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cury News》报道 根据南加州新闻集团(Southern California News Group)对加州公务员退休基金(CalPERS)数据的分析,2018年,每年领取至少10万美元养老金的公务员数量飙升至2.6万多人,标志着整个系统都出现了“巨大的压力。” 这种“体系内”才有的养老金,往往还会激起私营公司员工的“养老金嫉妒心理”,因为他们在自己的黄金岁月里必须依靠401(k)计划和社会保障基金来获得退休后的收入,而且这笔钱要少得多。
报道称,今年的平均社会保障福利为17532美元。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的数据,大多数美国人在他们的黄金工作年限都挣不到一年10万美元的年薪,更别说退休后了。 加州城市联盟(League of California Cities)表示:“养老金成本上升将要求各城市在未来7年将支付给加州公务员退休基金的普通基金比例提高近一倍。对许多城市而言,养老金成本将大幅升至不可持续的水平。” 002 在美华人掀“退休回国养老潮” 因此,也许是看到退休金“不靠谱,”据联邦社安局数据,在美国,每年大约有35万名退休人员选择移居海外养老。
“在美华人掀“退休回中国养老潮” 三大原因曝光!美国退休金存争议 何去何从?”:https://posts.careerengine.us/p/5d49f28813d0d062d43b9180?from=marquee
退休金是不少人在退休后唯一的收入来源
然而
还是有不少人在辛辛苦苦奋斗了一辈子后
得到的退休金甚至不能满足自己的日常开支
因此,近年来
有不少华人都开始盘算着在退休后
回到中国养老了
小洛将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001
美国退休金存争议
在美国,退休金制度其实一直存在着不少争议。
在美国退休的老人,通常有3种退休金形式可以选择:
联邦政府的社会保障金(Social Security)
职业退休金(Pension)
以及个人储蓄。
比较特殊的情况是,如果你是加州公务员的话,会有公共退休基金CalPERS领取。
然而,这几种退休金的“前途”都十分堪忧。
据BBC报道,这三大退休金来源的问题是:
社会保障基金入不敷出,按目前的进度预计将在2037年破产;
个人储蓄受到华尔街金融风暴的严重冲击,很多美国人的理财工具和地产价值缩水;
至于职业退休金,越来越多的私人公司不再像以往那样安排传统的退休金计划,于是政府公务员和工会的巨额退休基金成了最后避风港。
那么加州公务员的退休基金又是什么情况呢?
据《Mercury News》报道,加州公务员退休基金内的人数近几年来“激增,”导致纳税人需要缴纳超过10万美元的2.6万份政府养老金,这个数字是2005年的13倍。
《Mercury News》报道
根据南加州新闻集团(Southern California News Group)对加州公务员退休基金(CalPERS)数据的分析,2018年,每年领取至少10万美元养老金的公务员数量飙升至2.6万多人,标志着整个系统都出现了“巨大的压力。”
这种“体系内”才有的养老金,往往还会激起私营公司员工的“养老金嫉妒心理”,因为他们在自己的黄金岁月里必须依靠401(k)计划和社会保障基金来获得退休后的收入,而且这笔钱要少得多。
报道称,今年的平均社会保障福利为17532美元。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的数据,大多数美国人在他们的黄金工作年限都挣不到一年10万美元的年薪,更别说退休后了。
加州城市联盟(League of California Cities)表示:“养老金成本上升将要求各城市在未来7年将支付给加州公务员退休基金的普通基金比例提高近一倍。对许多城市而言,养老金成本将大幅升至不可持续的水平。”
002
在美华人掀“退休回国养老潮”
因此,也许是看到退休金“不靠谱,”据联邦社安局数据,在美国,每年大约有35万名退休人员选择移居海外养老。
近年来,也有不少华人选择在退休后回国养老,原因有三:美金抗用、医疗便宜、氛围亲切!
医疗便宜
对于退休的老人来说,医疗制度绝对是退休后需要考虑的头等大事。然而,在美国,医疗制度是一直被居民们所诟病的。
天价医药费、预约医生要等几个月···医疗费用也不是每个人都支付得起,看病对于老年人来说不是一件“等得起”的事情,那怎么办呢?
