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学霸夫妇的育儿经:“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精英”

B
BreakTheStatus
楼主 (北美华人网)


有这样一对家长:他们出生于中国台湾,年幼时便跟随父母移民到了北美。夫妇二人双双毕业于世界顶尖学府麻省理工学院(MIT),妈妈蒋佩蓉集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儿童成长力培训专家、教育类畅销书作家等诸多身份于一身;爸爸林为千在微软工作多年,是微软创投大中华区负责人、微软亚太研发集团运营总监。

但这两位当之无愧的精英学霸在养娃这件事上却十分“看得开”:他们教导大儿子,凡事不用争第一,要懂得享受当第二名;天资聪颖的二儿子几次被老师提出可以跳级都被他们拒绝,因为他们想让儿子拥有快乐平凡的人生,而不是被冠以“天才”的沉重标签;小儿子小学时,夫妇二人在事业顶峰的时候辞掉工作,带他环球旅行了近一年;


林为千(左)和蒋佩蓉(右)

这对似乎有些“任性”精英父母,却让自己三个孩子走着与大多数人向往的“精英教育”完全相反的道路。
性格里没什么竞争倾向的大儿子后来成为了父母麻省理工的校友,而聪明且有天分的二儿子只是随着性子去了美国一所普通的大学,小儿子明年就要申请大学了,他想申请美术学院将来从事动漫行业,夫妇二人双手支持。
到底是怎样的教育理念让夫妇二人放弃“精英教育”选择“逆潮流”育儿?
抱着这个疑问,我采访了远在美国西雅图的蒋佩蓉老师。蒋佩蓉现在是无数年轻女性的妈妈导师,出版的《佩蓉的妈妈经》和《丰盈心态养孩子》屡次登上家庭教育类书籍的畅销榜。她认为,教育首要的问题不是如何去教育孩子,而是家长如何进行自我教育。

看学霸夫妇这样养娃
2003年,因为丈夫的工作调动,蒋佩蓉夫妇带着三个孩子从美国来到中国定居,并坚持让汉字都不会认几个的孩子在北京公办学校接受教育。
“当时我准备回国的时候,我妈妈就跟我说,佩蓉,你千万不要浪费了这个机会,让你的孩子在国际学校白人英语的环境里,你既然有机会到了北京,你就要入乡随俗,要去学习当地的文化跟语言,不要浪费了这个机会。”

蒋佩蓉很小就从台湾来到了北美,在对有色人种存有偏见的文化中长大。蒋佩蓉的父母一再地对几个孩子强调,不要盲目崇拜西方文化,要汲取两种文化的精髓,并化为己有。蒋佩蓉也逐步地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中西方文化,并把这种理念传递给自己的三个儿子。

在蒋佩蓉看来,教育体制也是如此,中西方的教育体制各有优缺点。中国的教育可以让孩子很勤奋,不怕重复性的训练,让他们拥有耐力和毅力以及扎实的学习基础。美国的教育则更强调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我觉得两种教育体系可以中西合璧,让表面看来矛盾的体系相互融合,彼此平衡,而不是将问题两极化为东方和西方。”

2013年,蒋佩蓉和丈夫的事业都高速发展着。她没有预料到自己的书会畅销,变成“网红”作家后,工作量也剧增。丈夫林为千在微软的工作也是爆炸性增长。家里还有三个孩子,他们每天都感到精疲力竭。

“所以我们就‘任性’地决定在老二高中毕业去美国读大学的时候,辞掉工作,随着老二离开中国,带着老三彻底休息一年。”

蒋佩蓉的大儿子去麻省理工报道以前,也过了一个gap year(间隔年)。在这一年里他出版了一个原创的摇滚乐专辑,出版了一本小说,兼职做了家教,赚了5万多人民币,还自己去欧洲旅游一阵。

“因为间隔年,大儿子在大学都是比别的同学大一岁,也没有什么差别。所以我们就想老三还小,小学刚毕业,晚一点上学也无所谓。而且在旅途上体验到的,一定是书本里学不到的。”


