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帖神器
北美华人网
追帖动态
头条新闻
每日新帖
最新热帖
新闻存档
热帖存档
文学城
虎扑论坛
未名空间
北美华人网
北美微论坛
看帖神器
登录
← 下载
《看帖神器》官方
iOS App
,体验轻松追帖。
请问大家窗户阳台朝东南的1b1b和朝西北的2b2b公寓选哪个
查看北美华人网今日新帖
最新回复:2016年9月19日 12点33分 PT
共 (22) 楼
返回列表
订阅追帖
只看未读
更多选项
阅读全帖
只看图片
只看视频
查看原帖
w
wh
接近 11 年
楼主 (未名空间)
昨天找《巅峰记忆》纪录片的视频,发现和我以前看的采访视频不一样。采访视频是凤凰卫视在纪录片播出之后做的《冷暖人生》节目,精神性说得更透,从李兰在2002年希夏邦马山难当场的反应,到八年中的感受、八年后重登的经历,既神秘又真切可信。纪录片是重登希夏邦马的实拍,不像采访视频那么精神性;好处是看到其他同登的队员,对登山者这个群体——为什么登山、登山的意义、登山者的性格等等有所了解。
李兰是北大96级广告专业的,毕业后做过其他工作,觉得个性不适,便辞职专事登山
、培训。她说平时不大会跟人相处,觉得紧张。只有在山里才放松,感到自信和自由
,可以向同伴袒露自己。另一位杭州人孙斌比她开朗外向,曾任北大山鹰社社长,奥运时担任火炬接力珠峰项目负责人。他说在山上感觉平静安宁,贴近生命。纷繁杂乱、勾心斗角的城市生活让生命萎缩,回到自然才会让生命重新蓬勃,变得强壮。我也觉得他们的确比一般人静得下心来。
有一位步入中年的队友白福利,说经常登山,接触过许多登山者,觉得他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真诚;互相信任,乐意帮助;对物质的需求不高。我有同感,这些人的精神需求都比较强,户外运动结成的友情很纯粹。说到物质需求,在另一个登山纪录片《自由之舞》里,严冬冬开玩笑说登山下雪没关系,只要不下猪、不下砖头就没事;下钱是最没有用的,虽然钱是一般等价物,但在山上不反映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这样一个“钱最没用”的世界是金钱世界的必要补充啊。
严冬冬也出现在《巅峰记忆》里,和李兰、白福利等同登希夏邦马峰。他和李兰一样,一开口完全是浓浓的学生腔,像是从未离开校园。白福利说他们真诚,我更觉得他们
很单纯。李兰说严冬冬“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完整统一,没有一丝裂口或损伤,令人顿生爱惜”。这位鞍山市高考理科状元,是清华01级生命科学系的学生,也是清华登山队队长——好学校好学生共有拼搏精神啊。他毕业后一边登山,一边翻译户外运动书籍,英语非常漂亮。户外版的同学推荐过他在American Alpine Journal上发表的一篇Free Mountaineering:
http://aaj.americanalpineclub.org/features/features-2010/free-mountaineering-by-yan-dongdong/
《巅峰记忆》的英语字幕也是他和人合译的,翻得相当棒。
《自由之舞》实拍严冬冬和他的老搭档周鹏2011年10月登四川贡嘎山域嘉子峰,严冬冬把他们在西壁开辟的这条新路线命名为“自由之舞”。他们凭此获得当年的中国户外运动金犀牛奖。片中最好玩的是他们等待天晴时堆堆了个很大很高的雪人玩。还有老外在帐篷里弹吉他。登山不全是严肃紧张,还有活泼浪漫哦。周鹏听口音像南方人,常爆粗口,纪录片以他的一句“牛逼大了,我操”结尾,哈哈。
27岁的严冬冬2012年7月和周鹏在新疆西天山登山下撤途中坠落暗藏的冰裂缝,周鹏两
次下去救,没成功。他们的朋友写了篇纪念文章说:
“登山从来都是一个小众的运动,登山的意义也总是备受外界质疑,但它没有,也并不需要获得所有人的理解和支持。嘲讽甚至谩骂会弥漫在每一次山难的新闻评论里,几
天之后,烟消云散,别人早就忘记了这回事,只有在登山者的小圈子里,我们会永远缅怀他们,并在他们倒下的山路上继续攀登。……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文末贴了一首栾树、许巍、汪峰等合唱纪念张炬的《礼物》: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BcO1FVK-Ic
vhttp://www.youtube.com/v/XBcO1FVK-Ic
附《巅峰记忆》纪录片(可惜youtube没有那个凤凰卫视的采访视频了):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UxNDAxMDY4.html
v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TUxNDAxMDY4/v.swf
附《自由之舞》纪录片——哪位帮我听一听16:10之后的那段乐声是萧还是笛?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TpljV414wc
vhttp://www.youtube.com/v/MTpljV414wc
s
shot
接近 11 年
2 楼
沙发
【 在 wh (wh) 的大作中提到: 】
: 昨天找《巅峰记忆》纪录片的视频,发现和我以前看的采访视频不一样。采访视频是凤
: 凰卫视在纪录片播出之后做的《冷暖人生》节目,精神性说得更透,从李兰在2002年希
: 夏邦马山难当场的反应,到八年中的感受、八年后重登的经历,既神秘又真切可信。纪
: 录片是重登希夏邦马的实拍,不像采访视频那么精神性;好处是看到其他同登的队员,
: 对登山者这个群体——为什么登山、登山的意义、登山者的性格等等有所了解。
: 李兰是北大96级广告专业的,毕业后做过其他工作,但觉得个性不适,辞职后专事登山
: 、培训。她说平时不大会跟人相处,会觉得紧张。只有在山里才放松,感到自信和自由
: ,可以向同伴袒露自己。另一位杭州人孙斌比她开朗外向,曾任北大山鹰社社长,奥运
: 时担任火炬接力珠峰项目负责人。他说在山上感觉平静安宁,贴近生命。纷繁杂乱、勾
: 心斗角的城市生活让生命萎缩,回到自然才会让生命重新蓬勃,变得强壮。另外还有一
: ...................