一名从台湾移民来洛杉矶的王先生表示,他已经计划好明年就搬回台湾养老了,因为“医疗保险费用涨得太高,快要负担不起了。”
这名王先生表示,当初来美国是为了孩子们的教育,现在孩子们都长大了,他的任务也算是完成了,但是年纪大了,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医疗保险的费用又涨得太快,他觉得担子太重,不如回台湾落叶归根。
王先生说:“台湾医疗费用便宜,医生的专业水平也很不错。最重要是预约速度很快,这样我的退休生活质量有保障。”
另外一名华女凯莉也表示,现在国内生活便利,看病也不贵,回国养老是一个好的选择。
凯莉说:“去年我在美国,医生诊断出我有肿瘤,必须住院做手术治疗,然后给我开了个几十万美金的天价账单,预约的时间还要等到一个月之后才能做手术!”
凯莉表示,随后她决定回国内治疗,每隔3个月再回一次美国,现在身体也在逐渐康复当中。
美金抗用
早在2007年,就有媒体报道过海外华人掀起回中国养老热。
当时有来自美国硅谷的华裔购房团在苏州签约买下了23套国际公寓,购房者都是在硅谷生活15年以上的华裔人士,大部分为从事IT业的工程师。
这些华人们表示,“以后想要回中国来养老。”
此外,按照现在的汇率来看,在美国赚美金,再把钱存起来拿到中国用,怎么样都是“划算的。”
一名华人梁小姐表示,她每月都会将收入的一部分寄回中国,把钱存起来,好等着以后回国养老。
氛围亲切、生活质量好
最后一个原因就是氛围亲切了。
对于华人移民来说,除非是年少时赴美读书的年轻人,如果是中年或老年才过来的华人,想回中国养老的人不在少数。
一名居住在辛辛那提的施小姐表示,“现在中国国内大城市的生活很舒服,吃住条件和国外没有什么差别,而且对老年人来说,生活习惯比起国外还更容易适应。”
不仅如此,在国内,安全的治安环境、熙熙攘攘的人群、下楼就能买到日用品的生活,着实让很多老年人向往。
毕竟人到了一定的岁数,都不想被孤单围绕…
谁来供养?中国老人已超2亿 2050年将达4.87亿 占总人口34.9%
新报告指出,自中国于1999年进入高龄化社会到2018年,这19年以来高龄人口增加1.18亿人,也是全球唯一一个高龄人口超过2亿人的国家。预计到2050年前后,中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9%。
据《法新社》报导,报告指出,2018年年底中国高龄人口达总人口17.9%,约共有2.49亿人,光是2017年内成为高龄的人口就超过1千万,足见高龄人口增长之快速。在1999年至2018年间,中国高龄人口增加了1.18亿人,目前是全球唯一一个高龄人口超过2亿人的国家。
中国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王建军在中央和国家机关离退休干部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大讲堂做报告时说,预计到2050年前后,中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9%,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也就是说全球每4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
9月11日,中共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出台城乡居民医保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报销政策,即对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的3亿多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将其在相关用药目录范围内的门诊用药统一纳入医保支付,报销比例将提高一半以上。
会议还表示,将推动国产降压、降糖药降价提质。加快推进集中招标采购,扩大采购范围,降低购药成本,推行长处方制度。这也有利于强化预防、减少大病发病率,有利于医保基金可持续。
“他们说那么多,最后一句话很关键,医保资金已经不能像以往一样继续运作、持续下去了。”原山西润泽医药有限公司业务代表赵明说,官方所称有利医保基金可持续,“这是中共委婉的说法,实际医保资金已陷入枯竭的困境。”
据资料,中国的医疗投入主要有三部分,政府支出、社会支出、及个人支出,而这三部分都依赖整体经济的增长。宏观经济决定了政府能投入的限度,微观的企业盈利决定了社会能支出的限度,个人的医疗卫生消费支出受制于收入的约束,而中国整体的经济正处于持续的下滑,企业倒闭潮员工失业潮在不断发生。