蒋佩蓉一家五口

于是蒋佩蓉和丈夫就带着小儿子全球旅行了近一年。他们一起走过了整个北美、欧洲、还有中东。旁人可能觉得带孩子“休学”旅行非常任性,蒋佩蓉却觉得十分值得。“在旅途上我们有很多宝贵的亲子时间,儿子认识和了解了世界各地的文化和人们,这大大的提升了他的眼界和情商。我们也明显感觉到小儿子开朗外向多了。”

然而由于小儿子在国内的数学学得很好,内容较美国而言也是超前的,所以回到美国的教育体系以后,小儿子的数学一点都没有落后,再加上一路坐车坐飞机的时候,闲着就看着英语电子书,虽然儿子刚从国内的汉语环境转学到英语环境两年,他的阅读程度也没有落后同龄同学。因此,他就直接没有落后的进入他应该要进入的年级了。

最优秀的学生都是
来自比较民主的家庭

大儿子和小儿子都有了间隔年的体验,我问蒋佩蓉是不是认为间隔年对孩子很重要,每个孩子都需要去体验一下。

蒋佩蓉回答,这个提问本身就体现了国内家长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把教育变成了冠上“为你好”头衔的控制,忽略了孩子本身的需求和感受。

“没有什么一定应该去做,一定需要去做的事。只有孩子想不想,喜不喜欢去做的事。我的二儿子没有间隔年,他在大学过得也很快乐。教育没有一个公式,要看每一个孩子到底想要做什么,而我们做家长的就是帮助他们找到他们想要做的事,然后支持他们去做。我的育儿‘哲学’很简单,就是去了解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见。只要他们的想法不是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那就不妨支持他们,即使失败也是一次成长的机会。”

在做麻省理工学院的中国总面试官时,蒋佩蓉发现最优秀的学生往往都是来自比较民主的家庭。

“像麻省理工这样顶尖的学府,考察的早就不只是孩子的成绩,而是他需要有自己的特点。一个孩子要发展成这么与众不同,出类拔萃,他绝对不是一个考试机器。一个民主的、尊重孩子的家庭,才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的土壤,让他能够产生一些稀里古怪的想法,去探索自己想要探索的的一些事情。”

不仅是麻省理工,蒋佩蓉告诉外滩君,世界很多顶级高校看重的不仅仅是学生的成绩和才能。

他们寻找被很多所顶尖大学追捧的学生,不仅会有聪明的大脑(智商IQ),更会拥有高尚的人品(品商CQ)、较高的情商(情商EQ)和较强的抗压能力(逆商AQ),也就是新时期的“4Q”。他们认为,4Q健全的孩子有优势在全球化竞争中脱颖而出。

“每一个学校都会根据自己的文化、价值观等来录取匹配自己的学生,所以我也不能一概而论说所有的学校都是需要挑选4Q高的孩子。我只能说拥有着高4Q的孩子,通常都会被所有很多所高校争抢。”


蒋佩蓉一家

家庭关系好了
孩子教育问题就没有了

蒋佩蓉在一次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上说:“东方的一些教育理念里面,孩子是一张白纸,大家比较关注怎样把孩子塑造成我们想要他成为的样子;在西方,孩子是一份要我们打开去发现的礼物。所以我们要如何提升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来配上这份礼物,而不是如何让我们的孩子成为配得上有我们这样父母的一个孩子。 ”
许多家长喜欢帮孩子规划好所有道路,规避一切风险,孩子一直生长在温室,直到他们离开父母到了国外,才发现问题来了:他们不知道如何与人打交道、不知道如何面对失败...各种“美国名校学生因学业压力大轻生”“留学生斗殴被开除”等新闻早已屡见不鲜。

蒋佩蓉认为,家长要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不断的调整自己的角色。

“孩子小的时候家长是教师、教练来训练他够具备基本的生活能力,比如如何做家务,如何管理金钱,如何交朋友,如果骑自行车如何搭公交车。孩子慢慢长大到了青春期,家长应该从教练成为孩子的顾问,当孩子有困惑是给他解答,有青春期的萌动时给他建议,但是他要不要采纳你的建议,这个就是他的自由了。然后家长要从顾问成为孩子的拉拉队长跟粉丝,不需要过多参与孩子的生活,在旁边为他加油助威就好。”

