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活动】讲讲张爱玲

b
benyaya
楼主 (北美华人网)
青少年时期的我,爱极了红楼前八十回与张爱玲,爱它们的文字。这两部书的文字上常常有一种神来之笔的感觉,画面感极强。我记得她写爱情:”她在他面前,不由自主地低下去,低到尘埃中,然后开出花来。“看看这普普通通的一句话,也并没有用常见的各种修辞手法,就将女子爱慕的心描写地让你永远不能忘记。还有这句:“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又有画面感又有声音,又是普普通通一句话,并不矫揉造作地堆砌词藻。这种极具天赋的文字,真的只在这两部书里看到,就连红楼的后四十回也没有了。张爱玲后来在美国,也出版了一些英文小说,我读过一点,文字上中规中矩,再也没有那种传神的描写了。我其实觉得张爱玲离开了中文世界,是遗憾的,遗憾之处就在这里,她断了根,文字上的根。即使她英文极好,还是个外国人,没有那种对母语的敏感了。
我在青少年时期读到的对爱玲的描述大概是这样的:“见过张爱玲第一面的人,都会为她的衣着所惊叹。你很难用奇装异服的词句来形容她,但她的衣着款式、色彩的确与众不同。张爱玲不但在服装上出新出奇出古,在颜色的选配上也喜用一种鲜明而又参差对照的色彩。柠檬黄,大红,葱绿,桃红,士林蓝都是她常选用做衣料的色彩。可以想象,如此出色的颜色与出格的款式相配,会产生多么惊人的效果。但张爱玲的态度却是如行云流水,处惊不乱,我行我素地按自己的意愿着装出席各种活动和社交。从中可见她观念意识的笃定和超常规性。”这种描述再配上她的作品,如最著名的“倾城之恋“,爱玲留给大家的印象是我行我素的,是招摇的,是独立特行的。而我近年来看过的一些回忆录,展现的则是一个安静的,极怕被打搅的,和人打交道的是时候极为害羞,显得局促不安的爱玲。她晚年生活的拮据与辛苦,困顿,早就广为人知了,我就不在这里重复了。我读过一篇回忆录,是她在伯克利研究所工作的时候她的助手对她的回忆,他说爱玲和人相交的时候非常的局促与不安,好像非常不善于和人打交道,为了不打搅爱玲,他就每天到办公室,把要说的写在纸条上,然后和整理好的资料一起留给张爱玲,第二天又回接到张爱玲的回条和研究结果,他尽量避免和张爱玲见面,就用这种留纸条的方式和爱玲交流。这次参加活动写张爱玲,我想把这篇文章翻出来再读读,却又找到了另外一篇“遇见张爱玲“,写一个张爱玲的读者去伯克利寻访爱玲的小故事,他幸运地得以一见爱玲。有兴趣的人可以去读读,这篇小文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张爱玲的行为举止,颇为有趣。
谈到张爱玲,就绕不过张爱玲和胡兰成的爱情。我窃以为,这段爱情和婚姻从感情上和实际生活上,都给张爱玲带来了灾难性的打击。从感情上讲,胡兰成是靠优美的文字才华赢得了张爱玲的心,”她在他面前,不由自主地低下去,低到尘埃中,然后开出花来“,不顾自尊地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胡兰成却在婚后极短的时间内就流连花丛;从实际上讲,由于胡兰成是汉奸,这段短短的婚姻其实断了张爱玲去台湾的路,所以张爱玲只好留在了大陆,后来又辗转去了美国,对于张爱玲这种作家而言,当时的台湾,其实是她最好的去处,但是因为胡兰成的关系,她去不了。我们再来看张爱玲后来对胡兰成的态度。发现胡兰成出轨以后,张爱玲很快和他离了婚。后来公布的张爱玲信件中,大家都很期望看到对这段感情的讲述,结果这部分内容并不多,两处而已。1966年11月4日她在信中说:“胡兰成书中讲我的部分缠夹得奇怪,他也不至于老到这样,不知从哪里来的引用我姑姑的话,幸而她看不到,不然要气死了。”1975年12月10日中还有一段:“三十年不见,大家都老了。胡兰成会把我说成他的妾之一,大概是报复,因为写过许多信来我没回信。”给人的印象就是胡兰成在回忆录中反复把张爱玲拿出来回忆,像是在消费爱玲的高知名度,爱玲则是淡淡地一两句话,压根不想提起的感觉。
在年轻的时候,我会感慨爱玲晚景凄凉,年纪大以后,经历了一些事情,突然发现爱玲的晚年其实也不错,清静,没有那么多鸡零狗碎,也许不是最好的晚年,也决计不是最差的晚年。有人说张爱玲凉薄,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爱玲是个人品极好的人。到了七八十年代,她在台湾,香港已经又火起来了,她当时大可以回去大把地捞钱,过热闹而富裕的生活,就像现在那位九十多高龄的诺贝尔奖得主,但是她没有。那种清静而困顿的晚年其实是她自己的选择。
我喜欢这个拥有天纵之才,同时又不够圆滑与事故,在这个污浊的世界活得十分辛苦,却又坚持一点点自我的女子。
p
pwwp
2 楼
有奖!!
b
benyaya
3 楼
有奖!!
pwwp 发表于 9/17/2016 10:58:09 PM
开心开心
p
pwwp
4 楼
开心开心
benyaya 发表于 9/17/2016 11:06:27 PM

