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是更喜欢找经典的教材,然后精读再精读。我大学学的语言(法语),太知道精读的重要性了。反而是泛读,现在中国人都学美国人强调起来。但是其实一年级小学生读Magic tree house,三年级读哈利波特。然后其实什么都没看懂的太多了。绝对的浪费时间。MTH里面凡是讲人文的东西,别说中国小孩,就是老外小孩,大概初中生可能都无法完全理解,没有对应文学知识的话。
我还是更喜欢找经典的教材,然后精读再精读。我大学学的语言(法语),太知道精读的重要性了。反而是泛读,现在中国人都学美国人强调起来。但是其实一年级小学生读Magic tree house,三年级读哈利波特。然后其实什么都没看懂的太多了。绝对的浪费时间。MTH里面凡是讲人文的东西,别说中国小孩,就是老外小孩,大概初中生可能都无法完全理解,没有对应文学知识的话。
我还是更喜欢找经典的教材,然后精读再精读。我大学学的语言(法语),太知道精读的重要性了。反而是泛读,现在中国人都学美国人强调起来。但是其实一年级小学生读Magic tree house,三年级读哈利波特。然后其实什么都没看懂的太多了。绝对的浪费时间。MTH里面凡是讲人文的东西,别说中国小孩,就是老外小孩,大概初中生可能都无法完全理解,没有对应文学知识的话。
第一册第一课
第二册第一课
http://www.bookfromchina.com/standardChinese/set1.asp?flag=Chi
赞总结,不过学中文真的有懒妈勤快娃这种组合?
当然可以。不过我们家四五快读前前后后花了两年学完。注意我说的学完不是就那么一遍一课一课学下来,是前前后后过了至少三四遍,中间再穿插着一些其他绘本。如果只过一遍,那是很快,但是基本上娃就是学了后面忘前面的。我们现在娃能做到里面所有汉字和词语都是记住了的。随时随地拿起其中一本挑一个字,都能认识的。
我有朋友比较推崇马力平,所以让她娃(和我女儿同龄)上了用马力平的中文学校,主要的concern就是担心孩子小会混淆拼音和英文字母,想着孩子大点再学拼音。我倒是没发现我女儿有这个问题。
中文学校学习任务还是挺重的,家长不配合不行。我女儿成绩不是最好,但一直还算前列。K班毕业考试,她考了97,班上有一个满分,她好像差不多第5名的样子,只有一个小朋友不到80,属于不及格,我忘了老师要求继续上K还是怎么的。我不是推妈,就是以完成作业为标准,考试前温习温习这样子。有次志愿参加班上阅读比赛,发现将近20个人的班上,很明显一半学生在家家长肯定和他们讲中文,另外一半估计除了中文学校完全是只讲英文,一张口就能听出来,很有意思。
我不喜欢提前学拼音,倒不是怕和英文混淆,怕的是影响认字
没觉得会影响认字啊,学校会发没有拼音的课文。个人觉得学会拼音就是学会了一个工具,好学一点的孩子看书看到不认识的字也会通过拼音知道什么,可以独立地完成阅读,对她自己也是很有成就感的。
我记得我们小时候语文也是从学拼音开始的吧。
不同孩子不一样,你家孩子应该是比较认真的。
不同家长接受的理论也不一样,先学拼音还是先学汉字,看家长选择吧。
学中文是个长期的东西,在短期内的比较很难说明什么,不觉得所谓三年级认的字比二年级少一些就说明什么,因为认字本身就是一个积累,无论二年级还是三年级的文字量都还是不够的。
其实无论是暨大还是马力平,只要孩子认真学了,并且家里尽量保持中文的交流环境,我觉得就已经很好了。