蒋佩蓉说,一个人最基本的需要就是归属感,而归属感来自被爱跟被接纳。每一个人,无论你是一个怎么样特殊的人,这都是最为基本的需求。“但很多家长都忽略这个作为人类最为基本的需求,把我们的爱变成有所保留的爱,变成有条件的爱。他们只接纳孩子的成功,不接纳孩子的失败,这让孩子没有归属感,缺乏来自家庭和父母的安全感,于是愈加叛逆。”

做父母的本质,是给孩子供应一个爱、还有接纳的环境。“我们是孩子一辈子的父母,我们要让孩子在这种关系里面被折磨还是得到满足?如果我们都不接纳自己孩子,执意想把他塑造成我们想要的样子,那还有谁会接纳他?”

精英教育也有代价

在蒋佩蓉的三个儿子当中,二儿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展露出过人的天赋和智商。老师几次提出二儿子可以跳级,都被蒋佩蓉拒绝了。

蒋佩蓉说,二儿子虽然智商发展得很快,但是情商的发展却远远没有跟上。“所以我们希望他能够在同辈群里一起成长,有正常的社交环境去发展情商。我们也不想他被贴上‘天才’的标签,成为一个异类,活得在众人对他的期待中。这样太累了。”

蒋佩蓉的一番话让我十分感慨。在中国,家长们不知是出于虚荣还是出于他们认为的“为孩子好”,他们似乎很享受孩子被贴上各种标签:“小天才”“神童”...每年高考,都会有“13岁女生参加高考,被某某大学录取”这类新闻的出现。

且不谈有些孩子是真“神童”,小小年纪参加高考就考了六百多分被名校录取。有的提前四五年参加高考的孩子根本就只考取了普通本科甚至普通专科的分数,如此明显的揠苗助长,让人们为那些懵懂的孩子感动痛心。

“我在MIT有一个非常好的同学是,他14岁考上麻省理工,但他是我们同学群里面最难过的一个,因为与周围同学的年龄差他总是交不到女朋友,在社交方也屡屡碰壁面。我们要做作业的时候会去寻求他的帮助,但是一起出去玩的时候,他都跟不上,我们逐渐也不叫他了。所以我一直认为,并不是智商高就拥有了最好的的人生,让他有一个快乐平凡的人生,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祝福了。”

蒋佩蓉说到的“快乐平凡的人生”,又触动到了我。这真的是中国的许多家长最缺乏的一个观念——他们太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精英了。 他们从来都不觉得平凡其实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儿,“你怎么能平凡,你要成为精英,你要名校毕业,高薪工作,你才算得上成功的人。”

而平凡这个词,在很多家长眼里,几乎已经成为了成功的反义词。

“部分人对成功定义真的很狭窄,我觉得对于一个人,成功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什么是做最好的自己呢?“去发现自己的爱好和热情,能够用自己的爱好喂饱自己,一生都在认真做自己最热爱的事情,这个就是成功了,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能够说一个成功的厨师是输于一个成功的工程师吗?我觉得未必。”

的确,不管是中国家长还是中国学生,都容易活在世俗对于成功定义的框里,如此狭窄的一个框,当你身处这个浮躁的环境,好像真的很难跳脱出来。

“所以就要脱离完美主义,厚脸皮一点,不要去管别人怎么样看你。”蒋佩蓉笑着说:“我觉得我跟先生能够上MIT,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能够抗拒这些别人对我们期待,我们才能用比较平和自信的心态去学习、申请、和面试。所以我们也想让孩子能够有一个自由的环境去发展他们自己。