滚滚红尘里 把 秦汉描写成没杀过中国人的小汉奸,给日本人做些文化方面的事,也是有很大的考虑啊。
b
benyaya
5 楼
我把那篇小文“遇见张爱玲”也贴在这里。

1969年,我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交换生。
我的老师汤姆森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爱尔兰人,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他喜欢跟我聊秦汉盛唐。
有时候,我们会坐在临海的露天咖啡店里,看着海对面旧金山,聊着唐代人的峨妆汉代的绳结,旧金山对岸高楼林立,习习海风吹过,有了一种穿越之感。

一天下午,汤姆森先生给了我一叠资料,说,这份资料要交给“中国研究中心”的张爱玲先生。我一听懵住了,问,是那个小说家张爱玲先生吗?汤姆森笑道,是。
因为研究服装,他竟然看过张爱玲先生写的《更衣记》。对张爱玲,她略有了解。对那篇短短的文字,汤姆森先生评价为简单而又详尽。
我说,她的小说尤其好,里面竟然有一个角色和你的姓氏是一样的。
汤姆森先生有些意外。

当时国内对张爱玲先生还没有解禁,对她的了解并不多,我在国内研究过民国文学史,所以张爱玲的小说势必是不能越过的。
我记得胡兰成写过一篇文章,说,看到张爱玲先生的《封锁》不由脊背直了起来,坐正了去看。我看到《金锁记》时,起先是脊背直了起来,渐渐的,只是感觉一股寒意从尾椎骨冲了上来,一直对上窜,一直窜到了脑子里,嗡嗡的,毛骨悚然,不能呼吸,却又禁不住地看了下去。
从那以后看了张爱玲先生的很多作品,《倾城之恋》,《第一炉香》,《第二炉香》,悠悠然地中了她的毒。

