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20年再去参加同学会,可以帮你显著降低育儿焦虑

l
lap
楼主 (北美华人网)
毕业20年之后,我建议你去参加一下同学聚会,不是要你去攀比人生成就,也不是要你去利用同学资源。
而是看看人生20年长跑之后,决胜千里的东西究竟是什么,输掉人生长跑的东西又是什么。

参加中学同学的聚会,你就是在读一部最近发生的历史,对于你去如何设计孩子未来,如何规划今天,最鲜活最有借鉴意义的历史。

曾分享了自己的私家不焦虑法宝:想孩子的最坏的可能性和最好的可能性,想最坏不过如此,最好不过如此,引起的阶层波动范围都不大,或许你就不焦虑了。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另外一个不焦虑的私家法宝:参加中学同学会。



我最近还蛮热衷参加老同学聚会,在聚会中,我可以很兴味地观察,这些跟我一同起点的人,20年前我们一起排名次的人,20多年来在时代洪流中被“优胜劣汰”的人,究竟今天取得了什么人生成就?
是什么让他们终生受益,又是什么让他们停滞不前?是什么让他们走到了今天的模样。

我想先跟你讲讲一些过得比较好的同学的命运,归纳一些所谓的规律;

再讲讲为数极少的过得不太好的同学的命运,再归纳一些规律,以我们切切实实走过的人生上半场,来给我们孩子的人生上半场以启发。



先谈那些大多数过得挺好的同学

我可以给你讲讲一些同学的人生梗概:

甲同学是我们的班长,严于律己律人,但因为努力过猛,以至于高考并不怎么样,上了一个普通之极的大学,据说她不服气,考上了某一类大学的研究生。
20多年没有信息,再次知道她,是因为网上疯传一篇人物文章,是某估值千亿美元公司的大高管,仔细核对之后,发现那位高管居然是她;

乙同学在中学时代不徐不疾,但大家都知道她成绩不错。她并没有读一个很好的大学,但她也不太着急。
大学毕业后,因为失恋,为了打发时间她去读了个会计证,后来发现培训教室隔壁有个留学培训机构,于是化失恋的悲痛为学英语动力,她后来没有出国,但在世界五百强做到了财务总监。

丙同学除了作文写得好几乎没有什么值得说的,读了个三流大学,后来去广州、北京的新闻业工作,做到某门户网站的总监年薪五十万。
因该网站创业气氛浓厚,她也被拉着去当创始人,然后现在成了一个估值几十亿公司的副总裁(她中学时代是我的同桌)。

丁同学的K12阶段连续12年都在当班长,现在她很愉快地辞职当心理咨询师以及全职妈妈。
回顾中学时代,她说很讨厌当班长的阶段,“觉得自己压力好大,一定要做得怎么样怎么样,我高考没有发挥好,跟压力大有关系。”

戊同学每天看武侠小说,自己还亲自写武侠小说,高考前都管不住自己,后来复读读了个税务大专,之后到乡镇里、去县里收税。
前几年她当了税务所专门管人事的所长,她跟我说要辞去所长职务,因为不能做业务人生无趣。结果前几周我听说因为她太求上进,居然当了税务副局长。

己同学是我们的中队长,一向严于律己律人,高考成绩极好,现在是重庆法院一名刚正不阿伸张正义的法官。
她从10岁我认识她到42岁,30年间一直那么纯真严肃,估计这一辈子都会这样让我等敬畏下去。

庚同学很擅长应试教育,多年前就知道用思维导图复习功课,心理素质好,高考发挥好,上了南方的211大学,后来当了记者,又当了出版社编辑。
因为要把书卖好点研究读者心理,于是写了一个公众号叫“童书妈妈三川玲”,据说她变成了我们班现在名气最大的人。不用说,你们知道那是我。

