说美国人多孝顺。
其实这种一辈子未婚孩子照顾父母的例子,在东亚文化圈中例子比比皆是,比如小津安二郎一辈子未婚,和妈妈住在一起,母子感情非常深。
特例当然是存在的,西方父母子女教育当然比东方更追求happy
然并卵,东方孩子和父母的bonding彼此照顾,依旧远远超过西方的标准
孝顺可以在东方堂而皇之的宣传,不管你多么鄙视这个词,这个词实打实的存在在东亚文化里
西方社会基本没法追求这个。
所以不要以为父母对子女付出多了,和孩子一起幸福的陪伴过,孩子就会在你老了后对你怎样怎样。
这玩意很大程度靠周围的社会风俗环境、孩子的性格(是否自私、是否有牺牲精神)、还有不可缺的运气(比如孩子的伴侣是啥样的,往往起很重要的作用)。
在美国长大的ABC们,呃......大家还是指望将来的AI护工,更加靠谱一些一些。
所以娶媳妇是个技术活
可是能照顾老年父母的,比例上还是国人比西人多多了。
难道孩子不爱爸爸不心疼爸爸吗?
那首先得多生孩子。孩子多了,总会有个好点的。
这个女儿确实贴心。但我对于插个尿袋神智不清的活着没有兴趣,真到了那个地步我宁愿走。
有一个男同事,人非常decent。mother in law跟他们一起住,前段时间刚刚送走(过世了)。几年前,他自己爸爸住院的时候,最后医生建议基本就只能等死了,需要他们有一个人来做决定不继续做维持性的“治疗”了,他怕他妈受不了,主动承担说应该由他来做这个决定。
另一个男同事,也是换了房子,接了父母辈的和自己同住。
其实我看decent的也挺多的。
热。刚看隔壁帖子,overdoes毒品感觉这死法应该没有痛苦。要是我查出什么绝症,我宁愿选择这样走。我不想成为子女的负担,即便他们会孝顺也不想。与其就剩一口气没有尊严的活着,还不如痛痛快快的走了。活在这个世界上有质量过好每一天才是我想的。没有质量的苟延残喘还是死了幸福
儿子养成这样真不奇怪。孝顺的多是女儿
这样的儿子,在这儿是大妈口中称赞的小家第一、原生家庭靠边站的模范老公。
非常赞同,所以对心脏病发作就死的人有种莫名的羡慕。
反正看多了各种没有啥生活质量但还坚持活着每一天的老人们,就知道大多数人都是一样的,不要以为你老了就会是例外的那一个。
可是中国大多数父母还是会选择让孩子有出息也不要不工作来伺候自己。是爱面子胜过爱自己吗?难以道明。
凯撒也是得偿所愿了。然后他的养子杀了他的亲生儿子,不知道是不是也是他unexpected的。
不是吧,最近我一个朋友说她爸爸病重,一直在ICU,插着呼吸机。好几个月了。自己不能说话,但是手可以动,在护士给的纸上写了死。可是他家两个女儿都不没法做任何决定。就这么一直耗着。不知道到耗多久。
这种情况是没有质量里最差的一种了,但人老了后,病病歪歪,要人照顾,也就是所谓没有生活质量,这种情况有很多种,程度也有重有轻。
各位嚷嚷着没有质量就安乐死的,真的属于说比做容易。
真到了这步真是想自杀也死不成。动都动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