三儿子的作品
蒋佩蓉的三儿子,明年就要申请大学了。“他想上美术学院学画动漫呢,我们全家都全力支持。做着自己喜欢能够倾注热情的事情,才是真正的幸福啊。让孩子根据别人的剧本来活出自己的人生,这是多么浪费又可惜的一件事。”
q
qqzjqqzj
2 楼
那就不希望呗 so what ---发自Huaren 官方 iOS APP
3 楼
最后那张图 脑子里都是 黄金水……
t
tryndamere
4 楼
但是他们的儿子已经很优秀了
o
oldyouth
5 楼
真是何不食肉糜 ---发自Huaren 官方 iOS APP
J
JXWXZ
6 楼
有点虚伪
b
blanch23
7 楼
在子女教育方面,台湾人民一直贩卖鸡汤,感觉一直挺焦虑。
f
freshairy
8 楼
一切都是命,顺其自然。
B
BreakTheStatus
9 楼
听着太假了
C
ConnieBear
10 楼
这是老大把legacy名额用完了?
小红薯
11 楼
这对夫妻事业都不错,但也就是跟普通人比,算不上什么大牛。真的不理解为什么他们的育儿经值得长篇大论写出来。Who Cares他们怎么育儿。还有一点就是,他们经济条件也不差,但完全对自己身材形象没什么管理,年纪不大身上肉都松了,穿得也一言难尽。消停点不好么。
l
liangxiang
12 楼
台湾人太虚伪,明明是研究透了美国教育体系,为了孩子成为精英搞了一堆花活。
L
Lilou
13 楼
说的很好。和富不过三代有着同样的深意
t
twptwp
14 楼
进来学习
j
jenny945
15 楼
能在事业顶峰的时候辞掉工作玩一年说明还是有钱,如果一堆账单等着付,小孩做啥都不行,看他们还会这样灌鸡汤。
苏芳紫
16 楼
前提是孩子天资聪颖啊,我娃如果天资聪颖,不管是学习或者体育或者绘画音乐,随便有个突出的我也不担心,就开始佛系了好吗。
顺带我呵呵一下台湾人的民主。
s
shoppingisfun
17 楼
看到gap year就笑了。
gap year不就是精英标配嘛。
起源就是欧洲公子哥儿们上大学前周游世界,
后来中产附庸风雅沦落成高中毕业后暑假出去玩。
此心安处是吾乡
18 楼
我就是来取经的!
d
dandan2012
19 楼
我们公司老中的孩子都是ivy,有mit,哈佛和康奈尔,一个个都低调得不行。我问问育儿经,发现孩子基本就是基因好,自推型,父母民主,从来不强迫做任何事情。可是给我家打扫和搞yard的两户墨西哥人,也是从来不强迫做任何事情,但是孩子一个在帮人搞装修,一个在工校当老师。我没有歧视任何人的意思。我觉得其实就是父母基因,父母眼界很重要,民主当然好但绝对不是主要因素。
---发自Huaren 官方 iOS APP
x
xxhz0909
20 楼
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源于父母个人的经历。这对夫妇进过最好的大学,见过最精英的人群,自己事业也比较成功,所以藤、天才在他们眼里没有那么高大上。周围推的最凶的,都是没有“been there, done that”的父母。眼界问题。
F
Foodstar
21 楼
我觉的很有道理啊,怎么一帮冷嘲热讽的回贴 ---发自Huaren 官方 iOS APP
v
vegetarcat
22 楼
站着说话不腰疼
D
Dr.Evil
23 楼
知音微信体?
p
pattyandbump
24 楼
虚伪得让人想笑,台湾人果然是贱到极点
a
arie
25 楼
就是基因好了,社交圈子在那个层次了,不管怎么带的娃都完全可以写出来作为一套育儿理念来说教别人。无非是有那个底气。
同意前面说的无非就是何不食肉糜而已
s
shoon_yee
26 楼
但是他们的儿子已经很优秀了
tryndamere 发表于 9/15/2019 10:53:47 PM

意思就是他们的孩子是天生聪明绝顶😅
说来说去,我们普通人还是要管孩子,谁让我们生出普通人家普通资质的孩子😂 ---发自Huaren 官方 iOS APP
村姑一枚
27 楼
花了五秒钟浏览,跟做托福阅读似的,完全不用看文章,直接做题,结论就是“bullshit”
i
imniz
28 楼
老二被耽误了
千夜
29 楼
妈妈蒋佩蓉集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人家把名校入学规则那一套搞的门清。孩子必须搞出点不走寻常路的动静。

另外,不一定是民主的家庭容易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很可能是优秀的学生家长比较容易民主。娃自推学习好,又爱好正面积极的业余爱好,很容易民主的。