申同学当时最大的乐趣是每周穿新衣服回来给我们惊艳,嫌晚自习太热借口出去上厕所然后就去江边吹风,该同学高考成绩可以用糟糕形容。
但她在25岁那年,居然在网上认识了一个老公,要去美国陪读,后来居然得了我们班唯一的常春藤大学的博士学位。
还居然的是,因为要帮一个售楼部小伙子冲业绩,她同意了把一套房子的全款,化作几套房子的首付,这样小伙子等于多卖了几套房子。
于是,在2003年,北京二环以里,她一口气买了8套房子。目前这位朋友除了做英美文学研究之外,就是在海外筹款然后回来帮助中国乡村的孩子。

午同学和辰同学去成都读了大学,但都选择了回我们县城生活。她们一个在保险业一个在房地产,因为办事稳妥内心单纯而且不打麻将,一直是老板最信任的管理人员。
当然,她们都在江边有自己又大又美丽的房子。尤其让人惊奇的是,她们比其他同学老得慢,现在看起来还跟中学时代的模样差不多,她们俩很会打扮,看上去很像从《瑞丽》杂志走下来的清清雅雅的东方少妇。
……

上面讲的人生梗概,全都真实确信,其发生的人群,就是重庆一个县城的中学毕业生。

我的同学里面,其实没有诞生世界范围内称得上杰出的人物,这其实是一些普通人在这个时代的主流命运,你会发现,这些人活得还不错。



这些同学大部分是我初中的同班同学,人群范围在五十名左右。这些初中同学,如此这般人生境况的,占一半以上。

小结这些过得还可以的人生,我们不难看出这么几个规律:
人生并非环环相扣,敲门砖并不可靠

不读好幼儿园就没有好小学,没有好小学就没有好中学,没有好中学就没有好大学,没有好大学就没有好工作,没有好工作就没有好人生——
传说中的环环相扣的人生,其实并不存在,我的同学们基本上过着随时可能起飞的人生。

我们读大学那年还没有扩招,能读上大学就是胜利,我们一个班40几个人,最后有30几个读上了大学,有些去了985、211,有些去了大专,有些去了当年才刚刚成立的地方大学,这些同学刚刚大学毕业的时候起点不同,差异很大。



但长跑到如今40岁成为中年人之后,发现命运的差异已经不大,起码没有高考分数相差那么大。

就像我们养孩子,开始还能准确记得他每个月的身高体重,跟小区里的小孩疯狂较劲儿,到孩子十几岁之后,你已经觉得这些并不重要,完全不太在意了。

我们把时间线拉长,这些暂时性的成绩,都不是决定一个人最终成就的根本。
真正决胜千里的,是一些考试不考的能力

柯洁在阿法狗面前认输之后,大家照例讨论起教育应该培养的通往未来的能力是什么。

可以明确得出结论的是:凡是机器或者人工智能能够代替的能力,就是不值得花时间去训练的能力;凡是不能迁移到其他领域的能力,也是不重要的能力。



我们的教育,花费了大量,甚至是最大的时间和精力,去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不是真正的能力的提升。

那么什么样的能力是值得我们去看重的呢?

保持好奇心——能够具有强烈的欲望去取用世界上任何一个颗大脑里面的财富。简而言之,就是阅读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我那读了会计证又读英语的同学,去美国后读了博士的同学,乃至我这样根本不需要任何学位学历每天如饥似渴学习的人,命运会让你很轻易地看见学习的结果。

和谐的人际关系——妻子丈夫的同心同德,朋友之间的互相理解和支持,工作伙伴的团队协作,这是一个人能过成就事业,得到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我最近见人就问一个问题:“你之所以成为今天的你,最受益的是…… ”。有60%的人告诉我来自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有些人回忆起家人的无条件的爱的时候,屡屡落泪。而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一定要争斗个明白的不甘心,往往最能破坏这种关系。

美好乃至高尚的品格——最近马里兰杨同学的毕业演讲被大家拿出来跟哈佛大学博士毕业生何江的演讲拿出来对比,两个人能登上名校的毕业演讲台都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了,但演讲内容却高下立判:
杨舒平浅薄而夸张地复述了大部分人都知道的空气和自由之后,没有下文,何江谈论了小时候被火疗蜘蛛毒之后,想到要把好的医学普及到更多贫瘠的地方去。



