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这个时段拆迁得赔偿成亿万富翁不合算把,人民币大贬值很快就不值钱了。即使不贬值被拆迁也不是好事,土地本来还可以世代继承下去,子孙辈靠这收房租都可以生活下去,被拆迁给一大笔钱管理不善可以一下子就败光。 chenchen01 发表于 9/23/2019 10:36:51 PM
作为市中心著名的城中村、深圳“旧改航母”,白石洲终于要拆除重建了,这是一场始于14年前的旧梦。 “海湾沙洲,山顶白石”,根据地方志记载,村前小山顶上悬立的一块大白石头是白石洲地名的由来。这片0.6平方公里的土地早已被符号化。对于原住民而言,它是故土、辛酸过往和通往未来的船票;对于“深漂”而言,它是梦开始的地方;在城市管理者看来,它如同深南大道上的脂肪瘤;在艺术家和学者眼里,这里又是创作和研究的沃土……白石洲如同一块五色石,不同的话语体系在这里交织。 同样缠绕在一起的,还有深圳这座“奇迹之城”的历史叙事和未来追问:不同的利益主体,如何在这里同“洲”共济?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延宕十多年的旧改如何破题?一座移民城市,如何让外来人口同步跟上城市成长的节奏,而不是在城市更新中被遗弃? 清租难题 白石洲横跨深南大道。路南是真正的白石洲村,紧邻世界之窗、深圳湾公园。路北则是此次列入拆迁重建范围的上白石、下白石等四个自然村。南北片区统称沙河五村,隶属沙河街道。和深圳其他地方一样,本地人是这里的“少数群体”,外来人口占绝大多数。高峰时期,这里住了15万人,被称为“深漂第一站”。 即便是一个初来乍到者,也很容易融入这里。地铁1号线白石洲站A口出来顺着沙河街往前走,一路上有便宜又美味的小吃,廉价而实用的生活用品,惠而不费的理发店、美甲店……二层高的江南百货是这里的地标建筑,门前的小广场白天是孩子们的游乐场,晚上则是广场舞爱好者的天堂。 握手楼、亲嘴楼林立,狭长的菜市场如同一条毛细血管连通整个社区。案板上,收拾得干干净净的鸡鸭鹅整整齐齐排列成行。这里拥挤不堪却又溢满人间烟火。 6月份开始,一纸清租通知打乱了这里的日常。已经签订了拆迁补偿协议的房东们用一张A4纸和大同小异的措辞通知租户:本村的城市更新工作已经正式启动,请在9月底之前结清租金和水电费搬离本楼。 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白石洲目前的二手房按楼梯房、电梯房区分,每平方米单价在65000~75000元之间,而周边华侨城的房价则在10万元左右。突然而来的巨大财富令人羡慕。但是,对原住民来说,这一天等待了太久。“白石洲的历史全是眼泪。”一位村民说。土地,是所有问题的根源,终于等到楼主这一天,保守估计,每户拥有房产的居民也将得到上亿拆迁款。 ximeng 发表于 9/23/2019 10:25:06 PM
据当地一位已经签约的村民透露,他家的拆迁面积在1200平方米左右,按照1:1.03的补偿标准,拆迁后将得到15套回迁房,其中7套是公寓。 miraclemd 发表于 9/23/2019 10:43:06 PM
每户?就算按1平米给10W算,也得有1000平米啊,难道这里每户都平均1000平米?不是一共才0.6平方公里么?满打满算600个1000平米。还得没有任何公共土地。 vraic 发表于 9/23/2019 10:47:43 PM
这些回迁房是有期限的,肯定不如土地有价值,特别是在市区的地。要不然他们怎么把房子换你的地呢 chenchen01 发表于 9/23/2019 10:49:24 PM
回迁房是迁回原地,如果不这样土地怎样变现?严格说这些土地都是国有的,只不过是宅基地,村民从没花钱买 miraclemd 发表于 9/23/2019 11:05:37 PM
怎么村民没花钱买?人家祖上买传下的。 chenchen01 发表于 9/23/2019 11:29:38 PM
中国81年宪法,所有土地归属国家。 weixin1234567 发表于 9/23/2019 11:54:59 PM
这些人真是要感谢国家感谢党,全世界这么不费力气暴富的真不多。作为普通韭菜只有羡慕的份。 wacxg 发表于 9/24/2019 12:29:57 AM
七月份回深圳听说深圳岗厦农民房拆迁一个村民拿了二十七套房,然后向媒体抱怨说有十几套租不出去,希望政府能帮忙出租,大家都说那你租金低于市场价肯定租得出去。还想起八年前认识一位从美国回深圳创业的大姐,为了帮儿子还洛杉矶的房贷,把白石洲的两套城中村的房子卖了,两套加起来好像是四百多平方吧,当时卖了一百五十万人民币,不知道她现在后悔不。 lailaiwangwang 发表于 9/24/2019 12:21:55 PM