Q
QuadAn
接近 11 年
3 楼
让我想想我要说什么。。。
【 在 wh (wh) 的大作中提到: 】
: 昨天找《巅峰记忆》纪录片的视频,发现和我以前看的采访视频不一样。采访视频是凤
: 凰卫视在纪录片播出之后做的《冷暖人生》节目,精神性说得更透,从李兰在2002年希
: 夏邦马山难当场的反应,到八年中的感受、八年后重登的经历,既神秘又真切可信。纪
: 录片是重登希夏邦马的实拍,不像采访视频那么精神性;好处是看到其他同登的队员,
: 对登山者这个群体——为什么登山、登山的意义、登山者的性格等等有所了解。
: 李兰是北大96级广告专业的,毕业后做过其他工作,觉得个性不适,便辞职专事登山: 、培训。她说平时不大会跟人相处,觉得紧张。只有在山里才放松,感到自信和自由: ,可以向同伴袒露自己。另一位杭州人孙斌比她开朗外向,曾任北大山鹰社社长,奥运
: 时担任火炬接力珠峰项目负责人。他说在山上感觉平静安宁,贴近生命。纷繁杂乱、勾
: 心斗角的城市生活让生命萎缩,回到自然才会让生命重新蓬勃,变得强壮。我也觉得他
: ...................
w
wh
接近 11 年
4 楼
你要说登山是发扬荣格的第二人格吗?
突然想起一件旧事。我们去西藏时,除了拉萨和日喀则,其他地方没有公共交通工具。我们去珠峰所在的定日县时只能沿路搭车。有个拉萨导游让我们搭他的面包车,他的主顾是一对骑自行车的英国夫妇,从来不坐车,但外国游客必须通过旅行社组团入境西藏。夫妻俩心情很糟,本来到西藏就是想摆脱日常俗世,寻找安静的世外桃源。结果手续复杂,花冤枉钱拖一辆没用的面包车和司机导游,还让我们白捡便宜。傍晚宿营,一群西藏小孩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好奇摸他们的自行车。他们没好气地大声凶小孩,还朝小孩扔石头,把他们轰走。第二天早上他们发现自行车上的计程表不见了,一口咬定是昨晚的小孩偷的,大骂藏族导游,连带骂他带我们,扇了他一个耳光,说要写信给他的旅行社投诉他。那个藏族导游脾气极好,一点没反抗。把我们气坏了,写信给旅行社反诉。回来以后想想,能理解他们的理想落差、巨大失望、第二还是第三人格反噬,不知道术语是否用对。但打耳光太侮辱人,他们对藏人实在没有尊重,只把西藏想象成自己的乌托邦而已。
【 在 QuadAn (山狐狸) 的大作中提到: 】
: 让我想想我要说什么。。。
Q
QuadAn
接近 11 年
5 楼
hehe
还真不是。如果是的话,我就不用想了。
有点感触,又说不清。。。
【 在 wh (wh)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要说登山是发扬荣格的第二人格吗?
: 突然想起一件旧事。我们去西藏时,除了拉萨和日喀则,其他地方没有公共交通工具。
: 我们去珠峰所在的定日县时只能沿路搭车。有个拉萨导游让我们搭他的面包车,他的主
: 顾是一对骑自行车的英国夫妇,从来不坐车,但外国游客必须通过旅行社组团入境西藏
: 。夫妻俩心情很糟,本来到西藏就是想摆脱日常俗世,寻找安静的世外桃源。结果手续
: 复杂,花冤枉钱拖一辆没用的面包车和司机导游,还让我们白捡便宜。傍晚宿营,一群
: 西藏小孩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好奇摸他们的自行车。他们没好气地大声凶小孩,还
: 朝小孩扔石头,把他们轰走。第二天早上他们发现自行车上的计程表不见了,一口咬定
: 是昨晚的小孩偷的,大骂藏族导游,连带骂他带我们,扇了他一个耳光,说要写信给他
: 的旅行社投诉他。那个藏族导游脾气极好,一点没反抗。把我们气坏了,写信给旅行社
: ...................
Q
QuadAn
接近 11 年
6 楼
也可能英国夫妇不是去旅游的,而是被强制派去的,比如新闻,摄影。。。
【 在 wh (wh)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要说登山是发扬荣格的第二人格吗?