两者的前路哪一个更宽阔,哪一个更受大家认可,其实就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和一个有社会情怀美好品格的人之间的区别。

在分析人取得人生成就的各项要素时,发现最重要的居然是美德,有了美德,孩子会自动去做那些大格局大担当乃至名垂青史的事情。

如果你的孩子保有好奇心,好人缘好性格以及美好的品格,那么你根本无须忧虑你的孩子将来会过不好。

反之,如果孩子的成绩很好,或者孩子的成绩通过提前学、大量练习能够很好,但这些行为如果伤害了好奇心,伤害了和谐的人际关系,伤害了美好乃至高尚品格的建立,那么,从我那几十位同学的人生历程告诉你,这绝对是得不偿失。
没有绝对意义的成功,人生成就并非来自优胜劣汰,幸福的来源参差百态

毕业20年之后再去看我们的来时路,你的心情会比较平和宁静,因为你发现当年让你妒火中烧的同学,其实并没有影响你的人生;当年膜拜的学霸学神,后来的人生竟然也跟你我类似,并非遥不可追。

一个班的孩子,通过了各种各样的路径,过上了自己的幸福生活——几乎跟优胜劣汰、鸡血竞争关系不大。

你会发现没有一个人的人生值得绝对去羡慕,也没有一个人的人生可以绝对去鄙视,专心的过好你自己的人生就能走到人生丰盛的顶点。

所有人,包括你的孩子,很有可能过上一个没有百分百参照系的人生。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幸福的生活。

人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条孤寂之路,也是一条自我修行之路,是由你内心的想法决定你走多远的路。那些在人生路上超越别人的人,不是因为他多么想超越你,而是因为他决定去那个最远的地方。

如果不去构筑自己真正强大的内心,还执迷不悟地相信优胜劣汰,相信要抢夺最优教育资源才能成功,那么孩子得到失败的人生的可能性更大。

再谈那些极少数过得不好的同学

我的同学里面,还有一些获得了全班范围广泛同情和唏嘘的同学,这样的同学数量很少,但都集中在几类人群里面,因为涉及隐私,我不再一个个详述人生历程,而是直接谈规律。
亲密积极的家庭关系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投入

我的同学里面,有一类过得特别不好,那就是原生家庭遭遇重大变故、父母夫妻关系恶劣的孩子。

孩子回到家就有父母关心、喜爱,这在我们眼中天经地义的事情,其实在不少家庭很难做到。

父母不好好在一起过,也不好好分手的家庭,对孩子的伤害非常大。孩子成年之后会把这样的相处模式带到新的家庭中去,甚至选择不结婚不成立家庭。



有些“对男人抱有深深不信任感”的单亲妈妈,会霸占女儿的生活空间,会永远去考验女婿,这样的家庭在隐忍-爆发-鸡飞狗跳中循环,不要说有什么飞黄腾达的事业,连过上幸福平均线以上的生活都很难。

所以,比购买学区房、想办法让孩子接受课外培训班更要紧的事情,是好好经营自己的家庭,经营自己跟伴侣的关系,经营自己跟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我见过太多同心同德的夫妻白手起家过上令人羡慕的丰盛日子。亲密积极的家庭关系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投入。
不按自己真实意愿生活的,人生沉没成本非常高

你要相信我的同学里面真的有美若天仙的姑娘,她也早早地嫁入了豪门,看上去也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

但你能想到十五年后,这个姑娘会选择离婚,几乎净身出户,带着女儿跟深爱的中学同学在一起吗?