我回贴的初衷,不是说暨大比马力平好,只是觉得楼主对马力平比较了解并且比较推崇,说起暨大来观点就稍微有点偏颇,当然我自己也并不太了解马力平。只是觉得拼音很重要,毕竟我现在打字就是用拼音(以前在国内的时候都用五笔的,现在居然已经忘得光光了)。
生字量楼主列出来了,是实打实的数字,没什么好说的,马力平确实多过暨大,就我女儿这一年学汉字的感受,一周十几个生字的量我感觉也不少了,因为是要吃透的,无论是拼音笔画部首还是组词,每个字,一周都要反反复复抄写很多遍,就现在他们这作业量,根本没办法学更多的生字。我观察自己的孩子看书,即使有拼音,她如果是认识的字也不会去看拼音,因为绕弯子,只有不认识字的情况下才会借助于拼音继续下去,而且看得快起来,可能拼音也不看,借着上下文意思直接跳过去,其实我觉得这才是真正中文阅读能力的培训,就是了解主要意思,这样阅读起来也很有趣(当然生字量的积累是平时学习要打的基础。)。
你批评的是,毕竟孩子学那套教材,家长就最了解哪一套,对其他教材,仅靠读一遍了解总是有限。我把前面那篇文章改了。
先学拼音还是先认字,不同人接受不同的理论,根据自己喜欢的来选,关键是能认真完成作业,坚持到最后。
我家老大四岁多时我自己教完了四五快读前五册,但是没有继续下去,一则是添了老二没有时间,更重要的是娃当时开始迅速pick up英文阅读,对阅读的趣味性,故事本身意义的追求超过了仅仅认出字来的成就感,于是学习认字的热情大大降低,越来越不配合。我本身也不是很有耐心的人,也不想每天为了认字跟娃打架,于是就停了。娃五岁时直接送去中文学校上一年级的时候,他四五快读认得的四五百个字已经忘掉了一大半吧。因为教四五快读时遇到的阅读兴趣的问题,我觉得既然反正也没有其他娃爱读的中文材料,一年学一百个字还是三百个字也没啥本质区别,不如就选教拼音的和写得多的,也算是除了单纯记忆认字以外提供一个多样性。于是就上了暨南大学的。现在娃七岁,中文学校上到三年级,还是在艰难的过识字关的阶段。那些写的作业练习,我认为对巩固记忆还是有帮助的。虽然基本上每次教了新字回来第一天,是照葫芦画瓢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的。但一周下来所有练习做完,这十几个字还是能记住的。然后根据这些字在其他课以及练习里里出现的频率,有的很快就忘了,有的能长久记住。
学四五快读的经历和我家的好像。马立平是通过读来巩固生字,因为他没课有很多很多的阅读内容(类似四五快读,比四五快读多)
而暨大看起来是通过写很多遍来巩固生字
对认真的孩子,这两个方法应该都会有效
不知道马力平的情况,反正就我家娃学暨南的,写的量确实非常大,之前我都说我家娃写字写到手酸了,有天我没注意她写字,回头一看,这小家伙居然自己琢磨出来偷懒的方法,比如“四”这个字要在田字格抄写六遍,她先把竖写六遍(每个格子),然后横折六遍,如此这般,这不就是我小时候干的事吗?!真是有好笑又好气,于是擦掉让她重写。这样的作业量,一周十几个生字已经很多了。
另外,每周课教十几个生字是要求完全掌握的,然后又阅读课文,里面还有一些生字,就仅仅要求知道而已,就是看到了会读,不需要会写会笔画以及组词等等。现在觉得马力平教的生字是不是也是这个标准?这样就不会很牢固。
xs了
上K之前,我女儿用K2K Chinese的APP学汉字,也认识了差不多百来个生字,真的单纯就是认识,还会读一些非常简单的句子(APP里的),现在基本上都忘的差不多了,除了现在上中文学校学到的。小孩子短期记忆力非常好,所以上手快,但不反反复复温习就会忘记。温习的频率越高,周期越长,就会越牢固。
LOL,我也干过这事儿,不过女儿现在要写田字格,很大的,没办法几只笔一起写,不然她肯定也会这么干。