那时候,我刚来伯克利不久,而张先生似乎也时间不长。
我虽然知道他就在美国,但不知道她竟离我近在咫尺,备感意外。
我竟是迫不及待起来,将资料拿着,循着地址就去了张爱玲先生的办公室。
那幢办公室很偏僻的小楼,张先生在二楼,四周浓荫蔽日,青色掩映窗栏。
猛然知道自己一直崇敬的作家住在里面,仿佛觉得这二层小楼里藏着了宝石,在那片绿色里熠熠生辉。
我走了进去,敲门,是她的助理给我开的门。
问明原因,助理道,你没有预约,一般张先生是不见的,有什么事儿你跟我说吧。
我说,可否帮我问一下。
她点了点头,进了里屋。
我在接待室里,竖起耳朵捕捉着里屋里的声音,很细小的碎碎的声音传过来,却什么也听不见。
不一会儿,助理走了出来,说道,张先生先生正忙,实在不便,原本是想留下你的资料,但怕有一些需要当面交待清楚,想请你明天下午在学校门口布朗咖啡厅喝咖啡……
我点了点头告别,心里惆怅荡然无存,只是觉得开心与憧憬,清风漫步一般走出了办公室。
回望绿荫里的那幢小楼,觉得那里住着一个极其精致的人,小扣柴扉久不开,越发觉得像梦一样不真实,而这个梦境还没有醒,继续作下去。
布朗咖啡店近海,靠近伯克利去旧金山的海上大桥。
一边是公路,远远延伸,车辆却并不多,很悠闲的一条路,不时有当地人将车停了下来,迎着淡淡的海风喝一杯啤酒或一杯咖啡,高谈阔论。
我来的有些早,只是等着,心里回忆起张先生小说里那场发生在香港的战争。突然想到,这次偶然的送文件事情成全了我,真如她所说的那样,很是心有戚戚然之感。
我正沉浸着,环顾四周,目光却盯在了公路上的一个女子身上。
她很瘦,很高,像一根竹竿,穿着一件暗绿色的旗袍,一头卷发,披着一款淡绿色的纱巾。
风很大,吹了过去,让人很是担心她的重量,似乎随时有可能被风吹走了去。
我知道我等的人来了。
我挥了挥手,她便径直走了过来,说道,对不起,让您久等了。
她很白,是近乎瓷器一般透明的白色。那一年她已经49岁了,看上去却只是35岁左右的样子,很年轻。瘦到了极致,显得鼻梁很挺,眉目清朗,眼睛尤其有神,亮而真诚,却又不自觉地给人一种距离感
她说,这么多人只有你是中国人,所以我一眼便认出你了。
她的声音很轻,语速却稍快,没有想到在上海待了那么久的她,却是北方口音,略带一点南方人的柔软,听起来很是动人。
我说,没有,张先生您客气了。我没有等多长时间。
她笑着接过我手里的资料,昨天我有些问题想问你,所以没有让你直接把文件放那里,又有一些事情耽误了,怕你等,所以才约你今天见。
我说,没事儿,张先生的小说我一直都有看,所以也算是熟悉了,今天算是他乡遇故知了。
她没有言语,也不接话,只是对一边的服务员挥了挥手。于是点了咖啡,再问我,我也要了一杯相同的。她也不多话,点了两杯,说请我喝咖啡。且不容我说话般的将钱付了,一切毋庸置疑。
我忙不迭地从包内拿出从国内带的茶叶来,递给她,让她尝尝家乡的味道。
她却淡淡回道,我不爱喝茶,平时也只喝咖啡。
我竟然不好意思起来,不知道怎么接话。
紧接着,她便开始问了工作上的一些事宜,我一一对答了。她不时的有些恍惚,对话有些文不对题,随后便又接过话来,让我再说一遍。我又细细说了,她只是点头称听明白了。
等工作交流完毕,她喝了几口咖啡,道,如果没有其他的事情,我先走了,一周后请你直接来我办公室取稿件吧。
我点头说好,倒是真没想到,这次会面竟然这么快就结束了,似乎是惊鸿一瞥,我平时是一个特别爱说话的人,这一次竟然语塞,不知道该说什么,仿佛天地之间都掌控在了张先生的手里,我只是站在一边膜拜的人,只是静静地听从她的安排。
她的步子很慢,缓缓的,走过了街道,中途为了让一辆车,她做了短暂的停留,便离开了。
我叹了一口气。
我知道下次拿资料的时候,再也见不到她了。突然记起胡兰成写见到张先生时,想到看《水浒传》里,宋江见到九天玄女时,写的“正大仙容”四个字来。我突然意识到,可不是这个样子么?那几分钟的交流,真是让人仰望而忘记置身何方。
柏克利的海湾此时较为平静,远处高楼林立的旧金山传不过来一丝声响。耳边只有几个酒客喝着酒,对着海风唱着不知名的歌,嬉笑着。我看着面前那张空空的椅子,只是觉得刚刚的一切似乎是一场梦,梦里张先生真的曾来过吗?
我自己都不曾知晓。
一周后,如我所料,竟再也没有见过张先生了,只是从她助理手里接过了返回的资料,安静走出了那幢掩映于绿树之间的小楼。
这是一个不喜被打扰的人,她喜欢安静,在有人处会显得无所适从,这也许就是她和我见面那十多分钟的过程中,尽量用简短而不交流的语言沟通吧。
我没有再去打扰她。
静静品读她的文字,便是最好的交流了,在文字当中,缓缓听她点一炉香,讲述着上海的天光,香港的日夜,中国人的琐碎以及月亮的盈缺。
她置身事外,用一双洞悉世事的眼睛看着芸芸众生,潮起潮落。
那一日,我缓缓喝完那杯咖啡,离开布朗咖啡店,走进了伯克利分校的校门。
b
benyaya
6 楼