如果她从一开始就跟真爱在一起,十五年共同经营事业家庭,能差到哪里去?经常有人说最怕老房子起火,但是,最容易起火的,就是老房子,沉没成本最大的,也是推翻以前所有的努力。

凡是不按自己真实意愿选择工作的,后来都过得抱怨和消极;凡是不按自己的真实意愿走入婚姻的,婚姻多半像个坟墓。

有时候我们关于效率,关于性价比那些方面动的心思,耗费的努力,基本上抵不过一句闪烁着向往光芒的“我愿意”。

我们经常忽略了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生命的价值就在于选择。



在不同的年龄,人会对不同的领域,有自己选择的欲望:从穿衣吃饭,到阅读游戏,到交友社交,最后,当然是学业、工作、配偶等的全部自主的选择了。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的选择权从小就被父母、老师、学校、单位、领导、社会舆论等等给绑架了。

更可怕的,是很多人一直都没有自我选择的意识,从此就陷入了迷惘之中,再也找不到自己了。

什么是人生最宝贵的?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参加中学同学的聚会,你就是在读一部最近发生的历史,对于你去如何设计孩子未来,如何规划今天,最鲜活最有借鉴意义的历史。

在刚刚过去的那部由五十个人书写的人生史里面,我们发现:就是在信奉高考是人生幸福的独木桥的时代,我们到达幸福的路径也各种各样。

现在的城市里的孩子,几乎人人都能上大学,人人都能去互联网上、书本里取用智慧,甚至很容易去其他国家学习,到达幸福的路径会比我们上一代更加多样。

我们也发现,使我们到达幸福人生的,是对生活的热望,是强烈的好奇心,是高尚的品格,那么,我们就要不计一切代价去保护它;

我们发现,会导致我们和孩子不幸的,是糟糕的人际关系,是被绑架的个人意愿,我们就应该去好好经营人际关系,要尊重孩子内心的意愿——
我最害怕的是那些看重眼前小目标而错失人生大战略的看似很聪明很拼的父母。

高晓松在一个访谈中说:“人生下半场,敌人只剩自己”,盘点我们成长的20年,我发现,人生的上半场,敌人也只有自己。能够决胜千里的,永远是内心的力量,跟外界那个看似激烈喧嚣的世界无关。

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劝大家不焦虑,虽然我发现劝人不焦虑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
我想请你想象一下我们正在等人生的公交车,焦虑就是你肩上沉甸甸的行李,你把焦虑扛在肩上,那辆公交车并不会来得快一点,你把焦虑放在地上,甚至扔掉,公交车也不会因此来得慢一点。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作者:三川玲,在懂童书的人里面她最懂教育,在懂教育的人里面她最懂童书。她是童书出版人,儿童教育作家,中国营地教育联盟理事,TEdxKids智库专家。
吃枣药丸
2 楼
写的很好mark ~
f
fallfall
3 楼
mark.........................
d
dodgers
4 楼
她应该88岁再写一篇,如果还在人间。

到时候的感触又不一样了。
C
Confuse
5 楼
想说现在一批人是借了时代的发展。才会得出跟优胜劣汰关系不大的结论。但这个前提未来很可能不成立了。不顾虑焦虑,但是对逻辑有点执念。
h
huanongying
6 楼
还真是,我们高中班一个大学都没考上的女生现在居然是国内一家相当大的技术公司的副总。
c
cjlmxbt
7 楼
这种纯鸡汤文,说的再好道理再智慧,也就是纸上谈兵
h
haaa
8 楼
再过二十年等他们孩子参加同学会,就会发现跟父辈不一样了。时势造人,阶层固化也是必然发生的,区别就是你处在这个cycle的哪个点上。
小红鞋
9 楼
我身边的同学里,混的特别出色的(不是单单从经济角度)有以下几个特点:
1)父或母高智商高情商,体现在学历和职业上。可以看出同学当年就遗传了这样的优点。成绩不一定拔尖,但也不会是中等或垫底的;
2)父或母社会地位/关系有力,体现在公职和财富上(非暴发户)。同学成绩一般,有的本科就去了英国,有的读个什么美学设计之类单凭自己吃不饱饭的专业,“创立”品牌。产品一言难尽。
3)结合了1、2的,二十几岁就在香港开自己的公司,事业风生水起。家庭幸福美满。
所以,娃能混成什么样,90%看父母给的基因和机会。
我有娃后不爱参加同学会,就是因为每次都会被现实棒喝:好好看看,龙生龙凤生凤。你当妈的再不努力奋斗头悬梁锥刺股成富一代,你就不是你娃的垫脚石,而是拖油瓶。
o
onlooker
10 楼
回复 1楼lap的帖子