四五快读我们第一遍过的非常快。但是发现娃学了后面忘了前面的。然后就开始一遍一遍的过。每次过的间隔拉长。最后能说娃真真正正是完全学习掌握了距离最初开始已经有两年了。这中间也穿插了不少其他绘本读物和人教版语文课本。现在觉得,这两年反反复复学四五快读还是很有帮助的。起码这套书号称的1000个汉字我们是扎扎实实记住了的。直到今天我们偶尔还quiz一下娃,基本上字都还认得,意思都懂。
有了这1000个字打底,我们直接跳过一年级,上马立平二年级的课非常轻松。娃在中文学校班上比别人都要小至少一岁,但是学的总是靠前的,他自己也有动力。
我们的主导思想就是能够认字最好,不喜欢有拼音的书。我见了太多大一点的孩子,如果有拼音可以读中文,没了拼音,一大半的字不认识,完全抓瞎。所以我们是喜欢四五快读和马立平的教法的。我买的一些国内绘本上有拼音的,我甚至都涂掉了,就是希望娃认字而不是读拼音。
还有一点,LZ没有提到的,因为LZ家娃娃小,还没有体会到。我也是听中文学校大孩子家长说的。马力平的文章比较偏儿童化,所以对初中及以上孩子来说太幼稚了,会因为文章的内容而失去学习的兴趣。这个时候如果基础打的好,就可以开始引进中文小说什么的,尤其是写的有意思不拗口也不需要什么文化背景的。这方面教育工作者重视的不够。现在有些abc在致力于把网文,武侠小说翻译成比较地道的英文,这样来唤起阅读兴趣,也不失为一个路子,但对improve中文没什么用,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知识比较有用。
所以我娃一开始上马力平的时候,过来人都建议娃要提早一年,就是公立学校K的时候就开始学马力平一年级的内容。现在我才明白为什么。
对能够自己教的家长表示崇拜,我教不下来,娃愿意耍赖,我会忍不住发脾气。不如丢给学校,不影响亲子关系。
我是完全不买有拼音的绘本,家里一本拼音书也没有
我知道一个上中学孩子的家长,孩子不愿意学中文了,觉得没用。她就每周给孩子找一篇time magazine或者business week上写中国的文章。看多了,这孩子就觉得中国发展这么快,以后中文好肯定用处大大的。虽然还是觉得中文难学,但每周乖乖上中文学校了。
孩子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不成正比,是妨碍中文学习的一个大问题,特别是在认字不到300个的时候,没什么好的自主阅读材料,现在淘宝上有一些中文的桥梁书(台湾出版的比较多),我想买来看看,基本的概念和学习英文阅读类似,开始上大大的字,短短的段落,很多插画,逐渐逐渐加大文字内容,加少插画,最后进入大篇幅中文内容。
语言的学习还是离不开阅读和写作,写作的话,马力平一年级是从造句开始的,也同我们小时候学习的是一致的
我们的中文学校十几二十年了,以前也是K上的马立平一年级。最近改成K只是introduction。原因是K的孩子学一年级非常truggle。能力心智都跟不上
赞细致总结。我们就是先学得四五快读然后上的马力平。我们是自己教外加周末中文学校。感觉学中文还是要早一点比较好,否则英文阅读上来了就没有那么大的兴趣读中文了。
马立平的确不那么有趣,但是暨大有很多意识形态的灌输,也不行。反正就是没有完美的。
国内几乎所有分级阅读我都买了,也是严重低于英文阅读水平,提不起孩子的兴趣。
k的孩子学一年级,坐不住。马立平k的教材都是儿歌,内容非常简单,或许还可行
不同意哦,美国长大的孩子拼音学的很快的。但是会拼音不代表会中文。中文重点还是要认字。
娃3岁,啥都还没开始教呢,也不知道是勤快娃还是懒娃。所以,看了半天是马力平比较好咯!