: 突然想起一件旧事。我们去西藏时,除了拉萨和日喀则,其他地方没有公共交通工具。
: 我们去珠峰所在的定日县时只能沿路搭车。有个拉萨导游让我们搭他的面包车,他的主
: 顾是一对骑自行车的英国夫妇,从来不坐车,但外国游客必须通过旅行社组团入境西藏
: 。夫妻俩心情很糟,本来到西藏就是想摆脱日常俗世,寻找安静的世外桃源。结果手续
: 复杂,花冤枉钱拖一辆没用的面包车和司机导游,还让我们白捡便宜。傍晚宿营,一群
: 西藏小孩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好奇摸他们的自行车。他们没好气地大声凶小孩,还
: 朝小孩扔石头,把他们轰走。第二天早上他们发现自行车上的计程表不见了,一口咬定
: 是昨晚的小孩偷的,大骂藏族导游,连带骂他带我们,扇了他一个耳光,说要写信给他
: 的旅行社投诉他。那个藏族导游脾气极好,一点没反抗。把我们气坏了,写信给旅行社
: ...................
U
Unstoppable
接近 11 年
7 楼
总出来嘚瑟的就不能解释了。
K
KittyGray
接近 11 年
8 楼
贴个西藏的片片来看看。罪过,都快11点了,我都快饿死了,啃点饼干吧
【 在 wh (wh)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要说登山是发扬荣格的第二人格吗?
: 突然想起一件旧事。我们去西藏时,除了拉萨和日喀则,其他地方没有公共交通工具。
: 我们去珠峰所在的定日县时只能沿路搭车。有个拉萨导游让我们搭他的面包车,他的主
: 顾是一对骑自行车的英国夫妇,从来不坐车,但外国游客必须通过旅行社组团入境西藏
: 。夫妻俩心情很糟,本来到西藏就是想摆脱日常俗世,寻找安静的世外桃源。结果手续
: 复杂,花冤枉钱拖一辆没用的面包车和司机导游,还让我们白捡便宜。傍晚宿营,一群
: 西藏小孩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好奇摸他们的自行车。他们没好气地大声凶小孩,还
: 朝小孩扔石头,把他们轰走。第二天早上他们发现自行车上的计程表不见了,一口咬定
: 是昨晚的小孩偷的,大骂藏族导游,连带骂他带我们,扇了他一个耳光,说要写信给他
: 的旅行社投诉他。那个藏族导游脾气极好,一点没反抗。把我们气坏了,写信给旅行社
: ...................
d
dina123
接近 11 年
9 楼
第一看登山视频大概是utube上summit k2的视频,震撼不仅是因为山峰之美,更是这次summit的下撤过程是k2最严重的山难。后来专门去看了很多关于这次山难和K2的记录,登山者们的性格和后来的命运迥异,但无一不令人产生深思和钦佩。
说回这个视频,很喜欢里面登山者们对精神/意义层面的追问,和对登山与现实生活的
思考,也许是因为里面多是普通年轻人吧,感觉这些伴随着各种压力和质疑的思考比其他纪录片来得更加真实。
印象最深的是严冬冬的那句“登山是事业,不是职业”, 向视频中两位已离世的人致
敬。 我想这项事业已经带给他们多数人永远无法领会的真谛了。
X
XinNian
接近 11 年
10 楼
一位。这是咒谁呢。。。
【 在 dina123 (dina123) 的大作中提到: 】
: 第一看登山视频大概是utube上summit k2的视频,震撼不仅是因为山峰之美,更是这次
: summit的下撤过程是k2最严重的山难。后来专门去看了很多关于这次山难和K2的记录,
: 登山者们的性格和后来的命运迥异,但无一不令人产生深思和钦佩。
: 说回这个视频,很喜欢里面登山者们对精神/意义层面的追问,和对登山与现实生活的
: 思考,也许是因为里面多是普通年轻人吧,感觉这些伴随着各种压力和质疑的思考比其
: 他纪录片来得更加真实。
: 印象最深的是严冬冬的那句“登山是事业,不是职业”, 向视频中两位已离世的人致
: 敬。 我想这项事业已经带给他们多数人永远无法领会的真谛了。
t
tpzhu
接近 11 年
11 楼
我觉得像是 埙
【 在 wh (wh) 的大作中提到: 】
: 昨天找《巅峰记忆》纪录片的视频,发现和我以前看的采访视频不一样。采访视频是凤
: 凰卫视在纪录片播出之后做的《冷暖人生》节目,精神性说得更透,从李兰在2002年希
: 夏邦马山难当场的反应,到八年中的感受、八年后重登的经历,既神秘又真切可信。纪
: 录片是重登希夏邦马的实拍,不像采访视频那么精神性;好处是看到其他同登的队员,
: 对登山者这个群体——为什么登山、登山的意义、登山者的性格等等有所了解。
: 李兰是北大96级广告专业的,毕业后做过其他工作,觉得个性不适,便辞职专事登山: 、培训。她说平时不大会跟人相处,觉得紧张。只有在山里才放松,感到自信和自由: ,可以向同伴袒露自己。另一位杭州人孙斌比她开朗外向,曾任北大山鹰社社长,奥运
: 时担任火炬接力珠峰项目负责人。他说在山上感觉平静安宁,贴近生命。纷繁杂乱、勾
: 心斗角的城市生活让生命萎缩,回到自然才会让生命重新蓬勃,变得强壮。我也觉得他
: ...................
i
iseesea
接近 11 年
12 楼
这件事我听着真的很震惊。这个导游真tm 应该打回去。
【 在 wh (wh)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要说登山是发扬荣格的第二人格吗?