滚滚红尘里 把 秦汉描写成没杀过中国人的小汉奸,给日本人做些文化方面的事,也是有很大的考虑啊。

pwwp 发表于 9/17/2016 11:11:48 PM

所言极是,一定有这些方面的考虑。电影里面的林青霞后来还一直爱秦汉,和他纠缠了很久,事实上张爱玲亲自去找了一次胡兰成,在得到他出轨的肯定答复以后,就离开了,后来就离了婚,既没有大吵大闹也没有留恋不舍,电影还是希望在感情上多一点戏份吧。
p
pwwp
7 楼

所言极是,一定有这些方面的考虑。电影里面的林青霞后来还一直爱秦汉,和他纠缠了很久,事实上张爱玲亲自去找了一次胡兰成,在得到他出轨的肯定答复以后,就离开了,后来就离了婚,既没有大吵大闹也没有留恋不舍,电影还是希望在感情上多一点戏份吧。

benyaya 发表于 9/17/2016 11:19:02 PM

胡长得客观说, 真的是很不错的,年轻时眉目真有汪精卫年轻时的英气啊。  那天听谁的演讲,说,汪伪政府里的汉奸大都是学问真好,个人修养好,家世和长相都不错的。  哈哈, 是巧合还是? 真有意思!

b
benyaya
8 楼

胡长得客观说, 真的是很不错的,年轻时眉目真有汪精卫年轻时的英气啊。  那天听谁的演讲,说,汪伪政府里的汉奸大都是学问真好,个人修养好,家世和长相都不错的。  哈哈, 是巧合还是? 真有意思!



pwwp 发表于 9/17/2016 11:30:39 PM
还是啥?
真帅!国名党政府就喜欢大学生,喜欢有文化的,汪伪政府更是吧。不像共产党,都是那个那个。。。。
p
pwwp
9 楼
回复 7楼pwwp的帖子

天啊,我一时好奇,搜索了几个大汉奸的身世和照片,, 真的都是大户人家啊,长得也都挺帅的,真邪了!

  汪精卫 国民党副总裁(中央委员) 改组派 汪伪国民政府主席
  陈公博 实业部长(中央委员) 改组派 汪伪国民政府立法院长
  周佛海 宣传部长(中央委员) CC 汪伪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
  褚民谊 行政院秘书(中央监察 改组派 汪伪国民政府外交委员) 部长
  陈群 内政部次长(候补中央 不详 汪伪国民政府内政
p
pwwp
10 楼
还是啥?
真帅!国名党政府就喜欢大学生,喜欢有文化的,汪伪政府更是吧。不像共产党,都是那个那个。。。。

benyaya 发表于 9/17/2016 11:36:30 PM

按说有文化的,不会跟着汪精卫混啊, 这是一条不归路啊。。。
p
pwwp
11 楼
还是啥?
真帅!国名党政府就喜欢大学生,喜欢有文化的,汪伪政府更是吧。不像共产党,都是那个那个。。。。

benyaya 发表于 9/17/2016 11:36:30 PM

共产党里,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应该说年轻时也是帅哥行列的。
p
pwwp
12 楼

共产党里,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应该说年轻时也是帅哥行列的。

pwwp 发表于 9/17/2016 11:42:35 PM

陈独秀不算,刚才看了下又,哈哈
p
pwwp
13 楼
回复 12楼pwwp的帖子

天啊,又一个长得不错的,有学问的, 邪门了!!!
何世桢 安徽省民政厅长(候补 西山会 汪伪国民党中央执行中央委员)

何世桢(1894~1972) ,字毅之、思毅,安徽望江人,何芷舠之孙。毕业于东吴大学,在校时曾参加五四运动,任上海学联会会长,由此结识国父孙中山,并加入国民党。后留学美国密歇根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东吴大学法科教授,上海大学学长(教务长)。民国12年(1923年),任第三届国际律师协会中国代表。翌年,国民党一大召开,为上海代表之一。


p
pwwp
14 楼
回复 13楼pwwp的帖子

随机找了几个,,,,真怕怕啊!  这浓眉大眼的最容易背叛革命啊!!!
 缪斌 江苏省民政厅长(候补 CC 汪伪国民政府军委会中央委员) 委员

  缪斌(1902-1946),字弼丞,号丕成,江苏无锡人,绰号“小道士”,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客。1921年,缪斌考入南洋公学(现上海交大)电气科,之后加入国民党。1926年1月,当选中国国民党第二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同时期,被任命为国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员。1931年,因渎职事件而被弾劾,遂辞去各职赴日本。
  1937年抗战爆发后,缪斌投靠日本,沦为汉奸,参加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40年3月,汪精卫的伪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缪任伪中央政治委员会聘请委员。1945年日本投降后,缪斌被国民政府以汉奸罪逮捕,判处死刑。1946年5月21日在苏州狮子口第3监狱被枪决。