关于没有同步阅读的问题。我想通了,就买各种教材,还有人教的各种辅导资料。现在我家人教还在一年级。这两年有老三还是有点放松自己。人教去年开始换教材了。今年回国打算把苏教上海北师大教材都买了。
暨南有电子版了。双双和标准中文就算了。美国的书都太贵了。
另外推荐北大温儒敏主编的人教出版的语文素养。当当半价的时候入啊!我去年回国是在新华书店买的,还不全,只有单数册。国内现在对世界文学的引进其实比美国好。反正大家及其推崇的Newberry获奖小说我觉得言过其实了。当然这个获奖本来也是比不上真正传世的各国经典。
谢谢分享,火速下单了国内各个版本的一年级下册教材。
大家等我的对比文章啊~~~
我们这里中文学校大部分用美洲华语,但我在华人就基本没听人说过。咋回事?mm有研究吗?
你还有这个条件啊,坐等你的评论。我昨天看了苏教版的一年级下册。说实话,我当时买就是看了它的字比较大而已。整个的编排凡是我觉得亮点的,都是抄袭了人教版的。文章选的不行,认字感觉没啥规律。最大的败笔是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笔画,反正放在语文书里感觉跟练习册一样。
还是那句话,可以作为同步阅读材料。当作教材,除了应考没有太大用处。
想起第11,12页有个mm说的,看了10几页不知道该用什么教材?其实想想不管是马力平还是暨南双双,这花的人力物力包括苏版上海北师大版都是不能跟人教版相比的。
啥条件啊?淘宝下单国际集运,大家都有这个条件的
我家附近没有用美洲华语的,所以我也没有研究过这套教材,抱歉了
我在南加。很多用美洲华语的。她们都教了十几年了。她们还跟我说她们出席一个什么中文教学的会议,大概80%以上都用美洲华语。我试着google过,讨论它的很少。
中文学习书
赞LZmm详细的介绍,也赞这位mm的概括总结。
你这个是新版,目前只有一年级两册。我去年夏天回国,买了第一册。冬天的时候让嫂子帮我卖了第二册。我都是新华书店买的。你这个淘宝是新华书店吗?
嗨嗨,我现在连淘宝账号都上不去。因为之前拿老爸的身份证认证的,结果现在都要手机号同步认证,我老爸不用手机的。
去年回国折腾了一大圈,没搞定手机卡。
今年回国去一定要搞定手机卡。我现在当当买书都是货到付款的。
今天继续学习人教版的一年级下册。还是觉得比苏教好太多太多。我之前还买了人教版的音像DVD,结果这里买的DVD机器不能放,气死我了。1-2年级。
我还是更喜欢找经典的教材,然后精读再精读。我大学学的语言(法语),太知道精读的重要性了。反而是泛读,现在中国人都学美国人强调起来。但是其实一年级小学生读Magic tree house,三年级读哈利波特。然后其实什么都没看懂的太多了。绝对的浪费时间。MTH里面凡是讲人文的东西,别说中国小孩,就是老外小孩,大概初中生可能都无法完全理解,没有对应文学知识的话。
我大学学俄语的
上午没敢回复这个,中午找一个朋友八卦了一下。她参加过“全美中文学校年会”。她告诉我,据她所知,在全美国范围内,这个数据绝对是错误的。她说现在美国暨大占65-70%(国内汉办扶持,据说很多学校都是免费拿到书的),马立平占20%,剩下的是其他各种教材。马立平教材是完全自力更生,做到这个程度真的很不容易了。
这个应该不是新华书店,就是卖书的天猫店,我就是搜一个封面,一般我会去当当天猫店买,但是的确不知道这书才出了两册。我家有一本侄儿上过的一年级语文教材,貌似开篇学拼音,而我女儿是学的马力平,所以扔一边了,都没仔细看过。
最近也回国搬了一些所谓的桥梁书,屁屁超人那个系列,就我女儿马力平一年级的水平,还是不能自主阅读,但是书本身还是不错的,我给她读,她笑的咯咯的,内容很适合她们这个年龄的。一日一诵一年级我也买了,不错的,推荐
多谢mm的信息!