: 突然想起一件旧事。我们去西藏时,除了拉萨和日喀则,其他地方没有公共交通工具。
: 我们去珠峰所在的定日县时只能沿路搭车。有个拉萨导游让我们搭他的面包车,他的主
: 顾是一对骑自行车的英国夫妇,从来不坐车,但外国游客必须通过旅行社组团入境西藏
: 。夫妻俩心情很糟,本来到西藏就是想摆脱日常俗世,寻找安静的世外桃源。结果手续
: 复杂,花冤枉钱拖一辆没用的面包车和司机导游,还让我们白捡便宜。傍晚宿营,一群
: 西藏小孩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好奇摸他们的自行车。他们没好气地大声凶小孩,还
: 朝小孩扔石头,把他们轰走。第二天早上他们发现自行车上的计程表不见了,一口咬定
: 是昨晚的小孩偷的,大骂藏族导游,连带骂他带我们,扇了他一个耳光,说要写信给他
: 的旅行社投诉他。那个藏族导游脾气极好,一点没反抗。把我们气坏了,写信给旅行社
: ...................
d
dina123
接近 11 年
13 楼
【 在 XinNian (新年新气象)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位。这是咒谁呢。。。
饶应该是k2之前恐怖分子袭击出的事。。
w
wh
接近 11 年
14 楼
不是,他们和导游和我们都聊过。他们喜欢骑车,经常骑车到处玩。西藏在很多人眼里是避世的世外桃源,旅游是离开日常生活轨道、暂时解脱……
【 在 QuadAn (山狐狸) 的大作中提到: 】
: 也可能英国夫妇不是去旅游的,而是被强制派去的,比如新闻,摄影。。。
w
wh
接近 11 年
15 楼
看片子看到那么晚?我会煮一碗小馄饨……那时候没数码。电脑里只有玉龙雪山。我们弟穿着拖鞋上去,半路还掉了一只,哈哈。
【 在 KittyGray (灰猫) 的大作中提到: 】
: 贴个西藏的片片来看看。罪过,都快11点了,我都快饿死了,啃点饼干吧
w
wh
接近 11 年
16 楼
同感李兰严冬冬更贴近我们。可惜我找不到那个对李兰的采访视频,那个细节更多。给你看我以前记的:
“希夏邦马山难一直是她的心理阴影,当时她作为B组人员接应冲顶队友,到达营地却
发现
雪崩,看到队友遗体时说不出一个字,唯一的反应是仰天长啸,那是一种拼命要把自己的嗓子喊破喊劈喊出血的嚎叫。喊完之后好一些,过一会儿又难受得再喊。这样的叙述真实得让人动容。冲顶队员是全队最年轻健壮、最优秀的成员。李兰以后作为老队员,每次爬山、安排路线和人员时都有强烈的负罪感和沉重的心理负担,似乎每一个安排都决定着一个年轻鲜活的生命,用她的话说是攥着一把鲜血。
李兰确信灵魂的存在。八年中,她常常看到罹难的队员站在她面前,像黑泽明的电影一样,真实可感。在最脆弱、最孤独的时候她会对他们说,你们别在我跟前站着了,你们走吧,离开吧。这次登顶之前,全体人员举行了一次藏式的祈福仪式。在飘动的经幡和喃喃的诵经声中,李兰清楚地看见那五位队友一个个排着队走过来,坐在对面的山坡上,一起看着仪式。时隔八年,他们仍穿着当年的队服,只是已经变旧。他们的容颜依旧年轻,表情平静,就像生离死别的朋友重新见面,不用说话,互相都明白,彼此都有点委屈。这样的真实感受再次震动人的心灵:或许与自然最亲密的人,真的能感受到灵魂、神明的存在。李兰说当年15个人犯下的错误,全部由他们去世的五人承担了。可她的思想负担并不见轻,她其后的登山一直在为他们而登。这次重登希夏邦马,似乎让她终于放下了负担,学会了接受。登山多年,每隔一两年就会有登山朋友遇难的消息;李兰自己也曾频频历险。喜欢登山,就必须接受自然的不可控的力量,和生死的考验。”
【 在 dina123 (dina123) 的大作中提到: 】
: 第一看登山视频大概是utube上summit k2的视频,震撼不仅是因为山峰之美,更是这次
: summit的下撤过程是k2最严重的山难。后来专门去看了很多关于这次山难和K2的记录,
: 登山者们的性格和后来的命运迥异,但无一不令人产生深思和钦佩。
: 说回这个视频,很喜欢里面登山者们对精神/意义层面的追问,和对登山与现实生活的
: 思考,也许是因为里面多是普通年轻人吧,感觉这些伴随着各种压力和质疑的思考比其
: 他纪录片来得更加真实。
: 印象最深的是严冬冬的那句“登山是事业,不是职业”, 向视频中两位已离世的人致
: 敬。 我想这项事业已经带给他们多数人永远无法领会的真谛了。
w
wh
接近 11 年
17 楼
埙更哑吧?
【 在 tpzhu ( dilemma)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像是 埙
w
wh
接近 11 年
18 楼
藏人非常忍耐。他反来安慰我们。之后我们转搭别人的车。导游和司机都是很有趣的人,分手时留下姓名地址。我的笔记本里记满一路认识的人留下的姓名地址电话,都是好人啊。
【 在 iseesea (WHATEVER)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件事我听着真的很震惊。这个导游真tm 应该打回去。
w
wh
接近 11 年
19 楼
饶是哪位?