☆ 发自 iPhone 华人一网 1.14.04
W
Wangxiaoming
30 楼
小编征求人家同意了嘛就瞎煽情。。
嘉菲猫
31 楼
台湾人从美国到北京,都是叫回“大陆”不叫“回国”
b
bubblekim
32 楼
谁可以给我解释一下总面试官这个职位
j
jiajia2018
33 楼
我们公司老中的孩子都是ivy,有mit,哈佛和康奈尔,一个个都低调得不行。我问问育儿经,发现孩子基本就是基因好,自推型,父母民主,从来不强迫做任何事情。可是给我家打扫和搞yard的两户墨西哥人,也是从来不强迫做任何事情,但是孩子一个在帮人搞装修,一个在工校当老师。我没有歧视任何人的意思。我觉得其实就是父母基因,父母眼界很重要,民主当然好但绝对不是主要因素。
---发自Huaren 官方 iOS APP
dandan2012 发表于 9/16/2019 7:38:40 AM

嗯,这个比较接近现实。民主得家庭,确实就是你说得这样,有人成为精英,有人在做体力劳动。
j
jiajia2018
34 楼
我觉的很有道理啊,怎么一帮冷嘲热讽的回贴 ---发自Huaren 官方 iOS APP
Foodstar 发表于 9/16/2019 8:14:01 AM


我也觉得其实说得还是蛮在理得。尤其对于相当多数得中产华人家庭来说,颇为值得借鉴。

我周围得大多数家庭,也都是比较高学历,很多名校出来的。这些家庭的孩子确实也基本上都智商很高。但是普遍来说,这些孩子的发展和走向有太多父母的意愿趋势,有的孩子比较听话,事实上,大部分的孩子比较听话,对抗父母意愿的并不多,所以走的路,也很大程度上反应了父母的愿望和见解。对于这样的教育模式,这个帖子所说的其实还是蛮有点借鉴的意义的。
扶苏
35 楼

嗯,这个比较接近现实。民主得家庭,确实就是你说得这样,有人成为精英,有人在做体力劳动。
jiajia2018 发表于 9/16/2019 11:53:08 AM

说实话做体力劳动也没什么不好,尤其是手艺活。以后的职场,谁知道哪些职位还在,哪些就没了?所以我觉得孩子最重要的还是个人素质,应变能力,能屈能伸,抗压力强更重要。
s
shijiezhenmeihao
36 楼
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源于父母个人的经历。这对夫妇进过最好的大学,见过最精英的人群,自己事业也比较成功,所以藤、天才在他们眼里没有那么高大上。周围推的最凶的,都是没有“be there, done that”的父母。眼界问题。
xxhz0909 发表于 9/16/2019 7:50:51 AM


我的眼界有问题,所以从现在开始决定好好推娃,不然我孙子就耽误了。
J
JXWXZ
37 楼
妈妈蒋佩蓉集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人家把名校入学规则那一套搞的门清。孩子必须搞出点不走寻常路的动静。

另外,不一定是民主的家庭容易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很可能是优秀的学生家长比较容易民主。娃自推学习好,又爱好正面积极的业余爱好,很容易民主的。

☆ 发自 iPhone 华人一网 1.14.04
千夜 发表于 9/16/2019 11:41:42 AM

就是,这个是前题,不可复制
b
brownsugar
38 楼
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就这个名字就是噱头,只要是校友都可以申请
剑骨琴心
39 楼
我觉得写得挺好的呀,为什么这么多人骂
a
alemon
40 楼
看到标题就没兴趣看内容了,造作~
a
azurepiggy~2代
41 楼

说实话做体力劳动也没什么不好,尤其是手艺活。以后的职场,谁知道哪些职位还在,哪些就没了?所以我觉得孩子最重要的还是个人素质,应变能力,能屈能伸,抗压力强更重要。

扶苏 发表于 9/16/2019 11:58:58 AM

你这有点抬杠了,我能理解那个层主的意思。不是脑力体力的问题。就是说某种教育风格究竟有什么结果,不一定是鸡汤里说的那样。那我来个更极端的例子,那也有爸妈很民主然后闺女年纪轻轻就成teen mom的。当然你也可以继续反驳说当teen mom没什么不好,也可以体验世态炎凉。那就当我没说了。
O
Olympian
42 楼