人生就是个马拉松长跑。大陆目前的文化却把人生都看成短跑,所以造成一个竞比起跑线的荒唐社会现象,而且越来越早,搞得老中青小都疲备不堪。
j
jrdr6rd
11 楼
我是不想去参加同学会了,身边都太优秀了
s
silentio
12 楼
Mark Mark
g
goodpassion
13 楼
我高中好惨,我那一届只有两个考上本科
s
semiotics
14 楼
有道理的鸡汤。
x
xxhz0909
15 楼
有些话说得很对,比如让孩子保持对生命的热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孩子比较容易过得快乐。

但是她那些学习不好却成功的同学,不具有代表性,不过是借了这几十年中国巨大变革的东风。现在这种一夜暴富机会越来越少,做家长的哪敢赌?
c
cannie
16 楼
其实写得挺好的。 我们班好多才女都栽在婚姻上了。
y
youyouqiuqiu
17 楼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古人很早就总结出来了啊。这文章里说的几个例子,就当是真的吧,也是大环境造就的,未来的孩子是不是还有这种大环境很难说。那个什么几十套房子的例子,未来一个政策,可能就都没有了。人逃不过大势。
c
chuinia
18 楼
不会焦虑啊
L
Lilou
19 楼
回复 1楼lap的帖子

人生就是个马拉松长跑。大陆目前的文化却把人生都看成短跑,所以造成一个竞比起跑线的荒唐社会现象,而且越来越早,搞得老中青小都疲备不堪。

onlooker 发表于 10/4/2019 11:31:47 PM

不仅仅是大陆吧,不在大陆的华人也一样,昨天还看见群里一个妈妈正在考虑上国际学校的问题,她孩子8个月。
L
Lilou
20 楼
写的挺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父母的人生不可能复制到孩子身上。
人生就是自己和自己比,而不是自寻烦恼的和别人比
h
heimudada
21 楼
写的啥玩意,焦虑就来自于这种鸡汤文
h
hbsherry
22 楼
挺好的
j
jennifer111ar
23 楼
人生最宝贵
f
flyingplate
24 楼
看完了更焦虑了
y
ywu130
25 楼
太假了,一个班好几个都是身价上亿的,还说普遍现象。这样中国大概有10%亿万富豪
a
aiyamayayongle
26 楼
回复25楼ywu130
她就这么一说,你就这么一听,较真就不必了。
m
magicbaby
27 楼
哈哈哈文不对题,还没看完我就开始焦虑了
b
bababa
28 楼
真能写,一开始我还看,看到中间看不下去了,车轱辘废话来回说
j
jiajia2018
29 楼
我也想说 这一代人赶上了难得的经济腾飞,所以大多数人都混的很不错。

比这个文章更有借鉴意义的是人生7 年系列。跟踪了英国一群7 岁孩子,直到现在63 岁。制片人主要是想考证阶层对人生的影响。也能看到很多其他因素对人生的巨大影响。有的时候也是非常有随机性和不可控性的。


想说现在一批人是借了时代的发展。才会得出跟优胜劣汰关系不大的结论。但这个前提未来很可能不成立了。不顾虑焦虑,但是对逻辑有点执念。

Confuse 发表于 10/4/2019 11:09:00 PM
j
jiajia2018
30 楼
我挺烦这种说法 啥短跑长跑的。有谁赶着去终点的吗?

