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冥想,我穿越成一个贫民,在京都李家打长工。每天劈柴扫地,挑水喂马,生活艰苦而又单调。但我不觉其累。不时会听到李家小姐在闺房弹琴吟词,其声婉转动人,宛如仙乐。直到小姐出嫁,我也没见过她的芳容。作为干粗活的下人,是不可能有机会进入小姐的生活空间的。后来金兵入侵,入伍抗金的我战死沙场。临死前脑子里仍回旋着《如梦令》。一千年快过去了,我依然惆怅不已。清照小姐,你在他乡还好吗? 《透明的蝴蝶》 花落以后 我的心空空如也 空空的花茎上 落着一只蝴蝶 那是谁也看不见的 透明的蝴蝶 在风里 蝴蝶扇动双翼 你不会知道 我的心正微微颤栗 你不会知道 我的空欢喜 silverblade 发表于 9/25/2019 8:00:55 PM
是的,而且李小姐在老家是出了名的野孩子,不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小姐…… 119ppp 发表于 9/25/2019 8:18:13 PM
李清照娘家是济南人,啥时候住过京都了 ---发自Huaren 官方 iOS APP pmmp 发表于 9/25/2019 8:02:29 PM
李清照是济南人。但她的少女时代是跟着父亲在京师汴京度过的。她最优美的那些词,就是在那时候写出来的。《如梦令》一出,整个京师轰动。作为历史的当事人,我远比你们了解细节。 silverblade 发表于 9/25/2019 8:22:43 PM
如梦令是追忆往昔之作,具体创作时间我忘了,写她的少女生活,而她的少女时代确实是在山东度过的,这个我绝对没有记错。以高中国学社副社兼主讲人的身份保证。 119ppp 发表于 9/25/2019 8:28:56 PM
我是历史的当事人,你不信。那么,你总是相信文献的吧。“李清照的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于汴京,优雅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京都的繁华景象,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除了作诗之外,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写出了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此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尧山堂外纪》卷五十四)。” silverblade 发表于 9/25/2019 8:34:56 PM [/url]
卷五十四内,条六十六到七十是关于李清照的,并无你所述其少居京都的内容,只有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句。原文链接如下可考。 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128378&remap=gb 119ppp 发表于 9/25/2019 8:53:27 PM
他爹搞党争成天跟人打架,她小太妹没人管作天作地。。 箕水豹 发表于 9/25/2019 8:58:10 PM
楼主你真是深谙华人论坛取标题的精髓,每次因为好奇心点了标题进来,都觉得:呃。。。真是没有一点点防备,又被骗进来啦说实话,这篇我又没读。对不起啊。一篇高雅的文学作品,配上貌似是狗血吐槽文章的标题,放在这个聊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地方,有点怪怪的。。。 hope2018 发表于 9/25/2019 8:36:04 PM
“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如果不是在京师,是不可能有这个场面的。那时交通极其不便,如果是在偏僻地方,作品流传开需要极长的时间。比如陶渊明的诗,一直不冷不热。用了一千年时间,因为苏轼的推崇,才获得了知识阶层广泛的认可。 silverblade 发表于 9/25/2019 9:25:52 PM
这首我喜欢。让我感谢你赠我空欢喜。 萏 发表于 9/25/2019 9:36:36 PM
她也真叫是小太妹,不然家里是元祐奸党,后来南渡丧夫又被传通金,再到后来二婚遇上老骗子,哪一关稍微柔弱点的妹子都过不去啊。 119ppp 发表于 9/25/2019 9:09:50 PM
诗人真是长情,多情又痴情啊!头发是不是都花白了呀? 零_零 发表于 9/25/2019 11:44:12 PM
尚能床否 riveroam 发表于 9/25/2019 11:50:35 PM
透明的蝴蝶,清冷,空灵,如梦似幻 阿蓠 发表于 9/26/2019 2:11:11 AM
不是。陶渊明的诗集,是他去世后昭明太子萧统亲自编的。萧统就是陶渊明粉丝。还给陶集写了序。极尽赞美。另外唐代牛人李白杜甫孟浩然都很推崇陶渊明。 luming 发表于 9/26/2019 11:25:06 AM
回复 1楼silverblade的帖子我为什么看到最后那句 “清照小姐,你在他乡还好吗?” 就忍不住想笑。 Jescly 发表于 9/26/2019 5:29:16 AM
这次冥想,我穿越成一个贫民,在京都李家打长工。每天劈柴扫地,挑水喂马,生活艰苦而又单调。但我不觉其累。不时会听到李家小姐在闺房弹琴吟词,其声婉转动人,宛如仙乐。直到小姐出嫁,我也没见过她的芳容。作为干粗活的下人,是不可能有机会进入小姐的生活空间的。后来金兵入侵,入伍抗金的我战死沙场。临死前脑子里仍回旋着《如梦令》。一千年快过去了,我依然惆怅不已。清照小姐,你在他乡还好吗?