你这有点抬杠了,我能理解那个层主的意思。不是脑力体力的问题。就是说某种教育风格究竟有什么结果,不一定是鸡汤里说的那样。那我来个更极端的例子,那也有爸妈很民主然后闺女年纪轻轻就成teen mom的。当然你也可以继续反驳说当teen mom没什么不好,也可以体验世态炎凉。那就当我没说了。

azurepiggy~2代 发表于 9/16/2019 12:56:43 PM


是,那么说的话,这种文章就更没有意义。
蜜饯派第一侠客
43 楼
回复 1楼BreakTheStatus的帖子

是啊!还有那个著名的《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也这么说,面对他家天资最差的小儿子,他和妻子也选择放手不管。但是人家娃依旧运动队队长,名校,好工作一个也没拉下。我一开始还觉得他的观点非常赞,但是反反复复琢磨,除了基因,他们一家子成功人士(精英)的影响不可忽视。比如哥哥姐姐都是学霸+队长+名校,即便他们的小儿子一开始感觉比别人都慢,后来也耳濡目染,模仿着兄弟姐妹的路走一遍,也自己慢慢赶上来了。作为他们这个层次的人,的确不能使劲推,也不用使劲推。只要周围的人和环境都是精英,娃就算天资差点儿,通过各种耳濡目染,和最好的教育,发展机会,以及家长的network,干啥都比普通没门路的家庭出来的娃,容易多了!这也是普通中产想推娃的最根本原因,不仅是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精英, 而是想改变整个家族的社会层次,让以后的子孙也能拥有和享受家族的legacy。
红豆沙黑咖啡
44 楼
回复 1楼BreakTheStatus的帖子

是啊!还有那个著名的《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也这么说,面对他家天资最差的小儿子,他和妻子也选择放手不管。但是人家娃依旧运动队队长,名校,好工作一个也没拉下。我一开始还觉得他的观点非常赞,但是反反复复琢磨,除了基因,他们一家子成功人士(精英)的影响不可忽视。比如哥哥姐姐都是学霸+队长+名校,即便他们的小儿子一开始感觉比别人都慢,后来也耳濡目染,模仿着兄弟姐妹的路走一遍,也自己慢慢赶上来了。作为他们这个层次的人,的确不能使劲推,也不用使劲推。只要周围的人和环境都是精英,娃就算天资差点儿,通过各种耳濡目染,和最好的教育,发展机会,以及家长的network,干啥都比普通没门路的家庭出来的娃,容易多了!这也是普通中产想推娃的最根本原因,不仅是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精英, 而是想改变整个家族的社会层次,让以后的子孙也能拥有和享受家族的legacy。

蜜饯派第一侠客 发表于 9/16/2019 1:31:52 PM


目测这位层主会收到类似‘把改变家族的担子压在孩子升上就是卢瑟’,‘推娃不如推己’,‘养孩子是为了让他感受爱和感激孩子给了自己为人父母的体验,不是被动地让他接受功利的指示’的回复。。。
l
lucyyan
45 楼
同意你。我很赞同里面的观点,虽然我不精英。


我觉的很有道理啊,怎么一帮冷嘲热讽的回贴

Foodstar 发表于 9/16/2019 8:14:00 AM
b
bluesweetiee
46 楼
写的很发人深省
s
shijiezhenmeihao
47 楼


目测这位层主会收到类似‘把改变家族的担子压在孩子升上就是卢瑟’,‘推娃不如推己’,‘养孩子是为了让他感受爱和感激孩子给了自己为人父母的体验,不是被动地让他接受功利的指示’的回复。。。

红豆沙黑咖啡 发表于 9/16/2019 1:47:55 PM


你才是卢瑟吧,看见别人推娃就各种恨。
z
zh_y486
48 楼
这种人真会BSO.
c
crystalsu
49 楼
我觉得写得挺好的啊。家庭民主和推娃并不矛盾啊。只是方式方法不一样。在推娃的时候要注意孩子的兴趣所在,尊重他们的选择。引导他们去寻找自己的爱好。如果真的找到了,一辈子从事自己真爱的行业不是很幸福吗?是不是上名校倒真是无所谓。我们公司ceo, svp, vp没一个是名校毕业的。
C
CoolTeeth
50 楼
有道理。不过我跟我老公也没进过藤校但是理念跟这对父母是一样的。