人生本来也不是比赛。


回复1楼 lap 的帖子
人生就是个马拉松长跑。大陆目前的文化却把人生都看成短跑,所以造成一个竞比起跑线的荒唐社会现象,而且越来越早,搞得老中青小都疲备不堪。

onlooker 发表于 10/4/2019 11:31:00 PM
C
Cybercat
31 楼
太假了,一个班好几个都是身价上亿的,还说普遍现象。这样中国大概有10%亿万富豪
ywu130 发表于 10/5/2019 8:23:18 AM

就是呀,人家重庆一个县的中学班级,又是亿万公司高管,又是世界五百强财务总监(全世界只有500个),又是大公司总裁。。。我们班同学怎么大都是普通人,弱爆了。
还有为了给卖楼小伙冲业绩,全款房变首付买几套房。。。这不是童话?咱有那钱也得算算每月月供才行吧。买房这么大事,又不是去超市赶上酱油促销,咱多买一瓶给促销员冲个业绩。
t
total44
32 楼
焦虑,我们高中班五十多个人,只有一个身价上亿的。
m
mangmang
33 楼
难道不会更焦虑吗?如果当年不咋的同学都是亿万富翁,再看看自己……
d
dodgers
34 楼
我也想说 这一代人赶上了难得的经济腾飞,所以大多数人都混的很不错。

比这个文章更有借鉴意义的是人生7 年系列。跟踪了英国一群7 岁孩子,直到现在63 岁。制片人主要是想考证阶层对人生的影响。也能看到很多其他因素对人生的巨大影响。有的时候也是非常有随机性和不可控性的。

jiajia2018 发表于 10/5/2019 9:30:05 AM


是的。现在63, 然后70, 77, 84, 91, 最后如何?全没了,留下来的是小孩,和别人的记忆。但那些记忆随着时间,也都没了。
那啥是重要的那?
p
peanut.butter
35 楼
参加同学会不是为了联络感情,一起回忆青春吗。
怎么变成研究怎么给人分三六九等了 ---发自Huaren 官方 iOS APP
l
loogii
36 楼
建议lz加上这些成功同学的家庭背景什么的,然后都是几十年代生人,我身边咋没这么多成绩不好的同学飞黄腾达的,我妈那一辈倒很多这样的
w
wrench
37 楼
只想说现在的公众号实在是太多了
s
ssxx18
38 楼
刻舟求剑。现在和未来的情况能和她同学成长的环境比吗?完全没有可比性。
海贝
39 楼
我认真读完了,觉得写得挺好。
E
Ethangirl
40 楼
写这么长都没有看完。说了半天原贴主还是以做多大领导,赚多少钱来决定过的好不好。从头到尾没有提这些人家庭生活怎么样,或者是否健康是否幸福。本来以为20年以后的同学聚会有点更深层次的领悟,搞了半天还是比名气地位房子。。。
小仙女
41 楼
讲了很多 有些有道理。说来说去鸡汤也没啥干货。混的好的因为当时买了几套房。估计很多人有这份投资红利 但是和人生啊。以后的育儿啊之类的有什么参考价值呢。 还有老房子着火的。也不知道是个什么观点。
月亮的雨
42 楼
买一套房变成买多套,好像只是运气。
t
tidewater
43 楼
先赞👍美女图。

当然我班女生就不指望了哈哈哈😄
t
tidewater
44 楼
太假了,一个班好几个都是身价上亿的,还说普遍现象。这样中国大概有10%亿万富豪
ywu130 发表于 10/5/2019 8:23:18 AM

就是呀,人家重庆一个县的中学班级,又是亿万公司高管,又是世界五百强财务总监(全世界只有500个),又是大公司总裁。。。我们班同学怎么大都是普通人,弱爆了。
还有为了给卖楼小伙冲业绩,全款房变首付买几套房。。。这不是童话?咱有那钱也得算算每月月供才行吧。买房这么大事,又不是去超市赶上酱油促销,咱多买一瓶给促销员冲个业绩。

Cybercat 发表于 10/5/2019 9:32:07 AM

人家是重庆姚班!!
b
baobao557
45 楼
想说现在一批人是借了时代的发展。才会得出跟优胜劣汰关系不大的结论。但这个前提未来很可能不成立了。不顾虑焦虑,但是对逻辑有点执念。
Confuse 发表于 10/4/2019 11:09:43 PM