外婆家住的老家农村都搞拆迁,老房子推倒,果园,菜地都收走了,每家赔偿了几套公寓和钱,现在人家没地可种了,没有农活,中年阶层倒是很高兴,住新房子,每天公寓楼下打麻将,用赔偿的那些钱度日。可是外婆老人家就比较郁闷,一生干活种菜地都忙习惯了,现在又不打麻将,没地可种,楼房公寓住不惯,每天楼下走来走去闷得不行。。。。 TeresaD 发表于 9/24/2019 3:53:57 PM
作为市中心著名的城中村、深圳“旧改航母”,白石洲终于要拆除重建了,这是一场始于14年前的旧梦。 “海湾沙洲,山顶白石”,根据地方志记载,村前小山顶上悬立的一块大白石头是白石洲地名的由来。这片0.6平方公里的土地早已被符号化。对于原住民而言,它是故土、辛酸过往和通往未来的船票;对于“深漂”而言,它是梦开始的地方;在城市管理者看来,它如同深南大道上的脂肪瘤;在艺术家和学者眼里,这里又是创作和研究的沃土……白石洲如同一块五色石,不同的话语体系在这里交织。 同样缠绕在一起的,还有深圳这座“奇迹之城”的历史叙事和未来追问:不同的利益主体,如何在这里同“洲”共济?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延宕十多年的旧改如何破题?一座移民城市,如何让外来人口同步跟上城市成长的节奏,而不是在城市更新中被遗弃? 清租难题
白石洲横跨深南大道。路南是真正的白石洲村,紧邻世界之窗、深圳湾公园。路北则是此次列入拆迁重建范围的上白石、下白石等四个自然村。南北片区统称沙河五村,隶属沙河街道。和深圳其他地方一样,本地人是这里的“少数群体”,外来人口占绝大多数。高峰时期,这里住了15万人,被称为“深漂第一站”。 即便是一个初来乍到者,也很容易融入这里。地铁1号线白石洲站A口出来顺着沙河街往前走,一路上有便宜又美味的小吃,廉价而实用的生活用品,惠而不费的理发店、美甲店……二层高的江南百货是这里的地标建筑,门前的小广场白天是孩子们的游乐场,晚上则是广场舞爱好者的天堂。 握手楼、亲嘴楼林立,狭长的菜市场如同一条毛细血管连通整个社区。案板上,收拾得干干净净的鸡鸭鹅整整齐齐排列成行。这里拥挤不堪却又溢满人间烟火。 6月份开始,一纸清租通知打乱了这里的日常。已经签订了拆迁补偿协议的房东们用一张A4纸和大同小异的措辞通知租户:本村的城市更新工作已经正式启动,请在9月底之前结清租金和水电费搬离本楼。
一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白石洲目前的二手房按楼梯房、电梯房区分,每平方米单价在65000~75000元之间,而周边华侨城的房价则在10万元左右。突然而来的巨大财富令人羡慕。但是,对原住民来说,这一天等待了太久。“白石洲的历史全是眼泪。”一位村民说。土地,是所有问题的根源,终于等到楼主这一天,保守估计,每户拥有房产的居民也将得到上亿拆迁款。
据当地一位已经签约的村民透露,他家的拆迁面积在1200平方米左右,按照1:1.03的补偿标准,拆迁后将得到15套回迁房,其中7套是公寓。
每户?就算按1平米给10W算,也得有1000平米啊,难道这里每户都平均1000平米?不是一共才0.6平方公里么?满打满算600个1000平米。还得没有任何公共土地。
当然是变现好。如果人民币大贬值,那租金更没多少了
羡慕嫉妒恨
这些回迁房是有期限的,肯定不如土地有价值,特别是在市区的地。要不然他们怎么把房子换你的地呢
盖好几层,面积就上去了
回迁房是迁回原地,如果不这样土地怎样变现?严格说这些土地都是国有的,只不过是宅基地,村民从没花钱买
这种真实太舒服了,投胎是技术活
怎么村民没花钱买?人家祖上买传下的。
中国81年宪法,所有土地归属国家。
也是
不像美国
不交地税就被赶走
你也不用自我安慰到这个地步吧?
土地上的房子归私人。
你是傻么?白石洲有平房么?早期的房子6、7、8层,后来都十来层的往上盖了。而且房子密密麻麻,哪儿像那些正规小区公摊就恨不得占了三分之一面积
国家有土地所有权
人家祖上买传下的?你在讲笑话吗?了解土共历史吗?
这个是必须的,当初分的宅基地,现在换成上亿人民币。
还想起八年前认识一位从美国回深圳创业的大姐,为了帮儿子还洛杉矶的房贷,把白石洲的两套城中村的房子卖了,两套加起来好像是四百多平方吧,当时卖了一百五十万人民币,不知道她现在后悔不。
另一个版本的是有四十几套房子,但找政府闹说没钱去装修要政府帮忙解决问题。。。
这世界真的有些人无耻可以超出想象
白石洲的村民不会像你外婆这么失落的,他们收房租收到手软已经很多年了,以前华为总部还在科技园的时候,刚到华为上班的很多都租白石洲的房子,就图上班近,这都是N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深圳房价也没上天,房租也没现在贵。
不要低估人的适应性,习惯了,让回去种地都不肯了,除了少数人可以例外。
我妈刚退休时,在家闷的很,还老想着再找点活干,现在她自己说都怕回想工作的时候了,说身体吃不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