对子女的教育方式,源于父母个人的经历。这对夫妇进过最好的大学,见过最精英的人群,自己事业也比较成功,所以藤、天才在他们眼里没有那么高大上。周围推的最凶的,都是没有“be there, done that”的父母。眼界问题。
xxhz0909 发表于 9/16/2019 7:50:51 AM [url=https://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453408&postid=81379779#81379779][/url]


☆ 发自 iPhone 华人一网 1.14.05
C
CoolTeeth
51 楼
因为这些人的三观跟我们不一样。

我觉得写得挺好的呀,为什么这么多人骂
剑骨琴心 发表于 9/16/2019 12:28:20 PM [url=https://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453408&postid=81381362#81381362][/url]


☆ 发自 iPhone 华人一网 1.14.05
C
CoolTeeth
52 楼
这里说的民主又不是完全放养。孩子三观上面父母还是要把关的只是要注意方式方法而已,从小就尊重孩子跟他们平等沟通比动不动举鸡毛掸子简单粗暴引起反弹的效果应该会好很多。


你这有点抬杠了,我能理解那个层主的意思。不是脑力体力的问题。就是说某种教育风格究竟有什么结果,不一定是鸡汤里说的那样。那我来个更极端的例子,那也有爸妈很民主然后闺女年纪轻轻就成teen mom的。当然你也可以继续反驳说当teen mom没什么不好,也可以体验世态炎凉。那就当我没说了。

azurepiggy~2代 发表于 9/16/2019 12:56:43 PM [url=https://forums.huaren.us/showtopic.aspx?topicid=2453408&postid=81381586#81381586][/url]


☆ 发自 iPhone 华人一网 1.14.05
p
purplebasil
53 楼
我也挺赞同顶楼的,孩子平凡点没关系,重要的是健康快乐,至于教育,还是因材施教最省力,不要硬掰
y
yanhuahua
54 楼
回复 20楼xxhz0909的帖子

确实!娃爸家一门子顶尖名校的,娃爸太平常心了,对推娃一点都没有兴趣。
我家娃3岁了,看着资质一般,勉强数到十,还时不时出错。我们私下笑说娃是州大材料。估计顶尖的州大都困难的。
娃正常就好了!
l
luludeyang
55 楼
其实做名校父母的孩子压力是很大的。虽说一直以来大家的期望是虎父无犬子,可现实是不少学霸的孩子均值回归,智商普通。所以家长降低些期望是明智的,对自己对孩子都好。
m
mingrimingyue
56 楼
我就想问 如果家里的娃天天就琢磨怎么偷偷摸摸看youtube 上怎么打游戏 作业都没时间做 这个不伤天害理吧 家长给不给民主让他做?
s
singingIris
57 楼
说白了就是成功人士不凭自己主观意识推娃,希望孩子健康平常心成长。
这挺好的,有啥可批的。
愿意推娃的就推,愿意让娃来实现自己夙愿的也可以推,想要靠娃攀高枝的也可以推。娃成不成就看运气了,推娃只能改变下限,但是改变不了娃的上限。
湫湫
58 楼
回复 56楼mingrimingyue的帖子

精英人士会告诉你,娃打游戏也能打到电竞top赚大钱,看youtube也能成为youtuber网红赚大钱。要民主要相信孩子。
a
aac
59 楼
在子女教育方面,台湾人民一直贩卖鸡汤,感觉一直挺焦虑。
blanch23 发表于 9/15/2019 11:33:00 PM

他们的补教业是真发达。
a
applesoda205
60 楼
一般自推娃的父母都喜欢说我们随娃很民主
a
aac
61 楼
回复 20楼xxhz0909的帖子

确实!娃爸家一门子顶尖名校的,娃爸太平常心了,对推娃一点都没有兴趣。
我家娃3岁了,看着资质一般,勉强数到十,还时不时出错。我们私下笑说娃是州大材料。估计顶尖的州大都困难的。
娃正常就好了!
yanhuahua 发表于 9/16/2019 3:31:08 PM

3岁就考虑这个,也是此地无银了。
为了什么
62 楼
小编征求人家同意了嘛就瞎煽情。。
Wangxiaoming 发表于 9/16/2019 11:43:10 AM