对,这样的时代机遇可遇不可求。这一代人之前和之后别说优胜劣汰,连出身都有重大影响。
哈根达斯冰淇淋
46 楼
讲得很对,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哈根达斯冰淇淋
47 楼
观点就是人生很长,变数很大,一开始推那么猛也没用,抓大放小随机应变


讲了很多 有些有道理。说来说去鸡汤也没啥干货。混的好的因为当时买了几套房。估计很多人有这份投资红利 但是和人生啊。以后的育儿啊之类的有什么参考价值呢。 还有老房子着火的。也不知道是个什么观点。

小仙女 发表于 10/5/2019 12:55:00 PM
彪猫
48 楼
单纯羡慕这种明明两段话能总结出来的事结果写了2万字的本事。
r
rosemary
49 楼

就是呀,人家重庆一个县的中学班级,又是亿万公司高管,又是世界五百强财务总监(全世界只有500个),又是大公司总裁。。。我们班同学怎么大都是普通人,弱爆了。
还有为了给卖楼小伙冲业绩,全款房变首付买几套房。。。这不是童话?咱有那钱也得算算每月月供才行吧。买房这么大事,又不是去超市赶上酱油促销,咱多买一瓶给促销员冲个业绩。

Cybercat 发表于 10/5/2019 9:32:07 AM

估计卖楼小伙也贡献了肉体
r
rainbowlamb
50 楼
这些信息不需要去同学会就能获得更大的样本吧

这种人生起伏之类的东西在一个班里的小样本也没什么参考意义呀
n
nasdaq
51 楼
吹吧,还500强CFO?
m
maplesugar2012
52 楼
现在的公众号真没有啥有营养的东西
h
hive
53 楼
很假的文章,看了1/3就弃了。这一代人的成绩很多是赶上了好时候,同样的做法换个环境多半没戏,就不要刻舟求剑了
54 楼

就是呀,人家重庆一个县的中学班级,又是亿万公司高管,又是世界五百强财务总监(全世界只有500个),又是大公司总裁。。。我们班同学怎么大都是普通人,弱爆了。
还有为了给卖楼小伙冲业绩,全款房变首付买几套房。。。这不是童话?咱有那钱也得算算每月月供才行吧。买房这么大事,又不是去超市赶上酱油促销,咱多买一瓶给促销员冲个业绩。

Cybercat 发表于 10/5/2019 9:32:07 AM

联系作者考上了南方某211……这句的语气
就知道这文章得眼界高低了……
f
flyingplate
55 楼
现在自媒体就是垃圾。
m
miniturky
56 楼
我中学的同学也都很优秀,一半的都出国,有的在国外有自己的公司,有的进了投行,我听上去也不错,做了tier1的发考题,收入可就少多了
在国内的也不错,要不父母原本就是高层,进了国家机构,要不早早的在大学就下海,开了科技公司
y
yuwing
57 楼
回复 1楼lap的帖子

作者关于杨舒平/何江 的论述 实在忍不住 发表一点我的拙见:
作者有一丢丢的 事实和观点不分
你说杨浅薄 这是你的观点
你说大部分人都知道的空气和自由 这就有点 观点和事实不分了
我的观点:墙内的大部分人 应该不知道自由
另外 切不可轻易拔高道德标准。利己主义是个中性词 不要将它污名化 只要不是以损人为前提 不影响他人和社会利益 就让ta精致地去利己吧 挺好的 对社会也好(国富论 对此有更详细论述)
杨也根本没有义务 去“有下文”(为政府改进空气质量 自由思想 出谋划策?这不是她的责任)
何江能表达出美好愿景 愿意奉献 奋斗 当然值得赞扬 但是要注意 怎么赞美他的精神都不过分 却不可以道德绑架 去批评杨没有达到 子贡(孔子的学生)式的高风亮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