中共自2006年以来建立起了城镇职工、城乡居民、新农合三大医疗保险体系。目前,中共将城乡居民和新农合逐步实现两保合一,变成两大医保体系,其中,城镇职工主要依靠公司和个人收入按照一定比例计提,城乡居民及新农合则靠政府财政的补贴。
赵明表示,中共虽然建立了这些医保体系,但它在这块的真正投入并不多,“而现在老年化越来越严重,青壮年越来越少,国内人健康状况也越来越堪忧,再加上官员的挪用贪污,医保资金基本都耗尽了,现在他们已经支撑不了了。”
赵明还表示,从中国医保不能及时的报销,不断调正药品的报销种类等,也可以看出中国医保已陷入困境,“现在就是拆东墙补西墙。”
美国67退休,然后68回国养老的话,就国内那个空气和饮食质量甚至水质,没病过几天就有病了
股市及楼市前景真的无限好?如果中国人口危机真的提早来临,相信会严重影响经济竞争力,资产价格也难以大升。
外国传媒报道,网上数据公司Global Demographics与数据分析公司Complete Intelligence联合发表最新研究报告预警,中国人口很可能在2023年(即4年内)就会达到顶峰,较中共官方预计的2029年提早足足6年。
Complete Intelligence创办人兼行政总裁Tony Nash说:“我们见到的是人口增长下跌速度非常非常快!虽然目前有估计是10年后人口增长才见顶,但我们看到的事实是不会太久。”
报告指出,导致中国出生率下跌的原因是出现了“孕妇悬崖”,即适龄而又愿意生育的产妇数量下跌。若以15至49岁能生育的妇女为基准,2018年约有3.46亿人,它们诞下1,520万名新生婴儿;惟研究预测,到了在2023年,能生育的妇女将减至3.18亿人,按推算,新生婴儿的总数也会降至1,330万。
其实,中国政府早就明白问题所在,在2013年底开始放宽“一孩政策”,惟成效不大。报告指出,这证明了中国的母亲们根本就没有意欲再生,即家庭对孩子的需求没有被“一孩政策”抑压,不少夫妇们早就不想有多名小孩。
事实上,数据显示,自中国放宽“一孩政策”,容许家庭有两名小孩后,新生婴儿并没有显著增加。在2015年,每1,000名女性当中,就有45.6名婴孩,2016年则是49.9名,当年正值中国政府全面放宽每个家庭能拥有两名小孩。不过,政策带来的刺激作用十分短暂,在2018年,每1,000名女性当中,只有43.9名婴孩,明显低于2015及2016年,总出生率更按年大跌12%。
Global Demographics创办人Clint Laurent指出,中国虽然成功地稳住了总人口,但放松“一孩政策”的时机迟了!目前已出现适龄产妇短缺的问题。
Nash更指出,中国政府目前已无计可施,除非每名适龄女子很想要更多小孩,但随着中国变得富裕,她们不太愿意。
【对经济影响大】
报告指出,中国经济过去数十年能高速增长,“人口红利”是关键之一,如果年轻人口持续减少,势必对经济构成负面影响。Nash指出,婴儿及儿童产品将首当其冲,企业将会“打争取市场份额的仗”,而不再是“蛋糕愈做愈大”,意味着竞争将愈来愈激烈。
Nash警告,中国市场与美国有明显不同,美国拥有巨大的“千禧一代”市场,而中国在二次大战后有一次极大的婴儿潮,但之后“一孩政策”使人口出现“空洞”,令市场规模确实继续下滑。
因此,报告指出,学前市场,例如玩具及日间照顾将受到重大影响,公立及私营学校在未来都会受学生人数减少影响,之后就是消费市场,因成家立室的人数显著减少,年轻一辈会成为与父母共住的“依赖一群”,该比例按推算,将在2023年之后持续。
报告又预期,除了中国,在2023年后,整个北亚,包括南韩、日本、台湾,都会面对人口见顶。更重要的是,北亚占据着全球约35%工业生产,如果该比例持续,相信必须要自动化才能解决人手短缺问题。
再者,中国缺乏劳动力“新兵”,劳工成本将很难与全球竞争,相信绝大部分低端工种将搬迁到孟加拉和越南等,贫富悬殊亦是重大挑战。
我会。
小时候在国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在每1~2回国一次,再选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不会很糟糕
美国有medicare,最差还有medicaid,有各种长期治疗的保险可以买。一般中产,有了medicare,自己多买一两个保险也够用了。有自己的房子,哪怕没有也能租房。不用住大城市,小地方就行。在中国,如果家乡是北上广,怎么住?有这身价,在美国也不会过的差。不住北上广,住外地小地方还不如住美国大农村呢。
美国老年人各种慢性病癌症还不一样是无恙无恙的
中国现在哪里有山清水秀的地方?有的话一定远离人群,各种基础设施,医疗设施都跟不上的地方。跟美国大农村不同。美国住蒙大拿,Idaho这种农村地方,基础设施,医疗都有保障的。中国农村跟城市的资源差距,是巨大的。再加上人生地不熟的,法制也不健全,当地人不吭你,坑谁?