b
benyaya
15 楼

按说有文化的,不会跟着汪精卫混啊, 这是一条不归路啊。。。
pwwp 发表于 9/17/2016 11:41:34 PM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672744看这个,大家在争论汪是不是汉奸。
b
benyaya
16 楼
回复 12楼pwwp的帖子

天啊,又一个长得不错的,有学问的, 邪门了!!!
何世桢 安徽省民政厅长......
pwwp 发表于 9/17/2016 11:47:47 PM

这个何世桢是老蒋一派的,看这里http://baike.baidu.com/view/1450458.htm#2
p
pwwp
17 楼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672744看这个,大家在争论汪是不是汉奸。

benyaya 发表于 9/17/2016 11:53:06 PM

最近看了些东西,也是说他的曲线救国的, 也有为其翻案的意思, 但汪比较难。。。他这个案不好翻。
陆飞飞
18 楼

按说有文化的,不会跟着汪精卫混啊, 这是一条不归路啊。。。
pwwp 发表于 9/17/2016 11:41:34 PM

胡兰成文笔很美,写一些小品散文,营造浪漫缤纷的气氛,绝对是一把好手。
但是,如果你看他写的杂文,堆砌词藻,原地打转,写了一大篇,啰了巴嗦,一点真知酎见都没有,像老和尚念经,沉迷于自恋自赏的状态,特别主观,没有根据,缺乏逻辑,黏黏答答的一团浆糊。真心不觉得好。思想的敏锐度、清晰度、逻辑性比同时代的钱钟书、费孝通那些人差远了。
胡兰成大概就是那种被理科生鄙视的“文科生”,没有经过思维的训练,可以写漂亮文章,但是分析具体问题,流于言之无物、混沦糊涂以及胡扯。难怪会跟了汪伪政府。

费孝通很少被人提及,其实费孝通写的文章特别好,深入浅出,调理清楚,架构明确,可以把复杂的问题说得非常清楚,读起来有趣,文字功底好,基本上是文科生写中文论文的范本。
1
1011s
19 楼

胡兰成文笔很美,写一些小品散文,营造浪漫缤纷的气氛,绝对是一把好手。
但是,如果你看他写的杂文,堆砌词藻,原地打转,写了一大篇,啰了巴嗦,一点真知酎见都没有,像老和尚念经,沉迷于自恋自赏的状态,特别主观,没有根据,缺乏逻辑,黏黏答答的一团浆糊。真心不觉得好。思想的敏锐度、清晰度、逻辑性比同时代的钱钟书、费孝通那些人差远了。
胡兰成大概就是那种被理科生鄙视的“文科生”,没有经过思维的训练,可以写漂亮文章,但是分析具体问题,流于言之无物、混沦糊涂以及胡扯。难怪会跟了汪伪政府。

费孝通很少被人提及,其实费孝通写的文章特别好,深入浅出,调理清楚,架构明确,可以把复杂的问题说得非常清楚,读起来有趣,文字功底好,基本上是文科生写中文论文的范本。

陆飞飞 发表于 9/29/2016 11:52:21 AM
没看过胡兰成,但能想见MM所说的“黏黏答答的一团浆糊”的感受,哈哈,很生动。听MM一说倒是想找些费孝通的文章来看看,谢谢分享!
p
pwwp
20 楼
没看过胡兰成,但能想见MM所说的“黏黏答答的一团浆糊”的感受,哈哈,很生动。听MM一说倒是想找些费孝通的文章来看看,谢谢分享!

1011s 发表于 9/29/2016 12:45:02 PM
我觉得那一代好多作家都有着问题,梁实秋也差不多,哈哈
p
pwwp
21 楼

费孝通很少被人提及,其实费孝通写的文章特别好,深入浅出,调理清楚,架构明确,可以把复杂的问题说得非常清楚,读起来有趣,文字功底好,基本上是文科生写中文论文的范本。

陆飞飞 发表于 9/29/2016 11:52:21 AM

费孝通的从来没读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