《透明的蝴蝶》
花落以后 我的心空空如也 空空的花茎上 落着一只蝴蝶
那是谁也看不见的 透明的蝴蝶 在风里 蝴蝶扇动双翼
你不会知道 我的心正微微颤栗 你不会知道 我的空欢喜
李清照娘家是济南人,啥时候住过京都了 ---发自Huaren 官方 iOS APP
他认错门了,其实是给师师李小姐打酱油。。。
李清照是济南人。但她的少女时代是跟着父亲在京师汴京度过的。她最优美的那些词,就是在那时候写出来的。《如梦令》一出,整个京师轰动。作为历史的当事人,我远比你们了解细节。
如梦令是追忆往昔之作,具体创作时间我忘了,写她的少女生活,而她的少女时代确实是在山东度过的,这个我绝对没有记错。以高中国学社副社兼主讲人的身份保证。
我是历史的当事人,你不信。那么,你总是相信文献的吧。“李清照的少年时代随父亲生活于汴京,优雅的生活环境,特别是京都的繁华景象,激发了李清照的创作热情,除了作诗之外,开始在词坛上崭露头角,写出了为后世广为传诵的著名词章《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此词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京师,“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尧山堂外纪》卷五十四)。”
说实话,这篇我又没读。对不起啊。
一篇高雅的文学作品,配上貌似是狗血吐槽文章的标题,放在这个聊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的地方,有点怪怪的。。。
卷五十四内,条六十六到七十是关于李清照的,并无你所述其少居京都的内容,只有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句。原文链接如下可考。
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128378&remap=gb
他爹搞党争成天跟人打架,她小太妹没人管作天作地。。
她也真叫是小太妹,不然家里是元祐奸党,后来南渡丧夫又被传通金,再到后来二婚遇上老骗子,哪一关稍微柔弱点的妹子都过不去啊。
有人喜欢聊家长里短,有人喜欢聊琴棋书画。都是闲聊取乐,不分高低上下
“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如果不是在京师,是不可能有这个场面的。那时交通极其不便,如果是在偏僻地方,作品流传开需要极长的时间。比如陶渊明的诗,一直不冷不热。用了一千年时间,因为苏轼的推崇,才获得了知识阶层广泛的认可。
时间线是她十五六岁入京,写如梦令名动京华,十八岁嫁赵明诚,婚后不久父亲出事,夫妻别居。这么算来你当年在李家做工也就做了两年,然后大概去当兵了……
让我感谢你赠我空欢喜。
眼光不错。握手
今天的没有昨天的好,退步了
能把诗写好的,都是不守规矩的人
头发是不是都花白了呀?
李清照如果随父的话,基本是在汴梁。
晁补之给李格非写过一个有竹堂记,就是在李清照几岁的时候。有竹堂就是李格非在汴梁的居所。
尚能床否
老当益壮,一天三次没有问题
我为什么看到最后那句 “清照小姐,你在他乡还好吗?” 就忍不住想笑。
没有真情实感,空却也空的不彻底,像个野庙里的和尚,反复咀嚼自己尚未清净的六根。
你有眼光,赞一个
另外唐代牛人李白杜甫孟浩然都很推崇陶渊明。
她只不过是不喜欢闺阁的东西,更男孩子一点。tomboy 类。
否则不会苏门学士晁补之张耒都很赞叹---都是她爹地的好朋友。
原来如此。多谢指点。
容易让人想起光头李进的歌《你在他乡还好吗》,特别土的一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