学校的话,确实容易一般。美国的教师收入都不高啊。厉害的谁愿意去呢?
我们是邻居自己有工作,周末业余教,家里娃大了,可能国内就是老师过来的。不仅负责,而且收费还比中文学校低,还离我家超级近。是我家所有课外活动最近的。
这个只能靠运气。我自己可以教,但是我更喜欢教高年级的。低年级那种无脑重复,我自己就受不了。上课的话,每个同学念一遍也没那么无聊了。
教材我现在特别不敢买淘宝了。反正真假难辨。我之前买的一二年级的教材,貌似书可能是真的,但是同步阅读肯定是假的。当当自营不能卖教材的。我妈是老师,我从小就知道。教材是新华书店专营,这个利润非常大。但是同步阅读还有我推荐的语文素养,当当自营可以半价买到真实爽歪歪了。
你转专业的话,肯定需要注意别的专业知识了。我一直做家庭主妇,虽然没有念书的时候好了,不过好像还是记得一些。
Mm能仔细说说什么是桥梁书,有什么推荐的吗?谢谢
谢谢楼主mm开这个帖子,学到了好多,也给自己在家教增加了信心,反正实在不行,就送出去呗,😄。等着楼主更新
桥梁书相当于英文的easy chapter book, 词汇量少些,印刷字体比较大,有少量插画,算是从绘本到chapter book的过渡型阅读材料,目的是培养小孩子自主阅读。这个系列的图书目前由中国台湾编写的为主,最多能看到的是方素珍系列。
我这次挑了蒲公英童书馆的阅读123,包括屁屁超人,企鹅热气球等七八本书。我们才读了两本,感觉还不错,娃的认字量还达不到自主阅读水平,基本上还是我念为主,但是我也会鼓励她辨认她认识的字,有时能差不多念完一整句,就使劲的夸。不过让她认久了她也会不耐烦。可能要等学完马立平二年级,可以自主阅读吧,hopefully.
另外我还买了郑渊洁的舒克贝塔(耳边音乐响起来,有没有),虽然也是说桥梁书,但感觉语言上又更难一些,故事还是不错的
真的不知道当当不能卖教材,怪不得什么都搜不到,看来只能去新华书店了。
MM说得太有道理了!请展开说说,为啥人教版比苏教版好太多? 另外mth如果英文词汇量没问题的话,从小朋友认知理解能力上说,几年级读比较合适能读懂大部分?
不管哪个教材,要看学习的孩子,能学下去的都不差,当然家长还要有牺牲自己的时间多投入精力帮助孩子学习的精神和勇气。
就我·在中文学校这三年来当助教的经验来看,能主动帮助孩子学习中文的家长不多。
光靠中文学校的老师一星期教的那两个小时的中文课,就想让孩子把中文学好根本不可能。
谢谢mm分享。如果桥梁书用台湾的版本,是不是都是繁体字还是中国引进台湾桥梁书的简体字?说到繁体字和简体字,发现我们附近图书馆也有些中文童书,不过也是简体字和繁体字都有。
我家老大学的暨大中文两年了,效果不错。然后近几个月机缘巧合下学了些马力平当课外,同等年级的。
的确字多了,文章长了,孩子也说故事很有趣。因为现在还是低年级,没觉得学转换起来跟不上。
但是我最终还是决定选择暨大,因为注重写。
我深信写字就等于一笔一笔在大脑中铸建记忆,只有自己动手的,才不会忘记。
而且暨大的教材内容也蛮有趣的,虽然和马力平比可能中规中矩了一些,但是还是可圈可点的。
希望等我们学到高年级了再和大家更新一下。让大家有个参考。
请问暨南教材需要买吗?打印的话是黑白的。
我们上的中文学校,所以从学校买的。自己推非常辛苦,而且没有别的小朋友一起学,没有合作和竞争机制,孩子难坚持
看大家讨论写vs.读,有没有科学研究证明写对记忆字有效果?
ma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