我们那已经成为癌症县了。。。。悲伤
环境好,空气好,生活方便的地方多了去了!
买得起高端商业医疗保险的, 国内有房的, 可以考虑回国养老
我也是这样打算的,等娃独立了就可以回国爽了,也能多照顾父母。
几个从小到大的死党聊天的时候也说将来要一起养老。将来几个好朋友一起逛街聊天做运动。嘿嘿。
小病在国内cash治,也不贵。大病回来治呗。
回国去和父母住一起呀。正好顺便照顾好父母。
我也会。
就我的观察,老人年纪大了都喜欢搬到孩子身边,不会自己去中国,尤其身体不好的时候。买的起高端医疗的,买的起房的,基本上孩子在哪里都能跟去。
中国将来的医疗会非常贵非常贵,因为无数人打破头要争抢,人工也会非常贵非常贵,因为遍地是老人。
回去短期visit可以,长期定居养老就算了吧。况且我们的子女都在美国,你会回国养老?
孩子愿意回高墙国,连gmail,google都用不上?再说高薪对高房价的地方,没什么吸引力
要靠工资生活的回大陆。。。中国就业市场是很狼性的。
中国的高薪也是人民币,贬值就贬掉了。
有房子怕什么。
never say never. 亚裔很多人在35-40会碰到职业天花板, 被外派回国可能会是最好的选择。 我的两个大藤毕业的abc朋友, 都回上海了。 结果爸妈还得每半年回国给他们看孩子,看着保姆。 说早日今日, 当初就不卖掉上海的房子出国了。
七八十岁年年飞了解一下,不如回国坐高铁动车
同意,外派回国做高管是有吸引力,但那也只是为了有一个做高级管理层的experience,好回来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往往是中国的管理经验没什么含金量,要回美国,就会到你原来的位置。我身边有好几例
现在国内的薪资真的是比预想的高多了。
文化还是不同的,虽然是亚洲,马来西亚更别提了。
对, 于是好多人就不回来了。
其实年纪大到一定程度,都是跟着孩子的,真的有个病需要照顾,外人根本靠不住。有钱的孩子去哪里就跟到哪里,尤其是美国受教育工资的,语言和钱都不是问题。
今年暑假回国,旁边坐的两个都是去上海工作的老美。
一个比较年轻,应该还没结婚。另一个岁数大点,一家人都在中国。据他们说,他们这种状况上海很多。聊一下他们也很喜欢上海的生活。对中国的态度。比版上这些反华id都正面的多。呵呵。
不出国哪来的外派呢。
热。 我以前的邻居就是这样的。我打算以后也这样。 :-)
干嘛非要用gmail和google啊,国内还有很多这没有的东西。
当然啊!自行车丢了半天就有警察找回来了。不会成为p2p难民,维权还被警察半夜砸门。孩子不会去上红黄蓝幼儿园被爷爷叔叔关照。享受在本国享受不到国民待遇,观点不正面才怪。你能吗?