【 在 dina123 (dina123) 的大作中提到: 】
: 饶应该是k2之前恐怖分子袭击出的事。。
d
dina123
接近 11 年
20 楼
【 在 wh (wh) 的大作中提到: 】
: 饶是哪位?
http://ndnews.oeeee.com/html/201306/23/75118.html
w
wh
接近 11 年
21 楼
震惊,恐怖分子怎么会去袭击高原山脚大本营,一共才几个人。太奇怪又太惨了。
【 在 dina123 (dina123) 的大作中提到: 】
: http://ndnews.oeeee.com/html/201306/23/75118.html
d
dina123
接近 11 年
22 楼
【 在 wh (wh) 的大作中提到: 】
: 震惊,恐怖分子怎么会去袭击高原山脚大本营,一共才几个人。太奇怪又太惨了。
引起轰动呗 巴基斯坦外国人去估计就是登山了
这类事情让我觉得世界很荒诞。。
请输入帖子链接
收藏帖子
昨天找《巅峰记忆》纪录片的视频,发现和我以前看的采访视频不一样。采访视频是凤凰卫视在纪录片播出之后做的《冷暖人生》节目,精神性说得更透,从李兰在2002年希夏邦马山难当场的反应,到八年中的感受、八年后重登的经历,既神秘又真切可信。纪录片是重登希夏邦马的实拍,不像采访视频那么精神性;好处是看到其他同登的队员,对登山者这个群体——为什么登山、登山的意义、登山者的性格等等有所了解。
李兰是北大96级广告专业的,毕业后做过其他工作,觉得个性不适,便辞职专事登山
、培训。她说平时不大会跟人相处,觉得紧张。只有在山里才放松,感到自信和自由
,可以向同伴袒露自己。另一位杭州人孙斌比她开朗外向,曾任北大山鹰社社长,奥运时担任火炬接力珠峰项目负责人。他说在山上感觉平静安宁,贴近生命。纷繁杂乱、勾心斗角的城市生活让生命萎缩,回到自然才会让生命重新蓬勃,变得强壮。我也觉得他们的确比一般人静得下心来。
有一位步入中年的队友白福利,说经常登山,接触过许多登山者,觉得他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真诚;互相信任,乐意帮助;对物质的需求不高。我有同感,这些人的精神需求都比较强,户外运动结成的友情很纯粹。说到物质需求,在另一个登山纪录片《自由之舞》里,严冬冬开玩笑说登山下雪没关系,只要不下猪、不下砖头就没事;下钱是最没有用的,虽然钱是一般等价物,但在山上不反映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这样一个“钱最没用”的世界是金钱世界的必要补充啊。
严冬冬也出现在《巅峰记忆》里,和李兰、白福利等同登希夏邦马峰。他和李兰一样,一开口完全是浓浓的学生腔,像是从未离开校园。白福利说他们真诚,我更觉得他们
很单纯。李兰说严冬冬“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完整统一,没有一丝裂口或损伤,令人顿生爱惜”。这位鞍山市高考理科状元,是清华01级生命科学系的学生,也是清华登山队队长——好学校好学生共有拼搏精神啊。他毕业后一边登山,一边翻译户外运动书籍,英语非常漂亮。户外版的同学推荐过他在American Alpine Journal上发表的一篇Free Mountaineering:http://aaj.americanalpineclub.org/features/features-2010/free-mountaineering-by-yan-dongdong/
《巅峰记忆》的英语字幕也是他和人合译的,翻得相当棒。
《自由之舞》实拍严冬冬和他的老搭档周鹏2011年10月登四川贡嘎山域嘉子峰,严冬冬把他们在西壁开辟的这条新路线命名为“自由之舞”。他们凭此获得当年的中国户外运动金犀牛奖。片中最好玩的是他们等待天晴时堆堆了个很大很高的雪人玩。还有老外在帐篷里弹吉他。登山不全是严肃紧张,还有活泼浪漫哦。周鹏听口音像南方人,常爆粗口,纪录片以他的一句“牛逼大了,我操”结尾,哈哈。
27岁的严冬冬2012年7月和周鹏在新疆西天山登山下撤途中坠落暗藏的冰裂缝,周鹏两
次下去救,没成功。他们的朋友写了篇纪念文章说:
“登山从来都是一个小众的运动,登山的意义也总是备受外界质疑,但它没有,也并不需要获得所有人的理解和支持。嘲讽甚至谩骂会弥漫在每一次山难的新闻评论里,几
天之后,烟消云散,别人早就忘记了这回事,只有在登山者的小圈子里,我们会永远缅怀他们,并在他们倒下的山路上继续攀登。……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文末贴了一首栾树、许巍、汪峰等合唱纪念张炬的《礼物》:
vhttp://www.youtube.com/v/XBcO1FVK-Ic
附《巅峰记忆》纪录片(可惜youtube没有那个凤凰卫视的采访视频了):http://v.youku.com/v_show/id_XNTUxNDAxMDY4.html
v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TUxNDAxMDY4/v.swf
附《自由之舞》纪录片——哪位帮我听一听16:10之后的那段乐声是萧还是笛?