这年头哪有那么闲的小编?
E
Ethangirl
63 楼
推与不推就像宗教一样,是一种信仰,已经不属于可以理性讨论出对错的课题。
为了什么
64 楼
回复 1楼BreakTheStatus的帖子

是啊!还有那个著名的《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也这么说,面对他家天资最差的小儿子,他和妻子也选择放手不管。但是人家娃依旧运动队队长,名校,好工作一个也没拉下。我一开始还觉得他的观点非常赞,但是反反复复琢磨,除了基因,他们一家子成功人士(精英)的影响不可忽视。比如哥哥姐姐都是学霸+队长+名校,即便他们的小儿子一开始感觉比别人都慢,后来也耳濡目染,模仿着兄弟姐妹的路走一遍,也自己慢慢赶上来了。作为他们这个层次的人,的确不能使劲推,也不用使劲推。只要周围的人和环境都是精英,娃就算天资差点儿,通过各种耳濡目染,和最好的教育,发展机会,以及家长的network,干啥都比普通没门路的家庭出来的娃,容易多了!这也是普通中产想推娃的最根本原因,不仅是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精英, 而是想改变整个家族的社会层次,让以后的子孙也能拥有和享受家族的legacy。

蜜饯派第一侠客 发表于 9/16/2019 1:31:52 PM

有道理,潜移默化的力量
p
purplebasil
65 楼

有道理,潜移默化的力量

为了什么 发表于 9/16/2019 4:46:18 PM


所以,我支持G&T program,支持按学区上学,反对把差区不爱学习的孩子运到好学区来上学,潜移默化太重要了!
一粒橘子
66 楼
有娃后就再也不相信这些个鸡汤了,自己的娃自己负责,成功娃都是无法复制的.
枕戈待旦
67 楼
家里没矿又没人脉,还学这种父母放任资质一般的娃随便偷懒耍滑,说这是民主自由。这是坑娃呀。
a
aipple
68 楼
我觉得说得很好啊。我不太明白那种精英家庭还要死命推娃的。都已经赢在起跑线了,可以让孩子找自己的兴趣了,不需要他再超越爸妈的阶层了。
a
aac
69 楼
我觉得说得很好啊。我不太明白那种精英家庭还要死命推娃的。都已经赢在起跑线了,可以让孩子找自己的兴趣了,不需要他再超越爸妈的阶层了。
aipple 发表于 9/16/2019 4:52:02 PM

鸡贼的人都跟别人说别推娃,自己也不推娃。爱信谁信。
s
shoppingisfun
70 楼
我觉得说得很好啊。我不太明白那种精英家庭还要死命推娃的。都已经赢在起跑线了,可以让孩子找自己的兴趣了,不需要他再超越爸妈的阶层了。
aipple 发表于 9/16/2019 4:52:02 PM


红二代算精英了吧,
家里一个推从政,一个推经商,一个推出国。
这算找自己兴趣了吗?
明明是人家不需要死命推成绩了好吧。
x
xxhz0909
71 楼
有娃后就再也不相信这些个鸡汤了,自己的娃自己负责,成功娃都是无法复制的.
一粒橘子 发表于 9/16/2019 4:49:36 PM

同意成功的娃无法复制。神烦家里有个爬上藤的孩子的父母,甚至小孩本人到处给人开讲座,介绍自己爬藤的经验,引得一帮盲从的家长趋之若鹜,照本宣科,不顾自己孩子的特点,胡推乱推。实在害人。
S
Stream211
72 楼
我也觉得成功无法复制,所以家长推得太specific没啥用。好习惯还是要培养。
p
page394
73 楼
我们公司老中的孩子都是ivy,有mit,哈佛和康奈尔,一个个都低调得不行。我问问育儿经,发现孩子基本就是基因好,自推型,父母民主,从来不强迫做任何事情。可是给我家打扫和搞yard的两户墨西哥人,也是从来不强迫做任何事情,但是孩子一个在帮人搞装修,一个在工校当老师。我没有歧视任何人的意思。我觉得其实就是父母基因,父母眼界很重要,民主当然好但绝对不是主要因素。
---发自Huaren 官方 iOS APP
dandan2012 发表于 9/16/2019 7:38:40 AM


YOu are so gullible, ha-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