回去问问你家的娃是愿意用Facebook还是用微信,用google还是百度?
被你说的这么好,老美岂不是都要举家搬迁去中国。
正常的陌生人遇到聊聊天无非就是生活琐事和吃吃喝喝。老外觉得上海很漂亮,生活很方便,有娃的那个特别提到觉得上海的教育好。
正常人不会像你这种天天用国内负面新闻和政治指导生活的。
这可不是新闻和政治,而是每个你口中的”正常人”的生存安全和财产安全。升斗小民,不是洋大人,不是赵家人,日常生活中遇到权利被侵犯,有没有可靠的公共机制让你寻求正义?
白垃圾不都往中国涌吗?中国对他们是天堂。
语言环境 生活环境应该会比较喜欢 找以前的 同学朋友 反正都是老了有时间 一起打牌出去吃饭一起玩 还是挺舒服的
我妈就天天出去打牌跳舞走步 过得很舒服
我爸也是天天出去玩 根本在家呆不住的
他们一点都不想来美国
虽然我们来美国这么久了 但确实还是觉得挺寂寞的
上网也都是中文的网页 电视也大多都看得中文电视英文的网站电视啥的 感觉还是隔了一层理解障碍
跟老美关系很淡薄 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感觉
我也是。在美国生活多年对老美喜欢的就是爱不起来。譬如棒球啊,橄榄球啊。看着老美又喊又叫自己就是激动不起来。年轻的时候忙工作忙生活忙孩子也没觉得什么。
等岁数大了,估计还是喜欢国内的文化生活。我父母公婆在国内都很自得其乐。上老年大学的,画画写字的,学唱歌跳舞的,还有结伴锻炼身体的,都挺乐呵的。这种群体感估计得在自己本文化语言氛围内才能实现。
证明你还年轻啊。
我的目标是15到20年。
我们这一代真到了75-85的年龄,应该是国内老龄化最严重的时候,我个人对回国养老很悲观,留在美国养老。
白垃圾也喜欢找外F大妈
太长远的事情到时候再考虑呗。谁知道到时候世界变成啥样呢。
回国照顾父母严格的说,的确不算自己养老, 算对下一个生活阶段的展望?
独生子女照顾老人就两条路可走。把老人接过来或者自己回去。老人不愿来的就一条路了。
年纪大了,最好还是君子之交。很多中国人一起的,大家互相攀比成风,很难淡定
那肯定,外国人在中国体验是最好,垃圾都被当宝供着。
可以看很多中文电视 中文网站 在网上灌水
几十年前来美国留学的比较惨 尤其是解放前的那些人
我出国的时候是ip电话刚开始起来的时候。给国内打电话已经不算什么负担了。
据说早几年没有ip电话的时候,打一分钟是几块钱。好多学生舍不得打电话。或者和家里约好,第一次铃响三下不要接,如果不响了就是没急事。如果🈶️急事就会再打。还听说新生不知道用长途聊天,月底收到几千块的大账单急哭啊。
属于selection bias.你在中国碰到的老美当然是喜欢中国的,他们很随性,不会勉强自己留在不喜欢的国家。我也碰到在中国呆不住回来的,对中国评价非常差的,说压抑
火锅大王之流的垃圾在国内都被供的高高的
没有说所有的老美都喜欢中国呀?
我在回前面的帖子,”高薪高房价”对有的人是有吸引力的。
是的 那时候打越洋电话非常贵。。
高薪有吸引力,高房价对在大陆没房的老美有啥吸引力,而且中国外汇管制,房子只有使用权。美国人有退路,不行立马走人就是了。
想想怎么可能回国退休:国内的高污染,高房价,高物价,高癌症发病率,差劲的医疗...加上子女都在美国,怎么可能回去。一年住上半年顶天了。 老头们同学里部级以上干部比例非常高,结果怎样:有了大病全都来美国看病。
也就是翻墙的韭菜意淫一下我们这些美国的华人回国养老,和楚人献曝,皇帝用金扁担一个道理。
再加上心脏病发作,救护车堵路上,大家都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