vhttp://www.youtube.com/v/MTpljV414wc
沙发
【 在 wh (wh) 的大作中提到: 】
: 昨天找《巅峰记忆》纪录片的视频,发现和我以前看的采访视频不一样。采访视频是凤
: 凰卫视在纪录片播出之后做的《冷暖人生》节目,精神性说得更透,从李兰在2002年希
: 夏邦马山难当场的反应,到八年中的感受、八年后重登的经历,既神秘又真切可信。纪
: 录片是重登希夏邦马的实拍,不像采访视频那么精神性;好处是看到其他同登的队员,
: 对登山者这个群体——为什么登山、登山的意义、登山者的性格等等有所了解。
: 李兰是北大96级广告专业的,毕业后做过其他工作,但觉得个性不适,辞职后专事登山
: 、培训。她说平时不大会跟人相处,会觉得紧张。只有在山里才放松,感到自信和自由
: ,可以向同伴袒露自己。另一位杭州人孙斌比她开朗外向,曾任北大山鹰社社长,奥运
: 时担任火炬接力珠峰项目负责人。他说在山上感觉平静安宁,贴近生命。纷繁杂乱、勾
: 心斗角的城市生活让生命萎缩,回到自然才会让生命重新蓬勃,变得强壮。另外还有一
: ...................
让我想想我要说什么。。。
【 在 wh (wh) 的大作中提到: 】
: 昨天找《巅峰记忆》纪录片的视频,发现和我以前看的采访视频不一样。采访视频是凤
: 凰卫视在纪录片播出之后做的《冷暖人生》节目,精神性说得更透,从李兰在2002年希
: 夏邦马山难当场的反应,到八年中的感受、八年后重登的经历,既神秘又真切可信。纪
: 录片是重登希夏邦马的实拍,不像采访视频那么精神性;好处是看到其他同登的队员,
: 对登山者这个群体——为什么登山、登山的意义、登山者的性格等等有所了解。
: 李兰是北大96级广告专业的,毕业后做过其他工作,觉得个性不适,便辞职专事登山: 、培训。她说平时不大会跟人相处,觉得紧张。只有在山里才放松,感到自信和自由: ,可以向同伴袒露自己。另一位杭州人孙斌比她开朗外向,曾任北大山鹰社社长,奥运
: 时担任火炬接力珠峰项目负责人。他说在山上感觉平静安宁,贴近生命。纷繁杂乱、勾
: 心斗角的城市生活让生命萎缩,回到自然才会让生命重新蓬勃,变得强壮。我也觉得他
: ...................
你要说登山是发扬荣格的第二人格吗?
突然想起一件旧事。我们去西藏时,除了拉萨和日喀则,其他地方没有公共交通工具。我们去珠峰所在的定日县时只能沿路搭车。有个拉萨导游让我们搭他的面包车,他的主顾是一对骑自行车的英国夫妇,从来不坐车,但外国游客必须通过旅行社组团入境西藏。夫妻俩心情很糟,本来到西藏就是想摆脱日常俗世,寻找安静的世外桃源。结果手续复杂,花冤枉钱拖一辆没用的面包车和司机导游,还让我们白捡便宜。傍晚宿营,一群西藏小孩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好奇摸他们的自行车。他们没好气地大声凶小孩,还朝小孩扔石头,把他们轰走。第二天早上他们发现自行车上的计程表不见了,一口咬定是昨晚的小孩偷的,大骂藏族导游,连带骂他带我们,扇了他一个耳光,说要写信给他的旅行社投诉他。那个藏族导游脾气极好,一点没反抗。把我们气坏了,写信给旅行社反诉。回来以后想想,能理解他们的理想落差、巨大失望、第二还是第三人格反噬,不知道术语是否用对。但打耳光太侮辱人,他们对藏人实在没有尊重,只把西藏想象成自己的乌托邦而已。
【 在 QuadAn (山狐狸) 的大作中提到: 】
: 让我想想我要说什么。。。
hehe
还真不是。如果是的话,我就不用想了。
有点感触,又说不清。。。
【 在 wh (wh)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要说登山是发扬荣格的第二人格吗?
: 突然想起一件旧事。我们去西藏时,除了拉萨和日喀则,其他地方没有公共交通工具。
: 我们去珠峰所在的定日县时只能沿路搭车。有个拉萨导游让我们搭他的面包车,他的主
: 顾是一对骑自行车的英国夫妇,从来不坐车,但外国游客必须通过旅行社组团入境西藏
: 。夫妻俩心情很糟,本来到西藏就是想摆脱日常俗世,寻找安静的世外桃源。结果手续
: 复杂,花冤枉钱拖一辆没用的面包车和司机导游,还让我们白捡便宜。傍晚宿营,一群
: 西藏小孩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好奇摸他们的自行车。他们没好气地大声凶小孩,还
: 朝小孩扔石头,把他们轰走。第二天早上他们发现自行车上的计程表不见了,一口咬定
: 是昨晚的小孩偷的,大骂藏族导游,连带骂他带我们,扇了他一个耳光,说要写信给他
: 的旅行社投诉他。那个藏族导游脾气极好,一点没反抗。把我们气坏了,写信给旅行社
: ...................
也可能英国夫妇不是去旅游的,而是被强制派去的,比如新闻,摄影。。。
【 在 wh (wh)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要说登山是发扬荣格的第二人格吗?
: 突然想起一件旧事。我们去西藏时,除了拉萨和日喀则,其他地方没有公共交通工具。
: 我们去珠峰所在的定日县时只能沿路搭车。有个拉萨导游让我们搭他的面包车,他的主
: 顾是一对骑自行车的英国夫妇,从来不坐车,但外国游客必须通过旅行社组团入境西藏
: 。夫妻俩心情很糟,本来到西藏就是想摆脱日常俗世,寻找安静的世外桃源。结果手续
: 复杂,花冤枉钱拖一辆没用的面包车和司机导游,还让我们白捡便宜。傍晚宿营,一群
: 西藏小孩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好奇摸他们的自行车。他们没好气地大声凶小孩,还
: 朝小孩扔石头,把他们轰走。第二天早上他们发现自行车上的计程表不见了,一口咬定
: 是昨晚的小孩偷的,大骂藏族导游,连带骂他带我们,扇了他一个耳光,说要写信给他
: 的旅行社投诉他。那个藏族导游脾气极好,一点没反抗。把我们气坏了,写信给旅行社
: ...................
总出来嘚瑟的就不能解释了。
贴个西藏的片片来看看。罪过,都快11点了,我都快饿死了,啃点饼干吧
【 在 wh (wh)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要说登山是发扬荣格的第二人格吗?
: 突然想起一件旧事。我们去西藏时,除了拉萨和日喀则,其他地方没有公共交通工具。
: 我们去珠峰所在的定日县时只能沿路搭车。有个拉萨导游让我们搭他的面包车,他的主
: 顾是一对骑自行车的英国夫妇,从来不坐车,但外国游客必须通过旅行社组团入境西藏
: 。夫妻俩心情很糟,本来到西藏就是想摆脱日常俗世,寻找安静的世外桃源。结果手续
: 复杂,花冤枉钱拖一辆没用的面包车和司机导游,还让我们白捡便宜。傍晚宿营,一群
: 西藏小孩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好奇摸他们的自行车。他们没好气地大声凶小孩,还
: 朝小孩扔石头,把他们轰走。第二天早上他们发现自行车上的计程表不见了,一口咬定
: 是昨晚的小孩偷的,大骂藏族导游,连带骂他带我们,扇了他一个耳光,说要写信给他
: 的旅行社投诉他。那个藏族导游脾气极好,一点没反抗。把我们气坏了,写信给旅行社
: ...................
第一看登山视频大概是utube上summit k2的视频,震撼不仅是因为山峰之美,更是这次summit的下撤过程是k2最严重的山难。后来专门去看了很多关于这次山难和K2的记录,登山者们的性格和后来的命运迥异,但无一不令人产生深思和钦佩。
说回这个视频,很喜欢里面登山者们对精神/意义层面的追问,和对登山与现实生活的
思考,也许是因为里面多是普通年轻人吧,感觉这些伴随着各种压力和质疑的思考比其他纪录片来得更加真实。
印象最深的是严冬冬的那句“登山是事业,不是职业”, 向视频中两位已离世的人致
敬。 我想这项事业已经带给他们多数人永远无法领会的真谛了。
一位。这是咒谁呢。。。
【 在 dina123 (dina123) 的大作中提到: 】
: 第一看登山视频大概是utube上summit k2的视频,震撼不仅是因为山峰之美,更是这次
: summit的下撤过程是k2最严重的山难。后来专门去看了很多关于这次山难和K2的记录,
: 登山者们的性格和后来的命运迥异,但无一不令人产生深思和钦佩。
: 说回这个视频,很喜欢里面登山者们对精神/意义层面的追问,和对登山与现实生活的
: 思考,也许是因为里面多是普通年轻人吧,感觉这些伴随着各种压力和质疑的思考比其
: 他纪录片来得更加真实。
: 印象最深的是严冬冬的那句“登山是事业,不是职业”, 向视频中两位已离世的人致
: 敬。 我想这项事业已经带给他们多数人永远无法领会的真谛了。
我觉得像是 埙
【 在 wh (wh) 的大作中提到: 】
: 昨天找《巅峰记忆》纪录片的视频,发现和我以前看的采访视频不一样。采访视频是凤
: 凰卫视在纪录片播出之后做的《冷暖人生》节目,精神性说得更透,从李兰在2002年希
: 夏邦马山难当场的反应,到八年中的感受、八年后重登的经历,既神秘又真切可信。纪
: 录片是重登希夏邦马的实拍,不像采访视频那么精神性;好处是看到其他同登的队员,
: 对登山者这个群体——为什么登山、登山的意义、登山者的性格等等有所了解。
: 李兰是北大96级广告专业的,毕业后做过其他工作,觉得个性不适,便辞职专事登山: 、培训。她说平时不大会跟人相处,觉得紧张。只有在山里才放松,感到自信和自由: ,可以向同伴袒露自己。另一位杭州人孙斌比她开朗外向,曾任北大山鹰社社长,奥运
: 时担任火炬接力珠峰项目负责人。他说在山上感觉平静安宁,贴近生命。纷繁杂乱、勾
: 心斗角的城市生活让生命萎缩,回到自然才会让生命重新蓬勃,变得强壮。我也觉得他
: ...................
这件事我听着真的很震惊。这个导游真tm 应该打回去。
【 在 wh (wh)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要说登山是发扬荣格的第二人格吗?
: 突然想起一件旧事。我们去西藏时,除了拉萨和日喀则,其他地方没有公共交通工具。
: 我们去珠峰所在的定日县时只能沿路搭车。有个拉萨导游让我们搭他的面包车,他的主
: 顾是一对骑自行车的英国夫妇,从来不坐车,但外国游客必须通过旅行社组团入境西藏
: 。夫妻俩心情很糟,本来到西藏就是想摆脱日常俗世,寻找安静的世外桃源。结果手续
: 复杂,花冤枉钱拖一辆没用的面包车和司机导游,还让我们白捡便宜。傍晚宿营,一群
: 西藏小孩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好奇摸他们的自行车。他们没好气地大声凶小孩,还
: 朝小孩扔石头,把他们轰走。第二天早上他们发现自行车上的计程表不见了,一口咬定
: 是昨晚的小孩偷的,大骂藏族导游,连带骂他带我们,扇了他一个耳光,说要写信给他
: 的旅行社投诉他。那个藏族导游脾气极好,一点没反抗。把我们气坏了,写信给旅行社
: ...................
【 在 XinNian (新年新气象) 的大作中提到: 】
: 一位。这是咒谁呢。。。
饶应该是k2之前恐怖分子袭击出的事。。
不是,他们和导游和我们都聊过。他们喜欢骑车,经常骑车到处玩。西藏在很多人眼里是避世的世外桃源,旅游是离开日常生活轨道、暂时解脱……
【 在 QuadAn (山狐狸) 的大作中提到: 】
: 也可能英国夫妇不是去旅游的,而是被强制派去的,比如新闻,摄影。。。
看片子看到那么晚?我会煮一碗小馄饨……那时候没数码。电脑里只有玉龙雪山。我们弟穿着拖鞋上去,半路还掉了一只,哈哈。
【 在 KittyGray (灰猫) 的大作中提到: 】
: 贴个西藏的片片来看看。罪过,都快11点了,我都快饿死了,啃点饼干吧
同感李兰严冬冬更贴近我们。可惜我找不到那个对李兰的采访视频,那个细节更多。给你看我以前记的:
“希夏邦马山难一直是她的心理阴影,当时她作为B组人员接应冲顶队友,到达营地却
发现
雪崩,看到队友遗体时说不出一个字,唯一的反应是仰天长啸,那是一种拼命要把自己的嗓子喊破喊劈喊出血的嚎叫。喊完之后好一些,过一会儿又难受得再喊。这样的叙述真实得让人动容。冲顶队员是全队最年轻健壮、最优秀的成员。李兰以后作为老队员,每次爬山、安排路线和人员时都有强烈的负罪感和沉重的心理负担,似乎每一个安排都决定着一个年轻鲜活的生命,用她的话说是攥着一把鲜血。
李兰确信灵魂的存在。八年中,她常常看到罹难的队员站在她面前,像黑泽明的电影一样,真实可感。在最脆弱、最孤独的时候她会对他们说,你们别在我跟前站着了,你们走吧,离开吧。这次登顶之前,全体人员举行了一次藏式的祈福仪式。在飘动的经幡和喃喃的诵经声中,李兰清楚地看见那五位队友一个个排着队走过来,坐在对面的山坡上,一起看着仪式。时隔八年,他们仍穿着当年的队服,只是已经变旧。他们的容颜依旧年轻,表情平静,就像生离死别的朋友重新见面,不用说话,互相都明白,彼此都有点委屈。这样的真实感受再次震动人的心灵:或许与自然最亲密的人,真的能感受到灵魂、神明的存在。李兰说当年15个人犯下的错误,全部由他们去世的五人承担了。可她的思想负担并不见轻,她其后的登山一直在为他们而登。这次重登希夏邦马,似乎让她终于放下了负担,学会了接受。登山多年,每隔一两年就会有登山朋友遇难的消息;李兰自己也曾频频历险。喜欢登山,就必须接受自然的不可控的力量,和生死的考验。”
【 在 dina123 (dina123) 的大作中提到: 】
: 第一看登山视频大概是utube上summit k2的视频,震撼不仅是因为山峰之美,更是这次
: summit的下撤过程是k2最严重的山难。后来专门去看了很多关于这次山难和K2的记录,
: 登山者们的性格和后来的命运迥异,但无一不令人产生深思和钦佩。
: 说回这个视频,很喜欢里面登山者们对精神/意义层面的追问,和对登山与现实生活的
: 思考,也许是因为里面多是普通年轻人吧,感觉这些伴随着各种压力和质疑的思考比其
: 他纪录片来得更加真实。
: 印象最深的是严冬冬的那句“登山是事业,不是职业”, 向视频中两位已离世的人致
: 敬。 我想这项事业已经带给他们多数人永远无法领会的真谛了。
埙更哑吧?
【 在 tpzhu ( dilemma) 的大作中提到: 】
: 我觉得像是 埙
藏人非常忍耐。他反来安慰我们。之后我们转搭别人的车。导游和司机都是很有趣的人,分手时留下姓名地址。我的笔记本里记满一路认识的人留下的姓名地址电话,都是好人啊。
【 在 iseesea (WHATEVER)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件事我听着真的很震惊。这个导游真tm 应该打回去。
饶是哪位?
【 在 dina123 (dina123) 的大作中提到: 】
: 饶应该是k2之前恐怖分子袭击出的事。。
【 在 wh (wh) 的大作中提到: 】
: 饶是哪位?
http://ndnews.oeeee.com/html/201306/23/75118.html
震惊,恐怖分子怎么会去袭击高原山脚大本营,一共才几个人。太奇怪又太惨了。
【 在 dina123 (dina123) 的大作中提到: 】
: http://ndnews.oeeee.com/html/201306/23/75118.html
【 在 wh (wh) 的大作中提到: 】
: 震惊,恐怖分子怎么会去袭击高原山脚大本营,一共才几个人。太奇怪又太惨了。
引起轰动呗 巴基斯坦外国人去估计就是登山了
这类事情让我觉得世界很荒诞。。